江屏城門前,今日當值的趙校尉正在門口巡視。
“都靈醒著點!這幾日城內淨是些江湖人,保不齊哪個喝多了就鬧起事來,到時候跑了賊人,咱們都吃不了兜著走。”
旁邊的小卒偷偷打了個哈欠,湊到近前。
“大人,您可別嚇唬小的們了,話說今天一大早,縣衙就擺出縣令儀仗,卻是要去接誰?”
趙校尉呸了一口,又心虛的左右看了看。
“接誰?接個大禍害唄!也不怕跟你們說,張大人恐怕是做不了多久縣令啦!”
“啊?出什麽事了?”
“嗨,張大人哪都好,就是喜歡針對武門豪族這一點把他害了,這幾天江湖人都來是為了誰啊?”
小卒一臉震驚。
“他招惹了魯潯?乖乖,怪不得要親自前去,這是出什麽事了?”
“魯潯也是你叫的!叫魯宗師,唉,魯宗師不是得了魔功嘛,為了不牽連家鄉,魯宗師請領‘奉國令’遷去西洲,結果呢,張大人不知情啊,以為他要畏罪潛逃,一紙諭令要魯宗師投案自首,那可是小宗師啊,能忍得了這個,索性公開了,這才引來這些江湖人,鬧得雲州不得安寧,各地官守是怒不可遏,沒一個人替他說情不說,還要聯名上奏,治他擾亂地方之罪。”
小卒滿臉不忿的發著牢騷。
“將軍,依小的看,這張縣令也是活該,這些天咱們傷了多少兄弟,本來沒有的事!那魯潯也不是什麽好人,過去我還見過他呢!小白臉惡心腸,為了出一口氣,造這個大孽!”
趙校尉嚇得猛踹了小卒一腳。
“閉嘴!縣令你敢說,小宗師你也敢說!你長了幾個腦袋!”
隨後他自己也歎了口氣。
“這世道就是達官顯貴和武門的獵場,咱們就是那林子裏的兔子,有口草吃就不錯啦!滾迴去站崗!”
小卒悻悻的抱著槍往迴走,抬頭一看,突然眼睛發直。
“將軍!你看,張縣令迴來了!”
“還真是,唉?那後麵騎在馬上的是誰啊?”
“是,是魯氵…魯宗師!”
眼見縣尊儀仗越來越近,趙校尉連忙指揮兵丁讓開道路。
路過兵丁時,魯潯對左右抱拳。
“多謝!”
眾兵丁慌忙迴禮,宗師、大人、大俠叫什麽的都有,一時間亂糟糟的,等到場麵安靜下來,一群人眼看縣令儀仗中玄服鬥笠、背刀跨馬的魯潯背影,各個麵麵相覷。
海門縣衙門前,得到消息的張叔夜早已在此等候,日值的小吏衙役左右排開,矗立在“海門縣署”匾額之下。
儀仗開到縣衙門前,魯潯騎在馬上隔著冪?打量著麵前的一切。
門前的青石台階雖已磨損,卻洗刷得幹幹淨淨;兩旁的鬆柏雖不高大,卻挺拔直立。門房老者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不像尋常衙役那般懶散。
隻見為首官員緩緩出迎,行禮不卑不亢。
“下官張伯朝,見過魯公。”
魯潯一動不動,打量行禮的張叔夜。
這人據聞不過半百,卻一副花甲之相,一身青布官服洗得發白,整潔無皺,眉宇間透著幾分疲憊,卻無半分卑微之態。
“魯公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賜教?”
張叔夜見魯潯默不作聲,開口問道,聲音沉穩。
海門縣衙前的石獅子被日頭曬得發燙,風吹在魯潯的冪?上,唿啦作響間映出英俊的輪廓。
張叔夜那身褪色的鸂鶒補服晃得人眼暈,袖口磨出的棉絮在風裏飄,像極了戲台上老生的水袖。
“為官可難?”
魯潯的刀鞘磕在縣衙鳴冤鼓上,震落三隻宿醉的綠頭蠅。
張叔夜聽了微微一愣,隨後撚著山羊須而笑。
“難?為官不難,不罪巨室,給巨室老爺們當差,比給媳婦捶腿還輕省。”
“哦?”
魯潯瞬間有了興趣。
“吾巨室也?”
張叔夜正色道。
“公此義行,絕非小人!”
而後又歎息道。
“恐存則巨室。”
魯潯心下有了計較,打馬向前。
“為何為官?”
“替民做主!”
張叔夜答得坦然。
魯潯聽了此話眼睛一眯,擎刀連鞘搭在張叔夜脖子上。
“替民做主?好個以己心代天心的狂悖之徒。”
張叔夜怡然不懼,麵露嘲諷。
“狂悖?魯公居於鄉野,卻不知百姓之性?”
“哦,且說說?”
“魯公可知富來縣周明硯案?行腳大夫周明硯路過富來縣,村民王五抱嬰孩求醫,周明硯施針將孩子保住,發覺此嬰孩之症乃是罕見咳瘟,王五為保住孩子,跪求周明硯保密,周一時心軟,答應保密,王五以祖傳寶玉相贈。
但周明硯心憂疫病蔓延,寫下藥方並掏出身上銀錢交給王五,囑咐其購買藥材,預防疫病,然王五貪戀錢財,未曾照做。果不其然,次年富來縣咳瘟遍布全縣。
周明硯得知後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從鄰府趕到富來縣衙陳情,並奉上藥方,可時任縣令杜文遠得了藥方後卻將周明硯下獄審問,問出實情後招來王五,令其做偽證誣告周明硯‘以隱瞞瘟疫為威脅,奪走家傳寶玉’‘發覺瘟疫、隱瞞不報,欲借此斂財’,將瘟疫推在周明硯頭上,還四處散播謠言,說周明硯不肯交出治病藥方,私下裏夥同縣中鄉紳,囤積藥材,牟取暴利!”
說著說著,張叔夜情緒越來越激動。
“周明硯秉承仁心仁術救民水火,卻含冤入獄,在遊街之時被百姓擲物打死!可他臨死前還顧念百姓,將事情經過和藥方刻在大腿內側!後有百姓餘怒未消前去鞭屍發現藥方,才將此事大白於天下!未曾想,眾人擔憂自己因誤殺忠良害了名聲,竟然將周明硯大腿砍下後燒掉,還眾口一詞,言周明硯死有餘辜!可笑,一條人命冤死竟然用‘人都沒了’搪塞!”
說到這,張叔夜情緒卻突然平複下來,滿嘴嘲諷。
“奈何善惡有報,周明硯所留藥方隻能預防不能治病,本來其臨死前曾向師門‘傳世杏林’求援,可門中神醫趕到富來縣後,在一孤兒口中得知周明硯冤死,將周明硯屍首收斂後帶著孤兒憤然離去。朝廷得知此事遣人求援,卻隻得了一份治療牲畜的藥方!後來朝廷剮了杜王二人,又夷其三族,派新任縣令解決此事。新縣令為平息瘟疫,將所有參與誣陷周明硯之人右腿截掉,又將剩餘適齡男丁全部送至北疆充軍,才得到‘傳世杏林’諒解,求來藥方治好瘟疫,從此富來縣成了‘獨腳縣’,這縣令呢?得了個‘強苛近暴’的考詞,被連貶四級發配西洲,十年後才迴來。”
“都靈醒著點!這幾日城內淨是些江湖人,保不齊哪個喝多了就鬧起事來,到時候跑了賊人,咱們都吃不了兜著走。”
旁邊的小卒偷偷打了個哈欠,湊到近前。
“大人,您可別嚇唬小的們了,話說今天一大早,縣衙就擺出縣令儀仗,卻是要去接誰?”
趙校尉呸了一口,又心虛的左右看了看。
“接誰?接個大禍害唄!也不怕跟你們說,張大人恐怕是做不了多久縣令啦!”
“啊?出什麽事了?”
“嗨,張大人哪都好,就是喜歡針對武門豪族這一點把他害了,這幾天江湖人都來是為了誰啊?”
小卒一臉震驚。
“他招惹了魯潯?乖乖,怪不得要親自前去,這是出什麽事了?”
“魯潯也是你叫的!叫魯宗師,唉,魯宗師不是得了魔功嘛,為了不牽連家鄉,魯宗師請領‘奉國令’遷去西洲,結果呢,張大人不知情啊,以為他要畏罪潛逃,一紙諭令要魯宗師投案自首,那可是小宗師啊,能忍得了這個,索性公開了,這才引來這些江湖人,鬧得雲州不得安寧,各地官守是怒不可遏,沒一個人替他說情不說,還要聯名上奏,治他擾亂地方之罪。”
小卒滿臉不忿的發著牢騷。
“將軍,依小的看,這張縣令也是活該,這些天咱們傷了多少兄弟,本來沒有的事!那魯潯也不是什麽好人,過去我還見過他呢!小白臉惡心腸,為了出一口氣,造這個大孽!”
趙校尉嚇得猛踹了小卒一腳。
“閉嘴!縣令你敢說,小宗師你也敢說!你長了幾個腦袋!”
隨後他自己也歎了口氣。
“這世道就是達官顯貴和武門的獵場,咱們就是那林子裏的兔子,有口草吃就不錯啦!滾迴去站崗!”
小卒悻悻的抱著槍往迴走,抬頭一看,突然眼睛發直。
“將軍!你看,張縣令迴來了!”
“還真是,唉?那後麵騎在馬上的是誰啊?”
“是,是魯氵…魯宗師!”
眼見縣尊儀仗越來越近,趙校尉連忙指揮兵丁讓開道路。
路過兵丁時,魯潯對左右抱拳。
“多謝!”
眾兵丁慌忙迴禮,宗師、大人、大俠叫什麽的都有,一時間亂糟糟的,等到場麵安靜下來,一群人眼看縣令儀仗中玄服鬥笠、背刀跨馬的魯潯背影,各個麵麵相覷。
海門縣衙門前,得到消息的張叔夜早已在此等候,日值的小吏衙役左右排開,矗立在“海門縣署”匾額之下。
儀仗開到縣衙門前,魯潯騎在馬上隔著冪?打量著麵前的一切。
門前的青石台階雖已磨損,卻洗刷得幹幹淨淨;兩旁的鬆柏雖不高大,卻挺拔直立。門房老者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不像尋常衙役那般懶散。
隻見為首官員緩緩出迎,行禮不卑不亢。
“下官張伯朝,見過魯公。”
魯潯一動不動,打量行禮的張叔夜。
這人據聞不過半百,卻一副花甲之相,一身青布官服洗得發白,整潔無皺,眉宇間透著幾分疲憊,卻無半分卑微之態。
“魯公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賜教?”
張叔夜見魯潯默不作聲,開口問道,聲音沉穩。
海門縣衙前的石獅子被日頭曬得發燙,風吹在魯潯的冪?上,唿啦作響間映出英俊的輪廓。
張叔夜那身褪色的鸂鶒補服晃得人眼暈,袖口磨出的棉絮在風裏飄,像極了戲台上老生的水袖。
“為官可難?”
魯潯的刀鞘磕在縣衙鳴冤鼓上,震落三隻宿醉的綠頭蠅。
張叔夜聽了微微一愣,隨後撚著山羊須而笑。
“難?為官不難,不罪巨室,給巨室老爺們當差,比給媳婦捶腿還輕省。”
“哦?”
魯潯瞬間有了興趣。
“吾巨室也?”
張叔夜正色道。
“公此義行,絕非小人!”
而後又歎息道。
“恐存則巨室。”
魯潯心下有了計較,打馬向前。
“為何為官?”
“替民做主!”
張叔夜答得坦然。
魯潯聽了此話眼睛一眯,擎刀連鞘搭在張叔夜脖子上。
“替民做主?好個以己心代天心的狂悖之徒。”
張叔夜怡然不懼,麵露嘲諷。
“狂悖?魯公居於鄉野,卻不知百姓之性?”
“哦,且說說?”
“魯公可知富來縣周明硯案?行腳大夫周明硯路過富來縣,村民王五抱嬰孩求醫,周明硯施針將孩子保住,發覺此嬰孩之症乃是罕見咳瘟,王五為保住孩子,跪求周明硯保密,周一時心軟,答應保密,王五以祖傳寶玉相贈。
但周明硯心憂疫病蔓延,寫下藥方並掏出身上銀錢交給王五,囑咐其購買藥材,預防疫病,然王五貪戀錢財,未曾照做。果不其然,次年富來縣咳瘟遍布全縣。
周明硯得知後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從鄰府趕到富來縣衙陳情,並奉上藥方,可時任縣令杜文遠得了藥方後卻將周明硯下獄審問,問出實情後招來王五,令其做偽證誣告周明硯‘以隱瞞瘟疫為威脅,奪走家傳寶玉’‘發覺瘟疫、隱瞞不報,欲借此斂財’,將瘟疫推在周明硯頭上,還四處散播謠言,說周明硯不肯交出治病藥方,私下裏夥同縣中鄉紳,囤積藥材,牟取暴利!”
說著說著,張叔夜情緒越來越激動。
“周明硯秉承仁心仁術救民水火,卻含冤入獄,在遊街之時被百姓擲物打死!可他臨死前還顧念百姓,將事情經過和藥方刻在大腿內側!後有百姓餘怒未消前去鞭屍發現藥方,才將此事大白於天下!未曾想,眾人擔憂自己因誤殺忠良害了名聲,竟然將周明硯大腿砍下後燒掉,還眾口一詞,言周明硯死有餘辜!可笑,一條人命冤死竟然用‘人都沒了’搪塞!”
說到這,張叔夜情緒卻突然平複下來,滿嘴嘲諷。
“奈何善惡有報,周明硯所留藥方隻能預防不能治病,本來其臨死前曾向師門‘傳世杏林’求援,可門中神醫趕到富來縣後,在一孤兒口中得知周明硯冤死,將周明硯屍首收斂後帶著孤兒憤然離去。朝廷得知此事遣人求援,卻隻得了一份治療牲畜的藥方!後來朝廷剮了杜王二人,又夷其三族,派新任縣令解決此事。新縣令為平息瘟疫,將所有參與誣陷周明硯之人右腿截掉,又將剩餘適齡男丁全部送至北疆充軍,才得到‘傳世杏林’諒解,求來藥方治好瘟疫,從此富來縣成了‘獨腳縣’,這縣令呢?得了個‘強苛近暴’的考詞,被連貶四級發配西洲,十年後才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