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灣的沙灘上,烈日炙烤著大地,沙粒滾燙得幾乎能灼傷人的腳掌。沈清霜身披銀色鎖子甲,手持猩紅長鞭,立於高台之上,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下方兩千餘名水師新兵。這些士兵來自沿海各地,有漁民、鹽工,也有走南闖北的商船水手,雖個個皮膚黝黑、體格健壯,但此刻麵對嚴苛的訓練,臉上難免露出緊張與不安。


    \"今日第一課——立軍姿!\"沈清霜的聲音如洪鍾般響徹沙灘,長鞭在空中甩出一聲脆響,\"倭寇來襲時,絕不會等你們站穩腳跟!半柱香內,誰若晃動,軍法處置!\"


    士兵們趕忙挺直腰杆,可悶熱的天氣與沉重的鎧甲很快成了巨大的考驗。不過半盞茶時間,便有人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落,砸在滾燙的沙地上瞬間蒸發。一名年輕士兵實在支撐不住,身體微微搖晃了一下。沈清霜眼神一凜,長鞭如靈蛇般飛射而出,鞭梢精準地纏住士兵的腳踝,將其狠狠拽倒在地。


    \"記住!戰場上的一個踉蹌,就可能讓你丟了性命,連累整個船隊!\"沈清霜走上前,居高臨下地看著士兵,\"起來,繼續!\"那士兵咬著牙爬起身,重新站迴隊列,眼中滿是不服輸的倔強。


    接下來的日子裏,訓練強度愈發嚴酷。每日寅時三刻,軍營中便響起激昂的號角聲。士兵們迅速起身,在沈清霜的帶領下,背著二十斤重的沙袋沿著海岸線長跑。潮水剛剛退去的沙灘鬆軟無比,每跑一步都要耗費巨大的力氣,不少人跑到中途便累得癱倒在地,但沈清霜絕不留情,長鞭驅趕著他們繼續前進。


    白天的訓練更是令人筋疲力盡。戰船駕駛訓練中,士兵們要在顛簸的船上操控複雜的機關裝置,調整船帆、轉動分水鰭。起初,許多人連保持平衡都困難,常常被晃得東倒西歪,甚至掉入海中。但沈清霜要求他們必須在三天內熟練掌握,否則就會被罰在烈日下舉著沉重的船槳站立兩個時辰。


    武器使用訓練同樣嚴苛。弩手們要在戰船劇烈搖晃的情況下,精準射中百米外的靶標;火攻手則要練習投擲燃燒罐,不僅要準,還要快。為了提高士兵們的反應速度,沈清霜還設置了\"突襲訓練\"。每當士兵們疲憊不堪準備休息時,突然響起的警報聲便意味著\"敵人來襲\",他們必須立刻抄起武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登船、布陣。


    \"沈將軍,這樣的訓練是不是太狠了?\"某天,一位副將忍不住向沈清霜進言,\"好些士兵都累病了。\"


    沈清霜卻不為所動:\"倭寇可不會因為我們累了、病了就手下留情。現在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那些病倒的,等恢複了繼續加練!\"


    為了讓訓練更貼近實戰,沈清霜還設計了各種模擬場景。有時是在暴雨傾盆中演練夜戰,士兵們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僅憑號角聲和火光判斷方位;有時則是模擬戰船著火,他們要迅速組織滅火、搶救傷員,同時還要抵禦\"敵人\"的進攻。


    在陣型演練方麵,沈清霜摒棄了傳統水師呆板的作戰陣型,獨創了\"雁行陣魚鱗陣鶴翼陣\"等多種靈活多變的戰術。她親自在沙盤前講解:\"倭寇的戰船小巧靈活,喜歡分散偷襲。我們的雁行陣,前窄後寬,就像一把利刃,可以直插敵陣;魚鱗陣則注重防禦,每艘戰船相互掩護,讓敵人難以突破;鶴翼陣展開後,左右包抄,能將敵人死死困住。\"


    為了讓士兵們更好地理解陣型變化,沈清霜讓他們用樹枝、石頭在沙灘上擺出陣型,自己則不斷拋出各種突發情況,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如果左翼戰船受損,該如何調整?敵人突然從後方偷襲,怎樣快速變陣?\"在她的嚴格訓練下,士兵們逐漸學會了根據戰場形勢迅速做出反應。


    裴雲舟也沒閑著。他在軍營中開設了臨時醫館,親自教授醫官和士兵們急救知識。\"海戰中,受傷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中了倭寇的毒箭,若不及時處理,必死無疑。\"他展示著各種草藥和藥劑,\"這種用半邊蓮、七葉一枝花配製的解藥,能解大部分常見的毒。還有這個金瘡藥,止血生肌效果極好,你們都要學會配製。\"


    裴雲舟還根據海戰的特點,研製了許多特殊的藥物。比如防止暈船的\"定海神丸\",用藿香、陳皮等藥材製成,能有效緩解士兵在船上的不適;還有提神醒腦的\"醒神散\",在士兵疲憊不堪時聞上一聞,便能恢複些許精力。


    隨著訓練的深入,水師士兵們的變化肉眼可見。曾經的生澀與慌亂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堅毅的眼神和整齊劃一的動作。他們在戰船上行動自如,配合默契,各種陣型的轉換如臂使指。當蘇硯前來視察時,看到的是一支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沈將軍,有你訓練這支水師,我就放心了。\"蘇硯滿意地說道。


    沈清霜微微頷首:\"倭寇膽敢來犯,定叫他們有來無迴。隻是......\"她看向遠處的海麵,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不知道我們的準備,能不能趕得及。\"


    此時的倭國,海盜頭目藤原信長正集結大批戰船,準備發動一場突襲。而在大唐的沿海,沈清霜和她的水師將士們,已經摩拳擦掌,等待著與敵人的最終較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