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明宮的禦書房內,青銅香爐中升起嫋嫋龍涎香,卻驅不散室內凝重的氣氛。李漼緊握著東南沿海的戰報,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案頭攤開的輿圖上,台州、溫州等地被朱砂畫滿觸目驚心的圓圈。\"倭人在沿海已肆虐七座城池!\"皇帝猛地拍案,震得盞中茶水潑灑而出,\"蘇卿,你打造的火龍戰船何時能投入戰場?\"
蘇硯展開一卷泛黃的古圖,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東海的暗礁分布與潮汐規律:\"陛下,二十艘戰船已全部完工,但需半月進行實戰演練。\"他的指尖劃過溫州海域某處海灣,\"此地呈喇叭狀地形,漲潮時水流湍急,若在此設伏......\"話音未落,沈清霜大步踏入殿內,甲胄上還沾著訓練時的海鹽,\"末將建議在此布下''鐵索連舟陣'',封鎖海灣出口!\"
裴雲舟緊隨其後,懷中琉璃瓶裏裝著暗綠色的渾濁液體:\"這是從被俘倭寇體內提取的迷魂散。\"他將瓶子置於燭火下,液體中隱約可見細小的蟲豸蠕動,\"此藥混入水源後無色無味,三刻鍾內可致守軍四肢麻痹。倭人還馴養了能跨海傳訊的信鴿,前日截獲的密信顯示,他們已摸清福州城防圖。\"
李漼的龍袍下擺掃過冰涼的金磚:\"如此看來,倭人蓄謀已久!\"他猛然轉身,目光如炬地盯著三人,\"朕命你們三日之內拿出破敵之策,所需人力物力,一概應允!\"
當夜,三人在天機閣密室徹夜未眠。蘇硯轉動機關匣,青銅模型緩緩展開——二十艘火龍戰船呈品字形排列,船頭的噴火裝置泛著冷光。\"倭船慣用''狼群戰術'',以五到七艘小船結成小隊。\"他推動齒輪,模型船舷的暗格自動彈開,露出隱藏的萬鈞弩,\"我們的戰船射程是其三倍,可先以火器遠距離壓製。\"
沈清霜卻皺起眉頭:\"但倭船靈活,若分散規避,我軍難以形成有效打擊。\"她抽出軟劍,在沙盤上劃出弧線,\"不如在海灣兩側山崖埋設''霹靂雷'',待敵船進入射程,戰船發射火箭引燃其船帆,同時引爆山雷阻斷退路。\"她的劍尖重重頓在海灣出口處,\"此處最窄處僅容三船並行,正是甕中捉鱉的絕佳之地。\"
裴雲舟突然舉起一個竹筒,筒內裝著灰白色粉末:\"海風會影響火勢,這是我研製的''固火粉'',摻入火藥中可使火焰逆風燃燒。\"他又取出幾隻小巧的青銅鳥,\"這些改良版神火飛鴉加裝了防水引信,即便墜入海中也能二次引爆。\"
然而,籌謀並非一帆風順。當蘇硯派人前往山崖勘察時,發現倭寇已提前派出探子測繪地形。更棘手的是,軍中出現了泄密事件——一份標注著戰船弱點的圖紙不翼而飛。蘇硯立即啟動天機閣的反製措施,在軍營內布置\"聽甕\"機關,任何異常響動都會通過地下陶甕傳至中樞。
應天書院的天工坊內,百名學子日夜趕工。他們將墨家\"藉車\"的彈射原理與火器結合,研製出可調節角度的\"追風弩\";用中空竹筒裝滿火藥,製成遇水不熄的\"水雷\";甚至改良了傳統的孔明燈,使其能攜帶小型燃燒彈。蘇硯親自測試新型火器時,不慎被火藥灼傷手臂,卻笑著說:\"這點傷,比不過百姓受的苦。\"
與此同時,沈清霜在沿海漁村組建了\"漁甲衛\"。漁民們熟悉地形,駕駛著輕便漁船,偽裝成普通商船在海麵巡邏。他們在船頭暗藏小型弩機,船底設置夾層存放兵器,一旦發現倭寇蹤跡,便立刻點燃狼煙示警。老漁民陳阿公主動請纓:\"這幫倭寇燒我房子、搶我糧食,這迴定要讓他們血債血償!\"
倭國的議事廳內,海盜頭目藤原信長把玩著搶來的玉扳指,陰鷙的目光掃過地圖:\"大唐新造的戰船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猛地抽出倭刀,刀刃在地圖上劃出一道血痕,\"明日寅時,全軍出擊!先取溫州,再斷其漕運!\"話音未落,一名探子渾身是血闖入:\"大人!大唐在海灣兩側山崖發現大量可疑機關!\"
藤原信長瞳孔驟縮,卻仍強作鎮定:\"不過是唬人的把戲!傳令下去,提前兩個時辰出發,趁他們部署未完成時發動突襲!\"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在蘇硯的算計之中——故意泄露部分情報,正是為了引蛇出洞。
在大唐的水師營地,蘇硯將寫滿戰術的竹簡分發給各營將領。竹簡末端刻著墨家箴言:\"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沈清霜撫摸著軟劍,劍身上泛起寒光;裴雲舟仔細檢查著最後一批解毒藥劑;而無數水師將士,則在月光下擦拭著武器,等待著黎明的到來。這場關乎海疆安危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蘇硯展開一卷泛黃的古圖,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東海的暗礁分布與潮汐規律:\"陛下,二十艘戰船已全部完工,但需半月進行實戰演練。\"他的指尖劃過溫州海域某處海灣,\"此地呈喇叭狀地形,漲潮時水流湍急,若在此設伏......\"話音未落,沈清霜大步踏入殿內,甲胄上還沾著訓練時的海鹽,\"末將建議在此布下''鐵索連舟陣'',封鎖海灣出口!\"
裴雲舟緊隨其後,懷中琉璃瓶裏裝著暗綠色的渾濁液體:\"這是從被俘倭寇體內提取的迷魂散。\"他將瓶子置於燭火下,液體中隱約可見細小的蟲豸蠕動,\"此藥混入水源後無色無味,三刻鍾內可致守軍四肢麻痹。倭人還馴養了能跨海傳訊的信鴿,前日截獲的密信顯示,他們已摸清福州城防圖。\"
李漼的龍袍下擺掃過冰涼的金磚:\"如此看來,倭人蓄謀已久!\"他猛然轉身,目光如炬地盯著三人,\"朕命你們三日之內拿出破敵之策,所需人力物力,一概應允!\"
當夜,三人在天機閣密室徹夜未眠。蘇硯轉動機關匣,青銅模型緩緩展開——二十艘火龍戰船呈品字形排列,船頭的噴火裝置泛著冷光。\"倭船慣用''狼群戰術'',以五到七艘小船結成小隊。\"他推動齒輪,模型船舷的暗格自動彈開,露出隱藏的萬鈞弩,\"我們的戰船射程是其三倍,可先以火器遠距離壓製。\"
沈清霜卻皺起眉頭:\"但倭船靈活,若分散規避,我軍難以形成有效打擊。\"她抽出軟劍,在沙盤上劃出弧線,\"不如在海灣兩側山崖埋設''霹靂雷'',待敵船進入射程,戰船發射火箭引燃其船帆,同時引爆山雷阻斷退路。\"她的劍尖重重頓在海灣出口處,\"此處最窄處僅容三船並行,正是甕中捉鱉的絕佳之地。\"
裴雲舟突然舉起一個竹筒,筒內裝著灰白色粉末:\"海風會影響火勢,這是我研製的''固火粉'',摻入火藥中可使火焰逆風燃燒。\"他又取出幾隻小巧的青銅鳥,\"這些改良版神火飛鴉加裝了防水引信,即便墜入海中也能二次引爆。\"
然而,籌謀並非一帆風順。當蘇硯派人前往山崖勘察時,發現倭寇已提前派出探子測繪地形。更棘手的是,軍中出現了泄密事件——一份標注著戰船弱點的圖紙不翼而飛。蘇硯立即啟動天機閣的反製措施,在軍營內布置\"聽甕\"機關,任何異常響動都會通過地下陶甕傳至中樞。
應天書院的天工坊內,百名學子日夜趕工。他們將墨家\"藉車\"的彈射原理與火器結合,研製出可調節角度的\"追風弩\";用中空竹筒裝滿火藥,製成遇水不熄的\"水雷\";甚至改良了傳統的孔明燈,使其能攜帶小型燃燒彈。蘇硯親自測試新型火器時,不慎被火藥灼傷手臂,卻笑著說:\"這點傷,比不過百姓受的苦。\"
與此同時,沈清霜在沿海漁村組建了\"漁甲衛\"。漁民們熟悉地形,駕駛著輕便漁船,偽裝成普通商船在海麵巡邏。他們在船頭暗藏小型弩機,船底設置夾層存放兵器,一旦發現倭寇蹤跡,便立刻點燃狼煙示警。老漁民陳阿公主動請纓:\"這幫倭寇燒我房子、搶我糧食,這迴定要讓他們血債血償!\"
倭國的議事廳內,海盜頭目藤原信長把玩著搶來的玉扳指,陰鷙的目光掃過地圖:\"大唐新造的戰船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猛地抽出倭刀,刀刃在地圖上劃出一道血痕,\"明日寅時,全軍出擊!先取溫州,再斷其漕運!\"話音未落,一名探子渾身是血闖入:\"大人!大唐在海灣兩側山崖發現大量可疑機關!\"
藤原信長瞳孔驟縮,卻仍強作鎮定:\"不過是唬人的把戲!傳令下去,提前兩個時辰出發,趁他們部署未完成時發動突襲!\"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在蘇硯的算計之中——故意泄露部分情報,正是為了引蛇出洞。
在大唐的水師營地,蘇硯將寫滿戰術的竹簡分發給各營將領。竹簡末端刻著墨家箴言:\"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沈清霜撫摸著軟劍,劍身上泛起寒光;裴雲舟仔細檢查著最後一批解毒藥劑;而無數水師將士,則在月光下擦拭著武器,等待著黎明的到來。這場關乎海疆安危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