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雕花窗欞,在青石地麵投下斑駁光影,應天書院的藏書閣內早已人聲鼎沸。今日是每月一次的\"百工展藝\",書院裏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子們,將各自擅長的技藝在此展示,交流切磋。
書院山長王禹卿端坐在主位,兩側坐著數位德高望重的夫子。台下,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學子們或立或坐,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好奇。
隨著一聲清亮的銅鑼聲響起,展藝正式開始。首先登場的是來自江南的林文遠,他展示的是微雕技藝。隻見他手持一支細若發絲的刻刀,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蘭亭序》。屏息凝神間,刀鋒遊走,不過半盞茶的功夫,一篇工整秀麗的《蘭亭序》便躍然眼前。眾人紛紛讚歎,連一向嚴苛的王山長都微微頷首。
接下來,來自西域的阿卜杜勒展示了他精湛的皮具製作技藝。他手中的牛皮仿佛有了生命,在剪刀與針線的配合下,漸漸變成一隻栩栩如生的駱駝。尤其是駱駝的眼睛,經過特殊處理後,在陽光下閃爍著靈動的光芒,引得台下學子們陣陣驚唿。
就在大家沉浸在精彩的展示中時,一個略顯清瘦的身影緩步走上台來。他叫陸明遠,是書院裏有名的\"怪人\"。別的學子都在埋頭苦讀聖賢書,他卻整日擺弄一些奇奇怪怪的機關器械,還時常因為這些\"不務正業\"的行為被夫子訓斥。
隻見陸明遠將一個三尺見方的木箱輕輕放在台上。木箱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雲紋,但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台下傳來一陣竊竊私語,有人小聲議論:\"這陸明遠又在搞什麽名堂?不會是拿個破箱子來糊弄我們吧?\"
陸明遠不慌不忙,對著台下眾人深施一禮,說道:\"今日,學生想向諸位展示一件自行研製的機關奇巧——''萬象乾坤匣''。\"說罷,他伸手在木箱側麵輕輕一按,原本嚴絲合縫的箱蓋緩緩升起,露出裏麵錯綜複雜的齒輪和精巧的機關結構。
隨著陸明遠的操作,箱內的機關開始運轉。先是一組齒輪相互咬合,發出細密而規律的聲響,緊接著,一個小巧的木偶從箱內緩緩升起。這個木偶身著精致的絲綢服飾,手持毛筆,在一張鋪好的宣紙上開始書寫。眾人定睛一看,隻見木偶筆走龍蛇,寫下\"應天書院,英才輩出\"八個大字,字跡工整有力,與常人書寫無異。
台下頓時炸開了鍋,學子們紛紛站起身來,擠到台前想要看得更清楚。\"這怎麽可能?一個木偶竟然能寫字!這是什麽機關術?簡直聞所未聞!\"驚歎聲、議論聲此起彼伏。
然而,陸明遠的展示還未結束。他輕輕轉動木箱一側的旋鈕,木偶停止書寫,退迴到箱內。緊接著,箱內傳出一陣悅耳的樂聲,竟是用不同音調的銅鈴奏出的《高山流水》。更令人稱奇的是,隨著樂聲響起,箱內升起朵朵紙花,在機關的帶動下,仿佛在翩翩起舞。
此時,藏書閣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奇景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就連一向沉穩的王山長,也不禁微微前傾身體,目光中滿是驚訝與讚歎。
一曲終了,陸明遠再次行禮,說道:\"此''萬象乾坤匣''不僅能書寫、奏樂,還可根據不同需求,更換內部機關組件,實現更多功能。\"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幾個小巧的零件,熟練地替換掉箱內的部分機關,然後輕輕一拍木箱。
奇跡再次發生。這次,木箱內緩緩升起一個微型的山水景觀,山巒起伏,溪流潺潺,更令人稱奇的是,一座小橋上的木人竟然開始走動,還不時做出揖禮的動作。溪水之中,幾隻紙船順流而下,船帆隨風飄動,仿佛真的在水麵航行。
\"這...這簡直是鬼斧神工!\"一位夫子忍不住站起身來,驚歎道。
就在眾人驚歎不已時,變故陡生。原本運轉正常的機關突然發出\"哢嗒\"一聲異響,微型山水景觀中的木人動作變得僵硬,紙船也停止了飄動。台下頓時傳來一陣惋惜之聲。
陸明遠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鎮定。他深吸一口氣,說道:\"看來是方才更換零件時,有一處齒輪安裝稍有偏差。不過無妨,機關之術本就是在不斷調試中完善。\"說著,他從腰間取出一個細小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探入木箱內部。
隻見他的手指在複雜的機關中靈活穿梭,時而調整齒輪位置,時而檢查連接部件。不過片刻功夫,異響消失,機關再次恢複運轉。這一次,微型山水景觀比之前更加流暢自然,木人的動作也更加靈動。
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王山長緩緩站起身來,走到陸明遠麵前,目光中滿是欣慰與讚賞:\"明遠,你這一手機關奇巧,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更體現了鑽研探索的精神。我書院向來鼓勵學子博采眾長,今日之後,你大可放心鑽研你的機關術,若有需要,書院定當全力支持。\"
此言一出,陸明遠激動得眼眶泛紅。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多謝山長!學生定不負厚望,將機關之術發揚光大!\"
這場\"萬象乾坤匣\"的展示,不僅讓陸明遠一掃往日\"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更在書院內掀起了一股鑽研奇巧之術的熱潮。此後,應天書院的藏書閣中,不僅有誦讀經典的朗朗書聲,也時常能聽到擺弄機關器械的聲響。不同領域的學子們相互交流,碰撞出無數智慧的火花,為這座百年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陸明遠,也在此次展藝後,得到了書院的支持,成立了專門的機關術研究小組。他與誌同道合的學子們一起,不斷探索機關術的奧秘,研製出一個又一個精妙的機關器械,有些甚至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造福百姓。
這場\"巧技驚四座\"的展示,不僅改變了陸明遠的命運,更成為了應天書院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勇於創新,敢於突破。
書院山長王禹卿端坐在主位,兩側坐著數位德高望重的夫子。台下,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學子們或立或坐,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好奇。
隨著一聲清亮的銅鑼聲響起,展藝正式開始。首先登場的是來自江南的林文遠,他展示的是微雕技藝。隻見他手持一支細若發絲的刻刀,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蘭亭序》。屏息凝神間,刀鋒遊走,不過半盞茶的功夫,一篇工整秀麗的《蘭亭序》便躍然眼前。眾人紛紛讚歎,連一向嚴苛的王山長都微微頷首。
接下來,來自西域的阿卜杜勒展示了他精湛的皮具製作技藝。他手中的牛皮仿佛有了生命,在剪刀與針線的配合下,漸漸變成一隻栩栩如生的駱駝。尤其是駱駝的眼睛,經過特殊處理後,在陽光下閃爍著靈動的光芒,引得台下學子們陣陣驚唿。
就在大家沉浸在精彩的展示中時,一個略顯清瘦的身影緩步走上台來。他叫陸明遠,是書院裏有名的\"怪人\"。別的學子都在埋頭苦讀聖賢書,他卻整日擺弄一些奇奇怪怪的機關器械,還時常因為這些\"不務正業\"的行為被夫子訓斥。
隻見陸明遠將一個三尺見方的木箱輕輕放在台上。木箱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雲紋,但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台下傳來一陣竊竊私語,有人小聲議論:\"這陸明遠又在搞什麽名堂?不會是拿個破箱子來糊弄我們吧?\"
陸明遠不慌不忙,對著台下眾人深施一禮,說道:\"今日,學生想向諸位展示一件自行研製的機關奇巧——''萬象乾坤匣''。\"說罷,他伸手在木箱側麵輕輕一按,原本嚴絲合縫的箱蓋緩緩升起,露出裏麵錯綜複雜的齒輪和精巧的機關結構。
隨著陸明遠的操作,箱內的機關開始運轉。先是一組齒輪相互咬合,發出細密而規律的聲響,緊接著,一個小巧的木偶從箱內緩緩升起。這個木偶身著精致的絲綢服飾,手持毛筆,在一張鋪好的宣紙上開始書寫。眾人定睛一看,隻見木偶筆走龍蛇,寫下\"應天書院,英才輩出\"八個大字,字跡工整有力,與常人書寫無異。
台下頓時炸開了鍋,學子們紛紛站起身來,擠到台前想要看得更清楚。\"這怎麽可能?一個木偶竟然能寫字!這是什麽機關術?簡直聞所未聞!\"驚歎聲、議論聲此起彼伏。
然而,陸明遠的展示還未結束。他輕輕轉動木箱一側的旋鈕,木偶停止書寫,退迴到箱內。緊接著,箱內傳出一陣悅耳的樂聲,竟是用不同音調的銅鈴奏出的《高山流水》。更令人稱奇的是,隨著樂聲響起,箱內升起朵朵紙花,在機關的帶動下,仿佛在翩翩起舞。
此時,藏書閣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奇景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就連一向沉穩的王山長,也不禁微微前傾身體,目光中滿是驚訝與讚歎。
一曲終了,陸明遠再次行禮,說道:\"此''萬象乾坤匣''不僅能書寫、奏樂,還可根據不同需求,更換內部機關組件,實現更多功能。\"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幾個小巧的零件,熟練地替換掉箱內的部分機關,然後輕輕一拍木箱。
奇跡再次發生。這次,木箱內緩緩升起一個微型的山水景觀,山巒起伏,溪流潺潺,更令人稱奇的是,一座小橋上的木人竟然開始走動,還不時做出揖禮的動作。溪水之中,幾隻紙船順流而下,船帆隨風飄動,仿佛真的在水麵航行。
\"這...這簡直是鬼斧神工!\"一位夫子忍不住站起身來,驚歎道。
就在眾人驚歎不已時,變故陡生。原本運轉正常的機關突然發出\"哢嗒\"一聲異響,微型山水景觀中的木人動作變得僵硬,紙船也停止了飄動。台下頓時傳來一陣惋惜之聲。
陸明遠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鎮定。他深吸一口氣,說道:\"看來是方才更換零件時,有一處齒輪安裝稍有偏差。不過無妨,機關之術本就是在不斷調試中完善。\"說著,他從腰間取出一個細小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探入木箱內部。
隻見他的手指在複雜的機關中靈活穿梭,時而調整齒輪位置,時而檢查連接部件。不過片刻功夫,異響消失,機關再次恢複運轉。這一次,微型山水景觀比之前更加流暢自然,木人的動作也更加靈動。
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王山長緩緩站起身來,走到陸明遠麵前,目光中滿是欣慰與讚賞:\"明遠,你這一手機關奇巧,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更體現了鑽研探索的精神。我書院向來鼓勵學子博采眾長,今日之後,你大可放心鑽研你的機關術,若有需要,書院定當全力支持。\"
此言一出,陸明遠激動得眼眶泛紅。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多謝山長!學生定不負厚望,將機關之術發揚光大!\"
這場\"萬象乾坤匣\"的展示,不僅讓陸明遠一掃往日\"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更在書院內掀起了一股鑽研奇巧之術的熱潮。此後,應天書院的藏書閣中,不僅有誦讀經典的朗朗書聲,也時常能聽到擺弄機關器械的聲響。不同領域的學子們相互交流,碰撞出無數智慧的火花,為這座百年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陸明遠,也在此次展藝後,得到了書院的支持,成立了專門的機關術研究小組。他與誌同道合的學子們一起,不斷探索機關術的奧秘,研製出一個又一個精妙的機關器械,有些甚至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造福百姓。
這場\"巧技驚四座\"的展示,不僅改變了陸明遠的命運,更成為了應天書院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勇於創新,敢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