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布羅德斯泰因戰役——泥濘中的意外突破


    9月4日清晨,英軍迎來了戰役爆發以來最有利的天氣窗口。連續三日的晴朗讓戰場泥漿稍有幹涸,為機械化裝備提供了難得的施展空間。英軍指揮官抓住時機,集結第1、2、5集團軍,配合150輛坦克與密集的徐進彈幕,向布羅德斯泰因高地發起總攻。


    “坦克碾過鐵絲網的轟鳴聲讓人心潮澎湃!”二等兵亨利·摩爾在日記中寫道,“那些鋼鐵巨獸冒著黑煙衝進德軍陣地,機槍手們嚇得棄槍而逃。” 英軍步兵緊隨坦克推進,利用其掩護突破德軍第一道防線。德軍雖憑借地堡頑抗,但在英軍炮火與坦克的協同打擊下節節敗退。


    當日黃昏,英軍推進3公裏,俘虜德軍5000人,繳獲大量火炮與彈藥。這是帕斯尚爾戰役以來首次實質性突破,極大振奮了英軍士氣。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中,勝利的士兵站在被摧毀的德軍工事上揮舞旗幟,而遠處的坦克仍在向縱深挺進。然而,這場勝利的代價同樣慘痛:英軍傷亡1.8萬人,且隨著天氣再次轉陰,戰場很快又被雨水浸透。


    9月20日-25日:波利翁樹林戰役——逐寸爭奪的絞肉場


    9月20日,英軍向波利翁樹林發起進攻,試圖擴大戰果。這片曾在第一階段讓英軍折戟沉沙的焦土,如今已被德軍改造成多層縱深防禦體係。地堡、戰壕與鐵絲網相互交織,每棵殘存的枯樹後都可能藏著致命的機槍火力。


    “每前進一步都要踩著屍體!”中士威廉·泰勒在信件中描述,“德軍的反擊像潮水般湧來,我們剛占領的戰壕轉眼又被奪迴。” 英軍雖投入更多坦克與炮兵,但泥濘的地麵限製了裝備發揮。坦克時常陷入泥潭,成為德軍炮火的活靶子;炮兵因土質鬆軟,炮彈難以形成有效殺傷。


    雙方在樹林中展開逐壕、逐樹的激烈爭奪。英軍發起刺刀衝鋒,德軍則依托堅固工事用機槍掃射,戰況慘烈程度遠超布羅德斯泰因戰役。5天激戰後,英軍艱難推進2公裏,但付出了3.5萬人傷亡的代價;德軍亦損失2萬人,卻成功將英軍阻擋在帕斯尚爾高地前沿。戰場再次陷入僵持,滿地彈殼與屍體堆積如山,連烏鴉都因腐肉過多而不願離去。


    10月5日:暴雨複臨與絕望停滯


    10月伊始,比利時上空再次烏雲密布。自10月3日起,暴雨傾盆而下,連續48小時的降水將戰場徹底變成澤國。帕斯尚爾高地周邊的窪地積水齊胸,士兵們被迫在水中作戰,步槍因浸泡失效,傷員甚至因無法撤離而溺亡在彈坑中。


    “泥漿漫過胸口,我們連舉槍的力氣都沒有!”二等兵弗雷德·威廉姆斯在最後一封家書中寫道,“許多戰友走著走著就被泥潭吞沒,隻留下絕望的唿救聲。” 德軍同樣深受其苦,但憑借預先構築的高地勢工事,仍能以火力壓製英軍。英軍試圖發起小規模進攻,但均因惡劣環境無功而返。


    10月5日,英軍被迫宣布暫停進攻。此時,戰役總傷亡已達25萬人,而德軍僅損失15萬人。戰地醫院擠滿了因“壕足病”、肺炎和敗血症而奄奄一息的士兵,醫生們絕望地發現,藥品與繃帶的消耗速度遠超補給。帕斯尚爾戰役陷入了比前兩階段更絕望的僵局,士兵們蜷縮在泥濘的戰壕中,等待著不知何時才能到來的轉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