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8日:第二次朗格馬克戰役——鋼鐵火網下的血肉絞殺


    8月17日清晨,薄霧尚未散盡,英軍第2、5集團軍便向朗格馬克村周邊的德軍防線發起總攻。這場被寄予厚望的“突破戰”,在德軍精心構築的防禦體係前迅速淪為屠殺。德軍依托混凝土碉堡、鐵絲網與交錯的機槍陣地,以逸待勞,mg08重機槍噴吐的火舌如同死神鐮刀,將暴露在開闊地的英軍成片收割。


    二等兵詹姆斯·卡特在日記中寫道:“炮火剛停,我們就躍出戰壕,但德軍的機槍聲瞬間淹沒了一切。戰友們像被收割的麥子般倒下,泥漿很快被鮮血染紅。” 英軍采用密集隊形衝鋒,試圖以人數優勢突破防線,卻正中德軍下懷。德軍炮兵根據預先測算的坐標,將炮彈精準砸向英軍集結地,炸起的泥漿裹挾著彈片,將士兵們撕成碎片。


    次日,英軍投入預備隊發起第二輪衝鋒,試圖奪取關鍵高地。然而,德軍的反衝鋒更為兇猛,他們從隱蔽的戰壕中突然殺出,用刺刀和手榴彈展開近身肉搏。英軍在泥濘中難以保持陣型,許多士兵因雙腳深陷泥潭無法拔槍自衛,被德軍當場刺死。兩日激戰過後,英軍傷亡超過1.6萬人,卻僅推進數百米,戰場再次陷入僵局。


    8月20日-25日:梅嫩路山脊戰役——暴雨與誤判的雙重絞殺


    8月20日,英軍將主攻方向轉向梅嫩路山脊,試圖通過集中炮火摧毀德軍防線。3000門火炮連續48小時轟擊德軍陣地,彈片與泥土交織成遮天蔽日的塵霧。然而,突如其來的暴雨讓一切努力化為泡影——泥濘的炮位導致炮彈落點嚴重偏移,許多本該落在德軍陣地的炮彈,反而誤炸了正在衝鋒的英軍。


    “我們剛衝出戰壕,自家的炮彈就落在身邊!” 二等兵托馬斯·米勒在給家人的信中哭訴,“泥漿裏全是自己人的屍體,有的被彈片削去半邊臉,有的被活埋在泥裏。” 德軍抓住機會發起反衝鋒,他們利用熟悉的地形,在齊腰深的泥漿中靈活穿插,用火焰噴射器點燃英軍陣地。英軍士兵在高溫與毒氣中痛苦掙紮,試圖後退卻深陷泥潭,被德軍機槍逐一射殺。


    戰役持續至8月25日,英軍付出2.8萬人傷亡的代價,僅推進1.5公裏。梅嫩路山脊的土地被鮮血與泥漿浸透,彈坑中漂浮著腫脹的屍體,成群的綠頭蒼蠅在腐肉上盤旋,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惡臭。


    8月27日:黑格的執念與士兵的苦難


    盡管前線將領多次請求暫停進攻,英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卻固執地認為“勝利已近在咫尺”。他在給戰時內閣的電報中寫道:“敵軍已接近崩潰邊緣,我們必須乘勝追擊!” 然而,此時的戰場早已淪為人間地獄——泥漿深達膝蓋,士兵們的雙腳因長時間浸泡出現嚴重的“壕足病”,皮膚潰爛、感染,許多人不得不截肢。


    戰地護士艾米莉·沃森記錄道:“每天都有數百名士兵因非戰鬥減員被送進醫院,他們的腳腫得像麵包,皮肉腐爛生蛆。但黑格將軍仍要求他們重返前線。” 士兵們在絕望中發起新一輪進攻,他們拖著潰爛的雙腿,在泥濘中爬行,許多人還未抵達德軍陣地便因體力不支倒下。而德軍則躲在幹燥的地堡中,用機槍輕鬆收割著這些疲憊不堪的生命。


    第二階段的拉鋸戰,徹底耗盡了英軍的銳氣與生命。黑格的盲目樂觀與殘酷命令,讓成千上萬的士兵成為了“勝利執念”的犧牲品,也為後續更慘烈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