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暴雨撕開的地獄之門
淩晨4時45分,英軍3000門火炮驟然轟鳴,16天來持續不斷的炮火準備達到頂點——450萬發炮彈如暴雨般傾瀉在德軍防線。彈片撕裂泥土,樹木化作齏粉,伊普爾以東的大地在震顫中沸騰。英國第2、5集團軍的16個師約20萬士兵躍出戰壕,坦克的轟鳴聲混雜著士兵的呐喊,朝著德軍陣地發起總攻。
然而,命運在此刻露出殘酷的獠牙。自午夜開始的暴雨如注,將數月來被炮火翻耕的土地化作粘稠的泥潭。英軍裝備的mark i型坦克笨重的履帶深深陷入沼澤,引擎在泥漿中徒勞嘶吼,半數以上尚未抵達前線便成了廢鐵。步兵們背負著30公斤的裝備,在齊腰深的泥漿中舉步維艱,步槍、彈藥箱和防毒麵具不斷被淤泥拖拽,許多士兵甚至被泥潭吞噬。
二等兵喬治·威爾遜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顫抖著描述:“泥漿灌進靴子,每走一步都像被死神攥住腳踝。戰友們摔倒後再也沒能站起來,不是被泥水嗆死,就是在掙紮時被流彈擊中。” 德軍憑借高地優勢,用mg08重機槍和迫擊炮編織死亡火網,將暴露在開闊地的英軍成片收割。當日黃昏,英軍僅推進2公裏,傷亡數字突破2萬人,屍骸與破碎的裝備漂浮在渾濁的泥水中。
8月2日:混凝土工事中的血色絞殺
德軍迅速抓住英軍攻勢受挫的時機,依托高地的混凝土永備工事發起反擊。在波利翁樹林(pollyon wood),這片被炮火炸成焦土的森林裏,英軍第33師的士兵們試圖突破德軍防線,但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代價。
二等兵羅伯特·格雷在日記中記錄了噩夢般的場景:“我們踩著腐爛的屍體前進,泥漿裏漂浮著殘缺的肢體,腐臭味令人作嘔。步槍被泥巴堵塞,我們隻能用刺刀和拳頭與敵人肉搏。德軍從地堡中探出機槍,戰友們成排倒下,鮮血混著泥水漫過膝蓋。” 德軍的戰術堪稱冷酷:他們主動放棄前沿陣地,誘使英軍進入預設的交叉火力區,隨後用迫擊炮進行精準覆蓋。英軍發起三次衝鋒均被擊退,當日傷亡超6000人,而德軍僅損失不到2000人。
8月6日:側翼的短暫勝利與主戰線的絕望
在主戰線陷入泥潭的同時,加拿大軍團在戰役側翼創造了局部奇跡。70號山(hill 70)作為俯瞰伊普爾平原的戰略要地,被德軍視為防線的“眼睛”。加拿大第1、2師的士兵們避開正麵強攻,利用夜色掩護沿山脊線迂迴,以刺刀白刃戰逐點拔除德軍據點。
下士威廉·麥金托什迴憶道:“我們在黑暗中匍匐前進,泥漿灌進傷口也顧不上疼痛。當黎明的曙光升起時,我們終於將楓葉旗插上山頂。” 加拿大軍團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成功占領70號山,切斷德軍部分通訊線路,並擊斃德軍指揮官馮·法爾肯豪森將軍。然而,這場勝利未能改變全局——主戰線上的英軍仍深陷泥潭,總傷亡數字攀升至4.5萬人,而德軍僅損失2萬人,戰線幾乎紋絲未動。
黃昏時分,雨幕再次籠罩戰場。傷兵們在泥濘中哀號,無人的擔架被泥水浸透,漂浮在彈坑形成的渾濁水麵上。戰地記者弗雷德裏克·帕爾默寫道:“這不是戰爭,而是一場由暴雨、泥漿和鋼鐵共同製造的人間煉獄。” 第一階段的戰鬥,如同一場殘酷的預演,為後續三個月的血腥消耗埋下了絕望的伏筆。
淩晨4時45分,英軍3000門火炮驟然轟鳴,16天來持續不斷的炮火準備達到頂點——450萬發炮彈如暴雨般傾瀉在德軍防線。彈片撕裂泥土,樹木化作齏粉,伊普爾以東的大地在震顫中沸騰。英國第2、5集團軍的16個師約20萬士兵躍出戰壕,坦克的轟鳴聲混雜著士兵的呐喊,朝著德軍陣地發起總攻。
然而,命運在此刻露出殘酷的獠牙。自午夜開始的暴雨如注,將數月來被炮火翻耕的土地化作粘稠的泥潭。英軍裝備的mark i型坦克笨重的履帶深深陷入沼澤,引擎在泥漿中徒勞嘶吼,半數以上尚未抵達前線便成了廢鐵。步兵們背負著30公斤的裝備,在齊腰深的泥漿中舉步維艱,步槍、彈藥箱和防毒麵具不斷被淤泥拖拽,許多士兵甚至被泥潭吞噬。
二等兵喬治·威爾遜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顫抖著描述:“泥漿灌進靴子,每走一步都像被死神攥住腳踝。戰友們摔倒後再也沒能站起來,不是被泥水嗆死,就是在掙紮時被流彈擊中。” 德軍憑借高地優勢,用mg08重機槍和迫擊炮編織死亡火網,將暴露在開闊地的英軍成片收割。當日黃昏,英軍僅推進2公裏,傷亡數字突破2萬人,屍骸與破碎的裝備漂浮在渾濁的泥水中。
8月2日:混凝土工事中的血色絞殺
德軍迅速抓住英軍攻勢受挫的時機,依托高地的混凝土永備工事發起反擊。在波利翁樹林(pollyon wood),這片被炮火炸成焦土的森林裏,英軍第33師的士兵們試圖突破德軍防線,但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代價。
二等兵羅伯特·格雷在日記中記錄了噩夢般的場景:“我們踩著腐爛的屍體前進,泥漿裏漂浮著殘缺的肢體,腐臭味令人作嘔。步槍被泥巴堵塞,我們隻能用刺刀和拳頭與敵人肉搏。德軍從地堡中探出機槍,戰友們成排倒下,鮮血混著泥水漫過膝蓋。” 德軍的戰術堪稱冷酷:他們主動放棄前沿陣地,誘使英軍進入預設的交叉火力區,隨後用迫擊炮進行精準覆蓋。英軍發起三次衝鋒均被擊退,當日傷亡超6000人,而德軍僅損失不到2000人。
8月6日:側翼的短暫勝利與主戰線的絕望
在主戰線陷入泥潭的同時,加拿大軍團在戰役側翼創造了局部奇跡。70號山(hill 70)作為俯瞰伊普爾平原的戰略要地,被德軍視為防線的“眼睛”。加拿大第1、2師的士兵們避開正麵強攻,利用夜色掩護沿山脊線迂迴,以刺刀白刃戰逐點拔除德軍據點。
下士威廉·麥金托什迴憶道:“我們在黑暗中匍匐前進,泥漿灌進傷口也顧不上疼痛。當黎明的曙光升起時,我們終於將楓葉旗插上山頂。” 加拿大軍團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成功占領70號山,切斷德軍部分通訊線路,並擊斃德軍指揮官馮·法爾肯豪森將軍。然而,這場勝利未能改變全局——主戰線上的英軍仍深陷泥潭,總傷亡數字攀升至4.5萬人,而德軍僅損失2萬人,戰線幾乎紋絲未動。
黃昏時分,雨幕再次籠罩戰場。傷兵們在泥濘中哀號,無人的擔架被泥水浸透,漂浮在彈坑形成的渾濁水麵上。戰地記者弗雷德裏克·帕爾默寫道:“這不是戰爭,而是一場由暴雨、泥漿和鋼鐵共同製造的人間煉獄。” 第一階段的戰鬥,如同一場殘酷的預演,為後續三個月的血腥消耗埋下了絕望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