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即差遣快馬信使,懷揣詳盡戰報,日夜兼程,奔赴辛棄疾與大宋新帝趙煊廷所在之處。
戰報中如是寫道:“啟稟辛帥、陛下,得聖帝率其殘兵敗部,毅然對南越展開攻勢,似有借攻打南越以圖自立之意。我部已暗中布局,派精銳將士於其後威懾牽製。目前,得聖帝軍隊攻勢正猛,南越軍雖拚死抵抗,但已漸露頹勢。依當前局勢研判,我軍與得聖帝部緊密配合,預計不久之後,便可一舉拿下南越全州,為我大宋開疆拓土,揚威南方。後續戰況,臣定當及時奏報。”
此份戰報,既清晰陳述當前戰局,又點明我軍策略與展望,盼能讓辛帥與陛下全麵知悉南方態勢,以便做出更為妥善之決策。
得聖帝所統領的這支部隊,人員構成頗為複雜。其中,有一部分乃是曾經拱衛京師的禁軍。這些禁軍將士,往日裏肩負著保衛京城安危的重任,曆經嚴格訓練,無論是戰鬥素養還是紀律性,都堪稱一流。盡管在之前的戰事中遭受挫折,但他們骨子裏那股子精銳之氣尚存,戰鬥經驗豐富,是得聖帝軍隊中的骨幹力量。
然而,部隊的主體多是飽受南越侵略之苦的兩廣子弟。長久以來,南越的肆意侵擾,使得兩廣地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家園被踐踏,親人遭殘害,仇恨的種子在這些子弟心中深深埋下。當得聖帝振臂一唿,號召眾人反抗南越時,他們紛紛響應,懷著滿腔怒火與複仇的決心,毅然投身軍旅。這些兩廣子弟,雖未經係統的軍事訓練,但為了守護家園、為親人報仇雪恨,他們個個都有著頑強的鬥誌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戰鬥中,他們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將對南越的仇恨化作無盡的力量,成為得聖帝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強大力量。這兩部分人匯聚在一起,組成了得聖帝對抗南越的軍隊,在收複失地、反擊侵略的征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
得聖帝身披戰甲,神色堅毅,騎在高頭大馬上,身旁是威風凜凜的寶徵。在他們身後,一眾兵士列陣整齊,士氣高昂。隨著得聖帝一聲令下:“進軍諒山!”大軍如洪流般浩浩蕩蕩地朝著諒山方向進發。
一路上,軍旗獵獵作響,兩廣子弟們懷著對南越侵略者的滿腔仇恨,步伐堅定有力;原京師禁軍則保持著嚴整的軍容,展現出精銳之師的風範。寶徵身著道袍,目光如炬,時刻留意著四周動靜,以防敵軍突襲。
得聖帝時而策馬前行,鼓舞士氣:“弟兄們,諒山就在前方,那南越賊寇盤踞之地,今日便是我們報仇雪恨,收複失地之時!”士兵們聽聞,齊聲高唿,聲音響徹雲霄,行軍的步伐愈發加快。
山巒間迴蕩著大軍行進的腳步聲與兵器碰撞聲,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他們向著諒山挺進,仿佛要以這鋼鐵之師,踏平南越在諒山的防線,為飽受苦難的百姓討迴公道,為自己贏得一片立足之地。
得聖帝騎在戰馬上,望著眼前士氣高昂、奮勇前行的大軍,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豪情壯誌。此刻,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仿佛又找迴了身為皇帝的威嚴與擔當,不再是往昔那個沉迷於渴求長生不老之虛妄,整日在宮廷中玩弄陰謀詭計的帝王。那些錯綜複雜、令人心力交瘁的帝王權謀,此刻已被他拋諸腦後。
他的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諒山的方向,心中隻有一個強烈的念頭:殺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這片土地,將不再是他施展那些陰暗權謀的舞台,而是他率領將士們用熱血與勇氣扞衛的家園。在這裏,他要憑借自身的力量,為飽受南越侵略之苦的百姓撐起一片天,建立一個真正讓他問心無愧的國度。這種感覺,如同重獲新生,讓他渾身充滿了力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前方的戰場上,書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
寶徵騎在馬背上,時不時側頭望向身旁的得聖帝,心中不禁泛起一陣奇異的錯覺。眼前這位振臂一唿、軍心響應的得聖帝,與他記憶中那個醉心長生、沉溺權謀的君主,仿佛判若兩人。
盡管得聖帝依舊寵愛著那位隨軍而行的皇妃,對寶徵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尊敬,可寶徵卻敏銳地察覺到,皇帝的心似乎已然改變。往昔,得聖帝眼中常閃爍著捉摸不透的陰鷙與算計,為了權力和長生,不惜一切手段,整個宮廷都被他攪得風雲詭譎。然而此刻,寶徵從得聖帝眼中看到的,是堅定的決心與熾熱的鬥誌,那是對建立功業、守護百姓的渴望,全然沒了過去那些複雜而陰暗的心思。
這種變化,讓寶徵既感到陌生,又隱隱有些荒繆。陌生的是,曾經熟悉的君主變得如此不同;荒謬的是,自己用盡機謀蠱惑的得聖帝,似乎要帶著他終於走上了一條更為光明磊落的君明臣賢的道路,而他們,也好像真能在這片丟失的土地上,開創出一番新的天地。
得聖帝的皇妃近來內心滿是不安與憂懼。在這動蕩的行軍途中,戰事的勝負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影響著得聖帝的情緒,也深刻左右著她的處境。
每當得聖帝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滿心歡喜地迴到禦營,便會來到她的營帳,尋求親密相伴,以享受歡愛之愉悅,仿佛借此慶祝勝利,讓身心沉浸在這短暫的溫柔鄉裏。然而,一旦戰事失利,得聖帝滿心的憤懣與挫敗無處宣泄,便會愈發急切地來找她,將所有的負麵情緒化為粗暴的行為,隻為發泄心中的怒火。
皇妃麵對如此喜怒無常的得聖帝,內心充滿了無奈與恐懼。她深知自己在這局勢中毫無反抗之力,隻能默默承受,每一次得聖帝的到來,都讓她提心吊膽,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對待,這份不安如同陰霾,始終籠罩著她,讓她在這艱難的軍旅生活中愈發煎熬。
皇妃心中滿是憂慮,盡管得聖帝對她的寵幸看似未減,可她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正逐漸失去對這位帝王的掌控。在這充滿變數的征戰日子裏,得聖帝的心思仿佛被戰事牽扯得越來越遠,不再像往昔那般能被她輕易拿捏。
一番思索後,皇妃決定施展手段,試圖將得聖帝重新拉迴自己精心編織的溫柔鄉。她暗中喚來寶徵,神情嬌柔卻又透著不容拒絕的意味,輕聲說道:“寶徵國師,本宮近來見陛下日夜操勞戰事,心中實在憂慮。你去為我物色兩名乖巧嬌娘,送到本宮這裏來。陛下為江山社稷如此費心,本宮想著,也該多些法子,讓陛下能舒緩舒緩,也好全心應對前方戰事。”
寶徵聽聞,心中微微一怔,但麵對皇妃的要求,也不敢多問,隻得恭敬領命:“娘娘放心,臣定當盡快辦妥此事。”皇妃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算計,似乎已然看到得聖帝在她營造的溫柔氛圍中再度沉淪,重新迴到她掌控之中的場景。而寶徵領命離去。
寶徵領命之後,心中雖有些顧慮,但皇妃之命難違。在大軍行軍途中,他暗中派出自己的心腹爪牙,在途經的村落四處尋覓。
爪牙們如狼似虎,闖入一個個村莊,挨家挨戶地搜尋。終於,在一處偏僻的農舍,他們發現了兩個正值妙齡的嬌豔女子。一家老小驚恐萬分,試圖阻攔,卻被爪牙們蠻橫地推倒在地。不顧女子的哭喊聲和家人的哀求,爪牙們強行將她們擄走,帶迴了寶徵處。
寶徵看著眼前瑟瑟發抖、滿臉淚痕的兩個女子,心中略過邪念,這是他享受多年的強權的滋味,有多久沒有享受到了。但自嘲的搖頭,他命人將女子好生看管,待迴到營地,便將她們送到了皇妃營帳之中。
皇妃見兩個女子被帶到跟前,看著她們驚慌失措的模樣,嘴角泛起一絲得意的淺笑。她隨即喚來身邊一個懂得當地語言的侍女,吩咐道:“去,好生安撫她們,莫要嚇壞了。再給她們取個名兒,以後就叫春嬌和秋豔吧。”
侍女領命,趕忙走到春嬌和秋豔身邊,輕聲細語地用當地語言寬慰著:“兩位姑娘莫怕,娘娘並無惡意。以後你們就跟著娘娘,定會有享不盡的榮華。這是娘娘賜給你們的新名字,往後便喚春嬌、秋豔啦。”春嬌和秋豔滿臉淚痕,眼中滿是恐懼與迷茫,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知所措。她們雖聽不懂侍女前麵的話,但從侍女溫和的語氣和“春嬌”“秋豔”這兩個新名字,也大概知曉自己命運已被強行改寫,卻無力反抗,隻能默默啜泣。皇妃看著這一幕,心中盤算著如何利用這兩個女子,再次將得聖帝困於自己營造的溫柔鄉,仿佛已然看到得聖帝沉溺其中的場景,眼中不禁閃過一絲誌在必得的光芒。
自那之後,無論大軍行軍至何處,皇妃都將春嬌與秋豔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她仿佛一位嚴苛的教習,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悉心教導二女勾引帝王的秘訣。
營帳之中,皇妃慵懶地斜倚在榻上,春嬌與秋豔則拘謹地跪在下方,滿臉惶恐與不安。皇妃輕啟朱唇,語調輕柔卻又透著不容置疑:“你們記好了,侍奉陛下,眼神需含情脈脈,似那春日柔波,要讓陛下一眼便深陷其中。”說著,她眼波流轉,示範起來,二女雖滿心不願,卻也隻能依樣模仿。
行路之時,皇妃又叮囑:“步伐要輕盈,身姿需婀娜,恰似風中弱柳,搖曳生姿,方能引得陛下側目。”她親自踱步演示,二女學得戰戰兢兢,稍有差錯,便會換來皇妃嚴厲的斥責。
日複一日,春嬌與秋豔在皇妃的“調教”下,漸漸學會了那些所謂的“技巧”,隻是她們眼中的恐懼與悲戚,卻愈發濃重。而皇妃看著二女的“成長”,心中暗自得意,隻盼著能借她們之手,重新將得聖帝牢牢掌控在溫柔鄉中,至於春嬌與秋豔內心的痛苦,她絲毫不在意。
得聖帝成功攻破諒山守軍,順利攻占諒山,這一勝利讓他滿心歡喜,誌得意滿。夜幕降臨,營帳內燭火搖曳,得聖帝迫不及待地宣召皇妃前來。皇妃精心打扮後,蓮步輕移,笑意盈盈地走進營帳。
營帳中彌漫著曖昧的氣息,得聖帝與皇妃相擁而臥,他迫切的欲望得到發揮滿足,恰似度過了一段旖旎纏綿的美好時光。在這勝利的喜悅氛圍中,兩人盡情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柔繾綣,仿佛外界的戰事紛擾都已被隔絕開來。
皇妃在與得聖帝共度春宵後,見得聖帝心情正佳,覺得時機已到,便笑著向得聖帝引薦春嬌和秋豔。她輕輕拍了拍手,早已候在帳外的春嬌和秋豔便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
得聖帝原本在與皇妃的歡好中已得到發泄滿足,可當他抬眼看到春嬌和秋豔這兩個別樣風情的美人時,眼神瞬間亮了起來,興致盎然。春嬌的嬌羞柔弱,秋豔的明豔動人,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誘人。
得聖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欲念,即刻將春嬌和秋豔擁入懷中,營帳內再次陷入一片混亂。可憐春嬌和秋豔,本是無辜被擄,麵對這不可抗拒的強權,隻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不敢發出半點聲音,隻能在心底暗自悲歎自己悲慘的命運。 而這場鬧劇,也在無形之中,為得聖帝的營帳蒙上了一層奢靡與荒誕的陰影。
得聖帝在無盡的放縱中沉沉睡去,睡夢中,他仿佛置身於縹緲的溫柔仙境。春嬌與秋豔的嬌俏身影如夢幻般縈繞在他身旁,輕柔的笑語、溫軟的觸感,讓他周身被極致的愉悅所包裹。
他好似踏在雲端,沉醉在這奢靡放縱的快活裏,意識逐漸模糊。全然忘卻了自己身處的是征戰途中的營帳,也記不起自己肩負著的開疆拓土之重任,更無視了營帳之外,無數為他浴血奮戰的將士。此刻的他,完全沉溺於這虛幻的歡娛,迷失了自我,在夢境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戰報中如是寫道:“啟稟辛帥、陛下,得聖帝率其殘兵敗部,毅然對南越展開攻勢,似有借攻打南越以圖自立之意。我部已暗中布局,派精銳將士於其後威懾牽製。目前,得聖帝軍隊攻勢正猛,南越軍雖拚死抵抗,但已漸露頹勢。依當前局勢研判,我軍與得聖帝部緊密配合,預計不久之後,便可一舉拿下南越全州,為我大宋開疆拓土,揚威南方。後續戰況,臣定當及時奏報。”
此份戰報,既清晰陳述當前戰局,又點明我軍策略與展望,盼能讓辛帥與陛下全麵知悉南方態勢,以便做出更為妥善之決策。
得聖帝所統領的這支部隊,人員構成頗為複雜。其中,有一部分乃是曾經拱衛京師的禁軍。這些禁軍將士,往日裏肩負著保衛京城安危的重任,曆經嚴格訓練,無論是戰鬥素養還是紀律性,都堪稱一流。盡管在之前的戰事中遭受挫折,但他們骨子裏那股子精銳之氣尚存,戰鬥經驗豐富,是得聖帝軍隊中的骨幹力量。
然而,部隊的主體多是飽受南越侵略之苦的兩廣子弟。長久以來,南越的肆意侵擾,使得兩廣地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家園被踐踏,親人遭殘害,仇恨的種子在這些子弟心中深深埋下。當得聖帝振臂一唿,號召眾人反抗南越時,他們紛紛響應,懷著滿腔怒火與複仇的決心,毅然投身軍旅。這些兩廣子弟,雖未經係統的軍事訓練,但為了守護家園、為親人報仇雪恨,他們個個都有著頑強的鬥誌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戰鬥中,他們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將對南越的仇恨化作無盡的力量,成為得聖帝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強大力量。這兩部分人匯聚在一起,組成了得聖帝對抗南越的軍隊,在收複失地、反擊侵略的征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
得聖帝身披戰甲,神色堅毅,騎在高頭大馬上,身旁是威風凜凜的寶徵。在他們身後,一眾兵士列陣整齊,士氣高昂。隨著得聖帝一聲令下:“進軍諒山!”大軍如洪流般浩浩蕩蕩地朝著諒山方向進發。
一路上,軍旗獵獵作響,兩廣子弟們懷著對南越侵略者的滿腔仇恨,步伐堅定有力;原京師禁軍則保持著嚴整的軍容,展現出精銳之師的風範。寶徵身著道袍,目光如炬,時刻留意著四周動靜,以防敵軍突襲。
得聖帝時而策馬前行,鼓舞士氣:“弟兄們,諒山就在前方,那南越賊寇盤踞之地,今日便是我們報仇雪恨,收複失地之時!”士兵們聽聞,齊聲高唿,聲音響徹雲霄,行軍的步伐愈發加快。
山巒間迴蕩著大軍行進的腳步聲與兵器碰撞聲,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他們向著諒山挺進,仿佛要以這鋼鐵之師,踏平南越在諒山的防線,為飽受苦難的百姓討迴公道,為自己贏得一片立足之地。
得聖帝騎在戰馬上,望著眼前士氣高昂、奮勇前行的大軍,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豪情壯誌。此刻,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仿佛又找迴了身為皇帝的威嚴與擔當,不再是往昔那個沉迷於渴求長生不老之虛妄,整日在宮廷中玩弄陰謀詭計的帝王。那些錯綜複雜、令人心力交瘁的帝王權謀,此刻已被他拋諸腦後。
他的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諒山的方向,心中隻有一個強烈的念頭:殺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這片土地,將不再是他施展那些陰暗權謀的舞台,而是他率領將士們用熱血與勇氣扞衛的家園。在這裏,他要憑借自身的力量,為飽受南越侵略之苦的百姓撐起一片天,建立一個真正讓他問心無愧的國度。這種感覺,如同重獲新生,讓他渾身充滿了力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前方的戰場上,書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
寶徵騎在馬背上,時不時側頭望向身旁的得聖帝,心中不禁泛起一陣奇異的錯覺。眼前這位振臂一唿、軍心響應的得聖帝,與他記憶中那個醉心長生、沉溺權謀的君主,仿佛判若兩人。
盡管得聖帝依舊寵愛著那位隨軍而行的皇妃,對寶徵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尊敬,可寶徵卻敏銳地察覺到,皇帝的心似乎已然改變。往昔,得聖帝眼中常閃爍著捉摸不透的陰鷙與算計,為了權力和長生,不惜一切手段,整個宮廷都被他攪得風雲詭譎。然而此刻,寶徵從得聖帝眼中看到的,是堅定的決心與熾熱的鬥誌,那是對建立功業、守護百姓的渴望,全然沒了過去那些複雜而陰暗的心思。
這種變化,讓寶徵既感到陌生,又隱隱有些荒繆。陌生的是,曾經熟悉的君主變得如此不同;荒謬的是,自己用盡機謀蠱惑的得聖帝,似乎要帶著他終於走上了一條更為光明磊落的君明臣賢的道路,而他們,也好像真能在這片丟失的土地上,開創出一番新的天地。
得聖帝的皇妃近來內心滿是不安與憂懼。在這動蕩的行軍途中,戰事的勝負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影響著得聖帝的情緒,也深刻左右著她的處境。
每當得聖帝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滿心歡喜地迴到禦營,便會來到她的營帳,尋求親密相伴,以享受歡愛之愉悅,仿佛借此慶祝勝利,讓身心沉浸在這短暫的溫柔鄉裏。然而,一旦戰事失利,得聖帝滿心的憤懣與挫敗無處宣泄,便會愈發急切地來找她,將所有的負麵情緒化為粗暴的行為,隻為發泄心中的怒火。
皇妃麵對如此喜怒無常的得聖帝,內心充滿了無奈與恐懼。她深知自己在這局勢中毫無反抗之力,隻能默默承受,每一次得聖帝的到來,都讓她提心吊膽,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對待,這份不安如同陰霾,始終籠罩著她,讓她在這艱難的軍旅生活中愈發煎熬。
皇妃心中滿是憂慮,盡管得聖帝對她的寵幸看似未減,可她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正逐漸失去對這位帝王的掌控。在這充滿變數的征戰日子裏,得聖帝的心思仿佛被戰事牽扯得越來越遠,不再像往昔那般能被她輕易拿捏。
一番思索後,皇妃決定施展手段,試圖將得聖帝重新拉迴自己精心編織的溫柔鄉。她暗中喚來寶徵,神情嬌柔卻又透著不容拒絕的意味,輕聲說道:“寶徵國師,本宮近來見陛下日夜操勞戰事,心中實在憂慮。你去為我物色兩名乖巧嬌娘,送到本宮這裏來。陛下為江山社稷如此費心,本宮想著,也該多些法子,讓陛下能舒緩舒緩,也好全心應對前方戰事。”
寶徵聽聞,心中微微一怔,但麵對皇妃的要求,也不敢多問,隻得恭敬領命:“娘娘放心,臣定當盡快辦妥此事。”皇妃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算計,似乎已然看到得聖帝在她營造的溫柔氛圍中再度沉淪,重新迴到她掌控之中的場景。而寶徵領命離去。
寶徵領命之後,心中雖有些顧慮,但皇妃之命難違。在大軍行軍途中,他暗中派出自己的心腹爪牙,在途經的村落四處尋覓。
爪牙們如狼似虎,闖入一個個村莊,挨家挨戶地搜尋。終於,在一處偏僻的農舍,他們發現了兩個正值妙齡的嬌豔女子。一家老小驚恐萬分,試圖阻攔,卻被爪牙們蠻橫地推倒在地。不顧女子的哭喊聲和家人的哀求,爪牙們強行將她們擄走,帶迴了寶徵處。
寶徵看著眼前瑟瑟發抖、滿臉淚痕的兩個女子,心中略過邪念,這是他享受多年的強權的滋味,有多久沒有享受到了。但自嘲的搖頭,他命人將女子好生看管,待迴到營地,便將她們送到了皇妃營帳之中。
皇妃見兩個女子被帶到跟前,看著她們驚慌失措的模樣,嘴角泛起一絲得意的淺笑。她隨即喚來身邊一個懂得當地語言的侍女,吩咐道:“去,好生安撫她們,莫要嚇壞了。再給她們取個名兒,以後就叫春嬌和秋豔吧。”
侍女領命,趕忙走到春嬌和秋豔身邊,輕聲細語地用當地語言寬慰著:“兩位姑娘莫怕,娘娘並無惡意。以後你們就跟著娘娘,定會有享不盡的榮華。這是娘娘賜給你們的新名字,往後便喚春嬌、秋豔啦。”春嬌和秋豔滿臉淚痕,眼中滿是恐懼與迷茫,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知所措。她們雖聽不懂侍女前麵的話,但從侍女溫和的語氣和“春嬌”“秋豔”這兩個新名字,也大概知曉自己命運已被強行改寫,卻無力反抗,隻能默默啜泣。皇妃看著這一幕,心中盤算著如何利用這兩個女子,再次將得聖帝困於自己營造的溫柔鄉,仿佛已然看到得聖帝沉溺其中的場景,眼中不禁閃過一絲誌在必得的光芒。
自那之後,無論大軍行軍至何處,皇妃都將春嬌與秋豔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她仿佛一位嚴苛的教習,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悉心教導二女勾引帝王的秘訣。
營帳之中,皇妃慵懶地斜倚在榻上,春嬌與秋豔則拘謹地跪在下方,滿臉惶恐與不安。皇妃輕啟朱唇,語調輕柔卻又透著不容置疑:“你們記好了,侍奉陛下,眼神需含情脈脈,似那春日柔波,要讓陛下一眼便深陷其中。”說著,她眼波流轉,示範起來,二女雖滿心不願,卻也隻能依樣模仿。
行路之時,皇妃又叮囑:“步伐要輕盈,身姿需婀娜,恰似風中弱柳,搖曳生姿,方能引得陛下側目。”她親自踱步演示,二女學得戰戰兢兢,稍有差錯,便會換來皇妃嚴厲的斥責。
日複一日,春嬌與秋豔在皇妃的“調教”下,漸漸學會了那些所謂的“技巧”,隻是她們眼中的恐懼與悲戚,卻愈發濃重。而皇妃看著二女的“成長”,心中暗自得意,隻盼著能借她們之手,重新將得聖帝牢牢掌控在溫柔鄉中,至於春嬌與秋豔內心的痛苦,她絲毫不在意。
得聖帝成功攻破諒山守軍,順利攻占諒山,這一勝利讓他滿心歡喜,誌得意滿。夜幕降臨,營帳內燭火搖曳,得聖帝迫不及待地宣召皇妃前來。皇妃精心打扮後,蓮步輕移,笑意盈盈地走進營帳。
營帳中彌漫著曖昧的氣息,得聖帝與皇妃相擁而臥,他迫切的欲望得到發揮滿足,恰似度過了一段旖旎纏綿的美好時光。在這勝利的喜悅氛圍中,兩人盡情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柔繾綣,仿佛外界的戰事紛擾都已被隔絕開來。
皇妃在與得聖帝共度春宵後,見得聖帝心情正佳,覺得時機已到,便笑著向得聖帝引薦春嬌和秋豔。她輕輕拍了拍手,早已候在帳外的春嬌和秋豔便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
得聖帝原本在與皇妃的歡好中已得到發泄滿足,可當他抬眼看到春嬌和秋豔這兩個別樣風情的美人時,眼神瞬間亮了起來,興致盎然。春嬌的嬌羞柔弱,秋豔的明豔動人,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誘人。
得聖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欲念,即刻將春嬌和秋豔擁入懷中,營帳內再次陷入一片混亂。可憐春嬌和秋豔,本是無辜被擄,麵對這不可抗拒的強權,隻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不敢發出半點聲音,隻能在心底暗自悲歎自己悲慘的命運。 而這場鬧劇,也在無形之中,為得聖帝的營帳蒙上了一層奢靡與荒誕的陰影。
得聖帝在無盡的放縱中沉沉睡去,睡夢中,他仿佛置身於縹緲的溫柔仙境。春嬌與秋豔的嬌俏身影如夢幻般縈繞在他身旁,輕柔的笑語、溫軟的觸感,讓他周身被極致的愉悅所包裹。
他好似踏在雲端,沉醉在這奢靡放縱的快活裏,意識逐漸模糊。全然忘卻了自己身處的是征戰途中的營帳,也記不起自己肩負著的開疆拓土之重任,更無視了營帳之外,無數為他浴血奮戰的將士。此刻的他,完全沉溺於這虛幻的歡娛,迷失了自我,在夢境的泥沼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