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聖帝心中疑竇叢生,迫切想要驗證自己心中猜測。於是,他暗中招來寶徵,低聲授意,命其率領一眾修士,佯裝成南越叛軍,對距離宋軍營帳近在咫尺的南越守軍發動突然襲擊。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硝煙彌漫。


    寶徵等人攻勢淩厲,南越守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然而,奇怪的是,近在咫尺的宋軍卻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並未出兵相助,始終按兵不動,靜靜地看著這場廝殺。


    得聖帝見狀,心中有了幾分把握,但仍不放心。沒過幾日,他又故技重施,隻是這次將目標換成了宋境邊緣的一處防線。寶徵依令行事,帶領修士們氣勢洶洶地攻向宋境。可這一次,宋軍反應截然不同,瞬間如猛虎蘇醒,以雷霆萬鈞之勢予以迴擊,強大的攻勢讓寶徵等人難以招架,很快便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


    經此兩輪試探,得聖帝腦海中靈光一閃,仿若於絕境之中窺見一絲轉機。他當機立斷,即刻差人快馬加鞭,召集那些仍舊對他忠心耿耿、願效死力的將領與兵士。軍令如山,眾人聞令後,紛紛自四麵八方疾奔而來,於得聖帝的營帳前迅速整隊集結。


    得聖帝登上高台,神色堅毅,目光如炬。他向台下將士們詳盡剖析當下局勢,將精心謀劃的作戰計劃和盤托出。話音剛落,將士們群情激昂,士氣瞬間被點燃,震天的高唿聲響徹雲霄,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熊熊鬥誌。


    緊接著,得聖帝大手一揮,一聲令下:“出發!”大軍如洶湧澎湃的洪流,浩浩蕩蕩地朝著南越侵占的宋國疆土迅猛進發。


    此役,將士們懷揣破釜沉舟的決絕信念,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淩厲攻擊。每一位將士皆奮勇爭先,銳不可當,似要將之前的憋屈與憤懣,統統化作克敵製勝的力量。得聖帝滿心期許,妄圖借此行動,於宋軍的重重逼迫之下,拓展出一方屬於自己的戰略空間,從而覓得一線生機,扭轉乾坤。


    這天,我正於營帳中審閱軍情奏報,羅炎陵匆匆步入,神色鄭重。他單膝跪地,呈上文書,道:“將軍,有緊急軍情。”我忙擱下手中書卷,展開文書細覽,得知得聖帝已然在南境有所動作,開始積極開拓疆土。


    那一刻,我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心中滿是歡喜。抬眼望向營帳外廣袤無垠的天地,心中暗自思忖:這天下如此廣袤,並非沒有得聖帝的容身之所,隻要他能跑得足夠遠,遠離這權力鬥爭的旋渦中心,一切便相安無事。


    當今聖上趙煊廷,以仁德之心君臨天下,登基以來,一直致力於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他天性純良,自然不願背上殺害親叔叔、屠戮前帝這般遭人詬病的罵名。於他而言,得聖帝若能在遙遠的南方偏安一隅,不興風作浪,不覬覦這至高無上的皇權,倒也是一種皆大歡喜的局麵。如此,聖上既能保全皇室血脈,又能彰顯他的寬宏大量,這對穩固他的帝王之位,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


    而且,得聖帝此人,其實還可被我們加以利用。以他的性子,一旦覺得自身實力有所恢複,定然不會安分,勢必會對大宋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對我們而言,反倒成了絕佳契機。屆時,我們便能夠以抵禦侵略之名,堂而皇之地出兵攻打他。


    在征討得聖帝的過程中,憑借我軍的英勇善戰與卓越謀略,順勢拓展大宋的疆域,可謂輕而易舉。這樣一來,既能夠消除得聖帝對大宋潛在的威脅,又能夠擴大我朝版圖,增強國力。同時,出兵乃是因他主動進犯而起,我們師出有名,既能向天下彰顯大宋扞衛領土的決心,又能在百姓心中樹立威望,贏得民心。如此這般,實乃一舉多得之策,仿佛是上天賜予我們鞏固江山、開疆拓土的良機。


    於是,我當機立斷,迅速傳下軍令。一方麵,嚴令各軍務必管束好軍馬,不可有絲毫懈怠,一舉一動都要盡量避免驚擾到得聖帝,仿佛我們並未察覺他在南方的動作,給他營造一種安全無虞的錯覺。另一方麵,又命大軍做出一副專心整軍守禦的姿態,營帳排列規整,士兵們日夜操練,巡邏隊伍往來穿梭,讓得聖帝以為我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防禦之上,無暇他顧。如此,便讓得聖帝一方能夠放心大膽地對南越展開攻擊。


    此時的南越,一眾修士與軍民正肆無忌憚地侵略著大宋的軍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氣焰囂張,絲毫沒有料到,一場危機正悄然降臨。誰也沒想到,得聖帝竟在此時“禦駕親征”而來。哈哈,雖說得聖帝此前是狼狽逃出,但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位皇帝,如今振臂一唿,召集起人馬攻打南越,這一番舉動,倒也實實在在算得上是禦駕親征了。


    說來也怪,有趣的事情竟這般發生了。此前,得聖帝的名聲可謂是臭名遠揚,天下人提起他,皆是一片唾棄之聲。然而此時,他帶著那一路潰敗下來的殘兵敗將,毫無保留、不計得失地朝著南越發起猛攻。這一番舉動,竟如同一道光照進了數月來被南越欺辱得苦不堪言的當地民眾心間。


    民眾們望著那在戰場上奮力拚殺的身影,態度竟悄然發生了轉變。他們紛紛感慨,覺得以前真是看走了眼,甚至有人說道:“唉,想來是當皇帝這事兒耽誤了他呀!要是他僅僅隻是個領軍的藩王,憑借這股子勇猛勁兒和對南越毫不退縮的攻擊,肯定能在史書上留下個好名聲,也算是個英雄人物了!”一時間,這樣的言論在當地流傳開來,得聖帝在民眾心中的形象,竟因這一場對南越的進攻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越權相聽聞得聖帝竟敢主動來犯,頓時怒發衝冠,暴跳如雷。他拍案而起,雙眼瞪得好似銅鈴,咬牙切齒地吼道:“豈有此理!這等敗軍之將,竟敢在我南越撒野!”當即,他迅速調兵遣將,點齊國內精銳,誓言定要將得聖帝活捉,以解心頭之恨。


    然而,南越權相嚴重低估了寶徵等一眾修士的實力。此前,寶徵等人在與辛棄疾對陣之時,確實相形見絀。那時,他們借助護城大陣的助力,才勉強重傷辛棄疾,足見辛棄疾的厲害。


    可如今麵對南越權相派來的這些修士,寶徵等人卻仿佛換了一副模樣。隻見寶徵手持長劍,身形如電,劍花閃爍間,便有一道道淩厲劍氣縱橫而出。其他修士也各施神通,有的口中念念有詞,召喚出滾滾烈焰,如火龍般撲向敵人;有的則以奇異法術操控著巨石,如炮彈般砸向敵方陣營。一時間,喊殺聲、法術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南越修士們毫無招架之力,被打得丟盔棄甲,鬼哭狼嚎,陣腳大亂。


    這情形,恰似業餘之人對陣職業選手。平日裏,眾人瞧著職業選手在場上的表現,或許會覺得不過爾爾,並無特別之處。然而,當真輪到自己與這些看似尋常的職業選手交鋒時,才如夢初醒,驚覺那些平日裏自己瞧不上眼的選手,實力竟是恐怖得超乎想象。


    就如同此刻寶徵等人與南越權相所派修士的對戰。南越的這些修士,平日裏在南越境內或許也算有些本事,可一旦與寶徵等經曆過諸多惡戰、與高手過招的“職業”修士相比,差距立現。寶徵等人豐富的實戰經驗、精妙的法術運用,在南越修士麵前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巨大的實力落差,很大程度上正是靠著南越修士這樣的對手反襯出來,才顯得寶徵等人的實力如此驚人。


    寶徵在這場與南越修士的酣戰之中,竟意外地迅速尋迴了自己曾身為一國之師的那份底氣。遙想自與辛棄疾在戰陣上初次交鋒起,他的信心便遭受了接連不斷的沉重打擊。每一次對陣,他都感覺自己所學的法術仿若虛幻泡影,毫無用處。每一場戰鬥,皆是潰敗而逃,毫無還手之力。以至於他隻能灰頭土臉、狼狽不堪地隨著得聖帝四處奔逃,東躲西藏,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裏,寶徵滿心都是自我懷疑,甚至覺得自己這麽多年所學的法術都是假的,毫無實戰價值。然而,他並不知曉,在這個風雲際會的時代,鮮少有人能真正與辛帥在戰場上一較高下。辛棄疾的能力,並非他寶徵學藝不精,而是在此前,辛帥的能力被朝廷的種種掣肘嚴重束縛住了手腳。若是辛帥能毫無羈絆地施展才能,那所展現出的力量,必將更加震撼世人。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寶徵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越戰越勇,打得無比順遂。每一場與南越修士的交鋒,對他而言都像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試煉。


    他手持法器,身形矯健如鷹隼,穿梭於敵陣之中,所施展的法術愈發精妙嫻熟。隻見他口中念念有詞,一道道絢爛的光芒從法器中噴射而出,精準地擊中敵人,讓南越修士們防不勝防。每一次攻擊,都伴隨著敵人的慘叫與慌亂,而寶徵則越戰越自信,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銳利的光芒。


    隨著戰鬥的推進,寶徵對自身法術的掌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攻擊淩厲,防禦亦是滴水不漏。他巧妙地化解著南越修士的一次次反撲,還能趁機發起更加猛烈的迴擊。這種順風順水的戰鬥節奏,極大地鼓舞了得聖帝軍隊的士氣,讓原本低落的軍心重新煥發出昂揚的鬥誌。寶徵在這月餘間的卓越表現,儼然成為了軍隊中的主心骨,引領著眾人在與南越的對抗中不斷取得優勢。


    在寶徵持續發力、不斷重創南越勢力的有利形勢下,得聖帝可謂如魚得水。寶徵憑借精湛的法術與過人謀略,在與南越修士的較量中屢屢得勝,其赫赫戰功極大地挫傷了南越軍隊的士氣,令他們陣腳大亂。


    得聖帝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迅速整合麾下兵馬,對侵入大宋境內的南越軍隊展開全麵反攻。他指揮若定,身先士卒,將士們受其鼓舞,無不奮勇向前,以一當十。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大宋軍旗烈烈飄揚。


    在寶徵所率修士的強力配合以及得聖帝軍隊的勇猛攻擊下,侵入大宋境內的南越軍隊漸漸難以招架。他們丟盔棄甲,四處逃竄,卻被得聖帝軍隊緊緊追擊,毫無喘息之機。僅僅過了不多時日,大宋境內的南越軍隊便被得聖帝徹底肅清,大宋失地重歸懷抱。這一番勝利,讓得聖帝在絕境中成功站穩腳跟,也讓追隨他的將士們看到了複興的希望。


    我密切留意著寶徵與得聖帝的一舉一動,隨著他們在對抗南越侵入軍時進展頗為順利,心中暗自思忖,是時候給他們增添些壓力了。若想加快收複失地、拓展局勢的進程,促使他們盡快揮師南越本土,對他們“上上強度”不失為良策。如此一來,既能推動他們加快行動步伐,也能讓這場博弈的節奏按照我方期望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擴大戰果,為大宋謀取更多的利益與戰略優勢。


    於是,我暗中傳令給邊境各營,適當收縮防線,佯裝出兵力不足、防守懈怠的假象。同時,故意透露出一些虛假情報,讓得聖帝一方誤以為宋軍已無力顧及他們在南境的行動,且南越本土此時防備空虛。


    得聖帝與寶徵收到這些“消息”後果然中計。得聖帝營帳內,他與寶徵展開商議。寶徵眉頭緊皺,分析道:“陛下,如今宋軍似已自顧不暇,而南越經我們這段時日打擊,內部想必混亂不堪,此時若進攻其本土,定能一舉成功,建立不世之功。”得聖帝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建功立業、重振聲威的渴望最終占據了上風,他一拍桌案,決然道:“好!即刻整軍,進攻南越本土!”


    很快,得聖帝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南越本土。南越權相得知消息後,驚怒交加,匆忙調兵迴防。雙方在南越邊境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遭遇戰。得聖帝軍隊因之前連勝,士氣正盛,而南越軍隊則為保家國,拚死抵抗。一時間,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大地。


    寶徵再次施展渾身解數,在陣前與南越修士展開鬥法。他深知此戰關乎成敗,法術施展開來比以往更加淩厲。但南越修士此次有備而來,雙方陷入膠著。得聖帝看著戰局,心中暗暗著急,親自率軍衝鋒,試圖突破南越防線。然而,南越軍隊拚死抵抗,得聖帝軍隊的推進並不順利,傷亡逐漸增多。


    此時的我,在遠處密切關注著這場戰事的發展。我深知,這場戰鬥雖給得聖帝與寶徵增添了巨大壓力,但也是他們建功立業、為大宋拓展疆土的契機。隻希望他們能突破困境,順利打開南越的大門,為大宋的南方邊境帶來長久的安寧與繁榮。


    我密切注視著戰場上膠著的局勢,見得聖帝與寶徵雖攻勢猛烈,但麵對南越拚死抵抗,推進艱難,深知關鍵時刻已至。當即,我果斷下令,派遣一支精銳之師,火速繞至南越增援部隊的必經之路。


    這支宋軍精銳在羅炎陵、黃靜茵的帶領下,如同鬼魅般潛行,悄無聲息地抵達預定地點。他們隱於山林之中,靜靜等待著獵物的出現。不多時,便聽到遠處傳來一陣嘈雜的行軍聲,塵土飛揚,南越增援部隊浩浩蕩蕩地趕來。


    待南越軍隊完全進入埋伏圈,宋軍將領一聲令下:“出擊!”頓時,喊殺聲四起,宋軍如猛虎下山般從四麵八方殺出。弓弩手萬箭齊發,利箭如雨點般射向敵陣,瞬間便有不少南越士兵中箭倒地。緊接著,步兵揮舞著長刀,呐喊著衝入敵群,與南越軍隊展開近身肉搏。


    南越增援部隊本就急於趕路,未曾料到會遭遇突襲,頓時陣腳大亂。他們倉促應戰,卻被宋軍淩厲的攻勢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宋軍憑借著地形優勢與周密部署,將南越增援部隊死死壓製。雙方廝殺慘烈,鮮血染紅了大地,戰場上迴蕩著痛苦的慘叫與憤怒的咆哮。


    得聖帝這邊,正與南越守軍苦戰之時,忽聽聞後方傳來喊殺聲。寶徵施展法術,登高遠望,發現竟是宋軍截擊了南越增援部隊,不禁大喜,高唿:“陛下,天助我也!此時不攻,更待何時!”得聖帝精神大振,當即揮劍,率領將士們發起更加猛烈的衝鋒。


    在宋軍的助力下,得聖帝軍隊士氣高漲,勢不可擋。南越守軍見增援無望,軍心大亂,防線逐漸崩潰。得聖帝抓住這絕佳時機,一鼓作氣,終於成功突破南越防線,向著南越本土長驅直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欲修仙神魔不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光必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光必照並收藏我欲修仙神魔不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