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壓三線山川美,冰凍江河萬裏煙。
入廠佳音一眾樂,晉官置位百人歡。
家人就業眉梢喜,變戶農家詡笑翩。
掏糞力竭籲短歎,時乖命蹇業難安。
這首詩的背景是三線招工,招工本身是件好事,而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一切都發生在冉海請客之後。
冉海酒量不佳,可請客之際,不得不喝上幾杯。酒桌上,他就著豆腐,邊吃邊對宋東方說道:“這豆腐可不一般,味道實在是好。”
宋東方喝了口酒,腦海中浮現出老謝的身影,應道:“豆腐是不錯,不過酒和肉更香啊。可惜老謝錯過了這頓好酒好菜,他為這事可沒少操心,本應該請他一起來的。”
冉海趕忙放下筷子,說道:“我不是說請他了嗎?怎麽沒來呢?”
宋東方一邊吃著,一邊解釋:“說了,他一開始答應了,結果臨到中午,機加工那邊來了個急活,他不得不去。”
接著,宋東方又說:“你這份報告是老謝寫的。你小子也太狡猾,下放的事都沒跟我提,可老謝一聽就明白了。他說你大舅哥可能下放了,或者是被批鬥了。老謝這人,深知被整時的艱難,報告寫得相當漂亮,這事兒才成了。”
冉海連忙感謝:“謝謝領導,真是太感謝了。等哪天謝副總有空,我一定再請他。”
“別一口一個領導地叫!幹杯!”宋東方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還沒等肉完全咽下,就接著說,“你還不了解我嗎?我就是個木工,做木型的,大老粗一個,哪會做官呢。”
冉海連忙迴應:“領導,您太謙遜了,可不是您說的那樣。咱們到三線的同誌,私下裏都誇您好呢,大家都認可您。”
“是嗎!這話我愛聽。”
宋東方接著說起冉海大舅哥調動的事。
“通過這次調動,能看出一個情況,全國從上到下,各個單位都大力支持三線建設,咱們的調令特別好使。你大舅哥一家,估計十天八天就能到了。你們抽空幫忙找個房子,我讓他們安排一下。你大舅哥運氣好,咱們的招工申請批得差不多了,他家孩子來了就能入廠。”
“真的嗎?太謝謝了,領導,再喝一杯!”
這頓飯,兩人喝了不少酒。
冉海醉得厲害,不停地說著重複的話,臉也紅得有些發紫。
宋東方話不多,卻出了很多汗,他從口袋裏掏出藍條格的布手絹,不時地擦著臉、頭發和脖子。
喝酒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三點多了。
這時,傳來“當當”的敲門聲。
冉海沒聽見,宋東方聽到了,大聲喊了一嗓:“進來!”
進來的是籌備組機要秘書周紅。
周紅進屋看到兩人的狀態,一邊找水一邊說:“部裏來電話,讓後天去北京開會,謝副總指揮讓我來找您。”
周紅找到暖水壺,倒了兩杯熱水放在桌上,說:“別喝酒了,喝點水吧。”
宋東方喝了口熱水,下了炕走了。
冉海喝得腿軟,還待在炕上,大聲喊著:“領導再來。”
即便人已經走遠,冉海還在不停地喊著,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倒在炕上睡著了。
吃過晚飯,趙豔出門去取柴火,迴來後說:“下雪了。”
李風順隔著窗戶往外看,外麵漆黑一片,屋內亮堂堂的,什麽也看不見。
他覺得無聊,轉過身背起哥哥的書包。
媽媽一邊鋪被褥一邊說:“好了,睡覺吧,別著急,明年九月你也能上學。”
媽媽走出房間,迴手把門口的燈繩拉了一下,燈滅了。
李風順鑽進被窩,透過窗戶看到外麵一片潔白。
看了一會兒,他就睡著了,不知什麽時候,他又做起了夢。
夢裏,他踩著厚厚的積雪來到半山腰。
山腰處有一塊巨石,巨石像蓋子一樣,又如同房屋一般。
他走了進去,裏麵就像教室一樣。
一位長者身穿白袍,坐在石椅上,一隻手托著書,另一隻手指著牆說:“去學習吧。”
李風順順著長者指的方向看去,牆邊一摞摞的書很多。
他走過去,抽出一本,剛看一眼,手中的書就飛到了石牆上。
很快,地上的書都飛了起來,一摞摞地貼到了牆上。
書頁像電影一樣翻動著,有的快,有的慢。
灰色的石屋突然變成了白白的牆,寬敞的大廳,還有奇奇怪怪、閃閃發光的玻璃。
玻璃上貼著的書不斷翻動,可卻什麽字也看不到。
他伸手去摸,什麽也沒有,再使勁摸,手穿過了牆,身體也跟著帶了出去,腳下竟是陡峭的懸崖……
李風順被嚇醒了,呆呆地看著外麵的白雪。
與此同時,向陽街的冉海也醒了,他透過窗簾的縫隙,同樣看著外麵的潔白。
冉海單臂支著腦袋,頭很痛,胃也難受。
或許是支起的身子讓風吹進了被窩,妻子也醒了,她伸手從炕頭拿來藥和溫水。
冉海吃過藥,妻子便又睡了,他則繼續支著頭看著外麵。
第二天,宋東方與謝雲旺前往部裏參加會議。
會議第一天,大寨、大慶及某廠的六位先進同誌做了報告。
第二天組織政治學習並進行討論。
第三天聽取各單位匯報。
第四天參觀學習。
第五天領導講話。
領導講話肯定了各單位的成績,明確了搶時間大上特上三線的指導思想,還批準了新上馬的三線企業編製及招工申請。
宋東方、謝雲旺開完會時,已經是1970年12月15日的傍晚。
拿到文件後,他們立刻打電話通知廠裏,要求第二天在廠區、家屬區、辦公區張榜公布招工信息。
打完電話,兩人來到招待所食堂,打了飯菜和酒。
第二天,招工海報貼了出來,早起的人看到海報歡欣鼓舞,前麵的人讀著,後麵的人聽著:
最高指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軍工戰士永遠無限忠於毛主席,永遠無限忠於毛澤東思想,永遠無限忠於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積極地響應以毛主席、林副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號召,投身於偉大的三線建設中。
經上級批準,以下人員政審合格後可辦理入廠手續,
1、 響應號召跟隨父母來到三線,立誌紮根三線並為三線建設發展貢獻一生的有誌青年,年齡:16周歲以上至24周歲以下;
2、 對積極響應三級建設,主動申請參加三線建設生產的職工家屬,原工作性質為集體企業的可辦理轉正,年齡:40周歲及以下;
3、 三線建設過程中奉獻自己家園的貧下中農(農村戶口)本人或家屬子女原則上每戶招工一人,年齡:16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
4、 支援三線建設民工隊伍中上山下鄉符合迴城條件的先進青年,本人申請,單位推薦,縣三線民兵團考核認定,可辦理招工入廠,年齡:16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
5、 地方相關人員;
6、 其它符合條件人員。
具體指標:
放棄優越城市生活,投入三線建設生產的職工子女,指標95名,
符合轉正條件的職工家屬75名,
占用農地、村落、房屋家庭本人或子女,指標65名,
支援三線建設民工中上山下鄉先進青年65名。
地方及相關人員指標29名,
共計招工329名。
入廠時間:1971年1月1日
站在前麵的人振臂高唿:三線人必定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三線建設的征程中,我們的決心堅如磐石!
剛到三線,喜訊便接踵而至,大家都欣喜萬分。
這消息傳到保東,那些有心解決孩子和家屬安置問題的職工,心裏開始活動起來。
趙村的人聽聞消息,高興得不得了。
因為他們讓出了房子和土地,這下可以轉戶口當工人了。
稻地村的百姓卻滿心疑惑,他們那兒讓出房子的隻有靳武利,讓地的似乎也隻有靳武利自己開墾的那片。
而且,靳武利的年齡好像不符合招工條件。
靳武利心裏清楚自己年齡超了。
但當初征地的時候,佟隊長帶著三線領導來死孩子溝,他親耳聽到佟隊長對三線領導說,死孩子溝的山和地都是稻地小隊的,房子和地給了三線,三線就得保證稻地小隊每家有一人入廠。
他想到自己的相好今年剛滿26周歲。
大家讀招工通知的時候,靳武利也在一旁聽著。
聽到入廠條件,他心想,這迴相好有機會轉戶口當工人了。
他既為相好感到高興,又為自己年齡不符合條件而懊惱不已。
廁所邊上人漸漸少了,他掄起淘糞鏟猛地紮向糞坑,凍成硬塊的糞被紮出了裂縫,少量的糞冰濺向四周。
靳武利是位中年大叔,有人問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會兒說1936年,一會兒說1937年,具體生日也說不清楚,不過那些過往經曆,他卻記得明明白白。
他迴憶道:小時候,自己跟著父母、姐姐在關裏關外靠拉腳為生。
有一天剛入關,就遭遇了日本飛機轟炸,父母當場沒了,連屍體都沒找到,隻尋迴一個裝有父母衣物的包。
姐姐帶著他去投奔爺爺家,那年姐姐14歲。
姐姐記得爺爺家在錦海市,爺爺奶奶在一家醬菜廠打工,幾年前她們曾去過那裏。
可等他們趕到時,爺爺的工友告訴他們:“你爺爺奶奶都去世了。一年前你爺爺先走的,幾個月前你奶奶也沒了,沒錢安葬,就火化了,他倆的骨灰放在那兩個小罐裏。”
工友還說,奶奶臨終前想迴老家,家在威寧趙村。
威寧有好幾個趙村,姐姐也不知道具體是哪個,隻能一路打聽、一路乞討,來到了威寧縣西北的趙村。
可趙村沒人認得他們,也沒人願意給爺爺奶奶的骨灰找塊地安葬,姐弟倆又餓又無助。
這時,一位婆婆給了他們一個玉米餅,兩人分著吃了。
婆婆說:西張村有個大財主想找小妾,出手闊綽。要是姐姐同意,張財主不僅會給地風光下葬長輩,還能保證姐弟倆以後的生活。隻是張財主年紀大了些,七十多歲了。
姐姐為了安葬長輩,也為了弟弟,更為了活下去,無奈同意了。
葬禮辦得很隆重,姐姐哭得撕心裂肺。
七天後,姐姐入了洞房。
張財主大擺宴席,滿臉笑容,皺紋都擠在了一起。
賓朋們喝酒時,他陪著喝了三杯,隨後便迫不及待地走進了洞房。
張財主看著坐在炕沿、蓋著紅蓋頭的小娘子,激動得咳嗽了幾聲,擺擺手讓下人出去,然後急切地走到跟前,一把扯下了蓋頭,看著眼前嬌嫩的美人,骨頭都快酥了。
這幾天好吃好喝的,讓小新娘變白變胖了,粉嫩的小臉上,眼神閃爍,怯生生地看著眼前這位老爺。
當時的場景,真可謂是:白翁擁美嬌,蜂蝶撼天笑。美嬌遇白翁,梨花變糞包。
過去這幾天,美食讓姐姐的肚子不再挨餓,新衣服也讓她不用再迴想以前衣不蔽體的日子。
坐在溫暖的屋子裏,靠著厚實的被褥,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姐姐漸漸接受了這裏,也希望能好好享受這種生活。
可當看到張財主那滿是褶皺、泛著酒紅的臉上,支著殘缺牙齒的嘴臉時,原本刻意的笑容瞬間凝固,大眼睛裏充滿了恐懼。
張財主緩緩坐在炕沿,伸手從炕桌上端起茶杯,看著姐姐,吐出一個字:“脫。”
被子已經鋪好,枕頭放在裏麵。
姐姐記得媒婆說過:財主讓脫衣服時,一定要從外脫到裏,肚兜、褲衩都得脫掉。
姐姐按照媒婆說的,快速脫掉衣服,趕緊鑽進了被窩。
頭朝裏,腳朝外,張財主掀起被角,摸著姐姐嬌美的小腳,姐姐緊張得渾身發抖。
張財主看著抖動的腳指頭,連聲說:“好、好、好,哎呀!當年我二十歲,娶二娘子的時候,她的腳指頭就抖,抖得可好看了!那個娘子跟你年紀差不多,當年我爹做主,給了那娘子家十畝地,可那娘子跟我才過了三年就沒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但願你能行,給我生個大胖小子!”
張財主一邊念叨著,一邊往上摸,摸到白淨的小腿,又感慨道:“還是有錢好啊,想要什麽有什麽。這皮膚白起來跟之前看的時候可不一樣,那時候灰黑灰黑的,當時我還沒相中,多虧了那媒婆,說養一養就白了,今天一看,還真是,又碰到個好姑娘,真好,老天待我不薄啊!”
張財主認真又仔細地欣賞、把玩著,從腳指頭一點點往上摸,用他那粗糙的老手和幹澀的舌頭,享受著有錢人的快樂。
他絮絮叨叨個不停,殘缺的牙齒擋不住嘴裏的哈喇子,也不知淌了多少,棉被終於被翻到了中間……
美食和美人讓張財主忘了自己的年紀……
也不知是手上的皮褶太硬,還是用力沒把握好,姐姐喊了聲:“疼!”
聽到這聲疼,張財主大笑起來,還對著姐姐嫩白的大腿根用力拍了一下:“就為了讓你疼,我可沒少花銀子!疼,疼就對了,我的錢可不能白花!”
張財主下了炕,脫掉衣服,又爬上了炕……
“那是你的,那是你孫女!”夢裏,一個姑娘在望海寺的山門前哭喊著。
張財主一臉疑惑地看著姑娘。
姑娘指著他說:“那年你在趙村玉米地裏做的事,你忘了嗎?你強奸了我!”
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別的原因,第二天張財主就病倒了,起不了床。
他讓人把自己抬到張佟氏屋裏,還吩咐下人伺候好那姐弟倆,說不用他們來請安、看望。
醫生來了,開了幾副藥,讓張財主好好休養。
張財主的祖上好幾輩都是大財主。西張村這片萬畝良田都是他家的,周邊幾十個山頭也歸張家所有,城裏還有張家的豆腐作坊、鐵匠鋪等產業。
張家的富貴讓縣太爺都羨慕不已,不過財富也引來了土匪。
好在土匪的實力遠不及財主,雙方交戰後,土匪頭與財主結拜成了把兄弟,自此,財主和土匪成了朋友。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張家愈發興旺,土地增多,錢財廣進,附近好幾個縣的官員、軍人都和張家結交為友。
於是,土匪被收編成了縣聯莊保安團,財主當上了團長,土匪頭則成了副團長。
張財主有權有勢又有錢,盡享金錢、權勢、美酒與美色,可唯獨傳宗接代這件事讓他發愁。
張家幾代單傳,到他這兒要是斷了香火可不行。
他娶了好幾房妻妾,卻都沒有生育,那些沒能留下子嗣的妻妾還一個個相繼離世,這可把張財主愁壞了。
望海寺是張財主祖上修建的,也是附近唯一的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佛教、道教、儒家各有自己的大殿,還有各自的主持、道長以及孔聖私塾先生。
張財主找到主持尋求辦法,主持勸他要善待眾生,一心向佛,說觀世音菩薩定會送子,張家也會子孫綿延。
張財主又去找道長求卦,道長說他命中有一子,也必有一孫,並建議他納妾。
幾年前,他納了佟家的一個女子,不過這個女子至今沒有生育,但也還活著。
如今張財主在佟氏的屋子養病,迴想起那個夢,感覺自己似乎真有過在趙村的那檔子事。
可事後他並不清楚那女子是否有了身孕,隻記得那女子離家出走了。
他記得在這十裏八鄉,和他有過這種事的女子裏,隻有她離開了。
等病好一些後,張財主讓佟家小舅子套車,拉他去望海寺。
道長一看到張財主的麵相,大驚失色道:“你犯天條了!”
張財主擺了擺手,示意佟家小舅子到外麵去給馬喂草。
等小舅子出去後,張財主湊到道長身旁,小聲說道:“道長,您真是神人啊,我恐怕真的犯了天條。”
隨後,他把夢裏的情形以及年輕時和趙村女子的事,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道長。
道長聽完,拿出爻錢讓張財主搖卦破解,解完卦後,又給了他一張符,讓他迴家貼在新房,還讓張財主在房後守夜三天,並叮囑他此事一定要嚴格保密,不可讓他人知曉。
然而,他們偷偷摸摸商量的時候,卻沒注意到佟家小舅子在窗外把這一切聽得清清楚楚。
到了晚上,張財主把符貼好,然後裹著幾層厚被子,躲在了房後,下人們都不明白這是怎麽迴事,也沒人敢去打聽。
也不知佟家小舅子對那符做了什麽手腳,又或者是道長的方法出了問題,半夜突然電閃雷鳴,緊接著下起了大雪。
天亮後,大家發現張財主和一個小孩被埋在了潔白的雪下。
張家就此衰敗,西張村的土地都歸了佟家小舅子。
佟家小舅子讓稻地村的表哥佟繼祖,把靳武利帶到了死孩子溝,讓他負責看山。
死孩子溝裏有兩間低矮的草房,其中一間給了靳武利,成了他的家。
佟繼祖給了他鍋、被子和糧食,讓他得以生存下來。
佟繼祖名義上是收山貨的,實際上是錦海地區共產黨的負責人之一,還是西部山區的一號首長。
1947年夏天,天剛蒙蒙亮,區小隊隊長唐立波和擔架隊的同誌抬來了三位傷員,還帶來兩袋玉米麵、一袋玉米渣子,總共90斤糧食,外加五棵白菜、兩個窩瓜和一小袋鹽。
唐立波吩咐靳武利照顧好傷員。
靳武利已經做過多次這樣的事,他不明白什麽黨、什麽軍隊,也不懂什麽主義,隻知道佟繼祖大叔讓他做的事,他必須得做,因為佟繼祖給了他糧食吃、衣服穿。
唐立波告訴傷員們:“這個小夥人不錯,為我們做了很多事,你們放心養傷,大概一個月後我來接你們。”
唐立波還反複強調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
靳武利一聲不吭地聽著,每次都是這樣,等唐立波囑咐完,就帶著擔架隊的同誌離開了。
炕上躺著三名傷員,靳武利看著他們說:“我去做飯。”
“不用,我們有幹糧。”傷員們說道。
靳武利看著傷員們吃飯,便盛了一碗水放在炕上。
他自己還沒吃飯,看著別人吃,感覺肚子很餓。
於是,靳武利穿著露腳趾的鞋,身著破舊的衣褲,拿著佟繼祖給他的彈弓出了門。
他特別喜歡這個彈弓,平時常用它打鳥,也常常能打到鳥,吃上肉。
冬天的時候,他也會下套子抓野兔,隻是跟佟大叔學的時間短,手藝還不太精湛。
太陽剛升起,陽光灑在山坡上,咕咕叫的斑鳩聲響個不停,山上的小樹上落滿了斑鳩。
也不知是靳武利打彈弓的水平提高了,還是這些斑鳩犯傻,不一會兒,他就打下了二十幾隻斑鳩。
靳武利把斑鳩拿到河邊去毛、開膛、洗淨,迴到屋子後,生火燉了起來。
斑鳩肉的香味讓傷員們吃得很開心,傷口似乎也好了不少。
也不知是老天眷顧,還是命運安排,此後每天靳武利都能打下幾十隻斑鳩。
在那個缺衣少食、長期艱苦鬥爭且不斷轉戰的年代,傷員們天天能吃到大補的斑鳩,身體恢複得很快,不到一周就能下地走路了。
那幾天,靳武利不僅能打到斑鳩,還能撈到魚,豐富的蛋白質讓糧食節省了不少。
又過了些日子,靳武利已經能和三位傷員哥哥一起打鳥、撈魚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第二天的中午,他們正在山坡上玩耍時,來了一群土匪。
一個土匪端著長槍,兩個舉著大刀,還有兩個拿著木棍,快速地朝山坡跑來。
這些土匪是幫佟財主巡山的,他們平時一般不會到死孩子溝來,因為害怕這裏的大嘴怪,但今天路過溝口時,聽到裏麵傳來異常的笑聲和喊聲,於是就趟過河水過來查看。
靳武利發現土匪時,已經來不及躲藏了,他隻好一邊用彈弓打土匪,一邊大聲唿喊,讓傷員們往山上跑。
土匪雖然沒能抓住傷員,卻把靳武利痛打了一頓。
又過了幾天,唐立波來了,他問傷員們去哪兒了。
靳武利把那天的經曆複述了一遍。
唐立波沒太在意,以前也有傷員養好傷後自行歸隊的情況。
1949年春天,逃跑的佟大財主被抓。
民兵審問時,佟大財主交代說,靳武利為了獨吞糧食,殺害了三名傷員。
去找那五個已經迴家務農的土匪對質,他們都否認曾進死孩子溝抓人。
去聯係傷員所屬的部隊,可部隊已經改編成野戰軍入關了,地方上的人也說不清楚傷員是否歸隊,還有人說1948年在城裏見過這三人中的一個。
這些混亂的信息讓唐立波無法確認事情的真相,但他覺得靳武利還是個孩子,不可能做出殺害三名傷員的事。
一聲槍響,佟大財主喪命。
三反五反運動期間,一名民兵提及當年佟財主交代的事情。
靳武利急忙否認:“我沒有做過!”
民兵質疑道:“為什麽你家餘糧那麽多?是不是把給傷員的糧食私吞了?”
靳武利連忙解釋:“不是這樣的。當時打下的斑鳩和撈到的魚特別多,天天吃肉,所以糧食就剩下了。”
其實,他要是說沒剩下餘糧,或許情況還不至於這麽糟糕。
可他用打鳥抓魚、肉多所以糧多來解釋,這讓平日裏很難吃到肉的人聽了十分氣憤,也讓有心維護他的唐立波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靳武利說:“你們看,就今天,我用彈弓打下二十隻斑鳩,如果打不下來,就算我真的害了人。”
然而,他忙活了一天一夜,卻隻打下五隻斑鳩。
三天後,村裏召開批鬥大會,民兵提議:“讓靳武利陪綁。”
大多數社員都表示認可,畢竟村裏隻有一戶富農,批鬥時顯得冷冷清清。
從那以後,靳武利漸漸被大家視為村裏有曆史問題的人。
到了談婚論娶的年紀,也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
就這樣,他孤身一人在這條溝裏生活了下來。
1965年春夏之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一位女子有了親密接觸,1966年,他的兒子出生,這才讓他有了後代。
這些年,他在溝裏為生產隊開墾了幾十畝地,生產隊裏沒人願意來溝裏勞作,所以這些活兒都落到了他一個人身上,可收獲的糧食卻歸大家所有。
在這條溝裏,除了那位女子偶爾來的那幾天,大多數時間都隻有他和野雞、野兔、小蟲、小魚相伴,不過這些夥伴中有一部分成了他的食物。
去年三大隊到來時,他的草房被占。
後來三大隊和村裏協商,在石嘴岩西南坡建了一座石頭房,他便搬了過去。
居民點建成後,三線人修建了廁所,村裏安排他負責掏糞。
俗話說“糧食一朵花,全靠糞當家”。
大隊告訴他,讓他掏糞是對他階級性的考驗。
靳武利敲碎糞冰,挑到田裏。
冬天的時候,大隊裏隻有他和幹部還在掙工分,其他社員都貓在家裏。
大田裏放眼望去,隻有積雪、糞堆和枯草。
在枯草旁,他看到了自己想見的人正在拾草,那就是他的相好。
靳武利左右看了看,發現周圍沒人,便快步走了過去,一邊走一邊從腰間解下一個布袋,遞給對方:“早晨剛套到的兔子,拿迴去給孩子補補身子。”
女人接過布袋,放進裝草的籃子裏,同時關切地問:“你吃了嗎?”
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塊玉米餅遞給他。
餅還帶著餘溫,靳武利一邊吃,一邊說起三線的事:“三線給村裏有招工入廠的指標,我覺得你可能符合條件。”
“不可能的,我家那位成分高。”女人有些無奈地說。
“但你的成分不高啊,應該可以的!”靳武利鼓勵道。
“那……迴去我找隊長問問。”女人猶豫著說道。
就在他倆小聲交談的時候,向陽街變得格外熱鬧。
大家迎著寒冷,站在道邊、樓頭,熱烈地討論著入廠的事情。
李雲順、張美藝、冉欣看到招工通知後,都非常興奮,他們圍成一圈,猜測著都有誰能入廠。
這時,李建華、杜武跑了過來,大家討論得愈發熱火朝天。
周紅坐在辦公桌前,在紙上寫著杜某某、李某某,她正在盤算著誰能入廠。
這次她家沒有人符合條件,不過宋領導、謝領導家有人能入廠。
她寫了很多名字,但算來算去,離95位的名額還差不少,家屬的情況也不太對。
宋領導的家屬可以,老杜家屬也可以,這個行那個也行,可到底這75位都有誰呢?這讓她十分困惑。
迴到家,周紅一邊做晚飯,一邊問賈飛龍:“老賈,招工名額我算了好多遍,感覺不太對勁!”
“怎麽不對勁?你是說年齡還是戶口的問題?年齡可以改,改了就夠條件了;戶口也能變,變了就行,這點事難不倒領導的。”賈飛龍滿不在乎地說。
“改年齡、改戶口,這麽容易嗎?”周紅有些懷疑地問。
“容易,隻要老宋、老謝點頭就能改。”賈飛龍肯定地迴答。
“他們能輕易點頭嗎?”周紅追問道。
“一頓酒的事兒,有什麽改不了的。”賈飛龍說得很輕鬆。
“彭代表不管嗎?”周紅又問。
“管什麽呀?研究指標的時候,宋、謝給老彭好幾個名額呢。老彭老婆的一個外甥和一個外甥女都是農村戶口,這次也要進廠,聽說他戰友家的孩子也會來好幾個呢。”賈飛龍透露道。
“那些人都在哪兒呢?戶口好辦嗎?”周紅接著問。
“聽說他妻子的外甥、外甥女在河南老家,他戰友家的可能是附近下放的人。”賈飛龍迴答。
“政策能允許這樣嗎?……”周紅嘴上雖然還在問,但心裏已經明白,名額的事兒不用她操心。隻是這麽好的機會,自己家裏卻沒多少人能沾邊,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
兩天後,領導迴到三線,傳達了相關文件。
賈新飛龍組織科室人員油印並下發了《國營錦東機械廠1970年105號文-組織機構及幹部任命通知》。
工廠按縣團級編製,單位設置及部分領導任命情況為:
軍代表彭大軍任駐廠軍宣隊隊長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宋東方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一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工會主任兼廠長;
謝雲旺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二副書記,兼任錦東機械廠生產計劃副廠長;革委會副主任;
包宏業(錦海市建設三大隊大隊長)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三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蘭小柱(錦海市威寧縣縣民兵團政委)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四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李文化,工人代表,廠革委會副主任;
劉忠臣任錦東機械廠基建設備副廠長,廠革委會成員;
袁國嶺任錦東機械廠安全保衛後勤人事副廠長,廠革委會成員。
下設:
政工科兼工會:科長兼工會副主任 賈飛龍
這份文件的原件被賈飛龍存放在辦公抽屜裏,退休前,他把文件轉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此後,他兒子曆經多次工作調動。
2000年,這家企業從山溝搬遷時,不知是誰把這份文件扔在了走廊。
一位有心人撿到了它,可此時文件已有殘缺,上麵的字跡大多模糊不清。
後來,這個人去廠裏檔案庫查找,卻沒有找到這份文件。
所以,書中所記載的單位設置以及幹部姓名多有缺失不全的情況。
計劃財務科:
基建科:科長 王國慶 指導員 副科長 魏得全
設備機電能源科:
生產技術科:
勞資科:
供應科:
檢驗科:
保衛科:
後勤科:
運輸科:科長 紀保田
文件後一頁對組織機構、工作範圍及工作內容進行了規定。
當時下發了兩份文件,另一份為:1970年106號文《國營錦東機械廠招工規定及指標情況的通知》。
文件下發的同時,工廠組織召開會議。
宋東方、袁國嶺、蘭小柱參加了此次會議。
袁國嶺站在燕子溝辦公室的山坡上,麵向下方站著的同誌們說道:“同誌們,現在開會。今天的會議至關重要,大家務必認真聆聽,仔細記錄。我講完後,還有其他領導發言,最後請宋總指揮做指示。”
袁國嶺一邊說著,一邊從口袋裏掏出卷好的煙,點燃吸了起來:“今天真冷,抽根煙暖和暖和。都說屁暖床,煙暖房,我看在這外麵吸兩口,房子是沒暖,可嘴和臉倒是熱乎了些,是吧?”
他的話引得大家笑了起來,寒風中,會吸煙的人紛紛從口袋裏拿出煙袋開始卷煙。
“不說題外話了,講講今天開會的正事。馬上就要招工了。招什麽樣的人呢?依我看,就招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那種人。毛主席教導我們‘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什麽是好人好馬?就是政治過硬、曆史清白、身體健康無毛病,能幹活且願意幹活的好小夥、好姑娘。當然,光這麽說可不行,沒有明確標準不好落實。為此,我們製定了具體標準,對年齡、身高、體重都做了規定。隻要符合這些規定,就通過了身體健康這一關,就能為三線建設貢獻力量。當然,在身體檢查時,有一個問題是家屬轉正。家屬轉正和年輕人進廠不一樣,她們之前在集體企業工作過,年齡偏大,很多還生過孩子,所以檢查標準多少要放寬一些。 ”
“剛才講了健康方麵的事,還有更重要的是政審關。要求填寫個人簡曆表,負責招工的工作人員要逐項核查,確保填寫內容真實。還要審查社會關係,絕不能讓壞分子進入軍工廠。除了政審和健康,就是時間問題了,時間緊迫啊!同誌們必須抓緊工作。大家要把握好這三個關鍵關卡,但千萬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忘記招工政策和條件。總之,我會和勞資部門的同誌一起認真做好這件讓大家高興的事。”
袁國嶺說完後,轉身問道:“蘭政委,您來說兩句?”
“不說了。”蘭政委迴應道。
“現在有請總指揮做指示!”袁國嶺接著說道。
站在窗前端著熱水杯喝水的宋東方,聽到讓他指示,迴身將水杯放在窗台。
轉過身說道:“同誌們,剛才老袁說得很全麵、很好,我完全同意並支持。不過,我還得強調兩點。其一,職工參與、職工監督。這次招工,職工參與監督的工作由李文化同誌牽頭,組織一個班子作為職工代表全程參與監督,職工代表的具體人選由李文化同誌組織職工選舉確定;其二,解放軍、地方政府代表參與監督。彭大軍政委、蘭小柱、包宏業同誌是上級和地方為支持三線建設派來的領導,是為我們把政治關的人。因此,在招工過程中,必須接受他們的意見。為此,老袁及勞資部門的同誌要經常請示、匯報。”
“總之,大家共同努力,做好這件大家歡迎、百姓高興的事。讓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讓黨中央放心,讓部裏、上級單位、地方政府放心,大家說行不行?”
“行!”與會人員雖然凍得臉發紅、手腳發僵,但迴答的聲音十分響亮。
招工過程中,孫家玉一家來到此地,學校增加了兩名教師,孫家也增添了入廠的工人。
蘭小柱負責縣、公社、大隊符合條件人員的招工推薦和審核工作,袁國嶺負責三線子弟、家屬的招工審核工作。
經過身體檢查、填表、審核等環節,1970年的最後一天,招工結果張榜公布。
大家擠在榜前,查看誰被分到哪個單位、從事什麽職業。
稻地村每戶有一人入廠,靳武利的相好不在其中,但佟鐵山的兒子和女兒入選了。
傍晚,又下起了雪。佟鐵山趁著夜色,頂著雪花挑著擔子出了村。
柳條筐一邊裝著兩隻野雞、兩隻野兔,還有二十幾顆雞蛋;另一邊是剛殺的半條年豬、血腸以及四個豬蹄。
一般每年殺豬都在春節前,今年提前了,一是為了慶祝兒子、女兒轉成城市戶口並進入工廠成為工人,另一方麵也是想去看望宋領導。
走到村口,佟鐵山發現三位村民站在雪地裏。
他問道:“大晚上的,在這兒幹啥呢?”
一位村民小聲說:“佟隊長,我們想問一下,為啥我們老百姓家隻有一個指標?”
佟鐵山放下擔子說:“你們說的是我家的事吧?行,我跟你們說清楚。這次入廠,三線占用土地是一方麵,占用農房也是一方麵。我們家既占地又占房,和你們情況不一樣。”
“隊長,你家占什麽房了?我們怎麽不知道?”
“石嘴岩山上有兩棟房,其中一棟是我的,知道不?”
“那不是老靳的嗎?”
佟鐵山一聽這話急了,大聲說道:“老靳南麵的房是我的,那是我叔給我的,你們都清楚。別裝糊塗!”
“隊長,不是我們裝,你家能進倆,人家老靳一個都沒進。”
“他沒進,我還沒進呢!歲數超了,人家三線要的是年輕人,不要老年人,懂不懂?”
喊聲讓大家低下了頭,但不滿情緒仍在。
大家心裏明白,富農家的指標被佟鐵山占了。
人家趙村大隊組織社員投票,把富農家的指標分給了大家,佟鐵山卻留給自己家。
人家按票數決定,他卻按土地和房屋來決定。
三人不想再爭論,轉身迴家。
一位老漢走了幾步,喊道:“為啥不學趙村投票呢?”
佟鐵山聽到了老漢的話,他心裏清楚趙村大隊幹部家沒有多餘的適齡孩子,所以他理都沒理,挑起柳條筐拐向向陽街,走進了領導家中。
趕得巧,宋東方正在家中小酌。
看到佟鐵山送來的東西,推辭了三次後還是收下了,而後十分堅決地拉著佟鐵山,讓他一起飲酒。
宋東方的妻子趕忙跑到廚房又做了兩個菜。
山上,靳武利心裏納悶,為什麽佟鐵山家可以有兩人入廠。
自己又讓地又讓房,為什麽不行?
他心中既生氣又苦惱,找了些酒喝起了悶酒。
村裏,苗豔麗的老公帶著孩子去親戚家喝酒過節了,苗豔麗獨自一人在家。
透過窗戶,她感覺到天在下雪,於是下炕來到門口,推開門看到地上的雪,便想起了山上的靳武利。
苗豔麗迴到屋裏,從炕櫃最裏麵拿出一件棉衣,隨後走出家門。
她出了村子,轉過山角,沿著山路來到靳武利的房前,推門走了進去,邊進門邊抖落身上和衣物上的雪。
靳武利站起身,走到她身前,一邊幫她清理身上的雪,一邊問道:“豔麗,雪天路滑,你跑來我這兒幹啥呀?”
苗豔麗看著眉頭緊鎖的靳武利,解釋道:“開春的時候我把你的棉衣拿迴家拆洗了,做好後卻忘了送來。剛才看到下雪,擔心你會冷。”
“我不冷。”
“試試唄。”
“行。”
靳武利試穿棉衣,同時關心地說:“關於進廠的事,你別太上火。”
“上什麽火呀,沒辦法的事兒。”
“這事兒真是沒處說理去,佟鐵山家能進兩個,他憑什麽呀?”
“人家有權唄。”
“對了,你不是去找隊長問了嗎?怎麽就不行呢?”
“找了,老佟是富農,我是富農婆。”
“唉,沒辦法,人家說什麽就是什麽,咱也沒轍。”靳武利歎了口氣,迴到炕桌前喝了一口酒。
“少喝點,臉都紅了。喝酒怎麽也得配點菜呀,不能幹喝。要不我給你做個菜?”
“不用,我也不喝了。你迴去吧,一會兒雪大了就不好下山了。外麵缸裏有兩隻野兔,你帶迴去給孩子和你家老佟吃。”
兩人向外走,靳武利從缸裏取出野兔,跟在苗豔麗後麵。
“不用送,我自己能走。”
“下雪路滑,還是我送你吧,送到村口我就迴來。”
靳武利一手拎著野兔,一手攙著苗豔麗,下了山,朝村裏走去。
李建華滿心歡喜,他和姐姐都入廠成了三線職工,他當上了工人,姐姐成了護士。
可姐姐不太樂意,她不想當護士,也想當工人,嚷嚷著要去廠裏找領導。
爸爸攔住了她,說道:“黨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組織安排的工作,咱都得高高興興地接受。”
李建芬聽了,坐在那兒不再吭聲。
李建華問爸爸,鉚工具體是做什麽的?
冉欣成了電工,老工人說電工是個好活兒,比車鉗銑還好。
冉欣的爸爸則表示,隻要是工人就行。
杜武的工作也很不錯,是司機。
他爸爸說這個工作挺好,讓他好好學。
李風順家今天好似過年一般,媽媽特別高興,兒子入廠了,自己也轉正成了國營工人,往後生活有了保障。
晚上,她用從保東抱來的葷油壇裏的肉漬燉了白菜和蘿卜,又把那隻老灰兔殺了,和土豆一起燉了,菜裏還加了粉條。
之後,她又到供應點打了一斤白酒,等著老公迴來。
李春雨、高豐收、杜開海下班很晚,基建任務繁重,領導組織開會,結束後才讓他們迴家。
迴家路上,他們看見靳武利攙著苗豔麗,大家什麽都沒說,悶頭騎著自行車就過去了。
李春雨迴到家,在廚房脫下棉工衣,趙豔接過來拿到外麵抖落上麵的雪,然後放在東邊的椅子上。
李春雨洗了洗手,走進裏屋,看到有酒有菜,十分高興。
三個兒子早已坐在桌前等著了。
李雲順給父母倒了酒,也給自己倒了一點。
李春雨說:“咱們家一下子解決了兩個人的工作,就算不是最多的,也還不錯。以後掙錢的人多了,生活能改善,但也得節省著點,不能總像今天這樣大吃大喝。”
喝著酒,李春雨聊起了許多工作上的事,比如建房修路、護坡質量等等。
喝著喝著,他說起了路上遇見的事兒:“佟興祖的媳婦搞破鞋。”
趙豔聽後,氣憤地說:“這條溝真是邪門,風氣太差了。山上有封建迷信的東西,山下這名字又不吉利,以前還是土匪窩,什麽破地方!”
“什麽地方都不怕,牛鬼蛇神都會被我們踩在腳下。”
李雲順喝了三錢酒,臉就紅了,他學著電影裏的英雄人物,揮起一隻手說,“我覺得三線挺好的,來三線就有了工作,有了發揮才幹的舞台,說明建設三線是好事!”
“對,孩子說得對,是好事。”
李風順問道:“什麽叫搞破鞋?掏糞的跟誰搞破鞋啊?”
1970年,向陽街很多家庭在這最後一餐吃得時間都長了些,大家都很高興。
村裏那些有人進廠或者家裏有人在民兵團且進了廠的,也都興奮不已。
但那些沒被這份幸運眷顧的人,隻能暗自歎息。
喝酒的人興致高昂,不覺得時間過得快,他們有說有笑;不喝酒的人卻覺得時間過得格外漫長。
李風順下了桌,爬到炕的西頭,鑽進被窩睡覺去了,不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
夢裏,李風順身處潔白的牆壁、寬敞的大廳,還有奇奇怪怪、閃閃發光的玻璃牆前,他正在閱讀那些波浪般的文字。
不知何時,他手上多了一支筆,站在玻璃牆邊寫下“工人”二字。
突然,山崩地裂,他掉了下去,掉進了糞坑。
他赤著腳走在糞水上,奇怪的是,糞水不臭,腳也不沾糞。
他的腳異常潔白,與黃黑色的糞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突然,糞坑的水向上噴湧起來,他四處奔逃,就在糞水即將濺到臉上的時候,他被嚇醒了。
入廠佳音一眾樂,晉官置位百人歡。
家人就業眉梢喜,變戶農家詡笑翩。
掏糞力竭籲短歎,時乖命蹇業難安。
這首詩的背景是三線招工,招工本身是件好事,而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一切都發生在冉海請客之後。
冉海酒量不佳,可請客之際,不得不喝上幾杯。酒桌上,他就著豆腐,邊吃邊對宋東方說道:“這豆腐可不一般,味道實在是好。”
宋東方喝了口酒,腦海中浮現出老謝的身影,應道:“豆腐是不錯,不過酒和肉更香啊。可惜老謝錯過了這頓好酒好菜,他為這事可沒少操心,本應該請他一起來的。”
冉海趕忙放下筷子,說道:“我不是說請他了嗎?怎麽沒來呢?”
宋東方一邊吃著,一邊解釋:“說了,他一開始答應了,結果臨到中午,機加工那邊來了個急活,他不得不去。”
接著,宋東方又說:“你這份報告是老謝寫的。你小子也太狡猾,下放的事都沒跟我提,可老謝一聽就明白了。他說你大舅哥可能下放了,或者是被批鬥了。老謝這人,深知被整時的艱難,報告寫得相當漂亮,這事兒才成了。”
冉海連忙感謝:“謝謝領導,真是太感謝了。等哪天謝副總有空,我一定再請他。”
“別一口一個領導地叫!幹杯!”宋東方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還沒等肉完全咽下,就接著說,“你還不了解我嗎?我就是個木工,做木型的,大老粗一個,哪會做官呢。”
冉海連忙迴應:“領導,您太謙遜了,可不是您說的那樣。咱們到三線的同誌,私下裏都誇您好呢,大家都認可您。”
“是嗎!這話我愛聽。”
宋東方接著說起冉海大舅哥調動的事。
“通過這次調動,能看出一個情況,全國從上到下,各個單位都大力支持三線建設,咱們的調令特別好使。你大舅哥一家,估計十天八天就能到了。你們抽空幫忙找個房子,我讓他們安排一下。你大舅哥運氣好,咱們的招工申請批得差不多了,他家孩子來了就能入廠。”
“真的嗎?太謝謝了,領導,再喝一杯!”
這頓飯,兩人喝了不少酒。
冉海醉得厲害,不停地說著重複的話,臉也紅得有些發紫。
宋東方話不多,卻出了很多汗,他從口袋裏掏出藍條格的布手絹,不時地擦著臉、頭發和脖子。
喝酒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三點多了。
這時,傳來“當當”的敲門聲。
冉海沒聽見,宋東方聽到了,大聲喊了一嗓:“進來!”
進來的是籌備組機要秘書周紅。
周紅進屋看到兩人的狀態,一邊找水一邊說:“部裏來電話,讓後天去北京開會,謝副總指揮讓我來找您。”
周紅找到暖水壺,倒了兩杯熱水放在桌上,說:“別喝酒了,喝點水吧。”
宋東方喝了口熱水,下了炕走了。
冉海喝得腿軟,還待在炕上,大聲喊著:“領導再來。”
即便人已經走遠,冉海還在不停地喊著,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倒在炕上睡著了。
吃過晚飯,趙豔出門去取柴火,迴來後說:“下雪了。”
李風順隔著窗戶往外看,外麵漆黑一片,屋內亮堂堂的,什麽也看不見。
他覺得無聊,轉過身背起哥哥的書包。
媽媽一邊鋪被褥一邊說:“好了,睡覺吧,別著急,明年九月你也能上學。”
媽媽走出房間,迴手把門口的燈繩拉了一下,燈滅了。
李風順鑽進被窩,透過窗戶看到外麵一片潔白。
看了一會兒,他就睡著了,不知什麽時候,他又做起了夢。
夢裏,他踩著厚厚的積雪來到半山腰。
山腰處有一塊巨石,巨石像蓋子一樣,又如同房屋一般。
他走了進去,裏麵就像教室一樣。
一位長者身穿白袍,坐在石椅上,一隻手托著書,另一隻手指著牆說:“去學習吧。”
李風順順著長者指的方向看去,牆邊一摞摞的書很多。
他走過去,抽出一本,剛看一眼,手中的書就飛到了石牆上。
很快,地上的書都飛了起來,一摞摞地貼到了牆上。
書頁像電影一樣翻動著,有的快,有的慢。
灰色的石屋突然變成了白白的牆,寬敞的大廳,還有奇奇怪怪、閃閃發光的玻璃。
玻璃上貼著的書不斷翻動,可卻什麽字也看不到。
他伸手去摸,什麽也沒有,再使勁摸,手穿過了牆,身體也跟著帶了出去,腳下竟是陡峭的懸崖……
李風順被嚇醒了,呆呆地看著外麵的白雪。
與此同時,向陽街的冉海也醒了,他透過窗簾的縫隙,同樣看著外麵的潔白。
冉海單臂支著腦袋,頭很痛,胃也難受。
或許是支起的身子讓風吹進了被窩,妻子也醒了,她伸手從炕頭拿來藥和溫水。
冉海吃過藥,妻子便又睡了,他則繼續支著頭看著外麵。
第二天,宋東方與謝雲旺前往部裏參加會議。
會議第一天,大寨、大慶及某廠的六位先進同誌做了報告。
第二天組織政治學習並進行討論。
第三天聽取各單位匯報。
第四天參觀學習。
第五天領導講話。
領導講話肯定了各單位的成績,明確了搶時間大上特上三線的指導思想,還批準了新上馬的三線企業編製及招工申請。
宋東方、謝雲旺開完會時,已經是1970年12月15日的傍晚。
拿到文件後,他們立刻打電話通知廠裏,要求第二天在廠區、家屬區、辦公區張榜公布招工信息。
打完電話,兩人來到招待所食堂,打了飯菜和酒。
第二天,招工海報貼了出來,早起的人看到海報歡欣鼓舞,前麵的人讀著,後麵的人聽著:
最高指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軍工戰士永遠無限忠於毛主席,永遠無限忠於毛澤東思想,永遠無限忠於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積極地響應以毛主席、林副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號召,投身於偉大的三線建設中。
經上級批準,以下人員政審合格後可辦理入廠手續,
1、 響應號召跟隨父母來到三線,立誌紮根三線並為三線建設發展貢獻一生的有誌青年,年齡:16周歲以上至24周歲以下;
2、 對積極響應三級建設,主動申請參加三線建設生產的職工家屬,原工作性質為集體企業的可辦理轉正,年齡:40周歲及以下;
3、 三線建設過程中奉獻自己家園的貧下中農(農村戶口)本人或家屬子女原則上每戶招工一人,年齡:16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
4、 支援三線建設民工隊伍中上山下鄉符合迴城條件的先進青年,本人申請,單位推薦,縣三線民兵團考核認定,可辦理招工入廠,年齡:16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
5、 地方相關人員;
6、 其它符合條件人員。
具體指標:
放棄優越城市生活,投入三線建設生產的職工子女,指標95名,
符合轉正條件的職工家屬75名,
占用農地、村落、房屋家庭本人或子女,指標65名,
支援三線建設民工中上山下鄉先進青年65名。
地方及相關人員指標29名,
共計招工329名。
入廠時間:1971年1月1日
站在前麵的人振臂高唿:三線人必定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三線建設的征程中,我們的決心堅如磐石!
剛到三線,喜訊便接踵而至,大家都欣喜萬分。
這消息傳到保東,那些有心解決孩子和家屬安置問題的職工,心裏開始活動起來。
趙村的人聽聞消息,高興得不得了。
因為他們讓出了房子和土地,這下可以轉戶口當工人了。
稻地村的百姓卻滿心疑惑,他們那兒讓出房子的隻有靳武利,讓地的似乎也隻有靳武利自己開墾的那片。
而且,靳武利的年齡好像不符合招工條件。
靳武利心裏清楚自己年齡超了。
但當初征地的時候,佟隊長帶著三線領導來死孩子溝,他親耳聽到佟隊長對三線領導說,死孩子溝的山和地都是稻地小隊的,房子和地給了三線,三線就得保證稻地小隊每家有一人入廠。
他想到自己的相好今年剛滿26周歲。
大家讀招工通知的時候,靳武利也在一旁聽著。
聽到入廠條件,他心想,這迴相好有機會轉戶口當工人了。
他既為相好感到高興,又為自己年齡不符合條件而懊惱不已。
廁所邊上人漸漸少了,他掄起淘糞鏟猛地紮向糞坑,凍成硬塊的糞被紮出了裂縫,少量的糞冰濺向四周。
靳武利是位中年大叔,有人問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會兒說1936年,一會兒說1937年,具體生日也說不清楚,不過那些過往經曆,他卻記得明明白白。
他迴憶道:小時候,自己跟著父母、姐姐在關裏關外靠拉腳為生。
有一天剛入關,就遭遇了日本飛機轟炸,父母當場沒了,連屍體都沒找到,隻尋迴一個裝有父母衣物的包。
姐姐帶著他去投奔爺爺家,那年姐姐14歲。
姐姐記得爺爺家在錦海市,爺爺奶奶在一家醬菜廠打工,幾年前她們曾去過那裏。
可等他們趕到時,爺爺的工友告訴他們:“你爺爺奶奶都去世了。一年前你爺爺先走的,幾個月前你奶奶也沒了,沒錢安葬,就火化了,他倆的骨灰放在那兩個小罐裏。”
工友還說,奶奶臨終前想迴老家,家在威寧趙村。
威寧有好幾個趙村,姐姐也不知道具體是哪個,隻能一路打聽、一路乞討,來到了威寧縣西北的趙村。
可趙村沒人認得他們,也沒人願意給爺爺奶奶的骨灰找塊地安葬,姐弟倆又餓又無助。
這時,一位婆婆給了他們一個玉米餅,兩人分著吃了。
婆婆說:西張村有個大財主想找小妾,出手闊綽。要是姐姐同意,張財主不僅會給地風光下葬長輩,還能保證姐弟倆以後的生活。隻是張財主年紀大了些,七十多歲了。
姐姐為了安葬長輩,也為了弟弟,更為了活下去,無奈同意了。
葬禮辦得很隆重,姐姐哭得撕心裂肺。
七天後,姐姐入了洞房。
張財主大擺宴席,滿臉笑容,皺紋都擠在了一起。
賓朋們喝酒時,他陪著喝了三杯,隨後便迫不及待地走進了洞房。
張財主看著坐在炕沿、蓋著紅蓋頭的小娘子,激動得咳嗽了幾聲,擺擺手讓下人出去,然後急切地走到跟前,一把扯下了蓋頭,看著眼前嬌嫩的美人,骨頭都快酥了。
這幾天好吃好喝的,讓小新娘變白變胖了,粉嫩的小臉上,眼神閃爍,怯生生地看著眼前這位老爺。
當時的場景,真可謂是:白翁擁美嬌,蜂蝶撼天笑。美嬌遇白翁,梨花變糞包。
過去這幾天,美食讓姐姐的肚子不再挨餓,新衣服也讓她不用再迴想以前衣不蔽體的日子。
坐在溫暖的屋子裏,靠著厚實的被褥,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姐姐漸漸接受了這裏,也希望能好好享受這種生活。
可當看到張財主那滿是褶皺、泛著酒紅的臉上,支著殘缺牙齒的嘴臉時,原本刻意的笑容瞬間凝固,大眼睛裏充滿了恐懼。
張財主緩緩坐在炕沿,伸手從炕桌上端起茶杯,看著姐姐,吐出一個字:“脫。”
被子已經鋪好,枕頭放在裏麵。
姐姐記得媒婆說過:財主讓脫衣服時,一定要從外脫到裏,肚兜、褲衩都得脫掉。
姐姐按照媒婆說的,快速脫掉衣服,趕緊鑽進了被窩。
頭朝裏,腳朝外,張財主掀起被角,摸著姐姐嬌美的小腳,姐姐緊張得渾身發抖。
張財主看著抖動的腳指頭,連聲說:“好、好、好,哎呀!當年我二十歲,娶二娘子的時候,她的腳指頭就抖,抖得可好看了!那個娘子跟你年紀差不多,當年我爹做主,給了那娘子家十畝地,可那娘子跟我才過了三年就沒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但願你能行,給我生個大胖小子!”
張財主一邊念叨著,一邊往上摸,摸到白淨的小腿,又感慨道:“還是有錢好啊,想要什麽有什麽。這皮膚白起來跟之前看的時候可不一樣,那時候灰黑灰黑的,當時我還沒相中,多虧了那媒婆,說養一養就白了,今天一看,還真是,又碰到個好姑娘,真好,老天待我不薄啊!”
張財主認真又仔細地欣賞、把玩著,從腳指頭一點點往上摸,用他那粗糙的老手和幹澀的舌頭,享受著有錢人的快樂。
他絮絮叨叨個不停,殘缺的牙齒擋不住嘴裏的哈喇子,也不知淌了多少,棉被終於被翻到了中間……
美食和美人讓張財主忘了自己的年紀……
也不知是手上的皮褶太硬,還是用力沒把握好,姐姐喊了聲:“疼!”
聽到這聲疼,張財主大笑起來,還對著姐姐嫩白的大腿根用力拍了一下:“就為了讓你疼,我可沒少花銀子!疼,疼就對了,我的錢可不能白花!”
張財主下了炕,脫掉衣服,又爬上了炕……
“那是你的,那是你孫女!”夢裏,一個姑娘在望海寺的山門前哭喊著。
張財主一臉疑惑地看著姑娘。
姑娘指著他說:“那年你在趙村玉米地裏做的事,你忘了嗎?你強奸了我!”
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別的原因,第二天張財主就病倒了,起不了床。
他讓人把自己抬到張佟氏屋裏,還吩咐下人伺候好那姐弟倆,說不用他們來請安、看望。
醫生來了,開了幾副藥,讓張財主好好休養。
張財主的祖上好幾輩都是大財主。西張村這片萬畝良田都是他家的,周邊幾十個山頭也歸張家所有,城裏還有張家的豆腐作坊、鐵匠鋪等產業。
張家的富貴讓縣太爺都羨慕不已,不過財富也引來了土匪。
好在土匪的實力遠不及財主,雙方交戰後,土匪頭與財主結拜成了把兄弟,自此,財主和土匪成了朋友。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張家愈發興旺,土地增多,錢財廣進,附近好幾個縣的官員、軍人都和張家結交為友。
於是,土匪被收編成了縣聯莊保安團,財主當上了團長,土匪頭則成了副團長。
張財主有權有勢又有錢,盡享金錢、權勢、美酒與美色,可唯獨傳宗接代這件事讓他發愁。
張家幾代單傳,到他這兒要是斷了香火可不行。
他娶了好幾房妻妾,卻都沒有生育,那些沒能留下子嗣的妻妾還一個個相繼離世,這可把張財主愁壞了。
望海寺是張財主祖上修建的,也是附近唯一的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佛教、道教、儒家各有自己的大殿,還有各自的主持、道長以及孔聖私塾先生。
張財主找到主持尋求辦法,主持勸他要善待眾生,一心向佛,說觀世音菩薩定會送子,張家也會子孫綿延。
張財主又去找道長求卦,道長說他命中有一子,也必有一孫,並建議他納妾。
幾年前,他納了佟家的一個女子,不過這個女子至今沒有生育,但也還活著。
如今張財主在佟氏的屋子養病,迴想起那個夢,感覺自己似乎真有過在趙村的那檔子事。
可事後他並不清楚那女子是否有了身孕,隻記得那女子離家出走了。
他記得在這十裏八鄉,和他有過這種事的女子裏,隻有她離開了。
等病好一些後,張財主讓佟家小舅子套車,拉他去望海寺。
道長一看到張財主的麵相,大驚失色道:“你犯天條了!”
張財主擺了擺手,示意佟家小舅子到外麵去給馬喂草。
等小舅子出去後,張財主湊到道長身旁,小聲說道:“道長,您真是神人啊,我恐怕真的犯了天條。”
隨後,他把夢裏的情形以及年輕時和趙村女子的事,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道長。
道長聽完,拿出爻錢讓張財主搖卦破解,解完卦後,又給了他一張符,讓他迴家貼在新房,還讓張財主在房後守夜三天,並叮囑他此事一定要嚴格保密,不可讓他人知曉。
然而,他們偷偷摸摸商量的時候,卻沒注意到佟家小舅子在窗外把這一切聽得清清楚楚。
到了晚上,張財主把符貼好,然後裹著幾層厚被子,躲在了房後,下人們都不明白這是怎麽迴事,也沒人敢去打聽。
也不知佟家小舅子對那符做了什麽手腳,又或者是道長的方法出了問題,半夜突然電閃雷鳴,緊接著下起了大雪。
天亮後,大家發現張財主和一個小孩被埋在了潔白的雪下。
張家就此衰敗,西張村的土地都歸了佟家小舅子。
佟家小舅子讓稻地村的表哥佟繼祖,把靳武利帶到了死孩子溝,讓他負責看山。
死孩子溝裏有兩間低矮的草房,其中一間給了靳武利,成了他的家。
佟繼祖給了他鍋、被子和糧食,讓他得以生存下來。
佟繼祖名義上是收山貨的,實際上是錦海地區共產黨的負責人之一,還是西部山區的一號首長。
1947年夏天,天剛蒙蒙亮,區小隊隊長唐立波和擔架隊的同誌抬來了三位傷員,還帶來兩袋玉米麵、一袋玉米渣子,總共90斤糧食,外加五棵白菜、兩個窩瓜和一小袋鹽。
唐立波吩咐靳武利照顧好傷員。
靳武利已經做過多次這樣的事,他不明白什麽黨、什麽軍隊,也不懂什麽主義,隻知道佟繼祖大叔讓他做的事,他必須得做,因為佟繼祖給了他糧食吃、衣服穿。
唐立波告訴傷員們:“這個小夥人不錯,為我們做了很多事,你們放心養傷,大概一個月後我來接你們。”
唐立波還反複強調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
靳武利一聲不吭地聽著,每次都是這樣,等唐立波囑咐完,就帶著擔架隊的同誌離開了。
炕上躺著三名傷員,靳武利看著他們說:“我去做飯。”
“不用,我們有幹糧。”傷員們說道。
靳武利看著傷員們吃飯,便盛了一碗水放在炕上。
他自己還沒吃飯,看著別人吃,感覺肚子很餓。
於是,靳武利穿著露腳趾的鞋,身著破舊的衣褲,拿著佟繼祖給他的彈弓出了門。
他特別喜歡這個彈弓,平時常用它打鳥,也常常能打到鳥,吃上肉。
冬天的時候,他也會下套子抓野兔,隻是跟佟大叔學的時間短,手藝還不太精湛。
太陽剛升起,陽光灑在山坡上,咕咕叫的斑鳩聲響個不停,山上的小樹上落滿了斑鳩。
也不知是靳武利打彈弓的水平提高了,還是這些斑鳩犯傻,不一會兒,他就打下了二十幾隻斑鳩。
靳武利把斑鳩拿到河邊去毛、開膛、洗淨,迴到屋子後,生火燉了起來。
斑鳩肉的香味讓傷員們吃得很開心,傷口似乎也好了不少。
也不知是老天眷顧,還是命運安排,此後每天靳武利都能打下幾十隻斑鳩。
在那個缺衣少食、長期艱苦鬥爭且不斷轉戰的年代,傷員們天天能吃到大補的斑鳩,身體恢複得很快,不到一周就能下地走路了。
那幾天,靳武利不僅能打到斑鳩,還能撈到魚,豐富的蛋白質讓糧食節省了不少。
又過了些日子,靳武利已經能和三位傷員哥哥一起打鳥、撈魚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第二天的中午,他們正在山坡上玩耍時,來了一群土匪。
一個土匪端著長槍,兩個舉著大刀,還有兩個拿著木棍,快速地朝山坡跑來。
這些土匪是幫佟財主巡山的,他們平時一般不會到死孩子溝來,因為害怕這裏的大嘴怪,但今天路過溝口時,聽到裏麵傳來異常的笑聲和喊聲,於是就趟過河水過來查看。
靳武利發現土匪時,已經來不及躲藏了,他隻好一邊用彈弓打土匪,一邊大聲唿喊,讓傷員們往山上跑。
土匪雖然沒能抓住傷員,卻把靳武利痛打了一頓。
又過了幾天,唐立波來了,他問傷員們去哪兒了。
靳武利把那天的經曆複述了一遍。
唐立波沒太在意,以前也有傷員養好傷後自行歸隊的情況。
1949年春天,逃跑的佟大財主被抓。
民兵審問時,佟大財主交代說,靳武利為了獨吞糧食,殺害了三名傷員。
去找那五個已經迴家務農的土匪對質,他們都否認曾進死孩子溝抓人。
去聯係傷員所屬的部隊,可部隊已經改編成野戰軍入關了,地方上的人也說不清楚傷員是否歸隊,還有人說1948年在城裏見過這三人中的一個。
這些混亂的信息讓唐立波無法確認事情的真相,但他覺得靳武利還是個孩子,不可能做出殺害三名傷員的事。
一聲槍響,佟大財主喪命。
三反五反運動期間,一名民兵提及當年佟財主交代的事情。
靳武利急忙否認:“我沒有做過!”
民兵質疑道:“為什麽你家餘糧那麽多?是不是把給傷員的糧食私吞了?”
靳武利連忙解釋:“不是這樣的。當時打下的斑鳩和撈到的魚特別多,天天吃肉,所以糧食就剩下了。”
其實,他要是說沒剩下餘糧,或許情況還不至於這麽糟糕。
可他用打鳥抓魚、肉多所以糧多來解釋,這讓平日裏很難吃到肉的人聽了十分氣憤,也讓有心維護他的唐立波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靳武利說:“你們看,就今天,我用彈弓打下二十隻斑鳩,如果打不下來,就算我真的害了人。”
然而,他忙活了一天一夜,卻隻打下五隻斑鳩。
三天後,村裏召開批鬥大會,民兵提議:“讓靳武利陪綁。”
大多數社員都表示認可,畢竟村裏隻有一戶富農,批鬥時顯得冷冷清清。
從那以後,靳武利漸漸被大家視為村裏有曆史問題的人。
到了談婚論娶的年紀,也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
就這樣,他孤身一人在這條溝裏生活了下來。
1965年春夏之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一位女子有了親密接觸,1966年,他的兒子出生,這才讓他有了後代。
這些年,他在溝裏為生產隊開墾了幾十畝地,生產隊裏沒人願意來溝裏勞作,所以這些活兒都落到了他一個人身上,可收獲的糧食卻歸大家所有。
在這條溝裏,除了那位女子偶爾來的那幾天,大多數時間都隻有他和野雞、野兔、小蟲、小魚相伴,不過這些夥伴中有一部分成了他的食物。
去年三大隊到來時,他的草房被占。
後來三大隊和村裏協商,在石嘴岩西南坡建了一座石頭房,他便搬了過去。
居民點建成後,三線人修建了廁所,村裏安排他負責掏糞。
俗話說“糧食一朵花,全靠糞當家”。
大隊告訴他,讓他掏糞是對他階級性的考驗。
靳武利敲碎糞冰,挑到田裏。
冬天的時候,大隊裏隻有他和幹部還在掙工分,其他社員都貓在家裏。
大田裏放眼望去,隻有積雪、糞堆和枯草。
在枯草旁,他看到了自己想見的人正在拾草,那就是他的相好。
靳武利左右看了看,發現周圍沒人,便快步走了過去,一邊走一邊從腰間解下一個布袋,遞給對方:“早晨剛套到的兔子,拿迴去給孩子補補身子。”
女人接過布袋,放進裝草的籃子裏,同時關切地問:“你吃了嗎?”
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塊玉米餅遞給他。
餅還帶著餘溫,靳武利一邊吃,一邊說起三線的事:“三線給村裏有招工入廠的指標,我覺得你可能符合條件。”
“不可能的,我家那位成分高。”女人有些無奈地說。
“但你的成分不高啊,應該可以的!”靳武利鼓勵道。
“那……迴去我找隊長問問。”女人猶豫著說道。
就在他倆小聲交談的時候,向陽街變得格外熱鬧。
大家迎著寒冷,站在道邊、樓頭,熱烈地討論著入廠的事情。
李雲順、張美藝、冉欣看到招工通知後,都非常興奮,他們圍成一圈,猜測著都有誰能入廠。
這時,李建華、杜武跑了過來,大家討論得愈發熱火朝天。
周紅坐在辦公桌前,在紙上寫著杜某某、李某某,她正在盤算著誰能入廠。
這次她家沒有人符合條件,不過宋領導、謝領導家有人能入廠。
她寫了很多名字,但算來算去,離95位的名額還差不少,家屬的情況也不太對。
宋領導的家屬可以,老杜家屬也可以,這個行那個也行,可到底這75位都有誰呢?這讓她十分困惑。
迴到家,周紅一邊做晚飯,一邊問賈飛龍:“老賈,招工名額我算了好多遍,感覺不太對勁!”
“怎麽不對勁?你是說年齡還是戶口的問題?年齡可以改,改了就夠條件了;戶口也能變,變了就行,這點事難不倒領導的。”賈飛龍滿不在乎地說。
“改年齡、改戶口,這麽容易嗎?”周紅有些懷疑地問。
“容易,隻要老宋、老謝點頭就能改。”賈飛龍肯定地迴答。
“他們能輕易點頭嗎?”周紅追問道。
“一頓酒的事兒,有什麽改不了的。”賈飛龍說得很輕鬆。
“彭代表不管嗎?”周紅又問。
“管什麽呀?研究指標的時候,宋、謝給老彭好幾個名額呢。老彭老婆的一個外甥和一個外甥女都是農村戶口,這次也要進廠,聽說他戰友家的孩子也會來好幾個呢。”賈飛龍透露道。
“那些人都在哪兒呢?戶口好辦嗎?”周紅接著問。
“聽說他妻子的外甥、外甥女在河南老家,他戰友家的可能是附近下放的人。”賈飛龍迴答。
“政策能允許這樣嗎?……”周紅嘴上雖然還在問,但心裏已經明白,名額的事兒不用她操心。隻是這麽好的機會,自己家裏卻沒多少人能沾邊,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
兩天後,領導迴到三線,傳達了相關文件。
賈新飛龍組織科室人員油印並下發了《國營錦東機械廠1970年105號文-組織機構及幹部任命通知》。
工廠按縣團級編製,單位設置及部分領導任命情況為:
軍代表彭大軍任駐廠軍宣隊隊長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宋東方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一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工會主任兼廠長;
謝雲旺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二副書記,兼任錦東機械廠生產計劃副廠長;革委會副主任;
包宏業(錦海市建設三大隊大隊長)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三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蘭小柱(錦海市威寧縣縣民兵團政委)兼任錦東機械廠黨委第四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李文化,工人代表,廠革委會副主任;
劉忠臣任錦東機械廠基建設備副廠長,廠革委會成員;
袁國嶺任錦東機械廠安全保衛後勤人事副廠長,廠革委會成員。
下設:
政工科兼工會:科長兼工會副主任 賈飛龍
這份文件的原件被賈飛龍存放在辦公抽屜裏,退休前,他把文件轉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此後,他兒子曆經多次工作調動。
2000年,這家企業從山溝搬遷時,不知是誰把這份文件扔在了走廊。
一位有心人撿到了它,可此時文件已有殘缺,上麵的字跡大多模糊不清。
後來,這個人去廠裏檔案庫查找,卻沒有找到這份文件。
所以,書中所記載的單位設置以及幹部姓名多有缺失不全的情況。
計劃財務科:
基建科:科長 王國慶 指導員 副科長 魏得全
設備機電能源科:
生產技術科:
勞資科:
供應科:
檢驗科:
保衛科:
後勤科:
運輸科:科長 紀保田
文件後一頁對組織機構、工作範圍及工作內容進行了規定。
當時下發了兩份文件,另一份為:1970年106號文《國營錦東機械廠招工規定及指標情況的通知》。
文件下發的同時,工廠組織召開會議。
宋東方、袁國嶺、蘭小柱參加了此次會議。
袁國嶺站在燕子溝辦公室的山坡上,麵向下方站著的同誌們說道:“同誌們,現在開會。今天的會議至關重要,大家務必認真聆聽,仔細記錄。我講完後,還有其他領導發言,最後請宋總指揮做指示。”
袁國嶺一邊說著,一邊從口袋裏掏出卷好的煙,點燃吸了起來:“今天真冷,抽根煙暖和暖和。都說屁暖床,煙暖房,我看在這外麵吸兩口,房子是沒暖,可嘴和臉倒是熱乎了些,是吧?”
他的話引得大家笑了起來,寒風中,會吸煙的人紛紛從口袋裏拿出煙袋開始卷煙。
“不說題外話了,講講今天開會的正事。馬上就要招工了。招什麽樣的人呢?依我看,就招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那種人。毛主席教導我們‘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什麽是好人好馬?就是政治過硬、曆史清白、身體健康無毛病,能幹活且願意幹活的好小夥、好姑娘。當然,光這麽說可不行,沒有明確標準不好落實。為此,我們製定了具體標準,對年齡、身高、體重都做了規定。隻要符合這些規定,就通過了身體健康這一關,就能為三線建設貢獻力量。當然,在身體檢查時,有一個問題是家屬轉正。家屬轉正和年輕人進廠不一樣,她們之前在集體企業工作過,年齡偏大,很多還生過孩子,所以檢查標準多少要放寬一些。 ”
“剛才講了健康方麵的事,還有更重要的是政審關。要求填寫個人簡曆表,負責招工的工作人員要逐項核查,確保填寫內容真實。還要審查社會關係,絕不能讓壞分子進入軍工廠。除了政審和健康,就是時間問題了,時間緊迫啊!同誌們必須抓緊工作。大家要把握好這三個關鍵關卡,但千萬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忘記招工政策和條件。總之,我會和勞資部門的同誌一起認真做好這件讓大家高興的事。”
袁國嶺說完後,轉身問道:“蘭政委,您來說兩句?”
“不說了。”蘭政委迴應道。
“現在有請總指揮做指示!”袁國嶺接著說道。
站在窗前端著熱水杯喝水的宋東方,聽到讓他指示,迴身將水杯放在窗台。
轉過身說道:“同誌們,剛才老袁說得很全麵、很好,我完全同意並支持。不過,我還得強調兩點。其一,職工參與、職工監督。這次招工,職工參與監督的工作由李文化同誌牽頭,組織一個班子作為職工代表全程參與監督,職工代表的具體人選由李文化同誌組織職工選舉確定;其二,解放軍、地方政府代表參與監督。彭大軍政委、蘭小柱、包宏業同誌是上級和地方為支持三線建設派來的領導,是為我們把政治關的人。因此,在招工過程中,必須接受他們的意見。為此,老袁及勞資部門的同誌要經常請示、匯報。”
“總之,大家共同努力,做好這件大家歡迎、百姓高興的事。讓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讓黨中央放心,讓部裏、上級單位、地方政府放心,大家說行不行?”
“行!”與會人員雖然凍得臉發紅、手腳發僵,但迴答的聲音十分響亮。
招工過程中,孫家玉一家來到此地,學校增加了兩名教師,孫家也增添了入廠的工人。
蘭小柱負責縣、公社、大隊符合條件人員的招工推薦和審核工作,袁國嶺負責三線子弟、家屬的招工審核工作。
經過身體檢查、填表、審核等環節,1970年的最後一天,招工結果張榜公布。
大家擠在榜前,查看誰被分到哪個單位、從事什麽職業。
稻地村每戶有一人入廠,靳武利的相好不在其中,但佟鐵山的兒子和女兒入選了。
傍晚,又下起了雪。佟鐵山趁著夜色,頂著雪花挑著擔子出了村。
柳條筐一邊裝著兩隻野雞、兩隻野兔,還有二十幾顆雞蛋;另一邊是剛殺的半條年豬、血腸以及四個豬蹄。
一般每年殺豬都在春節前,今年提前了,一是為了慶祝兒子、女兒轉成城市戶口並進入工廠成為工人,另一方麵也是想去看望宋領導。
走到村口,佟鐵山發現三位村民站在雪地裏。
他問道:“大晚上的,在這兒幹啥呢?”
一位村民小聲說:“佟隊長,我們想問一下,為啥我們老百姓家隻有一個指標?”
佟鐵山放下擔子說:“你們說的是我家的事吧?行,我跟你們說清楚。這次入廠,三線占用土地是一方麵,占用農房也是一方麵。我們家既占地又占房,和你們情況不一樣。”
“隊長,你家占什麽房了?我們怎麽不知道?”
“石嘴岩山上有兩棟房,其中一棟是我的,知道不?”
“那不是老靳的嗎?”
佟鐵山一聽這話急了,大聲說道:“老靳南麵的房是我的,那是我叔給我的,你們都清楚。別裝糊塗!”
“隊長,不是我們裝,你家能進倆,人家老靳一個都沒進。”
“他沒進,我還沒進呢!歲數超了,人家三線要的是年輕人,不要老年人,懂不懂?”
喊聲讓大家低下了頭,但不滿情緒仍在。
大家心裏明白,富農家的指標被佟鐵山占了。
人家趙村大隊組織社員投票,把富農家的指標分給了大家,佟鐵山卻留給自己家。
人家按票數決定,他卻按土地和房屋來決定。
三人不想再爭論,轉身迴家。
一位老漢走了幾步,喊道:“為啥不學趙村投票呢?”
佟鐵山聽到了老漢的話,他心裏清楚趙村大隊幹部家沒有多餘的適齡孩子,所以他理都沒理,挑起柳條筐拐向向陽街,走進了領導家中。
趕得巧,宋東方正在家中小酌。
看到佟鐵山送來的東西,推辭了三次後還是收下了,而後十分堅決地拉著佟鐵山,讓他一起飲酒。
宋東方的妻子趕忙跑到廚房又做了兩個菜。
山上,靳武利心裏納悶,為什麽佟鐵山家可以有兩人入廠。
自己又讓地又讓房,為什麽不行?
他心中既生氣又苦惱,找了些酒喝起了悶酒。
村裏,苗豔麗的老公帶著孩子去親戚家喝酒過節了,苗豔麗獨自一人在家。
透過窗戶,她感覺到天在下雪,於是下炕來到門口,推開門看到地上的雪,便想起了山上的靳武利。
苗豔麗迴到屋裏,從炕櫃最裏麵拿出一件棉衣,隨後走出家門。
她出了村子,轉過山角,沿著山路來到靳武利的房前,推門走了進去,邊進門邊抖落身上和衣物上的雪。
靳武利站起身,走到她身前,一邊幫她清理身上的雪,一邊問道:“豔麗,雪天路滑,你跑來我這兒幹啥呀?”
苗豔麗看著眉頭緊鎖的靳武利,解釋道:“開春的時候我把你的棉衣拿迴家拆洗了,做好後卻忘了送來。剛才看到下雪,擔心你會冷。”
“我不冷。”
“試試唄。”
“行。”
靳武利試穿棉衣,同時關心地說:“關於進廠的事,你別太上火。”
“上什麽火呀,沒辦法的事兒。”
“這事兒真是沒處說理去,佟鐵山家能進兩個,他憑什麽呀?”
“人家有權唄。”
“對了,你不是去找隊長問了嗎?怎麽就不行呢?”
“找了,老佟是富農,我是富農婆。”
“唉,沒辦法,人家說什麽就是什麽,咱也沒轍。”靳武利歎了口氣,迴到炕桌前喝了一口酒。
“少喝點,臉都紅了。喝酒怎麽也得配點菜呀,不能幹喝。要不我給你做個菜?”
“不用,我也不喝了。你迴去吧,一會兒雪大了就不好下山了。外麵缸裏有兩隻野兔,你帶迴去給孩子和你家老佟吃。”
兩人向外走,靳武利從缸裏取出野兔,跟在苗豔麗後麵。
“不用送,我自己能走。”
“下雪路滑,還是我送你吧,送到村口我就迴來。”
靳武利一手拎著野兔,一手攙著苗豔麗,下了山,朝村裏走去。
李建華滿心歡喜,他和姐姐都入廠成了三線職工,他當上了工人,姐姐成了護士。
可姐姐不太樂意,她不想當護士,也想當工人,嚷嚷著要去廠裏找領導。
爸爸攔住了她,說道:“黨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組織安排的工作,咱都得高高興興地接受。”
李建芬聽了,坐在那兒不再吭聲。
李建華問爸爸,鉚工具體是做什麽的?
冉欣成了電工,老工人說電工是個好活兒,比車鉗銑還好。
冉欣的爸爸則表示,隻要是工人就行。
杜武的工作也很不錯,是司機。
他爸爸說這個工作挺好,讓他好好學。
李風順家今天好似過年一般,媽媽特別高興,兒子入廠了,自己也轉正成了國營工人,往後生活有了保障。
晚上,她用從保東抱來的葷油壇裏的肉漬燉了白菜和蘿卜,又把那隻老灰兔殺了,和土豆一起燉了,菜裏還加了粉條。
之後,她又到供應點打了一斤白酒,等著老公迴來。
李春雨、高豐收、杜開海下班很晚,基建任務繁重,領導組織開會,結束後才讓他們迴家。
迴家路上,他們看見靳武利攙著苗豔麗,大家什麽都沒說,悶頭騎著自行車就過去了。
李春雨迴到家,在廚房脫下棉工衣,趙豔接過來拿到外麵抖落上麵的雪,然後放在東邊的椅子上。
李春雨洗了洗手,走進裏屋,看到有酒有菜,十分高興。
三個兒子早已坐在桌前等著了。
李雲順給父母倒了酒,也給自己倒了一點。
李春雨說:“咱們家一下子解決了兩個人的工作,就算不是最多的,也還不錯。以後掙錢的人多了,生活能改善,但也得節省著點,不能總像今天這樣大吃大喝。”
喝著酒,李春雨聊起了許多工作上的事,比如建房修路、護坡質量等等。
喝著喝著,他說起了路上遇見的事兒:“佟興祖的媳婦搞破鞋。”
趙豔聽後,氣憤地說:“這條溝真是邪門,風氣太差了。山上有封建迷信的東西,山下這名字又不吉利,以前還是土匪窩,什麽破地方!”
“什麽地方都不怕,牛鬼蛇神都會被我們踩在腳下。”
李雲順喝了三錢酒,臉就紅了,他學著電影裏的英雄人物,揮起一隻手說,“我覺得三線挺好的,來三線就有了工作,有了發揮才幹的舞台,說明建設三線是好事!”
“對,孩子說得對,是好事。”
李風順問道:“什麽叫搞破鞋?掏糞的跟誰搞破鞋啊?”
1970年,向陽街很多家庭在這最後一餐吃得時間都長了些,大家都很高興。
村裏那些有人進廠或者家裏有人在民兵團且進了廠的,也都興奮不已。
但那些沒被這份幸運眷顧的人,隻能暗自歎息。
喝酒的人興致高昂,不覺得時間過得快,他們有說有笑;不喝酒的人卻覺得時間過得格外漫長。
李風順下了桌,爬到炕的西頭,鑽進被窩睡覺去了,不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
夢裏,李風順身處潔白的牆壁、寬敞的大廳,還有奇奇怪怪、閃閃發光的玻璃牆前,他正在閱讀那些波浪般的文字。
不知何時,他手上多了一支筆,站在玻璃牆邊寫下“工人”二字。
突然,山崩地裂,他掉了下去,掉進了糞坑。
他赤著腳走在糞水上,奇怪的是,糞水不臭,腳也不沾糞。
他的腳異常潔白,與黃黑色的糞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突然,糞坑的水向上噴湧起來,他四處奔逃,就在糞水即將濺到臉上的時候,他被嚇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