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蘇轍:哥,以後少寫點詩給我,我怕後人誤會
時空食堂:開局喂飽朱元璋 作者:最初的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父母和小妹走後,蘇轍就一直覺得自己鴨梨很大。
一方麵,要好好讀書學習,練習琴棋書畫,以求努力趕上全家人的平均文學水平(小妹還小,不算)。
另一方麵,還要替父母看著蘇軾這個讓人不省心的兄長。
他覺得已經夠煩心的了。
誰曾想,自己還能和哥哥蘇軾遇到這種光怪陸離的事情。
之前看的通俗演義小說裏,也沒有這麽一遭啊。
蘇轍想著想著,還不時偷瞄食仙居主人程宇一眼。
“這個姓程名宇的人,說什麽自己是個來自後世的修道之人。”
“還說一通自己和哥哥的未來事跡,聽起來有板有眼的。”
讓蘇轍不得不信自己眼下不是在做夢,而是真的自己和哥哥一同穿越了。
“這真是...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蘇轍心中滿是疑慮,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安。
他看著程宇,試圖從對方的臉上找到一些破綻,可眼前的程宇麵容英俊,氣質超然,實在不像是在說謊。
他又偷偷瞥了一眼蘇軾,隻見兄長已經從原本吃驚的神色中恢複了過來,此刻正在喃喃自語些什麽。
想聽到兄長在說些什麽,於是乎他便往兄長身前傾了傾身子。
“文忠這個諡號好是好,但比起文正來,好像差了點吧。”
“這個未來的自己還不夠努力啊。”
聞言,蘇轍差點一個踉蹌摔倒。
我滴哥啊,你不僅信上了,咋還怪起未來的自己不夠努力。
程宇看著兩人的模樣,心中暗笑,決定再給他們來點“震撼”。
他隨手一揮,一個手機出現在了手中,在蘇軾和蘇轍驚訝又好奇的目光下,給他們介紹了一下手機的用途。
“二位,我說的要是不夠取信的話,那麽且看這個。”
蘇軾、蘇轍將手機拿到了麵前。
【嘉佑二年,蘇洵、蘇軾、蘇轍三人一起到汴京參加科考。】
看來這個姓程的仙人說得不假,後人也提到了三人同赴汴京可靠。
不過,蘇轍還是有些驚訝,心想:“我竟然能和父親、哥哥一起參加科考?”
蘇軾用手撓了撓胳肢窩:“爹怎麽又落榜了,這時候還沒考上麽?”
【途徑成都時拜訪大臣張方平】
【張方平評蘇洵兩子: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瑾重,成就或過之。】
蘇軾轉過臉對蘇轍笑道:“看來未來你比我有成就啊。”不過又嘀咕道:
“我怎麽覺得可愛這一詞用在我這個堂堂男子漢麵前不太合適呢?”
蘇轍白了一眼哥哥。
【這一年的汴京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環的六位此時都在京城。】
【兄弟倆參加了考試,都考中了進士,一時間轟動京師。】
【這一年蘇軾21歲,蘇轍19歲。】
看到出現了明顯的年齡日期,兄弟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對方。
那就是四年後了。
【同年母親去世,父子三人迴到蜀地。】
蘇軾、蘇轍猛地站起身:“!!!”
“母親去世?!”
四年後母親將離開我們了?
見兩人如此激動,程宇示意兩人先平靜下來。
待兩人恢複心情後,程宇:“這是曆史上你們母親去世的時間,然而如今你們既然已經知道了曆史,那麽想辦法去延長你們母親的健康,便可避免你們母親的早逝。”
“可,可以嗎?”蘇轍結巴道。
“你沒聽程道長,怎麽說的了嗎?既然他說可以,那就保證沒問題的。”蘇軾拍了拍蘇轍的肩膀,安慰了一下弟弟蘇轍。
程道長?
第一次有人這麽稱唿我?
程宇摸了摸下巴,迴複蘇軾:“你沒說錯,不過別叫我什麽程道長,聽起來怪怪的,直唿我名字,或者喊我程先生都行。”
啊?
那修煉之人不是道士嗎?
蘇軾愣了一下,但調整很快,笑道:“好的,程先生。”
得到了程宇的肯定迴答後,蘇軾、蘇轍自然心裏鬆了一口氣,也默默記住了母親離世的這個時間段。
【之後,他們搬到了汴京。】
【因為兄弟二人的性格都比較耿直,經常一言不合得罪人,所以之後兩人因為遭人讒言,分別兩處。】
【蘇軾很喜歡弟弟蘇轍,給他寫了兩百多首詩,而且幾乎都是他的詩裏最好的那些】
蘇轍驚訝中又帶著感動地看了看哥哥蘇軾,“不是,哥,你居然給我寫了這麽多詩。”
蘇軾嘿嘿一笑,摸了摸蘇轍的頭,“那是,不愧是我。”
【比如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直到如今,凡有中國人的地方,中秋月圓夜誰不會吟誦。】
蘇軾一聽,來了興趣,“後世之人都會我的詩詞麽,水調歌頭,不錯的詞牌名啊,快說說,我寫的什麽?”
聽到哥哥為自己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蘇轍也不禁攥緊了拳頭,急切地想聽聽這首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隨著詩詞的出現,程宇突然打開了視頻彈幕。
“出現了,弟控現場。”
“終於找到蘇轍兄控的原因了,誰要是給我也寫首這樣的詞,我也能願為他不顧一切。”
“啊啊啊啊啊,好好嗑啊!!!”
……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程先生,麻煩聽一下!”待整首詞出來,蘇軾突然出聲懇求程宇暫停下視頻。
程宇暗想:怎麽,想抄錄一下嗎?自己抄自己?
程宇覺得有趣。
他覺得即使蘇軾眼下自己抄自己,以他的才華和天賦,再寫一首傳世佳作也不難。
至於那些彈幕,程宇覺得他倆可能隻能意會,不會了解後世的詞匯。
於是便向出言詢問蘇軾要不要紙筆。
“詞句經典用的如此之妙,如此傳世佳句居然是我寫的嗎?哈哈哈哈哈哈…”
“程先生,容我,誇一會兒我自己,哈哈哈哈…”
程宇:“……”(他一直都是這麽自戀的嗎?→_→)
蘇轍:“……”(其實也不是經常這樣.(=′ー`))
見蘇軾還在自戀,蘇轍頓覺有些丟人,於是起身向程宇行了一禮,便拉著身旁還在得瑟的蘇軾跑到了屋外。
程宇端起茶杯,慢慢品著,心裏越發覺得這兩個少年文豪真有意思。
蘇轍壓低聲音,輕輕拉了拉蘇軾的衣角:“哥,跟你商量個事。”
蘇軾:“嗯,你說。”
“以後少給我寫點詩唄,嗯,也不是說少聯係,就是你可以寫信、寫文給我,不要再給我寫詩了,你這首水調歌頭,我怎麽聽著這麽,這麽……嗯,總之,我怕後人誤會。”
蘇軾一臉疑惑地看著蘇轍,撓撓頭問道:“子由,誤會啥啊?這些詩可都是我對你的真情實意啊。”
蘇轍的耳根有點紅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看這上麵說的,什麽‘兄控’、“好嗑”之類的話,我聽著感覺怪瘮得慌。我不過是盡我做弟弟的本分,照顧你、幫襯你,不想被後人誤解。”
蘇軾聽了,先是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起來,他一把摟住蘇轍的肩膀,說道:
“子由啊子由,你就是想得太多。咱們兄弟之間的情誼,坦坦蕩蕩,何懼他人誤解?這些後人不過是看到咱們感情好,心生羨慕罷了。”
蘇轍無奈地歎了口氣,他就知道兄長向來豁達樂觀,對流言蜚語滿不在乎。
哥哥麵皮果然要比自己厚得多啊。
一方麵,要好好讀書學習,練習琴棋書畫,以求努力趕上全家人的平均文學水平(小妹還小,不算)。
另一方麵,還要替父母看著蘇軾這個讓人不省心的兄長。
他覺得已經夠煩心的了。
誰曾想,自己還能和哥哥蘇軾遇到這種光怪陸離的事情。
之前看的通俗演義小說裏,也沒有這麽一遭啊。
蘇轍想著想著,還不時偷瞄食仙居主人程宇一眼。
“這個姓程名宇的人,說什麽自己是個來自後世的修道之人。”
“還說一通自己和哥哥的未來事跡,聽起來有板有眼的。”
讓蘇轍不得不信自己眼下不是在做夢,而是真的自己和哥哥一同穿越了。
“這真是...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蘇轍心中滿是疑慮,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安。
他看著程宇,試圖從對方的臉上找到一些破綻,可眼前的程宇麵容英俊,氣質超然,實在不像是在說謊。
他又偷偷瞥了一眼蘇軾,隻見兄長已經從原本吃驚的神色中恢複了過來,此刻正在喃喃自語些什麽。
想聽到兄長在說些什麽,於是乎他便往兄長身前傾了傾身子。
“文忠這個諡號好是好,但比起文正來,好像差了點吧。”
“這個未來的自己還不夠努力啊。”
聞言,蘇轍差點一個踉蹌摔倒。
我滴哥啊,你不僅信上了,咋還怪起未來的自己不夠努力。
程宇看著兩人的模樣,心中暗笑,決定再給他們來點“震撼”。
他隨手一揮,一個手機出現在了手中,在蘇軾和蘇轍驚訝又好奇的目光下,給他們介紹了一下手機的用途。
“二位,我說的要是不夠取信的話,那麽且看這個。”
蘇軾、蘇轍將手機拿到了麵前。
【嘉佑二年,蘇洵、蘇軾、蘇轍三人一起到汴京參加科考。】
看來這個姓程的仙人說得不假,後人也提到了三人同赴汴京可靠。
不過,蘇轍還是有些驚訝,心想:“我竟然能和父親、哥哥一起參加科考?”
蘇軾用手撓了撓胳肢窩:“爹怎麽又落榜了,這時候還沒考上麽?”
【途徑成都時拜訪大臣張方平】
【張方平評蘇洵兩子: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瑾重,成就或過之。】
蘇軾轉過臉對蘇轍笑道:“看來未來你比我有成就啊。”不過又嘀咕道:
“我怎麽覺得可愛這一詞用在我這個堂堂男子漢麵前不太合適呢?”
蘇轍白了一眼哥哥。
【這一年的汴京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環的六位此時都在京城。】
【兄弟倆參加了考試,都考中了進士,一時間轟動京師。】
【這一年蘇軾21歲,蘇轍19歲。】
看到出現了明顯的年齡日期,兄弟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對方。
那就是四年後了。
【同年母親去世,父子三人迴到蜀地。】
蘇軾、蘇轍猛地站起身:“!!!”
“母親去世?!”
四年後母親將離開我們了?
見兩人如此激動,程宇示意兩人先平靜下來。
待兩人恢複心情後,程宇:“這是曆史上你們母親去世的時間,然而如今你們既然已經知道了曆史,那麽想辦法去延長你們母親的健康,便可避免你們母親的早逝。”
“可,可以嗎?”蘇轍結巴道。
“你沒聽程道長,怎麽說的了嗎?既然他說可以,那就保證沒問題的。”蘇軾拍了拍蘇轍的肩膀,安慰了一下弟弟蘇轍。
程道長?
第一次有人這麽稱唿我?
程宇摸了摸下巴,迴複蘇軾:“你沒說錯,不過別叫我什麽程道長,聽起來怪怪的,直唿我名字,或者喊我程先生都行。”
啊?
那修煉之人不是道士嗎?
蘇軾愣了一下,但調整很快,笑道:“好的,程先生。”
得到了程宇的肯定迴答後,蘇軾、蘇轍自然心裏鬆了一口氣,也默默記住了母親離世的這個時間段。
【之後,他們搬到了汴京。】
【因為兄弟二人的性格都比較耿直,經常一言不合得罪人,所以之後兩人因為遭人讒言,分別兩處。】
【蘇軾很喜歡弟弟蘇轍,給他寫了兩百多首詩,而且幾乎都是他的詩裏最好的那些】
蘇轍驚訝中又帶著感動地看了看哥哥蘇軾,“不是,哥,你居然給我寫了這麽多詩。”
蘇軾嘿嘿一笑,摸了摸蘇轍的頭,“那是,不愧是我。”
【比如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直到如今,凡有中國人的地方,中秋月圓夜誰不會吟誦。】
蘇軾一聽,來了興趣,“後世之人都會我的詩詞麽,水調歌頭,不錯的詞牌名啊,快說說,我寫的什麽?”
聽到哥哥為自己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蘇轍也不禁攥緊了拳頭,急切地想聽聽這首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隨著詩詞的出現,程宇突然打開了視頻彈幕。
“出現了,弟控現場。”
“終於找到蘇轍兄控的原因了,誰要是給我也寫首這樣的詞,我也能願為他不顧一切。”
“啊啊啊啊啊,好好嗑啊!!!”
……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程先生,麻煩聽一下!”待整首詞出來,蘇軾突然出聲懇求程宇暫停下視頻。
程宇暗想:怎麽,想抄錄一下嗎?自己抄自己?
程宇覺得有趣。
他覺得即使蘇軾眼下自己抄自己,以他的才華和天賦,再寫一首傳世佳作也不難。
至於那些彈幕,程宇覺得他倆可能隻能意會,不會了解後世的詞匯。
於是便向出言詢問蘇軾要不要紙筆。
“詞句經典用的如此之妙,如此傳世佳句居然是我寫的嗎?哈哈哈哈哈哈…”
“程先生,容我,誇一會兒我自己,哈哈哈哈…”
程宇:“……”(他一直都是這麽自戀的嗎?→_→)
蘇轍:“……”(其實也不是經常這樣.(=′ー`))
見蘇軾還在自戀,蘇轍頓覺有些丟人,於是起身向程宇行了一禮,便拉著身旁還在得瑟的蘇軾跑到了屋外。
程宇端起茶杯,慢慢品著,心裏越發覺得這兩個少年文豪真有意思。
蘇轍壓低聲音,輕輕拉了拉蘇軾的衣角:“哥,跟你商量個事。”
蘇軾:“嗯,你說。”
“以後少給我寫點詩唄,嗯,也不是說少聯係,就是你可以寫信、寫文給我,不要再給我寫詩了,你這首水調歌頭,我怎麽聽著這麽,這麽……嗯,總之,我怕後人誤會。”
蘇軾一臉疑惑地看著蘇轍,撓撓頭問道:“子由,誤會啥啊?這些詩可都是我對你的真情實意啊。”
蘇轍的耳根有點紅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看這上麵說的,什麽‘兄控’、“好嗑”之類的話,我聽著感覺怪瘮得慌。我不過是盡我做弟弟的本分,照顧你、幫襯你,不想被後人誤解。”
蘇軾聽了,先是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起來,他一把摟住蘇轍的肩膀,說道:
“子由啊子由,你就是想得太多。咱們兄弟之間的情誼,坦坦蕩蕩,何懼他人誤解?這些後人不過是看到咱們感情好,心生羨慕罷了。”
蘇轍無奈地歎了口氣,他就知道兄長向來豁達樂觀,對流言蜚語滿不在乎。
哥哥麵皮果然要比自己厚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