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代田法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 作者:酒闌牽絲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準,長孫無忌罷右仆射!”
“令,授開府儀同三司。”
“臣,長孫無忌,叩謝皇恩!”
長孫無忌稽首而拜,終於是將壓在心頭的這塊石頭給去了下去,誠然宰相很香,但以長孫無忌的權勢,不需要右仆射一職也能過的很好,可要是多了這個右仆射,那就不見得了。
太過了,沒什麽好處,火上澆油的下場可並不美好,尤其是,他還是被澆油的那一個,更是不好了。
當然,這開府儀同三司也很榮寵,但,好歹是個散官,無權無勢的,也不會引起更多人的在意和嫉恨。
為官之道,當在一鬆一弛,順勢而為。
逆流而下,有時候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兒。
“朕欲設尚書六部侍郎,做為六部尚書的副貳,同時設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諸位以為如何?”
待到處理完長孫無忌的小事兒,李世民再次開口道。
此一目的,便是為了防止權臣專斷。
隋末戰亂導致官僚體係混亂,如今急需整頓官製以恢複國家治理能力。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作為尚書省下屬核心機構,其本身權力相當之大,隻有如此形成互相監督才能更好的確保政令推行。
李承乾閉著眼就知道下一步是什麽。
沒有出乎他的預料,隻見剛剛迴班的長孫無忌又大大方方地走了出來,李承乾一樂。
“陛下聖明!昔周公製《周禮》六官,僅定職分而未察權弊;漢武置尚書台,權重而失製衡。今陛下厘定六部侍郎,分權尚書,實兼周、漢之長而避其短——此非但合天道陰陽相濟之理,更見聖心燭照萬世之智!”
“臣觀侍郎之設,猶北鬥輔弼紫微:尚書主其綱,侍郎理其目,上下相維而無專擅之虞。昔光武收三公權歸台閣,猶不免外戚宦官之禍;陛下今日分權六部,使賢者展才、庸者斂跡,此誠帝王術之至臻也!”
很好,很符合長孫無忌的人設。
不光是李承乾笑了,李世民也一樣。
當然,諸多大臣也是如此,沒人會反對的,因為這人是李世民。
唯一樂意跟李世民唱反調的魏征都覺得這個舉措很棒,還能有誰反對?
五姓七望?別鬧了,現在的五姓七望可沒幾家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兒的!
“好,如此諸部初擬人選,朝會結束後送往甘露殿。”
“唯!”
——
甘露殿的事兒跟李承乾沒什麽關係,六部侍郎的安排他也插不上手,他也懶得插手,自己老爹這事兒不可能幹不利索,他啊,還是踏踏實實迴東宮看看程處默程處亮兄弟倆的學習進度呢。
一進東宮,李承乾便看見了正在吭吭對練的哥倆,如今的他們可是個很名副其實的體育生了。
身體素質,格鬥能力,軍事水平等等等等都在飛快進步,李靖作為主要負責人,對於他們倆來說無異於頂級教師一對一貼身指導,進步若是慢了,怕是程咬金都能揮舞著鞭子攆著他們二人狠抽!
“歇歇?”
“歇歇,一會兒陪著孤墾塊地麵出來,棉花種子需要地方耕種,孤打算在東宮搞個試驗田出來。”
李承乾坐在樹蔭下,喝著茶水,望著汗如雨下的程處默兄弟倆邀請道。
石桌上還擺著一壺茶水,那是給這哥倆準備的。
“謝太子殿下!”*2。
二人聽見太子開口,當即停下對練,從一旁的樹杈子上拿下自己的毛巾沾沾早就準備好的涼水開始擦汗。
他們倆倒不是個外道的人,當然,李承乾也不會介意。
誰有本事,誰有能力,誰都可以稍微隨便一些,再說了,總是一板一眼的,這日子過的也沒什麽意思不是?
“自打你們二人來了東宮,孤這東宮的樹杈子,就沒有沒掛過你們倆毛巾的地方。”李承乾搖頭輕笑道,看起來倒是溫和的一批。
程處默哥倆嘿嘿憨笑,這沒辦法嘛,他們也沒什麽其他的地方掛毛巾不是?總不能找倆太監伺候他們哥倆吧?
那特麽的還不如掛樹上呢!
“等到明年九科開始招生,孤得去跟父皇要塊地方了,人多可真不合適。”
“你們倆好好學,若是今年能通過考核,明年便要去貞觀城了,莫要丟人。”
李承乾望著這倆五大三粗的同輩人,可謂是諄諄叮囑......
他們倆是標杆,丟了人,就不合適了。
“殿下放心,吾等定然不負殿下期望!”*2。
哥倆異口同聲,聽起來氣勢十足。
“好,孤等著看你們的成績,快歇歇,一會兒陪著孤去墾地。”
“話說,你們倆會不?”
李承乾瞅向程處默兄弟二人問道。
不是他信不過這哥倆,實在是......他也不會。
但他知道怎麽搞。
“沒問題,殿下,您放心,俺們哥倆那都是一把好手!”程處默拍拍自己胸脯子嗷嗷保證道。
程處亮在一旁猛猛點頭,“殿下放心,俺們哥倆力氣比牛都好使!”
李承乾啞然失笑,能看出來,這倆人是程咬金的親兒子。
能拿自己跟牛比劃,那必然人中龍鳳。
“好,一會兒孤告訴你們怎麽弄,你們哥倆就怎麽弄!”
“殿下放心!”*2。
東宮東北角。
李承乾帶著四大金剛,左右護法出現在此處,人手一根鋤頭,氣勢洶洶的直奔李承乾早就相中的一塊地方而去。
他準備在這個角落用代田法搞個小小的試驗田,當然,並不是為了種棉花,畢竟沒到季節呢還。
他隻是為了後麵旱災出現推行代田法準備一個借口罷了。
他總不能張嘴就來不是?那豈不是顯得他這個太子不靠譜?
麻煩!
“對對對,三條溝!”
“寬度一尺,深度一尺!”
“將種子播種於溝中,等到苗發芽長葉以後,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時,將溝兩邊的壟土,耙下來埋在作物的根部!等到需要種植作物的時候,孤帶著你們過來親自嚐試!”
“令,授開府儀同三司。”
“臣,長孫無忌,叩謝皇恩!”
長孫無忌稽首而拜,終於是將壓在心頭的這塊石頭給去了下去,誠然宰相很香,但以長孫無忌的權勢,不需要右仆射一職也能過的很好,可要是多了這個右仆射,那就不見得了。
太過了,沒什麽好處,火上澆油的下場可並不美好,尤其是,他還是被澆油的那一個,更是不好了。
當然,這開府儀同三司也很榮寵,但,好歹是個散官,無權無勢的,也不會引起更多人的在意和嫉恨。
為官之道,當在一鬆一弛,順勢而為。
逆流而下,有時候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兒。
“朕欲設尚書六部侍郎,做為六部尚書的副貳,同時設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諸位以為如何?”
待到處理完長孫無忌的小事兒,李世民再次開口道。
此一目的,便是為了防止權臣專斷。
隋末戰亂導致官僚體係混亂,如今急需整頓官製以恢複國家治理能力。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作為尚書省下屬核心機構,其本身權力相當之大,隻有如此形成互相監督才能更好的確保政令推行。
李承乾閉著眼就知道下一步是什麽。
沒有出乎他的預料,隻見剛剛迴班的長孫無忌又大大方方地走了出來,李承乾一樂。
“陛下聖明!昔周公製《周禮》六官,僅定職分而未察權弊;漢武置尚書台,權重而失製衡。今陛下厘定六部侍郎,分權尚書,實兼周、漢之長而避其短——此非但合天道陰陽相濟之理,更見聖心燭照萬世之智!”
“臣觀侍郎之設,猶北鬥輔弼紫微:尚書主其綱,侍郎理其目,上下相維而無專擅之虞。昔光武收三公權歸台閣,猶不免外戚宦官之禍;陛下今日分權六部,使賢者展才、庸者斂跡,此誠帝王術之至臻也!”
很好,很符合長孫無忌的人設。
不光是李承乾笑了,李世民也一樣。
當然,諸多大臣也是如此,沒人會反對的,因為這人是李世民。
唯一樂意跟李世民唱反調的魏征都覺得這個舉措很棒,還能有誰反對?
五姓七望?別鬧了,現在的五姓七望可沒幾家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兒的!
“好,如此諸部初擬人選,朝會結束後送往甘露殿。”
“唯!”
——
甘露殿的事兒跟李承乾沒什麽關係,六部侍郎的安排他也插不上手,他也懶得插手,自己老爹這事兒不可能幹不利索,他啊,還是踏踏實實迴東宮看看程處默程處亮兄弟倆的學習進度呢。
一進東宮,李承乾便看見了正在吭吭對練的哥倆,如今的他們可是個很名副其實的體育生了。
身體素質,格鬥能力,軍事水平等等等等都在飛快進步,李靖作為主要負責人,對於他們倆來說無異於頂級教師一對一貼身指導,進步若是慢了,怕是程咬金都能揮舞著鞭子攆著他們二人狠抽!
“歇歇?”
“歇歇,一會兒陪著孤墾塊地麵出來,棉花種子需要地方耕種,孤打算在東宮搞個試驗田出來。”
李承乾坐在樹蔭下,喝著茶水,望著汗如雨下的程處默兄弟倆邀請道。
石桌上還擺著一壺茶水,那是給這哥倆準備的。
“謝太子殿下!”*2。
二人聽見太子開口,當即停下對練,從一旁的樹杈子上拿下自己的毛巾沾沾早就準備好的涼水開始擦汗。
他們倆倒不是個外道的人,當然,李承乾也不會介意。
誰有本事,誰有能力,誰都可以稍微隨便一些,再說了,總是一板一眼的,這日子過的也沒什麽意思不是?
“自打你們二人來了東宮,孤這東宮的樹杈子,就沒有沒掛過你們倆毛巾的地方。”李承乾搖頭輕笑道,看起來倒是溫和的一批。
程處默哥倆嘿嘿憨笑,這沒辦法嘛,他們也沒什麽其他的地方掛毛巾不是?總不能找倆太監伺候他們哥倆吧?
那特麽的還不如掛樹上呢!
“等到明年九科開始招生,孤得去跟父皇要塊地方了,人多可真不合適。”
“你們倆好好學,若是今年能通過考核,明年便要去貞觀城了,莫要丟人。”
李承乾望著這倆五大三粗的同輩人,可謂是諄諄叮囑......
他們倆是標杆,丟了人,就不合適了。
“殿下放心,吾等定然不負殿下期望!”*2。
哥倆異口同聲,聽起來氣勢十足。
“好,孤等著看你們的成績,快歇歇,一會兒陪著孤去墾地。”
“話說,你們倆會不?”
李承乾瞅向程處默兄弟二人問道。
不是他信不過這哥倆,實在是......他也不會。
但他知道怎麽搞。
“沒問題,殿下,您放心,俺們哥倆那都是一把好手!”程處默拍拍自己胸脯子嗷嗷保證道。
程處亮在一旁猛猛點頭,“殿下放心,俺們哥倆力氣比牛都好使!”
李承乾啞然失笑,能看出來,這倆人是程咬金的親兒子。
能拿自己跟牛比劃,那必然人中龍鳳。
“好,一會兒孤告訴你們怎麽弄,你們哥倆就怎麽弄!”
“殿下放心!”*2。
東宮東北角。
李承乾帶著四大金剛,左右護法出現在此處,人手一根鋤頭,氣勢洶洶的直奔李承乾早就相中的一塊地方而去。
他準備在這個角落用代田法搞個小小的試驗田,當然,並不是為了種棉花,畢竟沒到季節呢還。
他隻是為了後麵旱災出現推行代田法準備一個借口罷了。
他總不能張嘴就來不是?那豈不是顯得他這個太子不靠譜?
麻煩!
“對對對,三條溝!”
“寬度一尺,深度一尺!”
“將種子播種於溝中,等到苗發芽長葉以後,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時,將溝兩邊的壟土,耙下來埋在作物的根部!等到需要種植作物的時候,孤帶著你們過來親自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