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動身的張龍趙虎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 作者:酒闌牽絲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露殿。
李世民麵露苦悶之色的翻閱著自己麵前的這些奏折,每看一本,心情就更差一些。
“看來,今年關中大旱的事兒是要定下來了啊~~~幸好太史局這次提前預防,我大唐也好有些時間準備。”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一臉的不爽,這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呢,真的是讓李世民很抓狂。
明明去年的大收獲剛剛揣進兜兜裏麵,他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沉浸在財富中的喜悅,結果就來了個旱災。
淦!
他李世民頭一次覺的這天子當的好難好難。
哧溜哧溜。
一道喝茶聲響起,李世民抬頭看向自己好大兒,說起來,這次也還有自家好大兒的功勞呢,果然,有個優秀的兒子就是舒服啊。
“承乾,汝那代田法推行的倒是不錯,也算是為關中的百姓們幫了一次忙了。”
“都是您安排的好,再說了,代田法什麽的,又不是承乾研究出來的,承乾隻是將西漢趙過所創的法子拿出來用了用罷了。”小李同誌愣是一點功都不要,什麽誇獎不誇獎的,跟他沒關係!
再說了,誇獎再多也沒用,隻要他依舊是太子就沒問題了,天子之位早晚是他的,他李承乾看的相當清楚。
而且,這天子的每日工作量也是極大的,他還希望自家老爹能爭口氣,多在位幾年。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自己這個兒子什麽都好,就是太過於不看重某些功勞了,不過,也不錯。
“對了,爹,這以工代賑搞的怎麽樣了?”李承乾將茶水喝完,抬頭看向李世民。
以工代賑,總是穿越者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但也能證明此法絕對好用。
李世民嘴角噙起一絲笑容,看起來整個人的心情好了很多,“放心,吾兒此法堪稱利國利民,哈哈!”
“關內青壯年百姓們都在奮力的開墾那些基礎的建設,此次旱災過去,依靠如今關中的各類儲水工事還有大壩,下次哪怕是再遇到旱災也能輕鬆應對了。”
“那就好,大唐的儲糧很多,但也不能白白散去,總還是要給百姓們一條自己掙命的活路的,有了希望,才能更好的度過此次旱災。”
李承乾手上動作不停,剛剛喝完茶,有些饑餓,捏起他自己麵前的糕點就開始往嘴裏扔。
在哪吃不是吃?甘露殿的糕點還好吃呢!
“承乾說的沒錯,有時候,希望更為重要。”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中帶著欣慰和滿意,今年他好大兒已經十歲了,真好!
“朕也已經下了旨意,暫免三年關中租調,此次過後也能為百姓減輕負擔,並且,若是家中都是勤快人,還能在這三年內攢點家底出來,嗬嗬。”
誠然現在的大唐很是富裕,但也不可能免掉國內稅收這一塊,隻能說哪裏有災免哪裏,畢竟,這全國的租調才是最為基礎的大唐收入來源,可是不能扔掉的。
李承乾表示理解,後世不也收稅麽?這玩意兒不可能消失的,就這樣式的就足夠好了。
最起碼,這次李世民提出減免租調的時候,相當豪橫!當然,諸多大臣也沒什麽意見,這點花費,有必要有意見麽?
眼睛都不帶眨的,這就夠了,更別說大唐關中各處官府大開義倉,用來幫助百姓了。
你瞧瞧,有錢了,底氣還是很足的。
不吹牛的來講,單單戴胄一個茶綱使一年就能掙迴來,甚至,還特麽綽綽有餘。
“關中被旱災波及之地,最近這些日子開始安定下來了,剩下的,就需要依靠時間了。”李世民掃了掃自己案幾上的這些奏折,今天的任務還有不少沒能完成,工作量有些大。
李世民這話說完後過了很久,依舊沒有聽到李承乾的聲音,幹脆抬頭看向甘露殿。
甘露殿裏再也沒有他好大兒的身影了,不光如此,還有兩碟剛剛端上來的糕點,也沒了。
“陛下,太子殿下離開有一會兒了。”
身為李世民的貼身太監,覺的自己此時此刻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家主子了。
李世民沉默,再次低頭看向自己案幾上的這些折子,嘴角都開始不自然的扯動起來。
顯然,李承乾早就發現了他的想法,為了不在甘露殿陪著他一起苦哈哈幹活,早特麽溜之大吉了!
——
東宮。
“張龍趙虎,孤要是沒記錯的話,你們二人老家也在關中吧?”
“迴殿下,是。”*2。
李承乾擺擺手,臉上帶著莫名的笑容:“既如此,孤準假了,去辦事吧。”
“唯!”*2。
王朝馬漢很是羨慕,他們知道這倆人要去幹啥,事情辦成了肯定大把的好處,羨慕......
李承乾望著倆人離開的背影,心中踏實不已。
若不是立馬動手會引人懷疑,他早就安排人在去年動手了。
不過,話說迴來,李綱早沒晚沒也沒什麽區別,若是按照進程,貞觀五年這老東西就沒了。
隻不過,李承乾知道,最近這李綱不消停。
借此次大旱,上書抨擊朝廷,滿嘴的都是憂國憂民,暗地裏就差指著他爹李世民,他李承乾還有李泰三個人老臉開罵了。
概括下來都是天意,他們三個得罪己.......
扯淡的東西!
長安城,某一坊。
張龍趙虎二人已經收拾利索,往長安城外走去,倆人臉上帶著些許的悲苦之色,嗯,看起來很像是那麽迴事。
為太子辦事,肯定要把所有的細節處理把控到位。
絕對絕對不能留下任何的把柄。
倆人一路走去,也能遇見不少熟人,其中,老家在關內的,家中出了事兒的,基本上都是他們二人的這個表情。
他們倆為了今天,早就不知道做了多少準備了。
二人直到出了長安城,騎上馬之後,這才開口交流。
在長安城內,他們倆人愣是一句話都沒說。
“老趙,按計劃行事?”
“嗯,先去老家,後麵再去蓨縣,務必將事情辦的天衣無縫,不可辜負少爺信任。”
你瞧,他們倆還是很細節的吧?
一個老張,一個老趙,嘴裏出現的少爺,更是極為大眾化。
李世民麵露苦悶之色的翻閱著自己麵前的這些奏折,每看一本,心情就更差一些。
“看來,今年關中大旱的事兒是要定下來了啊~~~幸好太史局這次提前預防,我大唐也好有些時間準備。”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一臉的不爽,這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呢,真的是讓李世民很抓狂。
明明去年的大收獲剛剛揣進兜兜裏麵,他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沉浸在財富中的喜悅,結果就來了個旱災。
淦!
他李世民頭一次覺的這天子當的好難好難。
哧溜哧溜。
一道喝茶聲響起,李世民抬頭看向自己好大兒,說起來,這次也還有自家好大兒的功勞呢,果然,有個優秀的兒子就是舒服啊。
“承乾,汝那代田法推行的倒是不錯,也算是為關中的百姓們幫了一次忙了。”
“都是您安排的好,再說了,代田法什麽的,又不是承乾研究出來的,承乾隻是將西漢趙過所創的法子拿出來用了用罷了。”小李同誌愣是一點功都不要,什麽誇獎不誇獎的,跟他沒關係!
再說了,誇獎再多也沒用,隻要他依舊是太子就沒問題了,天子之位早晚是他的,他李承乾看的相當清楚。
而且,這天子的每日工作量也是極大的,他還希望自家老爹能爭口氣,多在位幾年。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自己這個兒子什麽都好,就是太過於不看重某些功勞了,不過,也不錯。
“對了,爹,這以工代賑搞的怎麽樣了?”李承乾將茶水喝完,抬頭看向李世民。
以工代賑,總是穿越者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但也能證明此法絕對好用。
李世民嘴角噙起一絲笑容,看起來整個人的心情好了很多,“放心,吾兒此法堪稱利國利民,哈哈!”
“關內青壯年百姓們都在奮力的開墾那些基礎的建設,此次旱災過去,依靠如今關中的各類儲水工事還有大壩,下次哪怕是再遇到旱災也能輕鬆應對了。”
“那就好,大唐的儲糧很多,但也不能白白散去,總還是要給百姓們一條自己掙命的活路的,有了希望,才能更好的度過此次旱災。”
李承乾手上動作不停,剛剛喝完茶,有些饑餓,捏起他自己麵前的糕點就開始往嘴裏扔。
在哪吃不是吃?甘露殿的糕點還好吃呢!
“承乾說的沒錯,有時候,希望更為重要。”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中帶著欣慰和滿意,今年他好大兒已經十歲了,真好!
“朕也已經下了旨意,暫免三年關中租調,此次過後也能為百姓減輕負擔,並且,若是家中都是勤快人,還能在這三年內攢點家底出來,嗬嗬。”
誠然現在的大唐很是富裕,但也不可能免掉國內稅收這一塊,隻能說哪裏有災免哪裏,畢竟,這全國的租調才是最為基礎的大唐收入來源,可是不能扔掉的。
李承乾表示理解,後世不也收稅麽?這玩意兒不可能消失的,就這樣式的就足夠好了。
最起碼,這次李世民提出減免租調的時候,相當豪橫!當然,諸多大臣也沒什麽意見,這點花費,有必要有意見麽?
眼睛都不帶眨的,這就夠了,更別說大唐關中各處官府大開義倉,用來幫助百姓了。
你瞧瞧,有錢了,底氣還是很足的。
不吹牛的來講,單單戴胄一個茶綱使一年就能掙迴來,甚至,還特麽綽綽有餘。
“關中被旱災波及之地,最近這些日子開始安定下來了,剩下的,就需要依靠時間了。”李世民掃了掃自己案幾上的這些奏折,今天的任務還有不少沒能完成,工作量有些大。
李世民這話說完後過了很久,依舊沒有聽到李承乾的聲音,幹脆抬頭看向甘露殿。
甘露殿裏再也沒有他好大兒的身影了,不光如此,還有兩碟剛剛端上來的糕點,也沒了。
“陛下,太子殿下離開有一會兒了。”
身為李世民的貼身太監,覺的自己此時此刻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家主子了。
李世民沉默,再次低頭看向自己案幾上的這些折子,嘴角都開始不自然的扯動起來。
顯然,李承乾早就發現了他的想法,為了不在甘露殿陪著他一起苦哈哈幹活,早特麽溜之大吉了!
——
東宮。
“張龍趙虎,孤要是沒記錯的話,你們二人老家也在關中吧?”
“迴殿下,是。”*2。
李承乾擺擺手,臉上帶著莫名的笑容:“既如此,孤準假了,去辦事吧。”
“唯!”*2。
王朝馬漢很是羨慕,他們知道這倆人要去幹啥,事情辦成了肯定大把的好處,羨慕......
李承乾望著倆人離開的背影,心中踏實不已。
若不是立馬動手會引人懷疑,他早就安排人在去年動手了。
不過,話說迴來,李綱早沒晚沒也沒什麽區別,若是按照進程,貞觀五年這老東西就沒了。
隻不過,李承乾知道,最近這李綱不消停。
借此次大旱,上書抨擊朝廷,滿嘴的都是憂國憂民,暗地裏就差指著他爹李世民,他李承乾還有李泰三個人老臉開罵了。
概括下來都是天意,他們三個得罪己.......
扯淡的東西!
長安城,某一坊。
張龍趙虎二人已經收拾利索,往長安城外走去,倆人臉上帶著些許的悲苦之色,嗯,看起來很像是那麽迴事。
為太子辦事,肯定要把所有的細節處理把控到位。
絕對絕對不能留下任何的把柄。
倆人一路走去,也能遇見不少熟人,其中,老家在關內的,家中出了事兒的,基本上都是他們二人的這個表情。
他們倆為了今天,早就不知道做了多少準備了。
二人直到出了長安城,騎上馬之後,這才開口交流。
在長安城內,他們倆人愣是一句話都沒說。
“老趙,按計劃行事?”
“嗯,先去老家,後麵再去蓨縣,務必將事情辦的天衣無縫,不可辜負少爺信任。”
你瞧,他們倆還是很細節的吧?
一個老張,一個老趙,嘴裏出現的少爺,更是極為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