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開府儀同三司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 作者:酒闌牽絲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露殿。
老李帶著小李享受著大中午的間食,隻要不是準確的時間吃飯,都叫間食。
無論吃的是不是肉,餅之類,都是間食。
李承乾是這麽認為的。
“爹啊,承乾看您今天飯量不錯啊!今兒個竟然多吃了倆胡餅?”李承乾一口肉,一口湯,迅速解決完一人餐,趁著拿去另一份一人餐的功夫還能跟李世民說上兩句話。
李世民打了個嗝兒,心滿意足地癱坐在椅子上,“心情好,吃的就多,大唐去年一年的收獲這麽多,你爹我肯定高興嘛!”
李承乾一樂,沒說他高興的早了,今年還有旱災呢......
隻不過,目前還沒出現征兆,他打算這兩天去趟太史局一遭,研究研究情況去,捎帶著將這旱災的消息露一露,好歹提前準備準備不是?
當然,去年大唐結餘相當豐盛,莫說大唐,就算是關中的這些百姓們,他們也不怎麽差錢差糧了,就算是有旱災,也能比原時空裏麵好過很多,再加上大唐扶持,想來度過此次旱災問題不大。
至於怎麽度過?這就好辦的很了,李承乾沒穿越之前那也是喜歡看小說的主,挨個拿出來試試就行了。
(628年(唐太宗貞觀二年),唐朝負責監測天象的機構名為太史局,隸屬於秘書省。其主要負責天文觀測,曆法製定,占候吉兇,記錄祥瑞災害等等。)
(太史局長官為太史令(從五品下),副職為太史丞(從七品下),下設靈台郎、保章正等職官,分工明確。)
“對了,剛剛右仆射從您這兒離開了,說啥了?”
李承乾眨眨眼看向李世民:“還是請辭右仆射之位?”
李世民笑著點點頭,他對於長孫無忌的這個識大體的性格還是蠻喜歡的,他長孫無忌也不單單是會拍馬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國公嘛。
“朕準了,明日朝會準其辭去右仆射一職,不過,朕打算給他個散官,嗬嗬。”
散官無權,相當於榮譽,這玩意兒能給。
右仆射的話,實權。
尚書左右仆射,從二品官職,相當於大唐宰相。權勢相當重。
能比這右仆射還高的,大部分也都是個虛職,所以,這右仆射的含權量相當足。
“承乾,猜猜朕打算給你舅舅個什麽散官?”
李承乾咽下嘴裏的最後一塊肉,翻了個白眼,“這還用猜?散官,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莫大的榮寵。”
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字麵意為“開設府署”,指被授予者有權仿照三公(司徒、司馬、司空)的規格建立私人幕府,任命屬官(如長史、參軍等)。
儀同三司,儀仗、禮製與三公相同,享受等同三公的待遇。
其地位等同三公。
此等待遇,當真不低,尤其是在這大唐初立,哪怕長孫無忌辭去了那右仆射的職位,可又換了個從一品的散官,依舊簡在帝心。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首位的含金量依舊還在持續上升。
“哈哈,你小子,當真懂為父啊,哈哈!”
“孤那舅舅現在確實是個明白人,隻是,希望他兒子長孫衝能多學點兒好。”
李世民一噎,這他娘的,他也沒什麽辦法嘛......
雖然他李世民的兒子很優秀,但他摸著自己的良心來說,李承乾的優秀,跟他李世民沒有什麽很大的關係......
基本上都是他媳婦教的好。
“無妨,等到程處默程處亮二人畢業之後,九科再度招生,屆時一股腦地塞進去,好好給他們練練!”談及這些,李世民也是打算將這大唐勳貴二代一勺燴了,練去其雜質,好為大唐繼續效力。
“嗯,到時候承乾你去盯著,如何?有不聽話的,交給你小子處理?”
李承乾抿了口茶水:“那兒子揍人的時候,您可別攔著。”
“放心!打不死就往死裏打!”李世民極為豪橫道,反正又不是自己兒子,“呃,不過,你打你表弟的時候還是悠著點。”
“看在母後的麵子上,承乾不會打死他的。”
“那就行,那就行。”李世民心裏踏實了不少,甭管是看在誰的麵子上了,隻要別打死就行了。
——
太史局。
李承乾身後跟著四大金剛溜溜達達的直奔太史局。
“傅太史令可在?”
“迴殿下,太史令正在辦公。”
“帶路。”
“是,殿下。”
傅奕,唐初著名學者,精通天文曆法,現任太史令。
甚至,自武德年間開始,他便擔任太史令了,一直持續到現在。
“臣,拜見太子殿下!”
“太史令請起,孤此次前來也是路過,便進來看看。”李承乾將傅奕扶起後輕笑一聲解釋道,得給他解釋解釋,不然會很嚇人的,平白給人家的日常造成麻煩。
“是,殿下。”
“想必太史令知曉,我大唐去年獲得棉花種子,打算在今年進行種植,孤此次前來是打算問問太史令,最近的氣象如何。那棉花種子須在穀雨後播種,孤希望太史局能盡快的確定時間。”
“此物甚至關係到今年我大唐上下官員百姓過冬的情況,汝這太史局肩膀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
“若是有什麽意外,也無需隱瞞,可遣人直上報即可。”
“大唐需要的是上下一心解決問題,太史令可懂?”
李承乾笑吟吟地看向傅奕,一口氣說了一連串。
隻要太史局能發現一丟丟的小問題報給李世民,他就能順勢將旱災扯出來,整個大唐便可以開始搶先備災。
當然,如今的李承乾已經開始在默默安排了,隻不過,若是想更好的解決問題,還需經天子之口,舉全國之力。
“臣,謹遵太子教令!”
“好,孤就離開了,此次來給太史令倒是添麻煩了。”
“不麻煩,不麻煩的殿下。”
太史局所有在值人員全部出來,恭恭敬敬的將李承乾送走離開,直到李承乾的背影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內,這群太史局的官員這才折身迴到衙署之內。
老李帶著小李享受著大中午的間食,隻要不是準確的時間吃飯,都叫間食。
無論吃的是不是肉,餅之類,都是間食。
李承乾是這麽認為的。
“爹啊,承乾看您今天飯量不錯啊!今兒個竟然多吃了倆胡餅?”李承乾一口肉,一口湯,迅速解決完一人餐,趁著拿去另一份一人餐的功夫還能跟李世民說上兩句話。
李世民打了個嗝兒,心滿意足地癱坐在椅子上,“心情好,吃的就多,大唐去年一年的收獲這麽多,你爹我肯定高興嘛!”
李承乾一樂,沒說他高興的早了,今年還有旱災呢......
隻不過,目前還沒出現征兆,他打算這兩天去趟太史局一遭,研究研究情況去,捎帶著將這旱災的消息露一露,好歹提前準備準備不是?
當然,去年大唐結餘相當豐盛,莫說大唐,就算是關中的這些百姓們,他們也不怎麽差錢差糧了,就算是有旱災,也能比原時空裏麵好過很多,再加上大唐扶持,想來度過此次旱災問題不大。
至於怎麽度過?這就好辦的很了,李承乾沒穿越之前那也是喜歡看小說的主,挨個拿出來試試就行了。
(628年(唐太宗貞觀二年),唐朝負責監測天象的機構名為太史局,隸屬於秘書省。其主要負責天文觀測,曆法製定,占候吉兇,記錄祥瑞災害等等。)
(太史局長官為太史令(從五品下),副職為太史丞(從七品下),下設靈台郎、保章正等職官,分工明確。)
“對了,剛剛右仆射從您這兒離開了,說啥了?”
李承乾眨眨眼看向李世民:“還是請辭右仆射之位?”
李世民笑著點點頭,他對於長孫無忌的這個識大體的性格還是蠻喜歡的,他長孫無忌也不單單是會拍馬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國公嘛。
“朕準了,明日朝會準其辭去右仆射一職,不過,朕打算給他個散官,嗬嗬。”
散官無權,相當於榮譽,這玩意兒能給。
右仆射的話,實權。
尚書左右仆射,從二品官職,相當於大唐宰相。權勢相當重。
能比這右仆射還高的,大部分也都是個虛職,所以,這右仆射的含權量相當足。
“承乾,猜猜朕打算給你舅舅個什麽散官?”
李承乾咽下嘴裏的最後一塊肉,翻了個白眼,“這還用猜?散官,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莫大的榮寵。”
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字麵意為“開設府署”,指被授予者有權仿照三公(司徒、司馬、司空)的規格建立私人幕府,任命屬官(如長史、參軍等)。
儀同三司,儀仗、禮製與三公相同,享受等同三公的待遇。
其地位等同三公。
此等待遇,當真不低,尤其是在這大唐初立,哪怕長孫無忌辭去了那右仆射的職位,可又換了個從一品的散官,依舊簡在帝心。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首位的含金量依舊還在持續上升。
“哈哈,你小子,當真懂為父啊,哈哈!”
“孤那舅舅現在確實是個明白人,隻是,希望他兒子長孫衝能多學點兒好。”
李世民一噎,這他娘的,他也沒什麽辦法嘛......
雖然他李世民的兒子很優秀,但他摸著自己的良心來說,李承乾的優秀,跟他李世民沒有什麽很大的關係......
基本上都是他媳婦教的好。
“無妨,等到程處默程處亮二人畢業之後,九科再度招生,屆時一股腦地塞進去,好好給他們練練!”談及這些,李世民也是打算將這大唐勳貴二代一勺燴了,練去其雜質,好為大唐繼續效力。
“嗯,到時候承乾你去盯著,如何?有不聽話的,交給你小子處理?”
李承乾抿了口茶水:“那兒子揍人的時候,您可別攔著。”
“放心!打不死就往死裏打!”李世民極為豪橫道,反正又不是自己兒子,“呃,不過,你打你表弟的時候還是悠著點。”
“看在母後的麵子上,承乾不會打死他的。”
“那就行,那就行。”李世民心裏踏實了不少,甭管是看在誰的麵子上了,隻要別打死就行了。
——
太史局。
李承乾身後跟著四大金剛溜溜達達的直奔太史局。
“傅太史令可在?”
“迴殿下,太史令正在辦公。”
“帶路。”
“是,殿下。”
傅奕,唐初著名學者,精通天文曆法,現任太史令。
甚至,自武德年間開始,他便擔任太史令了,一直持續到現在。
“臣,拜見太子殿下!”
“太史令請起,孤此次前來也是路過,便進來看看。”李承乾將傅奕扶起後輕笑一聲解釋道,得給他解釋解釋,不然會很嚇人的,平白給人家的日常造成麻煩。
“是,殿下。”
“想必太史令知曉,我大唐去年獲得棉花種子,打算在今年進行種植,孤此次前來是打算問問太史令,最近的氣象如何。那棉花種子須在穀雨後播種,孤希望太史局能盡快的確定時間。”
“此物甚至關係到今年我大唐上下官員百姓過冬的情況,汝這太史局肩膀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
“若是有什麽意外,也無需隱瞞,可遣人直上報即可。”
“大唐需要的是上下一心解決問題,太史令可懂?”
李承乾笑吟吟地看向傅奕,一口氣說了一連串。
隻要太史局能發現一丟丟的小問題報給李世民,他就能順勢將旱災扯出來,整個大唐便可以開始搶先備災。
當然,如今的李承乾已經開始在默默安排了,隻不過,若是想更好的解決問題,還需經天子之口,舉全國之力。
“臣,謹遵太子教令!”
“好,孤就離開了,此次來給太史令倒是添麻煩了。”
“不麻煩,不麻煩的殿下。”
太史局所有在值人員全部出來,恭恭敬敬的將李承乾送走離開,直到李承乾的背影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內,這群太史局的官員這才折身迴到衙署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