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寶也在座,他的胡子冒出短短一茬,也沒有再掉。
劉瑾對他有點不滿意,隻冷冷瞧他一眼。
這一眼瞧得洪三寶激淩淩打個寒顫,可他很快鎮靜下來。
洪三寶的婚宴讓錢寧和葛兒攪了,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後來想通了,倒也不怎麽樣往心裏去。
客人早早散了,洪三寶急著找張永的幹爹套近乎,想趁熱打鐵跟張永搭上關係。
蔣老頭是個書呆子,沒說兩句,就將趙瘋子拿他的帖子赴宴的事抖出來。
趙瘋子在劉氏兄弟向梁洪報血仇後跟隨張茂在外麵逃避一陣子,才迴到通遠小鎮。
洪三寶一碰見他,不但指責他冒認權貴親戚,也老實不客氣向他索畫。
趙瘋子不想交出畫,便將洪三寶叫到一邊,說:
“給你透個信吧,你一高興,就不想索迴圖畫了。”
“什麽消息比唐伯虎的畫值錢呢?”
趙瘋子神秘兮兮告訴他:
“赴宴的那個戴大胡子的年輕人,是易容的當今皇上。”
趙瘋子其實是瞎蒙,他跟張茂等人隻認為正德是個親王。
為著討洪三寶歡心,就將正德的身份往上說,不料卻給蒙上了。
上大朝時,洪三寶大老遠見過正德。
趙瘋子一說,再想想錢寧和葛兒在正德麵前神態恭謹,哪有不信的道理。
他傍上劉瑾就飛黃騰達了,倘若傍上正德,前途當然未可限量。
迴到家裏後。他如癡如醉,想到正德嫌他沒有胡子不好看,就顧不得劉瑾高興不高興,又將胡子留起來。
劉瑾在張鶴齡身邊的空位坐下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國舅爺可真會享受。”
張鶴齡高聲大氣說:
“你才會享受。漂亮的女子自己留著,這事咱以後算賬。晚上說正經的,我要給你出一個好主意!”
“除了鹽引,國舅爺還會有什麽好事兒?”
“怪道你能當上相爺,這雙眯縫眼竟能看出別人想什麽。你想到沒有,鹽引讓南京戶部印製是個漏洞?”
鹽引是運鹽的憑證,沒有鹽引運鹽既是私鹽,依照大明律法,最嚴厲的處罰是死刑。
南京戶部根據鹽產量印製鹽引,想營私舞弊並非難事。
張鶴齡這一提醒,劉瑾立即覺得不是小事。他在鹽政上動過不少心思,卻沒有想到過這個環節。
他是深藏不露的人,心裏雖然活絡了,臉上仍然滴水不漏。
張鶴齡見他沒有表示,不禁動怒:
“跟你說國家大事簡直是白費,我直接向皇上進諫就是了。”
劉瑾笑了笑,迴頭對在一旁侍候的丘得說:
“你現在就叫錦衣衛將巡鹽禦史塗禎下到牢子裏,明天發文讓刑部審訊。”
丘得領命去了,劉瑾對張鶴齡說:
“國舅爺不是為上迴運鹽,被塗禎為難發火嗎?這口惡氣我給你出了。”
張鶴齡並不領情。
“你別將這個人情送我,當我不知道嗎?他沒有得罪我,你也會找他算賬。你不是派人到長淮要好處,讓他壞了事嗎?我勸你也別凡事拿我當傻瓜。”
劉瑾忙賠笑臉說。
“劉瑾哪敢在國舅爺麵前耍滑頭?前幾天,太後娘娘將我罵個狗血噴頭,差點兒剝我的皮!”
“你還知道太後就好了。那就老實給我一些鹽引。這迴我不為難你,隻要零鹽和所鹽。”
“什麽是零鹽?什麽是縮鹽?這叫法從沒有聽說過。”
“你是大宰相,哪管這種細事呢?零鹽就是開中未盡的剩鹽,所鹽是灶戶交售餘鹽時稱頭上盈餘部份和批驗所沒收的超量引鹽。既不是正鹽餘鹽,也不是殘鹽,這下不會為難你吧。”
“給國舅爺什麽鹽引還不是一樣。”
“也就是塞別人的嘴巴而已,有好處也不虧你的。”
“你也得等我查實,能否塞人家嘴巴吧。”
“這個自然。”
《精忠譜》還沒有結束,康海就帶著扮演銀瓶小姐的小旦來到看台。
他喝不少酒,剛又在弦索上縱情揮灑,此時神情好比得道多年的高僧。
小旦小鳥依人似地依偎在他身邊,看得張鶴齡醋海翻騰。
也就是康海罷,換成別人,張鶴齡早就動手搶人了。
自從被李夢陽毒打一頓後,他認為讀書人都跟李夢陽一樣,橫起來全是不要命的家夥。
況且康海是李夢陽的朋友,他擔心他們是一樣的貨色。
張鶴齡眼巴巴看著那色藝俱佳的小旦依偎著康海,忍不住說:
“狀元公也不要身份了,跟戲子搞在一塊兒。”
康海沒有理他。
他每想到五年前中狀元時,騎馬誇官過長安街時豪情萬丈,就會黯然傷神。
畢竟跟劉瑾這夥內官搞到一塊兒,這輩子就算大有作為,名聲到底壞了。
他不是那種為著往上爬而不擇手段的人。
翰林院的同僚公然跟劉瑾搞在一塊的,他不是絕無僅有,可為數也不多。
落到這地步,他寧願跟戲子親紅,也不願跟張鶴齡之流套近乎。
名聲壞了,也要壞得有所值。
小旦撇了撇嘴,卻看也不看張鶴齡一眼。
那時候的名角比現在的明星更自恃身份。
他們與狀元公哪怕僅一席之談,也會身價倍增。
雖然康海的六品修撰,與一品侯爵的官階隔著九重天,然而藝妓看重藝文,身份依賴藝文烘托,並且視出賣色相為恥。
一個名妓跟張鶴齡這樣的俗物往來,名聲弄得越大,隻會越辱沒她們的身份。
她們沒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可隻要願意,也能將氣節當寶貝。
不過,劉瑾不肯將小旦讓給張鶴齡也不是舍不得,而是不願奪康海所愛,掃康海的雅興。
他告訴張鶴齡:
“你啊,再好的女人給你也糟蹋了。哪像狀元公拿她當菩薩供養呢?人家講究的是詩文酬唱,哪像我們這些老濁物。”
丘得迴來,稟告劉瑾:
“順天府丞周璽死在牢子裏。”
劉瑾咬牙切齒說:
“死一百人也就五十雙,正好讓塗禎頂他的缺!”
丘得又說:
“稟相爺,廣西土司岑猛進獻的女子在外麵候見。”
劉瑾令丘得叫她們進來。
十幾個身穿奇裝怪服的蠻女婷婷嫋嫋,在燈光下撲閃著大眼,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
劉瑾就有點奇怪,問通事:
“這些女子一點都不認生,她們都會些什麽呢?”
通事躬了躬身迴答:
“老爺,她們會唱歌跳舞,也會彈奏。”
劉瑾問康海:
“狀元公帶幾個去亨用吧?”
“多謝劉太監美意,她們不會吟詩作賦,對我並沒有用。”
康海其實不願惹麻煩。
田州岑氏土官自洪武元年歸順朝廷後,一直世襲知府一職。後裔為著土地、女子和錢帛爭鬥不休,甚至舉兵造朝廷的反。
弘治十二年,世襲知府田溥被大兒子所殺,年方四歲的小兒子田岑接任,又被頭目董驥聯合知府岑睿所逐,彼此相互告訐。
弘治十八年,平定董驥和岑睿後,時任兵部尚書的劉大夏建議借此機會革除土官,改設流官。
朝廷下令將田州由府降為州,岑猛貶為福建平海衛千戶,提拔平樂知府謝湖為右參政處理後事。
岑猛的部下不願赴貶所,奏請朝廷準許他們率部至廣西極邊立功自贖,一直不去貶所上任。
謝湖畏懼岑猛兵強將勇,逗留不敢進兵,雙方相持不下。
康海見劉瑾處理此事不計後果,唯利是圖,他若收下劉瑾轉贈送的禮物,日後可能惹下麻煩。
他很想要幾個女子,又不願卷入是非中,所以一口迴絕了。
劉瑾和內閣建議正德親自審理鄭旺冒充皇親一案。
正德登位後照例大赦天下,沒想到像鄭旺本不在赦免之列的人,不知何故也放出來了。
他出牢後之所以深居簡出,就是因為放得不明不白。
謠言四起,首先拿他被放一事說開。
謠言打自正德即位後一直沒有平息過,有時傳得厲害,有時稍稍平息。
自從正德改組內閣和司禮監後,謠言就專拿正德的長相說事。
正德長得跟他的祖宗們一點也不像,甚至說正德不是孝宗的親生骨肉。
正德剛知道這個謠言時跟劉瑾商量,打算以不變應萬變,指望謠言自生自滅。
然而謠言不但沒有自生自滅,反而愈傳愈厲害。
李東陽那天晚上在大轎上領旨,與內閣商議,認為此案是孝宗審理過的,隻能由正德重審。
隻有正德,誰也不能改寫孝宗的判詞。
劉瑾認為內閣的意見是妥當的,便向正德複旨。
正德這會兒忙於操練兵馬,沒空理會,便叫內閣和司禮監先理出頭緒再上奏。
太醫丞吳傑認為餘甘受到很大的刺激才失去記憶。
他說讓餘甘多接觸她去過的環境,尤其是受到刺激的地方,沒準會好過來。
正德不知道餘甘發病,在什麽地方受到的刺激。
他想餘甘是女孩子家,膽子小,前迴在通遠小鎮跟官兵打架時,說不足嚇壞了,在那兒失去記憶。
於是,他調出兩百個內官分成兩隊,將他的千戶府與隔壁的宅子打通,作為演兵場。希望模仿兩軍對壘,幫助餘甘恢複記憶。
葛兒擔心聚集這麽多內官,會引起餘甘對他身份的懷疑。正德卻不擔心。
“她病得糊裏糊塗,倘若從內官身上發現什麽,證明她不是無可救藥,知道又何妨?”
結果餘甘沒有恢複記憶,他卻迷上操練兵馬和指揮作戰。
演兵場上模仿禦教場,搭蓋三層閱兵台。正德頂盔貫甲端坐在最上麵一層。
錦衣衛校尉頭戴金鵝冠,身穿辟邪寶相花裙戰襖分列於底層。
穀大用的哥哥穀大寬和張永的哥哥張富站在第二層,傳達他的將令。
正德顯出他極高的軍事天賦。
兩百個內官沒多久就調教得像迴事了。
身邊的人將他說成天上少有地上無雙的軍事天才,連孫、吳之流都不配給他提鞋。
正德從小接受皇權天授,吹噓得有點豁邊,他也能坦然受之。
他很快不滿足區區兩百人,就將八虎為他搜羅的三教九流,也召集到千戶府,將他們編入隊列中。
這些人再次得到正德的青睞,恨不得使出渾身的解數逗正德開心。
為著放心地玩個痛快,正德擔心內閣未能和劉瑾抗衡,這年十月,正德提拔南京尚書楊廷和為大學士,進入內閣辦差。
操練兵馬粗略就緒,正德騰出時間親自調查過鄭旺冒認皇親一案,並且有答案了。
劉瑾對他有點不滿意,隻冷冷瞧他一眼。
這一眼瞧得洪三寶激淩淩打個寒顫,可他很快鎮靜下來。
洪三寶的婚宴讓錢寧和葛兒攪了,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後來想通了,倒也不怎麽樣往心裏去。
客人早早散了,洪三寶急著找張永的幹爹套近乎,想趁熱打鐵跟張永搭上關係。
蔣老頭是個書呆子,沒說兩句,就將趙瘋子拿他的帖子赴宴的事抖出來。
趙瘋子在劉氏兄弟向梁洪報血仇後跟隨張茂在外麵逃避一陣子,才迴到通遠小鎮。
洪三寶一碰見他,不但指責他冒認權貴親戚,也老實不客氣向他索畫。
趙瘋子不想交出畫,便將洪三寶叫到一邊,說:
“給你透個信吧,你一高興,就不想索迴圖畫了。”
“什麽消息比唐伯虎的畫值錢呢?”
趙瘋子神秘兮兮告訴他:
“赴宴的那個戴大胡子的年輕人,是易容的當今皇上。”
趙瘋子其實是瞎蒙,他跟張茂等人隻認為正德是個親王。
為著討洪三寶歡心,就將正德的身份往上說,不料卻給蒙上了。
上大朝時,洪三寶大老遠見過正德。
趙瘋子一說,再想想錢寧和葛兒在正德麵前神態恭謹,哪有不信的道理。
他傍上劉瑾就飛黃騰達了,倘若傍上正德,前途當然未可限量。
迴到家裏後。他如癡如醉,想到正德嫌他沒有胡子不好看,就顧不得劉瑾高興不高興,又將胡子留起來。
劉瑾在張鶴齡身邊的空位坐下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國舅爺可真會享受。”
張鶴齡高聲大氣說:
“你才會享受。漂亮的女子自己留著,這事咱以後算賬。晚上說正經的,我要給你出一個好主意!”
“除了鹽引,國舅爺還會有什麽好事兒?”
“怪道你能當上相爺,這雙眯縫眼竟能看出別人想什麽。你想到沒有,鹽引讓南京戶部印製是個漏洞?”
鹽引是運鹽的憑證,沒有鹽引運鹽既是私鹽,依照大明律法,最嚴厲的處罰是死刑。
南京戶部根據鹽產量印製鹽引,想營私舞弊並非難事。
張鶴齡這一提醒,劉瑾立即覺得不是小事。他在鹽政上動過不少心思,卻沒有想到過這個環節。
他是深藏不露的人,心裏雖然活絡了,臉上仍然滴水不漏。
張鶴齡見他沒有表示,不禁動怒:
“跟你說國家大事簡直是白費,我直接向皇上進諫就是了。”
劉瑾笑了笑,迴頭對在一旁侍候的丘得說:
“你現在就叫錦衣衛將巡鹽禦史塗禎下到牢子裏,明天發文讓刑部審訊。”
丘得領命去了,劉瑾對張鶴齡說:
“國舅爺不是為上迴運鹽,被塗禎為難發火嗎?這口惡氣我給你出了。”
張鶴齡並不領情。
“你別將這個人情送我,當我不知道嗎?他沒有得罪我,你也會找他算賬。你不是派人到長淮要好處,讓他壞了事嗎?我勸你也別凡事拿我當傻瓜。”
劉瑾忙賠笑臉說。
“劉瑾哪敢在國舅爺麵前耍滑頭?前幾天,太後娘娘將我罵個狗血噴頭,差點兒剝我的皮!”
“你還知道太後就好了。那就老實給我一些鹽引。這迴我不為難你,隻要零鹽和所鹽。”
“什麽是零鹽?什麽是縮鹽?這叫法從沒有聽說過。”
“你是大宰相,哪管這種細事呢?零鹽就是開中未盡的剩鹽,所鹽是灶戶交售餘鹽時稱頭上盈餘部份和批驗所沒收的超量引鹽。既不是正鹽餘鹽,也不是殘鹽,這下不會為難你吧。”
“給國舅爺什麽鹽引還不是一樣。”
“也就是塞別人的嘴巴而已,有好處也不虧你的。”
“你也得等我查實,能否塞人家嘴巴吧。”
“這個自然。”
《精忠譜》還沒有結束,康海就帶著扮演銀瓶小姐的小旦來到看台。
他喝不少酒,剛又在弦索上縱情揮灑,此時神情好比得道多年的高僧。
小旦小鳥依人似地依偎在他身邊,看得張鶴齡醋海翻騰。
也就是康海罷,換成別人,張鶴齡早就動手搶人了。
自從被李夢陽毒打一頓後,他認為讀書人都跟李夢陽一樣,橫起來全是不要命的家夥。
況且康海是李夢陽的朋友,他擔心他們是一樣的貨色。
張鶴齡眼巴巴看著那色藝俱佳的小旦依偎著康海,忍不住說:
“狀元公也不要身份了,跟戲子搞在一塊兒。”
康海沒有理他。
他每想到五年前中狀元時,騎馬誇官過長安街時豪情萬丈,就會黯然傷神。
畢竟跟劉瑾這夥內官搞到一塊兒,這輩子就算大有作為,名聲到底壞了。
他不是那種為著往上爬而不擇手段的人。
翰林院的同僚公然跟劉瑾搞在一塊的,他不是絕無僅有,可為數也不多。
落到這地步,他寧願跟戲子親紅,也不願跟張鶴齡之流套近乎。
名聲壞了,也要壞得有所值。
小旦撇了撇嘴,卻看也不看張鶴齡一眼。
那時候的名角比現在的明星更自恃身份。
他們與狀元公哪怕僅一席之談,也會身價倍增。
雖然康海的六品修撰,與一品侯爵的官階隔著九重天,然而藝妓看重藝文,身份依賴藝文烘托,並且視出賣色相為恥。
一個名妓跟張鶴齡這樣的俗物往來,名聲弄得越大,隻會越辱沒她們的身份。
她們沒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可隻要願意,也能將氣節當寶貝。
不過,劉瑾不肯將小旦讓給張鶴齡也不是舍不得,而是不願奪康海所愛,掃康海的雅興。
他告訴張鶴齡:
“你啊,再好的女人給你也糟蹋了。哪像狀元公拿她當菩薩供養呢?人家講究的是詩文酬唱,哪像我們這些老濁物。”
丘得迴來,稟告劉瑾:
“順天府丞周璽死在牢子裏。”
劉瑾咬牙切齒說:
“死一百人也就五十雙,正好讓塗禎頂他的缺!”
丘得又說:
“稟相爺,廣西土司岑猛進獻的女子在外麵候見。”
劉瑾令丘得叫她們進來。
十幾個身穿奇裝怪服的蠻女婷婷嫋嫋,在燈光下撲閃著大眼,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
劉瑾就有點奇怪,問通事:
“這些女子一點都不認生,她們都會些什麽呢?”
通事躬了躬身迴答:
“老爺,她們會唱歌跳舞,也會彈奏。”
劉瑾問康海:
“狀元公帶幾個去亨用吧?”
“多謝劉太監美意,她們不會吟詩作賦,對我並沒有用。”
康海其實不願惹麻煩。
田州岑氏土官自洪武元年歸順朝廷後,一直世襲知府一職。後裔為著土地、女子和錢帛爭鬥不休,甚至舉兵造朝廷的反。
弘治十二年,世襲知府田溥被大兒子所殺,年方四歲的小兒子田岑接任,又被頭目董驥聯合知府岑睿所逐,彼此相互告訐。
弘治十八年,平定董驥和岑睿後,時任兵部尚書的劉大夏建議借此機會革除土官,改設流官。
朝廷下令將田州由府降為州,岑猛貶為福建平海衛千戶,提拔平樂知府謝湖為右參政處理後事。
岑猛的部下不願赴貶所,奏請朝廷準許他們率部至廣西極邊立功自贖,一直不去貶所上任。
謝湖畏懼岑猛兵強將勇,逗留不敢進兵,雙方相持不下。
康海見劉瑾處理此事不計後果,唯利是圖,他若收下劉瑾轉贈送的禮物,日後可能惹下麻煩。
他很想要幾個女子,又不願卷入是非中,所以一口迴絕了。
劉瑾和內閣建議正德親自審理鄭旺冒充皇親一案。
正德登位後照例大赦天下,沒想到像鄭旺本不在赦免之列的人,不知何故也放出來了。
他出牢後之所以深居簡出,就是因為放得不明不白。
謠言四起,首先拿他被放一事說開。
謠言打自正德即位後一直沒有平息過,有時傳得厲害,有時稍稍平息。
自從正德改組內閣和司禮監後,謠言就專拿正德的長相說事。
正德長得跟他的祖宗們一點也不像,甚至說正德不是孝宗的親生骨肉。
正德剛知道這個謠言時跟劉瑾商量,打算以不變應萬變,指望謠言自生自滅。
然而謠言不但沒有自生自滅,反而愈傳愈厲害。
李東陽那天晚上在大轎上領旨,與內閣商議,認為此案是孝宗審理過的,隻能由正德重審。
隻有正德,誰也不能改寫孝宗的判詞。
劉瑾認為內閣的意見是妥當的,便向正德複旨。
正德這會兒忙於操練兵馬,沒空理會,便叫內閣和司禮監先理出頭緒再上奏。
太醫丞吳傑認為餘甘受到很大的刺激才失去記憶。
他說讓餘甘多接觸她去過的環境,尤其是受到刺激的地方,沒準會好過來。
正德不知道餘甘發病,在什麽地方受到的刺激。
他想餘甘是女孩子家,膽子小,前迴在通遠小鎮跟官兵打架時,說不足嚇壞了,在那兒失去記憶。
於是,他調出兩百個內官分成兩隊,將他的千戶府與隔壁的宅子打通,作為演兵場。希望模仿兩軍對壘,幫助餘甘恢複記憶。
葛兒擔心聚集這麽多內官,會引起餘甘對他身份的懷疑。正德卻不擔心。
“她病得糊裏糊塗,倘若從內官身上發現什麽,證明她不是無可救藥,知道又何妨?”
結果餘甘沒有恢複記憶,他卻迷上操練兵馬和指揮作戰。
演兵場上模仿禦教場,搭蓋三層閱兵台。正德頂盔貫甲端坐在最上麵一層。
錦衣衛校尉頭戴金鵝冠,身穿辟邪寶相花裙戰襖分列於底層。
穀大用的哥哥穀大寬和張永的哥哥張富站在第二層,傳達他的將令。
正德顯出他極高的軍事天賦。
兩百個內官沒多久就調教得像迴事了。
身邊的人將他說成天上少有地上無雙的軍事天才,連孫、吳之流都不配給他提鞋。
正德從小接受皇權天授,吹噓得有點豁邊,他也能坦然受之。
他很快不滿足區區兩百人,就將八虎為他搜羅的三教九流,也召集到千戶府,將他們編入隊列中。
這些人再次得到正德的青睞,恨不得使出渾身的解數逗正德開心。
為著放心地玩個痛快,正德擔心內閣未能和劉瑾抗衡,這年十月,正德提拔南京尚書楊廷和為大學士,進入內閣辦差。
操練兵馬粗略就緒,正德騰出時間親自調查過鄭旺冒認皇親一案,並且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