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逃過一死,總覺得事情蹊蹺。
這個晚上,他家裏來了許多客人,他沒有心情跟他們見麵,就將張文冕叫到密室。
張文冕一針見血說:
“刺客是皇上身邊的人。”
劉瑾也懷疑刺客是正德身邊的人。可他不明白正德為何叫刺客行刺,所以不敢確定。
“倘若如此,我隻要說出萬歲爺的下落,就會命喪當場了?萬歲爺為何這麽做?他準是覺得我沒有辦好差,打算要我的命了。”
“恰恰相反,皇上對相爺十分滿意。他唯一擔心的是你對他的忠心,所以才試探你一下。”
“總之,他對我不放心了,很快就會將權力收迴去。你想想辦法,現在還有沒有退路?”
“劍橫在相爺的脖子上,相爺還是挺住了,皇上隻會對相爺更加信任。開弓沒有迴頭箭,求退路隻有死路一條。執政難免得罪人,當時倘若皇上將你們八虎殺了,或者發配到南京,內官的處境可想而知。朝臣肯定要徹底解決內官幹政,這就是所謂的得理不饒人。相爺上任以來,朝中重臣得罪不少,言官幾乎得罪個遍,跟百官結怨極深,求退路隻會粉身碎骨,連發配南京都不可能了。”
劉瑾心神不寧,歎歎氣說:
“當時倘若左班官得勝,他們對付我們,會比我現在對付他們嚴酷十倍!他們一向認為太監是皇帝的家奴,都是賤人,跟他身份不一樣。我們對左班官多少還有點好感,最多將他們下到牢子裏,號枷,貶官,充軍。他們贏了,必然對我們痛開殺戒,沒有任何憐憫心懷。我的確騎虎難下了。萬歲爺對我沒有完全信任,朝臣任命,重要位子全是他自己拿主意。禮部尚書出缺,我建議用劉機,他卻用李傑,吏部他用許進。楊廷和和劉忠當著眾大臣的麵給我難堪,我將他們打發去南京,才幾個月,他就將他們升官了。”
劉瑾丟魂失魄地踱著步,邊走邊說。
“隻要是他在東宮時的講官,他就重用他們,碰都不讓我碰。我雖然掌大權,可東宮講官還是不將我放在眼裏,這些人隨時都可能要我的命。前迴宮宴,費宏官居其兄之上,因為是宴會,就擺位在其兄之下,我開玩笑說:‘費秀才以牛易羊’,他怎麽迴答呢?竟說:‘劉中官指鹿為馬’,那不是想置我於死地嗎?”
“處在相爺的位置哪能沒有政敵呢?皇上聰明過人,假如相爺沒有政敵,他就沒有安全感了。再說,費宏也不一定仗著東宮舊人耍威風。他二十歲中狀元,少年得誌,自然高傲。並且他在朝中勢力不小,學士吳儼是他的兒女親家,號稱智多星的陸完是吳儼的外甥,費宏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相爺也不必想得那麽嚴重,隻要做出政績,就算比費宏厲害的,都不怕不為相爺所用。世道滄桑,凡事不都能心想事成,得有耐心。”
“我隻是不明白,一些人將內官、外官分得那麽清楚,想用他們都難。難道內官不是人嗎?左班官胡作非為,貪贓枉法一點也不比內官稍減。別的不說,他們給我送錢,一出手都比好幾年的俸祿多,錢難道從天上掉下來的?我看,要叫左班官學會尊重內官,這才是正經道理。”
“跟相爺作對的人差不多都拿掉了,還是幹點切實的事吧。”
劉瑾搖搖頭。
“我心裏總不踏實。前迴從中書舍人調任給事中的那人叫什麽?”
“是李憲吧?”
“就是他。他提議,給事中最愛胡說八道,動不動就駁迴奏章,最好將他們困在六科廊中,讓他們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動歪念頭。這個辦法好,從明天開始,由錦衣衛負責點名,寅時入值,酉時放他們出去,看看他們還有力氣胡鬧。”
劉瑾疲憊不堪靠在太師椅上。張文冕提醒他:
“國舅爺和劉宇在外頭看戲,等著相爺接見呢。”
“你叫劉宇進來。我一見國舅爺就頭大,還是不見吧。”
張文冕吩咐下去,迴來對劉瑾說:
“國舅爺的脾氣,相爺是知道的。你不見他,沒準就打進來了。”
劉瑾笑道:
“他能有什麽正經事呢?這會兒跟狀元公爭風吃醋,其實也不一定要見我。”
說到這兒,他頓一下,接著問:
“我一直忘了,王守仁有沒有下落呢?”
“以學生看來,他倒可能真的死了。”
“有人見過他,我總是不放心。”
“相爺想想,他父親還在朝為官,他倘若逃跑不赴貶所,會連累父親的。再說,他在錢塘江寫的遺詩中有‘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一句,可見投江自盡,正與作為波神的伍子胥作伴了。他的死訊傳出來,家人也舉喪了,如果不是真的死了,家人怎會舉喪呢?”
“焦芳說此人極會使詐,未可小覷。一個道學先生會使詐,倒也怪怪事。”
“道學比不過朱熹。朱熹不但會使詐,而且極為厚顏無恥。宋孝宗要他在太學當武職,其實是嘲弄他的意思,任命一下來,他將三綱五常忘得一幹二淨,溜得比兔子還快。朱熹要別人滅絕人性,可他在江西任上,卻強逼尼姑還俗做他的小妾。這等道學先生,相爺也不必太在乎。”
原來王守仁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赴貶所途中,發現朱恩追殺,便佯裝跳入錢塘江自殺,暗地裏逃到武夷山躲藏起來。
張文冕久聞王守仁大名,料到他這樣的人不可能一時浮沉就自尋短見,朱恩這等草莽英雄也奈何不了他。
張文冕佩服王守仁,所以在劉瑾麵前為他掩飾。
劉宇進見,劉瑾向他探聽甘肅巡撫曹元為人如何。
他對這個救命恩人一直念念不忘。
前迴廖堂和潘幹派人到邊境捕豹,意在向邊將索賄,隻有曹元可能自恃跟劉瑾這層關係,不但一個子兒沒給,還上一份諫章。
廖堂在正德麵前說曹元的壞話,若非劉瑾向正德討人情,曹元吃不了兜著走。
結果曹元不僅沒事,捕豹中官也不再進甘肅境內。
這麽大的人情,曹元應該知道劉瑾幫忙,可竟然沒有任何表示。
劉瑾一直捉摸不透,他大權在握,曹元隻要肯,求他,立馬飛黃騰達。
曹元為什麽不求呢?
劉宇當然知道曹元於劉瑾有救命之恩,至於他為何不向劉瑾討人情,他也搞不明白。
劉瑾既然問起,免不了將曹元大大誇一誇。
劉瑾越聽越黯然傷神,他覺得自己像個孤家寡人。
他問劉宇有什麽事。
“也不是什麽大事。有個叫王吉的人,祖上是世襲指揮,到他爺爺時革沒了,他拿出一筆銀子想求相爺恢複世襲。”
劉瑾聽說銀子就來勁了,嘴裏卻說:
“你怎麽認識他?”
“也沒有交情,隻不過買下他的祖宅而已。”
“變賣祖業的人,能有多少銀子?”
“倘若不賣,用不著多久,照樣敗光的。說來可笑,沒見過這樣敗家的。說一件小事相爺就知道。有一迴他花大價錢買一匹馬,見人家鬥蟋蟀,就將馬換一隻蟋蟀。蟋蟀沒有看好,逃進牆角,他叫人將好好的一座牆拆毀了。蟋蟀倒是找到了,可不小心,被一隻鴨子吞吃了。他一氣打死鴨子,結果還得賠錢。別人說他拿一匹馬換一隻死鴨子。類似的事多著呢。他母親見他整天胡鬧,才變賣祖宅,花錢找關係,指望重新獲得世襲,有個正經事拘著他罷。”
劉瑾早已哈哈大笑。這一笑,他的心情好多了。
“你任過大同巡撫,又任過宣大總督。今年的年例銀我不同意發放,邊將一個個叫苦連天,照你看,邊費匱乏到底出在什麽漏洞上?”
劉宇想了想說:
“照下官看,各邊糧草短缺,馬匹疲憊,主要是官任非人,官僚失職,罪歸小吏。有的倉庫糧料汙爛動輒萬餘,甚至汙爛成灰而不知核驗。”
“眾口一詞都是這個原因,咱家決定從清理倉儲著手整頓。劉大人熟悉邊務,我奏明萬歲爺,兵部尚書一職非你莫屬。閻仲宇隻會依慣例與我扯皮,怕是撈足了,不敢得罪下麵的人。”
劉宇大喜,忙向劉瑾道謝:
“全仗相爺提攜,劉宇任兵部一職,定不讓相爺失望。”
劉瑾心情好起來,便想要看戲,他問劉宇:
“現在戲班子演的是哪一出戲呢?”
“演的是《精忠譜》。”
劉瑾家的戲班子叫做“老棗樹兒班”。
其時戲劇十分繁榮,光劇目就有十二類,分為神仙道化、林泉丘壑、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義廉節、逐臣孤子、撥刀趕棒、風花雪月、悲歡離合、煙花粉黛和神頭鬼麵。
戲班雅號在隋朝稱為“康衢戲”,唐朝稱為“梨園戲”,宋朝稱為“華林戲”,元朝稱為“升平樂”,尊稱唐玄宗為祖師爺,所以戲班子通稱為“梨園戲”。
康海喜歡劉瑾家的戲班子,有一次當劉瑾麵誇獎他家戲班子說:
“君家梨園大佳。”
劉瑾聽不懂他文縐縐的話,以為康海說他家的後花園。園裏的水果樹,隻有幾棵老棗樹。
“哪稱得上梨園,果樹呢,隻有幾顆老棗樹。”
康海說梨園就是戲班,劉瑾又笑著說:
“既然沒有梨樹,隻有老棗樹,戲班幹脆就叫‘老棗樹兒班’吧。”
劉瑾、劉宇和張文冕到戲園時,康海吃酒醉了,在台上豎抱琵琶,親自操弦伴奏。
《精忠譜》演的是嶽飛父子因“莫須有”罪名蒙冤負屈的故事,康海如癡如醉的彈奏,如穿雲入石,正氣浩然。
劉瑾見他的模樣,笑道:
“到底是狀元公,天下竟沒有他學不會的本事。”
在戲台子對麵的看台上,除劉瑾家人外,就是劉瑾寵信的達官貴人。有國舅爺張鶴齡、武定侯郭勳、焦芳、劉機、許進等大僚,還有為數不少的內官和各色官員聚在一塊兒看戲。
張鶴齡左手持一根啃得差不多的羊骨頭,右手持杯,別人忙著跟劉瑾打招唿,隻有他連瞧也不瞧一眼。
這個晚上,他家裏來了許多客人,他沒有心情跟他們見麵,就將張文冕叫到密室。
張文冕一針見血說:
“刺客是皇上身邊的人。”
劉瑾也懷疑刺客是正德身邊的人。可他不明白正德為何叫刺客行刺,所以不敢確定。
“倘若如此,我隻要說出萬歲爺的下落,就會命喪當場了?萬歲爺為何這麽做?他準是覺得我沒有辦好差,打算要我的命了。”
“恰恰相反,皇上對相爺十分滿意。他唯一擔心的是你對他的忠心,所以才試探你一下。”
“總之,他對我不放心了,很快就會將權力收迴去。你想想辦法,現在還有沒有退路?”
“劍橫在相爺的脖子上,相爺還是挺住了,皇上隻會對相爺更加信任。開弓沒有迴頭箭,求退路隻有死路一條。執政難免得罪人,當時倘若皇上將你們八虎殺了,或者發配到南京,內官的處境可想而知。朝臣肯定要徹底解決內官幹政,這就是所謂的得理不饒人。相爺上任以來,朝中重臣得罪不少,言官幾乎得罪個遍,跟百官結怨極深,求退路隻會粉身碎骨,連發配南京都不可能了。”
劉瑾心神不寧,歎歎氣說:
“當時倘若左班官得勝,他們對付我們,會比我現在對付他們嚴酷十倍!他們一向認為太監是皇帝的家奴,都是賤人,跟他身份不一樣。我們對左班官多少還有點好感,最多將他們下到牢子裏,號枷,貶官,充軍。他們贏了,必然對我們痛開殺戒,沒有任何憐憫心懷。我的確騎虎難下了。萬歲爺對我沒有完全信任,朝臣任命,重要位子全是他自己拿主意。禮部尚書出缺,我建議用劉機,他卻用李傑,吏部他用許進。楊廷和和劉忠當著眾大臣的麵給我難堪,我將他們打發去南京,才幾個月,他就將他們升官了。”
劉瑾丟魂失魄地踱著步,邊走邊說。
“隻要是他在東宮時的講官,他就重用他們,碰都不讓我碰。我雖然掌大權,可東宮講官還是不將我放在眼裏,這些人隨時都可能要我的命。前迴宮宴,費宏官居其兄之上,因為是宴會,就擺位在其兄之下,我開玩笑說:‘費秀才以牛易羊’,他怎麽迴答呢?竟說:‘劉中官指鹿為馬’,那不是想置我於死地嗎?”
“處在相爺的位置哪能沒有政敵呢?皇上聰明過人,假如相爺沒有政敵,他就沒有安全感了。再說,費宏也不一定仗著東宮舊人耍威風。他二十歲中狀元,少年得誌,自然高傲。並且他在朝中勢力不小,學士吳儼是他的兒女親家,號稱智多星的陸完是吳儼的外甥,費宏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相爺也不必想得那麽嚴重,隻要做出政績,就算比費宏厲害的,都不怕不為相爺所用。世道滄桑,凡事不都能心想事成,得有耐心。”
“我隻是不明白,一些人將內官、外官分得那麽清楚,想用他們都難。難道內官不是人嗎?左班官胡作非為,貪贓枉法一點也不比內官稍減。別的不說,他們給我送錢,一出手都比好幾年的俸祿多,錢難道從天上掉下來的?我看,要叫左班官學會尊重內官,這才是正經道理。”
“跟相爺作對的人差不多都拿掉了,還是幹點切實的事吧。”
劉瑾搖搖頭。
“我心裏總不踏實。前迴從中書舍人調任給事中的那人叫什麽?”
“是李憲吧?”
“就是他。他提議,給事中最愛胡說八道,動不動就駁迴奏章,最好將他們困在六科廊中,讓他們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動歪念頭。這個辦法好,從明天開始,由錦衣衛負責點名,寅時入值,酉時放他們出去,看看他們還有力氣胡鬧。”
劉瑾疲憊不堪靠在太師椅上。張文冕提醒他:
“國舅爺和劉宇在外頭看戲,等著相爺接見呢。”
“你叫劉宇進來。我一見國舅爺就頭大,還是不見吧。”
張文冕吩咐下去,迴來對劉瑾說:
“國舅爺的脾氣,相爺是知道的。你不見他,沒準就打進來了。”
劉瑾笑道:
“他能有什麽正經事呢?這會兒跟狀元公爭風吃醋,其實也不一定要見我。”
說到這兒,他頓一下,接著問:
“我一直忘了,王守仁有沒有下落呢?”
“以學生看來,他倒可能真的死了。”
“有人見過他,我總是不放心。”
“相爺想想,他父親還在朝為官,他倘若逃跑不赴貶所,會連累父親的。再說,他在錢塘江寫的遺詩中有‘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一句,可見投江自盡,正與作為波神的伍子胥作伴了。他的死訊傳出來,家人也舉喪了,如果不是真的死了,家人怎會舉喪呢?”
“焦芳說此人極會使詐,未可小覷。一個道學先生會使詐,倒也怪怪事。”
“道學比不過朱熹。朱熹不但會使詐,而且極為厚顏無恥。宋孝宗要他在太學當武職,其實是嘲弄他的意思,任命一下來,他將三綱五常忘得一幹二淨,溜得比兔子還快。朱熹要別人滅絕人性,可他在江西任上,卻強逼尼姑還俗做他的小妾。這等道學先生,相爺也不必太在乎。”
原來王守仁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赴貶所途中,發現朱恩追殺,便佯裝跳入錢塘江自殺,暗地裏逃到武夷山躲藏起來。
張文冕久聞王守仁大名,料到他這樣的人不可能一時浮沉就自尋短見,朱恩這等草莽英雄也奈何不了他。
張文冕佩服王守仁,所以在劉瑾麵前為他掩飾。
劉宇進見,劉瑾向他探聽甘肅巡撫曹元為人如何。
他對這個救命恩人一直念念不忘。
前迴廖堂和潘幹派人到邊境捕豹,意在向邊將索賄,隻有曹元可能自恃跟劉瑾這層關係,不但一個子兒沒給,還上一份諫章。
廖堂在正德麵前說曹元的壞話,若非劉瑾向正德討人情,曹元吃不了兜著走。
結果曹元不僅沒事,捕豹中官也不再進甘肅境內。
這麽大的人情,曹元應該知道劉瑾幫忙,可竟然沒有任何表示。
劉瑾一直捉摸不透,他大權在握,曹元隻要肯,求他,立馬飛黃騰達。
曹元為什麽不求呢?
劉宇當然知道曹元於劉瑾有救命之恩,至於他為何不向劉瑾討人情,他也搞不明白。
劉瑾既然問起,免不了將曹元大大誇一誇。
劉瑾越聽越黯然傷神,他覺得自己像個孤家寡人。
他問劉宇有什麽事。
“也不是什麽大事。有個叫王吉的人,祖上是世襲指揮,到他爺爺時革沒了,他拿出一筆銀子想求相爺恢複世襲。”
劉瑾聽說銀子就來勁了,嘴裏卻說:
“你怎麽認識他?”
“也沒有交情,隻不過買下他的祖宅而已。”
“變賣祖業的人,能有多少銀子?”
“倘若不賣,用不著多久,照樣敗光的。說來可笑,沒見過這樣敗家的。說一件小事相爺就知道。有一迴他花大價錢買一匹馬,見人家鬥蟋蟀,就將馬換一隻蟋蟀。蟋蟀沒有看好,逃進牆角,他叫人將好好的一座牆拆毀了。蟋蟀倒是找到了,可不小心,被一隻鴨子吞吃了。他一氣打死鴨子,結果還得賠錢。別人說他拿一匹馬換一隻死鴨子。類似的事多著呢。他母親見他整天胡鬧,才變賣祖宅,花錢找關係,指望重新獲得世襲,有個正經事拘著他罷。”
劉瑾早已哈哈大笑。這一笑,他的心情好多了。
“你任過大同巡撫,又任過宣大總督。今年的年例銀我不同意發放,邊將一個個叫苦連天,照你看,邊費匱乏到底出在什麽漏洞上?”
劉宇想了想說:
“照下官看,各邊糧草短缺,馬匹疲憊,主要是官任非人,官僚失職,罪歸小吏。有的倉庫糧料汙爛動輒萬餘,甚至汙爛成灰而不知核驗。”
“眾口一詞都是這個原因,咱家決定從清理倉儲著手整頓。劉大人熟悉邊務,我奏明萬歲爺,兵部尚書一職非你莫屬。閻仲宇隻會依慣例與我扯皮,怕是撈足了,不敢得罪下麵的人。”
劉宇大喜,忙向劉瑾道謝:
“全仗相爺提攜,劉宇任兵部一職,定不讓相爺失望。”
劉瑾心情好起來,便想要看戲,他問劉宇:
“現在戲班子演的是哪一出戲呢?”
“演的是《精忠譜》。”
劉瑾家的戲班子叫做“老棗樹兒班”。
其時戲劇十分繁榮,光劇目就有十二類,分為神仙道化、林泉丘壑、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義廉節、逐臣孤子、撥刀趕棒、風花雪月、悲歡離合、煙花粉黛和神頭鬼麵。
戲班雅號在隋朝稱為“康衢戲”,唐朝稱為“梨園戲”,宋朝稱為“華林戲”,元朝稱為“升平樂”,尊稱唐玄宗為祖師爺,所以戲班子通稱為“梨園戲”。
康海喜歡劉瑾家的戲班子,有一次當劉瑾麵誇獎他家戲班子說:
“君家梨園大佳。”
劉瑾聽不懂他文縐縐的話,以為康海說他家的後花園。園裏的水果樹,隻有幾棵老棗樹。
“哪稱得上梨園,果樹呢,隻有幾顆老棗樹。”
康海說梨園就是戲班,劉瑾又笑著說:
“既然沒有梨樹,隻有老棗樹,戲班幹脆就叫‘老棗樹兒班’吧。”
劉瑾、劉宇和張文冕到戲園時,康海吃酒醉了,在台上豎抱琵琶,親自操弦伴奏。
《精忠譜》演的是嶽飛父子因“莫須有”罪名蒙冤負屈的故事,康海如癡如醉的彈奏,如穿雲入石,正氣浩然。
劉瑾見他的模樣,笑道:
“到底是狀元公,天下竟沒有他學不會的本事。”
在戲台子對麵的看台上,除劉瑾家人外,就是劉瑾寵信的達官貴人。有國舅爺張鶴齡、武定侯郭勳、焦芳、劉機、許進等大僚,還有為數不少的內官和各色官員聚在一塊兒看戲。
張鶴齡左手持一根啃得差不多的羊骨頭,右手持杯,別人忙著跟劉瑾打招唿,隻有他連瞧也不瞧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