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的這一生,生於亂世,崛起於亂世,這一路走來,雖說還算順利,但真要迴頭看,卻也總是讓人心驚肉跳。
因為,他一直“玩兒的就是心跳”。
性格使然。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真正願意靜下心來,仔細研究自己性格的,又有幾人?真正願意剖析自己性格短板,並且願意去改變自己的,又有幾人?
老魏本是荊州義陽人,也就是後世的湖北省襄陽市轄棗陽與河南省南陽市交界的地方那一帶。
當初,老魏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做了一個偏將軍。
但劉表早就被襄陽蔡、蒯、黃、龐四大家族給架空了,襄陽另外兩大家族,馬家和習家,對劉表抱著敬而遠之的心態,彼此沒有一絲聯係。
武功卓著的魏延因為出身底層的緣故,在劉表這裏,也就是一個一點也不起眼兒的小跟班兒罷了,想要出人頭地,門兒都沒有!
魏延張狂的性格,不願意依附在任何一個豪門之下,主動去尋求庇護。
因此,魏延在襄陽過得十分憋屈。
其實,此時的襄陽,除了聲名在外的四大家族之外,尚有兩大隱形的家族,為楚皇城(古鄢郢,今宜城)馬家,和鹿門山習家。
時人用一個字來形容這六大家族:蔡家的盛、黃家的慧、蒯家的智、龐家的名,馬家的良,和習家的忠。
而後兩大家族,倒是對蝸居新野小縣城的劉備團隊,表示了極大的好感,和尊重。
當年,荊州牧劉表去世,曹操聞訊,親自率領麾下最為精銳的5000虎豹騎繞過新野,星夜下襄陽。
劉備得知信息之後,也連忙帶著本就不多的人馬援馳襄陽。
但是,在蒯家和蔡家的蠱惑之下,劉表的二兒子劉琮卻早劉備一步,已經做好了將襄陽城拱手獻給了曹操的計劃。
當劉備趕到襄陽城下時,城頭迎接他們的是敵意滿滿的箭矢弓弩。
在這緊急時刻,小小的偏將軍魏延卻砍殺守門官,打開襄陽城門,邀請劉備入城拒守。
隻是,劉備選擇了逃亡當陽。
這一下,魏延這個二五仔卻裏外不是人,想不逃亡,都不可能的了。
不得已,魏延奔長沙,投了韓玄帳下,與黃忠成了好基友。
眼看著人家在中原之地打得熱火朝天,年輕氣盛的魏延,卻終日裏無所事事,閑得蛋疼,憂愁度日。
也就是在長沙的這段時間裏,魏延娶了長沙李氏為妻,過起了居家好男人的小日子。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勢力從荊州一帶消失,留下了巨大的地緣空間,劉備和孫權展開了搶奪戰,二者之中,對地盤更為饑渴的劉備集團,搶得了先機。
當時,劉備派關雲長帶兵南下長沙,搶占地盤。
其實,很久以來,長江以南的荊州南四郡,名義上屬於荊州牧的管轄,其實不然,都隻是名義上的歸屬,實際上,這四郡基本屬於獨立自治的狀態。
根源在於劉表的勢力太弱了,而且,支撐劉表的襄陽幾大家族,都是地地道道的襄陽大族,對於長江以來的長沙郡、衡陽郡、零陵郡和桂陽郡,鞭長莫及。
襄陽豪族怎麽可能會照顧到這些地方豪族的利益?
而這些地方,可並非沒有豪門大姓的存在。人家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因此,這南四郡的太守都與本地豪族勾連甚深,代表著本地豪族的利益,對於北來的軍閥,基本采取了抗拒的態度。
事實便是如此。
當關雲長兵臨城下之時,長沙太守韓玄旗幟鮮明地予以拒絕,抗拒不從,並派老將黃忠惡戰關羽。
關鍵時刻,又是魏延,砍殺韓玄,脅迫黃忠降了關羽。
由此,魏延終於得償所願,自認找到了明主。
其實,魏延的想法,也非常實際,非常明確——因為,天下有資格一爭長短的梟雄之中,唯有劉備的團隊裏,清一色的底層打工人。
關雲長,張飛、趙雲等人,都和他魏延一樣,都是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沒有任何人脈依靠,都是吃了上頓還不知道下一頓在哪裏的主兒!
事實證明,魏延的選擇,是正確地!
由此,魏延親手拉開了自己偉大而瑰麗的一生——
再後來,諸葛亮北伐期間,此時的魏延早已經成為蜀漢帝國最為威名赫赫的功勳老將。
碩果僅存的老魏,是諸葛亮手中最沉重也最有效的軍事砝碼。
老魏力勸諸葛亮實施“子午穀奇謀”,並要求由他本人親自帶5000人,走子午穀,奔襲長安城,而由諸葛亮帶領一支大軍,西走祁山道,做自己這支軍隊的側麵掩護。
但是,老魏認為的最佳方案,卻被諸葛亮硬生生地拒絕了。
這樣的事情,在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已經出現了多次——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主動要求守街亭,被諸葛亮拒絕,諸葛亮選擇了馬謖,結果……就那樣吧。
……
老魏這一生,玩兒就是心跳。
老魏並非軍事戰場上的愣頭青角色。
相反地,老魏在入蜀之後的戰場上,基本上未嚐敗績。
這一點,即便張飛關羽,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在老魏的心裏,所謂軍事鬥爭,本就是“以正和,以奇勝”,哪裏有什麽好與壞之分?
大家認的就隻是一個結果。
此次,在南中,在這平夷城中,庲降都督府的這幾個年輕將軍玩兒的足夠大,也足夠險,足夠刺激,也因此,足夠吊起老魏的胃口。
“其實,你們幾個小子的擔心,老夫我也知道。怎麽說呢?”
老魏捋了捋雜亂無章的胡須。
“如果不是咱蜀漢政壇這接二連三的堪稱地震一般的事件發生,你們也沒有機會做這樣的一個局,對吧。即便強行地做了,效果不會這麽好!時機難覓。但是,反過來說,正因為這接二連三的地震,蜀漢國力受損嚴重,你們又擔心這個局實在太大,最後,捂不住蓋子,把實情搞砸了。我說的對吧?”
三人不由得連連點頭,並不由自主地向老侯爺老將軍豎起大拇指。
“老夫說話,向來是巷子裏麵趕豬——直來直去。說對了,你們也別歡喜,說錯了,自己受了,也別叫屈,想老夫給你道歉,門也沒有!”看樣子,老魏這是在北邊受了滿腹的窩囊氣,到今天,終於有機會一訴衷腸,揚眉吐氣了。
“你三人之中,患得患失的心思,以馬德信(馬忠)最重,張伯恭(張翼)次之,張伯祁(張嶷)最輕,輕到重點無所謂。老夫如此說,對也不對?”
三人點頭如小雞啄米,樣子極其滑稽。
但看在包子幾人眼中,卻隻能憋在心裏,不敢放肆第開懷大笑,因此,憋得十分難受。
“你馬德信是南中第一人,心思重一些,患得患失,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在“患得”之外,還有“患失”,主要還是因為南中的力量相對而言,實在是過於羸弱了些。這個,其實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再說了,人家成都那邊,本也沒有想過,要在你南中搞什麽大動作,就這麽點米,能做多少飯誰心裏不一清二楚的?忽然,來了這許多客人,而且都是你們自己招惹來的,飯不夠吃了,怪誰?”
“嗯嗯,”馬忠不好意思地笑了,“這個鍋,隻能咱們自己背了。”
“你不背,誰背?”說著,老魏指點著張翼,道:“至於你張伯恭,一點點小心思,全部用到自己身上,巴不得趕緊砍了那且蘭國王的腦袋瓜子迴去交差,其實並不希望再多節外生枝,對不對?”
張翼的一張俊臉臊得通紅,卻“嗯嗯……”一怔,不敢做任何的辯解。
在這老將軍的麵前,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還不如大大方方第承認,博得一個爽快的名聲好了。
“打了一場敗仗,怎麽了?這世上,可有百戰百勝的將軍?有的話,你說說,讓老魏我也瞻仰瞻仰!”
張翼向著魏延深深鞠了一躬,什麽話沒有說,但明顯的,神情正常了許多。
“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才能持久。你小子本來做的挺不錯的,劉胄起事,牂牁郡變,說起來,與你有關,但也可以說與你無關。這話怎麽說呢?就是——誰來都一樣!該著你倒黴,遇到了。所以啊,這事兒,既然攤上了,就安心在這裏,哪裏也不去,好生地幫助德信伯祁他們把局做好了,事成之後,還怕沒人念叨你的好?”
張翼一直點頭,臉上滿是感激的神情。
張嶷卻嘀咕出一句話來:“您老爺子這不挺能擺活的麽,怎就被楊威公吃得死死的?以至於最後還被人家擺了一道?”
魏延一巴掌拍在張嶷的手背上,打得張嶷齜牙咧嘴直跳腳,一邊不停擺手,一邊叫屈:“瞧瞧,瞧瞧,就輕輕試一下,您老爺子就原形畢露了吧,還好意思說人家伯恭,你自己動輒就拳腳相向,切——”
老魏笑得合不攏嘴,“你們知道個屁!老子和楊儀那廝,隻有公仇,而無私恨。其實,說什麽仇呀恨呀的,都根本談不上,就是性格不和。”
忽然,老魏驀然醒悟過來,張嶷這家夥直接將自己帶進了溝裏麵,自己還渾然不知,站在溝裏幫他輸錢呢。
“好了,不打岔,說說你小子,張嶷,張伯祁……說什麽呢?”老魏摸了摸腦門子,一時忘了詞,嘴巴裏發出“嘖嘖”的聲音,“算了,懶得說你了!”
眾人好一陣大笑。
這次,包子他們三個笑得最是狂狼不羈。
沒想到,這老爺子竟然還有如此頑劣調皮的一麵——他可是咱們哥們兒幾人心目中的戰神咧。
許久,大家才止住笑聲。
馬忠咳嗽一聲,道:“老侯爺,其實,咱說句心裏話,您也別笑話咱們仨。說不擔心,是假的。您老也知道,接下來的成都……咱就不說了吧。南中的這個局,我三人有心設,卻也真的擔心,最後被噎死的那個,是咱們。”
說到這裏,馬忠無奈地攤開雙手,聳聳肩,道:“畢竟,咱手裏的這點力量,不說,侯爺您也是知道的。”
魏延點點頭,道:“有道理。咱這不是來了麽,不說老夫我身邊這500騎,就那小子直接去了且蘭城,可不是去吃白食的。你們是不知道,這小子,神奇著呢。”
老魏多次提及“那小子”“這小子”,幾人心裏早就犯起了嘀咕,都以為去到平夷城的是魏家的小侯爺魏六,心裏諸多疑團,但卻一直沒有撈到機會打問。
張嶷終於忍不住了,直接打斷魏延的節奏,疑惑不解地問道:“老侯爺,您老這是怎麽了,不是小侯爺麽?怎麽一口一個‘那小子’,您老這是懷疑他不是您親生的?”
老魏這才發現,自己的話裏話外早已經流露出諸多破綻,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但現在,他又不願意將沈騰的所有事情講清楚。
其實,即便他想講,就能講得清楚了?
不得已,老魏隻好打起了馬虎眼:“什麽小侯爺,老子還沒有死咧,什麽時候輪到他小子當這個侯爺了?不對,他和老夫的侯爺爵位有個雞毛的關係。也不對……哎呀,這事兒鬧的……”
又是一陣鬧騰喧嘩。
其實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馬忠三人都已經知道了,帶隊去到且蘭城的,並非老侯爺的親生子魏六,而是另外一個年輕人。
但侯爺的三個貨真價實的閨女,可是實實在在地也都去了且蘭城!
眾人扯東扯西,好半天,事情終於又迴到關於南中做局這上麵來。
在座的幾位,都是將軍,但也是政治家,隻不過很多時候,他們更喜歡也更擅長用軍人的思維看待問題而已。
這一次的做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已經是政治家的層麵了,而且是頂級政治家,該是諸葛亮這個級別的人才能做出的高端局才對。
正是因為如此,眾人才無比興奮之中,卻又帶著諸多的憂心忡忡。
馬忠給魏延遞過來一碗茶水,道:“侯爺,您就坐鎮在這裏,做咱哥幾個的主心骨好了。關鍵時刻您一露頭,我估計著吧,得把那些魑魅魍魎嚇死!”
張嶷也跟著將馬屁送上:“即便嚇不死,也嚇他個半死不活!”
“半身不遂”
……
因為,他一直“玩兒的就是心跳”。
性格使然。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真正願意靜下心來,仔細研究自己性格的,又有幾人?真正願意剖析自己性格短板,並且願意去改變自己的,又有幾人?
老魏本是荊州義陽人,也就是後世的湖北省襄陽市轄棗陽與河南省南陽市交界的地方那一帶。
當初,老魏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做了一個偏將軍。
但劉表早就被襄陽蔡、蒯、黃、龐四大家族給架空了,襄陽另外兩大家族,馬家和習家,對劉表抱著敬而遠之的心態,彼此沒有一絲聯係。
武功卓著的魏延因為出身底層的緣故,在劉表這裏,也就是一個一點也不起眼兒的小跟班兒罷了,想要出人頭地,門兒都沒有!
魏延張狂的性格,不願意依附在任何一個豪門之下,主動去尋求庇護。
因此,魏延在襄陽過得十分憋屈。
其實,此時的襄陽,除了聲名在外的四大家族之外,尚有兩大隱形的家族,為楚皇城(古鄢郢,今宜城)馬家,和鹿門山習家。
時人用一個字來形容這六大家族:蔡家的盛、黃家的慧、蒯家的智、龐家的名,馬家的良,和習家的忠。
而後兩大家族,倒是對蝸居新野小縣城的劉備團隊,表示了極大的好感,和尊重。
當年,荊州牧劉表去世,曹操聞訊,親自率領麾下最為精銳的5000虎豹騎繞過新野,星夜下襄陽。
劉備得知信息之後,也連忙帶著本就不多的人馬援馳襄陽。
但是,在蒯家和蔡家的蠱惑之下,劉表的二兒子劉琮卻早劉備一步,已經做好了將襄陽城拱手獻給了曹操的計劃。
當劉備趕到襄陽城下時,城頭迎接他們的是敵意滿滿的箭矢弓弩。
在這緊急時刻,小小的偏將軍魏延卻砍殺守門官,打開襄陽城門,邀請劉備入城拒守。
隻是,劉備選擇了逃亡當陽。
這一下,魏延這個二五仔卻裏外不是人,想不逃亡,都不可能的了。
不得已,魏延奔長沙,投了韓玄帳下,與黃忠成了好基友。
眼看著人家在中原之地打得熱火朝天,年輕氣盛的魏延,卻終日裏無所事事,閑得蛋疼,憂愁度日。
也就是在長沙的這段時間裏,魏延娶了長沙李氏為妻,過起了居家好男人的小日子。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勢力從荊州一帶消失,留下了巨大的地緣空間,劉備和孫權展開了搶奪戰,二者之中,對地盤更為饑渴的劉備集團,搶得了先機。
當時,劉備派關雲長帶兵南下長沙,搶占地盤。
其實,很久以來,長江以南的荊州南四郡,名義上屬於荊州牧的管轄,其實不然,都隻是名義上的歸屬,實際上,這四郡基本屬於獨立自治的狀態。
根源在於劉表的勢力太弱了,而且,支撐劉表的襄陽幾大家族,都是地地道道的襄陽大族,對於長江以來的長沙郡、衡陽郡、零陵郡和桂陽郡,鞭長莫及。
襄陽豪族怎麽可能會照顧到這些地方豪族的利益?
而這些地方,可並非沒有豪門大姓的存在。人家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因此,這南四郡的太守都與本地豪族勾連甚深,代表著本地豪族的利益,對於北來的軍閥,基本采取了抗拒的態度。
事實便是如此。
當關雲長兵臨城下之時,長沙太守韓玄旗幟鮮明地予以拒絕,抗拒不從,並派老將黃忠惡戰關羽。
關鍵時刻,又是魏延,砍殺韓玄,脅迫黃忠降了關羽。
由此,魏延終於得償所願,自認找到了明主。
其實,魏延的想法,也非常實際,非常明確——因為,天下有資格一爭長短的梟雄之中,唯有劉備的團隊裏,清一色的底層打工人。
關雲長,張飛、趙雲等人,都和他魏延一樣,都是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沒有任何人脈依靠,都是吃了上頓還不知道下一頓在哪裏的主兒!
事實證明,魏延的選擇,是正確地!
由此,魏延親手拉開了自己偉大而瑰麗的一生——
再後來,諸葛亮北伐期間,此時的魏延早已經成為蜀漢帝國最為威名赫赫的功勳老將。
碩果僅存的老魏,是諸葛亮手中最沉重也最有效的軍事砝碼。
老魏力勸諸葛亮實施“子午穀奇謀”,並要求由他本人親自帶5000人,走子午穀,奔襲長安城,而由諸葛亮帶領一支大軍,西走祁山道,做自己這支軍隊的側麵掩護。
但是,老魏認為的最佳方案,卻被諸葛亮硬生生地拒絕了。
這樣的事情,在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已經出現了多次——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主動要求守街亭,被諸葛亮拒絕,諸葛亮選擇了馬謖,結果……就那樣吧。
……
老魏這一生,玩兒就是心跳。
老魏並非軍事戰場上的愣頭青角色。
相反地,老魏在入蜀之後的戰場上,基本上未嚐敗績。
這一點,即便張飛關羽,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在老魏的心裏,所謂軍事鬥爭,本就是“以正和,以奇勝”,哪裏有什麽好與壞之分?
大家認的就隻是一個結果。
此次,在南中,在這平夷城中,庲降都督府的這幾個年輕將軍玩兒的足夠大,也足夠險,足夠刺激,也因此,足夠吊起老魏的胃口。
“其實,你們幾個小子的擔心,老夫我也知道。怎麽說呢?”
老魏捋了捋雜亂無章的胡須。
“如果不是咱蜀漢政壇這接二連三的堪稱地震一般的事件發生,你們也沒有機會做這樣的一個局,對吧。即便強行地做了,效果不會這麽好!時機難覓。但是,反過來說,正因為這接二連三的地震,蜀漢國力受損嚴重,你們又擔心這個局實在太大,最後,捂不住蓋子,把實情搞砸了。我說的對吧?”
三人不由得連連點頭,並不由自主地向老侯爺老將軍豎起大拇指。
“老夫說話,向來是巷子裏麵趕豬——直來直去。說對了,你們也別歡喜,說錯了,自己受了,也別叫屈,想老夫給你道歉,門也沒有!”看樣子,老魏這是在北邊受了滿腹的窩囊氣,到今天,終於有機會一訴衷腸,揚眉吐氣了。
“你三人之中,患得患失的心思,以馬德信(馬忠)最重,張伯恭(張翼)次之,張伯祁(張嶷)最輕,輕到重點無所謂。老夫如此說,對也不對?”
三人點頭如小雞啄米,樣子極其滑稽。
但看在包子幾人眼中,卻隻能憋在心裏,不敢放肆第開懷大笑,因此,憋得十分難受。
“你馬德信是南中第一人,心思重一些,患得患失,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在“患得”之外,還有“患失”,主要還是因為南中的力量相對而言,實在是過於羸弱了些。這個,其實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再說了,人家成都那邊,本也沒有想過,要在你南中搞什麽大動作,就這麽點米,能做多少飯誰心裏不一清二楚的?忽然,來了這許多客人,而且都是你們自己招惹來的,飯不夠吃了,怪誰?”
“嗯嗯,”馬忠不好意思地笑了,“這個鍋,隻能咱們自己背了。”
“你不背,誰背?”說著,老魏指點著張翼,道:“至於你張伯恭,一點點小心思,全部用到自己身上,巴不得趕緊砍了那且蘭國王的腦袋瓜子迴去交差,其實並不希望再多節外生枝,對不對?”
張翼的一張俊臉臊得通紅,卻“嗯嗯……”一怔,不敢做任何的辯解。
在這老將軍的麵前,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還不如大大方方第承認,博得一個爽快的名聲好了。
“打了一場敗仗,怎麽了?這世上,可有百戰百勝的將軍?有的話,你說說,讓老魏我也瞻仰瞻仰!”
張翼向著魏延深深鞠了一躬,什麽話沒有說,但明顯的,神情正常了許多。
“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才能持久。你小子本來做的挺不錯的,劉胄起事,牂牁郡變,說起來,與你有關,但也可以說與你無關。這話怎麽說呢?就是——誰來都一樣!該著你倒黴,遇到了。所以啊,這事兒,既然攤上了,就安心在這裏,哪裏也不去,好生地幫助德信伯祁他們把局做好了,事成之後,還怕沒人念叨你的好?”
張翼一直點頭,臉上滿是感激的神情。
張嶷卻嘀咕出一句話來:“您老爺子這不挺能擺活的麽,怎就被楊威公吃得死死的?以至於最後還被人家擺了一道?”
魏延一巴掌拍在張嶷的手背上,打得張嶷齜牙咧嘴直跳腳,一邊不停擺手,一邊叫屈:“瞧瞧,瞧瞧,就輕輕試一下,您老爺子就原形畢露了吧,還好意思說人家伯恭,你自己動輒就拳腳相向,切——”
老魏笑得合不攏嘴,“你們知道個屁!老子和楊儀那廝,隻有公仇,而無私恨。其實,說什麽仇呀恨呀的,都根本談不上,就是性格不和。”
忽然,老魏驀然醒悟過來,張嶷這家夥直接將自己帶進了溝裏麵,自己還渾然不知,站在溝裏幫他輸錢呢。
“好了,不打岔,說說你小子,張嶷,張伯祁……說什麽呢?”老魏摸了摸腦門子,一時忘了詞,嘴巴裏發出“嘖嘖”的聲音,“算了,懶得說你了!”
眾人好一陣大笑。
這次,包子他們三個笑得最是狂狼不羈。
沒想到,這老爺子竟然還有如此頑劣調皮的一麵——他可是咱們哥們兒幾人心目中的戰神咧。
許久,大家才止住笑聲。
馬忠咳嗽一聲,道:“老侯爺,其實,咱說句心裏話,您也別笑話咱們仨。說不擔心,是假的。您老也知道,接下來的成都……咱就不說了吧。南中的這個局,我三人有心設,卻也真的擔心,最後被噎死的那個,是咱們。”
說到這裏,馬忠無奈地攤開雙手,聳聳肩,道:“畢竟,咱手裏的這點力量,不說,侯爺您也是知道的。”
魏延點點頭,道:“有道理。咱這不是來了麽,不說老夫我身邊這500騎,就那小子直接去了且蘭城,可不是去吃白食的。你們是不知道,這小子,神奇著呢。”
老魏多次提及“那小子”“這小子”,幾人心裏早就犯起了嘀咕,都以為去到平夷城的是魏家的小侯爺魏六,心裏諸多疑團,但卻一直沒有撈到機會打問。
張嶷終於忍不住了,直接打斷魏延的節奏,疑惑不解地問道:“老侯爺,您老這是怎麽了,不是小侯爺麽?怎麽一口一個‘那小子’,您老這是懷疑他不是您親生的?”
老魏這才發現,自己的話裏話外早已經流露出諸多破綻,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但現在,他又不願意將沈騰的所有事情講清楚。
其實,即便他想講,就能講得清楚了?
不得已,老魏隻好打起了馬虎眼:“什麽小侯爺,老子還沒有死咧,什麽時候輪到他小子當這個侯爺了?不對,他和老夫的侯爺爵位有個雞毛的關係。也不對……哎呀,這事兒鬧的……”
又是一陣鬧騰喧嘩。
其實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馬忠三人都已經知道了,帶隊去到且蘭城的,並非老侯爺的親生子魏六,而是另外一個年輕人。
但侯爺的三個貨真價實的閨女,可是實實在在地也都去了且蘭城!
眾人扯東扯西,好半天,事情終於又迴到關於南中做局這上麵來。
在座的幾位,都是將軍,但也是政治家,隻不過很多時候,他們更喜歡也更擅長用軍人的思維看待問題而已。
這一次的做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已經是政治家的層麵了,而且是頂級政治家,該是諸葛亮這個級別的人才能做出的高端局才對。
正是因為如此,眾人才無比興奮之中,卻又帶著諸多的憂心忡忡。
馬忠給魏延遞過來一碗茶水,道:“侯爺,您就坐鎮在這裏,做咱哥幾個的主心骨好了。關鍵時刻您一露頭,我估計著吧,得把那些魑魅魍魎嚇死!”
張嶷也跟著將馬屁送上:“即便嚇不死,也嚇他個半死不活!”
“半身不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