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很是享受眼前的這一切。
他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還是這些娃娃們好啊,不像在北方,整天和楊儀那廝慪氣。”
但老魏可不是馬忠等人三兩句馬屁就能夠糊弄過去了。
他清醒著呢。
“小子們,建寧李氏,現在什麽態度,清楚麽?孟獲那個老不要臉的呢?他雖然人在成都,但那祝融氏可也不是好相與的,發起脾氣來,老孟都得退避三舍繞道走,這蠻婆子是什麽態度?楊鋒那邊怎麽樣?永昌呂凱昆明王伉那邊,應該沒有問題吧……”
三個年輕人不得不對老侯爺豎起大拇指——老爺子一語中的!
南中,亂,或者不亂,或者亂到什麽程度,其實就在於這些豪族蠻酋們的身上。
比如牂牁郡糜爛至今,其實就是劉胄糾結了一幫豪酋洞主們搞的事,一般蠻民,也是一樣的有奶便是娘,沒有人會和眼巴前的利益做對。
魏延問的問題,隻能由馬忠來迴答,他是現任是庲降都督,擁有最高話語權。
大家暢談的事情,本也就是他這個南中都督所管轄的範疇。
“啟稟侯爺,建寧李氏,自從三年前李恢都督去世後,態度就顯得消極了些,他們原本以為,這庲降都督該是李氏世襲的才對。更因為伯恭將軍上任後,立即將庲降都督府從李氏族群所在的建寧搬遷到這平夷此地,在李氏的眼中,這就有點刻意割離疏遠的意味了。所以,很是有些不那麽和睦的風言風語傳出來。但大的動靜,卻也是沒有的。”
魏延點點頭,道:“關三娘子呢?現在在李家,什麽地位?”
三位將軍再次對老侯爺刮目相看。
老魏的一句“關三娘子”,直接命中要害。
老魏問的“關三娘子”,是漢壽亭侯關羽的長女,嫁與李恢將軍的兒子李遺為妻,現居南中建寧。
關侯爺長子關平,與老侯爺一起在荊州隕落,關平的夫人趙敏和兒子關彝下落不明。次子關興與女兒關銀屏卻因為提前到了成都定居,從而躲過了孫吳的白衣渡江此一劫難。
後來,先帝去世,就由諸葛亮做媒,將關銀屏小姐嫁與李恢的長子李遺為妻,這,也算是對李氏的一種恩寵有加的表現吧。
開國元勳與南中豪族之間的聯姻,屬於政治婚姻的成分居多。
但事情落在關銀屏和李遺的身上,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關銀屏憑借自己的賢淑豁達,以及超高的政治智慧,在建寧李氏族內,甚至在整個南中事務上,卻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因為關銀屏是關羽第三個孩子,所以,南中人民喜歡稱她為“關三娘子”,而不是隨夫姓,這是一種尊重,卻也說明了關銀屏在南中,影響力是多麽巨大。
魏延提到關銀屏,不是沒有深意的——
一,可以從關銀屏著手,探聽一些包括李氏在內的豪族動向。
二,可以借用關三娘子的影響力,做一些事情。
三,關鍵時刻,他們甚至可以將關銀屏推上去,至於推到什麽位置上去,大家卻也還沒有認真考慮過。
但,畢竟是一個不錯的路子對吧。
也就在這時候,外麵有人進來報告:“建寧李遺和關三娘子來訪。”
三人俱是一愣,然後,都把眼睛盯在魏延的身上,不再吱聲。
魏延自然知道他們的意思——自己是不是要躲一躲?
魏延卻是一拍桌案,豪氣頓生,叫一聲:“給老子叫進來!”
不大一會兒,外麵腳步聲響起,進來的正是李遺和關三娘子。
建寧李氏本本也是漢族血脈的一支,所以,李遺長的文質彬彬的,和其父親倒是有得一比,很是有些儒雅風度。
南中這裏,漢姓大族並不少,但頂級豪門卻不多。
所謂的頂級豪門,當然不僅僅指族群在本地的經濟中的地位,更帶有諸多政治地位的考量。
如此說來,南中頂級漢姓豪門,也就隻有李氏這一門了。
其實在李恢之前,李氏也不過是南中豪門中“豪門甲”“豪門乙”一般的存在。但在第二任南中庲降都督李恢的加持下,幾年下來,建寧李氏茁壯成長得實在厲害。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諸葛亮的南中治理政策,本就是“以蠻治蠻”,但有李氏這樣的漢姓豪門存在,何須再舍近求遠?
這,當然是更加優質的選擇了。
所以,這十幾年裏,蠻王孟獲一族獲得蓬勃發展,李氏這樣的漢姓豪門,同樣也獲得空前繁盛。
李恢去世後,長子李遺自然成為這一門的話事人之一,但上麵有幾個叔叔輩,再上麵,卻還有一個三爺爺在,真正的族長責任,還是由這李三爺爺擔著。
李氏族人太多太多了。
幾百年的開枝散葉之下,早已經分散得各地都是。而主脈這裏,一共分三門,也就是李恢李遺這一門,李恢的二弟一門,三弟一門。
三門之間,也都獨立行事,各自負責一攤子生意。
關銀屏年紀已經三十好幾,但看起來,卻依然非常年輕,身材高挑,膚色潔淨,穿著打扮,依然是漢人的著裝,顯得端莊秀美卻又幹練利索。
對於庲降都督府,二人卻一點也不陌生。
但二人一進來,看見了那“該死的”老魏穩坐如山,卻是一愣神。
二人對於張翼張嶷馬忠等人,都非常熟絡,大家早已經打了許多交道。
但對於魏延,二人並不熟悉。
銀屏雖是關羽的孩子,但她原來一直生活在荊州,而魏延卻一直在漢中做事。等關銀屏到了成都定居,很快又遠嫁南中,二人也幾乎沒有見過麵。
帳中三位將軍都站起來迎接那夫妻二人,而一個高大魁梧須發皆白的老人,卻穩穩地端坐在凳子上,瞪著一雙牛蛋一般的大眼睛,盯著關銀屏看,嘴角裂開,勉強地算是笑意綻放吧。
關銀屏頓時就覺得心頭一股暖意升騰而起。
李遺和馬忠他們見禮完畢,問馬忠道:“這位老將軍是?”
不等馬忠他們介紹,魏延倒是自己開頭了:“老夫魏延魏文長是也!”
關銀屏嬌軀一震,仔細打量一眼,便連忙上前跪倒在地,口稱:“銀屏見過魏家叔父!”
說著,關銀屏再也控製不住,抱住魏延的雙腿,淚流滿麵,哭泣起來。
李遺也連忙過去,給魏延跪下,行禮,口稱:“侄婿李遺見過魏家叔父!”
魏延連忙將二人攙扶起來。
按說,李遺作為南中豪族,而且其父李恢去世後,李遺已經襲了父親的興亭侯爵位,比魏延的南鄭侯爵位也隻是低了兩等而已,二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更無任何親戚關係,是可以不跪拜的。
但李遺還的按照妻子那邊的禮節,照做了。
關銀萍淚眼婆娑,看見魏延,如同見到了娘家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伯父、叔父、兄長等。
說起來,蜀漢開國元勳之中,就數關家敗亡得最快也最徹底。
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與兒子關平一起罹難,屍首兩分。
關羽的首級,由曹操做主,以王侯禮葬在洛陽關陵。無首屍體葬在當陽玉泉寺的關陵。而成都這裏,隻是建了一座空空如也的衣冠塚。
關羽的後人中,次子關興過早為國捐軀,留下一子關統,卻又很早去世,漢壽亭侯這一脈,也就沒有了後人,隻留下一個關銀屏遠嫁南中,還帶有政治和親的意味。
父親去世後,與父親最為親厚的先帝劉備,車騎將軍張飛,也都相繼去世。
每逢年節,以及父親的祭日,關銀屏也隻能在這遙遠的南中,給父親上一炷香。
想到自己父親和二位兄長都已經不在人世,關氏連一個給長輩燒紙錢的男人都沒有了,怎麽能不悲從中來。
魏延將李遺攙扶起來後,轉身將關銀屏抱在懷裏,自己也忍不住流下滾滾熱淚。
看到關銀屏,沒法不想到關羽,想到關羽,沒法不想到先帝劉備以及張飛趙雲老黃忠……
這一代人,就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啊……
而且,自己也差點就死在隴西,而且是以一個“叛國者”的身份被一刀梟首,滿門族滅……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憑什麽啊……
大家曾經相約,寧願戰死在疆場之上,絕不病死在臥榻之中。
從先帝劉備開始,有一個算一個,張飛、關羽、黃忠……哪一個不是死在疆場之上,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傅肜說:“蜀漢隻有斷頭將軍,豈有投降將軍!”拔刀自刎。
習珍說:“寧為漢鬼,不做吳臣!”然後,拔刀自刎。
……
每每思之,無不心性激蕩,心潮澎湃,令人神往不已。
而自己呢,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好在自己沒有死掉,沒有因為“叛國”而被“梟首”,但自己的活著,卻更加具有諷刺意味。
二人見人思故,情難自禁。
身邊諸人雖說不能完全走心,但見此情形,也都情不自禁,跟著掉落金豆子幾顆。其中尤以包子黃崇為甚。
包子和關銀屏雖說相處機會非常少,但世人皆曰“劉關張”“劉關張”,在於當事人而言,更是將彼此看做自己家人一般親近。
黃崇的感慨萬千,更難以開口言說。
許久之後,在眾人的勸說之下,魏延和關銀屏才止住悲傷,其他人也唏噓不已,頻頻擦拭眼眶。
三位將軍都是跟著老一輩幾位戰神出來的,自然都是有很深厚的感情。
整體來說,蜀漢軍中,還算是比較抱團的,尤其是李嚴被拿下後,基本沒有多少明顯的幫派間隙。那些所謂的幫派之爭,更多體現在朝堂上的文官體係中。
眾人重新落座,都上了茶水,關銀屏自然要打問魏延為何到此,魏延自然也要問詢李遺銀屏二人為何來到平夷。
魏延的“死去活來”當然不好說明,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大家也都能理解,倒是李遺關銀屏這次來,卻帶來了一些讓人吃驚的消息。
“南中,將有劇變!”
李遺的第一句話,便將屋內諸人震撼得頭皮發麻。
接下來,關銀屏主動開口,李遺隻是做些補充。
“三天前,我建寧李氏核心層的幾個人在一起商議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卻將我家相公瞞在鼓裏。”
“說是李氏核心層,其實並不準確,就是我已經過世的老公爹的二弟李享三弟李沛二人。”
“這二位叔父與我公爹各自分家,是建寧李氏嫡係主脈的二房三房話事人,老公爹在世時,二位叔父也隨之上位,成為南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二人那兩房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
……
絮絮叨叨的話語中,眾人對他們帶來的情報逐漸明朗起來——
原來,自李恢去世,興國亭侯的爵位自然由李恢的嫡長子李遺繼承了,李遺雖然還在守喪期間,有爵但卻無官身,屬於白丁一個,但政治地位很高,未來得到蜀漢帝國的重用是必然的。
也因此,李亨李沛二人對於侄兒李遺也還算好。
但隨著南中時局風雲變幻,牂牁郡糜爛如斯,蠻族人蠢蠢欲動,李享李沛的心,也就逐漸迷失在亂局中了。
李恢橫空出世之前,李氏雖說也算南中豪族大姓,但遠沒有今日豪橫。李恢本在劉璋治下任一小小僚屬,但因為他的睿智,提前預判了外來的劉備集團一定會戰勝益州劉璋集團,預先選擇了劉備。
更因為李恢能力高強,孤身入馬超軍中,說服馬超來降。
接下來的事情,便恍如開了外掛一般。
馬超很是給力,直接殺奔成都,威逼利誘之下,嚇得劉璋一眾拱手投降,益州不戰而降。
再後來,第一任庲降都督去世,李恢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二任庲降都督——這需要劉備給予莫大的信任,才會讓一個南中豪族做庲降都督。
“以夷製夷”的政治思路,從李恢任職南中,就已經開始執行了,而非諸葛亮後來征服南中後,重用蠻王孟獲才開始。
庲降都督,相當於整個南中的王!
所以,在李恢任上,不管怎麽說,他李氏才是最大受益者,整個家族勢力也如南中漫山遍野的藤蔓相仿,獲得空前發展壯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隨著勢力的增長,李氏族人的心,也越來越大了。
“既然孟獲可以王三江口,劉胄可以王且蘭,建寧李氏王南中,為什麽不可以?”
他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還是這些娃娃們好啊,不像在北方,整天和楊儀那廝慪氣。”
但老魏可不是馬忠等人三兩句馬屁就能夠糊弄過去了。
他清醒著呢。
“小子們,建寧李氏,現在什麽態度,清楚麽?孟獲那個老不要臉的呢?他雖然人在成都,但那祝融氏可也不是好相與的,發起脾氣來,老孟都得退避三舍繞道走,這蠻婆子是什麽態度?楊鋒那邊怎麽樣?永昌呂凱昆明王伉那邊,應該沒有問題吧……”
三個年輕人不得不對老侯爺豎起大拇指——老爺子一語中的!
南中,亂,或者不亂,或者亂到什麽程度,其實就在於這些豪族蠻酋們的身上。
比如牂牁郡糜爛至今,其實就是劉胄糾結了一幫豪酋洞主們搞的事,一般蠻民,也是一樣的有奶便是娘,沒有人會和眼巴前的利益做對。
魏延問的問題,隻能由馬忠來迴答,他是現任是庲降都督,擁有最高話語權。
大家暢談的事情,本也就是他這個南中都督所管轄的範疇。
“啟稟侯爺,建寧李氏,自從三年前李恢都督去世後,態度就顯得消極了些,他們原本以為,這庲降都督該是李氏世襲的才對。更因為伯恭將軍上任後,立即將庲降都督府從李氏族群所在的建寧搬遷到這平夷此地,在李氏的眼中,這就有點刻意割離疏遠的意味了。所以,很是有些不那麽和睦的風言風語傳出來。但大的動靜,卻也是沒有的。”
魏延點點頭,道:“關三娘子呢?現在在李家,什麽地位?”
三位將軍再次對老侯爺刮目相看。
老魏的一句“關三娘子”,直接命中要害。
老魏問的“關三娘子”,是漢壽亭侯關羽的長女,嫁與李恢將軍的兒子李遺為妻,現居南中建寧。
關侯爺長子關平,與老侯爺一起在荊州隕落,關平的夫人趙敏和兒子關彝下落不明。次子關興與女兒關銀屏卻因為提前到了成都定居,從而躲過了孫吳的白衣渡江此一劫難。
後來,先帝去世,就由諸葛亮做媒,將關銀屏小姐嫁與李恢的長子李遺為妻,這,也算是對李氏的一種恩寵有加的表現吧。
開國元勳與南中豪族之間的聯姻,屬於政治婚姻的成分居多。
但事情落在關銀屏和李遺的身上,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關銀屏憑借自己的賢淑豁達,以及超高的政治智慧,在建寧李氏族內,甚至在整個南中事務上,卻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因為關銀屏是關羽第三個孩子,所以,南中人民喜歡稱她為“關三娘子”,而不是隨夫姓,這是一種尊重,卻也說明了關銀屏在南中,影響力是多麽巨大。
魏延提到關銀屏,不是沒有深意的——
一,可以從關銀屏著手,探聽一些包括李氏在內的豪族動向。
二,可以借用關三娘子的影響力,做一些事情。
三,關鍵時刻,他們甚至可以將關銀屏推上去,至於推到什麽位置上去,大家卻也還沒有認真考慮過。
但,畢竟是一個不錯的路子對吧。
也就在這時候,外麵有人進來報告:“建寧李遺和關三娘子來訪。”
三人俱是一愣,然後,都把眼睛盯在魏延的身上,不再吱聲。
魏延自然知道他們的意思——自己是不是要躲一躲?
魏延卻是一拍桌案,豪氣頓生,叫一聲:“給老子叫進來!”
不大一會兒,外麵腳步聲響起,進來的正是李遺和關三娘子。
建寧李氏本本也是漢族血脈的一支,所以,李遺長的文質彬彬的,和其父親倒是有得一比,很是有些儒雅風度。
南中這裏,漢姓大族並不少,但頂級豪門卻不多。
所謂的頂級豪門,當然不僅僅指族群在本地的經濟中的地位,更帶有諸多政治地位的考量。
如此說來,南中頂級漢姓豪門,也就隻有李氏這一門了。
其實在李恢之前,李氏也不過是南中豪門中“豪門甲”“豪門乙”一般的存在。但在第二任南中庲降都督李恢的加持下,幾年下來,建寧李氏茁壯成長得實在厲害。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諸葛亮的南中治理政策,本就是“以蠻治蠻”,但有李氏這樣的漢姓豪門存在,何須再舍近求遠?
這,當然是更加優質的選擇了。
所以,這十幾年裏,蠻王孟獲一族獲得蓬勃發展,李氏這樣的漢姓豪門,同樣也獲得空前繁盛。
李恢去世後,長子李遺自然成為這一門的話事人之一,但上麵有幾個叔叔輩,再上麵,卻還有一個三爺爺在,真正的族長責任,還是由這李三爺爺擔著。
李氏族人太多太多了。
幾百年的開枝散葉之下,早已經分散得各地都是。而主脈這裏,一共分三門,也就是李恢李遺這一門,李恢的二弟一門,三弟一門。
三門之間,也都獨立行事,各自負責一攤子生意。
關銀屏年紀已經三十好幾,但看起來,卻依然非常年輕,身材高挑,膚色潔淨,穿著打扮,依然是漢人的著裝,顯得端莊秀美卻又幹練利索。
對於庲降都督府,二人卻一點也不陌生。
但二人一進來,看見了那“該死的”老魏穩坐如山,卻是一愣神。
二人對於張翼張嶷馬忠等人,都非常熟絡,大家早已經打了許多交道。
但對於魏延,二人並不熟悉。
銀屏雖是關羽的孩子,但她原來一直生活在荊州,而魏延卻一直在漢中做事。等關銀屏到了成都定居,很快又遠嫁南中,二人也幾乎沒有見過麵。
帳中三位將軍都站起來迎接那夫妻二人,而一個高大魁梧須發皆白的老人,卻穩穩地端坐在凳子上,瞪著一雙牛蛋一般的大眼睛,盯著關銀屏看,嘴角裂開,勉強地算是笑意綻放吧。
關銀屏頓時就覺得心頭一股暖意升騰而起。
李遺和馬忠他們見禮完畢,問馬忠道:“這位老將軍是?”
不等馬忠他們介紹,魏延倒是自己開頭了:“老夫魏延魏文長是也!”
關銀屏嬌軀一震,仔細打量一眼,便連忙上前跪倒在地,口稱:“銀屏見過魏家叔父!”
說著,關銀屏再也控製不住,抱住魏延的雙腿,淚流滿麵,哭泣起來。
李遺也連忙過去,給魏延跪下,行禮,口稱:“侄婿李遺見過魏家叔父!”
魏延連忙將二人攙扶起來。
按說,李遺作為南中豪族,而且其父李恢去世後,李遺已經襲了父親的興亭侯爵位,比魏延的南鄭侯爵位也隻是低了兩等而已,二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更無任何親戚關係,是可以不跪拜的。
但李遺還的按照妻子那邊的禮節,照做了。
關銀萍淚眼婆娑,看見魏延,如同見到了娘家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伯父、叔父、兄長等。
說起來,蜀漢開國元勳之中,就數關家敗亡得最快也最徹底。
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與兒子關平一起罹難,屍首兩分。
關羽的首級,由曹操做主,以王侯禮葬在洛陽關陵。無首屍體葬在當陽玉泉寺的關陵。而成都這裏,隻是建了一座空空如也的衣冠塚。
關羽的後人中,次子關興過早為國捐軀,留下一子關統,卻又很早去世,漢壽亭侯這一脈,也就沒有了後人,隻留下一個關銀屏遠嫁南中,還帶有政治和親的意味。
父親去世後,與父親最為親厚的先帝劉備,車騎將軍張飛,也都相繼去世。
每逢年節,以及父親的祭日,關銀屏也隻能在這遙遠的南中,給父親上一炷香。
想到自己父親和二位兄長都已經不在人世,關氏連一個給長輩燒紙錢的男人都沒有了,怎麽能不悲從中來。
魏延將李遺攙扶起來後,轉身將關銀屏抱在懷裏,自己也忍不住流下滾滾熱淚。
看到關銀屏,沒法不想到關羽,想到關羽,沒法不想到先帝劉備以及張飛趙雲老黃忠……
這一代人,就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啊……
而且,自己也差點就死在隴西,而且是以一個“叛國者”的身份被一刀梟首,滿門族滅……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憑什麽啊……
大家曾經相約,寧願戰死在疆場之上,絕不病死在臥榻之中。
從先帝劉備開始,有一個算一個,張飛、關羽、黃忠……哪一個不是死在疆場之上,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傅肜說:“蜀漢隻有斷頭將軍,豈有投降將軍!”拔刀自刎。
習珍說:“寧為漢鬼,不做吳臣!”然後,拔刀自刎。
……
每每思之,無不心性激蕩,心潮澎湃,令人神往不已。
而自己呢,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好在自己沒有死掉,沒有因為“叛國”而被“梟首”,但自己的活著,卻更加具有諷刺意味。
二人見人思故,情難自禁。
身邊諸人雖說不能完全走心,但見此情形,也都情不自禁,跟著掉落金豆子幾顆。其中尤以包子黃崇為甚。
包子和關銀屏雖說相處機會非常少,但世人皆曰“劉關張”“劉關張”,在於當事人而言,更是將彼此看做自己家人一般親近。
黃崇的感慨萬千,更難以開口言說。
許久之後,在眾人的勸說之下,魏延和關銀屏才止住悲傷,其他人也唏噓不已,頻頻擦拭眼眶。
三位將軍都是跟著老一輩幾位戰神出來的,自然都是有很深厚的感情。
整體來說,蜀漢軍中,還算是比較抱團的,尤其是李嚴被拿下後,基本沒有多少明顯的幫派間隙。那些所謂的幫派之爭,更多體現在朝堂上的文官體係中。
眾人重新落座,都上了茶水,關銀屏自然要打問魏延為何到此,魏延自然也要問詢李遺銀屏二人為何來到平夷。
魏延的“死去活來”當然不好說明,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大家也都能理解,倒是李遺關銀屏這次來,卻帶來了一些讓人吃驚的消息。
“南中,將有劇變!”
李遺的第一句話,便將屋內諸人震撼得頭皮發麻。
接下來,關銀屏主動開口,李遺隻是做些補充。
“三天前,我建寧李氏核心層的幾個人在一起商議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卻將我家相公瞞在鼓裏。”
“說是李氏核心層,其實並不準確,就是我已經過世的老公爹的二弟李享三弟李沛二人。”
“這二位叔父與我公爹各自分家,是建寧李氏嫡係主脈的二房三房話事人,老公爹在世時,二位叔父也隨之上位,成為南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二人那兩房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
……
絮絮叨叨的話語中,眾人對他們帶來的情報逐漸明朗起來——
原來,自李恢去世,興國亭侯的爵位自然由李恢的嫡長子李遺繼承了,李遺雖然還在守喪期間,有爵但卻無官身,屬於白丁一個,但政治地位很高,未來得到蜀漢帝國的重用是必然的。
也因此,李亨李沛二人對於侄兒李遺也還算好。
但隨著南中時局風雲變幻,牂牁郡糜爛如斯,蠻族人蠢蠢欲動,李享李沛的心,也就逐漸迷失在亂局中了。
李恢橫空出世之前,李氏雖說也算南中豪族大姓,但遠沒有今日豪橫。李恢本在劉璋治下任一小小僚屬,但因為他的睿智,提前預判了外來的劉備集團一定會戰勝益州劉璋集團,預先選擇了劉備。
更因為李恢能力高強,孤身入馬超軍中,說服馬超來降。
接下來的事情,便恍如開了外掛一般。
馬超很是給力,直接殺奔成都,威逼利誘之下,嚇得劉璋一眾拱手投降,益州不戰而降。
再後來,第一任庲降都督去世,李恢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二任庲降都督——這需要劉備給予莫大的信任,才會讓一個南中豪族做庲降都督。
“以夷製夷”的政治思路,從李恢任職南中,就已經開始執行了,而非諸葛亮後來征服南中後,重用蠻王孟獲才開始。
庲降都督,相當於整個南中的王!
所以,在李恢任上,不管怎麽說,他李氏才是最大受益者,整個家族勢力也如南中漫山遍野的藤蔓相仿,獲得空前發展壯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隨著勢力的增長,李氏族人的心,也越來越大了。
“既然孟獲可以王三江口,劉胄可以王且蘭,建寧李氏王南中,為什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