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久久不語!


    見他一幅猶疑不定的樣子,智叟不由氣道:“精神世界的爭鬥,最是詭秘難測,在老夫所在的世界,乃是魔道的手段。


    此道最擅長操控人心,其從潛意識的暗示起步,逐步加深影響,於不知不覺間侵入識海,直至操控神智,成為對方的傀儡。


    而以這方天地靈氣全無的現狀,對於那些不甘於與塵土同腐,有誌於超脫之輩而言,走上這條路是必然的選擇。也就是說,日後你會遇上越來越多的此道中人。那時,你就會知曉老夫的重要……”


    “先生!趙先生……維爾福德先生的辦公室到了……”一聲輕輕的唿喚將神情恍惚的趙言從迴憶中拉迴。


    用手重重的搓了搓臉部,趙言唿出一口長氣。不答應又能如何,將那老家夥趕出去!那也要自己能做得到才是!


    協議已經達成,智叟也已算正式進駐識海,開始履行它的承諾,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既然沒有能力反抗,那麽就好好享受,至少從目前來看,自己還是受益者。


    伸手推開虛掩的大門,趙言大步走了進去。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倫敦郊外的那座古堡,還是二樓的那間辦公室,趙言恭恭敬敬的站在辦公桌前,已經足足有半個小時了,他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費力克斯仰靠在豪華的大班椅上,注視著在那一束陽光中翩翩起舞的灰塵,神情專注,一動不動。讓人忍不住懷疑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種天地至理。


    但隻要稍微湊近些,就會發現費力克斯兩眼茫然、毫無焦距。顯然,他的心思根本不在這裏。


    半個月前,也就是趙言開始恢複性訓練的當天晚上,費力克斯就拿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在龐格再三保證趙言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並且已經展開恢複性訓練之後,顧不得看上一眼,他就匆匆離開,返迴他位於梵蒂岡的辦公室。


    然後第二天上午,樞機團第三會議室,一場小型的聽證會在費力克斯的要求下召開了。


    與會的是三位紅衣大主教,其中包括樞機院的副院長:以撒·馬蒂爾德。


    “說說吧,費力克斯團長,如此急迫的召開這次聽證會,有什麽緊急的事發生嗎?


    按理說,以你們騎士團現在教廷所處的位置,不大可能有什麽緊要的事情需要你們處理,我很好奇等會兒你用什麽理由來說服我們。”


    馬蒂爾德副院長以略帶戲謔的口吻說道,“大家的時間可都寶貴!”


    比伯·費力克斯,教廷聖殿騎士團現任團長。


    這是一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保羅六世重新組建的機構。至於原有的、巔峰時曾占教廷三分之一軍事力量的聖殿騎士團早在1312年的維也納宗教會議上由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下令解散,消散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與九聖部之首的信理部那龐雜的構成不同,重新組建的騎士團的任務相對單純。組建之初它是作為教皇的衛隊存在,負責教皇的日常保衛工作,是一支直屬於教皇的力量。


    於它單純的職能相匹配的是,它的權力幾乎等同於沒有,跟白金漢宮前的衛兵相似,隻是作為一種象征性的存在。


    直至費力克斯坐上團長的位置,這個機構的職能才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上任之初,費力克斯就認為,騎士團不能隻是一支儀仗隊般的存在。


    作為教皇手中不多的直屬力量,它應該是教皇手中的一把利劍,不應該單純的局限於安保任務。而應該視為教皇力量的延伸。在成員的選拔上,費力克斯要求必須有處理突發事務的能力,也就是說要有獨當一麵的經驗。


    這個動作得到了教皇的默許。


    有了教皇的背書,費力克斯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十多年的勵精圖治,騎士團的實力大大增強,而伴隨著權力的日漸膨脹,騎士團的觸角也開始逐步向教廷的內部延伸……


    大主教們紛紛猜測,或許要不了多久,教廷又將出現一個新的部門。


    而與實力相匹配的是,費力克斯在上一次的樞機團會議上被補選為紅衣大主教。


    “由於此次所議內容可能涉及教廷的核心機密,所以在會議開始之前,我建議關掉所有電子設備,所討論的議題均不作記錄,無關人員全部離場。”


    會議還沒開始,費力克斯就提出了要求,“這將是一次閉門會議!”


    “有這個必要嗎!”馬蒂爾德副院長皺了皺眉頭。


    望著費力克斯嚴肅的神情,另兩名紅衣主教明智的保持了沉默。


    想了想馬蒂爾德最終揮了揮手,示意照做。


    “今天的議題主要有兩項。”費力克斯清了清嗓子,“首先,機甲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且已經經過了實戰的檢驗。”


    馬蒂爾德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連他這個樞機團的副團長都隻是得到一點風聲,騎士團的手已經伸得這麽長了嗎!


    毫不理會幾人陰沉的目光,費力克斯打開了一旁的全息投影。一組身穿外骨骼的士兵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總共四個身影。


    雖然三位主教並不了解機甲內在運作的具體原理,但也能看的出來,這四套機甲的設計思路一脈相承,所穿著的外骨骼由簡單到複雜。以第一套係統為基礎,後者在前者的主體上進行了層層武裝。


    即便什麽也不懂的人,通過這四具機甲,也能對研製過程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第一名身穿的是趙言他們傭兵小隊曾經使用過的被命名為“神行者”的行走輔助係統。


    這沒什麽可多說的,本世紀初美軍就已開始試驗性的裝備特種部隊,現在估計在一線部隊中都開始了大量列裝。


    與第一名相比,第二名戰士所穿的外骨骼就有了顯著的不同,已由原來單純輔助行走的幾根連接杆,變為了覆蓋全身的穿戴。甚至在其前臂還出現了簡單的附裝武器。


    如果不是有第二具外骨骼作為過渡,旁人根本無法將第三具外骨骼和第一具聯係起來。從這一具開始,就已經不能簡單的稱其為外骨骼了,在它的身上,終於有了一絲機甲的雛形。


    以覆蓋全身的外骨骼支撐杆為附著點,一層塗裝著沙漠迷彩的鋼板均勻的鋪設其上,頭上也戴上了一頂全封閉式的頭盔,手臂、肩頭都分布著黑洞洞的武器發射口。


    除了駕駛者的關節還沒有防護到位和整體稍嫌臃腫外,一具身高兩米開外,全副武裝的人型機器,威風凜凜的矗立在了眾人的眼前。


    美中不足的是,這具機器的身後背負著一個幾乎與其上半身等高的龐大的電池組。


    這不僅極大的影響了它的作戰性能和戰場機動能力,可想而知,其續航能力應該也極其堪憂。


    第四具機甲與第三具看上去並沒有多大區別,應該是在它的基礎上進行了微調。整體升高了約五十厘米,橫向也膨大了一圈。


    “這是因為加裝了腿部減震器和能量消止閥的緣故。”


    費力克斯在一旁介紹。


    “前者能使機甲更好的適應全地型作戰,後者則能有效減輕高能量武器發射時給駕駛者身體帶來的巨大衝擊。


    駕駛員身上的裝甲也根據人體比例進行了調整,材質是主戰坦克所采用的均質鋼板,要害部位同樣加裝了模塊式反應裝甲。關節處由凱夫拉布料進行連接。


    武器係統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大家可以看到,肩部的那兩具榴彈發射器已調整為四具,且所在位置也被挪到了背部。其原有位置已被兩門更加細長的炮管所取代。”


    “這是兩門經過閹割的小型電磁炮,發射重約10克的金屬炮彈。能以10兆焦耳的能量將其以4000米/秒的速度發射,在兩公裏外能輕而易舉的擊穿現役所有主戰坦克的正麵裝甲!”


    費力克斯以略帶驕傲的口吻向眾人作了介紹。


    “請注意,這不是實驗室數據,而是經過戰場實戰檢驗的。其檢驗對象是前蘇聯生產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t-84型主戰坦克。這型坦克雖然作戰能力稍遜於西方各式主戰坦克,但就防護能力而言,是站在同一層麵上的。


    而且,這不是靜止不動的打靶,而是戰場環境下的實戰。”費力克斯在“實戰”二字上加重了口氣。”


    “4號之所以能維持如此強大戰力的原因是因為這個。”費力克斯將第四具機甲的背麵展現了出來,原來半人高的電池組已經更換成了一個手提箱大小的電池。


    “我們的能源研究所於三個月前成功攻克了聚變電池小型化的難題。這是他們的第一代產品。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困擾,但用於實戰,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


    “到底還有些什麽問題,費力克斯你要說清楚,如果是有嚴重的缺陷,即便在這裏放你過關,到了撥款委員會那裏,也不會被通過的,他們自有一套嚴格的審核程序,不要幻想能蒙混過關。”


    “肯定不是嚴重的缺陷,這一點我可以保證。”費力克斯發誓道。


    “小型聚變電池的能量輸出始終不能恆定。


    雖然總體性能是穩定、安全的,經過試驗,也完全滿足常規作戰的需求,如果不長時間進行大功率的頻繁機動,對它的持續作戰能力也幾乎沒有什麽影響……


    但對於需要瞬間輸出巨量動能的武器來說,這個缺陷可能會被放大,這或許會大大影響駕駛員對作戰時機的把握……


    而且受限於電池的體積,它的散熱性能可能不是十分的出色,持續大當量能量輸出的情況下,電池的溫度會急遽提升……這或許會極大的提高核物質的活躍度,進而影響電池使用的安全性……”


    “說說具體的數據。”


    “連續兩發電磁炮後,必須有半個小時以上的冷卻時間。”


    馬蒂爾德輕輕點了點頭,如果費力克斯所言屬實,那麽這的確不是什麽不可修複的缺陷。雖然對戰場態勢有一定的影響,但完全可以用數量拉平。左右打量了一下另兩名紅衣主教,見他們也沒有異議。


    “打一份詳細的預算報告上來,這個項目被批準了!”


    “感謝副院長閣下的大力支持!”因為項目的批準,費力克斯略顯興奮,趁機提出了後續的要求:“副院長閣下,這個項目還有兩個後續的分支,請容我再占用您一點時間。”


    費力克斯操作了一下投影儀,眾人麵前又出現了另一具機甲。與第四具機甲相比,這具機甲除了略微苗條了一些,整體變化並不大。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先前其身上所有搭載的武器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閃爍著幽藍色光澤的長劍被機甲緊緊的握在手中。


    “這是研製中的第五代機甲,采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人機一體技術。


    與第四代機甲的應用方向不同,它是一具近戰型的機甲,主要是用於特種作戰。目前已經製造了兩架原形進行測試。


    根據已經采集的數據來看,不論是應變力還是靈活性,它都遠遠超出第四代機甲。”


    接下來,費力克斯對這具還處於研製中的第五代機甲做起了詳細的描述。


    “前四代機甲的研製目的主要是用於正麵戰場,因此其機載電腦隻是起一個協調的作用,是根據駕駛者肢體的運動來被動的調節各關節處馬達輸出動力的大小,並起到一個平衡機體的作用,屬於典型的‘跟隨係統’。


    它的優點是解放了士兵的雙手,使其能進行複雜的操作而不必分心於機甲的操控,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大腦發出的指令通過身體動作的分解,再傳遞到各部機件,有一定的滯後性,這是這套係統的特性所決定的。


    也是因為正麵戰場的特殊性,容許指令的傳達有一定的延後,因此這幾秒的誤差就被容忍了。


    但第五代機甲不同,它是近戰型機甲,不要說一二秒的誤差,就是零點幾秒的時間,有時也足以決定駕駛者的生死。


    但遺憾的是機甲的主體係統已經無法更改,事實也證明它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我們不可能將整套係統推倒重來。


    據此,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從駕駛者著手。


    即索性在機甲操作者身上直接植入芯片,將其腦神經的指令以數據化的形式直接傳遞給由芯片控製的機載電腦,由腦神經來直接驅動機甲,而不是被動的與人體保持同步……”


    “不錯的設想,那麽,這就是你們的最新成果了!”馬蒂爾德指著第五具機甲微笑著說道。


    “是的,我們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的問題是:大腦瞬間產生的數據過於龐雜,以當前芯片的技術無法對其中的有效指令進行過濾,也就沒有辦法做出針對性的解讀。


    出現的問題就是電腦偶爾會做出與肢體相反的指令,從而令機甲無所適從……”


    “第二個分支是關於機甲所持武器的。”不等三人做出答複,費力克斯馬上拋出了第二個議題。


    “理想狀態下的機甲近戰武器應該是類似高周波刃之類的高能切割武器。有關蓄能的問題在實驗室中已經初步得到解決,但受材料所限,作為介質的劍身載體,始終無法承受正負電子劇烈撞擊所產生的高溫。


    一旦震蕩開始,維持不了多久,介質就會被融毀。


    目前隻能用相對低能耗的激光武器代替。但激光的威力想必三位大人也有所了解,它無法對裝甲目標產生瞬間的切割作用……”


    費力克斯一口氣介紹完所有的情況,然後靜待馬蒂爾德等三人的決定。


    “有關芯片的研發進程,我會責成撥款委員會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但材料的問題我不讚成搞閉門造車式的自行研發,這會耗時過長。


    我建議你走合作的路線,當然,我也會替你聯係幾家著名的材料研究室,我們可以聯合開發。實在不行,也可以直接向它們購買成品,這畢竟不是核心技術。”


    對於費力克斯的兩個補充議案,馬蒂爾德一個也沒有駁迴,直接全盤同意。這當然不是他對費力克斯突然好感大增。而是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機甲蘊含的巨大價值。


    作為教廷實際權力的執掌者之一,馬蒂爾德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一種全新的武器,一旦機甲批量生產,並運用於戰場,整個戰爭的方式或將迎來顛覆性的變革。


    就像當初那場“沙漠風暴”一樣。


    那種降維式的打擊令各國所有的作戰教程都因此而重新編寫,作戰理念也幾乎推倒重來。隨之而來的是各國軍事力量的大洗牌。特別對那些傳統的陸軍強國而言,帶來的變革幾乎是災難性的。


    而現在,一款全新的武器或將再次引領這種變革。


    教廷作為這種新式武器的發明者、擁有者,隻要證明這款武器的有效性,那世俗影響力的擴大是必然的。而隨之而來的利益分配、交換,未必不能使教廷重新成為一個超一流的勢力,從而完成教廷的複興,直至再次站上世界的頂端。


    而作為教廷的高層,利益的既得者,他馬蒂爾德或也將因此麵邁上他人生的頂峰。


    抑製了一下自己略顯激動的心情,馬蒂爾德麵帶微笑的說道:“好了,費力克斯,說說你的下一個議案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種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定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定海山並收藏遺種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