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二選一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群臣反對,陳平安目光如炬,掃視殿下群臣道:“朕派出去的人,也隻是暫代維持秩序而已,迴頭還是得需要吏部派人的,有何不可?”
“再就是那什麽科舉學子了,經此一事,朕對前朝科舉製度大為不滿,你們都看看,前朝科舉製度選拔出來的都是一些什麽人才。”
“大部分都是一些不通政事,隻知道貪汙享樂的腐儒,那個什麽八股文章有什麽用?”
“八股文格式嚴格、內容僵化,考生為了應付考試,隻能死記硬背儒家經典和八股格式,缺乏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創新思維,不利於培養具有實際治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這就導致了很多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有效地應對國家麵臨的各種複雜問題。”
“像趙德潤這樣的無能的基層官員為什麽會如此之多?在朕看來,完全就是因為前朝科舉製度存在巨大缺陷。”
“朕決定了,重新製定科舉規則,凡是還未任職一方的科舉文人,都需要重新進行科舉。”
“至於說新科舉的內容,肯定是不會再考什麽八股文了,至於說要考什麽內容。”
陳平安裝模作樣的思考了一番之後,才開口道:“這樣吧,新朝改革的第一次科舉,就以選拔基礎官員的行政能力為主。”
“基層官員,需得精通律法,等新的《龍國律》確定下來之後,就以新《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第一次科舉。”
“科舉之前,地方官員就先由朕安排人來暫時管理各縣事務,科舉之後,按照考核名次,再擇優錄取,到各地上任,諸位愛卿可有意義?”
朝廷諸公默然無語,地方官員的事情還沒搞明白呢,你丫又要改革科舉?
禮部尚書徐階再次開口反對道:“陛下不可,文以儒治天下,以《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科舉,這成何體統?”
好吧,大明文人,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陳平安卻要以《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科舉,這是要幹什麽?這是要以法家治天下嗎?
朝廷眾人自然都是不答應的,紛紛跪地表示反對。
一時間,朝堂上的反對之聲,連成一片。
陳平安麵色一沉,龍袍在身後掀起一陣波瀾,他的目光如寒星般掃過跪地的群臣,聲音冰冷:“以儒治天下?那你們倒是給朕說說,孔聖人的哪一條經意裏,讓你們去貪汙腐化了?”
“不同意新科舉的也可以,那咱們就用儒家治天下的規矩來評定你們,以前大家貪汙腐化的事情咱們也就不揭過了,畢竟,按照以儒治天下來說,貪汙腐化這種德行有虧的人,可是不好意思繼續當官的。”
“現在,不同意新科舉的人,都給我上前三步,都給我站出來。”
陳平安這麽一說,朝堂上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好吧,這幫子大明遺臣們,就沒有一個屁股幹淨的,誰敢站出來觸皇帝的黴頭?
陳平安:“就是嘛,新朝新氣象,以儒治天下沒錯,但朕覺得,治理國家,應該更加的貼合實際。”
“儒家思想可以提高學子們的道德修養,用法律和規矩治國,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也正是儒家思想嗎?既然如此,用新《龍國律》作為選拔基礎管理人才的標準,這有何不可?”
“在朕看來,這不僅沒有不妥,反而還會更加務實。”
“龍國境內這次大量基層官員的缺失,肯定是要及時補充的,此次事急從權嘛,就先以新《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
“以後的科舉,八股文肯定是不要了的,科舉可保留部分儒家經典考核,同時加入《龍國律》、民生政務等內容。如此既能維係傳統,又能選拔出兼具道德素養與實幹能力的官員。”
“當然,具體如何,還得仔細琢磨,仔細討論。”
“不過,諸位愛卿要是還覺得以新《龍國律》為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太過倉促的話,咱們也可以慢慢討論,等拿出一個完善的新科舉製度來後,再進行新朝之後的第一次科舉。”
“但地方基層管理的需求不等人,朕派出去的精通基礎管理的人才,總不能長期以暫代的名義進行基層管理吧?”
“要麽盡快以《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選拔人才。”
“要麽就把朕派出去的人,去掉暫代二字,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管理基層各縣,科舉製度改革的事情咱們慢慢商討,等商討完了之後,咱們再舉行新朝之後的第一次科舉。”
“要怎麽選,諸位愛卿討論一下吧。”
皇帝都讓討論了,一幫子大臣們立馬就討論了起來。
有人說科舉事關重大,應慎重考慮。
有人說基層官吏任免,同樣事關重大,必須經過吏部才行。
太和殿中,眾人各執一詞,爭論愈發激烈,聲音此起彼伏,久久難以平息。
直到天色漸暗,眾人依舊沒能得出一個統一答案。
陳平安坐在龍椅上,看著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殿內瞬間鴉雀無聲。
“夠了!”陳平安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透著無盡的威嚴與憤怒,“朕給了你們討論的機會,不是讓你們在這裏扯皮的!今日若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來,你們今日便在這太和殿中討論一夜好了。”
“一夜討論不出個結果,那就兩夜三夜,朕的江山,由一群不通政令的官員管理,你們放心,朕還不放心呢。”
“沒有結果之前,誰都不準給我離開太和殿,三天,朕隻給你們三天時間。若三日後還選不出一個可行方案,你們就都別幹了!”
言罷,陳平安拂袖而起,龍袍獵獵作響。
隨著司禮太監尖細的“起駕”聲,群臣跪地恭送皇帝離去。
望著皇帝遠去的背影,眾人麵麵相覷。
...............
“再就是那什麽科舉學子了,經此一事,朕對前朝科舉製度大為不滿,你們都看看,前朝科舉製度選拔出來的都是一些什麽人才。”
“大部分都是一些不通政事,隻知道貪汙享樂的腐儒,那個什麽八股文章有什麽用?”
“八股文格式嚴格、內容僵化,考生為了應付考試,隻能死記硬背儒家經典和八股格式,缺乏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創新思維,不利於培養具有實際治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這就導致了很多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有效地應對國家麵臨的各種複雜問題。”
“像趙德潤這樣的無能的基層官員為什麽會如此之多?在朕看來,完全就是因為前朝科舉製度存在巨大缺陷。”
“朕決定了,重新製定科舉規則,凡是還未任職一方的科舉文人,都需要重新進行科舉。”
“至於說新科舉的內容,肯定是不會再考什麽八股文了,至於說要考什麽內容。”
陳平安裝模作樣的思考了一番之後,才開口道:“這樣吧,新朝改革的第一次科舉,就以選拔基礎官員的行政能力為主。”
“基層官員,需得精通律法,等新的《龍國律》確定下來之後,就以新《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第一次科舉。”
“科舉之前,地方官員就先由朕安排人來暫時管理各縣事務,科舉之後,按照考核名次,再擇優錄取,到各地上任,諸位愛卿可有意義?”
朝廷諸公默然無語,地方官員的事情還沒搞明白呢,你丫又要改革科舉?
禮部尚書徐階再次開口反對道:“陛下不可,文以儒治天下,以《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科舉,這成何體統?”
好吧,大明文人,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陳平安卻要以《龍國律》為核心進行科舉,這是要幹什麽?這是要以法家治天下嗎?
朝廷眾人自然都是不答應的,紛紛跪地表示反對。
一時間,朝堂上的反對之聲,連成一片。
陳平安麵色一沉,龍袍在身後掀起一陣波瀾,他的目光如寒星般掃過跪地的群臣,聲音冰冷:“以儒治天下?那你們倒是給朕說說,孔聖人的哪一條經意裏,讓你們去貪汙腐化了?”
“不同意新科舉的也可以,那咱們就用儒家治天下的規矩來評定你們,以前大家貪汙腐化的事情咱們也就不揭過了,畢竟,按照以儒治天下來說,貪汙腐化這種德行有虧的人,可是不好意思繼續當官的。”
“現在,不同意新科舉的人,都給我上前三步,都給我站出來。”
陳平安這麽一說,朝堂上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好吧,這幫子大明遺臣們,就沒有一個屁股幹淨的,誰敢站出來觸皇帝的黴頭?
陳平安:“就是嘛,新朝新氣象,以儒治天下沒錯,但朕覺得,治理國家,應該更加的貼合實際。”
“儒家思想可以提高學子們的道德修養,用法律和規矩治國,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也正是儒家思想嗎?既然如此,用新《龍國律》作為選拔基礎管理人才的標準,這有何不可?”
“在朕看來,這不僅沒有不妥,反而還會更加務實。”
“龍國境內這次大量基層官員的缺失,肯定是要及時補充的,此次事急從權嘛,就先以新《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
“以後的科舉,八股文肯定是不要了的,科舉可保留部分儒家經典考核,同時加入《龍國律》、民生政務等內容。如此既能維係傳統,又能選拔出兼具道德素養與實幹能力的官員。”
“當然,具體如何,還得仔細琢磨,仔細討論。”
“不過,諸位愛卿要是還覺得以新《龍國律》為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太過倉促的話,咱們也可以慢慢討論,等拿出一個完善的新科舉製度來後,再進行新朝之後的第一次科舉。”
“但地方基層管理的需求不等人,朕派出去的精通基礎管理的人才,總不能長期以暫代的名義進行基層管理吧?”
“要麽盡快以《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選拔人才。”
“要麽就把朕派出去的人,去掉暫代二字,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管理基層各縣,科舉製度改革的事情咱們慢慢商討,等商討完了之後,咱們再舉行新朝之後的第一次科舉。”
“要怎麽選,諸位愛卿討論一下吧。”
皇帝都讓討論了,一幫子大臣們立馬就討論了起來。
有人說科舉事關重大,應慎重考慮。
有人說基層官吏任免,同樣事關重大,必須經過吏部才行。
太和殿中,眾人各執一詞,爭論愈發激烈,聲音此起彼伏,久久難以平息。
直到天色漸暗,眾人依舊沒能得出一個統一答案。
陳平安坐在龍椅上,看著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殿內瞬間鴉雀無聲。
“夠了!”陳平安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透著無盡的威嚴與憤怒,“朕給了你們討論的機會,不是讓你們在這裏扯皮的!今日若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來,你們今日便在這太和殿中討論一夜好了。”
“一夜討論不出個結果,那就兩夜三夜,朕的江山,由一群不通政令的官員管理,你們放心,朕還不放心呢。”
“沒有結果之前,誰都不準給我離開太和殿,三天,朕隻給你們三天時間。若三日後還選不出一個可行方案,你們就都別幹了!”
言罷,陳平安拂袖而起,龍袍獵獵作響。
隨著司禮太監尖細的“起駕”聲,群臣跪地恭送皇帝離去。
望著皇帝遠去的背影,眾人麵麵相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