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量基礎官吏的位置,還是改製科舉,都是文官集團的基本盤,皇帝給出的兩個方案,朝堂百官其實一個都不想選。


    但是不選吧,又不可能,大量基層官吏不通政務,被皇帝要求革職的理由還是很充分的。


    現在龍國的百姓,通過《龍國日報》的宣傳,都知道自己當地的父母官是有多麽的不靠譜,革職這些官員,皇帝這邊天生就占著大義。


    前朝的那些科舉製度,選出來的人才,都是一些歪瓜裂棗,皇帝不放心,要用自己的人暫代全國各縣的基礎官吏,要重新改革科舉製度,同樣也是占著大義的。


    無論是哪件事情,皇帝提出的要求都是堂堂正正的。


    正是因為堂堂正正,眾人才難以抉擇,因為無論選哪個,都是在從文官集團身上割肉。


    大量基層管理被皇帝掌握,不用說也知道,以後下麵的人就不好控製了。


    要是匆匆以新《龍國律》為新朝第一次科舉製度的重點,那麽以後估計想改的話,絕對會非常的麻煩。


    無論選哪個,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盧象升:“諸位聽我一言,兩件事,無論選哪一個,陛下派人暫時代管各縣官員政務之事,是不是都得需要執行?”


    朝廷諸公聞言,確實是這個道理,陛下信不過現在文人集團的信號已經是很明顯了,無論選哪一個,陛下肯定是派人派定了。


    盧象升:“暫代人員一旦到位,陛下插手基層官員事情其實已經成了事實,既然如此,陛下控製在手的東西,諸位覺得是那麽容易能替換了的嗎?”


    朝廷諸公默然無語,是啊,以龍國新帝的手段,人家拿到手裏的東西,哪裏會有再吐出來的道理。


    盧象升:“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麽好爭的,自然是選科舉了,改革科舉製度,可是關乎我文人階層的根基,這個必須不能馬虎。”


    “以新《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看似事急從權,但若先例一開,以後的事情可就難辦了。”


    “本官以為,其他都沒什麽好爭的,但這科舉改革之事,必須得爭一爭。”


    賀逢勝點點頭,第一個出口讚同:“盧大人所言有理,不過這基層官員任命程序,需得經過咱們吏部下達,人可以是陛下指定的,但這規矩還是要有的。”


    楊嗣昌:“科舉事關重大,確實應慎重考慮,我也讚同盧大人。”


    有了賀逢勝和楊嗣昌的讚同,眾人也都紛紛開始讚同。


    兩權相害取其輕,皇帝既然拿到手裏的東西,自然不是那麽容易再從皇帝手裏搶迴來了。


    特別這個皇帝,還是手握重兵,完全不受文臣控製的皇帝。


    這樣一個皇帝,做事情還願意跟大家講規矩,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真要是惹毛了皇帝,人家一旦不講規矩了,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時至今日,朝堂諸公才明白,大家手裏其實一點兒底牌都沒有了。


    特別是當皇帝說自己手下正好有不少精通基礎管理的人才,讓他們先去暫時代理那些被革職抄家的基礎官員的時候,朝堂諸公們就明白了,他們可能已經不是不可被替代的。


    一旦大家也是可以被替代的,那文人集團還能有什麽底牌?


    沒了,文人集團此刻已經連掀桌子的底氣都沒了。


    眾人此時此刻,隻希望皇帝可以按照規矩辦事。


    在盧象升的領頭下,朝堂諸公很快就達成了共識,現在大家隻希望科舉製度的革新中,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權力了。


    很快,事情的結果傳到了陳平安的耳朵裏。


    陳平安笑著點點頭,便同意了那些被替換的基礎官吏的任命,都由吏部來經手,這也算是給文官集團們留下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臉麵其實是不值什麽錢的,實實在在的權力能掌握在手中即可。


    從今往後,全國八九成的基層官員,可就基本都是陳平安的人了。


    至於說剩下的那一兩成,不是還有廉政部在那看著嘛!


    基礎權力被皇帝給掌握了,這就代表著文官集團在陳平安手中,徹底失去了反抗的資本。


    這就代表著皇權集中,以後陳平安想幹點什麽事兒,那還不是輕輕鬆鬆的。


    其實,陳平安對於百官的這個選擇,還是有點小失望的。


    陳平安其實更願意百官選擇第二條,以新《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


    新《龍國法》陳平安早就搞好多少年了,陳平安手下的行政管理人才,可都是學習新《龍國律》多年的。


    要是以新《龍國律》核心,匆匆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的話,朝堂之中名列前茅的考生,幾乎都會是陳平安的人。


    當然,朝堂百官還可以選擇第三條路,第三條路就是百官討論個三天三夜,也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來。


    真要是這樣的話,陳平安立馬就把朝堂百官的無能表現,通過《龍國日報》公布天下。


    三天三夜都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來,那就是一幫子酒囊飯袋,陳平安正好有了把整個官場給一鍋端了的理由。


    陳平安有自己的行政體係,一直都有把文官集團們給一鍋端了之後,也能維持住國家穩定的實力。


    但是吧,文官集團們也很聰明,都是明白龍國如今形勢的。


    新朝新氣象,新規矩的建立,終歸還是要看誰的拳頭硬的。


    現在整個龍國,拳頭最硬的是誰?那肯定是陳平安這個重新統合了整個中國武力的新朝皇帝了。


    文官集團們不是不想掀桌子,他們隻是明白,這會兒他們已經沒有了掀桌子的實力而已。


    .......


    電報是個好東西,有了重新建立的電報體係,朝堂這邊剛剛達成的一致,第二天就被迅速執行了下去。


    廉政部所到之處,所有被廉政部考核不合格的基層官員,包括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等,基本上都是被迅速換成了陳平安這個皇帝的自己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