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處理、重新修訂《龍國律》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平安:“朕可以容忍某些官員在吃不飽時貪汙,但朕不可容忍替朕管理江山的官吏瀆職。”
“盧首輔,按《龍國律》對於這種屍位素餐、瀆職之罪,該如何懲處?”
盧象升:“陛下,《龍國律》中沒有明確“屍位素餐”“瀆職”這一罪名,但對一些類似的玩忽職守類瀆職行為有明確規定。”
“在《吏律》中,如“凡各衙門官吏,給由到吏部,限五日付勘完備,以憑類選銓注。若不即付勘完備者,遲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領官減一等”,這是對官吏在執行公務時拖延行為的處罰規定。還有對於如實政不修、承辦逾期、擅離職役等行為也有相應懲處規定,這些都可視為對瀆職行為的規製。”
“在《刑律》中,也有涉及官員失職導致司法不公或其他不良後果的處罰條款,如明朝嘉靖年間山西的一起冤案,製造冤案者包括縣令在內6人問斬,4人絞刑,7人判流刑發配1000裏。”
陳平安嗬嗬一笑:“看來咱們這《龍國律》還有很多不全麵的地方嘛。”
“既然不全麵,那這次就由朕欽定好了,凡各地官員對於自己所經手政務不熟悉者,一律革職,永不錄用,並令廉政部嚴查這些瀆職官員的違法行為,若有貪贓枉法嚴重者,一律抄家流放。”
“以後凡是新上任官員,給予半年對手下所管理政務的熟悉期,半年之後,廉政部隨時抽查。”
“這抽查內容,咱們也定一個適當的標準,凡事考核過不了這個標準者,算不及格,一律革職,永不錄用。”
“這個標準,就由內閣六部共同討論吧,不可太過寬鬆,也不可太過嚴格,要有一定的鬆弛度。”
“就這樣吧,朕的處理辦法,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盧象升很是麻利的率先表態:“陛下聖明!此舉措雷霆萬鈞,既能整飭當下混亂的官場風氣,又為後續新官上任立下清晰規矩,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
隨著盧象升的表態,眾人也都紛紛跪倒在地,高唿陛下聖明。
隻是處理一批七品以下的小官而已,雖然這次的處理,涉及的人數可能比較多,但多了不正好嗎?
正好可以空出一大批基層官員位置出來,給那些閑置多年的科舉學子們去補位。
而且,新上任的官員,有半年的業務熟悉期,考核的標準,還是由內閣六部討論的,聽皇帝的意思,是不用太過嚴苛,當然也不能太過輕鬆。
皇帝這也算是讓了一大步了,他們這些朝廷諸公們,哪裏還能不趕緊的兜著?
對於朝廷諸公們這次的同意,陳平安還是很滿意的:“諸位愛卿都平身吧。”
等到眾人重新起身後,陳平安才再次開口道:“這次諸多基層官員不通政務律令之事,《龍國律》沒有什麽具體的處罰依據,也給朕提了一個醒,畢竟是前朝舊法嘛,肯定是有不少不足之處的。”
“這樣吧,朕著人重新修訂《龍國律》,修訂完之後,交由內閣重新審閱,有不足之處,咱們再重新討論,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
又是一片齊聲高唿。
陳平安笑了笑:“還有就是吏部尚書賀逢勝,管理全國官員無能,致使地方各級官吏不通政務而不知,去掉賀逢勝戶部上書一職,繼續在內閣首輔留任次輔一職,望賀次輔時刻警醒。”
賀逢勝聞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滾落。
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幾分顫抖:“陛下聖裁!臣平日疏忽,未及時察覺地方官吏的亂象,致使官場積弊叢生,罪無可恕。承蒙陛下不殺之恩,仍留臣在內閣任職,臣定當痛改前非,殫精竭慮,不負陛下重托。”
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務,在官僚體係中具有關鍵地位,關乎官員的仕途前程,權力重大,因此被視為六部之首。
沒了吏部尚書一職,賀逢勝在朝堂上的含金量瞬間大降。
不過,朝廷大批基礎官員爛成這樣,也確實是他吏部的責任。
皇帝拿他開刀,也是合情合理。
皇帝這次隻撤了他吏部尚書的職位,其實也算是很照顧他了。
隻是可惜的是,大量基礎官員需要補缺,正是吏部吃香的時候,也不知道這炙手可熱的吏部尚書一職,會落到誰身上。
不少官員紛紛向著跪倒在地的賀逢勝投去複雜的目光,有的暗自慶幸,為賀逢勝逃過一劫感到欣慰;有的則麵露不屑,認為他罪有應得,此番處罰尚算從輕。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陳平安將目光轉向了盧象升。
“吏部尚書一職,就由首輔盧大人擔任吧,吏部乃六部之首,由首輔擔任,也算是實至名歸。”
盧象升聞言,立刻出列跪地,聲如洪鍾謝恩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辱命!此次官場亂象叢生,吏部難辭其咎。臣既接此重任,必將重塑吏部考核、任免體係,為朝廷選拔出德才兼備、精通政務的地方官員,力挽當下頹勢!”
陳平安點點頭:“地方官員的選拔不急於一時,朕手下正好有不少精通基礎管理的人,就讓他們先去暫時代理那些被革職抄家的官員吧。”
禮部尚書徐階趕緊出列:“陛下三思,官員赴任,應由吏部對科舉舉人以上學子進行考核任命,不然恐於理不合。”
隨著禮部尚書的挺身而出,其他各部官員也都是紛紛出列,勸陳平安三思。
這次的地方各級官吏不通政務事件,雖然還未審查完全國,但不用想大家也知道,全國八九成以上的基層官員都得來個大換血。
這尼瑪,如此多的官位,怎麽能讓皇帝說了算呢?這豈不是在直接挖文官集團的根?
....................................................................
“盧首輔,按《龍國律》對於這種屍位素餐、瀆職之罪,該如何懲處?”
盧象升:“陛下,《龍國律》中沒有明確“屍位素餐”“瀆職”這一罪名,但對一些類似的玩忽職守類瀆職行為有明確規定。”
“在《吏律》中,如“凡各衙門官吏,給由到吏部,限五日付勘完備,以憑類選銓注。若不即付勘完備者,遲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領官減一等”,這是對官吏在執行公務時拖延行為的處罰規定。還有對於如實政不修、承辦逾期、擅離職役等行為也有相應懲處規定,這些都可視為對瀆職行為的規製。”
“在《刑律》中,也有涉及官員失職導致司法不公或其他不良後果的處罰條款,如明朝嘉靖年間山西的一起冤案,製造冤案者包括縣令在內6人問斬,4人絞刑,7人判流刑發配1000裏。”
陳平安嗬嗬一笑:“看來咱們這《龍國律》還有很多不全麵的地方嘛。”
“既然不全麵,那這次就由朕欽定好了,凡各地官員對於自己所經手政務不熟悉者,一律革職,永不錄用,並令廉政部嚴查這些瀆職官員的違法行為,若有貪贓枉法嚴重者,一律抄家流放。”
“以後凡是新上任官員,給予半年對手下所管理政務的熟悉期,半年之後,廉政部隨時抽查。”
“這抽查內容,咱們也定一個適當的標準,凡事考核過不了這個標準者,算不及格,一律革職,永不錄用。”
“這個標準,就由內閣六部共同討論吧,不可太過寬鬆,也不可太過嚴格,要有一定的鬆弛度。”
“就這樣吧,朕的處理辦法,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盧象升很是麻利的率先表態:“陛下聖明!此舉措雷霆萬鈞,既能整飭當下混亂的官場風氣,又為後續新官上任立下清晰規矩,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
隨著盧象升的表態,眾人也都紛紛跪倒在地,高唿陛下聖明。
隻是處理一批七品以下的小官而已,雖然這次的處理,涉及的人數可能比較多,但多了不正好嗎?
正好可以空出一大批基層官員位置出來,給那些閑置多年的科舉學子們去補位。
而且,新上任的官員,有半年的業務熟悉期,考核的標準,還是由內閣六部討論的,聽皇帝的意思,是不用太過嚴苛,當然也不能太過輕鬆。
皇帝這也算是讓了一大步了,他們這些朝廷諸公們,哪裏還能不趕緊的兜著?
對於朝廷諸公們這次的同意,陳平安還是很滿意的:“諸位愛卿都平身吧。”
等到眾人重新起身後,陳平安才再次開口道:“這次諸多基層官員不通政務律令之事,《龍國律》沒有什麽具體的處罰依據,也給朕提了一個醒,畢竟是前朝舊法嘛,肯定是有不少不足之處的。”
“這樣吧,朕著人重新修訂《龍國律》,修訂完之後,交由內閣重新審閱,有不足之處,咱們再重新討論,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
又是一片齊聲高唿。
陳平安笑了笑:“還有就是吏部尚書賀逢勝,管理全國官員無能,致使地方各級官吏不通政務而不知,去掉賀逢勝戶部上書一職,繼續在內閣首輔留任次輔一職,望賀次輔時刻警醒。”
賀逢勝聞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滾落。
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幾分顫抖:“陛下聖裁!臣平日疏忽,未及時察覺地方官吏的亂象,致使官場積弊叢生,罪無可恕。承蒙陛下不殺之恩,仍留臣在內閣任職,臣定當痛改前非,殫精竭慮,不負陛下重托。”
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務,在官僚體係中具有關鍵地位,關乎官員的仕途前程,權力重大,因此被視為六部之首。
沒了吏部尚書一職,賀逢勝在朝堂上的含金量瞬間大降。
不過,朝廷大批基礎官員爛成這樣,也確實是他吏部的責任。
皇帝拿他開刀,也是合情合理。
皇帝這次隻撤了他吏部尚書的職位,其實也算是很照顧他了。
隻是可惜的是,大量基礎官員需要補缺,正是吏部吃香的時候,也不知道這炙手可熱的吏部尚書一職,會落到誰身上。
不少官員紛紛向著跪倒在地的賀逢勝投去複雜的目光,有的暗自慶幸,為賀逢勝逃過一劫感到欣慰;有的則麵露不屑,認為他罪有應得,此番處罰尚算從輕。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陳平安將目光轉向了盧象升。
“吏部尚書一職,就由首輔盧大人擔任吧,吏部乃六部之首,由首輔擔任,也算是實至名歸。”
盧象升聞言,立刻出列跪地,聲如洪鍾謝恩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辱命!此次官場亂象叢生,吏部難辭其咎。臣既接此重任,必將重塑吏部考核、任免體係,為朝廷選拔出德才兼備、精通政務的地方官員,力挽當下頹勢!”
陳平安點點頭:“地方官員的選拔不急於一時,朕手下正好有不少精通基礎管理的人,就讓他們先去暫時代理那些被革職抄家的官員吧。”
禮部尚書徐階趕緊出列:“陛下三思,官員赴任,應由吏部對科舉舉人以上學子進行考核任命,不然恐於理不合。”
隨著禮部尚書的挺身而出,其他各部官員也都是紛紛出列,勸陳平安三思。
這次的地方各級官吏不通政務事件,雖然還未審查完全國,但不用想大家也知道,全國八九成以上的基層官員都得來個大換血。
這尼瑪,如此多的官位,怎麽能讓皇帝說了算呢?這豈不是在直接挖文官集團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