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大明的權力鬥爭、先斷根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奈之下,皇帝隻能親自下場,替代了原來的勳貴一角,可皇帝勢單力孤,就隻能發展宦官勢力和特務組織,因此,除了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等機構隨之應運而生。
可到了朱祁鎮這一代,一場土木堡之戰,就把新三角中的武將勢力徹底葬送。
或許土木堡之戰,是朱祁鎮的謀劃,目的是造就一個新的勳貴集團,隻可惜,他最終失敗,同時也將他牢牢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後來的大明朝堂之上,就隻剩下了兩股勢力,一個是依附皇帝的宦官勢力,一個就是文官集團。
在兩方勢力互相博弈的情況下,皇帝的角色尤為重要,同時也變的十分危險。
明憲宗朱見深,是少有的鷹派皇帝,成化犁庭就是他的手筆,
成化犁庭是指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明朝與朝鮮對李滿住及董山等建州女真聚居的營寨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大圍剿,明朝人稱之為成化丁亥之役、犁庭掃穴。
明憲宗朱見深這是意在重新培養武將勢力,可就在成化23年正月,為他負責膳食藥物的萬貴妃病死以後,同年八月,朱見深就因藥不對症而駕崩。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專情,但這未免太過牽強,而他的繼任者明孝宗朱佑樘,不好聲色也不服丹藥,卻在35歲壯年之際,因一場醫療事故直接駕崩。
據記載,1505年,朱佑樘因偶感風寒,誤服藥物,導致病情加重,最終醫治無效駕崩於乾清宮。
一個皇帝,因風寒誤服藥物而死,這是不是很可笑?
連續兩任皇帝,在皇宮裏因醫療事故而亡,如果你是明武宗朱厚照,你還會相信文臣,相信後宮嗎?
這就解釋了朱厚照建立豹房搬離皇宮的原因,其實這就是在遠離危險的皇宮。
朱厚照自封為大將軍,實則也是為了扶持武將勢力,所以明武宗朱厚照,絕對是一個被低估的皇帝,也是被黑的最慘的一個皇帝。
而他死的也同樣離奇,正德十五年九月,朱厚照在積水池釣魚時,意外翻船,後來雖然得救,可因此身體虛弱。
可根據史書記載,朱厚照落水之後,仍然可以臨幸後妃,就是說明了他的身體狀況,並不算很差,但三個月後,朱厚照進宮祭天時,突然吐血暈倒,又過了三個月,死於豹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繼任者嘉靖,你會怎麽辦?
曆史告訴我們,嘉靖黃帝繼位後,選擇常年躲在後宮,20年不上朝,依賴道士治病,家奴治天下,結果,嘉靖皇帝活到了60歲。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險些被16名宮女勒死,而當時的護衛和太監,卻集體失明。
然後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他的爺爺嘉靖帝靠著修道遠離朝廷,安然迴到了60歲。
在看他的父親朱載垕,勵精圖治,結果36歲就死了,然後萬曆皇帝朱翊鈞,效仿嘉靖,幾十年不上朝,活到了五十多歲。
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僅在位十天,便因紅丸案暴斃,死因至今成謎。
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場後,也是不理朝政,寧可在後宮做木匠,也不願理政。
隻是魏忠賢,太能幹了,文官集團們竟然一時幹不過魏忠賢,那就隻能幹你朱由校了。
太監的權力都來自於皇帝嘛,隻要換個黃帝,魏忠賢也就完了。
於是,年僅23歲的朱由校,因劃船落水,最終因服用仙藥,臥床不起,最終駕崩。
大明為什麽一個個奇葩、短命的皇帝那麽多,無非就是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已。
大明的皇帝一個個都這麽悲催的原因,其實無非就是沒有兵權而已。
這就是陳平安當了皇帝之後,啥都不幹,朝政一點都不管,任由那幫子大明遺臣們自己瞎折騰,自己卻先全國巡走,掌控軍權的原因。
大明的軍權,如今其實都是掌握在文官集團們手中的。
軍權才是文官集團們真正的根。
陳平安巡走全國,這就是在斷文官們的根。
但文官集團們有辦法嗎?
他們沒有。
因為陳平安本身就自己手握軍權。
陳平安手中的兵權,文官集團們根本插不上手。
陳平安通過拉攏文官集團當上皇帝之後,沒有去動朝政分毫,卻唯獨開始了收兵權。
陳平安沒有動朝政,這就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錯覺,大家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因此,陳平安在收取九邊軍權的時候,文官集團們沒有站出來阻止。
當然,他們想阻止其實也辦不到,因為陳平安已經有了皇帝的大義,手裏也有兵。
陳平安這個皇帝還是文官集團們親手推上去的。
陳平安有皇帝之名,手裏又有兵,這個時候自然不會有人敢紮刺了,於是,九邊軍權很是順利的就被陳平安給消化了。
消化完九邊軍權之後,陳平安就在山西露出了獠牙,開始了插手山西當地軍權之事。
有了九邊軍事實力的加持,陳平安開始插手各省軍權,文官集團們還敢管嗎?
好吧,這個時候,文官集團們要是想翻臉,其實還可以翻臉的。
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手裏的軍隊,就是他們翻臉的資本。
不過,文官集團們在對比了一下陳平安手中的軍隊實力,以及洪承疇和盧象升手裏的軍隊實力後,覺得打不過。
以及陳平安不理朝政,任由文官集團把持朝政,這就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錯覺,皇帝以後還是會倚重他們的。
把軍權交出去又如何,陳平安他想治理好這個國家,到最後還不是得依靠他們這些文官們?
帶著這樣的僥幸心理,文官集團們沒有阻止,任由陳平安掌握軍權。
洪承疇和盧象升的軍隊交給了陳平安,河南的軍權被陳平安給掌控,湖廣的軍權被陳平安收編,文官集團們都沒有一個吭聲的。
隻要可以把持朝政,迴頭軍權還不是會慢慢重新迴到文官集團們手中。
....................
可到了朱祁鎮這一代,一場土木堡之戰,就把新三角中的武將勢力徹底葬送。
或許土木堡之戰,是朱祁鎮的謀劃,目的是造就一個新的勳貴集團,隻可惜,他最終失敗,同時也將他牢牢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後來的大明朝堂之上,就隻剩下了兩股勢力,一個是依附皇帝的宦官勢力,一個就是文官集團。
在兩方勢力互相博弈的情況下,皇帝的角色尤為重要,同時也變的十分危險。
明憲宗朱見深,是少有的鷹派皇帝,成化犁庭就是他的手筆,
成化犁庭是指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明朝與朝鮮對李滿住及董山等建州女真聚居的營寨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大圍剿,明朝人稱之為成化丁亥之役、犁庭掃穴。
明憲宗朱見深這是意在重新培養武將勢力,可就在成化23年正月,為他負責膳食藥物的萬貴妃病死以後,同年八月,朱見深就因藥不對症而駕崩。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專情,但這未免太過牽強,而他的繼任者明孝宗朱佑樘,不好聲色也不服丹藥,卻在35歲壯年之際,因一場醫療事故直接駕崩。
據記載,1505年,朱佑樘因偶感風寒,誤服藥物,導致病情加重,最終醫治無效駕崩於乾清宮。
一個皇帝,因風寒誤服藥物而死,這是不是很可笑?
連續兩任皇帝,在皇宮裏因醫療事故而亡,如果你是明武宗朱厚照,你還會相信文臣,相信後宮嗎?
這就解釋了朱厚照建立豹房搬離皇宮的原因,其實這就是在遠離危險的皇宮。
朱厚照自封為大將軍,實則也是為了扶持武將勢力,所以明武宗朱厚照,絕對是一個被低估的皇帝,也是被黑的最慘的一個皇帝。
而他死的也同樣離奇,正德十五年九月,朱厚照在積水池釣魚時,意外翻船,後來雖然得救,可因此身體虛弱。
可根據史書記載,朱厚照落水之後,仍然可以臨幸後妃,就是說明了他的身體狀況,並不算很差,但三個月後,朱厚照進宮祭天時,突然吐血暈倒,又過了三個月,死於豹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繼任者嘉靖,你會怎麽辦?
曆史告訴我們,嘉靖黃帝繼位後,選擇常年躲在後宮,20年不上朝,依賴道士治病,家奴治天下,結果,嘉靖皇帝活到了60歲。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險些被16名宮女勒死,而當時的護衛和太監,卻集體失明。
然後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他的爺爺嘉靖帝靠著修道遠離朝廷,安然迴到了60歲。
在看他的父親朱載垕,勵精圖治,結果36歲就死了,然後萬曆皇帝朱翊鈞,效仿嘉靖,幾十年不上朝,活到了五十多歲。
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僅在位十天,便因紅丸案暴斃,死因至今成謎。
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場後,也是不理朝政,寧可在後宮做木匠,也不願理政。
隻是魏忠賢,太能幹了,文官集團們竟然一時幹不過魏忠賢,那就隻能幹你朱由校了。
太監的權力都來自於皇帝嘛,隻要換個黃帝,魏忠賢也就完了。
於是,年僅23歲的朱由校,因劃船落水,最終因服用仙藥,臥床不起,最終駕崩。
大明為什麽一個個奇葩、短命的皇帝那麽多,無非就是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已。
大明的皇帝一個個都這麽悲催的原因,其實無非就是沒有兵權而已。
這就是陳平安當了皇帝之後,啥都不幹,朝政一點都不管,任由那幫子大明遺臣們自己瞎折騰,自己卻先全國巡走,掌控軍權的原因。
大明的軍權,如今其實都是掌握在文官集團們手中的。
軍權才是文官集團們真正的根。
陳平安巡走全國,這就是在斷文官們的根。
但文官集團們有辦法嗎?
他們沒有。
因為陳平安本身就自己手握軍權。
陳平安手中的兵權,文官集團們根本插不上手。
陳平安通過拉攏文官集團當上皇帝之後,沒有去動朝政分毫,卻唯獨開始了收兵權。
陳平安沒有動朝政,這就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錯覺,大家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因此,陳平安在收取九邊軍權的時候,文官集團們沒有站出來阻止。
當然,他們想阻止其實也辦不到,因為陳平安已經有了皇帝的大義,手裏也有兵。
陳平安這個皇帝還是文官集團們親手推上去的。
陳平安有皇帝之名,手裏又有兵,這個時候自然不會有人敢紮刺了,於是,九邊軍權很是順利的就被陳平安給消化了。
消化完九邊軍權之後,陳平安就在山西露出了獠牙,開始了插手山西當地軍權之事。
有了九邊軍事實力的加持,陳平安開始插手各省軍權,文官集團們還敢管嗎?
好吧,這個時候,文官集團們要是想翻臉,其實還可以翻臉的。
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手裏的軍隊,就是他們翻臉的資本。
不過,文官集團們在對比了一下陳平安手中的軍隊實力,以及洪承疇和盧象升手裏的軍隊實力後,覺得打不過。
以及陳平安不理朝政,任由文官集團把持朝政,這就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錯覺,皇帝以後還是會倚重他們的。
把軍權交出去又如何,陳平安他想治理好這個國家,到最後還不是得依靠他們這些文官們?
帶著這樣的僥幸心理,文官集團們沒有阻止,任由陳平安掌握軍權。
洪承疇和盧象升的軍隊交給了陳平安,河南的軍權被陳平安給掌控,湖廣的軍權被陳平安收編,文官集團們都沒有一個吭聲的。
隻要可以把持朝政,迴頭軍權還不是會慢慢重新迴到文官集團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