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期,那些身份尊貴的皇子們所麵臨的學習任務可不輕鬆呐!四書五經這套經典著作,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必修的知識“套餐”,想要逃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大學》中的“平天下”這一章節,其中所闡述的“仁孝”觀念,簡直成為了束縛皇子們的一道“緊箍咒”。遙想當年,女真族原本活躍於白山黑水之間,充滿著原始與豪放之氣。然而當他們踏入中原這片廣袤大地之後,很快便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所深深吸引和“迷惑”。而在眾多的儒家思想當中,“仁孝”觀念尤其受到重視,仿佛成了女真族人手中愛不釋手的稀世珍寶一般。這種對“仁孝”觀的推崇和珍視,逐漸滲透到了清朝皇室的教育體係之中,並對皇子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朝的皇帝們,一個個都變成了“仁孝”的代言人。你看努爾哈赤,徽號裏有個“仁孝睿武”,聽起來就像是“仁孝界的武林高手”;皇太極更誇張,“寬溫仁聖睿孝敬敏”,這徽號長的,念一遍都得喘口氣,簡直是“仁孝大全套”;順治帝也不甘示弱,“弘功至仁純孝”,這簡直就是“仁孝界的扛把子”。


    還有康熙皇帝,諡號直接就是“仁皇帝”,簡潔明了,一看就知道是個“仁”字輩的高手。這皇帝們一個個都這麽“仁”,那皇後們呢?


    皇後們也不甘落後啊,徽號全都以“孝”開頭,一個個都變成了“孝”字輩的巾幗英雄。這清朝的皇室,簡直就是“仁孝”的大家庭,走到哪兒都飄著一股“仁孝”的風。


    皇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那“仁孝”觀早就刻到骨子裏了。想不“仁孝”都難啊!不過話說迴來,這“仁孝”觀也挺好的,至少讓清朝的皇室成員們,一個個都變成了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孩子。


    清朝的統治者們,那可是把儒家的“仁孝”觀當成了傳家寶,代代相傳,重視得不得了。道光皇帝呢,自然也不例外,選儲君的時候,除了看是不是嫡長子,還得考核忠孝仁厚,就像選女婿一樣挑剔。


    鹹豐這小子,雖然平時看起來不咋起眼,但關鍵時刻,他的老師杜受田可是給他支了個大招。有一次木蘭圍獵,其實皇上就想看看老四跟老六的打獵功夫。因為其他的皇子根本不在道光考慮的範圍之內。杜老師悄悄告訴鹹豐:“今兒個你可千萬別動手殺生,一箭不發,空手迴來,我保證你有好處!”


    鹹豐一聽,心裏頭那個嘀咕啊:“這啥招數啊?圍獵不打獵,那我來幹啥?”但老師的話不能不聽啊,於是鹹豐就硬著頭皮去了。


    結果呢,鹹豐還真就一箭沒發,空手迴來了。道光皇帝一看,一看其他皇子的獵物,再看看他,心裏頭那個納悶啊:“這小子今兒個咋了?平時不是挺愛打獵的嗎?”心想知道你打獵的水平不及老六但是也不至於一個打不著吧?


    道光就問鹹豐:“你咋迴事啊?為啥不打獵?”


    鹹豐呢,早就準備好了說辭,邊哭邊答:“兒臣見一母鹿帶著幼鹿,實在是不忍心射啊!想那射了幼鹿,母鹿必定心哀而死;射了母鹿,幼鹿又必定無食而亡。兒臣實在是不忍心啊!”老六一聽,這貨明明就是打不著嘛!


    道光皇帝一聽,心裏頭那個感動啊,心想:“這小子,還真是有仁德之心啊!”於是就不禁讚歎道:“真仁德之君也!”


    道光皇帝,對“仁孝”二字那可是情有獨鍾,簡直就像是他的命根子。你別說,這“仁孝”的影響力,那可不是蓋的,咱們來看看皇長子奕緯的“悲慘人生”就知道了。


    奕緯這家夥,雖然是長子,但不是嫡子,可道光皇帝呢,就像是老眼昏花了一樣,硬是把奕緯當成了太子來培養,那期望值高得,都快趕上長城了。可惜啊,奕緯這家夥,就像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怎麽教都不開竅。


    結果呢,奕緯就因為那麽點兒小事,不仁不孝的,就把自己的小命給搭進去了。那時候鹹豐和奕?還沒出生呢,奕緯就這麽“英勇就義”了,你說冤不冤?


    其實啊,奕緯之死,說白了就是死於不仁不孝。這道光皇帝一看,心裏頭那個痛啊,心想:“我這太子培養計劃,怎麽就這麽泡湯了呢?”


    杜受田這老師,那可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眼就看出了道光皇帝的軟肋。他心想:“這四小子,要想贏得帝位,就得在‘仁孝’上下功夫!”


    於是呢,杜受田就給鹹豐支了各種招,讓鹹豐在道光皇帝麵前,表現得那叫一個“仁孝”。就像那次木蘭圍獵,鹹豐一箭不發,空手而歸,還編了個母鹿幼鹿的感人故事,把道光皇帝感動得稀裏嘩啦的。


    道光皇帝那詔書,就像是拖延症患者的作業,直到死前半個月才磨磨蹭蹭地寫好。這期間,他病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但還是強撐著召見了兩位皇帝候選人:奕詝和奕?。


    這兩人呢,入見前都各自找了老師取經。奕?的老師那是信心滿滿,說:“皇上要是問你啥,你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你的才華都展示出來!”奕詝的老師呢,卻神秘兮兮地說:“論條陳時政,你肯定不如人家六爺,但是我有辦法,你就伏地痛哭,隻表你的孺慕之誠,讓皇上看到你的孝心!”


    於是呢,奕?就像個演說家一樣,在道光麵前侃侃而談,那才華橫溢的,簡直就像是要把屋頂都掀翻了。道光雖然聽著高興,但是總感覺缺點什麽,合著你連我死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啊。而奕詝呢,一看道光病成那樣,心裏頭那個難受啊,啥出彩的迴答都想不出來了,就隻顧著伏地痛哭,說:“兒臣隻願君父長壽安康,其他啥都不求!”


    這奕詝啊,又使出了他的殺手鐧——仁孝觀。這招數,簡直就是他的“獨門秘籍”,一用就靈。道光皇帝一看鹹豐這麽孝順,心裏頭那個感動啊,心想:“這孩子,雖然才華不如奕?,但孝心可嘉,將來肯定是個仁君!”


    說起來,這雍正當年也玩過這一招。康熙的幾個兒子爭儲爭得那叫一個激烈,雍正心裏頭也癢癢,但他沒明著來,而是采用了“仁孝”的表現方式。在康熙麵前,那也是一副孝順兒子的模樣,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看來啊,這“仁孝”觀在清朝皇室裏,簡直就是爭奪皇位的“必勝法寶”。鹹豐和雍正,這兩個家夥,還真是會用招數,讓人不得不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