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報應。


    如果此時的善心,能換來太子對阿棣、阿橚的善待,何樂而不為呢?


    就算沒有迴報,最起碼此刻是心安的。


    自從朱熊英搬到坤寧宮住,呂洛希每天都去請安,在坤寧宮的小廚房,親自下廚,給朱熊英和皇後做各種好吃的。


    每天變著花樣做,飲食多樣化,不厭其煩,耐心程度超乎子薰的想象。


    想不到她是會做飯的。


    不僅做飯,還親自檢查朱熊英的功課。


    那股子認真勁兒,讓人完全挑不出一點錯處。


    子薰開始懷疑自己對呂洛希的判斷是不是錯了。


    一個二十歲的女子,能有那麽深的心機嗎?


    想想自己二十歲的時候,沒心沒肺,為終於懷上阿棣欣喜若狂,抱著娃他爹一頓猛親。


    皇後跟呂洛希說:“不用每天都過來,坤寧宮的廚子做飯挺好吃的,餓不著雄英。”


    可是呂洛希不肯答應,她說她做的飯,雄英愛吃。


    雄英連連點頭,他的確愛吃。


    她還說雄英正在長身體,需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


    還有,雄英的功課,她每天檢查了才能放心。基礎打不好,影響今後的學習,孩子小,難免貪玩,需要多盯著。


    呂洛希每天在東宮和坤寧宮來迴跑,照顧兩邊的孩子,最小的朱允熥隻有四歲,正是粘人的年齡,呂洛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去,臉色十分憔悴。


    可是她毫無怨言,甘之如飴,從不對雄英疾言厲色。


    太子看在眼裏,焦急萬分,他不希望昕芷的悲劇在洛希身上重演,他擔心洛希會被累垮。


    終於,太子發話了,他要求把雄英接迴東宮。


    呂洛希表現得這樣好,誰都沒理由反對。


    試問,誰能比她做得更好?


    皇後最近總覺得身子很乏,精力不濟,夜裏噩夢連連,總是想起小時候逃荒的事兒。


    她強打著精神沒說,怕重八哥分心。


    雲南的戰事正在進行中,重八哥有很多事要忙,設立都司、布政司,選派官員,實行改土歸流,開通驛道,保證糧食、鹽等生活物資的運輸、供給,無論哪一樣都得考慮周詳,她不想拖後腿。


    這麽多年的孤單,她差不多都已經習慣了。


    自從子薰出現,重八哥的心就再也喚不迴來了。


    無論她怎麽努力,都不行。


    年輕時,她以為總有一天他會重新愛上她,會發現她比子薰更愛他。


    可是重八哥來得越來越少,見了麵也不像以前那樣有說不完的話。


    她不得不接受現實,重八哥的心再也不會迴來。


    她放棄了,不想再癡癡地等。


    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


    她從佛經中找到了久違的慰藉。


    心如止水,不想再泛起任何波瀾。


    每一絲漣漪,都像一隻無形的手,在撕扯著她的心。


    明軍攻克昆明後不久,上位下令設立貴州都指揮使司。


    二月,上位下旨,將中慶路改為雲南府,設立雲南布政使司和雲南都指揮使司,建立行政機構和軍事機構。


    至此, 全國都指揮使司增加至十五個,布政使司增加至十三個。


    上位下旨,派官員設置郵驛,使雲南接入全國的通信體係。


    令當地土司組織百姓,根據其疆界遠近修築十丈寬的道路,遵循古法,六十裏設一處驛站。


    並且在軍事要衝之地設立衛所,屯兵鎮守。


    因為路途遙遠,衣食供給困難,上位令戶部動員商人,往雲南運送糧食、鹽等生活必需品。


    將上述事情安排妥當之後,上位下令攻取大理。


    閏二月,明軍攻克大理,附近各地望風而降,雲南各地悉數平定。


    好消息接踵而至。


    三月,國子學即將完工,上位下旨,將國子學改為國子監。


    五月,國子監正式竣工,他興致勃勃地帶著子薰過去看看。


    上位一向知人善用,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在以各種方式選拔人才的同時,還積極興辦各類學校,培養新的人才。


    他說:“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


    他認為,農桑、學校同為王政之本。


    攻占婺州後,上位下令開辦郡學,在稱王的第三年,下令設立國子學。登基稱帝後,大力發展國子學、郡學和社學,從朝廷到地方,形成完整的體係。


    國子學是朝廷所設的高等學府。


    應天國子學的校址原為元朝集慶路儒學,地處京師繁華地帶,附近聲音嘈雜,並非靜心學習的理想環境。


    而且校園麵積不大,限製了學生規模的增加。


    隨著學生人數的持續增加,上位接連三次下令建造教師、學生宿舍,可是仍不夠用。


    於是,上位決定另外選址,重建國子學。他親自堪選地址,最後相中了離京師七裏遠的雞鳴山之陽。


    這裏坐落著東晉南朝時期的方丘、宮苑、帝王陵墓,地勢廣闊平坦,天高氣爽,清幽寧靜,是理想的讀書場所。


    選定校址後,開始動工興建。


    建材和工匠由工部尚書陳恭負責,監督施工由譚格,譚格是金吾前衛親軍指揮。


    嶄新的校舍,朗朗的讀書聲,幽雅的環境,子薰一進來便被深深地吸引,她也想進來讀書,可是裏麵沒有女學生。


    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裏,祝英台是女扮男裝去上學的。


    他想帶著子薰四處轉轉,令官員不必跟隨。


    “為什麽沒有女學生?”子薰忍不住脫口而出。


    他沒作聲,獨自往前走了幾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旁停下。


    陽光透過樹葉稀稀落落地灑在他的身上,斑駁的光影使他看上去有些朦朧,“女子為什麽讀書?”


    “為什麽不能讀書?”子薰反問道,“開卷有益,女子為何不能從書本受益?”


    “有道理,咱也是這麽想的,哪怕隻是為了相夫教子,讀書也是有好處的”,他拉起子薰的手,繼續往前走,“咱們可以設立女學,國子監要為朝廷培養官員的”。


    “女子為何不能為官?”子薰又問了一句。


    “子薰,咱們不辯論這些,如果你有辦法改變天下人的觀念,接受女子與男子同朝為官,我是樂見其成的”。


    他說得很認真,子薰一時找不到理由反駁。


    子薰開設的所有女子培訓,他都以實際行動在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子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子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