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對於上位而言,一直都是謀士,至真至誠,全力輔佐。
在上位心中,劉先生是棟梁之材,是肱骨之臣。
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劉先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傾盡畢生所學,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要助力上位成其功業,實現心中理想,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二人在一起,經常出現的場景是:屏退眾人,或者進入密室,密談很久,得出一個結果,然後公之於眾。
劉先生以神機妙算著稱,每逢與陳友諒、張士誠對決的緊急危難時刻,劉先生勇氣奮發,訂立計策,神鬼莫測。
這種風格和方式有助於保密,虛虛實實,克敵製勝,成就了淮西將領的赫赫戰功。
上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像劉先生這樣滿腹經綸的儒士,越來越得到重用。
以前,上位成天和兄弟們在一起,以後,上位要經常和儒士們在一起。
這種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誰在一起的時間長,受誰的影響就大,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最讓人抓狂的是,上位和儒士們的商議結果還會影響將領們的前途命運。
兄弟們浴血奮戰,拚死拚活,到頭來要聽儒士們講規矩,講禮儀,講為臣之道,嚴格遵守各項禮製和法令,而這些條條框框是儒臣們製定的。
儒臣們一心隻想著對皇上盡忠,他們製定的規則對兄弟們公平嗎?那些堆積如山的長篇大論,將士們也沒功夫看呐。當然,就算看,也不一定能看懂。
像徐達、常遇春那樣心中不擱這些私心雜念的高級將領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將領需要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消化心頭的鬱悶。
在這些將領心中,儒臣大多是一種膈應人的存在,尤其是劉伯溫,他深得上位信任,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反駁者很難插得上嘴。
戰場上協同作戰,靠的是戰友之間的信任,這些將領很難將戰場上的信任轉移到那些儒臣身上,當然,淮西儒臣除外,比如李善長,在將領們心中,他幾乎是最可信任的文臣,運輸糧草,從無耽擱,笑眯眯協調諸將的關係,不偏不倚,處事公正,深得諸將信服。
劉伯溫對上位的忠心天地可鑒,他參考隋唐的府兵製度和以往軍隊屯田的經驗,提出守屯結合的衛所製度構想,以加強上位對軍隊的控製。
廢除各翼統軍元帥府,設立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
每衛大約五千六百名將士,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一個千戶所大約一千一百一百二十人,每個千戶所設十個百戶所,百戶所設總旗和小旗,五十人為總旗,十人為小旗。
將士們統一著裝,均為紅色的戰襖戰裙,頭戴闊簷紅皮壯帽。
“將士攻城時,係拖地綿裙,或紅或青綠,以其虛胖,箭不能入”。
據說,衛所的最初設想是張昶提出的。
各衛隸屬於都指揮使司,大都督府對各地都指揮使司劃片管轄。
遇戰事,各衛所聽從調遣出征,戰事結束,則迴歸原地。
衛所同時接受兵部的管轄,兵部負責將領的選拔任命以及發布軍令,但是兵部無權直接指揮調動軍隊。
大都督府掌管兵籍和軍政。
出兵之令和統兵之權分開,兵部掌出兵之令,大都督府掌統兵之權,二者相互節製,犬牙交錯,成為一體,全都控製在皇帝手中。
軍隊出征,由皇帝任命總兵官,調集不同衛所的兵馬,交給總兵官統領。
得勝迴朝,總兵官旋即上交帥印,兵馬返迴原籍。
這一套製度杜絕了將領擅自調動兵力的可能,實際上削弱了將領對麾下部眾的影響力。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影響力意味著權力。
部分將領或許心有抵觸,但這股子邪火是沒辦法對上位發泄的,上位有一肚子的道理要跟你說道說道呢。
你是不是酒後亂發牢騷了?你是不是強搶民女了?你兒子是不是上街仗勢打人了?你娶的小妾數量是不是太多了……
都是大老粗,火爆的性子,直脾氣,誰能沒些缺點呢?
但是麵對劉伯溫,這些將領就沒什麽可犯怵的了。
要不是你成天在上位麵前瞎叨叨,上位能挑出咱們那麽多毛病?能成天想著給咱們立規矩?都怪你,這個糟老頭,不在家老老實實待著,整天在上位耳邊說東道西,說三道四,指手畫腳,惹人生厭。
看見他,氣就不打一處來。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劉先生行事絕無私心,但不代表不會惹眾怒。
對於這一點,想必劉先生是心知肚明的,可能,這也是他堅決不肯擔任丞相的原因之一。
丞相是用來緩和關係、群策群力的,不是激化矛盾的。
上位離不開這些忠心耿耿的將領,大明需要這些將領征討平定,鎮守四方。
丞相需要海納百川的胸襟,上位認為李善長沒用,但他眼下找不到比李善長更合適的人,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來。
子薰覺得,丞相好比是一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而皇帝是股東,是老板。
皇帝把政務交給丞相處理,在皇帝和丞相之間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係。
皇帝希望丞相盡職盡責,一心隻為皇帝的利益著想,丞相希望永享富貴,提高待遇。
需要找到一種合理的機製,將二人的目標綁定到同一個目標上。
丞相之職責任重,壓力大,需要健康的體魄。
子薰知道劉先生的身體狀況遠不如李善長。
李善長懂得休息,懂得放權,在不會動搖自己地位的事情上,他願意盡最大可能放手,讓下邊人去做。
但是劉先生不能這樣,工作性質不同,每一次出謀劃策,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都必須全力以赴,而且還要保密,至少在上位同意公開之前,跟任何人都不能說。
保密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不能與他人組成團隊,通力合作,凡事得親力親為,意味著沒人工作和壓力,意味著隻能獨自承受這一切。
看上去榮寵無限,實際上很累很累。
自從來應天以來,劉先生一直處於這種累的狀態,難以排解,有時候他想迴家,迴青田,在後山澆澆花,除除草,什麽都不想,每天隻顧著吃飯睡覺。
但是不行啊,上位身邊離不開人。
在上位心中,劉先生是棟梁之材,是肱骨之臣。
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劉先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傾盡畢生所學,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要助力上位成其功業,實現心中理想,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二人在一起,經常出現的場景是:屏退眾人,或者進入密室,密談很久,得出一個結果,然後公之於眾。
劉先生以神機妙算著稱,每逢與陳友諒、張士誠對決的緊急危難時刻,劉先生勇氣奮發,訂立計策,神鬼莫測。
這種風格和方式有助於保密,虛虛實實,克敵製勝,成就了淮西將領的赫赫戰功。
上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像劉先生這樣滿腹經綸的儒士,越來越得到重用。
以前,上位成天和兄弟們在一起,以後,上位要經常和儒士們在一起。
這種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誰在一起的時間長,受誰的影響就大,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最讓人抓狂的是,上位和儒士們的商議結果還會影響將領們的前途命運。
兄弟們浴血奮戰,拚死拚活,到頭來要聽儒士們講規矩,講禮儀,講為臣之道,嚴格遵守各項禮製和法令,而這些條條框框是儒臣們製定的。
儒臣們一心隻想著對皇上盡忠,他們製定的規則對兄弟們公平嗎?那些堆積如山的長篇大論,將士們也沒功夫看呐。當然,就算看,也不一定能看懂。
像徐達、常遇春那樣心中不擱這些私心雜念的高級將領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將領需要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消化心頭的鬱悶。
在這些將領心中,儒臣大多是一種膈應人的存在,尤其是劉伯溫,他深得上位信任,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反駁者很難插得上嘴。
戰場上協同作戰,靠的是戰友之間的信任,這些將領很難將戰場上的信任轉移到那些儒臣身上,當然,淮西儒臣除外,比如李善長,在將領們心中,他幾乎是最可信任的文臣,運輸糧草,從無耽擱,笑眯眯協調諸將的關係,不偏不倚,處事公正,深得諸將信服。
劉伯溫對上位的忠心天地可鑒,他參考隋唐的府兵製度和以往軍隊屯田的經驗,提出守屯結合的衛所製度構想,以加強上位對軍隊的控製。
廢除各翼統軍元帥府,設立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
每衛大約五千六百名將士,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一個千戶所大約一千一百一百二十人,每個千戶所設十個百戶所,百戶所設總旗和小旗,五十人為總旗,十人為小旗。
將士們統一著裝,均為紅色的戰襖戰裙,頭戴闊簷紅皮壯帽。
“將士攻城時,係拖地綿裙,或紅或青綠,以其虛胖,箭不能入”。
據說,衛所的最初設想是張昶提出的。
各衛隸屬於都指揮使司,大都督府對各地都指揮使司劃片管轄。
遇戰事,各衛所聽從調遣出征,戰事結束,則迴歸原地。
衛所同時接受兵部的管轄,兵部負責將領的選拔任命以及發布軍令,但是兵部無權直接指揮調動軍隊。
大都督府掌管兵籍和軍政。
出兵之令和統兵之權分開,兵部掌出兵之令,大都督府掌統兵之權,二者相互節製,犬牙交錯,成為一體,全都控製在皇帝手中。
軍隊出征,由皇帝任命總兵官,調集不同衛所的兵馬,交給總兵官統領。
得勝迴朝,總兵官旋即上交帥印,兵馬返迴原籍。
這一套製度杜絕了將領擅自調動兵力的可能,實際上削弱了將領對麾下部眾的影響力。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影響力意味著權力。
部分將領或許心有抵觸,但這股子邪火是沒辦法對上位發泄的,上位有一肚子的道理要跟你說道說道呢。
你是不是酒後亂發牢騷了?你是不是強搶民女了?你兒子是不是上街仗勢打人了?你娶的小妾數量是不是太多了……
都是大老粗,火爆的性子,直脾氣,誰能沒些缺點呢?
但是麵對劉伯溫,這些將領就沒什麽可犯怵的了。
要不是你成天在上位麵前瞎叨叨,上位能挑出咱們那麽多毛病?能成天想著給咱們立規矩?都怪你,這個糟老頭,不在家老老實實待著,整天在上位耳邊說東道西,說三道四,指手畫腳,惹人生厭。
看見他,氣就不打一處來。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劉先生行事絕無私心,但不代表不會惹眾怒。
對於這一點,想必劉先生是心知肚明的,可能,這也是他堅決不肯擔任丞相的原因之一。
丞相是用來緩和關係、群策群力的,不是激化矛盾的。
上位離不開這些忠心耿耿的將領,大明需要這些將領征討平定,鎮守四方。
丞相需要海納百川的胸襟,上位認為李善長沒用,但他眼下找不到比李善長更合適的人,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來。
子薰覺得,丞相好比是一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而皇帝是股東,是老板。
皇帝把政務交給丞相處理,在皇帝和丞相之間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係。
皇帝希望丞相盡職盡責,一心隻為皇帝的利益著想,丞相希望永享富貴,提高待遇。
需要找到一種合理的機製,將二人的目標綁定到同一個目標上。
丞相之職責任重,壓力大,需要健康的體魄。
子薰知道劉先生的身體狀況遠不如李善長。
李善長懂得休息,懂得放權,在不會動搖自己地位的事情上,他願意盡最大可能放手,讓下邊人去做。
但是劉先生不能這樣,工作性質不同,每一次出謀劃策,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都必須全力以赴,而且還要保密,至少在上位同意公開之前,跟任何人都不能說。
保密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不能與他人組成團隊,通力合作,凡事得親力親為,意味著沒人工作和壓力,意味著隻能獨自承受這一切。
看上去榮寵無限,實際上很累很累。
自從來應天以來,劉先生一直處於這種累的狀態,難以排解,有時候他想迴家,迴青田,在後山澆澆花,除除草,什麽都不想,每天隻顧著吃飯睡覺。
但是不行啊,上位身邊離不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