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史太君壽終
卻說賈母強撐著坐起身來,拉著家常:“我來這賈家都六十多年嘍,打從年輕一直享用到老,也算是福澤深厚。從老爺開始,兒子孫子也都還不錯。就是寶玉啊,我這心裏頭最放不下的就是他。”說著,眼睛在屋裏掃了一圈。王夫人趕忙把寶玉推到床前。賈母從被窩裏伸出手,緊緊拉住寶玉,“我的兒,你可得給我爭口氣!”寶玉嘴裏忙不迭地答應,心裏卻一陣發酸,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又不敢哭出來,隻能硬著頭皮站著。賈母又接著說:“我就盼著能再看到一個重孫子,我這心裏也就踏實了。我的蘭兒呢?”李紈便把賈蘭也推到前麵。賈母鬆開寶玉,又拉住賈蘭,“你母親是個孝順的,等你長大了,可一定要讓你母親風光風光。鳳丫頭呢?”鳳姐本來就站在旁邊,趕緊湊上前說:“在這兒呢,老太太。”賈母看著她說道:“我的兒,你太聰明了,以後可得多積點福。我這輩子也沒怎麽吃齋念佛,就去年讓人寫了些《金剛經》送送人,也不知道送完了沒有?”鳳姐忙迴答:“還沒呢。”賈母皺皺眉:“早該送完才好。你說大老爺和珍兒,在外麵自在逍遙。最可氣的就是史丫頭,一點良心都沒有,怎麽都不來看看我。”鴛鴦等人心裏明白是怎麽迴事,都不敢吭聲。賈母又瞅了瞅寶釵,歎了口氣,臉上泛起一陣紅暈。賈政一看,知道這是迴光返照,趕緊端上參湯。可這時候賈母牙關已經緊了,合了會兒眼,又睜開眼睛把屋裏瞧了個遍。王夫人和寶釵輕輕扶著她,邢夫人和鳳姐等人忙著給她穿衣。地上的婆子們早就把床準備好了,鋪上了被褥。突然,賈母喉嚨裏輕輕一響,臉上露出笑容,就這麽去了,享年八十三歲。眾婆子趕緊把賈母的遺體安置停當。
這下可好,賈政他們在外麵跪著,邢夫人她們在裏麵跪著,哭聲一片。外麵家裏人把各種喪葬用品都預備齊全了,就等著裏頭消息一傳出來,榮府從大門到內宅,門扇全都糊上了白紙,孝棚高高搭起,大門前的牌樓也立馬立了起來,上上下下的人都穿上了孝服。賈政趕忙去報了丁憂。禮部上奏朝廷,皇上念著賈家世代功勳,又因為賈母是元妃的祖母,賞賜了一千兩銀子,還下令讓禮部主持祭祀。家裏人也四處去報喪。眾親友雖說知道賈家現在勢敗了,可看到聖恩這麽隆重,也都紛紛前來吊唁。選了個吉利的時辰入殮,把賈母的靈柩停放在正廳。賈赦不在家,賈政是長子,寶玉、賈環、賈蘭是親孫子,年紀又小,都該守靈。賈璉雖然也是親孫子,不過帶著賈蓉還能分派家人辦事。雖說請了些男女外親來幫忙,可內裏邢王二夫人、李紈、鳳姐、寶釵這些人才是該在靈旁哭泣守靈的。尤氏雖說能照應照應,可她在賈珍外出時住在榮府,一向不怎麽管事,而且對榮府的事也不太熟悉。賈蓉的媳婦就更不用說了。惜春年紀小,雖說在這兒長大,可對家裏的事一竅不通。所以內裏就沒一個能真正挑大梁的,隻有鳳姐還能管管裏頭的事。再加上賈璉在外頭主事,他倆這麽一搭配,倒也還算合適。
鳳姐以前仗著自己有本事,還想著老太太這一去世,自己能大顯身手呢。邢王二夫人也知道她辦過秦可卿的喪事,肯定沒問題,就還讓她總理裏頭的事。鳳姐心裏也樂意,想著:“這家裏的事本來就歸我管,那些仆人也都是我手下的人,太太和珍大嫂子的人本來就難使喚。現在她們都不在了,雖說沒了對牌取銀子,可這辦喪事的銀子現成的。外頭的事又有賈璉操辦。雖說我現在身體不太好,可想來也不至於辦砸了,肯定比在寧府辦得還好。”主意一定,就等著明天接了三,後天一大早就讓周瑞家的把花名冊拿上來。鳳姐仔細一瞧,總共才二十一個男仆,十九個女仆,剩下的都是些丫頭,把各房的人都算上,也不過三十來個人,這可怎麽分派差使啊。心裏不禁犯嘀咕:“這迴老太太的喪事,人手可比東府那次少多了。”又想從莊上叫幾個人來,可還是不夠用。
正琢磨著呢,一個小丫頭過來說:“鴛鴦姐姐請奶奶過去。”鳳姐隻好過去。隻見鴛鴦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一把拉住鳳姐說:“二奶奶您坐,我得給您磕個頭。雖說服喪期間不能行禮,可這個頭我必須得磕。”說著就要跪下。鳳姐趕忙拉住她,“這是幹啥,有話好好說。”鴛鴦跪著,鳳姐把她拉起來。鴛鴦說道:“老太太的喪事,裏裏外外都靠二爺和二奶奶操辦了。這銀子是老太太留下來的。老太太這輩子可沒糟蹋過錢,現在這最後一件大事,可得求二奶奶辦得風風光光的。我剛聽老爺在那兒說什麽詩雲子曰的,我也聽不懂,又說什麽‘喪與其易,寧戚’,我也不明白啥意思。我問寶二奶奶,說是老爺的意思是老太太的喪事隻要悲切就是真孝,不用太鋪張浪費。可我想老太太這麽個人物,怎麽能不辦得體麵些呢!我雖然隻是個丫頭,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老太太生前那麽疼二奶奶和我,臨死了怎麽也得讓她走得風光啊!我知道二奶奶能辦大事,所以才來求您給拿個主意。我生是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跟著她。要是看不到老太太的喪事辦好,我以後可怎麽有臉去見她老人家啊!”鳳姐聽了,覺得這話有點奇怪,就說:“你放心,要體麵不難。再說老爺雖說要節省,可這排場也不能太差。就算把這銀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那也是應該的。”鴛鴦又說:“老太太的遺言說,剩下的東西都是給我們的。二奶奶要是不夠用,就拿這個去折變補上。就是老爺有啥意見,我也不能違背老太太的遺言。那天老太太分派的時候,老爺不也在旁邊聽著嘛。”鳳姐說:“你平時挺明白的,怎麽這會子這麽著急呢?”鴛鴦著急地說:“不是我著急,大太太本來就不管事,老爺又怕太招搖。要是二奶奶也和老爺一個想法,說咱們抄過家的人家喪事還這麽好,以後再被抄家怎麽辦,就不管老太太了,那可怎麽行!我雖然是個丫頭,可好歹也在乎這府裏的名聲。”鳳姐拍拍她的手說:“我知道了,你放心,有我呢!”鴛鴦這才千恩萬謝地走了。
鳳姐出來後心裏想:“這鴛鴦今天可真奇怪,不知道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不過按說老太太的喪事是該辦得體麵些。算了,先不管她,就照著咱們家以前的樣子辦吧。”於是叫旺兒家的把賈璉叫進來。不一會兒,賈璉進來了,說:“叫我幹啥?你在裏頭照應著就行。反正做主的是咱們二老爺,他說怎麽著咱們就怎麽著。”鳳姐白了他一眼:“你也說這話,可不就像鴛鴦說的那樣了。”賈璉一臉疑惑:“鴛鴦說什麽了?”鳳姐就把鴛鴦找她的事說了一遍。賈璉不屑地說:“她們的話能算什麽。剛才二老爺叫我去,說老太太的事固然要認真辦,但是知道的人會說老太太是自己壽終正寢,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把錢都藏起來了,現在很寬裕呢。老太太這銀子不用了還能給誰,當然還是該花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在南邊有墳地,可陰宅還沒有。老太太的靈柩要運到南邊去,這銀子得留著在祖墳上蓋些房子,剩下的再買幾頃祭田。咱們以後迴去也好,就算不迴去,讓那些貧窮的族人住著,也好按時祭祀。你覺得這話是不是很有道理?難道你想把這銀子都花光?”鳳姐問:“銀子發出來了沒有?”賈璉無奈地說:“誰見過銀子啊!我聽咱們太太聽了二老爺的話,一個勁兒地攛掇二太太和二老爺,說這主意好。我能有什麽辦法!現在外頭棚杠上要用幾百兩銀子,到現在還沒發出來呢。我去要,他們都說有,先讓外頭辦了事迴來再算。你說這些仆人,有錢的早跑了,按冊子叫人,有的說病了,有的說下莊子去了。能幹活的沒幾個,就知道賺錢,賠錢的事誰幹啊!”鳳姐聽了,半天沒說話,最後歎了口氣:“這還怎麽辦喪事啊!”
正說著呢,一個丫頭進來說:“大太太問二奶奶,今天第三天了,裏頭還亂糟糟的,供了飯還讓親戚們等著嗎?叫了半天,菜來了,飯卻不夠,這像什麽話!”鳳姐一聽,急忙進去,吆喝著仆人來伺候,好歹把早飯應付過去了。偏偏那天來的人特別多,裏頭的人都像沒了魂似的。鳳姐在那兒照料了一會兒,又惦記著派人的事,趕緊出來叫旺兒家的把家人和女仆們都叫齊了,一個個分派任務。可眾人都站在那兒不動。鳳姐急了:“什麽時候了,還不供飯!”眾人嘟囔著說:“傳飯容易,可您得把裏頭的東西發出來,我們才能去辦啊。”鳳姐罵道:“糊塗東西,派了你們還怕沒你們的份兒?”眾人這才勉強應著。鳳姐又往上房去取要用的東西,想去請示邢王二夫人,可看到人太多,不好開口。這時候太陽都快落山了,沒辦法,隻好去找鴛鴦,說要老太太存的那套家夥。鴛鴦沒好氣地說:“你還問我呢,那年二爺當了贖了,你不知道啊!”鳳姐忙說:“不用金銀的,就隻要平常使的那套。”鴛鴦說:“大太太和珍大奶奶屋裏用的是哪兒來的?”鳳姐一想,對啊,轉身就走,到王夫人那邊找了玉釧和彩雲,才拿了一套出來,趕緊叫彩明記賬,發給眾人收管。
鴛鴦看到鳳姐這麽慌張,想叫她迴來又不好開口,心裏想:“她以前做事多利落,現在怎麽這麽狼狽。這兩三天一點頭緒都沒有,老太太不是白疼她了嗎?”她哪知道邢夫人一聽賈政的話,正合了她以後家計艱難的心思,巴不得能省一點是一點。再說老太太的事本來該長房做主,賈赦不在家,賈政又古板,一有事就說請大奶奶拿主意。邢夫人早就知道鳳姐花錢大手大腳,賈璉也不靠譜,所以就死抓住錢不放鬆。鴛鴦還以為這銀子已經交出去了,看到鳳姐這麽為難,就以為她不肯用心,在賈母靈前嘮嘮叨叨哭個不停。邢夫人等人聽了,覺得她話裏有話,也不想想是自己不讓鳳姐方便行事,反而說鳳丫頭果然不用心。到了晚上,王夫人叫鳳姐過去,說:“咱們家雖說不寬裕,可外頭的體麵還是要的。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看那些人都照應不好,是不是你沒吩咐清楚啊?還得你多操點心才行。”鳳姐聽了,愣了半天,想把銀子不夠用的事說出來,可這銀錢是外頭管的,王夫人說的是照應的事,鳳姐也不敢爭辯,隻好不說話。邢夫人在旁邊陰陽怪氣地說:“按說這該是我們做媳婦的操心,本來不是孫子媳婦的事。可我們走不開,所以才托給你,你可不能撒手不管。”鳳姐氣得臉通紅,正要說話,外麵鼓樂響起來了,到了燒黃昏紙的時候了,大家又都哭起來,鳳姐隻好把話咽了迴去。本想等會兒再說,王夫人又催她出去料理,說:“這兒有我們,你快去料理明天的事吧。”
鳳姐不敢再說,隻能含著淚出來,又叫人把眾人都叫齊了,吩咐了一番:“大娘嬸子們,可憐可憐我吧!我在上麵挨了不少罵,都是因為你們辦事不利索,讓人笑話。明天你們可得多辛苦點。”那些人迴答說:“奶奶辦事又不是一迴兩迴了,我們哪敢不聽啊。隻是這迴的事上頭太麻煩。就說打發這頓飯吧,有的要在這兒吃,有的要在家裏吃,請了這位太太,那位奶奶又不來。這樣那樣的事,哪能都辦好啊。還得請奶奶勸勸那些姑娘們,別太挑剔了。”鳳姐無奈地說:“頭一層是老太太的丫頭們難伺候,太太們的人也不好說話,我能去說誰呢?”眾人說:“以前奶奶在東府裏管事的時候,要打要罵都行,怎麽現在這麽沒威風了,連這些姑娘們都管不住了?”鳳姐歎了口氣:“東府裏的事是托我辦,可太太在那兒,我不好太過分。現在是自己家的事,又是公中的,人人都能說上話。再說外頭的銀錢也不湊手,就像棚裏要個東西,傳了出去總不見拿進來。我能有什麽辦法呢?”眾人問:“二爺在外頭也應付不來嗎?”鳳姐苦笑著說:“別提他了,他也難。第一件就是銀錢不在他手裏,要一件得迴一件,哪能那麽快湊齊。”眾人又問:“老太太這銀子不在二爺手裏嗎?”鳳姐說:“你們迴頭問管事的就知道了。”眾人抱怨說:“怪不得我們聽外頭男人們說:‘這麽大的事,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淨當苦差!’這讓人怎麽能齊心呢?”鳳姐說:“現在先不說這些了,眼前的事大家都上點心。要是上頭怪罪下來,我和你們都沒好果子吃。”眾人說:“奶奶要怎麽樣,我們哪敢抱怨啊。隻是上頭一個人一個主意,我們實在太難辦好了。”鳳姐沒辦法,隻好央求道:“好大娘嬸子們,明天就幫我一天,等我把姑娘們的事弄明白了再說吧。”眾人這才答應著走了。
鳳姐心裏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氣,可天一亮又得上去忙活。想把各處的人整頓整頓,又怕邢夫人生氣;想和王夫人說,可邢夫人又在中間挑唆。那些丫頭們看到邢夫人不幫鳳姐,更加肆無忌憚地欺負她。幸好有平兒幫鳳姐解圍,跟大家解釋說:“二奶奶也想把事辦好,可老爺太太們吩咐了外頭不能太浪費,所以二奶奶才應付不來。”說了好幾次,才稍微安靜點。雖說請了和尚道士念經,上祭的掛帳也不少,可畢竟銀錢有限,誰也不肯多出力,都隻是應付了事。連著幾天,王妃誥命來了不少,鳳姐也沒辦法上去照應,隻能在下麵忙得團團轉,叫了這個,走了那個,發一通火,又央求一陣,好不容易應付完一批,又來一批。別說鴛鴦等人看著不像話,就連鳳姐自己心裏也覺得過不去。
邢夫人雖說名義上是塚婦,可仗著“悲戚為孝”四個字,啥都不管。王夫人就跟著邢夫人的樣子行事,其他人更不用說了。隻有李紈看出了鳳姐的難處,可也不敢替她說話,隻能自己感歎:“俗話說,‘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要是不幫著鳳丫頭,那些人能聽話嗎?要是三姑娘在家就好了,現在隻有她自己的人瞎忙活,還被人在背後抱怨說一個錢都摸不著,一點麵子都沒有。老爺隻知道盡孝,對這些雜事不太懂,這麽大的事,不多花點錢能辦好嗎?可憐鳳丫頭忙了這麽多年,沒想到在老太太的喪事上,恐怕要丟臉了。”於是抽空叫了自己的人來吩咐:“你們別跟著別人學,也去欺負璉二奶奶。別以為穿孝守靈就是大事了,不過是混幾天罷了。看到那些人忙不過來,幫把手也沒什麽,這也是公事,大家都該出力的。”那些信服李紈的人都答應著說:“大奶奶說得對。我們也不敢那樣,隻是聽鴛鴦姐姐們的話,好像在怪璉二奶奶似的。”李紈說:“我也跟鴛鴦說過了,我說璉二奶奶不是不想把老太太的事辦好,隻是銀子不在她手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現在鴛鴦也知道了,所以她也不怪了。隻是鴛鴦的樣子好像變了很多,這也奇怪,以前有老太太疼她,她也沒作威作福,現在老太太死了,沒了靠山,我看她脾氣好像大了不少。我以前還替她擔心,幸好大老爺不在家,不然她可怎麽辦。”
正說著,賈蘭走過來,說:“媽媽睡吧,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的,您也累了,歇歇吧。我這幾天都沒看書,今天爺爺讓我在家裏睡,我可高興了,想複習一兩本書。等脫了孝再看,怕都忘了。”李紈笑著說:“好孩子,看書是好事。今天先歇歇,等老太太送殯之後再看。”賈蘭說:“媽媽要是睡了,我就在被窩裏想想也行。”眾人都誇道:“好哥兒,這麽小就知道用功。不像寶二爺,都娶了親還像個孩子似的。這幾天跟著老爺跪著,看他那難受樣,巴不得老爺一走開就去找二奶奶,也不知道在嘀咕啥,搞得二奶奶都不理他了。他又去找琴姑娘,琴姑娘也躲著他。邢姑娘也不太愛跟他說話。倒是咱們本家的喜姑娘和四姑娘,跟他哥哥長哥哥短的,挺親熱。我們看那寶二爺,整天就跟奶奶姑娘們混在一起,估計心裏也沒別的事,白白辜負了老太太對他的疼愛。哪像蘭哥兒,這麽懂事。大奶奶,您以後可就指望他了。”李紈歎口氣說:“他就算好,可現在還小呢,等他長大了,咱們家還不知道啥樣呢。環哥兒你們覺得咋樣?”眾人七嘴八舌地說:“那環哥兒更不成樣子!兩隻眼睛滴溜溜轉,像個活猴兒。雖說在那兒哭喪,可一看到奶奶姑娘們來了,就躲在孝幔子裏偷偷瞧人。”李紈搖搖頭:“他年紀也不小了,聽說前陣子還要給他說親呢,現在又得往後拖了。哎,還有件事,咱們家這些人啊,真是亂得像一團麻,先不說這些閑話了。後日送殯,各房的車輛都安排好了嗎?”眾人迴答:“璉二奶奶這幾天忙得暈頭轉向的,也沒見她安排。昨天聽我男人說,璉二爺派了薔二爺去料理,說咱們家的車不夠,趕車的人也少,還得去親戚家借呢。”李紈忍不住笑了:“車也能借啊?”眾人說:“奶奶您別逗了,車怎麽不能借?隻是那天所有親戚都要用,恐怕不好借,估計還得雇呢。”李紈又問:“底下人的車雇也就罷了,上頭白車也有雇的?”眾人解釋道:“現在大太太、東府裏的大奶奶和小蓉奶奶都沒車了,不雇哪來的車呀?”李紈聽了,無奈地歎息:“以前看到別人家太太奶奶坐雇來的車,咱們還笑話,現在輪到自己頭上了。你明天告訴你男人,咱們的車馬早點準備好,別到時候擠。”眾人答應著出去了。
且說史湘雲,因為她女婿病著,賈母去世後隻來過一次。算起來後日送殯,她不能不去。又想到自己命苦,好不容易嫁了個才貌雙全、性情又好的男人,卻偏偏得了癆病,隻能一天天熬日子。心裏越發悲痛,直哭了半夜。鴛鴦等人怎麽勸都勸不住。寶玉在旁邊看著,心裏也不好受,可又不知道怎麽去勸。隻見湘雲淡妝素服,不施脂粉,卻比未出嫁的時候更添了幾分韻味。寶玉轉頭又看到寶琴等人淡雅的裝扮,各有各的風姿。再看寶釵,一身孝服,卻比平時穿鮮豔衣服的時候更顯得雅致。寶玉不禁在心裏想:“都說千紅萬紫,可梅花才是花魁,現在才明白,不是因為梅花開得早,而是‘潔白清香’這四個字,別的花比不了。要是這時候林妹妹也這麽打扮,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風姿呢!”想到這兒,心裏一陣酸楚,眼淚忍不住滾了下來。趁著賈母的喪事,索性放聲大哭起來。眾人正圍著湘雲勸慰,外麵又多了一個哭的。大家都以為寶玉是想起賈母疼愛他的好,所以傷心,哪知道他們倆各有各的心事。這一場大哭,引得屋裏的人都跟著落淚。最後還是薛姨媽和李嬸娘等人好不容易把他們勸住了。
到了坐夜那天,場麵更加熱鬧。鳳姐這天實在支撐不住了,可又沒辦法,隻能拚了老命,喉嚨都喊破了,才勉強應付了半天。到了下午,人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繁雜,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正著急呢,一個小丫頭跑過來說:“二奶奶,怪不得大太太說,裏頭人多照應不過來,二奶奶是躲著偷懶去了。”鳳姐一聽,氣得一口氣差點沒上來,憋在胸口,眼淚止不住地流。突然眼前一黑,嗓子裏一股血腥味,“哇”地噴出一口鮮血,身子一軟,就蹲倒在地上。幸虧平兒眼疾手快,急忙跑過來扶住。隻見鳳姐的血不停地吐,也不知道她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卻說賈母強撐著坐起身來,拉著家常:“我來這賈家都六十多年嘍,打從年輕一直享用到老,也算是福澤深厚。從老爺開始,兒子孫子也都還不錯。就是寶玉啊,我這心裏頭最放不下的就是他。”說著,眼睛在屋裏掃了一圈。王夫人趕忙把寶玉推到床前。賈母從被窩裏伸出手,緊緊拉住寶玉,“我的兒,你可得給我爭口氣!”寶玉嘴裏忙不迭地答應,心裏卻一陣發酸,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又不敢哭出來,隻能硬著頭皮站著。賈母又接著說:“我就盼著能再看到一個重孫子,我這心裏也就踏實了。我的蘭兒呢?”李紈便把賈蘭也推到前麵。賈母鬆開寶玉,又拉住賈蘭,“你母親是個孝順的,等你長大了,可一定要讓你母親風光風光。鳳丫頭呢?”鳳姐本來就站在旁邊,趕緊湊上前說:“在這兒呢,老太太。”賈母看著她說道:“我的兒,你太聰明了,以後可得多積點福。我這輩子也沒怎麽吃齋念佛,就去年讓人寫了些《金剛經》送送人,也不知道送完了沒有?”鳳姐忙迴答:“還沒呢。”賈母皺皺眉:“早該送完才好。你說大老爺和珍兒,在外麵自在逍遙。最可氣的就是史丫頭,一點良心都沒有,怎麽都不來看看我。”鴛鴦等人心裏明白是怎麽迴事,都不敢吭聲。賈母又瞅了瞅寶釵,歎了口氣,臉上泛起一陣紅暈。賈政一看,知道這是迴光返照,趕緊端上參湯。可這時候賈母牙關已經緊了,合了會兒眼,又睜開眼睛把屋裏瞧了個遍。王夫人和寶釵輕輕扶著她,邢夫人和鳳姐等人忙著給她穿衣。地上的婆子們早就把床準備好了,鋪上了被褥。突然,賈母喉嚨裏輕輕一響,臉上露出笑容,就這麽去了,享年八十三歲。眾婆子趕緊把賈母的遺體安置停當。
這下可好,賈政他們在外麵跪著,邢夫人她們在裏麵跪著,哭聲一片。外麵家裏人把各種喪葬用品都預備齊全了,就等著裏頭消息一傳出來,榮府從大門到內宅,門扇全都糊上了白紙,孝棚高高搭起,大門前的牌樓也立馬立了起來,上上下下的人都穿上了孝服。賈政趕忙去報了丁憂。禮部上奏朝廷,皇上念著賈家世代功勳,又因為賈母是元妃的祖母,賞賜了一千兩銀子,還下令讓禮部主持祭祀。家裏人也四處去報喪。眾親友雖說知道賈家現在勢敗了,可看到聖恩這麽隆重,也都紛紛前來吊唁。選了個吉利的時辰入殮,把賈母的靈柩停放在正廳。賈赦不在家,賈政是長子,寶玉、賈環、賈蘭是親孫子,年紀又小,都該守靈。賈璉雖然也是親孫子,不過帶著賈蓉還能分派家人辦事。雖說請了些男女外親來幫忙,可內裏邢王二夫人、李紈、鳳姐、寶釵這些人才是該在靈旁哭泣守靈的。尤氏雖說能照應照應,可她在賈珍外出時住在榮府,一向不怎麽管事,而且對榮府的事也不太熟悉。賈蓉的媳婦就更不用說了。惜春年紀小,雖說在這兒長大,可對家裏的事一竅不通。所以內裏就沒一個能真正挑大梁的,隻有鳳姐還能管管裏頭的事。再加上賈璉在外頭主事,他倆這麽一搭配,倒也還算合適。
鳳姐以前仗著自己有本事,還想著老太太這一去世,自己能大顯身手呢。邢王二夫人也知道她辦過秦可卿的喪事,肯定沒問題,就還讓她總理裏頭的事。鳳姐心裏也樂意,想著:“這家裏的事本來就歸我管,那些仆人也都是我手下的人,太太和珍大嫂子的人本來就難使喚。現在她們都不在了,雖說沒了對牌取銀子,可這辦喪事的銀子現成的。外頭的事又有賈璉操辦。雖說我現在身體不太好,可想來也不至於辦砸了,肯定比在寧府辦得還好。”主意一定,就等著明天接了三,後天一大早就讓周瑞家的把花名冊拿上來。鳳姐仔細一瞧,總共才二十一個男仆,十九個女仆,剩下的都是些丫頭,把各房的人都算上,也不過三十來個人,這可怎麽分派差使啊。心裏不禁犯嘀咕:“這迴老太太的喪事,人手可比東府那次少多了。”又想從莊上叫幾個人來,可還是不夠用。
正琢磨著呢,一個小丫頭過來說:“鴛鴦姐姐請奶奶過去。”鳳姐隻好過去。隻見鴛鴦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一把拉住鳳姐說:“二奶奶您坐,我得給您磕個頭。雖說服喪期間不能行禮,可這個頭我必須得磕。”說著就要跪下。鳳姐趕忙拉住她,“這是幹啥,有話好好說。”鴛鴦跪著,鳳姐把她拉起來。鴛鴦說道:“老太太的喪事,裏裏外外都靠二爺和二奶奶操辦了。這銀子是老太太留下來的。老太太這輩子可沒糟蹋過錢,現在這最後一件大事,可得求二奶奶辦得風風光光的。我剛聽老爺在那兒說什麽詩雲子曰的,我也聽不懂,又說什麽‘喪與其易,寧戚’,我也不明白啥意思。我問寶二奶奶,說是老爺的意思是老太太的喪事隻要悲切就是真孝,不用太鋪張浪費。可我想老太太這麽個人物,怎麽能不辦得體麵些呢!我雖然隻是個丫頭,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老太太生前那麽疼二奶奶和我,臨死了怎麽也得讓她走得風光啊!我知道二奶奶能辦大事,所以才來求您給拿個主意。我生是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跟著她。要是看不到老太太的喪事辦好,我以後可怎麽有臉去見她老人家啊!”鳳姐聽了,覺得這話有點奇怪,就說:“你放心,要體麵不難。再說老爺雖說要節省,可這排場也不能太差。就算把這銀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那也是應該的。”鴛鴦又說:“老太太的遺言說,剩下的東西都是給我們的。二奶奶要是不夠用,就拿這個去折變補上。就是老爺有啥意見,我也不能違背老太太的遺言。那天老太太分派的時候,老爺不也在旁邊聽著嘛。”鳳姐說:“你平時挺明白的,怎麽這會子這麽著急呢?”鴛鴦著急地說:“不是我著急,大太太本來就不管事,老爺又怕太招搖。要是二奶奶也和老爺一個想法,說咱們抄過家的人家喪事還這麽好,以後再被抄家怎麽辦,就不管老太太了,那可怎麽行!我雖然是個丫頭,可好歹也在乎這府裏的名聲。”鳳姐拍拍她的手說:“我知道了,你放心,有我呢!”鴛鴦這才千恩萬謝地走了。
鳳姐出來後心裏想:“這鴛鴦今天可真奇怪,不知道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不過按說老太太的喪事是該辦得體麵些。算了,先不管她,就照著咱們家以前的樣子辦吧。”於是叫旺兒家的把賈璉叫進來。不一會兒,賈璉進來了,說:“叫我幹啥?你在裏頭照應著就行。反正做主的是咱們二老爺,他說怎麽著咱們就怎麽著。”鳳姐白了他一眼:“你也說這話,可不就像鴛鴦說的那樣了。”賈璉一臉疑惑:“鴛鴦說什麽了?”鳳姐就把鴛鴦找她的事說了一遍。賈璉不屑地說:“她們的話能算什麽。剛才二老爺叫我去,說老太太的事固然要認真辦,但是知道的人會說老太太是自己壽終正寢,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把錢都藏起來了,現在很寬裕呢。老太太這銀子不用了還能給誰,當然還是該花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在南邊有墳地,可陰宅還沒有。老太太的靈柩要運到南邊去,這銀子得留著在祖墳上蓋些房子,剩下的再買幾頃祭田。咱們以後迴去也好,就算不迴去,讓那些貧窮的族人住著,也好按時祭祀。你覺得這話是不是很有道理?難道你想把這銀子都花光?”鳳姐問:“銀子發出來了沒有?”賈璉無奈地說:“誰見過銀子啊!我聽咱們太太聽了二老爺的話,一個勁兒地攛掇二太太和二老爺,說這主意好。我能有什麽辦法!現在外頭棚杠上要用幾百兩銀子,到現在還沒發出來呢。我去要,他們都說有,先讓外頭辦了事迴來再算。你說這些仆人,有錢的早跑了,按冊子叫人,有的說病了,有的說下莊子去了。能幹活的沒幾個,就知道賺錢,賠錢的事誰幹啊!”鳳姐聽了,半天沒說話,最後歎了口氣:“這還怎麽辦喪事啊!”
正說著呢,一個丫頭進來說:“大太太問二奶奶,今天第三天了,裏頭還亂糟糟的,供了飯還讓親戚們等著嗎?叫了半天,菜來了,飯卻不夠,這像什麽話!”鳳姐一聽,急忙進去,吆喝著仆人來伺候,好歹把早飯應付過去了。偏偏那天來的人特別多,裏頭的人都像沒了魂似的。鳳姐在那兒照料了一會兒,又惦記著派人的事,趕緊出來叫旺兒家的把家人和女仆們都叫齊了,一個個分派任務。可眾人都站在那兒不動。鳳姐急了:“什麽時候了,還不供飯!”眾人嘟囔著說:“傳飯容易,可您得把裏頭的東西發出來,我們才能去辦啊。”鳳姐罵道:“糊塗東西,派了你們還怕沒你們的份兒?”眾人這才勉強應著。鳳姐又往上房去取要用的東西,想去請示邢王二夫人,可看到人太多,不好開口。這時候太陽都快落山了,沒辦法,隻好去找鴛鴦,說要老太太存的那套家夥。鴛鴦沒好氣地說:“你還問我呢,那年二爺當了贖了,你不知道啊!”鳳姐忙說:“不用金銀的,就隻要平常使的那套。”鴛鴦說:“大太太和珍大奶奶屋裏用的是哪兒來的?”鳳姐一想,對啊,轉身就走,到王夫人那邊找了玉釧和彩雲,才拿了一套出來,趕緊叫彩明記賬,發給眾人收管。
鴛鴦看到鳳姐這麽慌張,想叫她迴來又不好開口,心裏想:“她以前做事多利落,現在怎麽這麽狼狽。這兩三天一點頭緒都沒有,老太太不是白疼她了嗎?”她哪知道邢夫人一聽賈政的話,正合了她以後家計艱難的心思,巴不得能省一點是一點。再說老太太的事本來該長房做主,賈赦不在家,賈政又古板,一有事就說請大奶奶拿主意。邢夫人早就知道鳳姐花錢大手大腳,賈璉也不靠譜,所以就死抓住錢不放鬆。鴛鴦還以為這銀子已經交出去了,看到鳳姐這麽為難,就以為她不肯用心,在賈母靈前嘮嘮叨叨哭個不停。邢夫人等人聽了,覺得她話裏有話,也不想想是自己不讓鳳姐方便行事,反而說鳳丫頭果然不用心。到了晚上,王夫人叫鳳姐過去,說:“咱們家雖說不寬裕,可外頭的體麵還是要的。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看那些人都照應不好,是不是你沒吩咐清楚啊?還得你多操點心才行。”鳳姐聽了,愣了半天,想把銀子不夠用的事說出來,可這銀錢是外頭管的,王夫人說的是照應的事,鳳姐也不敢爭辯,隻好不說話。邢夫人在旁邊陰陽怪氣地說:“按說這該是我們做媳婦的操心,本來不是孫子媳婦的事。可我們走不開,所以才托給你,你可不能撒手不管。”鳳姐氣得臉通紅,正要說話,外麵鼓樂響起來了,到了燒黃昏紙的時候了,大家又都哭起來,鳳姐隻好把話咽了迴去。本想等會兒再說,王夫人又催她出去料理,說:“這兒有我們,你快去料理明天的事吧。”
鳳姐不敢再說,隻能含著淚出來,又叫人把眾人都叫齊了,吩咐了一番:“大娘嬸子們,可憐可憐我吧!我在上麵挨了不少罵,都是因為你們辦事不利索,讓人笑話。明天你們可得多辛苦點。”那些人迴答說:“奶奶辦事又不是一迴兩迴了,我們哪敢不聽啊。隻是這迴的事上頭太麻煩。就說打發這頓飯吧,有的要在這兒吃,有的要在家裏吃,請了這位太太,那位奶奶又不來。這樣那樣的事,哪能都辦好啊。還得請奶奶勸勸那些姑娘們,別太挑剔了。”鳳姐無奈地說:“頭一層是老太太的丫頭們難伺候,太太們的人也不好說話,我能去說誰呢?”眾人說:“以前奶奶在東府裏管事的時候,要打要罵都行,怎麽現在這麽沒威風了,連這些姑娘們都管不住了?”鳳姐歎了口氣:“東府裏的事是托我辦,可太太在那兒,我不好太過分。現在是自己家的事,又是公中的,人人都能說上話。再說外頭的銀錢也不湊手,就像棚裏要個東西,傳了出去總不見拿進來。我能有什麽辦法呢?”眾人問:“二爺在外頭也應付不來嗎?”鳳姐苦笑著說:“別提他了,他也難。第一件就是銀錢不在他手裏,要一件得迴一件,哪能那麽快湊齊。”眾人又問:“老太太這銀子不在二爺手裏嗎?”鳳姐說:“你們迴頭問管事的就知道了。”眾人抱怨說:“怪不得我們聽外頭男人們說:‘這麽大的事,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淨當苦差!’這讓人怎麽能齊心呢?”鳳姐說:“現在先不說這些了,眼前的事大家都上點心。要是上頭怪罪下來,我和你們都沒好果子吃。”眾人說:“奶奶要怎麽樣,我們哪敢抱怨啊。隻是上頭一個人一個主意,我們實在太難辦好了。”鳳姐沒辦法,隻好央求道:“好大娘嬸子們,明天就幫我一天,等我把姑娘們的事弄明白了再說吧。”眾人這才答應著走了。
鳳姐心裏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氣,可天一亮又得上去忙活。想把各處的人整頓整頓,又怕邢夫人生氣;想和王夫人說,可邢夫人又在中間挑唆。那些丫頭們看到邢夫人不幫鳳姐,更加肆無忌憚地欺負她。幸好有平兒幫鳳姐解圍,跟大家解釋說:“二奶奶也想把事辦好,可老爺太太們吩咐了外頭不能太浪費,所以二奶奶才應付不來。”說了好幾次,才稍微安靜點。雖說請了和尚道士念經,上祭的掛帳也不少,可畢竟銀錢有限,誰也不肯多出力,都隻是應付了事。連著幾天,王妃誥命來了不少,鳳姐也沒辦法上去照應,隻能在下麵忙得團團轉,叫了這個,走了那個,發一通火,又央求一陣,好不容易應付完一批,又來一批。別說鴛鴦等人看著不像話,就連鳳姐自己心裏也覺得過不去。
邢夫人雖說名義上是塚婦,可仗著“悲戚為孝”四個字,啥都不管。王夫人就跟著邢夫人的樣子行事,其他人更不用說了。隻有李紈看出了鳳姐的難處,可也不敢替她說話,隻能自己感歎:“俗話說,‘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要是不幫著鳳丫頭,那些人能聽話嗎?要是三姑娘在家就好了,現在隻有她自己的人瞎忙活,還被人在背後抱怨說一個錢都摸不著,一點麵子都沒有。老爺隻知道盡孝,對這些雜事不太懂,這麽大的事,不多花點錢能辦好嗎?可憐鳳丫頭忙了這麽多年,沒想到在老太太的喪事上,恐怕要丟臉了。”於是抽空叫了自己的人來吩咐:“你們別跟著別人學,也去欺負璉二奶奶。別以為穿孝守靈就是大事了,不過是混幾天罷了。看到那些人忙不過來,幫把手也沒什麽,這也是公事,大家都該出力的。”那些信服李紈的人都答應著說:“大奶奶說得對。我們也不敢那樣,隻是聽鴛鴦姐姐們的話,好像在怪璉二奶奶似的。”李紈說:“我也跟鴛鴦說過了,我說璉二奶奶不是不想把老太太的事辦好,隻是銀子不在她手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現在鴛鴦也知道了,所以她也不怪了。隻是鴛鴦的樣子好像變了很多,這也奇怪,以前有老太太疼她,她也沒作威作福,現在老太太死了,沒了靠山,我看她脾氣好像大了不少。我以前還替她擔心,幸好大老爺不在家,不然她可怎麽辦。”
正說著,賈蘭走過來,說:“媽媽睡吧,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的,您也累了,歇歇吧。我這幾天都沒看書,今天爺爺讓我在家裏睡,我可高興了,想複習一兩本書。等脫了孝再看,怕都忘了。”李紈笑著說:“好孩子,看書是好事。今天先歇歇,等老太太送殯之後再看。”賈蘭說:“媽媽要是睡了,我就在被窩裏想想也行。”眾人都誇道:“好哥兒,這麽小就知道用功。不像寶二爺,都娶了親還像個孩子似的。這幾天跟著老爺跪著,看他那難受樣,巴不得老爺一走開就去找二奶奶,也不知道在嘀咕啥,搞得二奶奶都不理他了。他又去找琴姑娘,琴姑娘也躲著他。邢姑娘也不太愛跟他說話。倒是咱們本家的喜姑娘和四姑娘,跟他哥哥長哥哥短的,挺親熱。我們看那寶二爺,整天就跟奶奶姑娘們混在一起,估計心裏也沒別的事,白白辜負了老太太對他的疼愛。哪像蘭哥兒,這麽懂事。大奶奶,您以後可就指望他了。”李紈歎口氣說:“他就算好,可現在還小呢,等他長大了,咱們家還不知道啥樣呢。環哥兒你們覺得咋樣?”眾人七嘴八舌地說:“那環哥兒更不成樣子!兩隻眼睛滴溜溜轉,像個活猴兒。雖說在那兒哭喪,可一看到奶奶姑娘們來了,就躲在孝幔子裏偷偷瞧人。”李紈搖搖頭:“他年紀也不小了,聽說前陣子還要給他說親呢,現在又得往後拖了。哎,還有件事,咱們家這些人啊,真是亂得像一團麻,先不說這些閑話了。後日送殯,各房的車輛都安排好了嗎?”眾人迴答:“璉二奶奶這幾天忙得暈頭轉向的,也沒見她安排。昨天聽我男人說,璉二爺派了薔二爺去料理,說咱們家的車不夠,趕車的人也少,還得去親戚家借呢。”李紈忍不住笑了:“車也能借啊?”眾人說:“奶奶您別逗了,車怎麽不能借?隻是那天所有親戚都要用,恐怕不好借,估計還得雇呢。”李紈又問:“底下人的車雇也就罷了,上頭白車也有雇的?”眾人解釋道:“現在大太太、東府裏的大奶奶和小蓉奶奶都沒車了,不雇哪來的車呀?”李紈聽了,無奈地歎息:“以前看到別人家太太奶奶坐雇來的車,咱們還笑話,現在輪到自己頭上了。你明天告訴你男人,咱們的車馬早點準備好,別到時候擠。”眾人答應著出去了。
且說史湘雲,因為她女婿病著,賈母去世後隻來過一次。算起來後日送殯,她不能不去。又想到自己命苦,好不容易嫁了個才貌雙全、性情又好的男人,卻偏偏得了癆病,隻能一天天熬日子。心裏越發悲痛,直哭了半夜。鴛鴦等人怎麽勸都勸不住。寶玉在旁邊看著,心裏也不好受,可又不知道怎麽去勸。隻見湘雲淡妝素服,不施脂粉,卻比未出嫁的時候更添了幾分韻味。寶玉轉頭又看到寶琴等人淡雅的裝扮,各有各的風姿。再看寶釵,一身孝服,卻比平時穿鮮豔衣服的時候更顯得雅致。寶玉不禁在心裏想:“都說千紅萬紫,可梅花才是花魁,現在才明白,不是因為梅花開得早,而是‘潔白清香’這四個字,別的花比不了。要是這時候林妹妹也這麽打扮,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風姿呢!”想到這兒,心裏一陣酸楚,眼淚忍不住滾了下來。趁著賈母的喪事,索性放聲大哭起來。眾人正圍著湘雲勸慰,外麵又多了一個哭的。大家都以為寶玉是想起賈母疼愛他的好,所以傷心,哪知道他們倆各有各的心事。這一場大哭,引得屋裏的人都跟著落淚。最後還是薛姨媽和李嬸娘等人好不容易把他們勸住了。
到了坐夜那天,場麵更加熱鬧。鳳姐這天實在支撐不住了,可又沒辦法,隻能拚了老命,喉嚨都喊破了,才勉強應付了半天。到了下午,人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繁雜,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正著急呢,一個小丫頭跑過來說:“二奶奶,怪不得大太太說,裏頭人多照應不過來,二奶奶是躲著偷懶去了。”鳳姐一聽,氣得一口氣差點沒上來,憋在胸口,眼淚止不住地流。突然眼前一黑,嗓子裏一股血腥味,“哇”地噴出一口鮮血,身子一軟,就蹲倒在地上。幸虧平兒眼疾手快,急忙跑過來扶住。隻見鳳姐的血不停地吐,也不知道她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