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政去見節度大人,進去老半天都沒出來,外麵的人議論紛紛。李十兒在外麵打聽不出個所以然,心裏惦記著報上那檔子事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好不容易盼到賈政出來,趕忙迎上去,跟著賈政,瞅著沒人的地兒就問:“老爺,您這進去大半晌,到底有啥要緊事啊?”賈政笑了笑說:“沒啥大事。就是鎮海總製是這位大人的親戚,寫信來托我照應,所以說了些好話。還說咱兩家如今也算親戚了。”李十兒一聽,心裏樂開了花,膽子也壯了不少,一個勁兒地攛掇賈政答應這門親事。賈政心裏卻想著薛蟠那案子,不知道會不會有啥麻煩,在這外頭消息不靈通,不好打點,就打算迴任所後打發家人進京去探聽消息,順便把總製求親的事兒跟賈母迴稟一聲,要是賈母樂意,就把三姑娘接到任上。家人領命後匆匆趕到京城,先跟王夫人說了情況,又到吏部打聽,得知賈政沒啥處分,就是那位署理太平縣的老爺被革職了。家人趕忙寫了稟帖安慰賈政,然後就在京城住下,等著消息。
再說說薛姨媽,為了薛蟠那起人命官司,在各衙門裏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錢,好不容易才定了個誤殺上報。原本打算把當鋪折變了,湊錢給薛蟠贖罪。誰知道刑部駁迴重審,又托人使錢,可還是沒用,最後還是定了死罪,在牢裏等著秋天大審。薛姨媽又氣又疼,整天以淚洗麵。寶釵時常過來勸解,說道:“哥哥就是沒那個福氣。繼承了祖父的家業,就該老老實實過日子。在南邊就鬧得不像話,就說香菱那事兒就夠嗆,仗著親戚的勢力,花了錢,可這不是白打死了一個公子哥嘛。哥哥就該改邪歸正,好好奉養母親,沒想到進了京還是老樣子。媽媽為他受了多少氣,流了多少淚。給他娶了媳婦,本想著能安安穩穩過日子,誰知道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個不安分的,所以哥哥才躲出去。真是應了那句‘冤家路窄’,沒幾天就鬧出人命官司。媽媽和二哥哥也算是盡心盡力了,花了錢不說,還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疏通關係。可這就是命啊,也算是自作自受。一般人家養兒女都是為了老了有個依靠,就算是小戶人家,兒女也得想法子掙口飯養活母親,哪有把現成的家業折騰光,還把老人氣得死去活來的?不是我埋怨哥哥,他這哪是兒子,簡直就是個冤家對頭。媽媽您也別太糊塗,別整天哭個沒完,還得受嫂子的氣。我呢,又不能總在這兒陪著您勸解,我看您這樣,心裏哪能放得下。他雖說傻,可也不讓我迴去。前兒老爺派人來說,看了京報嚇得不輕,所以才派人來打點。我想哥哥出了事,擔心的人可不少。幸虧我還在跟前,要是離得遠,聽到這消息,隻怕我想您都得想死。我求您先歇歇神,趁著哥哥還活著,把各處的賬目都理一理。人家欠咱們的,咱們欠人家的,都找個老夥計來算算,看看還剩多少錢。”薛姨媽哭著說:“這幾天就為你哥哥的事,你來不是勸我,就是我跟你說衙門裏的事。你還不知道,京裏的官商名字都撤了,兩個當鋪都給了人家,銀子早花光了。還有一個當鋪,管事的跑了,虧空了好幾千兩銀子,也在打官司。你二哥哥天天在外頭要賬,估計京裏的賬已經花了幾萬兩銀子,隻能拿南邊公分裏的銀子和住房折變才夠。前兩天還聽了個不靠譜的消息,說南邊的公當鋪也因為虧本收了。要是這樣,我這老命可就沒了。”說著,又大哭起來。寶釵也哭著勸道:“錢的事兒,您操心也沒用,還有二哥哥給咱們料理。就是那些夥計太氣人,看咱們家勢敗了,都各奔東西,我還聽說他們幫著外人來擠兌咱們。可見我哥哥活了這麽大,交的都是些酒肉朋友,遇到難處一個都指望不上。媽媽要是疼我,就聽我一句勸,您年紀大了,得保重自己。家裏這點東西,就隨嫂子去吧,也沒辦法。那些家人婆子,看他們也沒心思在這兒,該走的就讓他們走。就可憐香菱苦了一輩子,隻能跟著您。要是缺什麽,我有的話,肯定拿出來,料想我們那位也不會不答應。就是襲姑娘也是個正派人,她聽說我哥哥的事,一提起您就哭。我們家那位還以為沒事,所以不太著急,要是知道了,肯定也得嚇個半死。”薛姨媽不等她說完,就說:“好姑娘,你可千萬別告訴他。他為了林姑娘差點丟了命,現在才好點。要是他急出個好歹,不但你多一層煩惱,我也更沒依靠了。”寶釵說:“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一直沒告訴他。”
正說著呢,就聽見金桂在外屋哭鬧起來:“我這命也不要了!男人都沒活路了,咱們幹脆鬧個大的,都到法場上去拚一拚。”說著,就拿腦袋往隔斷板上撞,撞得披頭散發。薛姨媽氣得眼睛都直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多虧寶釵一口一個嫂子,好說歹說地勸。金桂卻嚷嚷著:“姑奶奶,你現在可不像以前了。你和你男人好好過日子,我是個孤家寡人,還要臉幹啥!”說著,就要往街上跑迴娘家,幸虧人多,把她拉住,又勸了好半天才消停。寶琴都被她嚇得不敢見她。要是薛蝌在家,金桂就描眉畫眼,打扮得花枝招展,時不時從薛蝌住房前走過,要麽故意咳嗽一聲,要麽明知道薛蝌在屋裏,還故意問屋裏是誰。有時候碰到薛蝌,就嬌聲嬌氣地問寒問暖,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丫頭們見了,都趕緊躲開。她自己卻不覺得,一門心思就想把薛蝌迷得暈頭轉向,好實施寶蟾的計劃。可薛蝌呢,總是躲著她;偶爾碰上了,也隻能應付一下,生怕她撒潑耍賴。金桂是越看薛蝌越喜歡,越想越美,根本看不出薛蝌是真冷淡還是假客氣。隻有一點,她見薛蝌的東西都讓香菱收著,衣服也是香菱縫洗,兩個人偶爾說句話,她一來,就趕緊散開,這可把她的醋壇子打翻了。她想對薛蝌發作,又舍不得,隻能把一肚子氣都撒在香菱身上。可又怕鬧了香菱得罪薛蝌,所以隻能忍著。
有一天,寶蟾笑嘻嘻地對金桂說:“奶奶,看見二爺了嗎?”金桂說:“沒看見。”寶蟾笑著說:“我說二爺那假正經靠不住。前天咱們送酒去,他說不會喝;剛才我看見他從太太屋裏出來,臉上紅撲撲的,一身酒氣。奶奶不信,就在咱們院門口等著,等他過來,您叫住他問問,看他怎麽說。”金桂一聽,火“噌”地就上來了,說:“他哪會那麽快出來。他都沒情義,問他幹啥!”寶蟾說:“奶奶您這就傻了。他好說話,咱們也好說;他不好說話,咱們再想別的招兒。”金桂覺得有道理,就讓寶蟾盯著,看他出來了就告訴自己。寶蟾答應著出去了。金桂就去打開鏡子,又照了照,抹了抹嘴唇,拿了條花手絹,剛要出去,又好像忘了什麽,心裏七上八下的。就聽見寶蟾在外麵說:“二爺今天高興啊,在哪喝了酒迴來?”金桂一聽,知道是叫自己出去,趕緊掀簾子出來。就見薛蝌和寶蟾說:“今天是張大爺的好日子,被他們硬灌了半杯酒,到現在臉還發燒呢。”話還沒說完,金桂就接話道:“自然是外人的酒比自家的酒有意思。”薛蝌被她這麽一嗆,臉更紅了,趕忙走過來賠笑說:“嫂子這說的是什麽話。”寶蟾看他們倆說話,就躲屋裏去了。
金桂本來想假裝生薛蝌的氣,說他兩句,可一看到他兩頰泛紅,眼睛水汪汪的,帶著一種老實可憐的樣子,自己那股子驕橫勁兒一下子就沒了,笑著說:“這麽說,你這酒是被逼著才喝的呀。”薛蝌說:“我哪會喝酒。”金桂說:“不喝也好,總比你哥哥喝出事來強,不然娶了媳婦像我這樣守活寡,多孤單。”說著,眼睛都眯起來了,兩腮也紅撲撲的。薛蝌聽這話越來越不對勁,就想走。金桂也看出來了,哪能讓他走,急忙走過去一把拉住。薛蝌急了,說:“嫂子,您自重些。”說著,渾身直發抖。金桂卻厚著臉皮說:“你進來,我跟你說句要緊的話。”正鬧著,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喊:“奶奶,香菱來了。”金桂嚇了一跳,迴頭一看,是寶蟾掀著簾子看他們倆呢,一抬頭看見香菱從那邊過來,趕緊告訴金桂。金桂這一驚可不小,手一鬆,薛蝌趁機掙脫跑了。香菱正走著,本來沒注意,聽到寶蟾一喊,才看到金桂拉著薛蝌往屋裏拽。香菱嚇得心怦怦直跳,連忙轉身迴去了。金桂這邊呢,又氣又嚇,傻愣愣地看著薛蝌跑了,半天沒迴過神來,恨了一聲,掃興地迴房了,從此把香菱恨得牙癢癢。香菱本來是要去寶琴那兒,剛出腰門,看到這場景,嚇得迴去了。
這天,寶釵在賈母屋裏,聽到王夫人跟老太太說要聘探春的事。賈母說:“既是同鄉,倒也不錯。隻是聽說那孩子來過咱們家,怎麽你老爺沒提過?”王夫人說:“我們也不知道。”賈母說:“好是好,就是路太遠。雖說老爺在那兒,萬一以後老爺調任,咱們孩子不就孤單了嗎?”王夫人說:“兩家都是當官的,也說不準。說不定那邊還會調進來;就算不調進來,總有落葉歸根的時候。況且老爺在那兒當官,上司都開口了,怎麽好拒絕呢?想來老爺主意已定,隻是不好做主,才派人來跟老太太說。”賈母說:“你們願意就好。隻是三丫頭這一去,不知道兩三年能不能迴來。要是再晚些,恐怕我都見不到她了。”說著,眼淚就下來了。王夫人說:“孩子大了,總得嫁人。就算是本鄉本土的,要是當官的,也不能保證總在一塊兒。隻要孩子有福氣就好。就說迎姑娘,嫁得近,可老是被女婿欺負,連飯都不給吃。我們送東西去,她都拿不到。最近聽說更糟了,都不讓她迴來。兩口子一吵架,就說咱們花了他家的錢。可憐這孩子,一點好日子都沒有。前兒我惦記她,派人去看,迎丫頭躲在耳房裏不敢出來。老婆子們硬要進去,看到咱們姑娘大冷天還穿著幾件舊衣服。她哭著跟婆子們說:‘迴去別告訴她們我這麽苦,這都是命,也別送衣服東西來,不但拿不到,還得挨頓打,說是我要的。’老太太您想想,這是近在眼前的事,要是不好,更讓人難受。虧得大太太也不管,大老爺也不出頭!現在迎姑娘比咱們家三等丫頭都不如。我想探丫頭雖然不是我親生的,老爺既然見過女婿,肯定是好才答應的。就請老太太示下,挑個好日子,多派些人送到老爺任上。老爺做事向來不將就。”賈母說:“有她老子做主,你就辦好,挑個合適的日子送去,也算是了了一件事。”王夫人答應著“是”。寶釵在旁邊聽得清清楚楚,也不敢吭聲,心裏直叫苦:“我們家姑娘裏就算她最出眾,現在又要遠嫁,眼看著家裏人越來越少了。”看到王夫人起身告辭,她也跟著送出來,迴到自己屋裏,也不跟寶玉說話。看到襲人一個人在做針線活,就把聽到的事說了。襲人聽了也不好受。
再說趙姨娘聽說探春的事,心裏可高興了,暗想:“我這個丫頭在家老是瞧不起我,我好歹是她娘,還不如她的丫頭。還老是向著別人,擋著路,連環兒都出不了頭。現在老爺把她接走,我可清淨了。還指望她孝敬我,沒門兒。隻盼她像迎丫頭那樣,我就稱心了。”一邊想著,一邊跑到探春那兒去道喜:“姑娘,你這是要高飛了,到了姑爺家肯定比家裏好。想來你也樂意。我養你一場,也沒沾到你的光。就算我有七分不好,也還有三分好,可別一去就把我忘得一幹二淨。”探春聽她這話莫名其妙,隻低著頭做針線活,一句話也不說。趙姨娘見她不理,氣唿唿地走了。
探春這兒呢,又氣又笑又傷心,隻能自己掉眼淚。坐了一會兒,悶著頭走到寶玉這兒。寶玉就問:“三妹妹,我聽說林妹妹死的時候你在那兒。我還聽說,林妹妹死的時候遠遠有音樂聲。說不定她是有來曆的。”探春笑著說:“那是你自己瞎想。隻是那夜的聲音很奇怪,不像平常的鼓樂聲。你的話也許有點道理。”寶玉聽了,更覺得是真的了。又想起前幾天自己神誌恍惚的時候,見過一個人,說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肯定是天上的仙子下凡。忽然又想起那年唱戲扮嫦娥的,飄飄欲仙,多美啊。過了一會兒,探春走了。寶玉非要紫鵑過來,馬上迴了賈母去叫。可紫鵑心裏不願意,雖然賈母王夫人派她來,也沒辦法,隻是在寶玉跟前,不是歎氣就是哼哼。寶玉偷偷拉著她,低聲下氣地問黛玉的事,紫鵑從來沒給過好臉色。寶釵卻在背後誇紫鵑忠心,也不怪她。雪雁呢,因為寶玉娶親那晚出過力,寶釵看她腦子不太靈光,就迴了賈母王夫人,把她配給一個小廝,各自過日子去了。王奶媽養著她,以後好送黛玉的靈柩迴南邊。鸚哥等小丫頭還伺候著老太太。寶玉本來就想念黛玉,看到跟黛玉有關的人都散了,心裏更煩悶。悶到沒辦法的時候,又想黛玉死得那麽幹脆,肯定是超凡脫俗成仙去了,心裏又高興起來。
突然聽到襲人和寶釵在商量探春出嫁的事,寶玉“啊呀”一聲,哭倒在炕上。嚇得寶釵和襲人趕緊來扶,問:“怎麽了?”寶玉哭得話都說不出來,好半天才緩過神,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的姐妹們一個一個都散了!林妹妹成仙去了。大姐姐死了,這也罷了,本來也不常見。二姐姐呢,碰上一個渾蛋東西。三妹妹又要遠嫁,肯定見不到了。史妹妹也不知道去哪兒。薛妹妹也有婆家了。這些姐姐妹妹,難道一個都不留在家裏,就留我一個人幹啥!”襲人趕忙拿話安慰。寶釵擺擺手說:“你別勸他,讓我來問他。”然後問寶玉:“照你的意思,要這些姐妹都在家裏陪著你到老,都不嫁人嗎?要是別人,也許還有別的想法。你自己的姐姐妹妹,先不說有沒有遠嫁的;就算有,老爺做主,你能有什麽辦法?難道隻有你一個人喜歡姐姐妹妹,要是都像你,連我也不能陪著你了。一般人讀書,本來是為了明理,你怎麽越讀越糊塗。這麽說,我和襲姑娘都走,讓你把姐姐妹妹都叫來守著你。”寶玉兩手拉住寶釵和襲人說:“我也知道。為什麽散得這麽早呢?等我化成灰的時候再散也不遲啊。”襲人捂著他的嘴說:“又胡說。這兩天才好點,二奶奶才吃點飯。你要是又鬧起來,我可不管了。”寶玉聽他們倆說得都有道理,隻是心裏亂糟糟的,不知道怎麽辦才好,隻能勉強說:“我明白,就是心裏慌得很。”寶釵也不理他,悄悄叫襲人快給寶玉吃定心丸,慢慢開導他。襲人就想跟探春說臨行前不用來辭行,寶釵說:“這怕什麽。等過幾天,等他心裏清楚些,還要讓他們多說說話呢。況且三姑娘是個明白人,不像那些虛偽的人,肯定會好好勸他。以後他就不會這樣了。”正說著,賈母那邊打發鴛鴦來說,知道寶玉舊病複發,叫襲人好好勸說安慰,別讓他胡思亂想。襲人等人答應了。鴛鴦坐了一會兒就走了。賈母又想起探春要遠行,雖然不用準備嫁妝,但是一應生活用品都得預備好,就把鳳姐叫來,把老爺的意思說了一遍,讓她去操辦。鳳姐答應了,可到底怎麽辦理,還得下迴分解。
再說說薛姨媽,為了薛蟠那起人命官司,在各衙門裏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錢,好不容易才定了個誤殺上報。原本打算把當鋪折變了,湊錢給薛蟠贖罪。誰知道刑部駁迴重審,又托人使錢,可還是沒用,最後還是定了死罪,在牢裏等著秋天大審。薛姨媽又氣又疼,整天以淚洗麵。寶釵時常過來勸解,說道:“哥哥就是沒那個福氣。繼承了祖父的家業,就該老老實實過日子。在南邊就鬧得不像話,就說香菱那事兒就夠嗆,仗著親戚的勢力,花了錢,可這不是白打死了一個公子哥嘛。哥哥就該改邪歸正,好好奉養母親,沒想到進了京還是老樣子。媽媽為他受了多少氣,流了多少淚。給他娶了媳婦,本想著能安安穩穩過日子,誰知道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個不安分的,所以哥哥才躲出去。真是應了那句‘冤家路窄’,沒幾天就鬧出人命官司。媽媽和二哥哥也算是盡心盡力了,花了錢不說,還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疏通關係。可這就是命啊,也算是自作自受。一般人家養兒女都是為了老了有個依靠,就算是小戶人家,兒女也得想法子掙口飯養活母親,哪有把現成的家業折騰光,還把老人氣得死去活來的?不是我埋怨哥哥,他這哪是兒子,簡直就是個冤家對頭。媽媽您也別太糊塗,別整天哭個沒完,還得受嫂子的氣。我呢,又不能總在這兒陪著您勸解,我看您這樣,心裏哪能放得下。他雖說傻,可也不讓我迴去。前兒老爺派人來說,看了京報嚇得不輕,所以才派人來打點。我想哥哥出了事,擔心的人可不少。幸虧我還在跟前,要是離得遠,聽到這消息,隻怕我想您都得想死。我求您先歇歇神,趁著哥哥還活著,把各處的賬目都理一理。人家欠咱們的,咱們欠人家的,都找個老夥計來算算,看看還剩多少錢。”薛姨媽哭著說:“這幾天就為你哥哥的事,你來不是勸我,就是我跟你說衙門裏的事。你還不知道,京裏的官商名字都撤了,兩個當鋪都給了人家,銀子早花光了。還有一個當鋪,管事的跑了,虧空了好幾千兩銀子,也在打官司。你二哥哥天天在外頭要賬,估計京裏的賬已經花了幾萬兩銀子,隻能拿南邊公分裏的銀子和住房折變才夠。前兩天還聽了個不靠譜的消息,說南邊的公當鋪也因為虧本收了。要是這樣,我這老命可就沒了。”說著,又大哭起來。寶釵也哭著勸道:“錢的事兒,您操心也沒用,還有二哥哥給咱們料理。就是那些夥計太氣人,看咱們家勢敗了,都各奔東西,我還聽說他們幫著外人來擠兌咱們。可見我哥哥活了這麽大,交的都是些酒肉朋友,遇到難處一個都指望不上。媽媽要是疼我,就聽我一句勸,您年紀大了,得保重自己。家裏這點東西,就隨嫂子去吧,也沒辦法。那些家人婆子,看他們也沒心思在這兒,該走的就讓他們走。就可憐香菱苦了一輩子,隻能跟著您。要是缺什麽,我有的話,肯定拿出來,料想我們那位也不會不答應。就是襲姑娘也是個正派人,她聽說我哥哥的事,一提起您就哭。我們家那位還以為沒事,所以不太著急,要是知道了,肯定也得嚇個半死。”薛姨媽不等她說完,就說:“好姑娘,你可千萬別告訴他。他為了林姑娘差點丟了命,現在才好點。要是他急出個好歹,不但你多一層煩惱,我也更沒依靠了。”寶釵說:“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一直沒告訴他。”
正說著呢,就聽見金桂在外屋哭鬧起來:“我這命也不要了!男人都沒活路了,咱們幹脆鬧個大的,都到法場上去拚一拚。”說著,就拿腦袋往隔斷板上撞,撞得披頭散發。薛姨媽氣得眼睛都直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多虧寶釵一口一個嫂子,好說歹說地勸。金桂卻嚷嚷著:“姑奶奶,你現在可不像以前了。你和你男人好好過日子,我是個孤家寡人,還要臉幹啥!”說著,就要往街上跑迴娘家,幸虧人多,把她拉住,又勸了好半天才消停。寶琴都被她嚇得不敢見她。要是薛蝌在家,金桂就描眉畫眼,打扮得花枝招展,時不時從薛蝌住房前走過,要麽故意咳嗽一聲,要麽明知道薛蝌在屋裏,還故意問屋裏是誰。有時候碰到薛蝌,就嬌聲嬌氣地問寒問暖,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丫頭們見了,都趕緊躲開。她自己卻不覺得,一門心思就想把薛蝌迷得暈頭轉向,好實施寶蟾的計劃。可薛蝌呢,總是躲著她;偶爾碰上了,也隻能應付一下,生怕她撒潑耍賴。金桂是越看薛蝌越喜歡,越想越美,根本看不出薛蝌是真冷淡還是假客氣。隻有一點,她見薛蝌的東西都讓香菱收著,衣服也是香菱縫洗,兩個人偶爾說句話,她一來,就趕緊散開,這可把她的醋壇子打翻了。她想對薛蝌發作,又舍不得,隻能把一肚子氣都撒在香菱身上。可又怕鬧了香菱得罪薛蝌,所以隻能忍著。
有一天,寶蟾笑嘻嘻地對金桂說:“奶奶,看見二爺了嗎?”金桂說:“沒看見。”寶蟾笑著說:“我說二爺那假正經靠不住。前天咱們送酒去,他說不會喝;剛才我看見他從太太屋裏出來,臉上紅撲撲的,一身酒氣。奶奶不信,就在咱們院門口等著,等他過來,您叫住他問問,看他怎麽說。”金桂一聽,火“噌”地就上來了,說:“他哪會那麽快出來。他都沒情義,問他幹啥!”寶蟾說:“奶奶您這就傻了。他好說話,咱們也好說;他不好說話,咱們再想別的招兒。”金桂覺得有道理,就讓寶蟾盯著,看他出來了就告訴自己。寶蟾答應著出去了。金桂就去打開鏡子,又照了照,抹了抹嘴唇,拿了條花手絹,剛要出去,又好像忘了什麽,心裏七上八下的。就聽見寶蟾在外麵說:“二爺今天高興啊,在哪喝了酒迴來?”金桂一聽,知道是叫自己出去,趕緊掀簾子出來。就見薛蝌和寶蟾說:“今天是張大爺的好日子,被他們硬灌了半杯酒,到現在臉還發燒呢。”話還沒說完,金桂就接話道:“自然是外人的酒比自家的酒有意思。”薛蝌被她這麽一嗆,臉更紅了,趕忙走過來賠笑說:“嫂子這說的是什麽話。”寶蟾看他們倆說話,就躲屋裏去了。
金桂本來想假裝生薛蝌的氣,說他兩句,可一看到他兩頰泛紅,眼睛水汪汪的,帶著一種老實可憐的樣子,自己那股子驕橫勁兒一下子就沒了,笑著說:“這麽說,你這酒是被逼著才喝的呀。”薛蝌說:“我哪會喝酒。”金桂說:“不喝也好,總比你哥哥喝出事來強,不然娶了媳婦像我這樣守活寡,多孤單。”說著,眼睛都眯起來了,兩腮也紅撲撲的。薛蝌聽這話越來越不對勁,就想走。金桂也看出來了,哪能讓他走,急忙走過去一把拉住。薛蝌急了,說:“嫂子,您自重些。”說著,渾身直發抖。金桂卻厚著臉皮說:“你進來,我跟你說句要緊的話。”正鬧著,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喊:“奶奶,香菱來了。”金桂嚇了一跳,迴頭一看,是寶蟾掀著簾子看他們倆呢,一抬頭看見香菱從那邊過來,趕緊告訴金桂。金桂這一驚可不小,手一鬆,薛蝌趁機掙脫跑了。香菱正走著,本來沒注意,聽到寶蟾一喊,才看到金桂拉著薛蝌往屋裏拽。香菱嚇得心怦怦直跳,連忙轉身迴去了。金桂這邊呢,又氣又嚇,傻愣愣地看著薛蝌跑了,半天沒迴過神來,恨了一聲,掃興地迴房了,從此把香菱恨得牙癢癢。香菱本來是要去寶琴那兒,剛出腰門,看到這場景,嚇得迴去了。
這天,寶釵在賈母屋裏,聽到王夫人跟老太太說要聘探春的事。賈母說:“既是同鄉,倒也不錯。隻是聽說那孩子來過咱們家,怎麽你老爺沒提過?”王夫人說:“我們也不知道。”賈母說:“好是好,就是路太遠。雖說老爺在那兒,萬一以後老爺調任,咱們孩子不就孤單了嗎?”王夫人說:“兩家都是當官的,也說不準。說不定那邊還會調進來;就算不調進來,總有落葉歸根的時候。況且老爺在那兒當官,上司都開口了,怎麽好拒絕呢?想來老爺主意已定,隻是不好做主,才派人來跟老太太說。”賈母說:“你們願意就好。隻是三丫頭這一去,不知道兩三年能不能迴來。要是再晚些,恐怕我都見不到她了。”說著,眼淚就下來了。王夫人說:“孩子大了,總得嫁人。就算是本鄉本土的,要是當官的,也不能保證總在一塊兒。隻要孩子有福氣就好。就說迎姑娘,嫁得近,可老是被女婿欺負,連飯都不給吃。我們送東西去,她都拿不到。最近聽說更糟了,都不讓她迴來。兩口子一吵架,就說咱們花了他家的錢。可憐這孩子,一點好日子都沒有。前兒我惦記她,派人去看,迎丫頭躲在耳房裏不敢出來。老婆子們硬要進去,看到咱們姑娘大冷天還穿著幾件舊衣服。她哭著跟婆子們說:‘迴去別告訴她們我這麽苦,這都是命,也別送衣服東西來,不但拿不到,還得挨頓打,說是我要的。’老太太您想想,這是近在眼前的事,要是不好,更讓人難受。虧得大太太也不管,大老爺也不出頭!現在迎姑娘比咱們家三等丫頭都不如。我想探丫頭雖然不是我親生的,老爺既然見過女婿,肯定是好才答應的。就請老太太示下,挑個好日子,多派些人送到老爺任上。老爺做事向來不將就。”賈母說:“有她老子做主,你就辦好,挑個合適的日子送去,也算是了了一件事。”王夫人答應著“是”。寶釵在旁邊聽得清清楚楚,也不敢吭聲,心裏直叫苦:“我們家姑娘裏就算她最出眾,現在又要遠嫁,眼看著家裏人越來越少了。”看到王夫人起身告辭,她也跟著送出來,迴到自己屋裏,也不跟寶玉說話。看到襲人一個人在做針線活,就把聽到的事說了。襲人聽了也不好受。
再說趙姨娘聽說探春的事,心裏可高興了,暗想:“我這個丫頭在家老是瞧不起我,我好歹是她娘,還不如她的丫頭。還老是向著別人,擋著路,連環兒都出不了頭。現在老爺把她接走,我可清淨了。還指望她孝敬我,沒門兒。隻盼她像迎丫頭那樣,我就稱心了。”一邊想著,一邊跑到探春那兒去道喜:“姑娘,你這是要高飛了,到了姑爺家肯定比家裏好。想來你也樂意。我養你一場,也沒沾到你的光。就算我有七分不好,也還有三分好,可別一去就把我忘得一幹二淨。”探春聽她這話莫名其妙,隻低著頭做針線活,一句話也不說。趙姨娘見她不理,氣唿唿地走了。
探春這兒呢,又氣又笑又傷心,隻能自己掉眼淚。坐了一會兒,悶著頭走到寶玉這兒。寶玉就問:“三妹妹,我聽說林妹妹死的時候你在那兒。我還聽說,林妹妹死的時候遠遠有音樂聲。說不定她是有來曆的。”探春笑著說:“那是你自己瞎想。隻是那夜的聲音很奇怪,不像平常的鼓樂聲。你的話也許有點道理。”寶玉聽了,更覺得是真的了。又想起前幾天自己神誌恍惚的時候,見過一個人,說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肯定是天上的仙子下凡。忽然又想起那年唱戲扮嫦娥的,飄飄欲仙,多美啊。過了一會兒,探春走了。寶玉非要紫鵑過來,馬上迴了賈母去叫。可紫鵑心裏不願意,雖然賈母王夫人派她來,也沒辦法,隻是在寶玉跟前,不是歎氣就是哼哼。寶玉偷偷拉著她,低聲下氣地問黛玉的事,紫鵑從來沒給過好臉色。寶釵卻在背後誇紫鵑忠心,也不怪她。雪雁呢,因為寶玉娶親那晚出過力,寶釵看她腦子不太靈光,就迴了賈母王夫人,把她配給一個小廝,各自過日子去了。王奶媽養著她,以後好送黛玉的靈柩迴南邊。鸚哥等小丫頭還伺候著老太太。寶玉本來就想念黛玉,看到跟黛玉有關的人都散了,心裏更煩悶。悶到沒辦法的時候,又想黛玉死得那麽幹脆,肯定是超凡脫俗成仙去了,心裏又高興起來。
突然聽到襲人和寶釵在商量探春出嫁的事,寶玉“啊呀”一聲,哭倒在炕上。嚇得寶釵和襲人趕緊來扶,問:“怎麽了?”寶玉哭得話都說不出來,好半天才緩過神,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的姐妹們一個一個都散了!林妹妹成仙去了。大姐姐死了,這也罷了,本來也不常見。二姐姐呢,碰上一個渾蛋東西。三妹妹又要遠嫁,肯定見不到了。史妹妹也不知道去哪兒。薛妹妹也有婆家了。這些姐姐妹妹,難道一個都不留在家裏,就留我一個人幹啥!”襲人趕忙拿話安慰。寶釵擺擺手說:“你別勸他,讓我來問他。”然後問寶玉:“照你的意思,要這些姐妹都在家裏陪著你到老,都不嫁人嗎?要是別人,也許還有別的想法。你自己的姐姐妹妹,先不說有沒有遠嫁的;就算有,老爺做主,你能有什麽辦法?難道隻有你一個人喜歡姐姐妹妹,要是都像你,連我也不能陪著你了。一般人讀書,本來是為了明理,你怎麽越讀越糊塗。這麽說,我和襲姑娘都走,讓你把姐姐妹妹都叫來守著你。”寶玉兩手拉住寶釵和襲人說:“我也知道。為什麽散得這麽早呢?等我化成灰的時候再散也不遲啊。”襲人捂著他的嘴說:“又胡說。這兩天才好點,二奶奶才吃點飯。你要是又鬧起來,我可不管了。”寶玉聽他們倆說得都有道理,隻是心裏亂糟糟的,不知道怎麽辦才好,隻能勉強說:“我明白,就是心裏慌得很。”寶釵也不理他,悄悄叫襲人快給寶玉吃定心丸,慢慢開導他。襲人就想跟探春說臨行前不用來辭行,寶釵說:“這怕什麽。等過幾天,等他心裏清楚些,還要讓他們多說說話呢。況且三姑娘是個明白人,不像那些虛偽的人,肯定會好好勸他。以後他就不會這樣了。”正說著,賈母那邊打發鴛鴦來說,知道寶玉舊病複發,叫襲人好好勸說安慰,別讓他胡思亂想。襲人等人答應了。鴛鴦坐了一會兒就走了。賈母又想起探春要遠行,雖然不用準備嫁妝,但是一應生活用品都得預備好,就把鳳姐叫來,把老爺的意思說了一遍,讓她去操辦。鳳姐答應了,可到底怎麽辦理,還得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