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寶玉從瀟湘館出來,趕忙問秋紋:“老爺叫我幹啥呀?”秋紋笑著說:“沒叫你呢,是襲人姐姐讓我來請你,我怕你不來,就嚇唬你一下唄。”寶玉這才鬆了口氣,埋怨道:“你們請我就請唄,幹嘛嚇我呀。”說著就迴怡紅院了。
襲人見他迴來,就問:“你這半天跑哪兒去了呀?”寶玉迴答:“在林姑娘那兒呢,說起薛姨媽和寶姐姐的事兒,就多坐了會兒。”襲人又問:“都說啥了呀?”寶玉就把打禪語那一段講了一遍。襲人一聽,笑著說:“你們呀,就沒個正事兒,好好說些家常話,或者聊聊詩句多好,咋又扯到禪語上去了,又不是和尚念經呢。”寶玉卻說:“你不懂,我們這有我們的禪機,別人可插不上嘴。”襲人打趣道:“你們參禪要是參出亂子來,可又得讓我們跟著犯迷糊了。”寶玉接著說:“以前我年紀小,她也孩子氣,我偶爾說話沒留神,她就生氣了。現在我注意著,她也不輕易惱了。隻是她近來不怎麽過來,我又得念書,偶爾碰到一起,倒好像生疏了似的。”襲人點頭說:“本來就該這樣呀,都長大幾歲了,哪能還像小時候那樣沒個分寸呢。”寶玉應道:“我也知道。先不說這個了,我問你,老太太那邊打發人來說啥了沒?”襲人道:“沒說啥呀。”寶玉嘟囔著:“肯定是老太太忘了。明天不就是十一月初一日嘛,每年這時候老太太那兒都有老規矩,要辦消寒會,大家聚一塊兒喝酒說笑呢。我今天都在學房裏請假了,到現在沒個信兒,明天到底去不去呀?去了呢,這假不就白請了;不去吧,老爺知道了又該說我偷懶了。”
襲人聽了,勸道:“要我說,你還是去的好。剛念得有點起色,就想著歇著可不行。昨兒聽太太說,蘭哥兒念書可認真了,從學房迴來還自己接著念書、寫文章,天天晚上折騰到四更多才睡呢。你比他大不少,又是叔叔,要是趕不上他,老太太得多生氣呀。倒不如明兒早起去呢。”麝月在旁邊聽了,撇撇嘴說:“這麽冷的天,都告了假了又去,那學房裏不得說‘既然這樣就不該請假呀’,這不明顯是撒謊偷懶嘛。依我看,正好歇一天唄。就算老太太忘了,咱們這兒就不能自己辦個消寒會呀,鬧一鬧也挺好嘛。”襲人一聽,氣道:“就你起頭搗亂,這下二爺更不想去了。”麝月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呀,就是能樂一天是一天,哪像你,就想著要個好名聲,多掙那二兩銀子使喚呢!”襲人啐了一口,罵道:“小蹄子,人家說正經話呢,你又在這兒胡扯。”麝月笑著說:“我可不是胡扯,我這是為你好呢。”襲人奇怪了:“為我好啥呀?”麝月擠眉弄眼地說:“二爺去上學了,你就噘著嘴,心裏盼著二爺早點迴來,好有說有笑的。這會兒又裝正經,何苦呢!我可都瞧見了。”
襲人正要罵麝月,就見老太太那邊打發人來說:“老太太說了,叫二爺明天不用去上學了。明天請姨太太過來解悶兒,估計姑娘們都會來,家裏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們都請了,明天來參加消寒會呢。”寶玉沒等聽完就樂了,說:“可不是嘛,老太太這麽一說,明天不用上學就名正言順了。”襲人也就不吭聲了。那丫頭迴去了。寶玉正經念了幾天書,早就盼著能玩一天了,又聽說薛姨媽要來,心裏想著“寶姐姐肯定也來”,別提多高興了,催著說:“快睡吧,明天早點起。”這一夜也就沒啥事兒了。
到了第二天,寶玉一早先去給老太太請了安,又到賈政、王夫人那兒請了安,迴明了老太太今天不讓上學的事兒,賈政也沒說啥,他就慢慢退出來,沒走幾步,就撒丫子跑到賈母房裏去了。進去一看,眾人還都沒來呢,隻有鳳姐那邊的奶媽子帶著巧姐兒,跟著幾個小丫頭過來給老太太請安了。奶媽子說:“我媽媽先叫我來請安,陪著老太太說說話兒。媽媽一會兒就來。”賈母笑著說:“好孩子,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等他們老半天也不來,就你二叔叔來了。”那奶媽子便對巧姐兒說:“姑娘,給你二叔叔請安。”寶玉也問了句:“妞妞好呀?”巧姐兒說:“我昨兒晚上聽我媽媽說,要請二叔叔去說話呢。”寶玉好奇地問:“說啥呀?”巧姐兒迴答:“我媽媽說,我跟著李媽認了幾年字了,可她不知道我到底認得不認得。我說都認得,還念給媽媽聽呢。媽媽說我瞎認,不信我,說我一天就知道玩,哪能認得。我瞧著那些字也不難呀,就連《女孝經》也挺容易念的。媽媽說我哄她,要請二叔叔有空的時候幫我看看呢。”賈母聽了,笑著說:“好孩子,你媽媽不識字,所以才覺得你哄她呢。明兒讓你二叔叔給她講講,她就信了。”寶玉又問:“你認了多少字了呀?”巧姐兒挺得意地說:“認了三千多字了,念了一本《女孝經》,半個月前又開始念《列女傳》了。”寶玉來了興致,說:“你念了懂不懂呀?要是不懂,我給你講講唄。”賈母也說:“做叔叔的是該給侄女講講這些呢。”寶玉就開始講了:“那文王後妃就不用說了,想來你知道的。像薑後脫簪待罪,齊國的無鹽雖然長得醜,可人家能安邦定國,那在後宮裏算是賢能的了。要說有才的,有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謝道韞這些人。孟光荊釵布裙,鮑宣妻提甕出汲,陶侃母截發留賓,還有畫荻教子的,這都是不嫌貧的。苦的裏麵呢,樂昌公主破鏡重圓,蘇蕙的迴文感主。孝的就更多了,木蘭代父從軍,曹娥投水尋父的屍首啥的,可多了,我一時也說不完。還有魏國那個曹氏引刀割鼻的故事呢。守節的那就更多了,隻能慢慢講。要是說那些長得漂亮的,像王嬙、西子、樊素、小蠻、絳仙等等。嫉妒的,像禿妾發、怨洛神之類的倒比較少。文君、紅拂那可是女子裏有膽量的……”賈母聽著聽著,打斷他說:“夠了,別說了。你講這麽多,她哪能記得住呀。”巧姐兒卻說:“二叔叔剛說的,有的我念過,有的沒念過。念過的二叔叔一講,我就更明白了呢。”寶玉笑著說:“那字你既然認得,就不用再看了。明兒我還得上學去呢。”巧姐兒又說:“我還聽我媽媽昨兒說,咱們家小紅以前是在二叔叔這兒的,我媽媽要了去,現在還沒補上人呢。我媽媽想著把柳家的五兒補上,也不知道二叔叔要不要呀。”寶玉一聽,更高興了,笑著說:“聽你媽媽的唄!想補誰就補誰唄,還問啥要不要的呀。”又扭頭跟賈母笑著說:“我瞧大妞妞這小模樣兒,又這麽聰明,將來恐怕比鳳姐姐還厲害呢,還比她認的字多。”賈母卻說:“女孩子家識字也好,不過女紅針線活兒那才是要緊的呢。”巧姐兒忙說:“我也跟著劉媽媽學著做呢,像紮花兒、拉鎖子這些,我雖然做得不太好,可也能學著做幾針了。”賈母點點頭說:“咱們這樣的人家,雖說不用自己動手做這些,可到底得知道些,以後才不會被人拿捏呀。”巧姐兒應了聲“是”,還想讓寶玉接著講《列女傳》,見寶玉在那兒發呆,也不敢再吭聲了。
你說寶玉為啥發呆呀?原來呀,這柳五兒要進怡紅院,頭一迴是她病了沒進來,第二次王夫人攆了晴雯之後,但凡有點姿色的,都不敢挑了。後來寶玉去吳貴家看晴雯的時候,五兒跟著她媽給晴雯送東西,寶玉見了她一麵,就覺得這五兒嬌俏嫵媚,心裏挺喜歡的。今天聽巧姐兒這麽一說,鳳姐要讓五兒補小紅的缺,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呀,所以他就愣神兒想這事呢。
賈母等著其他人來,等了半天還不見人影,又叫丫頭去請。不一會兒,李紈帶著她妹子,探春、惜春、史湘雲、黛玉都來了,大家先給賈母請了安,又互相見了禮。唯獨薛姨媽還沒到,賈母又讓人去請。果然,沒過多久,薛姨媽帶著寶琴來了。寶玉趕忙請安問好,卻沒瞧見寶釵和邢岫煙。黛玉就問:“寶姐姐怎麽沒來呀?”薛姨媽就假說身上不舒服。邢岫煙呢,知道薛姨媽在這兒,所以就沒來。寶玉雖說見寶釵沒來,心裏挺納悶的,可一看黛玉來了,就暫且把想寶釵的心思放一邊了。沒多會兒,邢王二夫人也來了。鳳姐聽說婆婆們先到了,覺得自己不好落後,就打發平兒先來告假,說自己身上發熱,等會兒就來。賈母聽了說:“既然身上不舒服,不來也行。咱們這時候也該吃飯了。”丫頭們就把火盆往後挪了挪,在賈母榻前擺了兩桌,大家按順序坐下吃飯。吃完飯,照舊圍著爐子閑聊,這就不多說了。
再說說鳳姐為啥沒來呢?一開始是因為怕比邢王二夫人來得晚,覺得不好意思;後來旺兒家的過來迴話說:“迎姑娘那兒打發人來請奶奶安,還說沒去上頭,隻到奶奶這兒來。”鳳姐聽了挺納悶,不知道又有啥事,就叫那人進來,問:“姑娘在家咋樣呀?”那人說:“哪有啥好的呀,奴才可不是姑娘打發來的,實在是司棋的母親央我來求奶奶的。”鳳姐奇怪了:“司棋都已經出去了,為啥來求我呀?”那人就講起來了:“自從司棋出去後,天天哭個不停。忽然有一天,她表兄來了,她母親瞧見了,氣得不行,罵他害了司棋,一把拉住就要打。那小子嚇得不敢吭聲。誰知道司棋聽見了,急忙跑出來,也不顧臉麵了,跟她母親說:‘我是為他才出來的,我也恨他沒良心。現在他來了,媽要打他,不如勒死我算了。’她母親罵她:‘不害臊的東西,你心裏到底想咋樣?’司棋說:‘一個女人就該配一個男人。我一時糊塗上了他的當,我就是他的人了,決不肯再失身給別人。我恨他為啥這麽膽小,敢做不敢當,為啥要逃。就算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了。媽要是給我配別人,我原本就打算一死的。今天他來了,媽問問他到底咋樣。要是他不改心,我就在媽跟前磕了頭,就當我死了,他去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就算討飯我也願意。’她媽聽了,氣得要命,又哭又罵地說:‘你是我的女兒,我偏不答應,你能咋著。’哪知道這司棋也是個糊塗性子,一頭就撞到牆上了,腦袋撞破了,鮮血直往外流,當場就死了。她媽哭著救也救不過來,就要那小子償命。她表兄卻說:‘你們別著急。我在外頭發了財,就是想著她才迴來的,這心意也算是真的了。你們要是不信,隻管瞧。’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飾來。她媽一看,心就軟了,說:‘你既然有心,為啥之前一直不吭聲呀?’她外甥說:‘一般女人都是水性楊花的,我要是說有錢,她肯定是貪圖錢財了。現在她隻看重人,那可是難得的。我把金珠給你們,我去買棺材把她裝殮了。’司棋的母親接了東西,也顧不上女兒了,就由著外甥去辦。哪知道她外甥叫人抬了兩口棺材來。司棋的母親瞧見了,很詫異,問:‘怎麽要兩口棺材呀?’她外甥笑著說:‘一口裝不下,得兩口才好。’司棋的母親見他外甥也不哭,還以為他心疼得傻了呢。誰知道他忙著把司棋收拾好,也不啼哭,趁人不注意,拿出帶的小刀子往脖子上一抹,也抹死了。司棋的母親這才後悔起來,哭得死去活來的。現在街坊知道這事了,要報官呢。她著急了,就央我來求奶奶說個人情,她迴頭再來給奶奶磕頭。”鳳姐聽了,驚訝地說:“哪有這麽傻的丫頭呀,偏偏又碰見這麽個傻小子!怪不得那天翻出那些東西來,她心裏跟沒事人似的,敢情是這麽個烈性的孩子。按理說,我也沒那閑工夫管這些閑事,不過聽你這麽一說,倒也怪可憐的。也罷了,你迴去告訴她,我跟你二爺說一聲,打發旺兒去幫著處理處理。”鳳姐打發那人走了,這才往賈母這邊來,這事兒就先說到這兒了。
且說賈政這天正和詹光在下大棋呢,整盤棋輸贏差不多,就單有一個角兒死活還沒定,正在那兒打劫呢。這時候,門上的小廝進來迴話說:“外麵馮大爺要見老爺。”賈政說:“請進來吧。”小廝出去把馮紫英請進來了。賈政趕忙起身迎接。馮紫英進了書房坐下,一看在下棋,就說:“你們接著下,我在旁邊看看。”詹光笑著說:“我這棋可拿不出手,沒啥看頭呀。”馮紫英說:“別客氣,接著下就行。”賈政問:“有啥事兒不?”馮紫英說:“沒啥話,老伯您接著下棋,我也跟著學學幾招。”賈政又對詹光說:“馮大爺和咱們挺熟的,既然沒事,咱們索性把這局下完了再聊天,馮大爺就在旁邊看著唄。”馮紫英問:“下不下賭注呀?”詹光迴答:“下賭注的。”馮紫英笑著說:“下賭注的話,那我可就不好多嘴了。”賈政卻說:“多嘴也沒事,反正他輸了十來兩銀子,到最後也不會掏出來的。往後就罰他做東請客唄。”詹光也笑著說:“這倒也行。”馮紫英又問:“老伯和詹公是對下嗎?”賈政笑著說:“以前對下,他輸了;現在我讓他兩個子兒,他又輸了。還時常要悔棋,不讓他悔,他就著急了。”詹光趕忙說:“哪有這事呀。”賈政說:“你試試就知道了。”大家一邊說笑,一邊把棋下完了。數起棋子來,詹光還了棋頭,輸了七個子兒。馮紫英說:“這盤棋吃虧就吃虧在打劫這兒了,老伯您劫少,就占便宜了。”
賈政對馮紫英說:“耽誤你時間了,罪過罪過,咱們聊聊天吧。”馮紫英說:“小侄和老伯好久沒見了,一來是來見見您,二來呢,廣西有個同知進京引見,帶了四種洋貨,都能當貢品呢。有一件是圍屏,一共二十四扇,都是紫檀雕刻的。中間雖說不是玉,可也是特別好的硝子石,石頭上鏤刻著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這些東西。一扇上頭有五六十個人,都是宮妝打扮的女子,名字叫《漢宮春曉》。人的眉眼口鼻,還有衣服的褶皺,刻得那叫一個清楚細膩,整個的點綴布置都特別好。我想著尊府大觀園裏的正廳能用得上呢。還有一個鍾表,三尺多高,是一個小童兒拿著時辰牌,到了啥時候就報啥時辰,裏麵還有人在打十番呢。這兩件太笨重了,還沒拿過來。現在我帶在這兒的兩件也挺有意思的。”說著,他從身邊拿出一個錦匣子,外麵裹著好幾層白綿,揭開綿子,第一層是個玻璃盒子,裏頭有金托子,大紅縐綢托著底,上麵放著一顆桂圓大的珠子,那光彩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馮紫英說:“據說這就叫母珠。”說著,叫人拿個盤子來。詹光趕忙端過來一個黑漆茶盤,問:“這個行不?”馮紫英說:“行。”然後又從懷裏掏出一個白絹包兒,把包裏的珠子都倒在盤子裏散開,把那顆母珠放在中間,再把盤子放在桌上。隻見那些小珠子滴溜溜地滾到大珠身邊,不一會兒,這顆大珠子就被抬高了,別的小珠子一顆也不剩,都粘在大珠上。詹光驚訝地說:“這可真奇怪。”賈政解釋道:“這是有的,所以才叫母珠,它就是珠之母嘛。”那馮紫英又迴頭對跟來的小廝說:“那個匣子呢?”小廝趕緊捧過來一個花梨木匣子。大家打開一看,匣子裏襯著虎紋錦,錦上疊著一束藍紗。詹光好奇地問:“這是啥東西?”馮紫英說:“這叫鮫綃帳。”從匣子裏拿出來時,疊起來長不滿五寸,厚不到半寸,馮紫英一層一層打開,打到十來層,桌子上都快鋪不下了。馮紫英說:“你看裏頭還有兩折呢,非得在高屋裏才能完全展開。這是鮫絲織成的,夏天在堂屋裏一張開,蒼蠅蚊子都進不來,又輕又亮。”賈政說:“不用全打開了,怕疊起來麻煩。”詹光就和馮紫英一起把鮫綃帳一層一層折好收拾起來。馮紫英說:“這四件東西價錢也不算太貴,兩萬銀子他就肯賣。母珠一萬,鮫綃帳五千,《漢宮春曉》和自鳴鍾一共五千。”賈政一聽,連連搖頭說:“咱可買不起。”馮紫英說:“你們是皇親國戚,難道宮裏頭用不上嗎?”賈政說:“用得上的東西多了,可就是沒這些銀子。等我叫人拿進去給老太太瞧瞧。”馮紫英忙說:“很是。”
賈政就叫人叫賈璉把這兩件東西送到老太太那邊去,還讓人請了邢王二夫人、鳳姐兒都來看看,又把兩件東西一一試過。賈璉迴來說:“他還有兩件,一件是圍屏,一件是樂鍾,總共要賣二萬銀子呢。”鳳姐兒接著說:“東西自然是好東西,可咱們哪有這些閑錢呀。咱們又不像外任督撫要給宮裏辦貢。我都琢磨好些年了,像咱們這種人家,得置辦些根基才好,比如祭地,或者義莊,再置些墳屋。以後子孫要是遇到不順的事兒,也有個依靠,不至於一敗塗地。我是這麽想的,也不知道老太太、老爺、太太們覺得咋樣。要是外頭老爺們想買,那就買唄。”賈母和眾人聽了都說:“這話倒是實在。”賈璉卻不樂意了,說:“還給他算了。本來是老爺叫我送給老太太瞧的,就為了宮裏能進獻。誰也沒說要買了擱家裏呀。老太太還沒開口呢,你就說了一大通喪氣話!”
說著,就把兩件東西拿出去了,告訴賈政說老太太不要。又對馮紫英說:“這兩件東西是挺好,就是沒銀子買。我幫你留意著,要是有想買的人,我就給你送信兒去。”馮紫英隻好把東西收拾好,坐下來說些閑話,可也沒了興致,就想告辭。賈政挽留說:“你在我這兒吃了晚飯再走唄。”馮紫英客氣地說:“算了,來了就打擾老伯,哪能還留下吃飯呢。”賈政說:“這是哪兒的話。”正說著呢,有人迴:“大老爺來了。”賈赦已經進來了。大家互相見了禮,說了些家常話。沒一會兒,擺上酒來,菜肴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大家就喝起酒來。喝了四五輪後,說起洋貨的事兒,馮紫英說:“這種洋貨本來就難賣,除非像尊府這樣的人家,還能消費得起,其他人家可就難了。”賈政不太認同,說:“這也不一定。”賈赦也歎口氣說:“咱們家也不像從前了,現在也不過是個空架子。”馮紫英又問:“東府珍大爺最近咋樣啊?我前兒見他,說起家常話,提到他兒子續娶的媳婦,好像遠不如以前那位秦氏奶奶了。現在續娶的到底是哪家的姑娘,我也沒問。”賈政說:“我們這個侄孫媳婦,也是這城裏的大家閨秀,她父親以前是做京畿道的胡老爺。”紫英點點頭說:“胡道長我倒是知道。不過他家教好像也就那樣。罷了,隻要姑娘好就成。”
賈璉這時插話說:“我聽內閣裏的人說,賈雨村又要升官了。”賈政說:“這也好,就是不知道準不準。”賈璉肯定地說:“大概是有譜兒了。”馮紫英也說:“我今兒從吏部來,也聽到這麽說。雨村老先生是貴本家吧?”賈政迴答:“是。”馮紫英追問:“是有服的還是無服的呢?”賈政說:“這說來話長了。他原籍是浙江湖州府,後來流寓到蘇州,過得挺不如意。有個甄士隱和他關係好,時常接濟他。後來他中了進士,當了榜下知縣,還娶了甄家的丫頭。現在的太太可不是正配。誰知道甄士隱後來落魄得不行,沒了下落。雨村被革職以後,那時候和我家還不認識,是因為我妹夫林如海林公在揚州巡鹽的時候,請他當西席,我外甥女兒是他的學生。因為他有起複的消息要進京,正好我外甥女兒也要來探親,林姑老爺就托他照應著,還有一封薦書,托我幫忙推薦推薦。那時候看他還不錯,大家就常有往來。誰知道雨村這人也有本事,對我們家世襲以來,從代字輩往下,寧榮兩宅的人口房舍、起居事宜,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所以就覺得親近了。”說到這兒,賈政又笑著說:“這幾年他倒是學會鑽營了。從知府升成禦史,沒幾年,又升了吏部侍郎,還署兵部尚書。因為一件事降了三級,現在又要升了。”馮紫英感歎道:“這人世間的榮辱興衰,仕途的得失,真是難以預料啊。”賈政也跟著感慨:“像雨村這樣也算運氣好的了。還有和我們差不多的人家,就是甄家,以前一樣有功勳,一樣世襲爵位,一樣的生活,我們還時常走動呢。沒幾年,他們進京派人來請安,還挺熱鬧。結果後來抄了原籍的家財,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也不知道他們近況如何,心裏還怪惦記的。看看這樣,當官的能不害怕嗎?”賈赦卻滿不在乎地說:“咱們家肯定沒事。”馮紫英笑著說:“那是,尊府確實不用怕。一來有貴妃照應,二來親戚故舊多,三來從老太太到少爺們,沒一個刁鑽刻薄的。”賈政卻謙虛地說:“雖說沒有刁鑽刻薄的,可也沒什麽德行才情,就這麽白吃白喝,哪能擔得起呀。”賈赦不耐煩地說:“咱們別說這些了,大家喝酒吧。”大家又喝了幾杯,就擺上飯來。吃完飯,喝茶的時候,馮家的小廝走過來,悄悄對紫英說了句話,馮紫英就起身告辭了。賈赦賈政問:“你說什麽?”小廝迴答:“外麵下雪了,打更的梆子都響過了。”賈政叫人去看,雪都有一寸多深了。賈政又問:“那兩件東西你收拾好了嗎?”馮紫英說:“收拾好了。要是尊府要用,價錢還能再商量商量。”賈政說:“我會留意的。”紫英說:“那我等您消息。天氣冷,您留步,別送了。”賈赦賈政就吩咐賈璉送他出去。未知後事如何,下迴分解。
襲人見他迴來,就問:“你這半天跑哪兒去了呀?”寶玉迴答:“在林姑娘那兒呢,說起薛姨媽和寶姐姐的事兒,就多坐了會兒。”襲人又問:“都說啥了呀?”寶玉就把打禪語那一段講了一遍。襲人一聽,笑著說:“你們呀,就沒個正事兒,好好說些家常話,或者聊聊詩句多好,咋又扯到禪語上去了,又不是和尚念經呢。”寶玉卻說:“你不懂,我們這有我們的禪機,別人可插不上嘴。”襲人打趣道:“你們參禪要是參出亂子來,可又得讓我們跟著犯迷糊了。”寶玉接著說:“以前我年紀小,她也孩子氣,我偶爾說話沒留神,她就生氣了。現在我注意著,她也不輕易惱了。隻是她近來不怎麽過來,我又得念書,偶爾碰到一起,倒好像生疏了似的。”襲人點頭說:“本來就該這樣呀,都長大幾歲了,哪能還像小時候那樣沒個分寸呢。”寶玉應道:“我也知道。先不說這個了,我問你,老太太那邊打發人來說啥了沒?”襲人道:“沒說啥呀。”寶玉嘟囔著:“肯定是老太太忘了。明天不就是十一月初一日嘛,每年這時候老太太那兒都有老規矩,要辦消寒會,大家聚一塊兒喝酒說笑呢。我今天都在學房裏請假了,到現在沒個信兒,明天到底去不去呀?去了呢,這假不就白請了;不去吧,老爺知道了又該說我偷懶了。”
襲人聽了,勸道:“要我說,你還是去的好。剛念得有點起色,就想著歇著可不行。昨兒聽太太說,蘭哥兒念書可認真了,從學房迴來還自己接著念書、寫文章,天天晚上折騰到四更多才睡呢。你比他大不少,又是叔叔,要是趕不上他,老太太得多生氣呀。倒不如明兒早起去呢。”麝月在旁邊聽了,撇撇嘴說:“這麽冷的天,都告了假了又去,那學房裏不得說‘既然這樣就不該請假呀’,這不明顯是撒謊偷懶嘛。依我看,正好歇一天唄。就算老太太忘了,咱們這兒就不能自己辦個消寒會呀,鬧一鬧也挺好嘛。”襲人一聽,氣道:“就你起頭搗亂,這下二爺更不想去了。”麝月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呀,就是能樂一天是一天,哪像你,就想著要個好名聲,多掙那二兩銀子使喚呢!”襲人啐了一口,罵道:“小蹄子,人家說正經話呢,你又在這兒胡扯。”麝月笑著說:“我可不是胡扯,我這是為你好呢。”襲人奇怪了:“為我好啥呀?”麝月擠眉弄眼地說:“二爺去上學了,你就噘著嘴,心裏盼著二爺早點迴來,好有說有笑的。這會兒又裝正經,何苦呢!我可都瞧見了。”
襲人正要罵麝月,就見老太太那邊打發人來說:“老太太說了,叫二爺明天不用去上學了。明天請姨太太過來解悶兒,估計姑娘們都會來,家裏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們都請了,明天來參加消寒會呢。”寶玉沒等聽完就樂了,說:“可不是嘛,老太太這麽一說,明天不用上學就名正言順了。”襲人也就不吭聲了。那丫頭迴去了。寶玉正經念了幾天書,早就盼著能玩一天了,又聽說薛姨媽要來,心裏想著“寶姐姐肯定也來”,別提多高興了,催著說:“快睡吧,明天早點起。”這一夜也就沒啥事兒了。
到了第二天,寶玉一早先去給老太太請了安,又到賈政、王夫人那兒請了安,迴明了老太太今天不讓上學的事兒,賈政也沒說啥,他就慢慢退出來,沒走幾步,就撒丫子跑到賈母房裏去了。進去一看,眾人還都沒來呢,隻有鳳姐那邊的奶媽子帶著巧姐兒,跟著幾個小丫頭過來給老太太請安了。奶媽子說:“我媽媽先叫我來請安,陪著老太太說說話兒。媽媽一會兒就來。”賈母笑著說:“好孩子,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等他們老半天也不來,就你二叔叔來了。”那奶媽子便對巧姐兒說:“姑娘,給你二叔叔請安。”寶玉也問了句:“妞妞好呀?”巧姐兒說:“我昨兒晚上聽我媽媽說,要請二叔叔去說話呢。”寶玉好奇地問:“說啥呀?”巧姐兒迴答:“我媽媽說,我跟著李媽認了幾年字了,可她不知道我到底認得不認得。我說都認得,還念給媽媽聽呢。媽媽說我瞎認,不信我,說我一天就知道玩,哪能認得。我瞧著那些字也不難呀,就連《女孝經》也挺容易念的。媽媽說我哄她,要請二叔叔有空的時候幫我看看呢。”賈母聽了,笑著說:“好孩子,你媽媽不識字,所以才覺得你哄她呢。明兒讓你二叔叔給她講講,她就信了。”寶玉又問:“你認了多少字了呀?”巧姐兒挺得意地說:“認了三千多字了,念了一本《女孝經》,半個月前又開始念《列女傳》了。”寶玉來了興致,說:“你念了懂不懂呀?要是不懂,我給你講講唄。”賈母也說:“做叔叔的是該給侄女講講這些呢。”寶玉就開始講了:“那文王後妃就不用說了,想來你知道的。像薑後脫簪待罪,齊國的無鹽雖然長得醜,可人家能安邦定國,那在後宮裏算是賢能的了。要說有才的,有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謝道韞這些人。孟光荊釵布裙,鮑宣妻提甕出汲,陶侃母截發留賓,還有畫荻教子的,這都是不嫌貧的。苦的裏麵呢,樂昌公主破鏡重圓,蘇蕙的迴文感主。孝的就更多了,木蘭代父從軍,曹娥投水尋父的屍首啥的,可多了,我一時也說不完。還有魏國那個曹氏引刀割鼻的故事呢。守節的那就更多了,隻能慢慢講。要是說那些長得漂亮的,像王嬙、西子、樊素、小蠻、絳仙等等。嫉妒的,像禿妾發、怨洛神之類的倒比較少。文君、紅拂那可是女子裏有膽量的……”賈母聽著聽著,打斷他說:“夠了,別說了。你講這麽多,她哪能記得住呀。”巧姐兒卻說:“二叔叔剛說的,有的我念過,有的沒念過。念過的二叔叔一講,我就更明白了呢。”寶玉笑著說:“那字你既然認得,就不用再看了。明兒我還得上學去呢。”巧姐兒又說:“我還聽我媽媽昨兒說,咱們家小紅以前是在二叔叔這兒的,我媽媽要了去,現在還沒補上人呢。我媽媽想著把柳家的五兒補上,也不知道二叔叔要不要呀。”寶玉一聽,更高興了,笑著說:“聽你媽媽的唄!想補誰就補誰唄,還問啥要不要的呀。”又扭頭跟賈母笑著說:“我瞧大妞妞這小模樣兒,又這麽聰明,將來恐怕比鳳姐姐還厲害呢,還比她認的字多。”賈母卻說:“女孩子家識字也好,不過女紅針線活兒那才是要緊的呢。”巧姐兒忙說:“我也跟著劉媽媽學著做呢,像紮花兒、拉鎖子這些,我雖然做得不太好,可也能學著做幾針了。”賈母點點頭說:“咱們這樣的人家,雖說不用自己動手做這些,可到底得知道些,以後才不會被人拿捏呀。”巧姐兒應了聲“是”,還想讓寶玉接著講《列女傳》,見寶玉在那兒發呆,也不敢再吭聲了。
你說寶玉為啥發呆呀?原來呀,這柳五兒要進怡紅院,頭一迴是她病了沒進來,第二次王夫人攆了晴雯之後,但凡有點姿色的,都不敢挑了。後來寶玉去吳貴家看晴雯的時候,五兒跟著她媽給晴雯送東西,寶玉見了她一麵,就覺得這五兒嬌俏嫵媚,心裏挺喜歡的。今天聽巧姐兒這麽一說,鳳姐要讓五兒補小紅的缺,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呀,所以他就愣神兒想這事呢。
賈母等著其他人來,等了半天還不見人影,又叫丫頭去請。不一會兒,李紈帶著她妹子,探春、惜春、史湘雲、黛玉都來了,大家先給賈母請了安,又互相見了禮。唯獨薛姨媽還沒到,賈母又讓人去請。果然,沒過多久,薛姨媽帶著寶琴來了。寶玉趕忙請安問好,卻沒瞧見寶釵和邢岫煙。黛玉就問:“寶姐姐怎麽沒來呀?”薛姨媽就假說身上不舒服。邢岫煙呢,知道薛姨媽在這兒,所以就沒來。寶玉雖說見寶釵沒來,心裏挺納悶的,可一看黛玉來了,就暫且把想寶釵的心思放一邊了。沒多會兒,邢王二夫人也來了。鳳姐聽說婆婆們先到了,覺得自己不好落後,就打發平兒先來告假,說自己身上發熱,等會兒就來。賈母聽了說:“既然身上不舒服,不來也行。咱們這時候也該吃飯了。”丫頭們就把火盆往後挪了挪,在賈母榻前擺了兩桌,大家按順序坐下吃飯。吃完飯,照舊圍著爐子閑聊,這就不多說了。
再說說鳳姐為啥沒來呢?一開始是因為怕比邢王二夫人來得晚,覺得不好意思;後來旺兒家的過來迴話說:“迎姑娘那兒打發人來請奶奶安,還說沒去上頭,隻到奶奶這兒來。”鳳姐聽了挺納悶,不知道又有啥事,就叫那人進來,問:“姑娘在家咋樣呀?”那人說:“哪有啥好的呀,奴才可不是姑娘打發來的,實在是司棋的母親央我來求奶奶的。”鳳姐奇怪了:“司棋都已經出去了,為啥來求我呀?”那人就講起來了:“自從司棋出去後,天天哭個不停。忽然有一天,她表兄來了,她母親瞧見了,氣得不行,罵他害了司棋,一把拉住就要打。那小子嚇得不敢吭聲。誰知道司棋聽見了,急忙跑出來,也不顧臉麵了,跟她母親說:‘我是為他才出來的,我也恨他沒良心。現在他來了,媽要打他,不如勒死我算了。’她母親罵她:‘不害臊的東西,你心裏到底想咋樣?’司棋說:‘一個女人就該配一個男人。我一時糊塗上了他的當,我就是他的人了,決不肯再失身給別人。我恨他為啥這麽膽小,敢做不敢當,為啥要逃。就算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了。媽要是給我配別人,我原本就打算一死的。今天他來了,媽問問他到底咋樣。要是他不改心,我就在媽跟前磕了頭,就當我死了,他去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就算討飯我也願意。’她媽聽了,氣得要命,又哭又罵地說:‘你是我的女兒,我偏不答應,你能咋著。’哪知道這司棋也是個糊塗性子,一頭就撞到牆上了,腦袋撞破了,鮮血直往外流,當場就死了。她媽哭著救也救不過來,就要那小子償命。她表兄卻說:‘你們別著急。我在外頭發了財,就是想著她才迴來的,這心意也算是真的了。你們要是不信,隻管瞧。’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飾來。她媽一看,心就軟了,說:‘你既然有心,為啥之前一直不吭聲呀?’她外甥說:‘一般女人都是水性楊花的,我要是說有錢,她肯定是貪圖錢財了。現在她隻看重人,那可是難得的。我把金珠給你們,我去買棺材把她裝殮了。’司棋的母親接了東西,也顧不上女兒了,就由著外甥去辦。哪知道她外甥叫人抬了兩口棺材來。司棋的母親瞧見了,很詫異,問:‘怎麽要兩口棺材呀?’她外甥笑著說:‘一口裝不下,得兩口才好。’司棋的母親見他外甥也不哭,還以為他心疼得傻了呢。誰知道他忙著把司棋收拾好,也不啼哭,趁人不注意,拿出帶的小刀子往脖子上一抹,也抹死了。司棋的母親這才後悔起來,哭得死去活來的。現在街坊知道這事了,要報官呢。她著急了,就央我來求奶奶說個人情,她迴頭再來給奶奶磕頭。”鳳姐聽了,驚訝地說:“哪有這麽傻的丫頭呀,偏偏又碰見這麽個傻小子!怪不得那天翻出那些東西來,她心裏跟沒事人似的,敢情是這麽個烈性的孩子。按理說,我也沒那閑工夫管這些閑事,不過聽你這麽一說,倒也怪可憐的。也罷了,你迴去告訴她,我跟你二爺說一聲,打發旺兒去幫著處理處理。”鳳姐打發那人走了,這才往賈母這邊來,這事兒就先說到這兒了。
且說賈政這天正和詹光在下大棋呢,整盤棋輸贏差不多,就單有一個角兒死活還沒定,正在那兒打劫呢。這時候,門上的小廝進來迴話說:“外麵馮大爺要見老爺。”賈政說:“請進來吧。”小廝出去把馮紫英請進來了。賈政趕忙起身迎接。馮紫英進了書房坐下,一看在下棋,就說:“你們接著下,我在旁邊看看。”詹光笑著說:“我這棋可拿不出手,沒啥看頭呀。”馮紫英說:“別客氣,接著下就行。”賈政問:“有啥事兒不?”馮紫英說:“沒啥話,老伯您接著下棋,我也跟著學學幾招。”賈政又對詹光說:“馮大爺和咱們挺熟的,既然沒事,咱們索性把這局下完了再聊天,馮大爺就在旁邊看著唄。”馮紫英問:“下不下賭注呀?”詹光迴答:“下賭注的。”馮紫英笑著說:“下賭注的話,那我可就不好多嘴了。”賈政卻說:“多嘴也沒事,反正他輸了十來兩銀子,到最後也不會掏出來的。往後就罰他做東請客唄。”詹光也笑著說:“這倒也行。”馮紫英又問:“老伯和詹公是對下嗎?”賈政笑著說:“以前對下,他輸了;現在我讓他兩個子兒,他又輸了。還時常要悔棋,不讓他悔,他就著急了。”詹光趕忙說:“哪有這事呀。”賈政說:“你試試就知道了。”大家一邊說笑,一邊把棋下完了。數起棋子來,詹光還了棋頭,輸了七個子兒。馮紫英說:“這盤棋吃虧就吃虧在打劫這兒了,老伯您劫少,就占便宜了。”
賈政對馮紫英說:“耽誤你時間了,罪過罪過,咱們聊聊天吧。”馮紫英說:“小侄和老伯好久沒見了,一來是來見見您,二來呢,廣西有個同知進京引見,帶了四種洋貨,都能當貢品呢。有一件是圍屏,一共二十四扇,都是紫檀雕刻的。中間雖說不是玉,可也是特別好的硝子石,石頭上鏤刻著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這些東西。一扇上頭有五六十個人,都是宮妝打扮的女子,名字叫《漢宮春曉》。人的眉眼口鼻,還有衣服的褶皺,刻得那叫一個清楚細膩,整個的點綴布置都特別好。我想著尊府大觀園裏的正廳能用得上呢。還有一個鍾表,三尺多高,是一個小童兒拿著時辰牌,到了啥時候就報啥時辰,裏麵還有人在打十番呢。這兩件太笨重了,還沒拿過來。現在我帶在這兒的兩件也挺有意思的。”說著,他從身邊拿出一個錦匣子,外麵裹著好幾層白綿,揭開綿子,第一層是個玻璃盒子,裏頭有金托子,大紅縐綢托著底,上麵放著一顆桂圓大的珠子,那光彩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馮紫英說:“據說這就叫母珠。”說著,叫人拿個盤子來。詹光趕忙端過來一個黑漆茶盤,問:“這個行不?”馮紫英說:“行。”然後又從懷裏掏出一個白絹包兒,把包裏的珠子都倒在盤子裏散開,把那顆母珠放在中間,再把盤子放在桌上。隻見那些小珠子滴溜溜地滾到大珠身邊,不一會兒,這顆大珠子就被抬高了,別的小珠子一顆也不剩,都粘在大珠上。詹光驚訝地說:“這可真奇怪。”賈政解釋道:“這是有的,所以才叫母珠,它就是珠之母嘛。”那馮紫英又迴頭對跟來的小廝說:“那個匣子呢?”小廝趕緊捧過來一個花梨木匣子。大家打開一看,匣子裏襯著虎紋錦,錦上疊著一束藍紗。詹光好奇地問:“這是啥東西?”馮紫英說:“這叫鮫綃帳。”從匣子裏拿出來時,疊起來長不滿五寸,厚不到半寸,馮紫英一層一層打開,打到十來層,桌子上都快鋪不下了。馮紫英說:“你看裏頭還有兩折呢,非得在高屋裏才能完全展開。這是鮫絲織成的,夏天在堂屋裏一張開,蒼蠅蚊子都進不來,又輕又亮。”賈政說:“不用全打開了,怕疊起來麻煩。”詹光就和馮紫英一起把鮫綃帳一層一層折好收拾起來。馮紫英說:“這四件東西價錢也不算太貴,兩萬銀子他就肯賣。母珠一萬,鮫綃帳五千,《漢宮春曉》和自鳴鍾一共五千。”賈政一聽,連連搖頭說:“咱可買不起。”馮紫英說:“你們是皇親國戚,難道宮裏頭用不上嗎?”賈政說:“用得上的東西多了,可就是沒這些銀子。等我叫人拿進去給老太太瞧瞧。”馮紫英忙說:“很是。”
賈政就叫人叫賈璉把這兩件東西送到老太太那邊去,還讓人請了邢王二夫人、鳳姐兒都來看看,又把兩件東西一一試過。賈璉迴來說:“他還有兩件,一件是圍屏,一件是樂鍾,總共要賣二萬銀子呢。”鳳姐兒接著說:“東西自然是好東西,可咱們哪有這些閑錢呀。咱們又不像外任督撫要給宮裏辦貢。我都琢磨好些年了,像咱們這種人家,得置辦些根基才好,比如祭地,或者義莊,再置些墳屋。以後子孫要是遇到不順的事兒,也有個依靠,不至於一敗塗地。我是這麽想的,也不知道老太太、老爺、太太們覺得咋樣。要是外頭老爺們想買,那就買唄。”賈母和眾人聽了都說:“這話倒是實在。”賈璉卻不樂意了,說:“還給他算了。本來是老爺叫我送給老太太瞧的,就為了宮裏能進獻。誰也沒說要買了擱家裏呀。老太太還沒開口呢,你就說了一大通喪氣話!”
說著,就把兩件東西拿出去了,告訴賈政說老太太不要。又對馮紫英說:“這兩件東西是挺好,就是沒銀子買。我幫你留意著,要是有想買的人,我就給你送信兒去。”馮紫英隻好把東西收拾好,坐下來說些閑話,可也沒了興致,就想告辭。賈政挽留說:“你在我這兒吃了晚飯再走唄。”馮紫英客氣地說:“算了,來了就打擾老伯,哪能還留下吃飯呢。”賈政說:“這是哪兒的話。”正說著呢,有人迴:“大老爺來了。”賈赦已經進來了。大家互相見了禮,說了些家常話。沒一會兒,擺上酒來,菜肴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大家就喝起酒來。喝了四五輪後,說起洋貨的事兒,馮紫英說:“這種洋貨本來就難賣,除非像尊府這樣的人家,還能消費得起,其他人家可就難了。”賈政不太認同,說:“這也不一定。”賈赦也歎口氣說:“咱們家也不像從前了,現在也不過是個空架子。”馮紫英又問:“東府珍大爺最近咋樣啊?我前兒見他,說起家常話,提到他兒子續娶的媳婦,好像遠不如以前那位秦氏奶奶了。現在續娶的到底是哪家的姑娘,我也沒問。”賈政說:“我們這個侄孫媳婦,也是這城裏的大家閨秀,她父親以前是做京畿道的胡老爺。”紫英點點頭說:“胡道長我倒是知道。不過他家教好像也就那樣。罷了,隻要姑娘好就成。”
賈璉這時插話說:“我聽內閣裏的人說,賈雨村又要升官了。”賈政說:“這也好,就是不知道準不準。”賈璉肯定地說:“大概是有譜兒了。”馮紫英也說:“我今兒從吏部來,也聽到這麽說。雨村老先生是貴本家吧?”賈政迴答:“是。”馮紫英追問:“是有服的還是無服的呢?”賈政說:“這說來話長了。他原籍是浙江湖州府,後來流寓到蘇州,過得挺不如意。有個甄士隱和他關係好,時常接濟他。後來他中了進士,當了榜下知縣,還娶了甄家的丫頭。現在的太太可不是正配。誰知道甄士隱後來落魄得不行,沒了下落。雨村被革職以後,那時候和我家還不認識,是因為我妹夫林如海林公在揚州巡鹽的時候,請他當西席,我外甥女兒是他的學生。因為他有起複的消息要進京,正好我外甥女兒也要來探親,林姑老爺就托他照應著,還有一封薦書,托我幫忙推薦推薦。那時候看他還不錯,大家就常有往來。誰知道雨村這人也有本事,對我們家世襲以來,從代字輩往下,寧榮兩宅的人口房舍、起居事宜,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所以就覺得親近了。”說到這兒,賈政又笑著說:“這幾年他倒是學會鑽營了。從知府升成禦史,沒幾年,又升了吏部侍郎,還署兵部尚書。因為一件事降了三級,現在又要升了。”馮紫英感歎道:“這人世間的榮辱興衰,仕途的得失,真是難以預料啊。”賈政也跟著感慨:“像雨村這樣也算運氣好的了。還有和我們差不多的人家,就是甄家,以前一樣有功勳,一樣世襲爵位,一樣的生活,我們還時常走動呢。沒幾年,他們進京派人來請安,還挺熱鬧。結果後來抄了原籍的家財,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也不知道他們近況如何,心裏還怪惦記的。看看這樣,當官的能不害怕嗎?”賈赦卻滿不在乎地說:“咱們家肯定沒事。”馮紫英笑著說:“那是,尊府確實不用怕。一來有貴妃照應,二來親戚故舊多,三來從老太太到少爺們,沒一個刁鑽刻薄的。”賈政卻謙虛地說:“雖說沒有刁鑽刻薄的,可也沒什麽德行才情,就這麽白吃白喝,哪能擔得起呀。”賈赦不耐煩地說:“咱們別說這些了,大家喝酒吧。”大家又喝了幾杯,就擺上飯來。吃完飯,喝茶的時候,馮家的小廝走過來,悄悄對紫英說了句話,馮紫英就起身告辭了。賈赦賈政問:“你說什麽?”小廝迴答:“外麵下雪了,打更的梆子都響過了。”賈政叫人去看,雪都有一寸多深了。賈政又問:“那兩件東西你收拾好了嗎?”馮紫英說:“收拾好了。要是尊府要用,價錢還能再商量商量。”賈政說:“我會留意的。”紫英說:“那我等您消息。天氣冷,您留步,別送了。”賈赦賈政就吩咐賈璉送他出去。未知後事如何,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