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薛姨媽拿到薛蝌的來信,就把小廝叫進來問:“你聽到你大爺說,到底咋就把人打死了呢?”小廝撓撓頭說:“小的也沒聽太清楚。那天大爺跟二爺講,”說著還迴頭瞅瞅,見沒人,才接著說,“大爺說家裏鬧得太兇,他也沒心思了,就想去南邊進貨。那天想約個人一起走,這人住在城南二百多裏地。大爺去找他,路上碰到以前和他要好的蔣玉菡帶著些小戲子進城。大爺和他在鋪子裏吃飯喝酒,那跑堂的老是拿眼瞟蔣玉菡,大爺就來氣了。後來蔣玉菡走了。第二天,大爺請那個要一起去南邊的人喝酒,喝多了想起前一天的事兒,叫跑堂的換酒,跑堂的來晚了,大爺就罵起來了。那人不樂意,大爺就拿起酒碗砸過去。誰知道那人也是個潑皮,還把頭伸過來讓大爺打。大爺的碗就砸到他腦袋上,他就冒血了,躺在地上,開始還罵罵咧咧,後來就沒聲了。”薛姨媽皺著眉問:“就沒人勸勸?”小廝搖搖頭說:“這個大爺沒說,小的不敢瞎猜。”薛姨媽擺擺手說:“你先下去歇歇吧。”小廝答應著出去了。
薛姨媽趕忙去見王夫人,求王夫人讓賈政幫忙。賈政問了前因後果,也隻能含糊答應,說等薛蝌遞了呈子,看本縣咋批再說。薛姨媽又去當鋪兌了銀子,叫小廝趕緊送去。三天後有了迴信。薛姨媽接到信,馬上叫小丫頭喊寶釵來看。信上寫著:
帶去的銀兩都用在衙門上下打點了。哥哥在牢裏也沒吃太多苦,太太放心。就是這兒的人很刁鑽,死者的親戚和證人都不鬆口,連哥哥請的那個朋友都幫著他們。我和李祥在這兒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個厲害的先生,給了他銀子,他才出了個主意,說得把和哥哥喝酒的吳良拉進來,想辦法保他出來,給他銀子,讓他去周旋。他要是不答應,就說張三是他打死的,把責任推到外鄉人身上,他怕了,事情就好辦了。我照做了,吳良真出來了。現在又買通了死者親戚和證人,重新寫了呈子。前幾天遞上去,今天批下來了,您看看呈子內容就知道。
接著又念呈子內容:
具呈人某,呈為兄遭飛禍代伸冤抑事。我親哥薛蟠,老家南京,住在西京。在某年月日去南邊做生意。沒去幾天,家奴送信迴家,說出了人命。我就趕到官府,知道哥哥誤傷了張姓之人,人已經在牢裏了。據哥哥哭訴,他和張姓根本不熟,也沒仇。就因為換酒吵起來,哥哥把酒潑地上,正好張三低頭撿東西,不小心酒碗碰到囟門就死了。承蒙官府審訊,哥哥怕挨打,承認是鬥毆致死。多虧大人您仁慈,知道可能有冤情,還沒定案。哥哥在牢裏想申訴,可按規矩又不行。我想著兄弟情分,冒死代呈,求大人開恩,提證人來對質審訊,這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永遠不忘。急切呈上。
批文是:
屍場檢驗,證據確鑿。而且沒用刑,你哥自己承認鬥殺,都記錄在案了。現在你大老遠來,又沒親眼看見,怎麽能亂告狀。按道理該治你的罪,看在你為兄心切,就饒了你。不準。
薛姨媽聽到這兒,急得直跺腳:“這不是沒救了嗎?這可咋好啊!”寶釵忙說:“二哥的信還沒看完呢,後麵還有。”又接著念:“有要緊的問來使便知。”薛姨媽就問來人,來人說:“縣裏早知道咱們家有錢,得在京裏找大關係,再送份厚禮,才能複審,從輕判案。太太得趕緊辦,再晚大爺就得受苦了。”
薛姨媽讓小廝走了,立刻又到賈府找王夫人說明情況,求賈政幫忙。賈政隻肯托人跟知縣說情,不肯提送錢送物的事兒。薛姨媽怕不管用,又求鳳姐跟賈璉說,花了幾千銀子,才把知縣買通。薛蝌那邊也把事情辦妥了。然後知縣升堂,把鄰居、證人、死者親戚都傳齊了,把薛蟠從牢裏提出來。刑房書吏一個個點名。知縣先讓地保說說初審的情況,又問死者母親張王氏和死者叔叔張二。張王氏哭著說:“我男人是張大,住在南鄉,十八年前就死了。大兒子二兒子也都不在了,就剩下這個死了的兒子張三,今年二十三,還沒娶媳婦呢。我家窮,養不起,他在李家店當跑堂的。那天中午,李家店派人叫我,說‘你兒子被人打死了。’我的老天爺啊,我當時就嚇傻了。跑去一看,兒子頭破血流躺在地上喘氣,問他話也說不出,沒一會兒就死了。我當時就想揪住那個小雜種拚命。”眾衙役吆喝了一聲。張王氏趕緊磕頭:“求青天大老爺給我兒子伸冤啊,我就這一個兒子啊。”知縣讓她下去,又問李家店的人:“張三是你店裏幹活的?”李二迴答:“不是幹活的,是當槽兒的。”知縣問:“那天屍場上你說張三是薛蟠用碗砸死的,你親眼看見的?”李二說:“我在櫃台,聽見客房要酒。沒一會兒,就聽說‘不好了,打傷了。’我跑進去,就看見張三躺在地上,不能說話。我就喊地保,還通知他母親了。他們到底咋打的,我真不知道,求太爺問喝酒的人就知道了。”知縣生氣地說:“初審口供,你說親眼看見,現在怎麽又說沒看見?”李二陪著笑說:“小的那天嚇糊塗了,亂說的。”衙役又吆喝一聲。知縣又問吳良:“你是一起喝酒的?薛蟠咋打的,老實交代。”吳良說:“小的那天在家,薛大爺叫我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換,張三不肯。薛大爺生氣把酒潑他臉上,不知道咋的就碰到腦袋上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知縣一拍桌子:“胡說。前天屍場上薛蟠自己承認拿碗砸死的,你說你親眼見,今天怎麽口供不一樣?掌嘴!”衙役就要動手,吳良求饒說:“薛蟠真沒和張三打架,酒碗是失手碰到腦袋上的。求老爺問薛蟠就知道了,老爺開恩啊。”知縣讓人把薛蟠帶上來,問:“你和張三到底有啥仇?到底咋死的,說實話。”薛蟠哭喪著臉說:“求太爺開恩,小的真沒打他。他不肯換酒,我就把酒潑他,沒想到失手了,酒碗碰到他腦袋。我趕緊捂他的血,誰知道捂不住,血越流越多,一會兒就死了。前天屍場上怕太爺打,才說拿碗砸的。求太爺開恩啊。”知縣大聲說:“你這糊塗蟲!本縣問你咋砸的,你說惱他不換酒才砸,今天又說失手碰的。”知縣裝模作樣要打要夾,薛蟠一口咬定是失手。知縣叫仵作把前天屍場填寫的傷痕如實報來。仵作說:“前天驗得張三屍身沒別的傷,就囟門有瓷器傷,長一寸七分,深五分,皮開了,囟門骨裂了三分。確實是磕碰傷。”知縣核對屍格沒錯,知道書吏改輕了,也不追究,隨便就讓畫供。張王氏大喊:“青天大老爺!前天聽說還有好多傷,今天咋都沒了?”知縣不耐煩地說:“這婦人胡攪蠻纏,有屍格在,你不知道?”又問張二:“你侄兒死,你知道有幾處傷?”張二忙說:“腦袋上就一處傷。”知縣說:“這不就對了。”叫書吏把屍格給張王氏看,還讓地保和張二給她解釋,現在屍場的證人都說沒打架,不是鬥毆。就按誤傷讓畫供。把薛蟠繼續關著等詳細報告,其他人讓保人領走,然後退堂。張王氏哭鬧著不肯走,知縣叫衙役把她攆出去。張二也勸張王氏:“確實是誤傷,別耍賴。現在老爺都斷明白了,別鬧了。”
薛蝌在外麵打聽清楚,心裏高興,就派人迴家送信。等批複詳細報告迴來,就可以打點贖罪了,他先住著等消息。這時候,路上有人傳言,說有個貴妃薨了,皇上輟朝三日。這兒離陵寢不遠,知縣忙著辦差修路,估計一時半會兒沒空處理案子,薛蝌覺得在這兒待著也沒用,就想去牢裏告訴哥哥安心等著,“我先迴家,過幾天再來。”薛蟠也怕母親擔心,帶信說:“我沒事,就是衙門還得再打點幾次,就能迴家了。別心疼錢。”
薛蝌留下李祥在這兒照顧,自己迴家了。見到薛姨媽,把知縣徇私、審案的情況說了,說最後定了誤傷,將來再給死者親戚點銀子,肯定能贖罪,沒事了。薛姨媽這才鬆了口氣,說:“正盼著你迴來照應呢。賈府那邊本來該去謝謝,可周貴妃薨了,他們天天進宮,家裏冷冷清清的。我想去給姨太太作伴兒,可咱們家沒人啊。你迴來得正好。”薛蝌說:“我在外麵就聽說賈妃薨了,所以趕緊迴來。咱們元妃好好的,怎麽說死了?”薛姨媽說:“去年是病過一次,後來好了。這次也沒聽說元妃生病。就前幾天老太太身體不舒服,一閉眼就看見元妃娘娘。大家都不放心,後來打聽,又沒什麽事。大前兒晚上,老太太還說‘元妃怎麽一個人到我這兒?’大家以為是病中說胡話,沒當迴事。老太太又說:‘你們不信,元妃還跟我說榮華易盡,要懂得退步抽身。’大家都說‘誰想不到呢?這是老人思前想後的話。’所以沒在意。結果第二天早上,就聽說娘娘病重,叫誥命夫人們進宮請安。他們都嚇了一跳,趕緊進去。他們還沒出來,我們就聽說周貴妃薨了。你說外麵的謠言,家裏的疑心,都湊一塊了,奇不奇怪!”寶釵接著說:“不光外麵謠言傳錯了,家裏人一聽到‘娘娘’兩個字,就慌了神,後來才明白。這兩天賈府的丫頭婆子來說,他們早知道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說‘你們怎麽能肯定?’他們說‘前幾年正月,外省來了個算命的,算得很準。老太太把元妃的八字夾在丫頭們的八字裏送出去算。他就說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要是時辰沒錯,肯定是個貴人,還說不能在這府裏久待。老爺和大家說,不管錯不錯,照八字算。那先生就說,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幾個字裏有傷官敗財,隻有申字裏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裏養不住的,也沒什麽好。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雖是比肩,卻越來越好,就像好木料,越砍削越能成大器。時上有辛金為貴,巳中正官祿馬獨旺,這叫飛天祿馬格。還說日祿歸時,特別貴重,天月二德坐本命,能受椒房之寵。這位姑娘要是時辰準了,肯定是個主子娘娘。這不是算準了嗎?我們還記得說,可惜榮華不久,隻怕遇到寅年卯月,就是比了又比,劫了又劫,就像好木,太追求玲瓏剔透,本質就不堅了。他們都忘了這些話,就知道瞎忙。我才想起來告訴大奶奶,今年可不是寅年卯月。”寶釵還沒說完,薛蝌著急地說:“先別管別人家的事,既然有這麽個神算,我想給哥哥算算,看他今年是不是有啥災星,怎麽就出了這橫禍。快把哥哥的八字給我,讓他算算。”寶釵說:“他是外省來的,不知道還在不在京城。”
說著,就收拾東西讓薛姨媽去賈府。到了那兒,李紈、探春等人在家接了,就問:“大爺的事怎麽樣了?”薛姨媽說:“等上司批複才能定,不過應該不會是死罪了。”大家這才放心。探春說:“昨晚太太還說,上次家裏有事多虧姨太太照應,現在自己家有事,都不好意思提了。心裏一直不踏實。”薛姨媽歎口氣說:“我在家裏也難受。你大哥出了事,你二兄弟又出去辦事了,家裏你姐姐一個人,能頂什麽用?而且我兒媳婦也不太懂事,所以我來不了。現在知縣忙著周貴妃的差事,沒法結案,你二兄弟迴來了,我才能過來看看。”李紈說:“姨太太在這兒住幾天更好。”薛姨媽點點頭:“我也想給你們姐妹們作伴兒,就是你寶妹妹冷清些。”惜春說:“姨媽要是惦記,為啥不把寶姐姐也請來?”薛姨媽笑著說:“不行。”惜春奇怪地問:“怎麽不行?她以前不也在這兒住過嗎?”李紈解釋說:“你不懂,人家家裏現在有事,怎麽來呢?”惜春信以為真,就不再問了。
正說著,賈母等人迴來了。看到薛姨媽,也顧不上問好,就急著問薛蟠的事。薛姨媽詳細說了一遍。寶玉在旁邊聽到蔣玉菡的事,當著眾人不好問,心裏琢磨:“他迴了京,怎麽不來找我?”又看到寶釵也沒來,不知道為啥。正發呆呢,黛玉來請安了。寶玉心裏一喜,就把想寶釵的念頭拋開了,和姐妹們在老太太那兒吃了晚飯。大家散了後,薛姨媽就住在老太太的套間屋裏。
寶玉迴到自己房裏,換了衣服,突然想起蔣玉菡送的汗巾,就問襲人:“你那年沒係的那條紅汗巾子還在不?”襲人說:“放著呢。問這個幹啥?”寶玉說:“隨便問問。”襲人說:“你沒聽說薛大爺和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才出了這人命關天的事。你還提這些幹啥?有這閑心,不如好好讀書,把這些沒用的事放一邊。”寶玉說:“我又沒鬧,就是突然想起,有就有,沒有就算了,我就問問,你們就嘮叨。”襲人笑著說:“不是我多嘴。一個人知書達理,就該往上努力。就算是心愛的人來了,也得讓人家瞧得起你,尊敬你啊。”寶玉被襲人一說,就說:“哎呀,剛才在老太太那兒,人多我沒和林妹妹說話。她也沒理我,散的時候她先走了,現在肯定在屋裏。我去去就來。”說著就走。襲人在後麵喊:“快迴來啊,都是我多嘴,惹你起了興致。”
寶玉不吭聲,低著頭就往瀟湘館走。進去一看,黛玉正靠著桌子看書。寶玉走上前,笑著說:“妹妹迴來得早啊。”黛玉也笑著說:“你不理我,我還在那兒待著幹嘛!”寶玉一邊笑一邊解釋:“他們人多,我插不上嘴,所以沒和你說話。”一邊看黛玉看的書。書上的字他一個都不認識,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還有個“大”字旁邊“九”字加一勾,中間又添個“五”字,還有上頭“五”字“六”字又添一個“木”字,底下又是一個“五”字,看著奇怪又納悶,就說:“妹妹最近厲害了,都看天書了。”黛玉忍不住笑了:“你這讀書的人,連個琴譜都沒見過。”寶玉不服氣地說:“琴譜我怎麽不知道,可這上麵的字怎麽都不認識。妹妹你認識?”黛玉說:“不認識看它幹嘛?”寶玉說:“我不信,沒聽說你會彈琴。我們書房裏掛著好幾張,前年來了個清客先生叫嵇好古,老爺讓他彈了一曲。他拿下琴來說都不行,還說‘老先生要是高興,改日帶琴來請教。’估計我們老爺也不懂,他就沒來。你怎麽會有這本事藏著?”黛玉說:“我哪會真彈。前幾天身體舒服點,在大書架上翻書,看到一套琴譜,很有意思,上麵講的琴理很通,手法也說得明白,真是古人修身養性的好東西。我在揚州也聽說過,還學過一點,後來不弄就忘了。這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前幾天看這幾篇沒有曲文,隻有操名。我又找了本有曲文的來看,才有意思。到底怎麽彈好,可難了。書上說師曠彈琴能招來風雷龍鳳;孔聖人還跟師襄學琴,一彈就知道是文王的曲子;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說到這兒,眼皮微微一動,慢慢低下頭。寶玉聽得高興,說:“好妹妹,你說得真有趣,可我不認識上麵的字,你教我幾個。”黛玉說:“不用教,一說你就明白。”寶玉說:“我笨,你得教我那個‘大’字加一勾,中間一個‘五’字的。”黛玉笑著說:“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鉤五弦。並不是一個字,乃是一聲,是極容易的。還有吟、揉、綽、注、撞、走、飛、推等法,是講究手法的。”寶玉樂得手舞足蹈:“好妹妹,你既懂琴理,咱們為啥不學起來?”黛玉說:“琴者,禁也。古人製琴,本就為修身養性,抑製淫蕩,去除奢侈。若要撫琴,須選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之上,或於林石之間,或是山巔,或是水畔。待天地清和,風清月朗之時,焚香靜坐,心無雜念,氣血平和,方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故而古人雲‘知音難遇’。若無契合知音,寧可獨自對著清風明月,蒼鬆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情思,才算不辜負這琴。再者,還需指法精妙,取音悅耳。若真要撫琴,先得衣冠整齊,或披鶴氅,或著深衣,要有古人風範,才配得上這聖人之器。然後淨手,焚香,方能在榻邊就坐,將琴置於案上,坐在第五徽處,正對自己心口,兩手從容抬起,如此心身皆正。還須知輕重疾徐,卷舒自如,體態端莊方好。”寶玉撓撓頭:“咱們學著玩,要這麽講究,可太難了。”
兩人正說著,紫鵑進來,看見寶玉笑道:“寶二爺,今天這麽高興。”寶玉笑答:“聽妹妹講琴,讓我茅塞頓開,越聽越愛聽。”紫鵑說:“不是因為這個高興,是說二爺來我們這邊的事兒。”寶玉解釋:“之前妹妹身體不適,我怕打擾她。加上我又上學,就顯得疏遠了些。”紫鵑不等他說完,便說道:“姑娘才好,二爺既這麽說,坐坐也該讓姑娘歇歇,別讓姑娘隻顧著講解勞神了。”寶玉忙道:“我隻顧著聽入迷,倒忘了妹妹勞神了。”黛玉微笑:“說說倒也開心,並不勞神。隻是怕我隻管說,你卻聽不懂呢。”寶玉滿不在乎:“慢慢總會明白的。”說著站起身:“妹妹確實該歇歇。明兒我告訴三妹妹和四妹妹,讓她們都學起來,我來聽。”黛玉打趣:“你可真會享受。要是大家都會彈了,你卻不懂,豈不是對……”黛玉說到此處,想起心事,趕忙收口。寶玉卻笑:“隻要你們能彈,我就愛聽,管它呢。”黛玉臉一紅,紫鵑雪雁也都笑了。
三人走出門,秋紋帶著小丫頭捧著一小盆蘭花過來:“太太那邊有人送了四盆蘭花,因裏頭有事沒空擺弄,給二爺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一看,有幾枝雙朵兒的,心中忽起波瀾,也不知是喜是悲,隻是呆呆望著。寶玉此時滿心都是琴,說道:“妹妹有了蘭花,就可以作《猗蘭操》了。”黛玉聽了,心裏反倒不是滋味。迴到房中,看著花,黛玉不禁思緒萬千:“草木逢春,花繁葉茂,可我年紀尚小,卻似三秋蒲柳般脆弱。若能如願,或許慢慢會好起來,不然,恐如殘春的花柳,怎經得住風雨侵襲。”想著想著,淚水奪眶而出。紫鵑在旁瞧見,滿心疑惑。方才寶玉在此還那般高興,如今好好地看著花,怎就傷起心來?正發愁不知如何勸解,寶釵那邊派人來了。欲知何事,且聽下迴分解。
薛姨媽趕忙去見王夫人,求王夫人讓賈政幫忙。賈政問了前因後果,也隻能含糊答應,說等薛蝌遞了呈子,看本縣咋批再說。薛姨媽又去當鋪兌了銀子,叫小廝趕緊送去。三天後有了迴信。薛姨媽接到信,馬上叫小丫頭喊寶釵來看。信上寫著:
帶去的銀兩都用在衙門上下打點了。哥哥在牢裏也沒吃太多苦,太太放心。就是這兒的人很刁鑽,死者的親戚和證人都不鬆口,連哥哥請的那個朋友都幫著他們。我和李祥在這兒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個厲害的先生,給了他銀子,他才出了個主意,說得把和哥哥喝酒的吳良拉進來,想辦法保他出來,給他銀子,讓他去周旋。他要是不答應,就說張三是他打死的,把責任推到外鄉人身上,他怕了,事情就好辦了。我照做了,吳良真出來了。現在又買通了死者親戚和證人,重新寫了呈子。前幾天遞上去,今天批下來了,您看看呈子內容就知道。
接著又念呈子內容:
具呈人某,呈為兄遭飛禍代伸冤抑事。我親哥薛蟠,老家南京,住在西京。在某年月日去南邊做生意。沒去幾天,家奴送信迴家,說出了人命。我就趕到官府,知道哥哥誤傷了張姓之人,人已經在牢裏了。據哥哥哭訴,他和張姓根本不熟,也沒仇。就因為換酒吵起來,哥哥把酒潑地上,正好張三低頭撿東西,不小心酒碗碰到囟門就死了。承蒙官府審訊,哥哥怕挨打,承認是鬥毆致死。多虧大人您仁慈,知道可能有冤情,還沒定案。哥哥在牢裏想申訴,可按規矩又不行。我想著兄弟情分,冒死代呈,求大人開恩,提證人來對質審訊,這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永遠不忘。急切呈上。
批文是:
屍場檢驗,證據確鑿。而且沒用刑,你哥自己承認鬥殺,都記錄在案了。現在你大老遠來,又沒親眼看見,怎麽能亂告狀。按道理該治你的罪,看在你為兄心切,就饒了你。不準。
薛姨媽聽到這兒,急得直跺腳:“這不是沒救了嗎?這可咋好啊!”寶釵忙說:“二哥的信還沒看完呢,後麵還有。”又接著念:“有要緊的問來使便知。”薛姨媽就問來人,來人說:“縣裏早知道咱們家有錢,得在京裏找大關係,再送份厚禮,才能複審,從輕判案。太太得趕緊辦,再晚大爺就得受苦了。”
薛姨媽讓小廝走了,立刻又到賈府找王夫人說明情況,求賈政幫忙。賈政隻肯托人跟知縣說情,不肯提送錢送物的事兒。薛姨媽怕不管用,又求鳳姐跟賈璉說,花了幾千銀子,才把知縣買通。薛蝌那邊也把事情辦妥了。然後知縣升堂,把鄰居、證人、死者親戚都傳齊了,把薛蟠從牢裏提出來。刑房書吏一個個點名。知縣先讓地保說說初審的情況,又問死者母親張王氏和死者叔叔張二。張王氏哭著說:“我男人是張大,住在南鄉,十八年前就死了。大兒子二兒子也都不在了,就剩下這個死了的兒子張三,今年二十三,還沒娶媳婦呢。我家窮,養不起,他在李家店當跑堂的。那天中午,李家店派人叫我,說‘你兒子被人打死了。’我的老天爺啊,我當時就嚇傻了。跑去一看,兒子頭破血流躺在地上喘氣,問他話也說不出,沒一會兒就死了。我當時就想揪住那個小雜種拚命。”眾衙役吆喝了一聲。張王氏趕緊磕頭:“求青天大老爺給我兒子伸冤啊,我就這一個兒子啊。”知縣讓她下去,又問李家店的人:“張三是你店裏幹活的?”李二迴答:“不是幹活的,是當槽兒的。”知縣問:“那天屍場上你說張三是薛蟠用碗砸死的,你親眼看見的?”李二說:“我在櫃台,聽見客房要酒。沒一會兒,就聽說‘不好了,打傷了。’我跑進去,就看見張三躺在地上,不能說話。我就喊地保,還通知他母親了。他們到底咋打的,我真不知道,求太爺問喝酒的人就知道了。”知縣生氣地說:“初審口供,你說親眼看見,現在怎麽又說沒看見?”李二陪著笑說:“小的那天嚇糊塗了,亂說的。”衙役又吆喝一聲。知縣又問吳良:“你是一起喝酒的?薛蟠咋打的,老實交代。”吳良說:“小的那天在家,薛大爺叫我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換,張三不肯。薛大爺生氣把酒潑他臉上,不知道咋的就碰到腦袋上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知縣一拍桌子:“胡說。前天屍場上薛蟠自己承認拿碗砸死的,你說你親眼見,今天怎麽口供不一樣?掌嘴!”衙役就要動手,吳良求饒說:“薛蟠真沒和張三打架,酒碗是失手碰到腦袋上的。求老爺問薛蟠就知道了,老爺開恩啊。”知縣讓人把薛蟠帶上來,問:“你和張三到底有啥仇?到底咋死的,說實話。”薛蟠哭喪著臉說:“求太爺開恩,小的真沒打他。他不肯換酒,我就把酒潑他,沒想到失手了,酒碗碰到他腦袋。我趕緊捂他的血,誰知道捂不住,血越流越多,一會兒就死了。前天屍場上怕太爺打,才說拿碗砸的。求太爺開恩啊。”知縣大聲說:“你這糊塗蟲!本縣問你咋砸的,你說惱他不換酒才砸,今天又說失手碰的。”知縣裝模作樣要打要夾,薛蟠一口咬定是失手。知縣叫仵作把前天屍場填寫的傷痕如實報來。仵作說:“前天驗得張三屍身沒別的傷,就囟門有瓷器傷,長一寸七分,深五分,皮開了,囟門骨裂了三分。確實是磕碰傷。”知縣核對屍格沒錯,知道書吏改輕了,也不追究,隨便就讓畫供。張王氏大喊:“青天大老爺!前天聽說還有好多傷,今天咋都沒了?”知縣不耐煩地說:“這婦人胡攪蠻纏,有屍格在,你不知道?”又問張二:“你侄兒死,你知道有幾處傷?”張二忙說:“腦袋上就一處傷。”知縣說:“這不就對了。”叫書吏把屍格給張王氏看,還讓地保和張二給她解釋,現在屍場的證人都說沒打架,不是鬥毆。就按誤傷讓畫供。把薛蟠繼續關著等詳細報告,其他人讓保人領走,然後退堂。張王氏哭鬧著不肯走,知縣叫衙役把她攆出去。張二也勸張王氏:“確實是誤傷,別耍賴。現在老爺都斷明白了,別鬧了。”
薛蝌在外麵打聽清楚,心裏高興,就派人迴家送信。等批複詳細報告迴來,就可以打點贖罪了,他先住著等消息。這時候,路上有人傳言,說有個貴妃薨了,皇上輟朝三日。這兒離陵寢不遠,知縣忙著辦差修路,估計一時半會兒沒空處理案子,薛蝌覺得在這兒待著也沒用,就想去牢裏告訴哥哥安心等著,“我先迴家,過幾天再來。”薛蟠也怕母親擔心,帶信說:“我沒事,就是衙門還得再打點幾次,就能迴家了。別心疼錢。”
薛蝌留下李祥在這兒照顧,自己迴家了。見到薛姨媽,把知縣徇私、審案的情況說了,說最後定了誤傷,將來再給死者親戚點銀子,肯定能贖罪,沒事了。薛姨媽這才鬆了口氣,說:“正盼著你迴來照應呢。賈府那邊本來該去謝謝,可周貴妃薨了,他們天天進宮,家裏冷冷清清的。我想去給姨太太作伴兒,可咱們家沒人啊。你迴來得正好。”薛蝌說:“我在外麵就聽說賈妃薨了,所以趕緊迴來。咱們元妃好好的,怎麽說死了?”薛姨媽說:“去年是病過一次,後來好了。這次也沒聽說元妃生病。就前幾天老太太身體不舒服,一閉眼就看見元妃娘娘。大家都不放心,後來打聽,又沒什麽事。大前兒晚上,老太太還說‘元妃怎麽一個人到我這兒?’大家以為是病中說胡話,沒當迴事。老太太又說:‘你們不信,元妃還跟我說榮華易盡,要懂得退步抽身。’大家都說‘誰想不到呢?這是老人思前想後的話。’所以沒在意。結果第二天早上,就聽說娘娘病重,叫誥命夫人們進宮請安。他們都嚇了一跳,趕緊進去。他們還沒出來,我們就聽說周貴妃薨了。你說外麵的謠言,家裏的疑心,都湊一塊了,奇不奇怪!”寶釵接著說:“不光外麵謠言傳錯了,家裏人一聽到‘娘娘’兩個字,就慌了神,後來才明白。這兩天賈府的丫頭婆子來說,他們早知道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說‘你們怎麽能肯定?’他們說‘前幾年正月,外省來了個算命的,算得很準。老太太把元妃的八字夾在丫頭們的八字裏送出去算。他就說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要是時辰沒錯,肯定是個貴人,還說不能在這府裏久待。老爺和大家說,不管錯不錯,照八字算。那先生就說,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幾個字裏有傷官敗財,隻有申字裏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裏養不住的,也沒什麽好。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雖是比肩,卻越來越好,就像好木料,越砍削越能成大器。時上有辛金為貴,巳中正官祿馬獨旺,這叫飛天祿馬格。還說日祿歸時,特別貴重,天月二德坐本命,能受椒房之寵。這位姑娘要是時辰準了,肯定是個主子娘娘。這不是算準了嗎?我們還記得說,可惜榮華不久,隻怕遇到寅年卯月,就是比了又比,劫了又劫,就像好木,太追求玲瓏剔透,本質就不堅了。他們都忘了這些話,就知道瞎忙。我才想起來告訴大奶奶,今年可不是寅年卯月。”寶釵還沒說完,薛蝌著急地說:“先別管別人家的事,既然有這麽個神算,我想給哥哥算算,看他今年是不是有啥災星,怎麽就出了這橫禍。快把哥哥的八字給我,讓他算算。”寶釵說:“他是外省來的,不知道還在不在京城。”
說著,就收拾東西讓薛姨媽去賈府。到了那兒,李紈、探春等人在家接了,就問:“大爺的事怎麽樣了?”薛姨媽說:“等上司批複才能定,不過應該不會是死罪了。”大家這才放心。探春說:“昨晚太太還說,上次家裏有事多虧姨太太照應,現在自己家有事,都不好意思提了。心裏一直不踏實。”薛姨媽歎口氣說:“我在家裏也難受。你大哥出了事,你二兄弟又出去辦事了,家裏你姐姐一個人,能頂什麽用?而且我兒媳婦也不太懂事,所以我來不了。現在知縣忙著周貴妃的差事,沒法結案,你二兄弟迴來了,我才能過來看看。”李紈說:“姨太太在這兒住幾天更好。”薛姨媽點點頭:“我也想給你們姐妹們作伴兒,就是你寶妹妹冷清些。”惜春說:“姨媽要是惦記,為啥不把寶姐姐也請來?”薛姨媽笑著說:“不行。”惜春奇怪地問:“怎麽不行?她以前不也在這兒住過嗎?”李紈解釋說:“你不懂,人家家裏現在有事,怎麽來呢?”惜春信以為真,就不再問了。
正說著,賈母等人迴來了。看到薛姨媽,也顧不上問好,就急著問薛蟠的事。薛姨媽詳細說了一遍。寶玉在旁邊聽到蔣玉菡的事,當著眾人不好問,心裏琢磨:“他迴了京,怎麽不來找我?”又看到寶釵也沒來,不知道為啥。正發呆呢,黛玉來請安了。寶玉心裏一喜,就把想寶釵的念頭拋開了,和姐妹們在老太太那兒吃了晚飯。大家散了後,薛姨媽就住在老太太的套間屋裏。
寶玉迴到自己房裏,換了衣服,突然想起蔣玉菡送的汗巾,就問襲人:“你那年沒係的那條紅汗巾子還在不?”襲人說:“放著呢。問這個幹啥?”寶玉說:“隨便問問。”襲人說:“你沒聽說薛大爺和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才出了這人命關天的事。你還提這些幹啥?有這閑心,不如好好讀書,把這些沒用的事放一邊。”寶玉說:“我又沒鬧,就是突然想起,有就有,沒有就算了,我就問問,你們就嘮叨。”襲人笑著說:“不是我多嘴。一個人知書達理,就該往上努力。就算是心愛的人來了,也得讓人家瞧得起你,尊敬你啊。”寶玉被襲人一說,就說:“哎呀,剛才在老太太那兒,人多我沒和林妹妹說話。她也沒理我,散的時候她先走了,現在肯定在屋裏。我去去就來。”說著就走。襲人在後麵喊:“快迴來啊,都是我多嘴,惹你起了興致。”
寶玉不吭聲,低著頭就往瀟湘館走。進去一看,黛玉正靠著桌子看書。寶玉走上前,笑著說:“妹妹迴來得早啊。”黛玉也笑著說:“你不理我,我還在那兒待著幹嘛!”寶玉一邊笑一邊解釋:“他們人多,我插不上嘴,所以沒和你說話。”一邊看黛玉看的書。書上的字他一個都不認識,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還有個“大”字旁邊“九”字加一勾,中間又添個“五”字,還有上頭“五”字“六”字又添一個“木”字,底下又是一個“五”字,看著奇怪又納悶,就說:“妹妹最近厲害了,都看天書了。”黛玉忍不住笑了:“你這讀書的人,連個琴譜都沒見過。”寶玉不服氣地說:“琴譜我怎麽不知道,可這上麵的字怎麽都不認識。妹妹你認識?”黛玉說:“不認識看它幹嘛?”寶玉說:“我不信,沒聽說你會彈琴。我們書房裏掛著好幾張,前年來了個清客先生叫嵇好古,老爺讓他彈了一曲。他拿下琴來說都不行,還說‘老先生要是高興,改日帶琴來請教。’估計我們老爺也不懂,他就沒來。你怎麽會有這本事藏著?”黛玉說:“我哪會真彈。前幾天身體舒服點,在大書架上翻書,看到一套琴譜,很有意思,上麵講的琴理很通,手法也說得明白,真是古人修身養性的好東西。我在揚州也聽說過,還學過一點,後來不弄就忘了。這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前幾天看這幾篇沒有曲文,隻有操名。我又找了本有曲文的來看,才有意思。到底怎麽彈好,可難了。書上說師曠彈琴能招來風雷龍鳳;孔聖人還跟師襄學琴,一彈就知道是文王的曲子;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說到這兒,眼皮微微一動,慢慢低下頭。寶玉聽得高興,說:“好妹妹,你說得真有趣,可我不認識上麵的字,你教我幾個。”黛玉說:“不用教,一說你就明白。”寶玉說:“我笨,你得教我那個‘大’字加一勾,中間一個‘五’字的。”黛玉笑著說:“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鉤五弦。並不是一個字,乃是一聲,是極容易的。還有吟、揉、綽、注、撞、走、飛、推等法,是講究手法的。”寶玉樂得手舞足蹈:“好妹妹,你既懂琴理,咱們為啥不學起來?”黛玉說:“琴者,禁也。古人製琴,本就為修身養性,抑製淫蕩,去除奢侈。若要撫琴,須選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之上,或於林石之間,或是山巔,或是水畔。待天地清和,風清月朗之時,焚香靜坐,心無雜念,氣血平和,方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故而古人雲‘知音難遇’。若無契合知音,寧可獨自對著清風明月,蒼鬆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情思,才算不辜負這琴。再者,還需指法精妙,取音悅耳。若真要撫琴,先得衣冠整齊,或披鶴氅,或著深衣,要有古人風範,才配得上這聖人之器。然後淨手,焚香,方能在榻邊就坐,將琴置於案上,坐在第五徽處,正對自己心口,兩手從容抬起,如此心身皆正。還須知輕重疾徐,卷舒自如,體態端莊方好。”寶玉撓撓頭:“咱們學著玩,要這麽講究,可太難了。”
兩人正說著,紫鵑進來,看見寶玉笑道:“寶二爺,今天這麽高興。”寶玉笑答:“聽妹妹講琴,讓我茅塞頓開,越聽越愛聽。”紫鵑說:“不是因為這個高興,是說二爺來我們這邊的事兒。”寶玉解釋:“之前妹妹身體不適,我怕打擾她。加上我又上學,就顯得疏遠了些。”紫鵑不等他說完,便說道:“姑娘才好,二爺既這麽說,坐坐也該讓姑娘歇歇,別讓姑娘隻顧著講解勞神了。”寶玉忙道:“我隻顧著聽入迷,倒忘了妹妹勞神了。”黛玉微笑:“說說倒也開心,並不勞神。隻是怕我隻管說,你卻聽不懂呢。”寶玉滿不在乎:“慢慢總會明白的。”說著站起身:“妹妹確實該歇歇。明兒我告訴三妹妹和四妹妹,讓她們都學起來,我來聽。”黛玉打趣:“你可真會享受。要是大家都會彈了,你卻不懂,豈不是對……”黛玉說到此處,想起心事,趕忙收口。寶玉卻笑:“隻要你們能彈,我就愛聽,管它呢。”黛玉臉一紅,紫鵑雪雁也都笑了。
三人走出門,秋紋帶著小丫頭捧著一小盆蘭花過來:“太太那邊有人送了四盆蘭花,因裏頭有事沒空擺弄,給二爺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一看,有幾枝雙朵兒的,心中忽起波瀾,也不知是喜是悲,隻是呆呆望著。寶玉此時滿心都是琴,說道:“妹妹有了蘭花,就可以作《猗蘭操》了。”黛玉聽了,心裏反倒不是滋味。迴到房中,看著花,黛玉不禁思緒萬千:“草木逢春,花繁葉茂,可我年紀尚小,卻似三秋蒲柳般脆弱。若能如願,或許慢慢會好起來,不然,恐如殘春的花柳,怎經得住風雨侵襲。”想著想著,淚水奪眶而出。紫鵑在旁瞧見,滿心疑惑。方才寶玉在此還那般高興,如今好好地看著花,怎就傷起心來?正發愁不知如何勸解,寶釵那邊派人來了。欲知何事,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