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白這些之後,杜言秋又問了關於龍王顯靈、仙主指點、魁星堂求簽等情況。
楊諄承認,最初龍王廟靈驗一說是從賭坊流傳出去。
到龍王廟祈福的人總會有幾家碰巧心想事成,再經過一番有心宣揚,龍王顯靈一說便大肆傳開。
自然也有人並未得償所願,他們也不敢埋怨龍王。
別人的願望能實現,為何你家不能?肯定是你家心不夠誠,或者做過什麽不好的事,也許還是上輩子帶來的孽。
薑家兒女的死,把龍王神力推向更高處。接著又有一位仙主出現,幫忙引導,致使龍王信徒遍布上杭,甚至影響到汀州其他幾個縣。
這些無知百姓便以龍王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為人所用。
隻要他們想達到什麽目的,就會借助龍王名頭,哪怕對百姓們不利,百姓也會順從。誰若敢違逆,就是不敬龍王。隻要讓違逆之人多遭幾迴“禍事”,一個個便都有了懼意。再之後,不需他們出力,就會有百姓對違逆之人群起而攻之。
至於仙主的身份,楊諄說他不清楚,原本也隻猜測是劉家的人,畢竟仙主與賭坊之間夾著一個同生藥鋪。
雖說好奇仙主具體是誰,楊諄也無心打探,或者說不敢打探。
若說鏢局與賭坊是汀州明麵上的兩支勢力,那被仙主籠絡的底層百姓就是暗處的一股強大勢力。
為官者都知道百姓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別看仙主控製的那些百姓無權無勢,也沒特別的本事,可是這些年汀州能夠得以安定,多是靠了這些百姓的功勞。
但凡他們的怨聲道載勢頭強起來,為所受的不公不平逆天反抗,汀州早就亂了!
所以,楊諄認為仙主不是一般來頭,已經小心翼翼多年的他不敢伸手亂碰。
而魁星堂求簽是胡應和讓人做的手腳。
據楊諄所言,早在求簽盛行時,胡應和就設法盜取魚嘴鑰匙,買通魁星堂的柳老頭,指定時機替換簽文,目的便是為指定的求簽學子提供鄉試題目,助此人科考中舉。
也就是說,早就有簽文造假現象,不過不是用來殺人,而是科考舞弊。
身為知州的胡應和掌管汀州鄉試,是幫助舞弊的最佳人選。那些原本連鄉試都過不了的人,從他這裏拿到舉人名次,再去臨安趕考。胡應和幫助他們走完第一步,後麵再如何運作,靠他們繼續“努力”。
這便是有的人瞧著平時才學不算高,卻能科考高中的真相。
而這些學子並非全部家境厚實,出得起賄賂之人,有的家境貧苦,卻是有心懂話的好“苗子”,便也是選出的特定之子。
不是魁星堂有靈,而是某些人有手段,隻不過借助魁星堂給了自己一個高中的理由。當地百姓本就受龍王一說蠱惑不輕,對魁星堂的靈力也深信不疑。
更何況得魁星點撥的學子家境上下不同,有誰會想到都是靠了舞弊?
當然這種事,關乎腦袋,他們絕不敢泄露分毫。
而在楊諄看來,他雖不知這些學子是如何與胡應和搭上線,但知他們從此便成為胡應和為上麵培養的人。他們到臨安之後的“努力”,肯定也少不了真正掌控汀州的那個大人物的扶持。
而待這些學子高中進士,步入仕途,無疑個個都會成為那個人物的助力。這麽多年過去,那人的勢力不知已強到了何等地步!
楊諄還交代說,那個以女婿之名圈禁他大女兒的臨安府同知外祖就在上杭,也算是從上杭出去的人。
由於扯出胡應和與柳老頭勾結一事,伍文軒在魁星堂求簽受騙最終殺害鄧知縣一案究竟是邱大山的安排,還是胡應和設局就又是兩說了。“鄧知縣不是姚家大郎嗎?那他的死肯定是上麵人的意思。”
楊諄以為,肯定胡應和與邱大山都有份。隻有他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楊員外一無所知。
……
遣走楊諄伯侄後,杜言秋便去找張州瑉,讓他當著眾人的麵把《千字文》中夾的紙條撕了。然後又給了他個地址,讓他去接盛詠妻女。
這下所有人都知道盛詠妻女就藏在太平鄉,鄉塾夫子林兆家中。
這林兆便是當日在縣衙說目睹盛詠妻女被人擄走的人證,而盛詠原本就借住在他家廢棄的舊院,他家新院便位於舊院的前麵,相距並沒多遠。
也就是說這個林兆一直在幫助杜言秋打掩護。不過此時眾人皆知他是為配合杜大人辦案,官府也不能拿他怎樣。
隻是讓當初尋找盛詠妻女的人萬分惱火。將上杭搜了個遍,也沒想到那對母女就藏在眼皮子底下!
誰會想到去盛詠的住處跟前林兆家裏去搜?
……
“林夫子怎麽會幫你這麽大的忙?”
薑落落原本也不知此事,她想到是杜言秋安排人把盛詠妻女帶走,可沒想到人就藏在跟前。也不能怪杜言秋不說,她壓根也沒多問。
“當年林兆妹妹嫁到江陵府,在夫家過得不好。他去幫妹妹出頭遭了秧,正巧碰到我,是我幫他們解決了麻煩。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得。”
杜言秋簡單說。
“正巧碰到你?”
薑落落笑眯眯地表示不信。
杜言秋老實交代,“嗯,是我正巧碰到他這個上杭人,又正巧家在太平鄉。老鄉遇難,自當出手相助。”
雖說這份相助多了點私心,那也是做了好事,施恩於人。
“當日我求到林兆,與他說明此事的危險,他還是答應了。”
在林兆眼裏,杜言秋是他兄妹的救命恩人。
當年在人生地不熟的江陵府,他那無知遠嫁的妹妹險些被夫家打死,還背上蕩婦的惡名,差點被逼自盡。他這個哥哥去衙門告狀,也險些被當做刁民給亂棒打死。幸虧遇到年僅十五歲的杜言秋,借著杜家在當地的名氣,從中周旋,最終將那惡夫繩之於法,還了他妹妹清白。
“林兆當時不知我真正身份,若是知道,想必就不會那麽爽快答應了。”
杜言秋深知薑子卿在讀書人當中的影響力,也清楚他兄長在讀書人眼中是怎樣的惡名。
張州瑉去接人,但林兆還是親自把盛詠妻女送到衙門。
這也是盛詠被送迴建陽後,他第一次與杜言秋見麵。之前聽聞杜言秋是楊鴻的弟弟,可是讓他難受的很,瞧著躲在他家中的母女二人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他娘子說,不論杜公子是誰,他都是林家的救命恩人。答應杜公子的事一定要做好。
……幸虧聽了娘子的話,沒有壞了巡察使大人的事。否則他豈不是成了朝廷的罪人?
見過林兆,安頓好盛詠母女後,杜言秋便送薑落落迴兇肆。
自從老戈上次“咳血”,譚大夫診斷說他五髒六腑突然病變,從未遇到過如此詭異的病情,這兩日都在石院研製藥方。
薑落落心係老戈,親自給譚大夫打下手,或者跑迴兇肆給老戈試藥,騎馬奔波兩地。
這是難得抽空迴了趟縣衙詢問情況。
那兩個在天坑中遭難的京差在各個大夫拚力救治下暫時保住性命,實在沒有更好的成效,也被送到譚大夫那裏求治。小鈴鐺為照顧這二人忙得死去活來,根本無暇操心譚大夫的事。
支開小鈴鐺,薑落落與譚大夫實際上是在配製如夢草酒的解藥。
當譚大夫得知自己的兒子不在太醫院且下落不明後,滿心悲憤。一怒之下腦子也清醒了……
“譚大夫倒是也沒懷疑。”杜言秋道。
“他說這麽多年僅見過迴來探親的兒子三麵,還覺得那個兒子有些不太對勁。隻是他一個腦袋糊塗的糟老頭子不敢多言。我們給他送去的結果,隻是證實了他的猜測。他還說,若我們真想找他幫忙,肯定不會騙他,能把他兒子帶到他跟前肯定就帶去了,有什麽下落也會與他說清楚,像這樣說沒有他兒子的任何消息又討不了什麽好。”薑落落道。
“果然是清醒得很!”杜言秋又問,“你們配製了多少解藥?”
“目前做出夠五百人穩定半個月的量。若把譚大夫這些年收集的蒼辣子全用掉,最多兩千人。”薑落落計算。
沒想到,蒼辣子就是如夢草的解藥。
可惜沒有找合適的地方大片種植,隻有石院的那個小池塘。譚大夫將每年的產量積攢起來,攢了那麽一大箱。
也多虧有這一大箱應急,否則當下就太麻煩了!
譚大夫說,一壇酒中摻的如夢草量不多,可抵不住愛吃酒的人數年如一日地喝。若要徹底給他們解掉沉積在體內的如夢草毒,他手頭上攢的那些蒼辣子頂多隻夠百人服用。
但若是先顧眼下,暫時將如夢草的藥性壓住,令賊人一時半會兒無法利用這些中毒之人,譚大夫可以分散藥量,多顧及一些人。
“半個月,兩千人,不少了。”杜言秋心中有了數。
比想象的情況好許多。
至於如何讓這麽多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服下解藥,那便是他的事了。
楊諄承認,最初龍王廟靈驗一說是從賭坊流傳出去。
到龍王廟祈福的人總會有幾家碰巧心想事成,再經過一番有心宣揚,龍王顯靈一說便大肆傳開。
自然也有人並未得償所願,他們也不敢埋怨龍王。
別人的願望能實現,為何你家不能?肯定是你家心不夠誠,或者做過什麽不好的事,也許還是上輩子帶來的孽。
薑家兒女的死,把龍王神力推向更高處。接著又有一位仙主出現,幫忙引導,致使龍王信徒遍布上杭,甚至影響到汀州其他幾個縣。
這些無知百姓便以龍王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為人所用。
隻要他們想達到什麽目的,就會借助龍王名頭,哪怕對百姓們不利,百姓也會順從。誰若敢違逆,就是不敬龍王。隻要讓違逆之人多遭幾迴“禍事”,一個個便都有了懼意。再之後,不需他們出力,就會有百姓對違逆之人群起而攻之。
至於仙主的身份,楊諄說他不清楚,原本也隻猜測是劉家的人,畢竟仙主與賭坊之間夾著一個同生藥鋪。
雖說好奇仙主具體是誰,楊諄也無心打探,或者說不敢打探。
若說鏢局與賭坊是汀州明麵上的兩支勢力,那被仙主籠絡的底層百姓就是暗處的一股強大勢力。
為官者都知道百姓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別看仙主控製的那些百姓無權無勢,也沒特別的本事,可是這些年汀州能夠得以安定,多是靠了這些百姓的功勞。
但凡他們的怨聲道載勢頭強起來,為所受的不公不平逆天反抗,汀州早就亂了!
所以,楊諄認為仙主不是一般來頭,已經小心翼翼多年的他不敢伸手亂碰。
而魁星堂求簽是胡應和讓人做的手腳。
據楊諄所言,早在求簽盛行時,胡應和就設法盜取魚嘴鑰匙,買通魁星堂的柳老頭,指定時機替換簽文,目的便是為指定的求簽學子提供鄉試題目,助此人科考中舉。
也就是說,早就有簽文造假現象,不過不是用來殺人,而是科考舞弊。
身為知州的胡應和掌管汀州鄉試,是幫助舞弊的最佳人選。那些原本連鄉試都過不了的人,從他這裏拿到舉人名次,再去臨安趕考。胡應和幫助他們走完第一步,後麵再如何運作,靠他們繼續“努力”。
這便是有的人瞧著平時才學不算高,卻能科考高中的真相。
而這些學子並非全部家境厚實,出得起賄賂之人,有的家境貧苦,卻是有心懂話的好“苗子”,便也是選出的特定之子。
不是魁星堂有靈,而是某些人有手段,隻不過借助魁星堂給了自己一個高中的理由。當地百姓本就受龍王一說蠱惑不輕,對魁星堂的靈力也深信不疑。
更何況得魁星點撥的學子家境上下不同,有誰會想到都是靠了舞弊?
當然這種事,關乎腦袋,他們絕不敢泄露分毫。
而在楊諄看來,他雖不知這些學子是如何與胡應和搭上線,但知他們從此便成為胡應和為上麵培養的人。他們到臨安之後的“努力”,肯定也少不了真正掌控汀州的那個大人物的扶持。
而待這些學子高中進士,步入仕途,無疑個個都會成為那個人物的助力。這麽多年過去,那人的勢力不知已強到了何等地步!
楊諄還交代說,那個以女婿之名圈禁他大女兒的臨安府同知外祖就在上杭,也算是從上杭出去的人。
由於扯出胡應和與柳老頭勾結一事,伍文軒在魁星堂求簽受騙最終殺害鄧知縣一案究竟是邱大山的安排,還是胡應和設局就又是兩說了。“鄧知縣不是姚家大郎嗎?那他的死肯定是上麵人的意思。”
楊諄以為,肯定胡應和與邱大山都有份。隻有他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楊員外一無所知。
……
遣走楊諄伯侄後,杜言秋便去找張州瑉,讓他當著眾人的麵把《千字文》中夾的紙條撕了。然後又給了他個地址,讓他去接盛詠妻女。
這下所有人都知道盛詠妻女就藏在太平鄉,鄉塾夫子林兆家中。
這林兆便是當日在縣衙說目睹盛詠妻女被人擄走的人證,而盛詠原本就借住在他家廢棄的舊院,他家新院便位於舊院的前麵,相距並沒多遠。
也就是說這個林兆一直在幫助杜言秋打掩護。不過此時眾人皆知他是為配合杜大人辦案,官府也不能拿他怎樣。
隻是讓當初尋找盛詠妻女的人萬分惱火。將上杭搜了個遍,也沒想到那對母女就藏在眼皮子底下!
誰會想到去盛詠的住處跟前林兆家裏去搜?
……
“林夫子怎麽會幫你這麽大的忙?”
薑落落原本也不知此事,她想到是杜言秋安排人把盛詠妻女帶走,可沒想到人就藏在跟前。也不能怪杜言秋不說,她壓根也沒多問。
“當年林兆妹妹嫁到江陵府,在夫家過得不好。他去幫妹妹出頭遭了秧,正巧碰到我,是我幫他們解決了麻煩。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得。”
杜言秋簡單說。
“正巧碰到你?”
薑落落笑眯眯地表示不信。
杜言秋老實交代,“嗯,是我正巧碰到他這個上杭人,又正巧家在太平鄉。老鄉遇難,自當出手相助。”
雖說這份相助多了點私心,那也是做了好事,施恩於人。
“當日我求到林兆,與他說明此事的危險,他還是答應了。”
在林兆眼裏,杜言秋是他兄妹的救命恩人。
當年在人生地不熟的江陵府,他那無知遠嫁的妹妹險些被夫家打死,還背上蕩婦的惡名,差點被逼自盡。他這個哥哥去衙門告狀,也險些被當做刁民給亂棒打死。幸虧遇到年僅十五歲的杜言秋,借著杜家在當地的名氣,從中周旋,最終將那惡夫繩之於法,還了他妹妹清白。
“林兆當時不知我真正身份,若是知道,想必就不會那麽爽快答應了。”
杜言秋深知薑子卿在讀書人當中的影響力,也清楚他兄長在讀書人眼中是怎樣的惡名。
張州瑉去接人,但林兆還是親自把盛詠妻女送到衙門。
這也是盛詠被送迴建陽後,他第一次與杜言秋見麵。之前聽聞杜言秋是楊鴻的弟弟,可是讓他難受的很,瞧著躲在他家中的母女二人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他娘子說,不論杜公子是誰,他都是林家的救命恩人。答應杜公子的事一定要做好。
……幸虧聽了娘子的話,沒有壞了巡察使大人的事。否則他豈不是成了朝廷的罪人?
見過林兆,安頓好盛詠母女後,杜言秋便送薑落落迴兇肆。
自從老戈上次“咳血”,譚大夫診斷說他五髒六腑突然病變,從未遇到過如此詭異的病情,這兩日都在石院研製藥方。
薑落落心係老戈,親自給譚大夫打下手,或者跑迴兇肆給老戈試藥,騎馬奔波兩地。
這是難得抽空迴了趟縣衙詢問情況。
那兩個在天坑中遭難的京差在各個大夫拚力救治下暫時保住性命,實在沒有更好的成效,也被送到譚大夫那裏求治。小鈴鐺為照顧這二人忙得死去活來,根本無暇操心譚大夫的事。
支開小鈴鐺,薑落落與譚大夫實際上是在配製如夢草酒的解藥。
當譚大夫得知自己的兒子不在太醫院且下落不明後,滿心悲憤。一怒之下腦子也清醒了……
“譚大夫倒是也沒懷疑。”杜言秋道。
“他說這麽多年僅見過迴來探親的兒子三麵,還覺得那個兒子有些不太對勁。隻是他一個腦袋糊塗的糟老頭子不敢多言。我們給他送去的結果,隻是證實了他的猜測。他還說,若我們真想找他幫忙,肯定不會騙他,能把他兒子帶到他跟前肯定就帶去了,有什麽下落也會與他說清楚,像這樣說沒有他兒子的任何消息又討不了什麽好。”薑落落道。
“果然是清醒得很!”杜言秋又問,“你們配製了多少解藥?”
“目前做出夠五百人穩定半個月的量。若把譚大夫這些年收集的蒼辣子全用掉,最多兩千人。”薑落落計算。
沒想到,蒼辣子就是如夢草的解藥。
可惜沒有找合適的地方大片種植,隻有石院的那個小池塘。譚大夫將每年的產量積攢起來,攢了那麽一大箱。
也多虧有這一大箱應急,否則當下就太麻煩了!
譚大夫說,一壇酒中摻的如夢草量不多,可抵不住愛吃酒的人數年如一日地喝。若要徹底給他們解掉沉積在體內的如夢草毒,他手頭上攢的那些蒼辣子頂多隻夠百人服用。
但若是先顧眼下,暫時將如夢草的藥性壓住,令賊人一時半會兒無法利用這些中毒之人,譚大夫可以分散藥量,多顧及一些人。
“半個月,兩千人,不少了。”杜言秋心中有了數。
比想象的情況好許多。
至於如何讓這麽多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服下解藥,那便是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