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定於辰時開考,卯時三刻,宮門外已聚滿應考學子。晨霧未散,眾人束發整冠,眼底躍動著熾熱的期待。
這是科舉路上最後一道關卡,有人輕誦策論要點,有人來迴踱步舒展筋骨,皆是摩拳擦掌的朝氣。
溫英文與周小勇的馬車碾過青石板路時,引來一陣細微騷動。
不遠處另一輛馬車上,幾個身影麵色複雜地望著他們。這些人皆是溫氏族人或溫老爺沾親帶故的人門生,雖通過會試,名次卻遠不及二人。他們隻能默默跟在身後,目光中交織著豔羨與不甘。
有人暗中攥緊拳頭,腹誹溫老爺寧可傾力栽培甘州來的窮酸小子,也不願多幫扶沾親帶故的族中晚輩,卻終究隻敢將怨懟咽進肚裏,徒留酸澀在喉頭翻湧。
與此同時,溫老爺已換好官服,從另一處進了宮。
作為三品吏部侍郎,他需與各部尚書、侍郎一同擔任觀考大臣。
踏入宮門時,他抬手輕撫袖中早已備好的行囊。裏頭裝著換洗衣物,待殿試後,他和禮部的人一塊要常駐宮中審核批閱殿試試卷,直至名次出爐後才能歸家。
溫老爺在宮人引領下安置好隨身物件,快步踏入太和殿。
往年殿試,皆在早朝後匆匆開考,可今日卻大不相同。正熙帝竟一反常態,龍袖輕揮,下旨停了當日早朝,將全部心思都落在這場殿試之上。
太和殿前的銅鶴香爐騰起嫋嫋青煙,殿內鎏金蟠龍柱映著晨光,朱紅梁柱間已聚滿朝中要員。
溫老爺進殿後,便見著各位同僚,各部尚書、侍郎位列兩側,崔彥亦在其中,正與同僚低聲交談。
忽見上首自家二孫女正立在龍椅旁,見他進來,狡黠地眨了眨眼。
溫老爺唇角微揚,朝吏部所在方位走去。
溫以緹垂眸專注整理禦案,指尖拂過鎮紙、硯台,將每樣物件的方位都校準到分毫不錯。
這曾是她經年累月的本職,即便如今身居高位,有宮人負責,現在閑暇時仍會親手操持。
這番舉動,也惹得殿內傳來幾聲隱晦的冷哼,諂媚君上,終究難登大雅。
溫以緹恍若未聞,素手將卷軸輕輕壓平。
她深知,這些舉動,不出一會兒便會傳正熙帝耳朵裏。
雖說這些事務自有宮人操辦,但溫以緹始終牢記本分。無論閣老、尚書,還是自己這樣的尚宮。
在皇權至上的世道裏,終究都是帝王的臣仆,唯有恪守本分,方能長保無虞。
溫以緹借此向陛下表明,即便身居高位,乃至日後更上一層,自己也永遠是忠於君上的臣仆。
唯有如此,方能讓正熙帝徹底放心,明白她絕不卷入任何黨爭,心中所忠唯有陛下、唯有正統、唯有大慶江山。
收拾完後,溫以緹垂手立於一側,身姿筆直如孤鬆,周遭官員的竊語與打量,皆化作穿堂而過的風。
崔彥與溫老爺幾次欲邁步上前,卻分別被上麵的吏部尚書與二品禦史喚住商議事宜。
兩人迴頭望向殿中,目光中滿是疼惜。
隻見溫以緹孤身而立,衣袂被穿堂風掀起細微褶皺,卻始終紋絲不動。
她一個人孤身久了,那些藏在眉眼間的疼惜反倒讓她手足無措,仿佛多添了幾分桎梏。
如今與家人保持距離才是最穩妥的護身符。免得日後有什麽萬一,家裏也好明哲保身。
之後宮人們魚貫而入,他們腳步輕捷,雙手穩穩托著梨木桌椅,在金磚地麵上無聲挪動,眨眼間便將百餘張案幾排布得整整齊齊,擺放好筆墨紙硯等。
“陛下駕到——”裘總管尖利的嗓音撕破寂靜。
廊下銅鍾轟然作響,滿殿官員立時整冠肅立,如潮水般轟然跪倒:“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正熙帝踏著龍紋階石緩步而上,目光掃過玉案的瞬間,龍顏微動,正是他最習慣的擺放。
正熙帝淺笑著道:“溫尚宮果然細致入微,深得朕心啊!”
帝王的褒獎擲地有聲,兩側大員們垂首斂目,喉間無聲滾動。
這寥寥數語,引得兩側大員們暗暗垂首。縱然已是位極人臣,誰又能抗拒天家褒獎?
正熙帝抬手示意,眾人迅速歸位。
裘總管聲如洪鍾:“宣殿試考生——入殿!”
太和殿的朱紅大門徹底緩緩洞開,晨光傾瀉而入,映得階下新科貢士們束發的玉簪熠熠生輝。
三百餘名貢士按會試名次魚貫而入,殿內早已陳設停當,梨木書案整齊如列陣,端硯裏新磨的墨汁泛著烏光。
正熙帝坐於九龍金漆寶座,明黃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在燭火下流轉光華,將殿內映得莊嚴肅穆。
溫英文與周小勇低頭趨步時,餘光忽然掃過左側,一抹明媚且熟悉的身影,正是溫以緹!
兩人心中猛地一顫,掌心瞬間沁出薄汗,卻強壓下翻湧的情緒,隨著眾人轟然跪倒。
“學生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撞在穹頂蟠龍藻井上,又嗡嗡迴蕩。
正熙帝抬手虛扶,眼角含笑:“諸位皆是萬裏挑一的俊才,今日盡展所學便是。朕設此殿試,非為考較字句,唯盼得濟世良臣。”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文章千古事,落筆當無愧於心。”
“是,學生謹記!”
正熙帝字字千鈞的訓誡如重錘擊在心頭,三百貢士齊刷刷挺直脊背。
有人喉結劇烈滾動,有人雙目赤紅,胸腔劇烈起伏,幾乎要按捺不住。
更有寒門出身者眼眶濕潤,恍惚間似已看到為民請命的來日。
若不是兩側官員目光審視的一直看著,至使他們始終謹記這裏是哪裏,殿內怕是已有人忘了禮數,急於剖出滿腔熱血表忠心,做出殿前失儀之舉。
話音方落,階下傳來清脆的銅鍾聲。
裘總管尖細的嗓音穿透殿宇:“殿試——開考!”
廊下數十盞羊角燈同時點亮,將滿殿墨香烘得愈發濃重,貢士們緩緩坐下,望著眼前的白卷,熱血沸騰。
這是科舉路上最後一道關卡,有人輕誦策論要點,有人來迴踱步舒展筋骨,皆是摩拳擦掌的朝氣。
溫英文與周小勇的馬車碾過青石板路時,引來一陣細微騷動。
不遠處另一輛馬車上,幾個身影麵色複雜地望著他們。這些人皆是溫氏族人或溫老爺沾親帶故的人門生,雖通過會試,名次卻遠不及二人。他們隻能默默跟在身後,目光中交織著豔羨與不甘。
有人暗中攥緊拳頭,腹誹溫老爺寧可傾力栽培甘州來的窮酸小子,也不願多幫扶沾親帶故的族中晚輩,卻終究隻敢將怨懟咽進肚裏,徒留酸澀在喉頭翻湧。
與此同時,溫老爺已換好官服,從另一處進了宮。
作為三品吏部侍郎,他需與各部尚書、侍郎一同擔任觀考大臣。
踏入宮門時,他抬手輕撫袖中早已備好的行囊。裏頭裝著換洗衣物,待殿試後,他和禮部的人一塊要常駐宮中審核批閱殿試試卷,直至名次出爐後才能歸家。
溫老爺在宮人引領下安置好隨身物件,快步踏入太和殿。
往年殿試,皆在早朝後匆匆開考,可今日卻大不相同。正熙帝竟一反常態,龍袖輕揮,下旨停了當日早朝,將全部心思都落在這場殿試之上。
太和殿前的銅鶴香爐騰起嫋嫋青煙,殿內鎏金蟠龍柱映著晨光,朱紅梁柱間已聚滿朝中要員。
溫老爺進殿後,便見著各位同僚,各部尚書、侍郎位列兩側,崔彥亦在其中,正與同僚低聲交談。
忽見上首自家二孫女正立在龍椅旁,見他進來,狡黠地眨了眨眼。
溫老爺唇角微揚,朝吏部所在方位走去。
溫以緹垂眸專注整理禦案,指尖拂過鎮紙、硯台,將每樣物件的方位都校準到分毫不錯。
這曾是她經年累月的本職,即便如今身居高位,有宮人負責,現在閑暇時仍會親手操持。
這番舉動,也惹得殿內傳來幾聲隱晦的冷哼,諂媚君上,終究難登大雅。
溫以緹恍若未聞,素手將卷軸輕輕壓平。
她深知,這些舉動,不出一會兒便會傳正熙帝耳朵裏。
雖說這些事務自有宮人操辦,但溫以緹始終牢記本分。無論閣老、尚書,還是自己這樣的尚宮。
在皇權至上的世道裏,終究都是帝王的臣仆,唯有恪守本分,方能長保無虞。
溫以緹借此向陛下表明,即便身居高位,乃至日後更上一層,自己也永遠是忠於君上的臣仆。
唯有如此,方能讓正熙帝徹底放心,明白她絕不卷入任何黨爭,心中所忠唯有陛下、唯有正統、唯有大慶江山。
收拾完後,溫以緹垂手立於一側,身姿筆直如孤鬆,周遭官員的竊語與打量,皆化作穿堂而過的風。
崔彥與溫老爺幾次欲邁步上前,卻分別被上麵的吏部尚書與二品禦史喚住商議事宜。
兩人迴頭望向殿中,目光中滿是疼惜。
隻見溫以緹孤身而立,衣袂被穿堂風掀起細微褶皺,卻始終紋絲不動。
她一個人孤身久了,那些藏在眉眼間的疼惜反倒讓她手足無措,仿佛多添了幾分桎梏。
如今與家人保持距離才是最穩妥的護身符。免得日後有什麽萬一,家裏也好明哲保身。
之後宮人們魚貫而入,他們腳步輕捷,雙手穩穩托著梨木桌椅,在金磚地麵上無聲挪動,眨眼間便將百餘張案幾排布得整整齊齊,擺放好筆墨紙硯等。
“陛下駕到——”裘總管尖利的嗓音撕破寂靜。
廊下銅鍾轟然作響,滿殿官員立時整冠肅立,如潮水般轟然跪倒:“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正熙帝踏著龍紋階石緩步而上,目光掃過玉案的瞬間,龍顏微動,正是他最習慣的擺放。
正熙帝淺笑著道:“溫尚宮果然細致入微,深得朕心啊!”
帝王的褒獎擲地有聲,兩側大員們垂首斂目,喉間無聲滾動。
這寥寥數語,引得兩側大員們暗暗垂首。縱然已是位極人臣,誰又能抗拒天家褒獎?
正熙帝抬手示意,眾人迅速歸位。
裘總管聲如洪鍾:“宣殿試考生——入殿!”
太和殿的朱紅大門徹底緩緩洞開,晨光傾瀉而入,映得階下新科貢士們束發的玉簪熠熠生輝。
三百餘名貢士按會試名次魚貫而入,殿內早已陳設停當,梨木書案整齊如列陣,端硯裏新磨的墨汁泛著烏光。
正熙帝坐於九龍金漆寶座,明黃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在燭火下流轉光華,將殿內映得莊嚴肅穆。
溫英文與周小勇低頭趨步時,餘光忽然掃過左側,一抹明媚且熟悉的身影,正是溫以緹!
兩人心中猛地一顫,掌心瞬間沁出薄汗,卻強壓下翻湧的情緒,隨著眾人轟然跪倒。
“學生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撞在穹頂蟠龍藻井上,又嗡嗡迴蕩。
正熙帝抬手虛扶,眼角含笑:“諸位皆是萬裏挑一的俊才,今日盡展所學便是。朕設此殿試,非為考較字句,唯盼得濟世良臣。”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文章千古事,落筆當無愧於心。”
“是,學生謹記!”
正熙帝字字千鈞的訓誡如重錘擊在心頭,三百貢士齊刷刷挺直脊背。
有人喉結劇烈滾動,有人雙目赤紅,胸腔劇烈起伏,幾乎要按捺不住。
更有寒門出身者眼眶濕潤,恍惚間似已看到為民請命的來日。
若不是兩側官員目光審視的一直看著,至使他們始終謹記這裏是哪裏,殿內怕是已有人忘了禮數,急於剖出滿腔熱血表忠心,做出殿前失儀之舉。
話音方落,階下傳來清脆的銅鍾聲。
裘總管尖細的嗓音穿透殿宇:“殿試——開考!”
廊下數十盞羊角燈同時點亮,將滿殿墨香烘得愈發濃重,貢士們緩緩坐下,望著眼前的白卷,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