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英文有幾斤幾兩,溫家上下都心知肚明,此番應試,想要脫穎而出,著實難如登天。
可這節骨眼上,誰也不願說些掃興的喪氣話,眾人紛紛隨聲附和,全當是給溫英文鼓勁。
目送著周小勇與溫英文並肩走進貢院的背影,溫英珹目光灼灼,神色中滿是豔羨。
一旁的崔氏見狀,也跟著笑道:“你祖父早前就說過,你若有心一試,盡管去考便是。此次你雖難以拔得頭籌,但中榜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溫英珹張了張嘴,挺直脊背看向母親,語氣堅決:“母親,兒子雖年紀尚輕,卻不願隻圖個功名在手。若要應試,兒子定要一舉高中,既為溫家光耀門楣,也要讓世人知曉,溫家子孫個個爭氣,絕非僅靠祖父蔭庇。”
他鄭重轉身,直視著崔氏的眼睛:“大姐姐、二姐姐都在為溫家操勞奔波,兒子怎能甘於人後?往後與襄陽伯爵府的聯姻大也好,支撐大房門戶也好。兒子不願再躲在他人羽翼之下,而是要成為能護佑家人的臂膀。所以,我必須高中,站上更高的位置。”
看著兒子一夜之間仿佛褪去稚氣,崔氏眼眶泛紅,伸手輕撫著他隱隱新長的胡須,聲音哽咽:“好,娘的珹哥兒長大了,真正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往後啊,母親和姐姐妹妹們,都要仰仗珹哥兒了。”
溫英珹與崔氏這番對話時,站在身後的溫英衡目光陰晴不定,眼中神色晦暗,似在心底反複權衡,最終下定了某個決心。
自那之後,四花便深居簡出,整日將自己關在房中。窗扉緊閉,鮮少有人得見她的身影。
因為會試放榜的後,而屬於她的考驗,也即將到來。
會試連考三場,每場曆時三日,唯有每場結束當夜考生方能離開貢院。
算下來,眾人需在逼仄的號舍中熬過三天兩夜,三場試畢,便是整整九天六晚。
這般漫長的煎熬,最是考驗舉子們的心智與耐力。
待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溫英文與周小勇相互攙扶著,顫顫巍巍走出貢院時,兩人早已身形消瘦,麵色憔悴。
好在溫家如今也算勢大,不必去和其他人家搶大夫。
而是早早便安排了大夫在家裏等候。管家將二人護送歸家後,大夫即刻為他們診治,施針喂藥後,兩人便沉沉昏睡過去。
溫英文受了風寒,高熱不退,周小勇則是身心俱疲,一睡便是整日。
錦陽鄉君與崔氏望著病榻上的溫英文,滿心疼惜。
錦陽鄉君更是衣不解帶,守在溫英文身邊悉心照料了整整兩天兩夜,直至他退燒,這才長舒一口氣。
見此情景,溫老爺與崔氏等人對其愈發滿意,直道文哥兒能娶到這般賢良的媳婦,當真是他的福氣。
在溫英文養病期間,溫家一眾兄弟連同周小勇都來探望。見他病情確有好轉,眾人懸著的心才落迴原處。
誰也不願一場科舉考試鬧出人命。直到十日後,溫英文才徹底康複。
這期間,周小勇並未閑著,他四處拜訪參加此次會試的舉人,廣泛交流,將獲取的信息一一匯總,隻等溫英文醒來後一同商討。
溫英文剛一痊愈,溫老爺便將他與周小勇喚至書房。
溫昌柏和溫昌智也早已等候在此。
其實溫老爺早派人去打探此次會試的消息,但此刻他還是將目光轉向周小勇,示意他先開口。
周小勇稍作思索,便有條不紊地說道:\"此次會試的科考內容與去年相差不大。首考經義,《四書》題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一題,大部分答的都是需以孟子仁政思想為綱,貫通曆代興衰之鑒,因重民本而興,失民心而亡。
如《尚書·洪範》“皇極”之論,不僅要解“建用皇極”的治國準則,更需聯係當下吏治,剖析如何以中正之道約束百官…
第二場論判之中,“論青苗法利弊”一題最是刁鑽。既要引前朝變法史實,又要結合當下賦稅之困,權衡濟民與防弊之策。判語五道。
尤以“商賈匿稅案”棘手,需援引《大慶律》戶律條文,辨析牙行與坐商的責任界定,稍有差池便是失察之罪。
詔誥表中,“擬宣德三年平倭告諭”一題,既要體現大慶上國威嚴,又要暗含恩威並施之術…
第三場策問直擊要害,“西北茶馬互市改製策”關乎邊疆安穩與財政命脈,需統籌邊軍餉銀、牧民生計與貿易平衡。
河工疏浚十策,則要結合黃河九曲水勢,從築堤、清淤、分洪等方麵提出切實方案。
最考校見識的當屬“弭盜安民策”,不僅要剖析流民為盜的根源,更要提出保甲連坐、勸農興學的治本之策。每道題都需旁征博引,既有經史典籍支撐,又得有因地製宜的建議…”
溫英文凝神細聽周小勇的講述,腦海中飛速複盤自己寫的內容。
周小勇給出的答案詳實精準,分明是契合考官評判標準的\"標準答案\"。
他望向周小勇的目光滿是感激,知道對方因自己養病多日,未能出門與其他學子們交流特意所說。
周小勇能將策論拆解剖析得如此透徹,足見此次會試舉人的份量。
待周小勇說完,溫英文緊繃多日的神色終於舒緩,眼底泛起一絲如釋重負的喜意。
此次會試的考題,溫老爺先前竟押中不少!
尤其是那些針對溫英文薄弱的地方,考場都派上了用場。
溫英文慶幸此前與祖父、父親和二叔反複研討,當時迴想起來還有印象、這才讓他能勉強應對。
溫昌柏與溫昌智對視一眼,他們也是想到了這一點,不約而同地點頭,看來這次會試問題不大了!
反觀溫老爺,依舊神色淡然,目光靜靜落在周小勇身上。
周小勇心領神會,稍稍調整唿吸,而後想了想繼續道,臉色則是有些凝重:“而今年的算學改了規矩,從往年最後一場改為每場都有相關題目,共計三十道,著實考人。像“方田均稅法中梯田折算之法”,“商賈合夥分利”,“漕運物資調度”,“軍備糧草測算”,“運河閘口啟閉時辰與水位關係”等。”
周小勇目光掃過幾人,緩緩說道:“今年算學題目貫穿三場,題型刁鑽多變,加之最後一場那道極難的特殊題目,怕是絕大多數考生都要栽在這上麵。”
說完,他特意看向溫英文。
溫英文瞬間反應過來,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最後那道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題目,心下不禁一緊,隨即便重重地點了點頭。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為那道特殊題目。
看似不過尋常的聖賢語錄解義,實則暗藏天羅地網。
—單是“責難君上”,便戳中了當朝最敏感的逆鱗。
題目後半句“吾君不能謂之賊”,分明在逼問。若遇怠政之君,臣子究竟該恪守君臣大防,還是踐行孟子遺訓?若答得剛直,難保不會被扣上“謗君”罪名,若一味逢迎,又難逃“欺君罔上”的罵名。
因此大部分人看到此題後,握筆的手都在抖。
最絕的是,這題目還暗合當下黨爭,清流與權臣正為“規諫之權”爭得頭破血流,此刻落筆稍有偏向,日後朝堂便再無立足之地!
此題,溫老爺幾人也已有所耳聞,這道策論,分明是陛下親自設下的試心局。要借會試考場,探一探天下士子的心思深淺。
答得精辟透徹,難免被視作鋒芒過盛,引權臣忌憚、天子猜忌。答得中庸圓滑,又會被批腹內草莽,難堪大用。
寫得簡略了,顯不出真才實學。洋洋灑灑數千言,反倒成了恃才傲物。
便是想取個折中的法子,也不過是庸碌之見,難入聖眼。
而後周小勇和溫英文二人,都對溫老爺說出了自己所應對此題的答案。
周小勇是以《禮記》“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為引,將“責難”之責歸於朝堂肱骨,強調宰輔重臣當效魏征以銅鏡自比,以社稷安危為己任,於君前直言利弊。
但落筆時特意補了句“非大賢不可為”,暗指尋常臣子不可逾越規諫分寸。
至於“閉邪”,他結合本朝律例,提出增設鄉約監察製度,以民間德高望重者監督官員,既避開直接抨擊時政之嫌,又暗含治理之策。
而溫英文則是另辟蹊徑,從“教化為本”破題。開篇寫“君心即民心,君德即國風”,將君主德行與百姓教化勾連。
論述時未提“責難”二字,而是以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為基,建議廣設太學分院,以儒家經典浸潤學子,待賢才入朝,自然能以正道輔佐君主。
至於防範奸邪,主張效仿漢武設十三州刺史,以流動監察之法杜絕結黨。
溫老爺靜靜地聽著二人的答案,微微頷首。
兩道策論,一個借古喻今藏鋒芒,一個避實就虛論教化,雖未現驚才絕豔之筆,卻如老吏斷案般穩紮穩打,既暗合聖意又嚴守臣道。
這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寫法,倒也能有希望,就看陛下是怎麽想的了。
那日起,周小勇與溫英文便在忐忑中數著日子。
雖說二人多多少少都有了把握,可想起那道暗藏殺機的策論題,心下仍不免七上八下。
這般患得患失的煎熬,又何止他們二人?
滿城舉子皆在自信與惶惑間反複煎熬,今日篤定能高中,明日又恐因一字之差名落孫山。
轉眼到了三月放榜之期。
天還未亮,周小勇與溫英文便枯坐在溫家正廳,茶盞中的水涼了又續。
溫家管家早已領著得力小廝,快馬加鞭趕往貢院守著。
溫家上下罕見地齊聚一堂,溫老爺、溫昌茂、溫昌智、溫昌柏四人皆告假在家,就連家中幾位姑娘也都到場。
連素來閉門苦讀的四花也現身廳中。
眾人屏息凝神,靜靜等著。
明福巷內,亦有其他人家有舉人參與此次會試。
忽的,溫家眾人聽著隱隱約約的爆竹炸響與歡唿聲,眾人皆知那是報喜官到了,怕是有人中了,大家的心不由得提至嗓子眼。
周小勇與溫英文死死盯著廳門,掌心早已沁出冷汗。
約莫兩刻鍾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隻見溫家最擅腳力的小廝滿臉通紅、氣喘籲籲地衝了進來,未及站穩便撲通跪地,聲音因激動而發顫:“恭喜老爺!賀喜老爺!二少爺與周公子雙雙高中!”
那小廝伏地喘著粗氣,喉結劇烈滾動兩下,繼續揚聲道:“周公子高中會試第一百七十一名!二少爺高中第二百零六名!”
聲音穿透正廳,驚得梁上雀鳥振翅亂飛。
小廝話音剛落,滿廳寂靜如夜。
今年取士約三百五十人,二人竟穩穩居於中遊,這等名次,已是極好的了!
溫家眾人先是一愣,誰能想到,來自西北邊境的寒門子弟,竟在名次上壓過了自幼受溫老爺悉心調教的溫英文?
下一刻,歡唿聲如潮水漫過正廳,丫鬟們跳著拍手,連平日裏沉穩的溫老爺都難得露出笑意。
周小勇與溫英文幾乎同時跳起身,緊緊相擁。
溫英文突然反應過來,紅著臉推開對方,轉身將錦陽鄉君攬入懷中。
“娘子...我做到了,這些年你跟著我吃苦了...”溫英文的聲音有些哽咽。“往後定讓你風風光光,再不受半點委屈!”
錦陽鄉君反手扣住周溫英文的脊背,“傻話... 相公,能嫁給你才是讓我最幸福、最風光的。”
周小勇則一把抱起虎子和大牛,三人又笑又跳,惹得一旁的四花眼眶泛紅。
“大人!弟子沒給您丟臉!”
溫英珹幾個也跟著歡唿雀躍,少年的聲音混著滿堂喧鬧。
崔氏與溫昌柏對視一眼,皆是震撼。
當年溫昌柏會試的名次,竟都沒周小勇高。
緹姐兒教的這個弟子還真不錯!
小劉氏眸光閃動,心中有些動搖了。
細細打量著這個寒門學子,孤身一人卻有幾分才學,背後隻有年邁祖父,隻能依靠溫家。
若成婚後住在附近,女兒便能時時相見,甚至女兒也不反感人家。
這般思量間,她看向崔氏,眼神裏滿是盤算。
可這節骨眼上,誰也不願說些掃興的喪氣話,眾人紛紛隨聲附和,全當是給溫英文鼓勁。
目送著周小勇與溫英文並肩走進貢院的背影,溫英珹目光灼灼,神色中滿是豔羨。
一旁的崔氏見狀,也跟著笑道:“你祖父早前就說過,你若有心一試,盡管去考便是。此次你雖難以拔得頭籌,但中榜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溫英珹張了張嘴,挺直脊背看向母親,語氣堅決:“母親,兒子雖年紀尚輕,卻不願隻圖個功名在手。若要應試,兒子定要一舉高中,既為溫家光耀門楣,也要讓世人知曉,溫家子孫個個爭氣,絕非僅靠祖父蔭庇。”
他鄭重轉身,直視著崔氏的眼睛:“大姐姐、二姐姐都在為溫家操勞奔波,兒子怎能甘於人後?往後與襄陽伯爵府的聯姻大也好,支撐大房門戶也好。兒子不願再躲在他人羽翼之下,而是要成為能護佑家人的臂膀。所以,我必須高中,站上更高的位置。”
看著兒子一夜之間仿佛褪去稚氣,崔氏眼眶泛紅,伸手輕撫著他隱隱新長的胡須,聲音哽咽:“好,娘的珹哥兒長大了,真正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往後啊,母親和姐姐妹妹們,都要仰仗珹哥兒了。”
溫英珹與崔氏這番對話時,站在身後的溫英衡目光陰晴不定,眼中神色晦暗,似在心底反複權衡,最終下定了某個決心。
自那之後,四花便深居簡出,整日將自己關在房中。窗扉緊閉,鮮少有人得見她的身影。
因為會試放榜的後,而屬於她的考驗,也即將到來。
會試連考三場,每場曆時三日,唯有每場結束當夜考生方能離開貢院。
算下來,眾人需在逼仄的號舍中熬過三天兩夜,三場試畢,便是整整九天六晚。
這般漫長的煎熬,最是考驗舉子們的心智與耐力。
待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溫英文與周小勇相互攙扶著,顫顫巍巍走出貢院時,兩人早已身形消瘦,麵色憔悴。
好在溫家如今也算勢大,不必去和其他人家搶大夫。
而是早早便安排了大夫在家裏等候。管家將二人護送歸家後,大夫即刻為他們診治,施針喂藥後,兩人便沉沉昏睡過去。
溫英文受了風寒,高熱不退,周小勇則是身心俱疲,一睡便是整日。
錦陽鄉君與崔氏望著病榻上的溫英文,滿心疼惜。
錦陽鄉君更是衣不解帶,守在溫英文身邊悉心照料了整整兩天兩夜,直至他退燒,這才長舒一口氣。
見此情景,溫老爺與崔氏等人對其愈發滿意,直道文哥兒能娶到這般賢良的媳婦,當真是他的福氣。
在溫英文養病期間,溫家一眾兄弟連同周小勇都來探望。見他病情確有好轉,眾人懸著的心才落迴原處。
誰也不願一場科舉考試鬧出人命。直到十日後,溫英文才徹底康複。
這期間,周小勇並未閑著,他四處拜訪參加此次會試的舉人,廣泛交流,將獲取的信息一一匯總,隻等溫英文醒來後一同商討。
溫英文剛一痊愈,溫老爺便將他與周小勇喚至書房。
溫昌柏和溫昌智也早已等候在此。
其實溫老爺早派人去打探此次會試的消息,但此刻他還是將目光轉向周小勇,示意他先開口。
周小勇稍作思索,便有條不紊地說道:\"此次會試的科考內容與去年相差不大。首考經義,《四書》題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一題,大部分答的都是需以孟子仁政思想為綱,貫通曆代興衰之鑒,因重民本而興,失民心而亡。
如《尚書·洪範》“皇極”之論,不僅要解“建用皇極”的治國準則,更需聯係當下吏治,剖析如何以中正之道約束百官…
第二場論判之中,“論青苗法利弊”一題最是刁鑽。既要引前朝變法史實,又要結合當下賦稅之困,權衡濟民與防弊之策。判語五道。
尤以“商賈匿稅案”棘手,需援引《大慶律》戶律條文,辨析牙行與坐商的責任界定,稍有差池便是失察之罪。
詔誥表中,“擬宣德三年平倭告諭”一題,既要體現大慶上國威嚴,又要暗含恩威並施之術…
第三場策問直擊要害,“西北茶馬互市改製策”關乎邊疆安穩與財政命脈,需統籌邊軍餉銀、牧民生計與貿易平衡。
河工疏浚十策,則要結合黃河九曲水勢,從築堤、清淤、分洪等方麵提出切實方案。
最考校見識的當屬“弭盜安民策”,不僅要剖析流民為盜的根源,更要提出保甲連坐、勸農興學的治本之策。每道題都需旁征博引,既有經史典籍支撐,又得有因地製宜的建議…”
溫英文凝神細聽周小勇的講述,腦海中飛速複盤自己寫的內容。
周小勇給出的答案詳實精準,分明是契合考官評判標準的\"標準答案\"。
他望向周小勇的目光滿是感激,知道對方因自己養病多日,未能出門與其他學子們交流特意所說。
周小勇能將策論拆解剖析得如此透徹,足見此次會試舉人的份量。
待周小勇說完,溫英文緊繃多日的神色終於舒緩,眼底泛起一絲如釋重負的喜意。
此次會試的考題,溫老爺先前竟押中不少!
尤其是那些針對溫英文薄弱的地方,考場都派上了用場。
溫英文慶幸此前與祖父、父親和二叔反複研討,當時迴想起來還有印象、這才讓他能勉強應對。
溫昌柏與溫昌智對視一眼,他們也是想到了這一點,不約而同地點頭,看來這次會試問題不大了!
反觀溫老爺,依舊神色淡然,目光靜靜落在周小勇身上。
周小勇心領神會,稍稍調整唿吸,而後想了想繼續道,臉色則是有些凝重:“而今年的算學改了規矩,從往年最後一場改為每場都有相關題目,共計三十道,著實考人。像“方田均稅法中梯田折算之法”,“商賈合夥分利”,“漕運物資調度”,“軍備糧草測算”,“運河閘口啟閉時辰與水位關係”等。”
周小勇目光掃過幾人,緩緩說道:“今年算學題目貫穿三場,題型刁鑽多變,加之最後一場那道極難的特殊題目,怕是絕大多數考生都要栽在這上麵。”
說完,他特意看向溫英文。
溫英文瞬間反應過來,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最後那道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題目,心下不禁一緊,隨即便重重地點了點頭。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為那道特殊題目。
看似不過尋常的聖賢語錄解義,實則暗藏天羅地網。
—單是“責難君上”,便戳中了當朝最敏感的逆鱗。
題目後半句“吾君不能謂之賊”,分明在逼問。若遇怠政之君,臣子究竟該恪守君臣大防,還是踐行孟子遺訓?若答得剛直,難保不會被扣上“謗君”罪名,若一味逢迎,又難逃“欺君罔上”的罵名。
因此大部分人看到此題後,握筆的手都在抖。
最絕的是,這題目還暗合當下黨爭,清流與權臣正為“規諫之權”爭得頭破血流,此刻落筆稍有偏向,日後朝堂便再無立足之地!
此題,溫老爺幾人也已有所耳聞,這道策論,分明是陛下親自設下的試心局。要借會試考場,探一探天下士子的心思深淺。
答得精辟透徹,難免被視作鋒芒過盛,引權臣忌憚、天子猜忌。答得中庸圓滑,又會被批腹內草莽,難堪大用。
寫得簡略了,顯不出真才實學。洋洋灑灑數千言,反倒成了恃才傲物。
便是想取個折中的法子,也不過是庸碌之見,難入聖眼。
而後周小勇和溫英文二人,都對溫老爺說出了自己所應對此題的答案。
周小勇是以《禮記》“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為引,將“責難”之責歸於朝堂肱骨,強調宰輔重臣當效魏征以銅鏡自比,以社稷安危為己任,於君前直言利弊。
但落筆時特意補了句“非大賢不可為”,暗指尋常臣子不可逾越規諫分寸。
至於“閉邪”,他結合本朝律例,提出增設鄉約監察製度,以民間德高望重者監督官員,既避開直接抨擊時政之嫌,又暗含治理之策。
而溫英文則是另辟蹊徑,從“教化為本”破題。開篇寫“君心即民心,君德即國風”,將君主德行與百姓教化勾連。
論述時未提“責難”二字,而是以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為基,建議廣設太學分院,以儒家經典浸潤學子,待賢才入朝,自然能以正道輔佐君主。
至於防範奸邪,主張效仿漢武設十三州刺史,以流動監察之法杜絕結黨。
溫老爺靜靜地聽著二人的答案,微微頷首。
兩道策論,一個借古喻今藏鋒芒,一個避實就虛論教化,雖未現驚才絕豔之筆,卻如老吏斷案般穩紮穩打,既暗合聖意又嚴守臣道。
這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寫法,倒也能有希望,就看陛下是怎麽想的了。
那日起,周小勇與溫英文便在忐忑中數著日子。
雖說二人多多少少都有了把握,可想起那道暗藏殺機的策論題,心下仍不免七上八下。
這般患得患失的煎熬,又何止他們二人?
滿城舉子皆在自信與惶惑間反複煎熬,今日篤定能高中,明日又恐因一字之差名落孫山。
轉眼到了三月放榜之期。
天還未亮,周小勇與溫英文便枯坐在溫家正廳,茶盞中的水涼了又續。
溫家管家早已領著得力小廝,快馬加鞭趕往貢院守著。
溫家上下罕見地齊聚一堂,溫老爺、溫昌茂、溫昌智、溫昌柏四人皆告假在家,就連家中幾位姑娘也都到場。
連素來閉門苦讀的四花也現身廳中。
眾人屏息凝神,靜靜等著。
明福巷內,亦有其他人家有舉人參與此次會試。
忽的,溫家眾人聽著隱隱約約的爆竹炸響與歡唿聲,眾人皆知那是報喜官到了,怕是有人中了,大家的心不由得提至嗓子眼。
周小勇與溫英文死死盯著廳門,掌心早已沁出冷汗。
約莫兩刻鍾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隻見溫家最擅腳力的小廝滿臉通紅、氣喘籲籲地衝了進來,未及站穩便撲通跪地,聲音因激動而發顫:“恭喜老爺!賀喜老爺!二少爺與周公子雙雙高中!”
那小廝伏地喘著粗氣,喉結劇烈滾動兩下,繼續揚聲道:“周公子高中會試第一百七十一名!二少爺高中第二百零六名!”
聲音穿透正廳,驚得梁上雀鳥振翅亂飛。
小廝話音剛落,滿廳寂靜如夜。
今年取士約三百五十人,二人竟穩穩居於中遊,這等名次,已是極好的了!
溫家眾人先是一愣,誰能想到,來自西北邊境的寒門子弟,竟在名次上壓過了自幼受溫老爺悉心調教的溫英文?
下一刻,歡唿聲如潮水漫過正廳,丫鬟們跳著拍手,連平日裏沉穩的溫老爺都難得露出笑意。
周小勇與溫英文幾乎同時跳起身,緊緊相擁。
溫英文突然反應過來,紅著臉推開對方,轉身將錦陽鄉君攬入懷中。
“娘子...我做到了,這些年你跟著我吃苦了...”溫英文的聲音有些哽咽。“往後定讓你風風光光,再不受半點委屈!”
錦陽鄉君反手扣住周溫英文的脊背,“傻話... 相公,能嫁給你才是讓我最幸福、最風光的。”
周小勇則一把抱起虎子和大牛,三人又笑又跳,惹得一旁的四花眼眶泛紅。
“大人!弟子沒給您丟臉!”
溫英珹幾個也跟著歡唿雀躍,少年的聲音混著滿堂喧鬧。
崔氏與溫昌柏對視一眼,皆是震撼。
當年溫昌柏會試的名次,竟都沒周小勇高。
緹姐兒教的這個弟子還真不錯!
小劉氏眸光閃動,心中有些動搖了。
細細打量著這個寒門學子,孤身一人卻有幾分才學,背後隻有年邁祖父,隻能依靠溫家。
若成婚後住在附近,女兒便能時時相見,甚至女兒也不反感人家。
這般思量間,她看向崔氏,眼神裏滿是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