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您的安全著想——這話壬氏不知聽幾遍了。
壬氏過著近乎軟禁的生活,已經超過了一個月。行動範圍僅限玉袁的別邸內。他有時會被請至本邸或官府,但周圍總是有武官們跟得緊,動彈不得。
他趁著移動時往馬車外瞥了一眼,看得出來民不聊生。但是原本情況應該會比這更嚴重。
壬氏是以蝗災可能會發生為前提來到西都,也查過了曆史上蝗災的文獻。作物會被食盡,挨餓的民眾甚至敢做出同類相食的行為。
蝗災能滅國,這句話可不是誇大其辭。
而不滿與憤怒的矛頭,自然會指向總攬國政的皇族。他之所以安分過著軟禁生活就是為了這原因。
如今,壬氏的行動全把攬在玉鶯手裏。壬氏身邊的人對此並不滿意。豈止如此,說不定他們還嫌這主人優柔寡斷。
壬氏有他的立場。
亦即以皇弟身分,借口來西都視察。既是視察,怎麽說就隻是客人。
假若破壞這個前提,日後會形成弊害。
他本來是這麽想的。
「竊以為啊,月君您有點兒太委屈自己了。」
馬車裏坐在他另一邊的雀神色自若地說道。他除了護衛之外另選一名侍女跟隨,但既不是水蓮也不是桃美。
為防意外狀況發生,他挑了最能因應狀況的人選。這次同行的護衛是高順。平常都是讓馬閃跟著,但這次要麵對的人物與他恐怕八字不合。
看到壬氏在西都受到的待遇,最憤憤不平的是馬閃。無論身手多好,不懂得控製脾氣就是不行。
「這樣下去,別人會以為中央來了個公子哥兒當玉鶯老爺的陪襯唷。」
雀靈活地擺動指尖,手指間夾著好幾顆小珠子。珠子一下變多一下消失,讓人目不暇給。
「我明白。」
所以壬氏此時,才正要前往官府。
壬氏有身為客人的立場,但自認為在西都能做的事都做了。他派人去指示使用事先準備的糧食,糧食立刻就被拿去用了。他也派人前往附近的各個村莊,掌握受災情形。又根據受災情形,試算所需的糧食。他很慶幸有帶馬良這個文官過來。
京城救濟得早,是因為壬氏一收到羅半他哥的通知,就派人馬上飛遞。如果屆時什麽也沒發生,說是不懂事的公子王孫弄錯了就好。
他事前已將蝗災發生的可能性納入考量,向皇上與幾名重臣、部下說過。而他也考慮過蝗災發生在西都的可能性。
不過,請求救災是壬氏擅作主張。他沒有證據能確定蝗災必定會發生。因此運糧救濟的船也有可能無法獲準入港。
最後,壬氏寧可自己背黑鍋,將功勞讓給玉鶯這個男人。
蝗災一發生,玉鶯的使者就來見壬氏了。壬氏告訴對方自己平安無事,同時征詢道:「我想向中央請求救災,可乎?」接著告訴對方,希望能由玉鶯來領取救濟物資。
結果原本由壬氏帶來西都的糧食,也變成由玉鶯來發放。
從中央與壬氏同行,知道真相的部下們無不義憤填膺。但這裏是西都,壬氏想發糧也沒有人手。也沒帶能煮粥賑濟百姓的傭人過來。
想迅速行事,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玉鶯的力量。
天災之所以會造成人民動亂,是因為心裏不安。就算隻是領到一碗粥或是一個飯團,多少也能收到安撫人心之效。
壬氏曾經多次因為不懂市場物價而讓人聽到傻眼,但他自認為近幾年在這方麵已稍有長進。
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足的京城,他仍然看過饑餓的孩子在地上放空碗要飯,暗娼蒙著臉想把客人拉進暗處,或是爹娘把親骨肉賣到娼館。
不能宣稱是視察,卻高高在上地坐馬車觀望,隻要用自己的雙腳走在地上,這種教人不忍卒睹的現象要看多少就有多少。
壬氏讓人替自己換上綾羅綢緞,吃不含雜穀的白米粥,每晚用清澈的熱水泡澡。
即使在這種狀況下,壬氏仍然不像其他百姓必須挨餓。這種身分的存在意義是什麽?
有什麽無聊的自尊舍棄便是,人家想趁機搶風頭就讓他去搶。比起對方固執地拒絕救濟,被人利用還輕鬆多了。不,壬氏甚至覺得其實是自己在利用對方。
皇弟就應該無能,被民眾輕侮也無妨。最好能做個連當成傀儡的價值都沒有的存在。
要是馬閃知道了不知會怎麽想?也許會暴跳如雷卻不能拿壬氏出氣,隻好把房間裏的一應什物都砸壞。
壬氏很中意壬氏這個名字。縱然這隻是用來欺騙女子園囿的百花或宦官們的假名。
比起沒人能唿喚的「華瑞月」,能叫出口的「壬氏」要好得多了。即使他希望別人能更不拘禮地找他攀談,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想著想著,已經抵達目的地的官府。
「到嘍~」
雀眯起眼睛往外看。
壬氏準備拿出另一套態度。
不拘禮法與被人小看,是兩迴事。
對方準備的房間裏有張圓桌。
玉鶯與羅漢已經落坐。羅漢可能是閑著無聊,自顧自地在解圍棋殘局。
房間角落有幾名官員,拿著一些文書聽候差遣。
高順與雀在使眼色。
就氣氛而論,與上迴、上上迴見麵的時候有所不同。最令他在意的是羅漢也來同席。這個天賦過人但我行我素的男人,令人摸不透他的行動原則。玉鶯讓這人來同坐,究竟有何打算?
「勞煩月君特地移駕。」
玉鶯起身說道。
沒帶馬閃來果然是對的。皇族進入房間時任何人還坐著就是不敬。附帶一提,羅漢繼續解他的殘局不理人。
「閣下有何要事?若是關於蝗災的事,我這邊帶了些檔冊過來。」
高順拿出文書。
內容是壬氏等人自己試算的糧食分配比例。此外也查出了糧食仍然不足時的救荒作物,以及收成較早的作物種類。這方麵仰賴了貓貓與羅半他哥等人的知識。另外還整理出了藥品等重要性僅次於糧食的所需物資。
「關於蝗災,多虧月君鼎力相助。萬萬沒想到中央的救濟物資會來得如此之快。」
當然快了。因為壬氏早在向玉鶯陳報的數日前,就向中央申請救災了。這麽做是考慮到反正申請書送到了,也還得進行商議拖上幾日。
「應該還需要更多援助吧?」
壬氏也看過案卷。照現在的糧食狀況,恐怕隻能撐上兩、三個月。救災也是有限度的,必須及早種植能夠較快收成的作物。
「是,我正想請中央援助。需要一些人力。」
「人力?閣下此話何意?」
人手不夠是事實,但胡亂增加人力也喂不飽。如果意思是想增加農民,不如訓練當地百姓比較好。
「想請中央加派武官。」
「武官?為了鎮壓盜賊嗎?」
糧食有無會如實突顯出貧富差距。窮苦人連果腹都有困難,便會鋌而走險。壬氏之所以急著發糧周濟,正是因為在窮苦人走上歪路之前喂飽他們,能夠壓抑這種衝動。
玉鶯咧嘴一笑。此人長得跟玉袁不太像,比較像是武官而非商人,屬於勇勝於謀的男子。
後麵聽候差遣的官員將一大張紙交給玉鶯。
「想請兩位看看這個。」
玉鶯在桌上攤開的是地圖。是戌西州的輿圖,但有幾處以筆蘸墨圈起。圓圈分成紅黑二色,越靠西側地域紅圈越多。
「哦。」
本來在解殘局的羅漢抬起了頭來。
「指的是盜賊嗎?」
「正是如此。」
看來圓圈代表的是盜賊出現之處。
「從位置來看,紅色是夷狄來襲吧。」
「閣下果然有見識。」
玉鶯滿意地看著羅漢。雖然平素隻是個無藥可救的中年人,但論解讀他人行動方式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換言之,紅圈就是疑似夷狄的盜賊作亂之處了。雖說戌西州地處邊陲,但壬氏覺得數量似乎也太多了。
「增加了嗎?」
「正是,去年已經出沒頻仍,但還是今年特別多。我已盡微薄力量修整武備,沒想到卻發生了蝗災。」
壬氏聽說過玉鶯在進行征兵,但他選在這時候提起會讓人無法反駁。玉鶯也不是傻子。
「可以推測應該是鬧了蝗災,盜賊才會跋涉遠路入侵茘國。」
蝗災發生的範圍極廣,越是沒做對策災情就越嚴重。外國也一定災情重大……不,就算比茘國更嚴重也不奇怪。
「所以要鎮壓夷狄?」
幾年前也發生過相同的事,當時隻把他們趕迴去就沒事了。記得地方不在戌西州,應該是子北州的西邊。
「非也。」
玉鶯又拿了一份地圖來擺在一起。這次是範圍更廣的地圖,砂歐、北亞連與亞南都在範圍內。
「不如對此地下手吧?」
玉鶯指出的是砂歐。
「……什麽意思?」
壬氏看著玉鶯,想問個明白。
「就如同您所看到的。這次在戌西州當中,受災最嚴重的要屬西部地域。假設各國皆有災情,想從外國進口農作物會是件難事。但如果以陸路運送糧食,結果會是如何?」
那樣恐怕無法讓各地都得到足夠的糧食。此外不隻是夷狄來襲,外國也有可能來犯。努力湊得的糧食,會白白被賊人搶去。
「要將糧食送到西部地域,最快的方法是什麽?我想應該不是陸路,而是海路吧。」
而貿易大國砂歐,無論海陸兩路皆可通達四方。的確,考慮到糧食的安定供給,能夠自由使用砂歐的港口會輕鬆不少,但同時也得支付钜額的下碇稅。砂歐的糧食也有短缺之虞,為了保障國內所需很可能會獅子大開口。
「所以就要啟戰端?」
壬氏盡可能壓抑聲調。本來覺得功勞要被搶去多少都隨他,但這話就實在不能當作沒聽見了。
為了不讓百姓挨餓,用的手段居然是掠奪。這樣豈非與盜賊無異?
「嗯?您反對嗎?但我怎麽記得論與砂歐開戰的大義名分,就屬月君最有資格?」
玉鶯的語氣充滿自信。
壬氏聽懂他的意思了。說的是砂歐巫女一事。
去年壬氏讓砂歐巫女命喪他鄉,成了他對砂歐的一份虧欠。
隻是玉鶯恐怕並不知道,實際上巫女還活著,並由壬氏暗中保護。
「巫女是被砂歐之女所殺。即便已作為中級嬪妃進入後宮,外國女子做的事卻全得由茘國來承擔,竊以為並不合理。」
的確看在旁人眼裏,茘國等於是單方麵吃虧。甚至還害得皇族丟盡顏麵。
「砂歐用殺害巫女的方式,要脅茘國屈從。這作為開戰名義夠充分了吧,皇弟殿下?」
開戰的名義,在特定的時代要多少有多少。因為光是聲稱皇族名聲受辱,就可以將對方滅族了。
「羅漢閣下,您覺得呢?」
玉鶯向羅漢問道。
羅漢不再解殘局,定睛注視著地圖,眼神與下棋時如出一轍。他向副手伸出手去,接過了袋子。袋裏裝的似乎是將棋棋子。
「我不懂什麽大義名分,隻想下將棋下贏別人。」
說著,他就開始在地圖上擺棋子。副手歉疚地看著壬氏。
羅漢沒有惡意,但也沒有善心。隻要自己與親人不受傷害,沒什麽事能打動他。然而如果有機會參加好玩的遊戲,他是不會錯過的。
壬氏這下明白玉鶯為何把羅漢找來了。無論是用人下將棋還是用社稷版圖下圍棋,對羅漢而言都隻是遊戲。
「若能請月君領軍,西域百姓必定士氣大振。」
而玉鶯找來壬氏,目的就在這裏。
「您難道不認為群眾想看到的是身為領袖的您,而非客人嗎?」
玉鶯誤會了,以為壬氏想宣示他的權力。
說這些難道是想煽動他身為皇族的尊嚴?
「屆時我將竭力盡忠,成為您的左右手。」
炙熱的視線刺痛了壬氏。這人真的和玉葉後是血親嗎?她雖然也有不好惹的地方,但兩人截然不同。
玉鶯的眼神訴說著他亟欲開戰的熱情。
「……就算叫來武官,打仗仍然需要兵士。」
「的確。在我們西域,民眾個個忠心赤膽。就說農民,起事時大多數都願意出人出力。現有皇弟殿下領軍,又有羅漢閣下施謀用智,楊姓家族也願盡棉薄之力輔佐殿下。」
「楊姓家族是吧?」
玉袁原為商人,但權力遍及戌西州全境。現在的勢力或許甚至超越了十七年前滅族的戌字一族。
壬氏眯起眼睛。
「那麽,玉袁國丈對此事知情嗎?」
盡管隻有一瞬間,玉鶯的眉毛動了一下。
「父親從以前就常說,希望能讓勢力延伸至砂歐。」
「哦,也就是說玉袁國丈還不知情了。閣下卻說楊姓家族願意輔佐我?」
壬氏自始至終冷靜應對。
他想起待在後宮,麵對嬪妃群魔亂舞的那段時期。但是比起女子的謊言,男子吹的牛皮隨便都能戳破。
「的確考慮到海路之便,砂歐海港令人垂涎。但是這麽做弊害太多了。陸路緊鄰砂歐的國家呢?那些地域的貿易品將不會再輸入我國。況且攻擊保持中立態度的砂歐說得過去嗎?如此無啻於向各國宣稱我國野蠻無信。我認為若是玉袁國丈,這些問題都會經過仔細考量。」
玉袁曾是商人,不會隻看眼前的利益,什麽會形成障礙應該都會確認清楚。即使兒子寫信與他商量過,也應該會開導兒子現在不是時候。
聽到玉袁的名字,玉鶯的眼神似乎動搖了一下。
然後他感覺到玉鶯散發出一種怏然的氛圍。
壬氏繼續繃緊表情。就算是皇弟,對玉鶯來說或許也隻是活了自己一半歲數的黃口孺子。原本可能是想用氣氛強迫他入夥吧,但是——
「我是作為中央的代表來到此地,同時也是皇上的眼睛。眼睛擅自領軍,豈不怪哉?」
「皇上」二字,讓站在後麵聽候差遣的官員們心生動搖。這些官員皆是西都人,也就是都站在玉鶯那邊,把壬氏當成了沒主見的傻子。
看到傻子忽然反抗主人,當然會驚訝躁動了。
大概是借此出了口惡氣吧,高順看著壬氏,彷佛露出了淺笑。雀不用豎起大拇指沒關係。
但玉鶯也沒那麽容易死心。
「所以您是皇上的眼睛,自己無法下判斷了?」
沒讓馬閃跟果然是正確的。要是輕易中了激將法就麻煩了。
「我就是下了判斷才這麽說。就閣下的計算,攻打砂歐獲得的利益高於損害嗎?身為商人想必擅長此道吧。」
壬氏挑釁迴去。此地全是玉鶯的領地,壬氏也不想掀起必輸無疑的爭執。是時候搬救兵了。
「一旦攻打砂歐,首先北亞連就不會坐視不管。」
「北方的蠻族集團讓您引以為懼了?」
「是啊,在北亞連捕得的赤鹿對我大有助益,因為鹿茸可補腎壯陽。我在後宮的那幾年夜夜為皇上與嬪妃們準備,堪稱一帖良方。」
壬氏帶著自虐迴答。他充當宦官都不知幾年了,小小挑釁聽聽就算了。
「還有老虎也是。北方有大虎,骨頭可用來泡酒。」
稱作虎骨酒,據說飲之可延年益壽。
壬氏會變得對藥品如此了解,原因不言自明。
「這是一名深諳藥學的醫官教我的,作用十分威猛。」
正確來說並非醫官,但他這話是說給某人聽的,那人一定聽得懂。此外,其實他也不知道作用強不強。那類藥膳他都交由後宮廚師去安排。
「藥跟酒啊。」
羅漢嘟噥著。
「我說音操啊。一旦開戰,這些藥是不是都買不到了?」
羅漢向副手問道。
「應該是不至於買不到,但價格會漲得厲害。其實隻要開戰,所有藥品皆會缺貨,醫師或藥師想必都會很為難吧。」
「這樣啊。」
羅漢把擺出來的將棋棋子收迴袋中,起身離席。
看得出來這位副手很有才幹,自然而然地補充了壬氏想告訴羅漢的事。
「羅漢閣下,怎麽了嗎?」
玉鶯疑惑不解。
「抱歉,我要走了。」
羅漢說完轉身就走。
「羅漢大人,請等等我。」
喚作音操的副手去追羅漢了。
看著在座西都人愣住的模樣,壬氏也起身離席。
「看樣子軍師閣下沒有征戰的心情。我也要告退了,閣下不介意吧?」
玉鶯一句話也沒說。
壬氏逕自離去。
「看起來很不甘心喔。」
雀小聲說了。
很不巧,壬氏可比玉鶯要來得熟悉羅漢的性情。
壬氏過著近乎軟禁的生活,已經超過了一個月。行動範圍僅限玉袁的別邸內。他有時會被請至本邸或官府,但周圍總是有武官們跟得緊,動彈不得。
他趁著移動時往馬車外瞥了一眼,看得出來民不聊生。但是原本情況應該會比這更嚴重。
壬氏是以蝗災可能會發生為前提來到西都,也查過了曆史上蝗災的文獻。作物會被食盡,挨餓的民眾甚至敢做出同類相食的行為。
蝗災能滅國,這句話可不是誇大其辭。
而不滿與憤怒的矛頭,自然會指向總攬國政的皇族。他之所以安分過著軟禁生活就是為了這原因。
如今,壬氏的行動全把攬在玉鶯手裏。壬氏身邊的人對此並不滿意。豈止如此,說不定他們還嫌這主人優柔寡斷。
壬氏有他的立場。
亦即以皇弟身分,借口來西都視察。既是視察,怎麽說就隻是客人。
假若破壞這個前提,日後會形成弊害。
他本來是這麽想的。
「竊以為啊,月君您有點兒太委屈自己了。」
馬車裏坐在他另一邊的雀神色自若地說道。他除了護衛之外另選一名侍女跟隨,但既不是水蓮也不是桃美。
為防意外狀況發生,他挑了最能因應狀況的人選。這次同行的護衛是高順。平常都是讓馬閃跟著,但這次要麵對的人物與他恐怕八字不合。
看到壬氏在西都受到的待遇,最憤憤不平的是馬閃。無論身手多好,不懂得控製脾氣就是不行。
「這樣下去,別人會以為中央來了個公子哥兒當玉鶯老爺的陪襯唷。」
雀靈活地擺動指尖,手指間夾著好幾顆小珠子。珠子一下變多一下消失,讓人目不暇給。
「我明白。」
所以壬氏此時,才正要前往官府。
壬氏有身為客人的立場,但自認為在西都能做的事都做了。他派人去指示使用事先準備的糧食,糧食立刻就被拿去用了。他也派人前往附近的各個村莊,掌握受災情形。又根據受災情形,試算所需的糧食。他很慶幸有帶馬良這個文官過來。
京城救濟得早,是因為壬氏一收到羅半他哥的通知,就派人馬上飛遞。如果屆時什麽也沒發生,說是不懂事的公子王孫弄錯了就好。
他事前已將蝗災發生的可能性納入考量,向皇上與幾名重臣、部下說過。而他也考慮過蝗災發生在西都的可能性。
不過,請求救災是壬氏擅作主張。他沒有證據能確定蝗災必定會發生。因此運糧救濟的船也有可能無法獲準入港。
最後,壬氏寧可自己背黑鍋,將功勞讓給玉鶯這個男人。
蝗災一發生,玉鶯的使者就來見壬氏了。壬氏告訴對方自己平安無事,同時征詢道:「我想向中央請求救災,可乎?」接著告訴對方,希望能由玉鶯來領取救濟物資。
結果原本由壬氏帶來西都的糧食,也變成由玉鶯來發放。
從中央與壬氏同行,知道真相的部下們無不義憤填膺。但這裏是西都,壬氏想發糧也沒有人手。也沒帶能煮粥賑濟百姓的傭人過來。
想迅速行事,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玉鶯的力量。
天災之所以會造成人民動亂,是因為心裏不安。就算隻是領到一碗粥或是一個飯團,多少也能收到安撫人心之效。
壬氏曾經多次因為不懂市場物價而讓人聽到傻眼,但他自認為近幾年在這方麵已稍有長進。
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足的京城,他仍然看過饑餓的孩子在地上放空碗要飯,暗娼蒙著臉想把客人拉進暗處,或是爹娘把親骨肉賣到娼館。
不能宣稱是視察,卻高高在上地坐馬車觀望,隻要用自己的雙腳走在地上,這種教人不忍卒睹的現象要看多少就有多少。
壬氏讓人替自己換上綾羅綢緞,吃不含雜穀的白米粥,每晚用清澈的熱水泡澡。
即使在這種狀況下,壬氏仍然不像其他百姓必須挨餓。這種身分的存在意義是什麽?
有什麽無聊的自尊舍棄便是,人家想趁機搶風頭就讓他去搶。比起對方固執地拒絕救濟,被人利用還輕鬆多了。不,壬氏甚至覺得其實是自己在利用對方。
皇弟就應該無能,被民眾輕侮也無妨。最好能做個連當成傀儡的價值都沒有的存在。
要是馬閃知道了不知會怎麽想?也許會暴跳如雷卻不能拿壬氏出氣,隻好把房間裏的一應什物都砸壞。
壬氏很中意壬氏這個名字。縱然這隻是用來欺騙女子園囿的百花或宦官們的假名。
比起沒人能唿喚的「華瑞月」,能叫出口的「壬氏」要好得多了。即使他希望別人能更不拘禮地找他攀談,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想著想著,已經抵達目的地的官府。
「到嘍~」
雀眯起眼睛往外看。
壬氏準備拿出另一套態度。
不拘禮法與被人小看,是兩迴事。
對方準備的房間裏有張圓桌。
玉鶯與羅漢已經落坐。羅漢可能是閑著無聊,自顧自地在解圍棋殘局。
房間角落有幾名官員,拿著一些文書聽候差遣。
高順與雀在使眼色。
就氣氛而論,與上迴、上上迴見麵的時候有所不同。最令他在意的是羅漢也來同席。這個天賦過人但我行我素的男人,令人摸不透他的行動原則。玉鶯讓這人來同坐,究竟有何打算?
「勞煩月君特地移駕。」
玉鶯起身說道。
沒帶馬閃來果然是對的。皇族進入房間時任何人還坐著就是不敬。附帶一提,羅漢繼續解他的殘局不理人。
「閣下有何要事?若是關於蝗災的事,我這邊帶了些檔冊過來。」
高順拿出文書。
內容是壬氏等人自己試算的糧食分配比例。此外也查出了糧食仍然不足時的救荒作物,以及收成較早的作物種類。這方麵仰賴了貓貓與羅半他哥等人的知識。另外還整理出了藥品等重要性僅次於糧食的所需物資。
「關於蝗災,多虧月君鼎力相助。萬萬沒想到中央的救濟物資會來得如此之快。」
當然快了。因為壬氏早在向玉鶯陳報的數日前,就向中央申請救災了。這麽做是考慮到反正申請書送到了,也還得進行商議拖上幾日。
「應該還需要更多援助吧?」
壬氏也看過案卷。照現在的糧食狀況,恐怕隻能撐上兩、三個月。救災也是有限度的,必須及早種植能夠較快收成的作物。
「是,我正想請中央援助。需要一些人力。」
「人力?閣下此話何意?」
人手不夠是事實,但胡亂增加人力也喂不飽。如果意思是想增加農民,不如訓練當地百姓比較好。
「想請中央加派武官。」
「武官?為了鎮壓盜賊嗎?」
糧食有無會如實突顯出貧富差距。窮苦人連果腹都有困難,便會鋌而走險。壬氏之所以急著發糧周濟,正是因為在窮苦人走上歪路之前喂飽他們,能夠壓抑這種衝動。
玉鶯咧嘴一笑。此人長得跟玉袁不太像,比較像是武官而非商人,屬於勇勝於謀的男子。
後麵聽候差遣的官員將一大張紙交給玉鶯。
「想請兩位看看這個。」
玉鶯在桌上攤開的是地圖。是戌西州的輿圖,但有幾處以筆蘸墨圈起。圓圈分成紅黑二色,越靠西側地域紅圈越多。
「哦。」
本來在解殘局的羅漢抬起了頭來。
「指的是盜賊嗎?」
「正是如此。」
看來圓圈代表的是盜賊出現之處。
「從位置來看,紅色是夷狄來襲吧。」
「閣下果然有見識。」
玉鶯滿意地看著羅漢。雖然平素隻是個無藥可救的中年人,但論解讀他人行動方式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換言之,紅圈就是疑似夷狄的盜賊作亂之處了。雖說戌西州地處邊陲,但壬氏覺得數量似乎也太多了。
「增加了嗎?」
「正是,去年已經出沒頻仍,但還是今年特別多。我已盡微薄力量修整武備,沒想到卻發生了蝗災。」
壬氏聽說過玉鶯在進行征兵,但他選在這時候提起會讓人無法反駁。玉鶯也不是傻子。
「可以推測應該是鬧了蝗災,盜賊才會跋涉遠路入侵茘國。」
蝗災發生的範圍極廣,越是沒做對策災情就越嚴重。外國也一定災情重大……不,就算比茘國更嚴重也不奇怪。
「所以要鎮壓夷狄?」
幾年前也發生過相同的事,當時隻把他們趕迴去就沒事了。記得地方不在戌西州,應該是子北州的西邊。
「非也。」
玉鶯又拿了一份地圖來擺在一起。這次是範圍更廣的地圖,砂歐、北亞連與亞南都在範圍內。
「不如對此地下手吧?」
玉鶯指出的是砂歐。
「……什麽意思?」
壬氏看著玉鶯,想問個明白。
「就如同您所看到的。這次在戌西州當中,受災最嚴重的要屬西部地域。假設各國皆有災情,想從外國進口農作物會是件難事。但如果以陸路運送糧食,結果會是如何?」
那樣恐怕無法讓各地都得到足夠的糧食。此外不隻是夷狄來襲,外國也有可能來犯。努力湊得的糧食,會白白被賊人搶去。
「要將糧食送到西部地域,最快的方法是什麽?我想應該不是陸路,而是海路吧。」
而貿易大國砂歐,無論海陸兩路皆可通達四方。的確,考慮到糧食的安定供給,能夠自由使用砂歐的港口會輕鬆不少,但同時也得支付钜額的下碇稅。砂歐的糧食也有短缺之虞,為了保障國內所需很可能會獅子大開口。
「所以就要啟戰端?」
壬氏盡可能壓抑聲調。本來覺得功勞要被搶去多少都隨他,但這話就實在不能當作沒聽見了。
為了不讓百姓挨餓,用的手段居然是掠奪。這樣豈非與盜賊無異?
「嗯?您反對嗎?但我怎麽記得論與砂歐開戰的大義名分,就屬月君最有資格?」
玉鶯的語氣充滿自信。
壬氏聽懂他的意思了。說的是砂歐巫女一事。
去年壬氏讓砂歐巫女命喪他鄉,成了他對砂歐的一份虧欠。
隻是玉鶯恐怕並不知道,實際上巫女還活著,並由壬氏暗中保護。
「巫女是被砂歐之女所殺。即便已作為中級嬪妃進入後宮,外國女子做的事卻全得由茘國來承擔,竊以為並不合理。」
的確看在旁人眼裏,茘國等於是單方麵吃虧。甚至還害得皇族丟盡顏麵。
「砂歐用殺害巫女的方式,要脅茘國屈從。這作為開戰名義夠充分了吧,皇弟殿下?」
開戰的名義,在特定的時代要多少有多少。因為光是聲稱皇族名聲受辱,就可以將對方滅族了。
「羅漢閣下,您覺得呢?」
玉鶯向羅漢問道。
羅漢不再解殘局,定睛注視著地圖,眼神與下棋時如出一轍。他向副手伸出手去,接過了袋子。袋裏裝的似乎是將棋棋子。
「我不懂什麽大義名分,隻想下將棋下贏別人。」
說著,他就開始在地圖上擺棋子。副手歉疚地看著壬氏。
羅漢沒有惡意,但也沒有善心。隻要自己與親人不受傷害,沒什麽事能打動他。然而如果有機會參加好玩的遊戲,他是不會錯過的。
壬氏這下明白玉鶯為何把羅漢找來了。無論是用人下將棋還是用社稷版圖下圍棋,對羅漢而言都隻是遊戲。
「若能請月君領軍,西域百姓必定士氣大振。」
而玉鶯找來壬氏,目的就在這裏。
「您難道不認為群眾想看到的是身為領袖的您,而非客人嗎?」
玉鶯誤會了,以為壬氏想宣示他的權力。
說這些難道是想煽動他身為皇族的尊嚴?
「屆時我將竭力盡忠,成為您的左右手。」
炙熱的視線刺痛了壬氏。這人真的和玉葉後是血親嗎?她雖然也有不好惹的地方,但兩人截然不同。
玉鶯的眼神訴說著他亟欲開戰的熱情。
「……就算叫來武官,打仗仍然需要兵士。」
「的確。在我們西域,民眾個個忠心赤膽。就說農民,起事時大多數都願意出人出力。現有皇弟殿下領軍,又有羅漢閣下施謀用智,楊姓家族也願盡棉薄之力輔佐殿下。」
「楊姓家族是吧?」
玉袁原為商人,但權力遍及戌西州全境。現在的勢力或許甚至超越了十七年前滅族的戌字一族。
壬氏眯起眼睛。
「那麽,玉袁國丈對此事知情嗎?」
盡管隻有一瞬間,玉鶯的眉毛動了一下。
「父親從以前就常說,希望能讓勢力延伸至砂歐。」
「哦,也就是說玉袁國丈還不知情了。閣下卻說楊姓家族願意輔佐我?」
壬氏自始至終冷靜應對。
他想起待在後宮,麵對嬪妃群魔亂舞的那段時期。但是比起女子的謊言,男子吹的牛皮隨便都能戳破。
「的確考慮到海路之便,砂歐海港令人垂涎。但是這麽做弊害太多了。陸路緊鄰砂歐的國家呢?那些地域的貿易品將不會再輸入我國。況且攻擊保持中立態度的砂歐說得過去嗎?如此無啻於向各國宣稱我國野蠻無信。我認為若是玉袁國丈,這些問題都會經過仔細考量。」
玉袁曾是商人,不會隻看眼前的利益,什麽會形成障礙應該都會確認清楚。即使兒子寫信與他商量過,也應該會開導兒子現在不是時候。
聽到玉袁的名字,玉鶯的眼神似乎動搖了一下。
然後他感覺到玉鶯散發出一種怏然的氛圍。
壬氏繼續繃緊表情。就算是皇弟,對玉鶯來說或許也隻是活了自己一半歲數的黃口孺子。原本可能是想用氣氛強迫他入夥吧,但是——
「我是作為中央的代表來到此地,同時也是皇上的眼睛。眼睛擅自領軍,豈不怪哉?」
「皇上」二字,讓站在後麵聽候差遣的官員們心生動搖。這些官員皆是西都人,也就是都站在玉鶯那邊,把壬氏當成了沒主見的傻子。
看到傻子忽然反抗主人,當然會驚訝躁動了。
大概是借此出了口惡氣吧,高順看著壬氏,彷佛露出了淺笑。雀不用豎起大拇指沒關係。
但玉鶯也沒那麽容易死心。
「所以您是皇上的眼睛,自己無法下判斷了?」
沒讓馬閃跟果然是正確的。要是輕易中了激將法就麻煩了。
「我就是下了判斷才這麽說。就閣下的計算,攻打砂歐獲得的利益高於損害嗎?身為商人想必擅長此道吧。」
壬氏挑釁迴去。此地全是玉鶯的領地,壬氏也不想掀起必輸無疑的爭執。是時候搬救兵了。
「一旦攻打砂歐,首先北亞連就不會坐視不管。」
「北方的蠻族集團讓您引以為懼了?」
「是啊,在北亞連捕得的赤鹿對我大有助益,因為鹿茸可補腎壯陽。我在後宮的那幾年夜夜為皇上與嬪妃們準備,堪稱一帖良方。」
壬氏帶著自虐迴答。他充當宦官都不知幾年了,小小挑釁聽聽就算了。
「還有老虎也是。北方有大虎,骨頭可用來泡酒。」
稱作虎骨酒,據說飲之可延年益壽。
壬氏會變得對藥品如此了解,原因不言自明。
「這是一名深諳藥學的醫官教我的,作用十分威猛。」
正確來說並非醫官,但他這話是說給某人聽的,那人一定聽得懂。此外,其實他也不知道作用強不強。那類藥膳他都交由後宮廚師去安排。
「藥跟酒啊。」
羅漢嘟噥著。
「我說音操啊。一旦開戰,這些藥是不是都買不到了?」
羅漢向副手問道。
「應該是不至於買不到,但價格會漲得厲害。其實隻要開戰,所有藥品皆會缺貨,醫師或藥師想必都會很為難吧。」
「這樣啊。」
羅漢把擺出來的將棋棋子收迴袋中,起身離席。
看得出來這位副手很有才幹,自然而然地補充了壬氏想告訴羅漢的事。
「羅漢閣下,怎麽了嗎?」
玉鶯疑惑不解。
「抱歉,我要走了。」
羅漢說完轉身就走。
「羅漢大人,請等等我。」
喚作音操的副手去追羅漢了。
看著在座西都人愣住的模樣,壬氏也起身離席。
「看樣子軍師閣下沒有征戰的心情。我也要告退了,閣下不介意吧?」
玉鶯一句話也沒說。
壬氏逕自離去。
「看起來很不甘心喔。」
雀小聲說了。
很不巧,壬氏可比玉鶯要來得熟悉羅漢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