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成都的冬天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十二月十五,成都。
絲竹管弦之音在殿堂迴蕩,玉階下舞姬翩翩起舞,搔首弄姿。
龍榻上的劉禪時而閉著眼睛,舉著酒盞搖頭晃腦,時而看向花枝招展的舞姬眯起眼睛。
時而聽到能夠觸動心靈的曲點時,嘴角露出快意的笑容,隨即舉杯暢飲:“蜀中舞,蜀中樂....”
劉禪搖搖晃晃,忽然看向席間的左將軍郭循,笑著問道:
“郭卿,不知這蜀地舞樂比起洛陽如何啊?”
郭循原本正襟危坐,聽到劉禪發問,趕忙朝著上位拱手對答:“不瞞陛下,臣以前不過涼州小官,平生未曾到過洛陽,實在慚愧。”
“這樣啊。”劉禪笑了笑複又問道:“不知郭卿入蜀兩年,思涼否?”
郭循連忙堆笑道:“蜀中樂,臣不思涼也。”
“哈哈哈。”劉禪爽朗一笑,道:
“西平郭氏乃西州望族,怎奈遭逆魏屠戮,後來機緣巧合下出了一位皇後,可如今夏侯篡位,郭氏在朝中地位不保,未來的路在何處呢?”
“臣感念陛下再造之恩,自當竭盡所能為大漢盡忠!”
郭循不敢怠慢,說起了場麵話,劉禪也沒追問,隻是笑著點點頭。
於郭循而言,他其實隻知道魏國皇室異主,卻不知朝中郭氏族人到底如何。
作為一個降將,他在蜀漢沒有絲毫根基,如今像是隻斷了線的風箏。
舞姬們穿著單薄的絲衣,靈動飄逸,成都的冬天不算暖和,有的舞姬腳趾都凍得紅彤彤的,但這並不影響她們取悅天家。
一曲舞罷,劉禪仍不盡興,眼神看向清商令。
迎著皇帝的目光,清商令趕忙從蒲團上起身,拱手道:“陛下。”
劉禪抬了抬手:“換一批。”
“臣遵命。”
等待之餘,劉禪再次閉著眼睛靠在榻背上,宮女輕聲說了一句,便剝了一瓣橘子送入皇帝的口中。
“陛下,諸葛侍中求見。”
過不多時,劉禪沒等來舞姬卻是等來了傳話的小黃門。
劉禪露出笑顏,他對諸葛瞻甚喜愛,原因很簡單,那可是丞相的兒子!
相父之子,那便是朕的弟弟!
算了...還是駙馬吧。
“宣。”劉禪端坐起來,等著諸葛瞻入內。
諸葛瞻出仕快六年了,做過騎都尉、羽林中郎將、目前的官職是射聲校尉加侍中,未來劉禪打算讓他進尚書台再曆練曆練,將大漢軍政要職都走一遍,充實履曆。
換作旁人,二十三歲就已經做到普通臣子望其項背的官職,勢必會被人嚼舌根,說他憑什麽啊?
而諸葛瞻在漢國卻沒這個擔憂,隻因丞相之子這個身份,他必然會享受漢國最好的政治資源。
“臣諸葛瞻,拜見陛下。”
“思遠嚐嚐看,今冬新采摘的。”劉禪一揮手,兩個宮女便端著裝著幾個蜜橘的食盤走去。
“多謝陛下。”
諸葛瞻在上首的一個席位入座。
身旁宮女將橘子一瓣一瓣地剝好,諸葛瞻則是伸手表示自己來。
見諸葛瞻不提公事,隻漫不經心地坐在那裏,劉禪便沒開口。
沒過多久,劉禪結束宴會,單獨留下了諸葛瞻。
二人來到內殿,諸葛瞻匯報起了軍政事務。
雖說劉禪對軍國大事做不了主,但也時常會聽一聽。
隻見諸葛瞻不疾不徐地說道:
“以往在永安隻用駐紮萬餘守軍,主力駐在漢壽、漢中一帶,而今逆魏占據荊州之後,我巴東的軍事壓力便陡然而增,。”
“我大漢全國滿打滿算可戰之兵不過十萬,如今卻不得不抽調軍力前往永安,反觀魏軍荊州、雍涼兩條戰線皆數倍於我,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
“最近雍涼又傳來密報,稱魏帝夏侯獻帶中軍親臨長安,似乎有所圖謀,不得不防。”
“這事朕聽說了。”劉禪說道,“大將軍(費禕)言,魏軍耀武揚威也好,有所圖謀也罷,隻須錯,錯什麽來著....”
諸葛瞻提醒道:“錯守諸圍。”
“對,錯守諸圍。”劉禪繼續道,“漢中、永安據險而守,禦敵於國門之外,或可如當年曹真故事。”
諸葛瞻點點頭:“話雖如此,但臣所慮者並非戰略部署。”
“那是什麽?”
諸葛瞻沉聲道:“將帥不合。”
聽到這裏,劉禪直接伸手止住:“朕知道你要說什麽。”
“陛下,但聽臣言。”諸葛瞻堅持道。
劉禪頓了頓,擺擺手:“試言吧。”
諸葛瞻拱手:“衛將軍與大將軍因政見不合已不是新鮮事,如今魏國蠢蠢欲動,夏侯獻初登皇位必有攻漢而為自己立威之心。”
“若是前線將帥不能同仇敵愾,則大漢危矣。”
“思遠言重了。”劉禪耐心地聽完,這才開口說道:“大將軍與衛將軍之間的分歧僅在北伐之事,並非私仇。逆魏若當真來攻,國難當頭,他二人都會有分寸的,吧.......”
話到此處,劉禪也開始犯嘀咕了。
當年魏將曹真攻蜀,丞相為了加強漢中防務就表李嚴為驃騎將軍,率二萬人趕赴漢中。
但李嚴迴信裏卻話裏有話,說什麽司馬懿、陳群都有開府的權力,暗示諸葛亮給他開府之權。
最後丞相答應了他,並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這才願意北上。
所以費禕和薑維的矛盾,必須有人做出妥協才行。
不過費禕這些年其實是有所妥協的,如果他完全不信任薑維,其人根本沒有機會有那麽多單獨領軍的機會。
“或許是臣多慮。”諸葛瞻雖然這麽說,卻還想再堅持一下,又道:“隻是將帥不合之事不僅在於北線,東線亦有隱患。”
“哦?”劉禪有些好奇,“是何隱患?”
諸葛瞻猶豫片刻後說道:“臣並非有意攻訐戍邊大將,隻就事論事地說,請陛下勿要治罪。”
劉禪擺擺手:“思遠但說無妨。”
諸葛瞻道:“是關於征北大將軍(宗預)和車騎將軍(鄧芝)的事情。”
劉禪眉頭一皺,不由自主地拉緊胸前的裘袍帶,覺得成都今年的冬天比以往要冷。
絲竹管弦之音在殿堂迴蕩,玉階下舞姬翩翩起舞,搔首弄姿。
龍榻上的劉禪時而閉著眼睛,舉著酒盞搖頭晃腦,時而看向花枝招展的舞姬眯起眼睛。
時而聽到能夠觸動心靈的曲點時,嘴角露出快意的笑容,隨即舉杯暢飲:“蜀中舞,蜀中樂....”
劉禪搖搖晃晃,忽然看向席間的左將軍郭循,笑著問道:
“郭卿,不知這蜀地舞樂比起洛陽如何啊?”
郭循原本正襟危坐,聽到劉禪發問,趕忙朝著上位拱手對答:“不瞞陛下,臣以前不過涼州小官,平生未曾到過洛陽,實在慚愧。”
“這樣啊。”劉禪笑了笑複又問道:“不知郭卿入蜀兩年,思涼否?”
郭循連忙堆笑道:“蜀中樂,臣不思涼也。”
“哈哈哈。”劉禪爽朗一笑,道:
“西平郭氏乃西州望族,怎奈遭逆魏屠戮,後來機緣巧合下出了一位皇後,可如今夏侯篡位,郭氏在朝中地位不保,未來的路在何處呢?”
“臣感念陛下再造之恩,自當竭盡所能為大漢盡忠!”
郭循不敢怠慢,說起了場麵話,劉禪也沒追問,隻是笑著點點頭。
於郭循而言,他其實隻知道魏國皇室異主,卻不知朝中郭氏族人到底如何。
作為一個降將,他在蜀漢沒有絲毫根基,如今像是隻斷了線的風箏。
舞姬們穿著單薄的絲衣,靈動飄逸,成都的冬天不算暖和,有的舞姬腳趾都凍得紅彤彤的,但這並不影響她們取悅天家。
一曲舞罷,劉禪仍不盡興,眼神看向清商令。
迎著皇帝的目光,清商令趕忙從蒲團上起身,拱手道:“陛下。”
劉禪抬了抬手:“換一批。”
“臣遵命。”
等待之餘,劉禪再次閉著眼睛靠在榻背上,宮女輕聲說了一句,便剝了一瓣橘子送入皇帝的口中。
“陛下,諸葛侍中求見。”
過不多時,劉禪沒等來舞姬卻是等來了傳話的小黃門。
劉禪露出笑顏,他對諸葛瞻甚喜愛,原因很簡單,那可是丞相的兒子!
相父之子,那便是朕的弟弟!
算了...還是駙馬吧。
“宣。”劉禪端坐起來,等著諸葛瞻入內。
諸葛瞻出仕快六年了,做過騎都尉、羽林中郎將、目前的官職是射聲校尉加侍中,未來劉禪打算讓他進尚書台再曆練曆練,將大漢軍政要職都走一遍,充實履曆。
換作旁人,二十三歲就已經做到普通臣子望其項背的官職,勢必會被人嚼舌根,說他憑什麽啊?
而諸葛瞻在漢國卻沒這個擔憂,隻因丞相之子這個身份,他必然會享受漢國最好的政治資源。
“臣諸葛瞻,拜見陛下。”
“思遠嚐嚐看,今冬新采摘的。”劉禪一揮手,兩個宮女便端著裝著幾個蜜橘的食盤走去。
“多謝陛下。”
諸葛瞻在上首的一個席位入座。
身旁宮女將橘子一瓣一瓣地剝好,諸葛瞻則是伸手表示自己來。
見諸葛瞻不提公事,隻漫不經心地坐在那裏,劉禪便沒開口。
沒過多久,劉禪結束宴會,單獨留下了諸葛瞻。
二人來到內殿,諸葛瞻匯報起了軍政事務。
雖說劉禪對軍國大事做不了主,但也時常會聽一聽。
隻見諸葛瞻不疾不徐地說道:
“以往在永安隻用駐紮萬餘守軍,主力駐在漢壽、漢中一帶,而今逆魏占據荊州之後,我巴東的軍事壓力便陡然而增,。”
“我大漢全國滿打滿算可戰之兵不過十萬,如今卻不得不抽調軍力前往永安,反觀魏軍荊州、雍涼兩條戰線皆數倍於我,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
“最近雍涼又傳來密報,稱魏帝夏侯獻帶中軍親臨長安,似乎有所圖謀,不得不防。”
“這事朕聽說了。”劉禪說道,“大將軍(費禕)言,魏軍耀武揚威也好,有所圖謀也罷,隻須錯,錯什麽來著....”
諸葛瞻提醒道:“錯守諸圍。”
“對,錯守諸圍。”劉禪繼續道,“漢中、永安據險而守,禦敵於國門之外,或可如當年曹真故事。”
諸葛瞻點點頭:“話雖如此,但臣所慮者並非戰略部署。”
“那是什麽?”
諸葛瞻沉聲道:“將帥不合。”
聽到這裏,劉禪直接伸手止住:“朕知道你要說什麽。”
“陛下,但聽臣言。”諸葛瞻堅持道。
劉禪頓了頓,擺擺手:“試言吧。”
諸葛瞻拱手:“衛將軍與大將軍因政見不合已不是新鮮事,如今魏國蠢蠢欲動,夏侯獻初登皇位必有攻漢而為自己立威之心。”
“若是前線將帥不能同仇敵愾,則大漢危矣。”
“思遠言重了。”劉禪耐心地聽完,這才開口說道:“大將軍與衛將軍之間的分歧僅在北伐之事,並非私仇。逆魏若當真來攻,國難當頭,他二人都會有分寸的,吧.......”
話到此處,劉禪也開始犯嘀咕了。
當年魏將曹真攻蜀,丞相為了加強漢中防務就表李嚴為驃騎將軍,率二萬人趕赴漢中。
但李嚴迴信裏卻話裏有話,說什麽司馬懿、陳群都有開府的權力,暗示諸葛亮給他開府之權。
最後丞相答應了他,並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這才願意北上。
所以費禕和薑維的矛盾,必須有人做出妥協才行。
不過費禕這些年其實是有所妥協的,如果他完全不信任薑維,其人根本沒有機會有那麽多單獨領軍的機會。
“或許是臣多慮。”諸葛瞻雖然這麽說,卻還想再堅持一下,又道:“隻是將帥不合之事不僅在於北線,東線亦有隱患。”
“哦?”劉禪有些好奇,“是何隱患?”
諸葛瞻猶豫片刻後說道:“臣並非有意攻訐戍邊大將,隻就事論事地說,請陛下勿要治罪。”
劉禪擺擺手:“思遠但說無妨。”
諸葛瞻道:“是關於征北大將軍(宗預)和車騎將軍(鄧芝)的事情。”
劉禪眉頭一皺,不由自主地拉緊胸前的裘袍帶,覺得成都今年的冬天比以往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