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老將確為大漢忠良,但為人氣傲。”


    “鄧車騎鎮江州、宗征北鎮永安,原本不在一個轄區大多時候相安無事,可如今魏國荊州水軍已建成數年,又在去年蕩平荊州。”


    “萬一魏國多路進犯,荊州魏軍朔江而上,屆時鄧、宗二人總歸要配合拒敵,人心難測,誰都說不好會發生什麽。”


    時年宗預在出任永安之前由尚書轉為屯騎校尉,屯住江州的鄧芝一次迴朝後見到宗預就他說:


    “按照禮法,六十歲就不應該再參與掌兵了,而你這歲數卻才第一次掌兵,這是何解?”


    宗預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你都七十歲了還緊握大軍,我才六十為何不能統領軍隊?”


    鄧芝很是生氣,也十分納悶,在大漢官員中除了大將軍費禕,其他人見到他都避讓三分,這廝卻敢跟他頂撞?


    諸葛瞻確實不是有意攻訐,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上來看,明明有這樣的隱患,就該提前行動起來杜絕風險。實在不行,薑維跟宗預換防呢?


    這是出於公心。


    劉禪覺得諸葛瞻所言有理,但他無能為力,歎了口氣道:“軍區換防這麽大的事,不可能不經過大將軍吧。”


    “他雖人在漢壽,但朝中官員任免皆出自尚書令呂乂之手。”


    說到這裏,劉禪苦笑一聲:“這呂令君謙虛少言,為政簡明,執法嚴苛,清明能幹哪哪都好.......”


    “唯獨有一點不好,他.....不聽朕的。”


    聞言,諸葛瞻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前有董允後有呂乂,連續兩位尚書令由荊州人擔任,此二人皆是大將軍心腹。


    這正是費禕不在朝堂依舊能穩定霸府的底氣之一。


    不過諸葛瞻倒是對費禕執政並無不滿。


    一則,費禕乃是先父欽點的繼承人之一,不容置疑。


    二來,他自己也是荊州人自然願意荊州係為朝堂主導。


    最重要的是,費禕是大漢朝堂的潤滑劑,他雖是荊州派出身,但費氏乃是前益州牧劉璋的母族,而今費禕之女又做了太子妃。


    如此一位能夠平衡各方勢力的主政者,正是大漢的穩定劑....前提是魏國不打過來。


    劉禪覺得頭疼,這些年縱使已經有意在培植勢力,但遇到麻煩事還是習慣性地當甩手掌櫃。


    “軍國大事還是由大將軍操持吧,有大將軍在,朕有何慮?”


    諸葛瞻不再多言,拱了拱手,緩步離去,劉禪則帶著宦官、宮女向寢殿走去。


    走至一處廊亭寂靜處,黃皓忽然細聲道:“陛下...上月您提起的民間采選之事有迴複了。”


    “哦?”


    劉禪眼前一亮,這事可是目前的頭等大事!


    以前董允任侍中管理宮中事的時候就這不許,那不許。


    現在他死了好幾年了,身邊的侍中一個是諸葛瞻,一個是陳祗,此二人可不是董允那種迴不彎的人。


    不過諸葛瞻對此沒有過多表態,基本是陳祗來操辦。


    劉禪今年四十三歲了,想到終於能夠玩到二八年華的嬌嫩婦人,他咧嘴笑了起來:“如何?”


    黃皓弱弱道:“陳侍中說,大將軍以‘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為由,不許。”


    “嘖!”劉禪沒有多說什麽,悶悶不樂地向寢宮走去。


    ..........


    十二月三十,經過了數日的趕路,左將軍郭循來到這座被稱為“蜀地鎖鑰”的漢壽城(今四川廣元)。


    此處原為葭萌縣,建安二十二年改漢壽縣,縣城位於西漢水和羌水交匯處,城北有座雄關——葭萌關。


    今年年中費禕移鎮漢壽,以征西大將軍胡濟為漢中都督,持節,遙領兗州刺史。


    新年將至,漢壽小城張燈結彩,大將軍費禕欲在正月初一舉辦歲首大會,邀請了許多成都的官員,郭循便是其中之一。


    郭循在漢壽待了一日,新的一年、延熙十三年來了。


    費禕為人隨和,作為漢國軍政一把抓的大將軍,他以身作則,對魏吳兩國的降將盡可能地投去善意。


    今日之宴,到場的不僅有魏國降人郭循、李簡,還有前些年從南郡逃亡蜀地的盛曼,和去年來投的全翩、全緝。


    李簡原為魏狄道縣長,此前多次與薑維互通有無,此番聽聞魏天子西巡關中,再加上前段日子隴西太守牽弘對他產生懷疑,遂直接棄官逃亡巴蜀。


    悠揚的琴瑟之音和賓客們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李簡拿起酒盞,走到費禕身邊向費禕敬酒,感謝大將軍的再造之恩。


    以前在魏時不過一小小縣令,邊郡苦寒不說,還要為防範羌氐劫掠而擔驚受怕。


    現在初來漢國,費禕便表他為蕩寇將軍,參衛將軍軍事。


    不過費禕是對降將們親善,可其他漢國官員則不盡然。


    席間,幾個從成都來的漢國官員推杯換盞,聊著朝野外的各種事,魏吳降人卻隻能各自抱團,至少現在他們還融入不進去。


    盛曼是個武夫出身,若是換在以前全氏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甚至都沒資格跟全氏兄弟說上話。


    但現在,大家都是降臣,誰也不比誰高貴,所以借著酒勁言語放肆了些。


    “自全公(全琮)病逝後,我就料定荊州早晚易主,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啊。”


    全翩也不生氣,飲了一口酒,唿出一口酒氣:“這還不是都拜孫魯班那賤婦所賜!”


    全翩和全緝是全琮的從子,以前是跟全緒混的。


    當時全緒去武昌繼承王位,一去不複返,於是兩人一商量,果斷帶著家眷跑了。


    “話說。”盛曼又道:“幸虧你兄弟二人沒投降魏國,我聽說全氏、孫氏皆以罪臣之名押去洛陽。有姿色的貴族之女皆被沒入宮中,被那魏帝日夜撻伐。”


    全翩捏了捏拳頭,心想著自己的十來歲的女兒萬一落在魏帝手裏,說不定就要被折磨得哭哭啼啼,不成人樣。


    越想越覺得氣憤,同時更加堅定了投漢的信心!


    “不說這破事了,喝酒喝酒。”全翩舉起酒盞。


    突然!上位傳來一陣痛苦的悶哼!


    “呃啊!!”


    隻見大將軍費禕正捂著胸口,指縫不斷滲出鮮血!


    噗!噗!噗!


    郭循失心瘋般的又連捅幾下,在場賓客全都看傻了,鼓樂和談笑聲戛然而止。


    堂內寂靜了兩息,率先響起的是侍女們恐懼的尖叫,旋即便是一陣亂七八糟的聲音。


    “大將軍!保護大將軍!”


    “爾母婢的郭循!”


    “別愣著,快叫醫師!”


    “這廝,竟藏匕首於馬鞭中!”


    這時候郭循已被暴怒的蜀漢官員撲倒,有人撿起匕首怒不可遏地看著他,顯然已經失去了理智。


    “你這該死的魏國賊子!”說著,便瘋狂的在郭循身上連番刺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