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子上,你不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撫軍大將軍一職始置於魏黃初年間,首任撫軍大將軍是司馬懿。
“文帝出征時,總留守事”可見其並非虛職。
而在那之後隻有司馬師、司馬炎二人擔任,到了晉初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之。
這一職位似乎從未假與他姓,夏侯獻願稱之為“司馬大將軍”。
“我的司馬大將軍啊。”
庭院中,夏侯獻笑嗬嗬地看著眼前的司馬昭。“最近忙什麽呢?”
司馬昭沒有想象中得那麽喪,心態調整得看上去還不錯。
但臉上卻是帶著一絲茫然,夏侯獻大概猜得出緣由。
撫軍大將軍雖說有一定實權,但這個相對依賴君王。
黃初五年,曹丕伐吳,臨江觀兵,轉司馬懿為撫軍,假節,領兵五千鎮守許昌。
黃初六年,曹丕伐吳,司馬懿留守許都。
曹丕曾對司馬懿言:“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故而夏侯獻對司馬昭的這個任命在旁人看來是真正的重用!
按理說司馬昭此時至少應當在許昌督軍,然而實際卻是在洛陽虛度光陰。
當初陳群被曹丕拜鎮軍大將軍的同時,還領中護軍,錄尚書事。
真正的實權來自於後麵兩個,沒有它們那就隻是個空頭將軍號罷了。
司馬昭知道自己的處境很不好,語氣有些惆悵,開口叫了一聲“大王”。
“大王?”夏侯獻對這個稱唿不太滿意,這未免太過生分。
司馬昭釋然一笑,改了口:“不瞞奉明兄,突然從荊州迴到洛陽任職,一時間無所事事,另外家父年事已高,我經常要迴溫縣探望。”
二人走進涼亭,夏侯獻擺手請司馬昭入座,隨口問道:“太傅還好吧?”
“還好。”
“瘦了?”
司馬昭坐下後,稍稍一愣,而後點點頭:“確是消瘦了不少。”
夏侯獻也不說喪氣話,勉勵道:“太傅還有子上你啊,你們都要振作起來。”
“奉明兄,那件事我早就想通透了。”
“那就好。”
夏侯獻捋著短須看著司馬昭,想必司馬懿對這個兒子有所叮囑吧。
總不能沒了長子,整個家族就不過了。
夏侯獻很快換了個話題:“子上暫且休養些日子,近來我在考慮中軍改製之事,要做不小的調整,所以才暫時調你迴洛,否則外鎮沒幾日就要重新調任,浪費精力。”
司馬昭沒順著話題說,而是問道:“奉明兄真要做皇帝了?”
夏侯獻卻是笑了:“我做不得嗎?”
司馬昭道:“我早知會有那麽一天,可那一天真的快要到來時才發現,這種感覺難以述說。”
“什麽感覺?”夏侯獻問。
“以往,無論奉明兄做到何種高位,心裏總覺得你我同是魏臣,可從此以後,兄是君,我是臣。”
夏侯獻默不作聲,換作他人說這話,他或許會覺得觸動,可對方是司馬昭啊。
“不聊這個,談談軍製吧。”
夏侯獻話頭一轉,司馬昭洗耳恭聽。
“中軍分為宿衛軍和牙門軍。”
“中央宿衛軍設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驍騎、遊擊六軍,左右衛由我相國府衛軍拆分而成,其餘四軍如舊。”
“宿衛諸軍合計約兩萬五千人。”
“再設左、右、前、後四軍,和現有的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另有武衛、白馬、積弩三營,職掌京師宿衛。”
“京師宿衛合計約三萬一千人。”
“而中堅、中壘二營移至城外,與新設的前、後、左、右四護軍合稱城外牙門諸軍。”
“牙門諸軍合計五萬餘人,日後還會補充兵源。”
話到此處,夏侯獻稍稍停頓:“嗯....牙門諸軍如何統領我暫時還沒想好。不過宿衛軍我打算置中軍將軍,統宿衛諸軍。”
司馬昭聽得出神,他是第一次準確得知洛陽禁軍的兵力,奉明兄既然願意說,定然也不是假話。
他十分震驚,要知道這算下來得有十萬兵,且都是精銳戰兵。
這與外軍是有質的區別,司馬昭南征北戰這麽多年,對外軍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當年他在夏侯獻的征北將軍府任職時清楚得知道,征北將軍府麾下所統戰兵不過一萬眾。
每到戰時需要征調護烏桓校尉、幽州刺史部、各郡郡兵甚至還要搖幾個胡人部落來助戰,如此才能湊個數萬大軍。
但這種軍事集合體體質是鬆散的,非常考驗都督的統籌能力,在更多的時候隻適合打一波流。
這也就是為什麽當初毋丘儉反叛之初聲勢異常浩大,但在洛陽中軍到後就開始顯露敗相了。
念及於此,又結合著奉明兄滔滔不絕地講著新的軍製,換誰都難免想入非非。
難不成....
“奉明兄,這中軍將軍非親信之人不可。”司馬昭吞了吞喉嚨,有所期待。
“嗯...夏侯獻緩緩道,“我意,任王少府擔之。”
司馬昭一愣,王少府?王肅?
那不就是你外舅,未來的國丈嗎?
司馬昭空歡喜一場。
夏侯獻卻是歎了口氣:“朝中老臣需要安撫之人眾多,東海王氏更是不能虧待....這是無奈之舉,想必子上能夠理解我的苦衷。”
司馬昭想想也是,宗室、譙沛元勳、幾朝老臣、幕府心腹,這麽多人嗷嗷待哺。
就算是無法避免厚此薄彼,但大體的麵上要過得去。
忽然,夏侯獻雙手按住司馬昭的肩膀:“子上,今日找你來除了聊聊這中軍改製,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何事?”
夏侯獻道:“老臣們我會安撫,子上乃吾之臂膀,我要給實權,別總盯著那些虛的。”
奉明兄這麽一說,司馬昭倒是迴過味來。
中軍將軍看似位高權重,實則跟以前曹爽差不了太多,大部分時間無所事事,即便出征,大多時候的最高統帥也是夏侯獻自己。
稱為“虛職”不過分。
那什麽是實?
“吏部尚書。”夏侯獻給了他這個答案。
司馬昭心中一驚,如他所記不錯,這是現製吏曹尚書的延伸,執掌官員選拔、考核管理等務,那可是尚書台核心職務。
魏國建國以來陳矯、衛臻、盧毓都擔任過此職,皆是大魏名臣。
而在夏侯獻輔政以來這個位置大部分時間是由傅嘏擔任,是絕對的心腹。
而今輪到了自己。
奉明兄果然待我不薄!
“文帝出征時,總留守事”可見其並非虛職。
而在那之後隻有司馬師、司馬炎二人擔任,到了晉初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之。
這一職位似乎從未假與他姓,夏侯獻願稱之為“司馬大將軍”。
“我的司馬大將軍啊。”
庭院中,夏侯獻笑嗬嗬地看著眼前的司馬昭。“最近忙什麽呢?”
司馬昭沒有想象中得那麽喪,心態調整得看上去還不錯。
但臉上卻是帶著一絲茫然,夏侯獻大概猜得出緣由。
撫軍大將軍雖說有一定實權,但這個相對依賴君王。
黃初五年,曹丕伐吳,臨江觀兵,轉司馬懿為撫軍,假節,領兵五千鎮守許昌。
黃初六年,曹丕伐吳,司馬懿留守許都。
曹丕曾對司馬懿言:“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故而夏侯獻對司馬昭的這個任命在旁人看來是真正的重用!
按理說司馬昭此時至少應當在許昌督軍,然而實際卻是在洛陽虛度光陰。
當初陳群被曹丕拜鎮軍大將軍的同時,還領中護軍,錄尚書事。
真正的實權來自於後麵兩個,沒有它們那就隻是個空頭將軍號罷了。
司馬昭知道自己的處境很不好,語氣有些惆悵,開口叫了一聲“大王”。
“大王?”夏侯獻對這個稱唿不太滿意,這未免太過生分。
司馬昭釋然一笑,改了口:“不瞞奉明兄,突然從荊州迴到洛陽任職,一時間無所事事,另外家父年事已高,我經常要迴溫縣探望。”
二人走進涼亭,夏侯獻擺手請司馬昭入座,隨口問道:“太傅還好吧?”
“還好。”
“瘦了?”
司馬昭坐下後,稍稍一愣,而後點點頭:“確是消瘦了不少。”
夏侯獻也不說喪氣話,勉勵道:“太傅還有子上你啊,你們都要振作起來。”
“奉明兄,那件事我早就想通透了。”
“那就好。”
夏侯獻捋著短須看著司馬昭,想必司馬懿對這個兒子有所叮囑吧。
總不能沒了長子,整個家族就不過了。
夏侯獻很快換了個話題:“子上暫且休養些日子,近來我在考慮中軍改製之事,要做不小的調整,所以才暫時調你迴洛,否則外鎮沒幾日就要重新調任,浪費精力。”
司馬昭沒順著話題說,而是問道:“奉明兄真要做皇帝了?”
夏侯獻卻是笑了:“我做不得嗎?”
司馬昭道:“我早知會有那麽一天,可那一天真的快要到來時才發現,這種感覺難以述說。”
“什麽感覺?”夏侯獻問。
“以往,無論奉明兄做到何種高位,心裏總覺得你我同是魏臣,可從此以後,兄是君,我是臣。”
夏侯獻默不作聲,換作他人說這話,他或許會覺得觸動,可對方是司馬昭啊。
“不聊這個,談談軍製吧。”
夏侯獻話頭一轉,司馬昭洗耳恭聽。
“中軍分為宿衛軍和牙門軍。”
“中央宿衛軍設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驍騎、遊擊六軍,左右衛由我相國府衛軍拆分而成,其餘四軍如舊。”
“宿衛諸軍合計約兩萬五千人。”
“再設左、右、前、後四軍,和現有的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另有武衛、白馬、積弩三營,職掌京師宿衛。”
“京師宿衛合計約三萬一千人。”
“而中堅、中壘二營移至城外,與新設的前、後、左、右四護軍合稱城外牙門諸軍。”
“牙門諸軍合計五萬餘人,日後還會補充兵源。”
話到此處,夏侯獻稍稍停頓:“嗯....牙門諸軍如何統領我暫時還沒想好。不過宿衛軍我打算置中軍將軍,統宿衛諸軍。”
司馬昭聽得出神,他是第一次準確得知洛陽禁軍的兵力,奉明兄既然願意說,定然也不是假話。
他十分震驚,要知道這算下來得有十萬兵,且都是精銳戰兵。
這與外軍是有質的區別,司馬昭南征北戰這麽多年,對外軍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當年他在夏侯獻的征北將軍府任職時清楚得知道,征北將軍府麾下所統戰兵不過一萬眾。
每到戰時需要征調護烏桓校尉、幽州刺史部、各郡郡兵甚至還要搖幾個胡人部落來助戰,如此才能湊個數萬大軍。
但這種軍事集合體體質是鬆散的,非常考驗都督的統籌能力,在更多的時候隻適合打一波流。
這也就是為什麽當初毋丘儉反叛之初聲勢異常浩大,但在洛陽中軍到後就開始顯露敗相了。
念及於此,又結合著奉明兄滔滔不絕地講著新的軍製,換誰都難免想入非非。
難不成....
“奉明兄,這中軍將軍非親信之人不可。”司馬昭吞了吞喉嚨,有所期待。
“嗯...夏侯獻緩緩道,“我意,任王少府擔之。”
司馬昭一愣,王少府?王肅?
那不就是你外舅,未來的國丈嗎?
司馬昭空歡喜一場。
夏侯獻卻是歎了口氣:“朝中老臣需要安撫之人眾多,東海王氏更是不能虧待....這是無奈之舉,想必子上能夠理解我的苦衷。”
司馬昭想想也是,宗室、譙沛元勳、幾朝老臣、幕府心腹,這麽多人嗷嗷待哺。
就算是無法避免厚此薄彼,但大體的麵上要過得去。
忽然,夏侯獻雙手按住司馬昭的肩膀:“子上,今日找你來除了聊聊這中軍改製,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何事?”
夏侯獻道:“老臣們我會安撫,子上乃吾之臂膀,我要給實權,別總盯著那些虛的。”
奉明兄這麽一說,司馬昭倒是迴過味來。
中軍將軍看似位高權重,實則跟以前曹爽差不了太多,大部分時間無所事事,即便出征,大多時候的最高統帥也是夏侯獻自己。
稱為“虛職”不過分。
那什麽是實?
“吏部尚書。”夏侯獻給了他這個答案。
司馬昭心中一驚,如他所記不錯,這是現製吏曹尚書的延伸,執掌官員選拔、考核管理等務,那可是尚書台核心職務。
魏國建國以來陳矯、衛臻、盧毓都擔任過此職,皆是大魏名臣。
而在夏侯獻輔政以來這個位置大部分時間是由傅嘏擔任,是絕對的心腹。
而今輪到了自己。
奉明兄果然待我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