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這本書會不會得到京大的推廣
《我的國度》出版的一個月內,社會上已經掀起一個新風潮。
有人稱這是一本拯救傷痛少年的良藥,其中連叛逆都叛的這麽積極向上,是無數彷徨的少年心靈的慰藉。
甚至有人發表文章推薦廣大家長閱讀,總之,看過的人都說這是一本好書,適合放在床頭的書。
京城,一個雅致的四合院內,幾個作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這時,無界文學大家兼摸魚大王餘樺叼著煙卷穿著一件豎條紋襯衫小跑進來,他用一隻胖手揚著一本並不厚的書喊道:
“都看了沒?都看了沒?”
“看什麽?你的新書這麽快就出版了?”
“什麽呀,陳韜寫的書,就是那位新概念一等獎的學生。”
“你才讀啊,我們早就看了。”
“發表在雜文報和教育評論上的文章你們也看了?”
幾位作家頷首微笑看著他,餘樺最近一直在悶頭創作,沒有時間關心外界以及文學界的動態,昨天完成初稿後,他才關心了下第七屆新概念獲獎小作者們有沒有寫什麽長篇小說。
讀完《我的國度》後,特意又和《6月.鏡子風暴》對比了一下,還翻出收獲雜誌上的那篇《隱入煙塵》,甚至都把《不是所有人都有棉襖穿》、《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想和這個國度談談》、《我們不應該吃飽了飯就去學叛逆》這幾篇文章從報紙上剪下來對比研究。
“你們發現沒?”餘樺坐在小茶座前,喝了一杯茶說。
七月的天氣正悶熱,一路小跑出了一身汗,一杯涼茶稍微解了渴。
“發現什麽?”
“文風文體啊,你們難道沒有發現他的寫作是無序的?沒有固定的文風?”
其他幾位作家紛紛表示讚同,“確實是這樣,我們也正奇怪呢。”
“起初通過他新概念獲獎的兩篇作文來看,他的文風是類似魯迅、韓函一類的,是具有批判性的,文筆非常的老練犀利。”
“後來發表在檬芽雜誌上的長篇推理小說卻又有點兒阿瑟·柯南·道爾的意思,其中也能看到一點兒一個高中生的青澀,再後來發表的文章和獲獎作文差不多,但是現在出版的這本小說可就完全不同了。”
“這本書,義正嚴詞中透著一股熱血奮發,叛逆中透漏著自強,還有點兒麥田守望者的意思,同樣也采用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其中還充分探索著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就像一個內科醫生一樣,將少年們的內心解剖的一清二楚。”
“書中寫到,人生當中每一條路都有可能是坎坷的,上學很枯燥,考試很難,但輟學未必能解決問題,有可能會讓人生更為糟糕。”
“我想,如果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跳出自己去審視自己。”
王蒙說道:“他幾個不同風格的作品算不算無界?”
“這應該算是作者本身的無界吧,但不是作品本身無界。”
“韓函能這麽無界嗎?”
幾人想了想好像韓函目前還沒寫過無界的東西,迄今為止他的文風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
“想象一下,如果韓函用他一貫幽默犀利的文風寫一本武俠小說,會不會很經典?”
“還真沒想象過,應該會,畢竟韓函有那麽多粉絲,這種無界也倒是挺有新意的。”
“所以哩?”
幾人齊齊看向餘樺。
“所以陳韜這位小作者僅僅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打破了自己界,沒有拘泥於一種風格,我敢保證,他後麵的作品會更驚豔。”
蘇潼開玩笑道:“難道還能寫出讓金庸都驚歎的武俠?”
“真沒準兒。”
曹聞軒說:“三月份他來參加自主招生的時候我們見了一麵,就像你說的,他本人確實有些無界,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卻對城市有著深刻的理解,我那時候真懷疑他到底是出生在城市還是農村,他好像對兩者都有長時間的體驗和思考。”
“這就很符合你剛才說的,他既能寫出城市的都市文章,也能寫出鄉村文學,怪才啊!”
“確實是怪才,當時比賽結束後李期綱跟我說他絕對是第二個韓函,可見李期綱這個人是有慧眼的。”
“第七屆其他獲獎作者怎麽樣?後續有什麽作品嗎?”
“很少。”
曹聞軒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北大幾名教授正在研究《我的國度》,近些年鮮有這樣的少年在社會上發出這樣的呐喊,有人說現在少年當中出現了一個新流派,叫什麽來著。”
“啟超派。”
“對,主張少年強則國強的理念。”
“青少年的激情和熱血本該投身於學習和事業上嘛,近些年受一些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影響,好多小樹苗都長歪了。”
“比方說古惑仔?”
“別提這部電影了,沒法說。”
餘樺摸出一支煙,笑嘻嘻的盯著曹聞軒看。
曹聞軒說:“你笑的這麽詭異,怕不是又有什麽新發現。”
餘樺點燃香煙後說:“曹教授,你說這本書會不會得到京大的推廣。”
曹聞軒腦袋裏突然像過了道閃電,這老小子眼光挺毒啊!
......
杭市貝容文化公司,陸金波和策劃部幾個人正在分析韓函的《就這麽飄來飄去》這本書的銷售情況。
“陸總編,這是《我的國度》這本書的市場銷售情況。”
“這本書首印八萬,流入市場的盜版保守估計兩萬冊,相當首印十萬冊總計,目前也算是一個小熱門圖書吧,不過不算是暢銷,讀者群體還很小,主要分布在京城、齊魯省、蘇江省這些地方。”
“為什麽主要集中在這兩個省?調查原因了嗎?”
“有可能跟這兩個地方的人自古以來讀書都不要命有關係吧,他們更容易接受這種勵誌的作品。”
陸金波點點頭,“目前讀者群很小,沒有廣泛在校園流行,這就失去了一個先機,等到大部分人知道了以後,風頭已經過了,負責出版這本書的文化公司難道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嗎?這明顯是炒作力度不夠啊。”
“陸總編,我們策劃部構思了一下,如果由我們來負責策劃,真還找不到炒作的好方法,正麵教材太多了,社會不缺這樣一個典型,讀書改變命運的案例比比皆是,學校牆上都掛著愛因斯坦、牛頓、居裏夫人,可是作用卻微乎其微,炒作這樣一個標杆和牆上掛一副名人名言差不多。”
“那策劃就變成了說教式教育,青少年們更不買賬。”
陸金波哈哈大笑起來,的確,像韓函郭靜明他們的書就很符合十幾歲少年的心理,至於陳韜,也許符合學習好的那部分學生心理,但學習好的畢竟是少數吧,大部分學校一個班拔尖的也就那幾個人。
既然是在這樣,那消費者群體根本沒法和韓晗小四比。
今天感覺要熱化了
《我的國度》出版的一個月內,社會上已經掀起一個新風潮。
有人稱這是一本拯救傷痛少年的良藥,其中連叛逆都叛的這麽積極向上,是無數彷徨的少年心靈的慰藉。
甚至有人發表文章推薦廣大家長閱讀,總之,看過的人都說這是一本好書,適合放在床頭的書。
京城,一個雅致的四合院內,幾個作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這時,無界文學大家兼摸魚大王餘樺叼著煙卷穿著一件豎條紋襯衫小跑進來,他用一隻胖手揚著一本並不厚的書喊道:
“都看了沒?都看了沒?”
“看什麽?你的新書這麽快就出版了?”
“什麽呀,陳韜寫的書,就是那位新概念一等獎的學生。”
“你才讀啊,我們早就看了。”
“發表在雜文報和教育評論上的文章你們也看了?”
幾位作家頷首微笑看著他,餘樺最近一直在悶頭創作,沒有時間關心外界以及文學界的動態,昨天完成初稿後,他才關心了下第七屆新概念獲獎小作者們有沒有寫什麽長篇小說。
讀完《我的國度》後,特意又和《6月.鏡子風暴》對比了一下,還翻出收獲雜誌上的那篇《隱入煙塵》,甚至都把《不是所有人都有棉襖穿》、《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想和這個國度談談》、《我們不應該吃飽了飯就去學叛逆》這幾篇文章從報紙上剪下來對比研究。
“你們發現沒?”餘樺坐在小茶座前,喝了一杯茶說。
七月的天氣正悶熱,一路小跑出了一身汗,一杯涼茶稍微解了渴。
“發現什麽?”
“文風文體啊,你們難道沒有發現他的寫作是無序的?沒有固定的文風?”
其他幾位作家紛紛表示讚同,“確實是這樣,我們也正奇怪呢。”
“起初通過他新概念獲獎的兩篇作文來看,他的文風是類似魯迅、韓函一類的,是具有批判性的,文筆非常的老練犀利。”
“後來發表在檬芽雜誌上的長篇推理小說卻又有點兒阿瑟·柯南·道爾的意思,其中也能看到一點兒一個高中生的青澀,再後來發表的文章和獲獎作文差不多,但是現在出版的這本小說可就完全不同了。”
“這本書,義正嚴詞中透著一股熱血奮發,叛逆中透漏著自強,還有點兒麥田守望者的意思,同樣也采用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其中還充分探索著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就像一個內科醫生一樣,將少年們的內心解剖的一清二楚。”
“書中寫到,人生當中每一條路都有可能是坎坷的,上學很枯燥,考試很難,但輟學未必能解決問題,有可能會讓人生更為糟糕。”
“我想,如果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跳出自己去審視自己。”
王蒙說道:“他幾個不同風格的作品算不算無界?”
“這應該算是作者本身的無界吧,但不是作品本身無界。”
“韓函能這麽無界嗎?”
幾人想了想好像韓函目前還沒寫過無界的東西,迄今為止他的文風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
“想象一下,如果韓函用他一貫幽默犀利的文風寫一本武俠小說,會不會很經典?”
“還真沒想象過,應該會,畢竟韓函有那麽多粉絲,這種無界也倒是挺有新意的。”
“所以哩?”
幾人齊齊看向餘樺。
“所以陳韜這位小作者僅僅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打破了自己界,沒有拘泥於一種風格,我敢保證,他後麵的作品會更驚豔。”
蘇潼開玩笑道:“難道還能寫出讓金庸都驚歎的武俠?”
“真沒準兒。”
曹聞軒說:“三月份他來參加自主招生的時候我們見了一麵,就像你說的,他本人確實有些無界,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卻對城市有著深刻的理解,我那時候真懷疑他到底是出生在城市還是農村,他好像對兩者都有長時間的體驗和思考。”
“這就很符合你剛才說的,他既能寫出城市的都市文章,也能寫出鄉村文學,怪才啊!”
“確實是怪才,當時比賽結束後李期綱跟我說他絕對是第二個韓函,可見李期綱這個人是有慧眼的。”
“第七屆其他獲獎作者怎麽樣?後續有什麽作品嗎?”
“很少。”
曹聞軒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北大幾名教授正在研究《我的國度》,近些年鮮有這樣的少年在社會上發出這樣的呐喊,有人說現在少年當中出現了一個新流派,叫什麽來著。”
“啟超派。”
“對,主張少年強則國強的理念。”
“青少年的激情和熱血本該投身於學習和事業上嘛,近些年受一些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影響,好多小樹苗都長歪了。”
“比方說古惑仔?”
“別提這部電影了,沒法說。”
餘樺摸出一支煙,笑嘻嘻的盯著曹聞軒看。
曹聞軒說:“你笑的這麽詭異,怕不是又有什麽新發現。”
餘樺點燃香煙後說:“曹教授,你說這本書會不會得到京大的推廣。”
曹聞軒腦袋裏突然像過了道閃電,這老小子眼光挺毒啊!
......
杭市貝容文化公司,陸金波和策劃部幾個人正在分析韓函的《就這麽飄來飄去》這本書的銷售情況。
“陸總編,這是《我的國度》這本書的市場銷售情況。”
“這本書首印八萬,流入市場的盜版保守估計兩萬冊,相當首印十萬冊總計,目前也算是一個小熱門圖書吧,不過不算是暢銷,讀者群體還很小,主要分布在京城、齊魯省、蘇江省這些地方。”
“為什麽主要集中在這兩個省?調查原因了嗎?”
“有可能跟這兩個地方的人自古以來讀書都不要命有關係吧,他們更容易接受這種勵誌的作品。”
陸金波點點頭,“目前讀者群很小,沒有廣泛在校園流行,這就失去了一個先機,等到大部分人知道了以後,風頭已經過了,負責出版這本書的文化公司難道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嗎?這明顯是炒作力度不夠啊。”
“陸總編,我們策劃部構思了一下,如果由我們來負責策劃,真還找不到炒作的好方法,正麵教材太多了,社會不缺這樣一個典型,讀書改變命運的案例比比皆是,學校牆上都掛著愛因斯坦、牛頓、居裏夫人,可是作用卻微乎其微,炒作這樣一個標杆和牆上掛一副名人名言差不多。”
“那策劃就變成了說教式教育,青少年們更不買賬。”
陸金波哈哈大笑起來,的確,像韓函郭靜明他們的書就很符合十幾歲少年的心理,至於陳韜,也許符合學習好的那部分學生心理,但學習好的畢竟是少數吧,大部分學校一個班拔尖的也就那幾個人。
既然是在這樣,那消費者群體根本沒法和韓晗小四比。
今天感覺要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