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真不想加入作協
刊登了《老陳的哲學》和《靜靜流淌的小河》的縣文刊很快在市裏的文人墨客中流傳開了,很多人看完這兩篇文章紛紛讚歎不已,對比市文刊上刊登的文章,發現質量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甚至有人說,現在讀《草原之風》頗有種讀省級報刊的感覺。
這提高了群眾投稿的積極性,也助推了縣裏和市裏的文化事業發展,群眾對文學事業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許多年擱筆的騷客們也再次提筆寫下“大海啊全是水,蜘蛛啊全是腿”的打油詩。
不過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的毛病在哪兒都少不了,一些人懷疑這兩篇文章的真實性,說文章是抄襲的,一個高三的學生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當場作文一辯真假。”
“不用當場作文,如果能在市文刊上發表幾篇文章也行。”
“市裏麵那幾個出過書的人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何況一個高中生。”
“肯定是抄的。”
“......”
這幾位都是第一次讀到陳韜的作品,他們還不知道陳韜出版的書以及新概念大賽中的獲獎作文。
市文聯主席辦公室內,幾個人也正在研究這兩篇文章。
“作者在發表這兩篇稿子的時候,已經出版過一本書了。”
“這樣的人才得挖掘啊,馬上聯係本人,把他拉進市作協。”
“過幾天文聯正好要開一個作協會議,讓這位作者也參加一下。”
陳韜很快接到了市文聯的電話,邀其加入市作協,並參加最近市文聯舉辦的作協活動。
“最近家裏農活太多,走不開,沒時間參加。”陳韜正在網吧玩新流星蝴蝶劍,接起電話也沒多想,隨口推辭道。
聯係他的是市文聯的一個小幹部,聽陳韜拒絕還有點兒不高興,掛掉電話心想人不大架子還挺大,不就是寫了兩篇文章,還耍起了牛逼,多少人想加入市作協都進不來呢,真不知道主席是怎麽想的要主動邀請他。
小幹部不太在意,也沒及時和領導匯報,市文聯主席還以為下麵的人已經把這事兒給辦妥了。
等活動舉辦的當天早上,有心計的人把《我的國度》以及幾期《檬芽》給拿到了市文聯主席辦公室。
主席看過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小作者比她想象的要厲害許多,等下她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個作者,給予大力表揚,通過他的事跡來弘揚、引領市裏麵的文化事業發展。
她沒有讓人寫講話稿,而是在主席台上即興發表講話。
“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有一位小作者,大家要多多向他學習,雖然年齡小,可是文筆很老辣,思想也很深刻,是我們盟市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在通北縣《草原之風》上發表的兩篇文章想必大家都看過了,但他在這之前已經出版了一本雜文集叫《我的國度》。”
說著市文聯主席舉起手中的書揚了揚。
“就是這一本,大家可以讀一讀,寫的很好,是一本對青少年很有益處的書,除此之外,這位小作者還在這本雜誌上連載了一部長篇小說,我還沒有來得及讀,另外,他也是通北今年其中一個被京大錄取的學生。”
聽完市文聯主席的介紹,下麵的人開始伸長脖子在場內四處尋找,想看看這位天才少年到底長啥樣。
同時,給陳韜打電話的小幹部此時麵色慘白,渾身直冒冷汗。
另外一些懷疑陳韜有抄襲嫌疑的文人此時也顯得非常震驚。
抄襲能抄襲到這種地步嗎?
“今天他就在這裏,陳韜,陳韜,上台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創作曆程。”
連著叫了好幾遍,才有人跑到台上俯在主席耳邊說了幾句
市文聯主席臉色一變,但隨即馬上鎮定下來,笑著對大家說:
“這位小作者正在田地裏挖掘文學,很遺憾今天沒能來參加活動,大家迴去好好了解一下,讀一下他寫的文章,互相學習,以共同把市裏的文學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講話結束後市文聯主席迴到辦公室,對著下麵一群人破口大罵:
“飯桶,一群飯桶,邀請加入市作協你們沒辦成,邀請來參加活動也沒辦成,為什麽沒有向上匯報?你們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幹什麽?玩紙牌?”
下麵一人說:“電話聯係了,但作者的意思是不想加入市作協。”
“放屁,”市文聯主席一巴掌排在桌子上:“市作協沒有份量了?”
加入市文聯是本地作家們求之不得的事情,各種講座、研學都是免費參加,還有機會在市刊物上發表文章,一般業餘作者都很願意加入。
“是你們的工作做的不到位,不要找客觀原因,繼續推動這項工作,下周三爭取完成。”
市文聯主席還打算活動結束後見見陳韜,沒想到下麵的人這麽不重視。
隨後市文聯再次邀請,陳韜才加入了市作協,接著就參加了一個市作協舉辦的作家交流活動。
參加活動的沒有全職寫作的人,有工程師、醫生、教師、社會工作者等等,這群人不為稿費寫作,隻是情懷罷了。
陳韜在活動中沒學到什麽文學方麵的東西,倒是結識了各行各業的人,一個外科女醫生,一個建築工程師,一未婚女教師,一個以商養文的老板......
“擴展人脈遠比寫文學交流更重要”,這是陳韜對這個活動的評價。
活動搞的挺無聊的,聊家常的占一多半,甚至還有聊婚姻失意的,陳韜就親眼看見兩個婚姻失意的人坐在那裏互訴衷腸,用愛情不是婚姻的文學來互相靠近。
無聊之下,陳韜偷偷溜出去跑到商場裏買了台筆記本,迴來的時候正好看見兩人挽著胳膊正好離開。
晚上跟外科女醫生一起吃了個飯,飯後女醫生非要讓陳韜去她家聊聊文學,她拿出自己未發表過的文章給陳韜讓其指點。
陳韜大概翻了翻,小說和散文隨筆都稱不上,都是外科女醫生的日常苦悶日記。
魯迅也是學醫的,但魯迅的文章跟手術刀一樣鋒利,所以一個外科醫生的內心不應該這麽柔弱啊。
“你寫這些東西當成自己的日記沒問題,可拿去發表就有點兒空泛了,你不如寫寫外科診室的事兒,比如《外科診室的那點兒事兒》、《二十年目睹之病人現狀》、《手術刀上的哲學》,這些東西有血有肉的多好,尤其是前兩個題目,寫一個長篇,深刻一些,估計都能出版。”
外科女醫生托著下巴,細細咀嚼著陳韜說的話,眼裏流露出滿滿的崇拜和心動......
刊登了《老陳的哲學》和《靜靜流淌的小河》的縣文刊很快在市裏的文人墨客中流傳開了,很多人看完這兩篇文章紛紛讚歎不已,對比市文刊上刊登的文章,發現質量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甚至有人說,現在讀《草原之風》頗有種讀省級報刊的感覺。
這提高了群眾投稿的積極性,也助推了縣裏和市裏的文化事業發展,群眾對文學事業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許多年擱筆的騷客們也再次提筆寫下“大海啊全是水,蜘蛛啊全是腿”的打油詩。
不過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的毛病在哪兒都少不了,一些人懷疑這兩篇文章的真實性,說文章是抄襲的,一個高三的學生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當場作文一辯真假。”
“不用當場作文,如果能在市文刊上發表幾篇文章也行。”
“市裏麵那幾個出過書的人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何況一個高中生。”
“肯定是抄的。”
“......”
這幾位都是第一次讀到陳韜的作品,他們還不知道陳韜出版的書以及新概念大賽中的獲獎作文。
市文聯主席辦公室內,幾個人也正在研究這兩篇文章。
“作者在發表這兩篇稿子的時候,已經出版過一本書了。”
“這樣的人才得挖掘啊,馬上聯係本人,把他拉進市作協。”
“過幾天文聯正好要開一個作協會議,讓這位作者也參加一下。”
陳韜很快接到了市文聯的電話,邀其加入市作協,並參加最近市文聯舉辦的作協活動。
“最近家裏農活太多,走不開,沒時間參加。”陳韜正在網吧玩新流星蝴蝶劍,接起電話也沒多想,隨口推辭道。
聯係他的是市文聯的一個小幹部,聽陳韜拒絕還有點兒不高興,掛掉電話心想人不大架子還挺大,不就是寫了兩篇文章,還耍起了牛逼,多少人想加入市作協都進不來呢,真不知道主席是怎麽想的要主動邀請他。
小幹部不太在意,也沒及時和領導匯報,市文聯主席還以為下麵的人已經把這事兒給辦妥了。
等活動舉辦的當天早上,有心計的人把《我的國度》以及幾期《檬芽》給拿到了市文聯主席辦公室。
主席看過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小作者比她想象的要厲害許多,等下她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個作者,給予大力表揚,通過他的事跡來弘揚、引領市裏麵的文化事業發展。
她沒有讓人寫講話稿,而是在主席台上即興發表講話。
“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有一位小作者,大家要多多向他學習,雖然年齡小,可是文筆很老辣,思想也很深刻,是我們盟市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在通北縣《草原之風》上發表的兩篇文章想必大家都看過了,但他在這之前已經出版了一本雜文集叫《我的國度》。”
說著市文聯主席舉起手中的書揚了揚。
“就是這一本,大家可以讀一讀,寫的很好,是一本對青少年很有益處的書,除此之外,這位小作者還在這本雜誌上連載了一部長篇小說,我還沒有來得及讀,另外,他也是通北今年其中一個被京大錄取的學生。”
聽完市文聯主席的介紹,下麵的人開始伸長脖子在場內四處尋找,想看看這位天才少年到底長啥樣。
同時,給陳韜打電話的小幹部此時麵色慘白,渾身直冒冷汗。
另外一些懷疑陳韜有抄襲嫌疑的文人此時也顯得非常震驚。
抄襲能抄襲到這種地步嗎?
“今天他就在這裏,陳韜,陳韜,上台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創作曆程。”
連著叫了好幾遍,才有人跑到台上俯在主席耳邊說了幾句
市文聯主席臉色一變,但隨即馬上鎮定下來,笑著對大家說:
“這位小作者正在田地裏挖掘文學,很遺憾今天沒能來參加活動,大家迴去好好了解一下,讀一下他寫的文章,互相學習,以共同把市裏的文學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講話結束後市文聯主席迴到辦公室,對著下麵一群人破口大罵:
“飯桶,一群飯桶,邀請加入市作協你們沒辦成,邀請來參加活動也沒辦成,為什麽沒有向上匯報?你們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幹什麽?玩紙牌?”
下麵一人說:“電話聯係了,但作者的意思是不想加入市作協。”
“放屁,”市文聯主席一巴掌排在桌子上:“市作協沒有份量了?”
加入市文聯是本地作家們求之不得的事情,各種講座、研學都是免費參加,還有機會在市刊物上發表文章,一般業餘作者都很願意加入。
“是你們的工作做的不到位,不要找客觀原因,繼續推動這項工作,下周三爭取完成。”
市文聯主席還打算活動結束後見見陳韜,沒想到下麵的人這麽不重視。
隨後市文聯再次邀請,陳韜才加入了市作協,接著就參加了一個市作協舉辦的作家交流活動。
參加活動的沒有全職寫作的人,有工程師、醫生、教師、社會工作者等等,這群人不為稿費寫作,隻是情懷罷了。
陳韜在活動中沒學到什麽文學方麵的東西,倒是結識了各行各業的人,一個外科女醫生,一個建築工程師,一未婚女教師,一個以商養文的老板......
“擴展人脈遠比寫文學交流更重要”,這是陳韜對這個活動的評價。
活動搞的挺無聊的,聊家常的占一多半,甚至還有聊婚姻失意的,陳韜就親眼看見兩個婚姻失意的人坐在那裏互訴衷腸,用愛情不是婚姻的文學來互相靠近。
無聊之下,陳韜偷偷溜出去跑到商場裏買了台筆記本,迴來的時候正好看見兩人挽著胳膊正好離開。
晚上跟外科女醫生一起吃了個飯,飯後女醫生非要讓陳韜去她家聊聊文學,她拿出自己未發表過的文章給陳韜讓其指點。
陳韜大概翻了翻,小說和散文隨筆都稱不上,都是外科女醫生的日常苦悶日記。
魯迅也是學醫的,但魯迅的文章跟手術刀一樣鋒利,所以一個外科醫生的內心不應該這麽柔弱啊。
“你寫這些東西當成自己的日記沒問題,可拿去發表就有點兒空泛了,你不如寫寫外科診室的事兒,比如《外科診室的那點兒事兒》、《二十年目睹之病人現狀》、《手術刀上的哲學》,這些東西有血有肉的多好,尤其是前兩個題目,寫一個長篇,深刻一些,估計都能出版。”
外科女醫生托著下巴,細細咀嚼著陳韜說的話,眼裏流露出滿滿的崇拜和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