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這三把火你怎麽燒?
鎮裏召開馬蘭鄉撤鄉合鎮降級後村委會組建會議。
現在需要確定一個村主任,目前一直是鄉裏的一個幹部在村裏代理。
“關於村主任選拔這個問題,我建議要麽從村裏選有群眾基礎的,要麽從鎮裏麵往下派,但以我的意見還是從村裏麵選,這樣的人了解基層,熟悉群眾,方便開展工作,你們的意見呢?”
鎮長說完,就該下麵的人發表意見,大家都輪流說了說,大概分為三個意見,一個是由村民選舉,另一個是鎮裏直接委派,再一個就是鎮裏麵從群眾中內定。
選舉是最民主的,委派這個意見排除,鎮裏幹預提名候選人選然後再通過選舉也是可以的。
“不僅要有群眾基礎,還要有威望,我覺得這事兒鎮裏得幹預一下,因為在過去的選舉當中我們也發現過,有些選舉走的很形式,一些大的家族會聯合起來共同推選某個人。”
“這個人當選村幹部以後,代表的不是全體村民的利益,而隻是代表著幾個家族的利益,馬蘭村是個大村,這次撤鄉以後,我很擔心村裏的工作開展。”
“我們不能因為它的行政級別降了,就不重視那裏的工作了,相反,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應該加大,我覺得馬蘭村有鄉政的底子,應該建設成示範村,大家有沒有意見。”
下麵的人都表示無意見,甚至還鼓了一陣掌。
這時,一位領導發表個人意見:“鎮長,同誌們,我有一個人選。”
鎮長喝了口茶水,點點頭,示意講下去。
“馬蘭村六隊的陳孝忠,高中畢業,當過老師,文化也不低,群眾身份,以前還當過幾天隊長,最重要的是他兒子今年考上了京大,出版了書,成了縣裏的名人,他現在在群眾當中算是有威望的。”
剛說完,旁邊的一個領導修正道:“何止是縣裏的名人,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名氣了。”
鎮長思慮了一下說道:“其他人選呢,有沒有更好的人選。”
在座的人交頭接耳一陣,又提供了幾個人選,經過對比誰都改不過陳孝忠。
“陳孝忠有威望,就他吧。”
鎮長拿著名單看了看說道:
“今天的會就到這兒吧,至於到底定誰,我們再考察一下,張書兵,你把名單整理一下,成立一個小組,對名單中的人選一一進行考察,三天後給我一個結果。”
張書兵知道,考察完以後,會保留最少三個人作為提名候選人,然後再通過選舉產生。
他擬定名單之前,給陳孝忠打了個電話,自從餘芳到鎮上工作以後,兩家基本也確定了他和餘芳之間的婚姻大事,那麽,陳孝忠就成了他的老舅爺。
“老舅,馬蘭村是個大村,村主任的位置很重要,你有群眾基礎,又是高中文化水平,鎮裏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才提名你為候選人。”
麵對突如其來的烏紗帽,陳孝忠一時有點兒懵,自己一介平民,雖說以前教過幾天書,可從來沒想到要當官啊。
“撤鄉以後村主任這個官可不小,主持著十幾個隊的工作,工資也非常可觀,我給你透個底,這段時間多少人盯著呢,疏通關係的大有人在。”
“老舅,考慮考慮給我個答複,目前你是最合適的人選,鎮長也很看重你。”
村主任是一方父母官,一肩挑,是基層的中流砥柱與中堅力量,頗有點兒泰山重任的意思。
最近有好幾個大家族的人在鋪展人脈競選村主任,前幾天還有兩個家族的人上門來拉人氣,讓陳孝忠給予支持,陳孝忠這個人有點兒中庸,哪個家族也不得罪,托辭家裏投票權在老大,老大讓兄弟幾個投誰咱就投誰。
從側麵也表示老陳家的團結與凝聚力。
甚至也有人旁敲側擊說孝忠你今年應該競選一下,有陳韜的事跡現在周邊幾個村沒有人不知道他陳孝忠的,能當選的把握要比別人高許多。
陳孝忠不是不想當這個村主任,張書兵帶來的這個消息可以說令他喜出望外。
掛掉電話以後,他點燃一支煙,看著牆上陳韜與作家教授們的合影,忽然幹勁十足。
“沒想到四十歲了還能當官。”
老陳不是沒有抱負,這麽多年一直沒有斷掉讀書的習慣,隻不過以前一直都在田地裏日複一日的勞作,消磨了他的意誌。
幾天後,通過競選,陳孝忠順利當上馬蘭村村主任,在競選的過程當中,他沒有像其他家族中有想法的人去拉票。
他根本不用拉票,一是原本老陳家在周邊村裏的風評一直就很好,二是有個大學生加名人的兒子,縣長都親自上門慰問了,那村主任肯定非他莫屬。
村人再愚鈍,這點兒眼力價還是有的。
當選村主任的當天,陳韜去門口貼著諾基亞摩托羅拉廣告的手機店給老爹選了一款砸核桃的手機。
老陳自己花錢還買了個腰帶上別的手機殼,他可能是幾個村主任當中唯一一個有手機的。
韓美玲給他在百貨大樓買了一身新衣服,陳小穎畫了一副歪歪扭扭的畫送給他。
接著陳韜拉著他到縣城裏唯一的駕校報了名,他自己也準備報名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就暫時沒報。
“爸,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你怎麽燒?”
陳孝忠一愣,沒想到兒子會問這麽個問題,他還真不知道這三把火該怎麽燒,他想的是接手村主任就按部就班的該幹啥幹啥不就行了。
咱又不是縣長,還燒什麽三把火。
“第一,你得清查掌握撤鄉後的遺留問題,你這是第一屆,也是最難幹的一屆,以後捋順了就好了。”
“撤鄉後肯定有很多遺留問題,比如以前的工程欠款問題,飯店吃喝費用,如果是一刀砍,以前鄉裏的財務糾紛都歸到鎮裏統一處理那還好說,我以前聽說鄉裏一些單位在飯店吃飯可沒少打白條,這一旦歸到村裏,那就麻煩了。”
陳孝忠想了想說:“如果有這種問題,隻能是硬住頭皮推給鎮裏。”
“對嘍,隻要涉及到錢上的糾紛,都推到鎮裏,其他問題可以由村裏處理。”
“第二,挨家挨戶走訪,你剛上任,對幾個村的情況了解不夠透徹,你就沒辦法開展工作,隻有走訪摸查你才能在向上匯報中體現實幹的態度。”
“第三,大力引進滴灌覆膜技術,這幾年咱們這兒種菜的人越來越多,渠道灌溉太浪費水資源,如果咱們村能先一步引進滴灌,那就是典型示範。”
“其他的事你慢慢自己琢磨吧。”
陳孝忠成沉浸在上任後的大幹一番,根本沒意識到跟他講話的是一個剛高三畢業的學生。
說完後陳韜起身準備迴縣城,陳孝忠恍然一震:
“你怎麽知道的頭頭是道?”
“書上教的啊。”
迴到縣城以後,陳韜到新華書店挑了基本符合基層幹部讀的報刊雜誌全年訂閱給老爹。
官雖小,以後咱也是官二代了。
今天學習了一下如何快節奏
鎮裏召開馬蘭鄉撤鄉合鎮降級後村委會組建會議。
現在需要確定一個村主任,目前一直是鄉裏的一個幹部在村裏代理。
“關於村主任選拔這個問題,我建議要麽從村裏選有群眾基礎的,要麽從鎮裏麵往下派,但以我的意見還是從村裏麵選,這樣的人了解基層,熟悉群眾,方便開展工作,你們的意見呢?”
鎮長說完,就該下麵的人發表意見,大家都輪流說了說,大概分為三個意見,一個是由村民選舉,另一個是鎮裏直接委派,再一個就是鎮裏麵從群眾中內定。
選舉是最民主的,委派這個意見排除,鎮裏幹預提名候選人選然後再通過選舉也是可以的。
“不僅要有群眾基礎,還要有威望,我覺得這事兒鎮裏得幹預一下,因為在過去的選舉當中我們也發現過,有些選舉走的很形式,一些大的家族會聯合起來共同推選某個人。”
“這個人當選村幹部以後,代表的不是全體村民的利益,而隻是代表著幾個家族的利益,馬蘭村是個大村,這次撤鄉以後,我很擔心村裏的工作開展。”
“我們不能因為它的行政級別降了,就不重視那裏的工作了,相反,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應該加大,我覺得馬蘭村有鄉政的底子,應該建設成示範村,大家有沒有意見。”
下麵的人都表示無意見,甚至還鼓了一陣掌。
這時,一位領導發表個人意見:“鎮長,同誌們,我有一個人選。”
鎮長喝了口茶水,點點頭,示意講下去。
“馬蘭村六隊的陳孝忠,高中畢業,當過老師,文化也不低,群眾身份,以前還當過幾天隊長,最重要的是他兒子今年考上了京大,出版了書,成了縣裏的名人,他現在在群眾當中算是有威望的。”
剛說完,旁邊的一個領導修正道:“何止是縣裏的名人,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名氣了。”
鎮長思慮了一下說道:“其他人選呢,有沒有更好的人選。”
在座的人交頭接耳一陣,又提供了幾個人選,經過對比誰都改不過陳孝忠。
“陳孝忠有威望,就他吧。”
鎮長拿著名單看了看說道:
“今天的會就到這兒吧,至於到底定誰,我們再考察一下,張書兵,你把名單整理一下,成立一個小組,對名單中的人選一一進行考察,三天後給我一個結果。”
張書兵知道,考察完以後,會保留最少三個人作為提名候選人,然後再通過選舉產生。
他擬定名單之前,給陳孝忠打了個電話,自從餘芳到鎮上工作以後,兩家基本也確定了他和餘芳之間的婚姻大事,那麽,陳孝忠就成了他的老舅爺。
“老舅,馬蘭村是個大村,村主任的位置很重要,你有群眾基礎,又是高中文化水平,鎮裏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才提名你為候選人。”
麵對突如其來的烏紗帽,陳孝忠一時有點兒懵,自己一介平民,雖說以前教過幾天書,可從來沒想到要當官啊。
“撤鄉以後村主任這個官可不小,主持著十幾個隊的工作,工資也非常可觀,我給你透個底,這段時間多少人盯著呢,疏通關係的大有人在。”
“老舅,考慮考慮給我個答複,目前你是最合適的人選,鎮長也很看重你。”
村主任是一方父母官,一肩挑,是基層的中流砥柱與中堅力量,頗有點兒泰山重任的意思。
最近有好幾個大家族的人在鋪展人脈競選村主任,前幾天還有兩個家族的人上門來拉人氣,讓陳孝忠給予支持,陳孝忠這個人有點兒中庸,哪個家族也不得罪,托辭家裏投票權在老大,老大讓兄弟幾個投誰咱就投誰。
從側麵也表示老陳家的團結與凝聚力。
甚至也有人旁敲側擊說孝忠你今年應該競選一下,有陳韜的事跡現在周邊幾個村沒有人不知道他陳孝忠的,能當選的把握要比別人高許多。
陳孝忠不是不想當這個村主任,張書兵帶來的這個消息可以說令他喜出望外。
掛掉電話以後,他點燃一支煙,看著牆上陳韜與作家教授們的合影,忽然幹勁十足。
“沒想到四十歲了還能當官。”
老陳不是沒有抱負,這麽多年一直沒有斷掉讀書的習慣,隻不過以前一直都在田地裏日複一日的勞作,消磨了他的意誌。
幾天後,通過競選,陳孝忠順利當上馬蘭村村主任,在競選的過程當中,他沒有像其他家族中有想法的人去拉票。
他根本不用拉票,一是原本老陳家在周邊村裏的風評一直就很好,二是有個大學生加名人的兒子,縣長都親自上門慰問了,那村主任肯定非他莫屬。
村人再愚鈍,這點兒眼力價還是有的。
當選村主任的當天,陳韜去門口貼著諾基亞摩托羅拉廣告的手機店給老爹選了一款砸核桃的手機。
老陳自己花錢還買了個腰帶上別的手機殼,他可能是幾個村主任當中唯一一個有手機的。
韓美玲給他在百貨大樓買了一身新衣服,陳小穎畫了一副歪歪扭扭的畫送給他。
接著陳韜拉著他到縣城裏唯一的駕校報了名,他自己也準備報名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就暫時沒報。
“爸,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你怎麽燒?”
陳孝忠一愣,沒想到兒子會問這麽個問題,他還真不知道這三把火該怎麽燒,他想的是接手村主任就按部就班的該幹啥幹啥不就行了。
咱又不是縣長,還燒什麽三把火。
“第一,你得清查掌握撤鄉後的遺留問題,你這是第一屆,也是最難幹的一屆,以後捋順了就好了。”
“撤鄉後肯定有很多遺留問題,比如以前的工程欠款問題,飯店吃喝費用,如果是一刀砍,以前鄉裏的財務糾紛都歸到鎮裏統一處理那還好說,我以前聽說鄉裏一些單位在飯店吃飯可沒少打白條,這一旦歸到村裏,那就麻煩了。”
陳孝忠想了想說:“如果有這種問題,隻能是硬住頭皮推給鎮裏。”
“對嘍,隻要涉及到錢上的糾紛,都推到鎮裏,其他問題可以由村裏處理。”
“第二,挨家挨戶走訪,你剛上任,對幾個村的情況了解不夠透徹,你就沒辦法開展工作,隻有走訪摸查你才能在向上匯報中體現實幹的態度。”
“第三,大力引進滴灌覆膜技術,這幾年咱們這兒種菜的人越來越多,渠道灌溉太浪費水資源,如果咱們村能先一步引進滴灌,那就是典型示範。”
“其他的事你慢慢自己琢磨吧。”
陳孝忠成沉浸在上任後的大幹一番,根本沒意識到跟他講話的是一個剛高三畢業的學生。
說完後陳韜起身準備迴縣城,陳孝忠恍然一震:
“你怎麽知道的頭頭是道?”
“書上教的啊。”
迴到縣城以後,陳韜到新華書店挑了基本符合基層幹部讀的報刊雜誌全年訂閱給老爹。
官雖小,以後咱也是官二代了。
今天學習了一下如何快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