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日有話要說,諸位愛卿且靜下心來傾聽。想當年,太祖武皇帝雄才大略,金戈鐵馬打下這片江山,自此晉國在這世間稱雄稱霸長達幾十餘個春秋。


    然而,曆經連年不斷的戰火紛飛,我大晉如今已是兵乏將倦、國力衰微。自從那幫亂賊強占我秦州之地起,迄今已然過去整整十年光陰。


    在這段漫長歲月裏,除了已逝的攝政王韋雲曾給我們帶來過短暫的勝利曙光外,其餘時候麵對秦國的虎狼之師,我晉國竟是連戰連敗,未能取得哪怕一次像樣的勝仗。


    近些年來,不僅大量國土淪陷敵手,那些為國捐軀、血灑疆場的英勇將士更是數不勝數。


    無辜的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困苦不堪。每每念及此處,朕便深感愧疚難安啊,朕實在是愧對天下蒼生……”


    說到動情處,年輕的皇帝眼眶泛紅,聲音略微顫抖起來。


    “陛下!微臣等知罪!”


    聽到皇帝這番發自肺腑的自責之言,朝堂之上眾多官員不禁心生愧疚之意,紛紛雙膝跪地,叩頭請罪。


    他們心裏清楚,當下晉國所麵臨的重重艱難險阻以及這般困頓窘迫的局麵,跟這位剛剛登基沒多久、尚未真正親政的小皇帝毫無關聯。


    要追究罪責,無論如何也不該落到他的頭上!


    特別是那些以朱宣為首的武將們,其內心的情感尤為真摯且強烈。


    要知道,這國家之所以會淪落到如此不堪之境,與他們在前線接二連三遭遇失敗有著莫大的關聯。


    而此刻,這位初登皇位不久的年輕帝王,竟然心甘情願地將這份沉重的責任背負於自身之上,此等舉動,對於這些武將來說,無疑是一種令人無比動容的善舉。


    然而,唯有尚書令朱覃心中隱隱感到一絲異樣,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這位看似稚嫩的小皇帝此番行徑似乎暗藏玄機。


    以朱覃的聰慧和閱曆來判斷,小皇帝真實的意圖恐怕遠非表麵所見那般單純。


    隻聽那韋真繼續高聲說道:“諸位愛卿應該知曉,我朝建國至今不過短短數十載光陰,而遷都至這神州之地亦僅有區區二十餘載罷了。


    此地或許在太平盛世之時可作都城之用,但如今戰亂紛起,此地實難抵擋敵軍鐵蹄的肆虐。


    倘若那秦軍當真揮師而來,這座城池將會麵臨怎樣的慘狀,想必在座各位心裏都十分清楚。


    故而,朕之意乃是——遷都!”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朝堂瞬間沸騰起來。


    一眾官員們紛紛交頭接耳,熱烈地探討著此事的可行與否,並絞盡腦汁思考究竟何地才更適宜成為新的都城所在。


    一時間,各種觀點、建議此起彼伏,朝堂之上氣氛異常緊張而又熱烈。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遷都”這一重大決策竟然鮮少有人站出來表示反對。


    歸根結底,這其實是因為晉國的官員們內心深處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他們知道秦軍的強大實力,害怕一旦秦軍真的揮師南下,晉軍那脆弱不堪的防線將會瞬間土崩瓦解。


    到那時,他們所有人都可能淪為亡國之臣。


    前秦王朝剛剛覆滅沒多久,而眼前的這些官員中有許多人皆是從前秦時期遺留下來的世家貴族。


    在前秦政權搖搖欲墜之時,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還曾在背後狠狠地推波助瀾。


    如今,秦國高舉著前秦正統的大旗即將兵臨華神州大地。


    麵對這樣的局勢,那些曾經在前秦崩潰時落井下石的世家貴族們清楚地意識到,如果秦國成功入侵,等待他們的唯有殘酷的清算與懲罰。


    相較之下,如果是趙國意圖覆滅晉國,或許他們還有一線生機能夠苟延殘喘下去。


    畢竟趙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相對較小,不至於像秦國那般對他們趕盡殺絕。


    正因為如此,當韋真這位皇帝陛下親自提出遷都的主張時,對於這群自私自利、毫無家國情懷可言的官員們來說,無疑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他們心中壓根兒就沒有為國捐軀、舍生取義的念頭,隻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


    所以,遷都之舉在他們眼中成了逃避秦軍威脅、保全自身利益的最佳選擇。


    “陛下!末將不同意遷都!”


    就在此時,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唯有朱宣挺身而出,高聲喊道。


    他麵色凝重,眼神堅定地望著高高在上的皇帝。


    要知道,如果真的決定遷都,那他當初毅然決然地放棄元州,千裏迢迢趕迴來力保朝廷又算什麽呢?


    這豈不是一招昏棋、一步臭棋嗎?


    況且,在朱宣心中,晉國於神都苦心經營多年,根基深厚。


    若就此輕易舍棄此地,離去另尋都城,恐怕會寒了神都百姓們的心。


    如此一來,民心盡失,晉國想要再度崛起可就難如登天了。


    這樣的後果遠比他放棄元州歸來更為嚴重,簡直是自毀長城之舉。


    然而,未等朱宣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一名來自定州的官員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對其冷嘲熱諷道:“朱將軍,您為何如此堅決地反對遷都呢?


    莫非是自以為有足夠的實力可以擊敗強大的秦軍,甚至戰勝那秦將閻元珣?


    倘若朱將軍當真有這般通天徹地之能,倒不如趕緊為咱們國家奪迴那些已經淪陷敵手的疆土,也好過在此處信口雌黃、胡言亂語!”


    這位定州官員的話語猶如一把利劍,直刺朱宣的要害。


    顯然,對於定州一係的官員來說,晉帝韋真提出“遷都”之計後,唯一可選的新都城地點便是他們所在的定州。


    因此,他們自然極力支持這一提議,並對任何反對之聲加以駁斥和打壓。


    定州位於這天地間最為偏遠的東北角之處,與那秦、趙兩國的交戰前沿相距甚遠。


    往昔,曾有一強盛之國在此定都立國,雖最終國破城亡,但定州的核心之地——上京,卻依然留存於世。


    即便曆經滄桑變遷,這座古老都城的痕跡仍依稀可見,隻需稍加整修維護,其規模氣象未必會遜於如今的神都城。


    若能將晉國之中心遷轉迴歸至定州,對那些出身於此的官員們來說,無疑乃是上上之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伐就在今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良並收藏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