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被韋雲強力打壓至神州之外的朱宣、彭睿等朝堂門閥勢力,趁此機會蠢蠢欲動,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與此同時,以太後朱氏和小皇帝韋真為首的皇家勢力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他們看準時機,積極收攏韋雲生前的舊臣官員,企圖鞏固自身地位,增強實力。
於是,朝廷之上,兩派勢力明爭暗鬥,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誰都不肯輕易放過韋雲離世後所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地帶。
就在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之際,鎮守元州的前將軍朱宣竟然出人意料地返迴了神都城。
他的歸來仿佛一顆投入湖麵的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使得朝廷中的局勢愈發緊張起來。
當朱宣踏入朝堂的那一刻,迎接他的便是鋪天蓋地的指責與質問。
那些與朱、彭兩家素來不和的皇家勢力更是毫不留情,直接將一頂畏戰而逃的大帽子狠狠地扣在了他的頭上:“前將軍!
您身為一軍統帥,居然置元州之地於不顧,狼狽逃迴神州。請問您此舉究竟所謂何事?
難道作為一名將領,其首要職責不應該是為國家戍守疆土、抵禦外敵入侵嗎?”
麵對如此淩厲的詰問,朱宣麵沉似水,一言不發,隻是冷冷地掃視著四周的群臣。
“大膽狂徒!你這匹夫竟敢信口胡謅,誣陷我朝重臣?哼,你既有如此膽量和口才,怎不見你親身請兵出征,為國家浴血奮戰呢?”
未等朱宣發話,其愛子朱覃已然挺身而出,義正言辭地駁斥道。
此次朱覃敏銳地察覺到,自從父親歸來後,性情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往昔的父親,脾氣火爆剛直,遇到此種情形定會據理力爭,絕不輕易退縮妥協。
然而如今麵對這般指責,竟然選擇主動放棄領土而後撤,實在令人費解。
此刻的朱宣,讓朱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你……簡直蠻不講理!本官不屑與你在此逞口舌之快!”
那位方才慷慨陳詞的官員,眼見朱覃緊緊地盯著自己,心頭不禁掠過一絲懼意,於是便訕訕然地往後退去,不敢再與之對峙。
在朱宣尚未歸來之時,皇室力量尚且能夠與朱、彭兩家稍作抗衡,勉強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平衡態勢。
可伴隨著朱宣的凱旋而歸,這一局麵瞬間被徹底顛覆。
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朱宣歸朝之後,竟遲遲不肯將從元州帶迴的雄師兵權交予朝廷掌控。
眾人皆對他的真實意圖揣測紛紛,卻始終難以窺得其中端倪。
“前將軍,不知汝可否為本宮詳細闡釋此樁事情的來龍去脈?”
眼看著自己手下的官員紛紛退縮,朱太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主動開口詢問。
此刻,她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便是竭盡全力守護住自己以及兒子韋真手中的權力。
至於朱家這個心懷叵測、野心勃勃的娘家,早已被她視作不共戴天的仇敵。
隻見朱太後鳳目圓睜,緊緊盯著眼前的前將軍朱宣,等待著他的迴應。
而朱宣則恭恭敬敬地抱拳施禮,然後有條不紊地迴答道:“啟稟太後,如今涼州已然淪陷敵手,如此一來,元州便失去了原本重要的戰略地位。
此前攝政王於涼州一戰中不幸落敗,導致數十萬晉國的將士和百姓被秦國俘虜,更有不計其數的軍械糧草也落入秦人之手。
以末將目前所掌握的兵力和資源,如果執意堅守元州,恐怕難以對秦國形成有效的抵禦。
因此,依末將之見,當務之急乃是保存我方實力,果斷退守神州方為上策!”
然而,朱宣心裏其實還藏著一件事沒有明言。
那就是在他看來,放眼整個晉國,除了他自己之外,無論是在神州還是定州,都再也找不出能夠抵擋住秦軍兇猛攻勢的將帥之才了。
倘若他不及時返迴神州坐鎮指揮,而是執意留在元州據守,那麽神州的朝廷很有可能會麵臨滅頂之災。
他滿心篤定地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都毫無半點私心雜念可言,因為這所有的一切皆是出於對朝廷安危的深深憂慮和關切。
“胡說八道!我神州大地尚有整整八萬英勇無畏的解軍卒將士,更有數不清的晉國忠勇之士鎮守四方,而你呢?
隻不過是被那秦國將領閻蒼嚇得魂飛魄散、肝膽俱裂而已!”
朱宣堅信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心甘情願地認同他的所思所想。
在朱太後眼中,韋雲在世之時,盡管此人位高權重、權傾朝野,但好歹也懂得適當打壓一下那幾個氣焰囂張的家族勢力,並且至少還能給予皇家幾分應有的敬重與忌憚。
可是如今的朱家和彭家就完全不同了,想當年四大家族如日中天、權傾朝野之際,就連她那位已然逝去的夫君韋興,在麵對這些龐然大物時也不得不看其眼色行事。
而今,他們母子二人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朱家那隱藏許久的狼子野心終於徹徹底底地暴露無遺。
這次朱宣匆忙歸來,明擺著就是要給朱家充當堅實後盾,妄圖強行搶奪屬於她們母子的權力,說不定哪天連自己寶貝兒子的皇位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朱太後每每念及此事,便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對她來說,朱宣舍棄元州並撤軍的行為已然顯露出忤逆之意。
“太後!先太祖曾明令禁止後宮幹預政事!太後您雖心懷天下,但畢竟能力有限。況且當今陛下業已成年,理當以陛下的旨意為重!”
朱宣絲毫不為所動,哪怕眼前之人乃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且貴為一國太後。
然而,不論是從名分上講,還是綜合各方麵因素來看,朱太後在他這位前任大將軍跟前根本就毫無立足之地。
“你……”
朱太後聞聽此言,頓時氣得渾身發抖,半晌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想當初,她可是應自己的兒子與諸位朝臣之邀,才出山主持朝政的。
不曾料到,如今朱宣竟敢公然指責她幹涉政務,這簡直就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狠狠扇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
與此同時,以太後朱氏和小皇帝韋真為首的皇家勢力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他們看準時機,積極收攏韋雲生前的舊臣官員,企圖鞏固自身地位,增強實力。
於是,朝廷之上,兩派勢力明爭暗鬥,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誰都不肯輕易放過韋雲離世後所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地帶。
就在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之際,鎮守元州的前將軍朱宣竟然出人意料地返迴了神都城。
他的歸來仿佛一顆投入湖麵的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使得朝廷中的局勢愈發緊張起來。
當朱宣踏入朝堂的那一刻,迎接他的便是鋪天蓋地的指責與質問。
那些與朱、彭兩家素來不和的皇家勢力更是毫不留情,直接將一頂畏戰而逃的大帽子狠狠地扣在了他的頭上:“前將軍!
您身為一軍統帥,居然置元州之地於不顧,狼狽逃迴神州。請問您此舉究竟所謂何事?
難道作為一名將領,其首要職責不應該是為國家戍守疆土、抵禦外敵入侵嗎?”
麵對如此淩厲的詰問,朱宣麵沉似水,一言不發,隻是冷冷地掃視著四周的群臣。
“大膽狂徒!你這匹夫竟敢信口胡謅,誣陷我朝重臣?哼,你既有如此膽量和口才,怎不見你親身請兵出征,為國家浴血奮戰呢?”
未等朱宣發話,其愛子朱覃已然挺身而出,義正言辭地駁斥道。
此次朱覃敏銳地察覺到,自從父親歸來後,性情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往昔的父親,脾氣火爆剛直,遇到此種情形定會據理力爭,絕不輕易退縮妥協。
然而如今麵對這般指責,竟然選擇主動放棄領土而後撤,實在令人費解。
此刻的朱宣,讓朱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你……簡直蠻不講理!本官不屑與你在此逞口舌之快!”
那位方才慷慨陳詞的官員,眼見朱覃緊緊地盯著自己,心頭不禁掠過一絲懼意,於是便訕訕然地往後退去,不敢再與之對峙。
在朱宣尚未歸來之時,皇室力量尚且能夠與朱、彭兩家稍作抗衡,勉強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平衡態勢。
可伴隨著朱宣的凱旋而歸,這一局麵瞬間被徹底顛覆。
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朱宣歸朝之後,竟遲遲不肯將從元州帶迴的雄師兵權交予朝廷掌控。
眾人皆對他的真實意圖揣測紛紛,卻始終難以窺得其中端倪。
“前將軍,不知汝可否為本宮詳細闡釋此樁事情的來龍去脈?”
眼看著自己手下的官員紛紛退縮,朱太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主動開口詢問。
此刻,她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便是竭盡全力守護住自己以及兒子韋真手中的權力。
至於朱家這個心懷叵測、野心勃勃的娘家,早已被她視作不共戴天的仇敵。
隻見朱太後鳳目圓睜,緊緊盯著眼前的前將軍朱宣,等待著他的迴應。
而朱宣則恭恭敬敬地抱拳施禮,然後有條不紊地迴答道:“啟稟太後,如今涼州已然淪陷敵手,如此一來,元州便失去了原本重要的戰略地位。
此前攝政王於涼州一戰中不幸落敗,導致數十萬晉國的將士和百姓被秦國俘虜,更有不計其數的軍械糧草也落入秦人之手。
以末將目前所掌握的兵力和資源,如果執意堅守元州,恐怕難以對秦國形成有效的抵禦。
因此,依末將之見,當務之急乃是保存我方實力,果斷退守神州方為上策!”
然而,朱宣心裏其實還藏著一件事沒有明言。
那就是在他看來,放眼整個晉國,除了他自己之外,無論是在神州還是定州,都再也找不出能夠抵擋住秦軍兇猛攻勢的將帥之才了。
倘若他不及時返迴神州坐鎮指揮,而是執意留在元州據守,那麽神州的朝廷很有可能會麵臨滅頂之災。
他滿心篤定地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都毫無半點私心雜念可言,因為這所有的一切皆是出於對朝廷安危的深深憂慮和關切。
“胡說八道!我神州大地尚有整整八萬英勇無畏的解軍卒將士,更有數不清的晉國忠勇之士鎮守四方,而你呢?
隻不過是被那秦國將領閻蒼嚇得魂飛魄散、肝膽俱裂而已!”
朱宣堅信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心甘情願地認同他的所思所想。
在朱太後眼中,韋雲在世之時,盡管此人位高權重、權傾朝野,但好歹也懂得適當打壓一下那幾個氣焰囂張的家族勢力,並且至少還能給予皇家幾分應有的敬重與忌憚。
可是如今的朱家和彭家就完全不同了,想當年四大家族如日中天、權傾朝野之際,就連她那位已然逝去的夫君韋興,在麵對這些龐然大物時也不得不看其眼色行事。
而今,他們母子二人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朱家那隱藏許久的狼子野心終於徹徹底底地暴露無遺。
這次朱宣匆忙歸來,明擺著就是要給朱家充當堅實後盾,妄圖強行搶奪屬於她們母子的權力,說不定哪天連自己寶貝兒子的皇位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朱太後每每念及此事,便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對她來說,朱宣舍棄元州並撤軍的行為已然顯露出忤逆之意。
“太後!先太祖曾明令禁止後宮幹預政事!太後您雖心懷天下,但畢竟能力有限。況且當今陛下業已成年,理當以陛下的旨意為重!”
朱宣絲毫不為所動,哪怕眼前之人乃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且貴為一國太後。
然而,不論是從名分上講,還是綜合各方麵因素來看,朱太後在他這位前任大將軍跟前根本就毫無立足之地。
“你……”
朱太後聞聽此言,頓時氣得渾身發抖,半晌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想當初,她可是應自己的兒子與諸位朝臣之邀,才出山主持朝政的。
不曾料到,如今朱宣竟敢公然指責她幹涉政務,這簡直就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狠狠扇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