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階段是陳述性知識掌握和程序性知識發展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人的行為在無意識狀態下完全由規則支配,技能也相對達到自動化,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相應行為。無論是簡單的知覺--動作技能,還是更為複雜的技能,都向越來越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所需的加工資源也越來越少。個體會變得越來越善於辨別各種條件以及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從而使行動變得越發適當和準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自覺地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運用所學習的程序性知識,使技能得以自動化。在此階段,學習者可能會逐漸喪失清楚解釋行為舉動的能力,在執行反應時也會變得越來越刻板。在這層意思上,對某種程序保持必要的有意識控製依然十分必要。
(第三節學習策略的掌握
掌握並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對於學習者學會學習,具備自學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這不僅是現代心理學的一項新內容,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一、學習策略的內涵與類型
1.學習策略的內涵
自認知心理學興起,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日漸為教育心理學家們所重視,認為這是培養學習者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般認為,學習策略(learningstrategy)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調節個人學習行為和認知活動的一種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概括地說,學習策略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麵的涵義:
其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而積極主動使用的。其實質是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和材料,采用適當的方法來調控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從而有效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其二,學習策略是學習者調節自我內部行為過程的有效策略。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記憶、如何思維,學習者學會成為能自我教學的人,或者成為所謂的獨立學習者。
其三,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針對學習過程製定的學習計劃、步驟或方案。嚴格說來,每一次學習的學習策略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相對而言,對於同一類型的學習,存在著一些基本相同的步驟、方案或計劃,這些基本相同的步驟、方案或計劃就是我們常用的學習策略。
2.學習策略的類型
外國心理學家根據不同標準對學習策略作了不同的分類。
美國學者丹塞雷根據學習策略所起的作用,把學習策略分為基礎策略(認知操作方麵)和支持策略(目標製定,自我調控等)。
根據學習策略包含的成分,美國學者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具體情況如12-2圖。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複述策略:重複、抄寫、作記錄、畫線等精細加工策略:想象、口述、總結、做筆記、類比、答疑等組織策略:組塊、列提綱、畫地圖等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設置目標、瀏覽、設疑等監視策略:自我測查、集中注意、監視領會等調節策略:調查閱讀速度、重新閱讀、使用考試策略等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建立時間表、設置目標等尋找固定地方、安靜地方、有組織的地方等努力管理策略:歸因於努力、調整心境、自我談話、自我強化等社會資源利用策略:尋求老師及夥伴幫助、使用夥伴小組學習、獲得個別指導等
圖12-2邁克爾等人對學習策略的概括
美國學者奈斯比特根據學習策略適用的範圍,將學習策略分為通用策略(動機、態度、動力),宏觀策略(一般的領域如思維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和微觀策略(比較具體的領域)。
二、學習策略的作用與教學原則、方法
1.學習策略的作用
在21世紀,知識化已滲透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麵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麵對知識不斷更新換代,人們必須終身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發展。因此每一個人必須“學會學習”,否則將成為新時代的落伍者被時代拋棄。要學會學習,必須掌握高速的、高效的最佳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策略。掌握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標誌。具體說來,學習策略的掌握具有以下作用:
(1)掌握學習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自學能力
掌握學習策略和方法是提高學習者自學能力的必要條件。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的基礎。學習方法反複應用,使學習技能逐漸發展成熟,進而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者掌握大量的高水平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也就意味著自學能力的提高。
(2)掌握學習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學習策略中學習目的的確定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運用,都是由學習者主動地獨立自主完成的,在執行監控過程中也是通過學習自我反饋、自我評價、自我校正等步驟主動完成的。在監控過程中,學習者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創造性地解決事先未料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就自然得到了鍛煉與提高。(3)掌握學習策略有益於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學習策略包含智力因素,如觀察方法、思維方法等;也包含有非智力因素,如學習目的、學習計劃、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自我監控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結合,才能產生最佳學習效果。單一的學習方法,單一的智力活動,並不能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隻有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方法選用得當、學習調控及時的學習策略,才能發揮綜合作用,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2.學習策略的教學原則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對於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很難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因為很少有什麽學習策略總是有效的,也很少有什麽學習策略總是無效的,學習策略的價值依賴於其所應用的具體情況以及其使用所達到的具體效果。因而,學習策略的教學非常複雜,對於如何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至今仍存在很大的爭議。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和羅瓦提出的適用於具體學習方法的一套有效教學原則,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讚同,具體內容如下:
(1)特定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於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的類型,即通常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研究者發現,同樣一個策略,對於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習水平的學習者來說,其所達到的具體效果是不同的。例如,閱讀時寫提要對於成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對於幼兒來說則可能相當困難。
同時,還要考慮學習策略的層次,必須給學習者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策略。不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還要有非常具體的策略。
(2)生成性原則
有效學習策略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產生某種新的東西,這就要求學習者進行高度的心理加工。要想使一種學習策略有效,這種心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給別人寫內容提要、向別人提問、將筆記列成提綱、調節要點之間的關係、向同伴講授課程的難題要求。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區分的畫線,不抓要點的記錄,不抓重要信息的膚淺提要等,這些對於良好學習效果的實現都是無益。
(3)有效監控原則
教學生何時、何地與為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盡管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都常常被教師所忽視,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生自己能行。有效監控原則就是意味著要教學生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以及當這些策略正在運作時能將它說出來,形成對策略的理性認知。
(4)個體效能感原則
我們不能忘記成績和態度之間的關係,學習者可能知道何時與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們不願意使用這些策略,他們的基本學習能力是不會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會提高他們的成績。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一分努力一分收獲。同時學生還要有信心學好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策略學習的個體效能感。教師要樹立這樣一個意識:在學生學習某材料時,要不斷向學生提問和測查,並且根據這些評價給學生定成績,以此促進學生使用學習策略,並感到在掌握了學習策略的教學原則的基礎,還必須了解一定的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能夠較好地使用學習策略,發揮學習策略,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策略在使用有助於學習績效的提高。
3.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法
(1)結合學科教學進行學習策略的教育
在我國,學習策略的教學還沒有列入教學計劃,沒有開設專門課程。要想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教師不能空講學習策略的一般原理,必須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聯係各科教學的具體內容來開展。應有目的地結合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各門學科的教學來進行指導。如結合語文教學內容講授閱讀策略和作文策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講授邏輯推理的策略;結合史、地教學內容講授記憶策略,等等。
(2)“控製+監視”的教學技術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策略,而且還應培養他們自我監視並控製學習策略的使用,善於檢查、評定或修正其策略的能力。有學者分析了四種教學技術:“自我管理”教學,僅讓學生運用具體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列提綱);“規則”教學,明確地告訴學生如何使用具體的策略並示範;“規則+自我管理”的教學,即把前兩種結合起來的教學;“控製+監視”教學,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控製和監視的知識,使之懂得何時及如何檢查和評定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研究表明,第四種教學效果最好,使學生能有意識地發現策略,總結策略,從而生成適合自己的新策略,提高了學習者在未來的學習中選擇使用更有效的學習策略的能力。
(3)教學示範,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
教師要用自己教學策略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是學習策略的核心。教師用什麽方法講課,學生就用什麽方法學習。教師用什麽方法監控教學,學生就用什麽方法監控自己的學習。這就是教學的示範作用。例如,教師上課一開始,通過提問來檢查上次課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情況;通過課堂作業檢查課堂學習的情況;通過批改、講評課外作業,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情況;通過階段性總結、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進行階段和學期檢查,評定學生學習效果。這樣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監控學生的學習,給學生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作出了示範。讓學生逐步了解自我監控在提高學習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主動地學習和掌握自我監控的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4)講解、示範、練習與反饋相結合的基本教學操作
講解、示範、練習與反饋是基本的策略教學操作。首先,講解與示範要結合。教師不但要向學生解釋說明,而且要反複向學生示範策略的使用方法。準確的講解和示範為學習者獲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其次,練習與反饋要結合。教師讓學生在廣泛的情境中練習使用策略,獲得親身體驗的同時,還應重視為其提供清晰的反饋,準確的反饋是學生策略獲得和改進的關鍵。
【本章思考題】
1.什麽是學習動機?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學習遷移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3.簡述知識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
4.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5.什麽是學習策略?它對學習者有何作用?
(第三節學習策略的掌握
掌握並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對於學習者學會學習,具備自學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這不僅是現代心理學的一項新內容,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一、學習策略的內涵與類型
1.學習策略的內涵
自認知心理學興起,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日漸為教育心理學家們所重視,認為這是培養學習者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般認為,學習策略(learningstrategy)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調節個人學習行為和認知活動的一種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概括地說,學習策略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麵的涵義:
其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而積極主動使用的。其實質是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和材料,采用適當的方法來調控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從而有效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其二,學習策略是學習者調節自我內部行為過程的有效策略。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記憶、如何思維,學習者學會成為能自我教學的人,或者成為所謂的獨立學習者。
其三,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針對學習過程製定的學習計劃、步驟或方案。嚴格說來,每一次學習的學習策略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相對而言,對於同一類型的學習,存在著一些基本相同的步驟、方案或計劃,這些基本相同的步驟、方案或計劃就是我們常用的學習策略。
2.學習策略的類型
外國心理學家根據不同標準對學習策略作了不同的分類。
美國學者丹塞雷根據學習策略所起的作用,把學習策略分為基礎策略(認知操作方麵)和支持策略(目標製定,自我調控等)。
根據學習策略包含的成分,美國學者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具體情況如12-2圖。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複述策略:重複、抄寫、作記錄、畫線等精細加工策略:想象、口述、總結、做筆記、類比、答疑等組織策略:組塊、列提綱、畫地圖等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設置目標、瀏覽、設疑等監視策略:自我測查、集中注意、監視領會等調節策略:調查閱讀速度、重新閱讀、使用考試策略等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建立時間表、設置目標等尋找固定地方、安靜地方、有組織的地方等努力管理策略:歸因於努力、調整心境、自我談話、自我強化等社會資源利用策略:尋求老師及夥伴幫助、使用夥伴小組學習、獲得個別指導等
圖12-2邁克爾等人對學習策略的概括
美國學者奈斯比特根據學習策略適用的範圍,將學習策略分為通用策略(動機、態度、動力),宏觀策略(一般的領域如思維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和微觀策略(比較具體的領域)。
二、學習策略的作用與教學原則、方法
1.學習策略的作用
在21世紀,知識化已滲透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麵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麵對知識不斷更新換代,人們必須終身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發展。因此每一個人必須“學會學習”,否則將成為新時代的落伍者被時代拋棄。要學會學習,必須掌握高速的、高效的最佳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策略。掌握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標誌。具體說來,學習策略的掌握具有以下作用:
(1)掌握學習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自學能力
掌握學習策略和方法是提高學習者自學能力的必要條件。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的基礎。學習方法反複應用,使學習技能逐漸發展成熟,進而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者掌握大量的高水平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也就意味著自學能力的提高。
(2)掌握學習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學習策略中學習目的的確定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運用,都是由學習者主動地獨立自主完成的,在執行監控過程中也是通過學習自我反饋、自我評價、自我校正等步驟主動完成的。在監控過程中,學習者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創造性地解決事先未料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就自然得到了鍛煉與提高。(3)掌握學習策略有益於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學習策略包含智力因素,如觀察方法、思維方法等;也包含有非智力因素,如學習目的、學習計劃、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自我監控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結合,才能產生最佳學習效果。單一的學習方法,單一的智力活動,並不能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隻有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方法選用得當、學習調控及時的學習策略,才能發揮綜合作用,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2.學習策略的教學原則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對於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很難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因為很少有什麽學習策略總是有效的,也很少有什麽學習策略總是無效的,學習策略的價值依賴於其所應用的具體情況以及其使用所達到的具體效果。因而,學習策略的教學非常複雜,對於如何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至今仍存在很大的爭議。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和羅瓦提出的適用於具體學習方法的一套有效教學原則,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讚同,具體內容如下:
(1)特定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於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的類型,即通常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研究者發現,同樣一個策略,對於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習水平的學習者來說,其所達到的具體效果是不同的。例如,閱讀時寫提要對於成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對於幼兒來說則可能相當困難。
同時,還要考慮學習策略的層次,必須給學習者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策略。不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還要有非常具體的策略。
(2)生成性原則
有效學習策略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產生某種新的東西,這就要求學習者進行高度的心理加工。要想使一種學習策略有效,這種心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給別人寫內容提要、向別人提問、將筆記列成提綱、調節要點之間的關係、向同伴講授課程的難題要求。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區分的畫線,不抓要點的記錄,不抓重要信息的膚淺提要等,這些對於良好學習效果的實現都是無益。
(3)有效監控原則
教學生何時、何地與為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盡管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都常常被教師所忽視,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生自己能行。有效監控原則就是意味著要教學生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以及當這些策略正在運作時能將它說出來,形成對策略的理性認知。
(4)個體效能感原則
我們不能忘記成績和態度之間的關係,學習者可能知道何時與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們不願意使用這些策略,他們的基本學習能力是不會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會提高他們的成績。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一分努力一分收獲。同時學生還要有信心學好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策略學習的個體效能感。教師要樹立這樣一個意識:在學生學習某材料時,要不斷向學生提問和測查,並且根據這些評價給學生定成績,以此促進學生使用學習策略,並感到在掌握了學習策略的教學原則的基礎,還必須了解一定的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能夠較好地使用學習策略,發揮學習策略,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策略在使用有助於學習績效的提高。
3.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法
(1)結合學科教學進行學習策略的教育
在我國,學習策略的教學還沒有列入教學計劃,沒有開設專門課程。要想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教師不能空講學習策略的一般原理,必須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聯係各科教學的具體內容來開展。應有目的地結合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各門學科的教學來進行指導。如結合語文教學內容講授閱讀策略和作文策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講授邏輯推理的策略;結合史、地教學內容講授記憶策略,等等。
(2)“控製+監視”的教學技術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策略,而且還應培養他們自我監視並控製學習策略的使用,善於檢查、評定或修正其策略的能力。有學者分析了四種教學技術:“自我管理”教學,僅讓學生運用具體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列提綱);“規則”教學,明確地告訴學生如何使用具體的策略並示範;“規則+自我管理”的教學,即把前兩種結合起來的教學;“控製+監視”教學,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控製和監視的知識,使之懂得何時及如何檢查和評定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研究表明,第四種教學效果最好,使學生能有意識地發現策略,總結策略,從而生成適合自己的新策略,提高了學習者在未來的學習中選擇使用更有效的學習策略的能力。
(3)教學示範,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
教師要用自己教學策略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是學習策略的核心。教師用什麽方法講課,學生就用什麽方法學習。教師用什麽方法監控教學,學生就用什麽方法監控自己的學習。這就是教學的示範作用。例如,教師上課一開始,通過提問來檢查上次課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情況;通過課堂作業檢查課堂學習的情況;通過批改、講評課外作業,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情況;通過階段性總結、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進行階段和學期檢查,評定學生學習效果。這樣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監控學生的學習,給學生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作出了示範。讓學生逐步了解自我監控在提高學習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主動地學習和掌握自我監控的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4)講解、示範、練習與反饋相結合的基本教學操作
講解、示範、練習與反饋是基本的策略教學操作。首先,講解與示範要結合。教師不但要向學生解釋說明,而且要反複向學生示範策略的使用方法。準確的講解和示範為學習者獲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其次,練習與反饋要結合。教師讓學生在廣泛的情境中練習使用策略,獲得親身體驗的同時,還應重視為其提供清晰的反饋,準確的反饋是學生策略獲得和改進的關鍵。
【本章思考題】
1.什麽是學習動機?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學習遷移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3.簡述知識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
4.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5.什麽是學習策略?它對學習者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