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抑鬱質的學生,要著重發展敏感、機智、認真細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質,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極心理的產生。在教育的方法上,教師要給以更多的關懷,要經常給予幫助,尤其是在陌生的或困難的情況下更應給予具體幫助;要引導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在交往中消除疑慮;安排他們從事有一定困難的工作,鼓勵他們前進的勇氣。對他們的要求應逐漸提高,但不可操之過急。對這些學生,稱讚、嘉許、獎勵等將對他們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3.依據學生的氣質類型進行知識技能教育

    氣質不決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但影響智力活動的方式和掌握知識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氣質特點,在學習的途徑、方式、方法上進行個別指導。

    對膽汁質的學生,教師要利用他們精力充沛、智力活動效率高的長處來補償他們粗枝大葉的毛病;對多血質的學生,教師要利用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的長處來補償他們注意力易分散、不求甚解的缺點;對粘液質的學生,則要利用他們注意力穩定的長處來彌補他們注意力轉移遲緩、學習方法單一呆板的不足;對抑鬱質的學生,要利用他們思維深刻、細致的長處來補償他們反應緩慢、拘謹的缺陷。

    4.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與調控自身的氣質

    任何一種氣質類型,在良好的教育下,都可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在不良教育下,都可能發展成不良的個性品質。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自己氣質特征的長處和短處,善於駕馭自己的氣質,要教會學生經常有意識地控製自己氣質的消極方麵,發展積極方麵,形成良好的個性。在各種活動中,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合理地分配角色,充分調動學生氣質的積極方麵,幫助他們有意識地克服氣質中的消極方麵。總之,教師應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覺地克服氣質的消極表現並鞏固其積極的特性,真正做自己氣質的主人。

    (第三節性格

    性格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心理構成,受社會、曆史及道德規範的製約,在個性中具有核心的意義。性格具有可塑性,人們可以根據對現實的態度和自覺調節行動,培養性格和改造性格。

    一、性格的內涵與特征

    1.什麽是性格

    性格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原為雕刻的意思,後來轉意為印刻、標記、特性。廣義的性格是指人或事物互相區別的特征。如誠實或虛偽、勇敢或怯懦、謙虛或驕傲、勤勞或懶惰、果斷或優柔寡斷等等。狹義的性格是指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

    性格特征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的獨特結合,就構成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性格。

    性格不像氣質那樣具有天賦性、沒有好壞之分,它是在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異,受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所以性格是有好與壞之分的,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性和道德性。

    而且性格是穩定的,同時又有一定的可塑性。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經形成就比較穩定,並且貫串於全部行動之中。因此,個體一時性的偶然表現不能認為是他的性格特征,隻有經常的、習慣性的表現才能認為是他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特征

    性格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在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可見,性格具有不同的特征。

    (1)性格的態度特征

    人對現實事物的態度體現的個人特點是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這方麵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現在如何處理社會各方麵的關係。基本上可分為以下類型。對待社會、集體、他人的態度的性格特征:自覺--被動;誠實--虛偽;寬以待人--心胸狹窄;文雅--粗魯;善交往--孤僻。對待勞動、工作、學習的態度的性格特征:勤勞--懶惰;認真--馬虎;細心--粗心;富於首創精神--墨守成規。對待自己態度的性格特征:克己奉公--自私自利;嚴於律己--放縱自己;謙遜--自大;自信--自卑;自尊--虛榮。對待財物態度的性格特征:愛惜物力--浪費;慷慨--吝嗇;節儉--奢侈;樸素--浮華。

    (2)性格的情緒特征

    性格的情緒特征是指人表現在情緒活動方麵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在情緒強度方麵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如情緒表現強烈或微弱、情緒體驗深刻或膚淺等;在情緒穩定性方麵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如情緒活動平靜穩定或起伏波動、情緒影響持續較長或稍縱即逝等;在情緒控製方麵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如善於自控或任性衝動、喜形於色或深藏不露等;在主導心境方麵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如樂觀愉悅或悲觀消沉、無憂無慮或憂心忡忡等。

    (3)性格的認知特征

    性格的認知特征,是指人們在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識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這些差異在一個人的完整的性格中具有一定的意義。在感知方麵表現出來的性格差異,有被動感知型(易受環境刺激的影響,易受暗示)、主動觀察型(自己有主見且不易被環境刺激所幹擾)、詳細羅列型(特別注意細節)和概括型(更注重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輪廓)等等。在想象活動中表現出來性格差異,有幻想型和現實型,主動想象型(力圖用想象打開自己活動的領域)和被動想象型(以想象來掩蓋自己的無所作為)等等。在思維活動中也表現出來性格上的差異,例如有獨立思考型和盲目模仿型等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性格的意誌特征

    性格的意誌特征是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意誌是人所特有的、將內部的意識向外部的動作轉化,以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活動。意誌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現在獨立性、堅定性、果斷性和自製力四個方麵。

    上述性格各個主要特征,相互間是密切聯係,不可分割的。它們在每個人身上結合為獨特的整體,從而形成不同於他人的,個人獨有的性格特征。所以在分析和認識人的性格時不能孤立地看,要聯係地全麵地去觀察了解,才能深刻而正確地認識一個人的性格本質。

    二、性格的類型

    性格的類型是指在一類人身上所共有的或相似的性格特征的獨特結合。長期以來,一些心理學家曾試圖按一定標準對性格進行分類,提出了許多分類學說,但由於性格這種心理現象極為複雜,至今仍未有一個公認的分類標準。以下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性格類型。

    1.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

    根據理智、情緒、意誌三者在心理機能方麵哪一個占優勢,可把人的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

    理智型的人通常用理智來衡量一切,並支配自己的活動。他們觀察事物認真仔細,思維活動占優勢,很少受情緒波動影響。情緒型的人,內心情緒體驗深刻,外部表露明顯,情緒不穩定。他們有時歡樂愉快,有時抑鬱低沉,有時安樂寧靜,有時煩躁不安,言行舉止受情緒影響,缺乏理智感,處理問題常感情用事。意誌型的人,行動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勇敢、果斷、堅定,自製力強,不易為外界因素幹擾,但有的人會顯得固執、任性或輕率、魯莽。

    除了以上這三種典型的類型外,還有中間類型。如理智--意誌型,情緒--意誌型等。

    2.外向型和內向型

    按照心理活動指向於外部世界,還是指向於內部世界,可以把人的性格類型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傳萬 李立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傳萬 李立新並收藏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