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觀點由瑞土心理學家榮格提出,是性格類型論中最為著名的觀點。榮格根據個體力比多的活動性來劃分性格類型,力比多指個體內在的、本能的力量。力比多的活動指向於外部環境,就是外傾型(外向型)的人;力比多的活動指向於主體自身,就是內傾型(內向型)的人。外向型的人,重視外部世界,表現為自信、勇敢、開朗、活潑、善交際、情緒外露,不拘小節,易於適應環境。內向型的人,表現為沉靜、內省、謹慎、多思,缺乏信心、易害羞、冷漠、寡言,反應緩慢,較難適應環境。榮格認為,多數人並非典型的內向型或外向型性格,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型。

    3.獨立型和順從型

    按照個體活動的獨立性程度,把人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

    威特金在垂直視知覺的一係列研究中,發現了認知方式的個體差異,即場獨立性和場依存的差異,根據這兩種類型差異的劃分,前者稱為獨立型,後者稱為順從型。獨立型的人,具有堅定的個人信念,善於獨立思考,能夠獨立地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自信心強,不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其他因素的幹擾;順從型的人,做事缺乏主見,易受他人意見的左右,常常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的觀點或屈從於他人的權勢。

    4.理論型、經濟型、權力型、社會型、審美型、宗教型

    這種觀點是由德國哲學家、教育家斯普欄格提出來的。他根據人類的六種生活方式,把人的性格劃分為相對應的六種類型。理論型的人,總是冷靜而客觀地觀察事物,根據自己的知識體係來評價事物的價值,把握事物的本質。政治型或稱權力型的人,重視權力,並竭盡全力去獲取權力,有強烈的支配和命令別人的欲望。經濟型的人,總是以經濟的觀點看待一切事物,根據實際功利來評價事物的價值,以獲取財產和利益為其生活目的。審美型的人,總是從美的角度來評價事物的價值。宗教型的人,總是感到上帝的拯救和恩惠,堅信有絕對的生命,生活在信仰之中。

    5.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

    根據人們在時間上的匆忙感、緊迫感和好勝心等特點,可將人的性格分為a型、b型和c型三種性格。

    a型性格的人常充滿著成功的理想和進取心,整天閑不住,時間感特別強。他們試圖對每一分鍾進行計算,因此導致急躁和長期的時間緊迫感。這類人往往是一些智力較高、能力較強的人。b型性格的人是非競爭型的人。他們對受到的阻礙反應平靜,喜歡不緊張的工作,愛過悠閑的生活,沒有時間緊迫感,有耐心,能容忍,很少有敵意,喜歡娛樂,即使在娛樂活動中也不爭強好勝。c型性格的人把憤怒藏在心裏加以控製;在行為上表現出與別人過分合作,原諒一些不該原諒的行為;生活和工作中沒有主意和目標;盡量迴避衝突,不表現負麵情緒,屈從於權威等。

    三、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

    1.青少年培養與塑造良好性格的意義

    性格雖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是青少年成長時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培養。根據性格形成的規律與特點,可以使不同性格的人揚長避短。培養與塑造良好性格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可以為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由孩童向成人過渡的最重要的階段,是個人一生的發展基礎。由於成人時期的性格已經很難改變,所以青少年時期的性格培養與塑造就更為重要。一個成年人要改變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不良性格,需要比青少年時期花費更多的努力才行。所以,我們一定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時期的性格養成,教育引導青少年,認真進行自我修養,為今後人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有利於命運的改變和理想的實現

    性格對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不同的性格,不僅影響個人對職業的適應性,而且對個人的成長與人生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製約關係。青少年時期,正是性格開始成型卻尚未定型的過渡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由於身心發育還沒有成熟,包括性格在內的各方麵的心理特征都處在發展的旺盛期。此時正是進行自我修養、把自己性格的弱點去掉,而引向積極正確的方向的最佳時期。完成了此時的性格轉變、性格塑造與性格培養,人的情感更加豐富而深刻,意誌更加果斷和堅強,思維更加明晰和理性。一旦步入社會人生,就可以以受人歡迎的方式與人交往,以適應力強的素質適合新的環境,以理智穩妥的人生態度為實現自己追求的目標而奮鬥,以良好自我修養的性格基礎成就自己的人生夢想。

    可見,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對個人而言將會起著決定命運、製約發展、影響一生的重要意義。不僅學校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以及時的教育、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性格,而且青少年學生自己也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早進行性格的自我修養和塑造。

    2.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的方法

    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塑造需要采用一定的科學方法,有關專家指出,以下一些具體方法是比較有效的。

    (1)給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榜樣示範

    榜樣是青少年模仿的對象,榜樣的作用在個體性格形成過程中的影響很大,教師在對青少年進行具體培養時,要善於運用榜樣的作用。

    教師和父母可通過樹立曆史上的偉人、現實中的模範和青少年群體中的先進分子等作為榜樣讓青少年學習並對這些榜樣的優秀性進行模仿與認同。

    同時教師和父母自身對青少年也具有非常大的榜樣作用。合格的父母,不僅在物質方麵合適地滿足青少年的需求,而且也應在精神麵貌方麵給孩子以示範。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理所當然地被要求成為青少年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這種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青少年起到表率作用。

    (2)提高青少年的自立意識,培養青少年的自立行為

    自立是個體從自己過去依賴的事物那裏獨立出來,自己行動、自己做主、自己判斷、對自己的承諾和行為負起責任的過程。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學校教育是影響青少年自立的主要因素。采用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容易造成青少年較低的自立意識,而采用溫暖、理解的教養方式則有助於青少年形成高自立意識。家長和教師對孩子做好事情的能力常持懷疑態度不利於青少年自立意識和自立行為的養成。

    (3)讓青少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經受鍛煉

    性格是個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社會實踐是培養青少年接受正確的道德原則的指導,並使之變為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的有效途徑。青少年的社會實踐包括社會政治活動、各種形式的勞動、科技活動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在實踐活動中,青少年不僅可以形成優良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改變已有的不良的性格特征。

    (4)發揮班集體的作用,促進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

    在學校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一個班級集體。良好的集體和集體輿論對學生性格的形成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在良好的班集體內,無論是學生的舉止、學習和工作熱情還是其性格的意誌特征,都會有所改變,會形成積極進取、勇敢頑強、樂於合作、活潑開朗等良好的品行

    (5)加強個別指導,針對青少年性格因材施教

    青少年存在性格發展的一般特點,也存在個別差異。因此,教師和家長不能隻滿足於開展麵上的教育活動,也要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首先,對各種類型的青少年都需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根據青少年的性格特征采取靈活而有原則的方法進行個別施教。

    【本章思考題】

    1.簡述人格的涵義及其結構。

    2.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這些因素的作用?

    3.列舉幾種主要的人格評估方法。

    4.對照氣質的類型及其心理特征,試分析你自己屬於哪種氣質類型。

    5.試述如何依據氣質類型特征開展實際教學活動。

    6.試述性格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傳萬 李立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傳萬 李立新並收藏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