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在需要的前提和基礎上產生並發展的。興趣對人的行為具有能動作用。不僅是人們參與活動的一種動力,也是鼓舞自我從事和活動的精神力量。
一、興趣的內涵、種類及品質
1.什麽是興趣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
人對有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並且產生某種肯定的情緒體驗。如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推動他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並影響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教師對教育工作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推動他們刻苦鑽研業務,廢寢忘食地工作。
盡管興趣與動機都源於需要,都是需要的派生形式,但興趣是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動力影響比動機穩定、持久。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動機,未必一定能發展為興趣;而一旦產生了興趣,必然有與之相應的動機伴隨。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常常是學習動機形成與發展的心理基礎。
2.興趣的種類
人類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用不同標準對它們進行分類。
(1)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
根據內容的不同,可以把興趣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
物質興趣表現在對食物、衣服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等的追求。對個人的物質興趣必須加以正確指導和適當控製,否則會發展成畸形的、帶有貪婪的形式。
精神興趣主要指認識的興趣,如對學習和研究哲學、文學、數學等的興趣。
(2)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根據所指向的目標,可以把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對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由事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的,往往缺乏目的性。
間接興趣是對事物未來結果有間接需要而產生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對學習英語過程本身並不感興趣,而是對學習英語的結果,如取得好的成績,能與外國人進行文化交流感興趣。間接興趣,往往與個人的目的相聯係,有較強的目的性。
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的互相轉化對於個人學習或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根據持續時間的長久,可以把興趣分為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個體興趣是指個體長期指向一定客體、活動和知識領域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興趣。這種興趣與個體的情感和價值觀相聯係。個體興趣與引起正情緒的客體或活動相聯係,愉快和投入是典型的興趣情感。同時,對個人有重要意義的事物或活動也會產生個體興趣。如有人對音樂、美術感興趣,成為他一生的愛好。情境興趣是指由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發的興趣,它持續的時間較短,對個體的知識、偏好係統產生影響,是一種喚醒狀態的興趣。
3.興趣的品質
興趣不同於需要,它有著自身的品質特征,主要有如下以下幾個方麵:
(1)興趣的廣泛性
興趣的廣泛性即興趣的廣度。興趣廣泛的人幾乎對什麽事情都感興趣,會注意多方麵的新問題,獲得廣博的新知識,有利於個性的全麵發展。興趣貧乏的人所接受的知識有限,生活單調、平淡,把自己限於狹小的圈子內,不利於個人的發展。馬克思說過“人類的一切東西對我都不陌生”,反映了馬克思興趣廣泛和知識淵博。廣泛的興趣可讓一個人增加知識,開闊眼界,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並為知識淵博打基礎。廣泛的興趣與中心興趣緊密結合,才是優秀的興趣品質。它對培養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興趣的指向性特點
任何一種興趣總是針對一定事件,為實現某種目的而產生的。人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心向神往,積極地把注意指向並集中於該種活動。例如,在同一時間內,學校舉辦舞會、音樂會、話劇演出、足球比賽、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學校成員參加哪種活動是有選擇的,這就是興趣指向性的表現。興趣的指向性不是指偶然的、一時性地傾向於某種事物,而是指經常地、主動地去觀察和思考某一事物,並渴望去研究它和獲得它。
(3)興趣的持久性
興趣的持久性又叫興趣的穩定性,指個體興趣的持續時間或穩定程度。在人的一生中,興趣必然會發生變化,但在一定時期內,能保持基本興趣的穩定性,則是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的體現。根據興趣持續時間的長短,興趣可分為短暫興趣和持久興趣。有了持久的興趣,人才能把工作持續地進行下去,從而把工作做好,取得相應的成就。沒有穩定的興趣,人勢必朝三暮四,一事無成。興趣的持久性與人的理想、信念和意誌品質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是可以培養的。
(4)興趣的效能性
興趣的效能性是指興趣對實際活動產生作用的大小。要把興趣變為活動的動力,在實際行動中加以實現,不能僅停留在期望、等待和靜觀的狀態,必須要有行動的決心,使興趣發生實際效果,成為有效的興趣。興趣的效能性取決於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感到自覺的需要。有需要的興趣才能讓人們深入鑽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才具有巨大的效能。
(5)興趣的動力性特點
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性作用,已為古今中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所承認。無數事例表明,一個人在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時,很難調動起積極性,當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教育工作者對新人的培養,勞動者的技術革新,無不是在對本職工作的濃厚興趣支配下,進行孜孜不倦地勞動才實現的。興趣起動力性的作用可概括為兩個方麵:對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起支持、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未來活動作準備,兒童時期喜歡繪畫,這很可能是他後來成為畫家的準備。
二、興趣的功能與培養
1.興趣的重要功能
我國近代思想家、學者梁啟超對興趣的重要功能曾有過精辟的闡述,他說:“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幹竭,活動便跟著停止,好像機器房裏沒有原料,發不出蒸汽,任憑你多大的機器,總要停擺。……人類若到把趣味完全喪失掉的時候,老實說,便是生活得不耐煩,那人雖然勉強留在世間,也不過是行屍走肉。”這段話形象的描述了興趣的重要功能,興趣在人們的活動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現在定向與動力兩方麵。
(1)興趣的定向功能
興趣的定向功能是指一個人現在和將來要做的事情往往是由自己的興趣來定向的。它可以奠定一個人事業的基礎和進取的方向。如一個人從小喜歡探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將來就可能去學習生物學或心理學,並作為終身研究的方向。興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它。興趣可使人積極主動地從事各種喜愛的創造性的活動,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獲得滿意的效果。丁肇中教授曾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比如搞物理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裏,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在這種濃厚的興趣作用下,他和他的同事終於發現了“j粒子”,並獲得了諾貝爾獎金。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發展和培養學生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
(2)興趣的動力功能
一、興趣的內涵、種類及品質
1.什麽是興趣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
人對有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並且產生某種肯定的情緒體驗。如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推動他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並影響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教師對教育工作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推動他們刻苦鑽研業務,廢寢忘食地工作。
盡管興趣與動機都源於需要,都是需要的派生形式,但興趣是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動力影響比動機穩定、持久。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動機,未必一定能發展為興趣;而一旦產生了興趣,必然有與之相應的動機伴隨。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常常是學習動機形成與發展的心理基礎。
2.興趣的種類
人類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用不同標準對它們進行分類。
(1)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
根據內容的不同,可以把興趣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
物質興趣表現在對食物、衣服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等的追求。對個人的物質興趣必須加以正確指導和適當控製,否則會發展成畸形的、帶有貪婪的形式。
精神興趣主要指認識的興趣,如對學習和研究哲學、文學、數學等的興趣。
(2)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根據所指向的目標,可以把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對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由事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的,往往缺乏目的性。
間接興趣是對事物未來結果有間接需要而產生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對學習英語過程本身並不感興趣,而是對學習英語的結果,如取得好的成績,能與外國人進行文化交流感興趣。間接興趣,往往與個人的目的相聯係,有較強的目的性。
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的互相轉化對於個人學習或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根據持續時間的長久,可以把興趣分為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個體興趣是指個體長期指向一定客體、活動和知識領域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興趣。這種興趣與個體的情感和價值觀相聯係。個體興趣與引起正情緒的客體或活動相聯係,愉快和投入是典型的興趣情感。同時,對個人有重要意義的事物或活動也會產生個體興趣。如有人對音樂、美術感興趣,成為他一生的愛好。情境興趣是指由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發的興趣,它持續的時間較短,對個體的知識、偏好係統產生影響,是一種喚醒狀態的興趣。
3.興趣的品質
興趣不同於需要,它有著自身的品質特征,主要有如下以下幾個方麵:
(1)興趣的廣泛性
興趣的廣泛性即興趣的廣度。興趣廣泛的人幾乎對什麽事情都感興趣,會注意多方麵的新問題,獲得廣博的新知識,有利於個性的全麵發展。興趣貧乏的人所接受的知識有限,生活單調、平淡,把自己限於狹小的圈子內,不利於個人的發展。馬克思說過“人類的一切東西對我都不陌生”,反映了馬克思興趣廣泛和知識淵博。廣泛的興趣可讓一個人增加知識,開闊眼界,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並為知識淵博打基礎。廣泛的興趣與中心興趣緊密結合,才是優秀的興趣品質。它對培養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興趣的指向性特點
任何一種興趣總是針對一定事件,為實現某種目的而產生的。人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心向神往,積極地把注意指向並集中於該種活動。例如,在同一時間內,學校舉辦舞會、音樂會、話劇演出、足球比賽、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學校成員參加哪種活動是有選擇的,這就是興趣指向性的表現。興趣的指向性不是指偶然的、一時性地傾向於某種事物,而是指經常地、主動地去觀察和思考某一事物,並渴望去研究它和獲得它。
(3)興趣的持久性
興趣的持久性又叫興趣的穩定性,指個體興趣的持續時間或穩定程度。在人的一生中,興趣必然會發生變化,但在一定時期內,能保持基本興趣的穩定性,則是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的體現。根據興趣持續時間的長短,興趣可分為短暫興趣和持久興趣。有了持久的興趣,人才能把工作持續地進行下去,從而把工作做好,取得相應的成就。沒有穩定的興趣,人勢必朝三暮四,一事無成。興趣的持久性與人的理想、信念和意誌品質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是可以培養的。
(4)興趣的效能性
興趣的效能性是指興趣對實際活動產生作用的大小。要把興趣變為活動的動力,在實際行動中加以實現,不能僅停留在期望、等待和靜觀的狀態,必須要有行動的決心,使興趣發生實際效果,成為有效的興趣。興趣的效能性取決於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感到自覺的需要。有需要的興趣才能讓人們深入鑽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才具有巨大的效能。
(5)興趣的動力性特點
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性作用,已為古今中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所承認。無數事例表明,一個人在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時,很難調動起積極性,當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教育工作者對新人的培養,勞動者的技術革新,無不是在對本職工作的濃厚興趣支配下,進行孜孜不倦地勞動才實現的。興趣起動力性的作用可概括為兩個方麵:對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起支持、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未來活動作準備,兒童時期喜歡繪畫,這很可能是他後來成為畫家的準備。
二、興趣的功能與培養
1.興趣的重要功能
我國近代思想家、學者梁啟超對興趣的重要功能曾有過精辟的闡述,他說:“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幹竭,活動便跟著停止,好像機器房裏沒有原料,發不出蒸汽,任憑你多大的機器,總要停擺。……人類若到把趣味完全喪失掉的時候,老實說,便是生活得不耐煩,那人雖然勉強留在世間,也不過是行屍走肉。”這段話形象的描述了興趣的重要功能,興趣在人們的活動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現在定向與動力兩方麵。
(1)興趣的定向功能
興趣的定向功能是指一個人現在和將來要做的事情往往是由自己的興趣來定向的。它可以奠定一個人事業的基礎和進取的方向。如一個人從小喜歡探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將來就可能去學習生物學或心理學,並作為終身研究的方向。興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它。興趣可使人積極主動地從事各種喜愛的創造性的活動,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獲得滿意的效果。丁肇中教授曾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比如搞物理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裏,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在這種濃厚的興趣作用下,他和他的同事終於發現了“j粒子”,並獲得了諾貝爾獎金。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發展和培養學生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
(2)興趣的動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