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的動力功能是說人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勵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達爾文曾在他的自傳中介紹:就他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他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有強烈的興趣,沉溺於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喜了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可見,興趣是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也是活動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學生對某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後,就會滿懷樂趣地、克服各種困難去鑽研,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狀態。由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喚起並組織學生的興趣,以便激勵他們更好地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僅是驅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明顯優於智力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拉紮勒斯曾做過一項語文學習的比較研究,將高中學生按照智力和興趣分成智力組和興趣組,智力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20分,但對語文閱讀和寫作不感興趣;興趣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07分,但對語文閱讀和寫作很感興趣。研究結果顯示,興趣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優於智力組。例如,興趣組學生平均每人閱讀了20.7本課外書,寫了14.8篇文章;而智力組學生平均每人隻閱讀了5.5本課外書,寫了3.2篇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愉悅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輕鬆愉快地學習,隻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任何違反興趣規律的強製性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都可能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與我們的教育總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
2.對青少年學生的興趣的培養
培養青少年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那麽,該怎樣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1)在活動中發展青少年學生的興趣
就本質而言,興趣是動態的。因此,學生的興趣隻有在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也隻有在活動中才能發揮它對認識的推動作用。成功的經驗是發展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興趣。在教學中,應調動一切積極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活動,開動腦筋,手腦並用,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將他們的直接興趣逐步轉化為間接興趣的必要途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限製甚至剝奪學生的活動,他們很快就會對學習感到厭倦、乏味,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所以對學生要注意組織生動的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學校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組織各種有趣的遊戲、參觀、比賽、遊覽、訪問、公益勞動等活動,並且把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活動天地,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興趣。
(2)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學習的間接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如果你把課講得生動些,那麽,你就不會擔心兒童會悶得發慌。但要記住,在學習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應當有枯燥無味的知識。應當教育兒童不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沒有趣味的事,即為了完成自己責任而做的事。”的確,學習中確有許多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但又很重要的知識。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意義教育,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價值與意義,激發他們自覺地學習需要,增強學習的目的性。間接興趣在學生學習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們願意參加雖設有直接興趣,但必須參加的話動;能夠積極地去掌握沒有直接興趣,但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教學中,間接興趣可成為支持學生為既定目標而努力奮鬥,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
(3)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合理利用興趣遷移
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是培養青少年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學生對製作電腦動畫感興趣,教師可以使之與計算機課聯係起來,使學生對計算機課的整個內容產生興趣。再如,利用學生對活動的直接興趣培養其對學習的間接興趣,使他們形成對學習的興趣。
在教育實踐中,有相當一批學習困難的學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於某種因素造成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於運用遷移的方法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是從根本上改善他們學習境遇的有效措施。
教師在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積極尋找間接興趣與原有興趣之間的相通點。
2要保持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學習興趣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現代學生的生活填塞了各式各樣的學習,而焦躁的父母、教師又常常催促著學生,因此要保證學生有留白的時間,避免過分的幹擾、中斷等因素,保證學生興趣的持久。
3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需要足夠資源來配合的,因此為學生提供多種參考書、各種相關用具,讓學生上圖書館、上網瀏覽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
(4)激發和保護學生積極的、有益的興趣
教師要善於激發和保護學生積極的、有益的興趣,把他們的興趣納入培養目標、道德紀律和身心健康允許的範圍內加以發揮和引導。對於學生從事的一些不正當的、不利於健康的活動,如盲目“追星”、講究穿戴、攀比、沉溺網吧等,教師要向他們曉之以利害,並用正當的活動(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公益勞動、開展競賽、參觀訪問等)替代這些無益的興趣,把學生的興趣導向健康的軌道發展。
值得重視的是,教師本人的興趣對學生的興趣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自己應該發展多方麵健康有益的興趣。
(5)根據青少年學生不同的興趣特點,培養興趣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特點,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對於興趣容易激發卻難以持久的學生,可逐步要求他們長時間的堅持一項活動,並且做到不受其他更有趣活動的引誘,使興趣趨於穩定。對於興趣貧乏、生活單調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接觸社會生活,多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對於興趣廣泛、缺乏中心興趣的學生,要啟發他們明確主攻方向,引導他們向某一中心興趣發展。對於興趣缺乏效能的學生,應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把興趣付諸實際行動,激活興趣的動力性。對於興趣過早分化曠偏科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他們理解全麵掌握基礎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糾正偏科現象。對於對某種活動有特別濃厚興趣且有特長的學生,應加強輔導,使其得到充分發展。
(6)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強化青少年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每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都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功體驗,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價值,從而進一步增強原有的興趣。表揚和鼓勵,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評價,這種評價能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表揚和鼓勵的要點是“適當”.
適當有兩個含義:一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二是表揚和鼓勵要適度,不可過頭和不足。表揚過頭或表揚不足,都不能達到激勵興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實踐中,要防止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不置可否、不作評價的態度和做法。學生受認知能力的限製,難以正確地評價自己,教師對他們的學習不表態,會使他們產生茫然感,久而久之,學習將會變得索然乏味。
【本章思考題】
1.什麽是需要、動機和興趣?並簡述三者的關係。
2.什麽是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論?並作簡要評析。
3.簡述動機的主要功能。
4.興趣的品質具有哪些特征?
5.請談談如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僅是驅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明顯優於智力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拉紮勒斯曾做過一項語文學習的比較研究,將高中學生按照智力和興趣分成智力組和興趣組,智力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20分,但對語文閱讀和寫作不感興趣;興趣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07分,但對語文閱讀和寫作很感興趣。研究結果顯示,興趣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優於智力組。例如,興趣組學生平均每人閱讀了20.7本課外書,寫了14.8篇文章;而智力組學生平均每人隻閱讀了5.5本課外書,寫了3.2篇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愉悅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輕鬆愉快地學習,隻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任何違反興趣規律的強製性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都可能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與我們的教育總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
2.對青少年學生的興趣的培養
培養青少年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那麽,該怎樣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1)在活動中發展青少年學生的興趣
就本質而言,興趣是動態的。因此,學生的興趣隻有在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也隻有在活動中才能發揮它對認識的推動作用。成功的經驗是發展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興趣。在教學中,應調動一切積極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活動,開動腦筋,手腦並用,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將他們的直接興趣逐步轉化為間接興趣的必要途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限製甚至剝奪學生的活動,他們很快就會對學習感到厭倦、乏味,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所以對學生要注意組織生動的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學校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組織各種有趣的遊戲、參觀、比賽、遊覽、訪問、公益勞動等活動,並且把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活動天地,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興趣。
(2)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學習的間接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如果你把課講得生動些,那麽,你就不會擔心兒童會悶得發慌。但要記住,在學習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應當有枯燥無味的知識。應當教育兒童不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沒有趣味的事,即為了完成自己責任而做的事。”的確,學習中確有許多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但又很重要的知識。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意義教育,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價值與意義,激發他們自覺地學習需要,增強學習的目的性。間接興趣在學生學習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們願意參加雖設有直接興趣,但必須參加的話動;能夠積極地去掌握沒有直接興趣,但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教學中,間接興趣可成為支持學生為既定目標而努力奮鬥,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
(3)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合理利用興趣遷移
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是培養青少年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學生對製作電腦動畫感興趣,教師可以使之與計算機課聯係起來,使學生對計算機課的整個內容產生興趣。再如,利用學生對活動的直接興趣培養其對學習的間接興趣,使他們形成對學習的興趣。
在教育實踐中,有相當一批學習困難的學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於某種因素造成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於運用遷移的方法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是從根本上改善他們學習境遇的有效措施。
教師在利用直接興趣培養間接興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積極尋找間接興趣與原有興趣之間的相通點。
2要保持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學習興趣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現代學生的生活填塞了各式各樣的學習,而焦躁的父母、教師又常常催促著學生,因此要保證學生有留白的時間,避免過分的幹擾、中斷等因素,保證學生興趣的持久。
3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需要足夠資源來配合的,因此為學生提供多種參考書、各種相關用具,讓學生上圖書館、上網瀏覽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
(4)激發和保護學生積極的、有益的興趣
教師要善於激發和保護學生積極的、有益的興趣,把他們的興趣納入培養目標、道德紀律和身心健康允許的範圍內加以發揮和引導。對於學生從事的一些不正當的、不利於健康的活動,如盲目“追星”、講究穿戴、攀比、沉溺網吧等,教師要向他們曉之以利害,並用正當的活動(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公益勞動、開展競賽、參觀訪問等)替代這些無益的興趣,把學生的興趣導向健康的軌道發展。
值得重視的是,教師本人的興趣對學生的興趣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自己應該發展多方麵健康有益的興趣。
(5)根據青少年學生不同的興趣特點,培養興趣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特點,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對於興趣容易激發卻難以持久的學生,可逐步要求他們長時間的堅持一項活動,並且做到不受其他更有趣活動的引誘,使興趣趨於穩定。對於興趣貧乏、生活單調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接觸社會生活,多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對於興趣廣泛、缺乏中心興趣的學生,要啟發他們明確主攻方向,引導他們向某一中心興趣發展。對於興趣缺乏效能的學生,應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把興趣付諸實際行動,激活興趣的動力性。對於興趣過早分化曠偏科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他們理解全麵掌握基礎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糾正偏科現象。對於對某種活動有特別濃厚興趣且有特長的學生,應加強輔導,使其得到充分發展。
(6)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強化青少年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每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都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功體驗,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價值,從而進一步增強原有的興趣。表揚和鼓勵,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評價,這種評價能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表揚和鼓勵的要點是“適當”.
適當有兩個含義:一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二是表揚和鼓勵要適度,不可過頭和不足。表揚過頭或表揚不足,都不能達到激勵興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實踐中,要防止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不置可否、不作評價的態度和做法。學生受認知能力的限製,難以正確地評價自己,教師對他們的學習不表態,會使他們產生茫然感,久而久之,學習將會變得索然乏味。
【本章思考題】
1.什麽是需要、動機和興趣?並簡述三者的關係。
2.什麽是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論?並作簡要評析。
3.簡述動機的主要功能。
4.興趣的品質具有哪些特征?
5.請談談如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