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意誌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意識的能動的作用表現為意識行動意識對行為的調節和控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調節性、排難性特征。意誌對人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意誌表現在意誌行動之中,意誌行為有其發生、發展以至最終完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分采取決定與執行決定兩個階段。優良的意誌品質具有自覺性、堅韌性、果斷性、自製性等顯著特征,是人生成功的必備條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和鍛煉優良的意誌品質,提高人的抗挫素質,對於人的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學習目標】
1.理解意誌的內涵與特征。
2.認識意誌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意誌行動過程的兩個基本階段。
4.重點掌握意誌品質與抗挫素質的培養和鍛煉方法。
(第一節意誌及其功能
意誌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人的意誌受意識、精神的支配,並影響與調節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認識與把握意誌的本質與功能有助於人的品質的培養。
一、意誌的內涵與特征
1.什麽是意誌
意誌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係的心理過程。與之相應,與自覺確立目的、主動調節行動、努力克服困難相聯係的行動,稱為意誌行動。意誌表現在意誌行動之中,意誌行動受意誌支配。
意誌行動是有目的的自覺行動,這與動物的行為具有本質的區別。
動物是沒有意誌的。有些動物的行為,盡管表現得十分複雜和精巧,盡管有時也改變著自然界,但動物的行為是憑借生理本能而沒有受意誌的支配,是盲目的、偶然的、缺乏計劃而無意的。人由於進化而脫離動物界,並在勞動中發展了語言,獲得了意識,心理發生了質的飛躍,行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不斷加強,在長期的進化過程和勞動實踐中,人不斷地根據目的調控自己。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人離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而且意誌與認識、情感有著密切的聯係,具體表現如下:
(1)意誌與認識的關係
1認識指導意誌
認識活動是意誌行動的前提,對意誌行動具有指導作用。由於人的行動目的受客觀規律的製約,所以,意誌行動中的自覺目的性是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為基礎。隻有當人們認識了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並運用規律去改造世界以適應人類的需要時,才能自覺地提出行動目的;隻有人的目的和願望確實符合客觀規律時,其意誌行動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人隻有認識了客觀世界的規律,認識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間的關係才可能有自覺目的性。而個體的認識愈是豐富和深入,其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愈多,在意誌活動中提出的計劃就愈有效。在意誌行動中,個體要隨時認識條件形勢的變化並能根據變化調節自己的行動。所以說,離開了認識過程,就不會有意誌活動。
2意誌主導認識
反過來,意誌也影響人的認識活動。人類對世界的探索與認識,離不開意誌的導向與推動作用。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必須通過個體主觀上自覺的努力來組織自己的觀察活動,維持自己的注意,加強隨意記憶和創造性想象,積極開展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等,這些都離不開意誌的努力。沒有意誌,人就不可能有全麵而深刻的認識活動。
(2)意誌與情感的關係
1情感對意誌的影響
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的意誌,成為意誌的動力;消極的情感可以成為人的意誌的阻力,它會削弱人的意誌,阻礙人去實現原定目標,使意誌行動半途而廢。
2意誌對情感的影響
由於意誌具有組織和調節的功能,意誌不隻是受情感的影響,反過來意誌也影響情感。意誌能否調節情感受到許多因素的製約,但就人的內部條件而言,它取決於意誌和情感之間的對比力量。意誌堅強的人,可以控製、調節人的情感;意誌薄弱的人就會導致情感失控及失去理智。所謂以理智駕馭情感,就是由意誌遵循理智的要求而實現對情感的控製。堅強的意誌不僅可以調節和控製情緒,而且還能抑製不良的、消極的情緒。
總之,認識、情感和意誌是密切聯係、相互滲透的。任何意誌過程都要受到認識和情感的影響,而認識和情感過程同樣也會受到意誌的影響。
2.意誌的特征
意誌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目的性
自覺地確立行動目的,是意誌的首要特征。人類活動與動物活動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在從事活動之前,活動的結果已經作為目的而觀念化地存在於頭腦之中,並以此來指引自己的活動,使之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先形成觀念而後付諸行動,使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的過程,是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的。同樣,任何意誌行動都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它始終是從自覺地和清楚地意識到行動目的開始的。也就是說,在行動之前,人要明白為什麽行動,行動要達到什麽樣的結果。
(2)調節性
意誌的第二個特征是能夠按照預期目的主動調節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意誌對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抑製,即抑製不利於實現預期目的的思想障礙、情緒起伏、行為衝動和環境誘惑;二是發動,即根據預期目的和主客觀條件,選擇有效地實現目的的手段、步驟與措施,並組織、支配自己的行動以實現目的。
(3)排難性
人的意誌行動總是與調動人的積極性去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分不開的。意誌的第三個特征是意誌始終與克服困難相聯係,意誌的水平往往以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難易程度為衡量指標。
人在確立目的和實現目的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困難包括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前者是政治上、氣候上、工作上的條件障礙或某種活動要求太高,以及受到他人的諷刺、打擊等外在條件的障礙;後者是指消極的情緒、知識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思想矛盾、情緒幹擾、懶惰等或對采取的決定產生懷疑等主觀障礙。一般說來,外部困難必須通過內部困難而起作用,因此,要克服這些困難,個體就必須充分發揮意誌的積極作用,必須對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進行自覺的調節。可以說沒有困難就不會激發起人的意誌活動,正是在遭遇困難中,人的意誌才得以發揮作用。
二、意誌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意誌表現為意識對行為的調節和控製。大量研究表明,意誌對人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意誌對事業與人生成功的作用
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幾乎都是意誌行動(其中個別熟練的環節除外)。一個人要在事業與人生中取得重大成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意誌品質,即要有堅強的意誌。我國有句名言:“有誌者,事竟成。”這誌就是意誌,包括堅定正確的誌向,堅韌不拔的誌氣及樂此不疲的誌趣等。
意誌能推動人去從事那些為達到預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動,也能製止那些妨礙預定目標實現的衝動和行為。意誌是人由平凡走向偉大,取得成功與勝利的途徑。宋代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馬克思也說過一句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恩克斯:《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頁。
現代社會情況複雜,競爭激烈。要適應社會,大展宏圖,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堅強的意誌甚為重要。美國《pep成功全集》中提出了26項成功法則,其中有9項是關於意誌品質的。比如,目標明確,動機強烈,計劃周詳,行動積極,意誌堅定,專心致誌等等。因此,良好的意誌品質的形成,是全麵、充分發展素質的保證,是走向社會成就人生的心理基礎。
2.意誌在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意誌對人的身心活動尤其是內髒活動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一般認為,人的內髒活動是受自主神經係統支配的,這類活動不受意識的控製。但是近年關於生物反饋的研究證明,通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調節自己的內髒活動,如影響心跳節律、血壓升降、皮膚溫度和內分泌水平等。
良好的意誌品質對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意義。堅強的意誌可以幫助個體擁有更健康的體魄。一般認為,意誌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因為健康的心理素質不能缺少意誌的自覺性(不被動也不盲動)、果斷性(既不優柔寡斷也不武斷)、堅持性(堅強並有膽識)、自製性(自我調控)。離開正常的意誌狀態(不盲動、不動搖、不易受暗示、不衝動),心理活動就不能處於自信、鎮定、激情適度等狀態,人們不免產生痛苦、焦慮、孤獨等消極心理體驗,影響心理健康。
3.意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意誌對個體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誌是個體精神的統帥、性格的核心。愛迪生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的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改變,終將克服困難,以達希望的目的。可見,意誌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麵。
(第二節意誌行動的過程
意誌行動有其發生、發展以至最終完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分成采取決定與執行決定這兩個不同的階段。在整個意誌行動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影響意誌行動的心理成分。本節著重討論意誌行動過程的兩個基本階段以及內在的心理衝突。
一、采取決定階段與內在衝突
采取決定階段是意誌行動的準備階段,它決定著意誌行動的方向和可能實現的程度。這一階段主要包括動機的衝突、目的的確定、行動策略與方法的選擇,以及行動計劃的確定等心理過程。
1.動機衝突
動機是推動人去從事意誌行動的原因和動力。意誌行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動過程,由於人的任何確定都有內在的原因,因此,在決定行動方向時往往存在著動機的衝突。即在同一個時間內,個體的多種需要不可能同時滿足,而且其中有些可能是相互矛盾的,那麽可為與不可為、孰先孰後就有矛盾,產生動機衝突,也就是思想衝突。動機衝突解決以後,個體才能確定行動目的,意誌首先表現在動機衝突之中。
動機衝突可能是原則性的,也可能是非原則性的。對於原則性的動機衝突,將要對各種動機權衡其輕重緩急、利弊得失,評定其社會價值,然後抉擇。這種鬥爭有時是很激烈的,是對人的思想覺悟、意誌水平的嚴重考驗。
動機衝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雙趨衝突
當一個人同時並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而且具有同樣的吸引力,但隻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叫雙趨衝突。關於雙趨衝突有一個古老的寓言,說的是一頭騾子,站在一桶水和一桶燕麥之間,不知自己該先吃還是先喝,猶豫不決,直至最後死於饑渴。當然,現實中不可能發生騾子的故事。
現實中的雙趨衝突往往並不是那麽難選擇的,比如在特定的時間,既想與朋友一起郊遊又想完成繁重的作業;在金錢有限的情況下,在選擇商品時覺得這件也好、那樣也不錯等等。
解決雙趨衝突的方法,通常是放棄一個目標,或者同時放棄產生衝突的兩個目標而追求另一個折中目標。例如周末休閑,既想去郊遊,又想和朋友聚會,最後呢可能是去郊遊,也可能是去聚會,還可能是看場電影或去遊樂場。
2雙避衝突
當人麵臨左右為難的情景時,就會產生雙避衝突。即當一個人遇到兩個威脅而都想避開,但又不能全避開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叫做雙避衝突。此時你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在兩個不利的選擇中挑一個。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雙避衝突的例子。例如,食物實在難吃,但不吃就得餓著;牙疼得非常厲害,但又實在害怕去看牙醫。這兩者都是一種威脅,都想逃避,但必須選擇其一,這時就會產生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
3趨避衝突
有時,一個人可能對同一目標產生兩種對立的動機,一方麵想要實現它並且為實現它而努力;另一方麵又害怕實現它,並且竭力迴避它。像這種對同一目標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狀態,被稱為接近迴避型衝突,也稱趨避衝突。例如,想做好事,又怕被別人嘲笑;想參加競賽與挑戰,又害怕失敗等等。
4多重趨避衝突
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困難情景往往更為複雜,上述三類衝突常常相互交織在一起。當一個人麵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一個目標又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個方麵的作用時,就不能簡單地選擇一個目標,而迴避或拒絕另一目標,必須進行多重選擇,由此而引起的動機衝突就叫多重趨避衝突。如果現在有兩份工作可供選擇,其中一個工資很高,但內容單調,上班時間也很死;另一個工作很有趣,時間靈活,但工資很低。你會選擇哪一個?這種情景就是一個典型的雙重趨避衝突。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不論哪種選擇都不全是積極的,也不全是消極的,其中每一個選項中都包含著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多重趨避衝突會讓人產生心理矛盾,舉棋不定,在不同的選擇間搖擺。這種複雜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趨避衝突。解決這樣的衝突往往比較困難,對人的意誌構成比較大的挑戰,如果能正確解決這樣的衝突,其意誌水平往往能得到提高。
2.確定行動目標
隨著動機衝突的解決,就進入了確定目的的過程。意誌行動首先應確定某種目的,即明確行動所期望的結果,並以這種目的來調節行為,這是意誌行動的前提。在確定行動目的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目的的主觀價值和明確性,以及達到目的的難度和自我效能感。隻有在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的目的,才會在一定的環境中,通過個體的意誌努力得到實現。從幾個目的中選擇並確定行動目的是一個決策過程。有效的決策必須建立在相關知識和信息基礎上,包括特定目的的意義和價值,根據主、客觀條件預測可行的方案和執行該方案的前途等。
目標的確定和選擇往往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成敗經驗。成功的經驗往往引導著主體目標選擇的方向。
2自信心。自信心是過去獲得的很多成功經驗的結晶,也會影響到主體目標的選擇。
3團體的成敗經驗。個人的目標選擇不僅受個人的直接的成敗經驗的影響,而且也受團體的成敗經驗的影響。當個人從事他未曾做過的工作時,確定自己的目標選擇時往往以他人或團體的成敗經驗為定位點。
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有時很容易就能完成;有時要審度客觀形勢,探索事物的規律,分析主客觀條件,設想將來的結果,探討目的的意義、價值及各種方案,同時搜集各種情報,從中選出一個最可行和最有前途的目的,這一過程需要相當的意誌努力。
3.選擇行動方法
意誌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意識的能動的作用表現為意識行動意識對行為的調節和控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調節性、排難性特征。意誌對人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意誌表現在意誌行動之中,意誌行為有其發生、發展以至最終完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分采取決定與執行決定兩個階段。優良的意誌品質具有自覺性、堅韌性、果斷性、自製性等顯著特征,是人生成功的必備條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和鍛煉優良的意誌品質,提高人的抗挫素質,對於人的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學習目標】
1.理解意誌的內涵與特征。
2.認識意誌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意誌行動過程的兩個基本階段。
4.重點掌握意誌品質與抗挫素質的培養和鍛煉方法。
(第一節意誌及其功能
意誌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人的意誌受意識、精神的支配,並影響與調節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認識與把握意誌的本質與功能有助於人的品質的培養。
一、意誌的內涵與特征
1.什麽是意誌
意誌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係的心理過程。與之相應,與自覺確立目的、主動調節行動、努力克服困難相聯係的行動,稱為意誌行動。意誌表現在意誌行動之中,意誌行動受意誌支配。
意誌行動是有目的的自覺行動,這與動物的行為具有本質的區別。
動物是沒有意誌的。有些動物的行為,盡管表現得十分複雜和精巧,盡管有時也改變著自然界,但動物的行為是憑借生理本能而沒有受意誌的支配,是盲目的、偶然的、缺乏計劃而無意的。人由於進化而脫離動物界,並在勞動中發展了語言,獲得了意識,心理發生了質的飛躍,行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不斷加強,在長期的進化過程和勞動實踐中,人不斷地根據目的調控自己。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人離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而且意誌與認識、情感有著密切的聯係,具體表現如下:
(1)意誌與認識的關係
1認識指導意誌
認識活動是意誌行動的前提,對意誌行動具有指導作用。由於人的行動目的受客觀規律的製約,所以,意誌行動中的自覺目的性是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為基礎。隻有當人們認識了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並運用規律去改造世界以適應人類的需要時,才能自覺地提出行動目的;隻有人的目的和願望確實符合客觀規律時,其意誌行動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人隻有認識了客觀世界的規律,認識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間的關係才可能有自覺目的性。而個體的認識愈是豐富和深入,其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愈多,在意誌活動中提出的計劃就愈有效。在意誌行動中,個體要隨時認識條件形勢的變化並能根據變化調節自己的行動。所以說,離開了認識過程,就不會有意誌活動。
2意誌主導認識
反過來,意誌也影響人的認識活動。人類對世界的探索與認識,離不開意誌的導向與推動作用。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必須通過個體主觀上自覺的努力來組織自己的觀察活動,維持自己的注意,加強隨意記憶和創造性想象,積極開展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等,這些都離不開意誌的努力。沒有意誌,人就不可能有全麵而深刻的認識活動。
(2)意誌與情感的關係
1情感對意誌的影響
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的意誌,成為意誌的動力;消極的情感可以成為人的意誌的阻力,它會削弱人的意誌,阻礙人去實現原定目標,使意誌行動半途而廢。
2意誌對情感的影響
由於意誌具有組織和調節的功能,意誌不隻是受情感的影響,反過來意誌也影響情感。意誌能否調節情感受到許多因素的製約,但就人的內部條件而言,它取決於意誌和情感之間的對比力量。意誌堅強的人,可以控製、調節人的情感;意誌薄弱的人就會導致情感失控及失去理智。所謂以理智駕馭情感,就是由意誌遵循理智的要求而實現對情感的控製。堅強的意誌不僅可以調節和控製情緒,而且還能抑製不良的、消極的情緒。
總之,認識、情感和意誌是密切聯係、相互滲透的。任何意誌過程都要受到認識和情感的影響,而認識和情感過程同樣也會受到意誌的影響。
2.意誌的特征
意誌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目的性
自覺地確立行動目的,是意誌的首要特征。人類活動與動物活動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在從事活動之前,活動的結果已經作為目的而觀念化地存在於頭腦之中,並以此來指引自己的活動,使之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先形成觀念而後付諸行動,使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的過程,是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的。同樣,任何意誌行動都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它始終是從自覺地和清楚地意識到行動目的開始的。也就是說,在行動之前,人要明白為什麽行動,行動要達到什麽樣的結果。
(2)調節性
意誌的第二個特征是能夠按照預期目的主動調節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意誌對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抑製,即抑製不利於實現預期目的的思想障礙、情緒起伏、行為衝動和環境誘惑;二是發動,即根據預期目的和主客觀條件,選擇有效地實現目的的手段、步驟與措施,並組織、支配自己的行動以實現目的。
(3)排難性
人的意誌行動總是與調動人的積極性去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分不開的。意誌的第三個特征是意誌始終與克服困難相聯係,意誌的水平往往以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難易程度為衡量指標。
人在確立目的和實現目的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困難包括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前者是政治上、氣候上、工作上的條件障礙或某種活動要求太高,以及受到他人的諷刺、打擊等外在條件的障礙;後者是指消極的情緒、知識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思想矛盾、情緒幹擾、懶惰等或對采取的決定產生懷疑等主觀障礙。一般說來,外部困難必須通過內部困難而起作用,因此,要克服這些困難,個體就必須充分發揮意誌的積極作用,必須對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進行自覺的調節。可以說沒有困難就不會激發起人的意誌活動,正是在遭遇困難中,人的意誌才得以發揮作用。
二、意誌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意誌表現為意識對行為的調節和控製。大量研究表明,意誌對人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意誌對事業與人生成功的作用
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幾乎都是意誌行動(其中個別熟練的環節除外)。一個人要在事業與人生中取得重大成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意誌品質,即要有堅強的意誌。我國有句名言:“有誌者,事竟成。”這誌就是意誌,包括堅定正確的誌向,堅韌不拔的誌氣及樂此不疲的誌趣等。
意誌能推動人去從事那些為達到預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動,也能製止那些妨礙預定目標實現的衝動和行為。意誌是人由平凡走向偉大,取得成功與勝利的途徑。宋代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馬克思也說過一句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恩克斯:《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頁。
現代社會情況複雜,競爭激烈。要適應社會,大展宏圖,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堅強的意誌甚為重要。美國《pep成功全集》中提出了26項成功法則,其中有9項是關於意誌品質的。比如,目標明確,動機強烈,計劃周詳,行動積極,意誌堅定,專心致誌等等。因此,良好的意誌品質的形成,是全麵、充分發展素質的保證,是走向社會成就人生的心理基礎。
2.意誌在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意誌對人的身心活動尤其是內髒活動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一般認為,人的內髒活動是受自主神經係統支配的,這類活動不受意識的控製。但是近年關於生物反饋的研究證明,通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調節自己的內髒活動,如影響心跳節律、血壓升降、皮膚溫度和內分泌水平等。
良好的意誌品質對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意義。堅強的意誌可以幫助個體擁有更健康的體魄。一般認為,意誌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因為健康的心理素質不能缺少意誌的自覺性(不被動也不盲動)、果斷性(既不優柔寡斷也不武斷)、堅持性(堅強並有膽識)、自製性(自我調控)。離開正常的意誌狀態(不盲動、不動搖、不易受暗示、不衝動),心理活動就不能處於自信、鎮定、激情適度等狀態,人們不免產生痛苦、焦慮、孤獨等消極心理體驗,影響心理健康。
3.意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意誌對個體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誌是個體精神的統帥、性格的核心。愛迪生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的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改變,終將克服困難,以達希望的目的。可見,意誌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麵。
(第二節意誌行動的過程
意誌行動有其發生、發展以至最終完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分成采取決定與執行決定這兩個不同的階段。在整個意誌行動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影響意誌行動的心理成分。本節著重討論意誌行動過程的兩個基本階段以及內在的心理衝突。
一、采取決定階段與內在衝突
采取決定階段是意誌行動的準備階段,它決定著意誌行動的方向和可能實現的程度。這一階段主要包括動機的衝突、目的的確定、行動策略與方法的選擇,以及行動計劃的確定等心理過程。
1.動機衝突
動機是推動人去從事意誌行動的原因和動力。意誌行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動過程,由於人的任何確定都有內在的原因,因此,在決定行動方向時往往存在著動機的衝突。即在同一個時間內,個體的多種需要不可能同時滿足,而且其中有些可能是相互矛盾的,那麽可為與不可為、孰先孰後就有矛盾,產生動機衝突,也就是思想衝突。動機衝突解決以後,個體才能確定行動目的,意誌首先表現在動機衝突之中。
動機衝突可能是原則性的,也可能是非原則性的。對於原則性的動機衝突,將要對各種動機權衡其輕重緩急、利弊得失,評定其社會價值,然後抉擇。這種鬥爭有時是很激烈的,是對人的思想覺悟、意誌水平的嚴重考驗。
動機衝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雙趨衝突
當一個人同時並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而且具有同樣的吸引力,但隻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叫雙趨衝突。關於雙趨衝突有一個古老的寓言,說的是一頭騾子,站在一桶水和一桶燕麥之間,不知自己該先吃還是先喝,猶豫不決,直至最後死於饑渴。當然,現實中不可能發生騾子的故事。
現實中的雙趨衝突往往並不是那麽難選擇的,比如在特定的時間,既想與朋友一起郊遊又想完成繁重的作業;在金錢有限的情況下,在選擇商品時覺得這件也好、那樣也不錯等等。
解決雙趨衝突的方法,通常是放棄一個目標,或者同時放棄產生衝突的兩個目標而追求另一個折中目標。例如周末休閑,既想去郊遊,又想和朋友聚會,最後呢可能是去郊遊,也可能是去聚會,還可能是看場電影或去遊樂場。
2雙避衝突
當人麵臨左右為難的情景時,就會產生雙避衝突。即當一個人遇到兩個威脅而都想避開,但又不能全避開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叫做雙避衝突。此時你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在兩個不利的選擇中挑一個。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雙避衝突的例子。例如,食物實在難吃,但不吃就得餓著;牙疼得非常厲害,但又實在害怕去看牙醫。這兩者都是一種威脅,都想逃避,但必須選擇其一,這時就會產生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
3趨避衝突
有時,一個人可能對同一目標產生兩種對立的動機,一方麵想要實現它並且為實現它而努力;另一方麵又害怕實現它,並且竭力迴避它。像這種對同一目標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狀態,被稱為接近迴避型衝突,也稱趨避衝突。例如,想做好事,又怕被別人嘲笑;想參加競賽與挑戰,又害怕失敗等等。
4多重趨避衝突
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困難情景往往更為複雜,上述三類衝突常常相互交織在一起。當一個人麵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一個目標又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個方麵的作用時,就不能簡單地選擇一個目標,而迴避或拒絕另一目標,必須進行多重選擇,由此而引起的動機衝突就叫多重趨避衝突。如果現在有兩份工作可供選擇,其中一個工資很高,但內容單調,上班時間也很死;另一個工作很有趣,時間靈活,但工資很低。你會選擇哪一個?這種情景就是一個典型的雙重趨避衝突。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不論哪種選擇都不全是積極的,也不全是消極的,其中每一個選項中都包含著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多重趨避衝突會讓人產生心理矛盾,舉棋不定,在不同的選擇間搖擺。這種複雜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趨避衝突。解決這樣的衝突往往比較困難,對人的意誌構成比較大的挑戰,如果能正確解決這樣的衝突,其意誌水平往往能得到提高。
2.確定行動目標
隨著動機衝突的解決,就進入了確定目的的過程。意誌行動首先應確定某種目的,即明確行動所期望的結果,並以這種目的來調節行為,這是意誌行動的前提。在確定行動目的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目的的主觀價值和明確性,以及達到目的的難度和自我效能感。隻有在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的目的,才會在一定的環境中,通過個體的意誌努力得到實現。從幾個目的中選擇並確定行動目的是一個決策過程。有效的決策必須建立在相關知識和信息基礎上,包括特定目的的意義和價值,根據主、客觀條件預測可行的方案和執行該方案的前途等。
目標的確定和選擇往往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成敗經驗。成功的經驗往往引導著主體目標選擇的方向。
2自信心。自信心是過去獲得的很多成功經驗的結晶,也會影響到主體目標的選擇。
3團體的成敗經驗。個人的目標選擇不僅受個人的直接的成敗經驗的影響,而且也受團體的成敗經驗的影響。當個人從事他未曾做過的工作時,確定自己的目標選擇時往往以他人或團體的成敗經驗為定位點。
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有時很容易就能完成;有時要審度客觀形勢,探索事物的規律,分析主客觀條件,設想將來的結果,探討目的的意義、價值及各種方案,同時搜集各種情報,從中選出一個最可行和最有前途的目的,這一過程需要相當的意誌努力。
3.選擇行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