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豪舉壺祝願自己二人能實現大哥的壯誌,


    晉王、燕王隻覺心頭有一團火焰升騰,


    大哥就是一個完美的太子,


    有學識才華,有寬仁,也有鐵血手腕,


    父皇完全信任他


    百姓由衷景仰他,


    兄弟和百官們也臣服於他,


    所有人都相信,由他繼承父皇的位置,必將能帶領大明走向更強盛,


    可惜天不假年,


    現在卻是朱允炆那個無知的黃口小兒,占去一個儲位,


    不過林禦史說的對,


    大哥之壯誌,


    他們這些做兄弟的,必須得去實現,


    這不僅是身為宗王的責任,


    也是立功壯大藩地的機會。


    “為了大哥,幹了!”二王舉杯一飲而盡,


    “誌清,勸父皇收複西域的事,就包在孤和老四身上了,”朱棡放下酒杯說道,“這次出擊我軍靠著手榴彈和大放異彩,連紅衣大炮都沒怎麽派上用場,”


    “父皇又給我二人展示了天賜的燧發槍圖紙,”


    “有強力的新式武器,還有充足財政支持,”


    “孤相信解除元人之患,指日可待。”


    朱棣也是一邊淺飲著酒,一邊頻頻點頭表示認可,旋即開口問道,


    “對了,誌清,你剛才說八成,還有兩成呢?”


    林豪新開一壺酒,噸噸噸地一口氣飲盡,才說道,“其中一成,是靠互市,之前停止互市,封鎖貿易往來,是為貿易戰,”


    “可眾所周知,搞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


    “物品和技術的交流是封鎖不住的,各種民生物資,戰略物資會通過走私的方式流向北元,”


    “但是如果開放互市,放開民生物資的貿易,在這一點上做到貨品傾銷,”


    “而鐵製農具、馬蹄等戰略物資的貿易要做到一定程度的限製,讓他們處於一種剛剛夠用的狀態,”


    “長此以往他們在物質上,必將高度依賴我大明,”


    “屆時北元人都不一定願意和我們開戰。”


    “聖上在這大勝之時開放互市,這招簡直是神來之筆。”


    林豪侃侃而談,千杯不醉神技所帶來的魅力盡顯,


    二王眼底的欣賞之意更甚,


    朱棣舉杯朝著臨時行宮方向遙敬道,“原來互市能做到這等層度的用處,咱都沒想到這一層,”


    “還得是父皇他老人家,”


    “真當是謀略無雙。”


    朱棡也舉杯笑著說道,“還得是誌清,能看清父皇的真實意圖,”


    “孤當時隻盤算,快點聯係那幫晉商,讓他們即刻準備開展貿易,多交商稅,哈哈哈。。。”


    “對了,還有一成是什麽?”


    林豪也跟著笑了笑,說道,“還有一成是文化,”


    “聖上建立大明的法統是繼承華夏曆朝曆代的,大元朝也是被奉為正朔的,”


    “因此,臣一直信奉,北元的草原也是我大明的領土,”


    “我大明應當占領並好好經營,”


    “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得讓草原上的人都認同我大明,”


    “隻有通過教化他們華夏文化,同化他們,才能做到這一點。”


    “想歸化蠻夷,難度不小啊,什麽教化蠻夷貴人,內遷其族這些方法曆朝曆代都用過,可效果甚微,”朱棣眉頭緊蹙道,


    林豪點點頭道,“這一點是需要強大的軍事,還有朝廷財政支撐的,”


    “隻有刀劍和書本齊上才有效果,”


    “臣覺得我大明目前已經具備這樣的條件了。”


    “隻要做到讓草原上元人的新一代多接觸我大明的各色事物,讓他們認可我們,不出十年就可以在思想上同化他們,”


    “而那些頑固抵觸我們的元人,等他們肉體消失了,也就不會有機會破壞這一局麵了。”


    “這套方法不僅可以元人身上,像東瀛、安南這等威脅我大明東海、南疆的小邦也同樣適用。”


    二王聞言,頓覺豁然開朗,


    朱棡舉杯讚道,“誌清不愧是朝堂楷模,果然是胸有大才!”


    “能想到他人所想不到的,”


    “依孤之見,這朝堂上隻有你的思緒能跟得上父皇了。”


    “誌清,你說的這些咱都記下了,”朱棣拿著酒杯和林豪的酒壺一碰說道,“咱不知道你有沒和父皇說過這些,但咱一定會找父皇一一稟報,也會和他老人家強調是你的主意。”


    朱棡也開口說道,“對,建言之人不可被埋沒了功勞,孤一定會在聖前好好替你美言。”


    林豪趕緊放下酒壺,擺手道,“不可不可!臣這些想法是跟二位殿下所提,”


    “二位殿下能夠認可,臣心甚慰,至於跟聖上奏稟,就不要提到臣了,”


    “以免聖上誤會臣在上下串聯,”


    “萬一有小人借此,在背後使壞可就不妙了。”


    說到,朝堂攻訐,


    朱棡和朱棣臉色一凝,互視一眼,微微地點了點頭,


    他們都覺得林豪說得有道理,


    現在他們立下大功,勢頭正盛,


    凡事還是要小心為上。


    朱棣開口說道,“還是誌清清醒,此番出征你的軍功卓著,迴朝之後,父皇的厚賞必不會少,他們估計會更加眼紅你了,”


    “朝堂上那群官員,肯定會找各種由頭上疏參劾,給咱們找晦氣。”


    林豪無奈地歎了一口氣,


    現在參劾他的官員,清一色的都是酸儒,這幫子人都背景幹淨沒有汙點記在楊炳的記事冊上,而且又極端認死理,


    根本無法拿不到什麽把柄去收拾他們,


    隻能和他們互相上疏打嘴炮,


    現在他出京快一年了,參劾他的奏疏隻怕可以堆滿一個班房了。


    等迴京了,有的忙了。


    朱棡冷哼一聲罵道,“這群眼皮子淺的東西,我等在前線辛辛苦苦打仗,出生入死,他們就隻會在後麵挑刺使壞,拖後腿,”


    說到“有人使壞”,他話鋒一轉,看著林豪,輕聲說道,


    “誌清,曹國公的事?!可有轉圜?!孤。。。咱想說和說和,”


    聽到三哥放下架子,想為林豪和李景隆居中調節,


    朱棣也放下酒杯,附和道,“是啊,這事應該是下麵的人會錯意,九江他久在軍旅,並不是會為了利益,不顧軍士生死的人,”


    “隻要誌清,你點個頭,三哥和咱一定會為你和殿後軍弟兄們找到一個滿意的說法。”


    李景隆指使北平行都司援軍坑害林豪的事,


    他們早就通過軍報知曉了,


    連遠在京城的兵部也已收到訊報並展開相關調查,


    隻是朱元璋一直還未作出最終的表態,


    所以此案還處於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


    所有人都相信,隻要林豪肯鬆口退讓,李景隆再拿出誠意,這事就能圓滿解決。


    聽到朱棣誇讚李景隆顧念軍士的性命,


    林豪心中頓生一陣惡寒,


    在原本的曆史時空裏,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李景隆的表現稱得上是朱棣的“內應”,


    指揮幾十萬大軍各種給朱棣送人頭,


    特別是參與征討的都督瞿能,


    圍攻北平城時,他們父子都已經攻占了一處城門了,北平幾近城破,


    可李景隆想著要自己去拿破城之功,於是強勢下令瞿能撤退。


    這一指令,不僅使得朝廷方丟掉滅燕的最好時機,


    瞿能父子後麵,和俞通淵等洪武朝名將一起戰歿於白河溝之役,


    而揮霍完朝廷家底的李景隆,幾乎是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以至於最後他還有機會聯合穀王,為燕軍打開京城之門,迎立朱棣稱帝。


    林豪本無意去幹涉燕王與李景隆未來的因果,


    但是李景隆的暗中使壞,差點坑掉他和一眾殿後軍弟兄的性命,


    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林豪舉壺,委婉地推脫道,“這事全憑聖上裁定,臣點頭沒用,”


    “還是不想那些掃興的事了,喝酒喝酒,臣再敬二位殿下!”


    二王聞言,均臉露無奈,舉杯和林豪一碰,仰頭便飲,


    他們知道林豪已經對李景隆心結已深,不會輕易解開,


    也隻得打消了說和的念頭,保持著中立,


    那些難解的恩怨,還是讓父皇去裁定吧。


    ······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一個月,


    京城,


    城南一處掛在京城商會名下的宅院書房裏,


    李景隆看著應邀秘密前來的方孝孺,神情激動地說道,


    “方大人,太孫真的願意為本公支使李雄的事跟聖上求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河山的安千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河山的安千君並收藏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