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天津的崛起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的各地都逐漸走出新年,各行各業開始複工。
官道上的行人車馬也多了起來,這些人有的是要迴地方的官員,也有前往各地的行腳商。
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如同再次流通起來的血管,讓大明再次活絡起來。
運河上,一艘艘船隻正朝東行駛。
這些船隻並不是常見的樓船,而是準備前往天津港出海的海船。
運河的運載能力足夠這些海船由河入海洋。
各地的商會在去年通過海貿賺取了極多的錢財,今年自然是擴大規模。
因而,天津的市舶早早就聚集了大量的海船準備出海。
天津一下子就湧入了大量的人,所幸官府早有準備,動員了各個衙役,而運河和海麵,有著天津軍港維持船隻秩序,確保衙役能夠檢查來往船隻。
李賢也沒有待在值班房,這種時候,就需要他出麵鎮場子。
人潮湧動的天津,不能是魚龍混雜之地。
雖然沒有城牆,但是衙役也會直接上街排查,確保天津的和諧穩定。
而各大商會早就告誡出海的商隊,全權配合官府,若有抵抗,別說官府,他們第一個不答應。
開通海貿後,他們的生意都是正當的,又不是走私,交的稅對於他們走一趟海外,也不會傷筋動骨,反之,若是違抗官府,那可不僅僅是商隊要出事,商會更會收到牽連。
這些代價,對於財大氣粗的商會來說,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所謂和氣生財,官府為商會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商會給朝廷繳稅,為官員提供政績,都是多贏的局麵。
李賢沒有去港口,而是帶著衙役在運河碼頭巡查。
港口那邊距離軍港不遠,任何宵小都不敢再軍港頭上動土,而碼頭這邊,攤販腳夫,新來的商隊,都匯聚到這裏,要說什麽小偷小摸,就屬碼頭這邊最多。
百姓見到李賢,紛紛讓開一條道,有些膽子大的,還會喊上一句李青天。
這青天並不單單代表秉公辦案,同時也是為民請命,為民服務,深得百姓尊敬與愛戴的尊稱。
李賢無疑是借著東風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朝廷的政策興海貿,而天津才得以憑借海貿,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
雖然在部分邊緣地區,基礎設施還十分不完善,可是在天津崛起的同時,官府鐵腕掃黑除惡,讓百姓確確實實得到了發展紅利。
這年都過得紅紅火火,百姓自然對代表著朝廷的知府,也就是李賢產生尊敬與愛戴。
當然,李賢的貢獻也是毋庸置疑,至少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升起貪腐的心思,平時也不擺官架子,百姓這才敢當麵高喊李青天。
商人逐利,李賢本身就要麵對來自極為富有的商賈勢力的誘惑,他自己的自製力是一方麵,朝廷的巡查以及給官吏漲俸祿和發實俸也產生了許多正麵的效果。
運河碼頭因為人多而顯得髒亂差,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情況。
李賢是突擊檢查,所以也沒有人提前清理。
高筒獸皮靴踩在汙水上,衣擺也隨之沾染了汙漬,但李賢絲毫不在乎。
管理河道的官吏就站在碼頭邊上不斷呐喊,叫著船號,提醒著船長簽署勘合,好通關入海。
李賢的到來,很快就讓吵鬧聲小了些許。
本來著急著登記的船長,爭先恐後的往前擠,肩膀被人拍了下,還不耐煩叫罵著迴頭,看到李賢,頓時覺得雙腿一軟。
在海上搏前程,自身就有著不小的脾氣,可這脾氣也是對人的,麵對知府大人,哪敢爆發。
“知,知府大人!”
那船長顫抖的,弱弱的喊了聲。
聞言,李賢無奈笑著點頭,道:“本官就過來看看,你們繼續。”
船長當即直接讓開,並且粗暴抓住前麵認識的同行,將其也扯到一邊,本來還想罵人的同行,看到李賢後,含在嘴裏的粗話頓時就吞了迴去。
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的傳播,很快在李賢前麵讓開了一條道來。
李賢從中間走過,來到那官吏麵前。
“下官見過知府大人。”
突如其來的安靜,那官吏早就發現了李賢,當即就行禮。
“免禮,今兒海船可有多少?”
李賢頷首問道。
“迴知府大人話,現今計數五十八艘,還在記錄之中。”
這才一大早上,已經記錄了近六十艘船,可見現在海貿的熱鬧。
“嗯,你繼續登記,本官就在旁邊看著。”
李賢聽著,目光環顧身周的船長,隨著各處在年節後複工,今日拖一點,明天就多一點,很容易造成積壓,讓海商錯過出海的時機。
因而,那官吏也沒有和李賢多客氣,隻是剛才大吼的氣勢小了些,本來有點亂的船長們,也乖乖排起隊,動作倒是比剛才還要快了許多。
李賢轉身看向碼頭外那些緩緩而來的船隻,整個河道顯得格外擁擠,寬闊的運河河道都有些不夠用了。
天津得益於出海口,這些船隻都是白花花的稅收,而且還代表著從海外進入大明的糧食。
大明對於糧食的需求是一個無底洞,放眼天下,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就算海商為了抵稅而源源不斷送來糧食,可終究是填不滿消耗。
這也苦了大明周圍邦國的百姓,因為沒有大明內閣這樣能夠統籌全域的機構,權貴們為了享受,那可是絲毫不在意百姓手中的糧食是否是維係他們生存的救命糧。
天津可以說是建立在碼頭和港口上的城市,這在建立之初,李賢就深有感受。
海運反哺了河運河陸運,充分刺激了天津的經濟發展,而身為經濟特區的天津,在朝廷調控與官府維係下,將財富轉移向百姓,雖然誕生了不少富貴之人,可也達不到富可敵國的程度。
李賢收迴目光,雙手背在身後,看向了聚集在一起的船長,這些人也算是最先富起來的百姓,出一趟海就能有數百兩的收入,半年就能賺尋常農戶一輩子都可能賺不到的錢。
有了錢,自然是要揮霍,通常而言,最好的揮霍場所就是賭坊,許多在外務工的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最後將錢推向賭桌上,輸完了再幹一年。
周而複始,再怎麽努力也積攢不下錢財。
這也是為什麽天津大力打擊賭場,同時鼓勵各種輕手工業的發展,搭配銀行的利息,吸引百姓儲蓄,不至於讓人手裏有錢沒處放。
像這樣的舉措,可不是李賢自己就能想出來的,因為徐州乃至江南地區打擊賭坊,朝廷自然需要一處試驗區,也就是天津。
現在的天津從經濟角度上看,已經超過了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可以稱得上經濟重鎮。
官吏謹小慎微登記著,這勘合可不僅僅是現在登記就可以了,之後海船出海,還需要被市舶司的吏員查驗勘合,一旦不符合或是錯漏,那麽海船就出不了海。
李賢旁觀了一會兒,見這裏按部就班,也就沒有繼續多待。
碼頭上人多事雜,但知道了知府大人來此,就算是吵架的人,聲音也小了起來。
這倒算不上什麽官威,而是這裏的百姓在有了錢之後,同時也擁有了廉恥之心。
尋常街坊鄰居鬥鬥嘴就算了,要是被知府看到了,那丟臉就丟大發了。
更何況,現在對於大多數百姓而言,還是處於年節之中,可不像那些複工的人,能避免衝突是自然避免衝突。
因而,李賢所到之處,看到的也多是一片祥和景象。
京城的工業外溢,最先承接的就是天津,憑借著港口優勢,多餘的產能比起在國內販賣,銷往外邦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當然,若是沒有限製,這樣的外銷就算現在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可長久之後,必然會影響大明的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就是通貨膨脹。
就算是擁有全產業鏈的後世,對於外銷也需要宏觀調控。
天津的工業並沒有比京城落後多少,但先進產業並不多,畢竟蒸汽機這東西,依舊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天津也沒有工業所用的煤礦,相比毗鄰西山礦區的京城,天津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更大一些。
李賢從運河碼頭離開,就前往了海港方向。
順著運河往東走,沿途也都是密密麻麻的船隻順流而下,彼此保持著極限的間距,避免相互碰撞。
海港沒有碼頭那麽雜亂,避風港裏已經停了不少船。
高吊架不斷將打包好的貨物吊上排隊的商船。
在數十丈的磚石港灣,連綿的吊架林立,力士拉動著麻繩,帶動滑輪組,另一邊船上的船員見貨物抬起後,也將吊臂給拉了過去。
相互配合之下,貨物安穩放到了船上,後麵由船員想辦法將貨物弄進船艙之中。
操持吊架的力夫屬於市舶司的人,大貨物吊運,那是要交錢的。
李賢來到海港處,力夫作為外聘工人,可沒有放下手中的活計,相比知府大人,他們手中的繩索,連接著他們的家庭。
海港時不時刮來徹骨的海風,在無防護下,很容易刮裂人臉皮膚。
長期生活在天津的百姓也習慣了這樣的海風,李賢也裹了裹自己的衣服,透過豎立如林的桅杆,看向遠處海麵依舊緊密的浮冰。
一支艦隊從浮冰邊上駛過,巨大的船身推開了浮冰,開辟出一條肉眼可見的航道。
這可不是艦隊為商船開辟航道,隻是軍港艦隊的日常訓練。
李賢沒走多久,就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官員小跑著過來。
“知府大人。”
黃秀滿麵紅光,跑到李賢麵前,道:“大人要過來,可以先說一聲。”
聞言,李賢笑道:“無妨,本官就是到處溜達。”
天津市舶司得到了聖人的讚許,全體上下都幹勁滿滿。
黃秀他也是特意出來盯著,雖然還未到出海期,可也要服務好出海的商船,保證他們之後能夠順利出海。
“巧了,下官也是如此。”
黃秀立馬側身讓路,繼續道:“今年海船更多了些,也更大了些,河道都顯得擁擠了許多。”
“這倒是確實。”
李賢點了點頭,邁腿朝前走,道:“這也表示市舶司任務越來越重了,黃提舉以後可有的忙了。”
“應該的,應該的。”
黃秀樂嗬嗬道:“忙那都是應該的,都是為了朝廷,為了天津,為了造福廣大百姓。”
李賢也是含笑,這些詞還都是學聖人讚許與勉勵市舶司的詞。
朝廷論跡不論心,本著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的原則,黃秀過年各種吃喝,與商會的掌櫃接觸,都在天津,李賢也是有收到一些風聲。
兩人身後都跟著官吏都在相互恭賀新年,眾人匯在一起,走在口岸邊上。
“知府大人,下官聽說今年天津還要多出幾個開發區,那位置定下了沒有?”
走著,黃秀就突然詢問道。
這也是他喝酒時,周邊的掌櫃隨意發問,黃秀也是突然想起,也就開口問了出來。
李賢停下腳步,側頭看向黃秀,眼神中帶著些許玩味,問道:“不知黃提舉是從何處聽說的?”
開發區是為了天津發展,本身就帶著一些保密屬性,畢竟如果有人能夠捷足先登,那麽就算買下地皮,轉手都能賣個好價錢。
黃秀轉動了下眼珠子,含糊道:“也就是年節與同僚喝酒,在席上聽說了。”
“那黃提舉可要多留心些,開發區確定後,自然會公示。”
李賢的話頓時就提醒了黃秀,如果他將開發區的情況透露出去,那就算以公謀私,就算沒有利益上的交換,若是被別人發現,也會對他的考績有影響。
額頭留下一滴冷汗,黃秀赫然發現,一旦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就算黃秀不想去貪,也有人逼著他貪。
“多謝知府大人提醒,下官差點就踏錯了一步。”
擦了擦汗,黃秀連忙朝李賢行禮道歉,也是天津發展太快了,讓黃秀一時有些飄飄然了起來。
李賢歎了口氣,黃秀在市舶司,與海商接觸的多,和自己這個知府不同,麵對的誘惑更多。
“罷了,以後多注意,本官可不想你栽在巡查組的手裏,到時候整個天津府都要震一震。”
“謝知府大人。”
黃秀再次行禮,心中已經將那幾個打聽的海商給記下了。
官道上的行人車馬也多了起來,這些人有的是要迴地方的官員,也有前往各地的行腳商。
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如同再次流通起來的血管,讓大明再次活絡起來。
運河上,一艘艘船隻正朝東行駛。
這些船隻並不是常見的樓船,而是準備前往天津港出海的海船。
運河的運載能力足夠這些海船由河入海洋。
各地的商會在去年通過海貿賺取了極多的錢財,今年自然是擴大規模。
因而,天津的市舶早早就聚集了大量的海船準備出海。
天津一下子就湧入了大量的人,所幸官府早有準備,動員了各個衙役,而運河和海麵,有著天津軍港維持船隻秩序,確保衙役能夠檢查來往船隻。
李賢也沒有待在值班房,這種時候,就需要他出麵鎮場子。
人潮湧動的天津,不能是魚龍混雜之地。
雖然沒有城牆,但是衙役也會直接上街排查,確保天津的和諧穩定。
而各大商會早就告誡出海的商隊,全權配合官府,若有抵抗,別說官府,他們第一個不答應。
開通海貿後,他們的生意都是正當的,又不是走私,交的稅對於他們走一趟海外,也不會傷筋動骨,反之,若是違抗官府,那可不僅僅是商隊要出事,商會更會收到牽連。
這些代價,對於財大氣粗的商會來說,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所謂和氣生財,官府為商會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商會給朝廷繳稅,為官員提供政績,都是多贏的局麵。
李賢沒有去港口,而是帶著衙役在運河碼頭巡查。
港口那邊距離軍港不遠,任何宵小都不敢再軍港頭上動土,而碼頭這邊,攤販腳夫,新來的商隊,都匯聚到這裏,要說什麽小偷小摸,就屬碼頭這邊最多。
百姓見到李賢,紛紛讓開一條道,有些膽子大的,還會喊上一句李青天。
這青天並不單單代表秉公辦案,同時也是為民請命,為民服務,深得百姓尊敬與愛戴的尊稱。
李賢無疑是借著東風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朝廷的政策興海貿,而天津才得以憑借海貿,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
雖然在部分邊緣地區,基礎設施還十分不完善,可是在天津崛起的同時,官府鐵腕掃黑除惡,讓百姓確確實實得到了發展紅利。
這年都過得紅紅火火,百姓自然對代表著朝廷的知府,也就是李賢產生尊敬與愛戴。
當然,李賢的貢獻也是毋庸置疑,至少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升起貪腐的心思,平時也不擺官架子,百姓這才敢當麵高喊李青天。
商人逐利,李賢本身就要麵對來自極為富有的商賈勢力的誘惑,他自己的自製力是一方麵,朝廷的巡查以及給官吏漲俸祿和發實俸也產生了許多正麵的效果。
運河碼頭因為人多而顯得髒亂差,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情況。
李賢是突擊檢查,所以也沒有人提前清理。
高筒獸皮靴踩在汙水上,衣擺也隨之沾染了汙漬,但李賢絲毫不在乎。
管理河道的官吏就站在碼頭邊上不斷呐喊,叫著船號,提醒著船長簽署勘合,好通關入海。
李賢的到來,很快就讓吵鬧聲小了些許。
本來著急著登記的船長,爭先恐後的往前擠,肩膀被人拍了下,還不耐煩叫罵著迴頭,看到李賢,頓時覺得雙腿一軟。
在海上搏前程,自身就有著不小的脾氣,可這脾氣也是對人的,麵對知府大人,哪敢爆發。
“知,知府大人!”
那船長顫抖的,弱弱的喊了聲。
聞言,李賢無奈笑著點頭,道:“本官就過來看看,你們繼續。”
船長當即直接讓開,並且粗暴抓住前麵認識的同行,將其也扯到一邊,本來還想罵人的同行,看到李賢後,含在嘴裏的粗話頓時就吞了迴去。
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的傳播,很快在李賢前麵讓開了一條道來。
李賢從中間走過,來到那官吏麵前。
“下官見過知府大人。”
突如其來的安靜,那官吏早就發現了李賢,當即就行禮。
“免禮,今兒海船可有多少?”
李賢頷首問道。
“迴知府大人話,現今計數五十八艘,還在記錄之中。”
這才一大早上,已經記錄了近六十艘船,可見現在海貿的熱鬧。
“嗯,你繼續登記,本官就在旁邊看著。”
李賢聽著,目光環顧身周的船長,隨著各處在年節後複工,今日拖一點,明天就多一點,很容易造成積壓,讓海商錯過出海的時機。
因而,那官吏也沒有和李賢多客氣,隻是剛才大吼的氣勢小了些,本來有點亂的船長們,也乖乖排起隊,動作倒是比剛才還要快了許多。
李賢轉身看向碼頭外那些緩緩而來的船隻,整個河道顯得格外擁擠,寬闊的運河河道都有些不夠用了。
天津得益於出海口,這些船隻都是白花花的稅收,而且還代表著從海外進入大明的糧食。
大明對於糧食的需求是一個無底洞,放眼天下,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就算海商為了抵稅而源源不斷送來糧食,可終究是填不滿消耗。
這也苦了大明周圍邦國的百姓,因為沒有大明內閣這樣能夠統籌全域的機構,權貴們為了享受,那可是絲毫不在意百姓手中的糧食是否是維係他們生存的救命糧。
天津可以說是建立在碼頭和港口上的城市,這在建立之初,李賢就深有感受。
海運反哺了河運河陸運,充分刺激了天津的經濟發展,而身為經濟特區的天津,在朝廷調控與官府維係下,將財富轉移向百姓,雖然誕生了不少富貴之人,可也達不到富可敵國的程度。
李賢收迴目光,雙手背在身後,看向了聚集在一起的船長,這些人也算是最先富起來的百姓,出一趟海就能有數百兩的收入,半年就能賺尋常農戶一輩子都可能賺不到的錢。
有了錢,自然是要揮霍,通常而言,最好的揮霍場所就是賭坊,許多在外務工的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最後將錢推向賭桌上,輸完了再幹一年。
周而複始,再怎麽努力也積攢不下錢財。
這也是為什麽天津大力打擊賭場,同時鼓勵各種輕手工業的發展,搭配銀行的利息,吸引百姓儲蓄,不至於讓人手裏有錢沒處放。
像這樣的舉措,可不是李賢自己就能想出來的,因為徐州乃至江南地區打擊賭坊,朝廷自然需要一處試驗區,也就是天津。
現在的天津從經濟角度上看,已經超過了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可以稱得上經濟重鎮。
官吏謹小慎微登記著,這勘合可不僅僅是現在登記就可以了,之後海船出海,還需要被市舶司的吏員查驗勘合,一旦不符合或是錯漏,那麽海船就出不了海。
李賢旁觀了一會兒,見這裏按部就班,也就沒有繼續多待。
碼頭上人多事雜,但知道了知府大人來此,就算是吵架的人,聲音也小了起來。
這倒算不上什麽官威,而是這裏的百姓在有了錢之後,同時也擁有了廉恥之心。
尋常街坊鄰居鬥鬥嘴就算了,要是被知府看到了,那丟臉就丟大發了。
更何況,現在對於大多數百姓而言,還是處於年節之中,可不像那些複工的人,能避免衝突是自然避免衝突。
因而,李賢所到之處,看到的也多是一片祥和景象。
京城的工業外溢,最先承接的就是天津,憑借著港口優勢,多餘的產能比起在國內販賣,銷往外邦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當然,若是沒有限製,這樣的外銷就算現在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可長久之後,必然會影響大明的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就是通貨膨脹。
就算是擁有全產業鏈的後世,對於外銷也需要宏觀調控。
天津的工業並沒有比京城落後多少,但先進產業並不多,畢竟蒸汽機這東西,依舊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天津也沒有工業所用的煤礦,相比毗鄰西山礦區的京城,天津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更大一些。
李賢從運河碼頭離開,就前往了海港方向。
順著運河往東走,沿途也都是密密麻麻的船隻順流而下,彼此保持著極限的間距,避免相互碰撞。
海港沒有碼頭那麽雜亂,避風港裏已經停了不少船。
高吊架不斷將打包好的貨物吊上排隊的商船。
在數十丈的磚石港灣,連綿的吊架林立,力士拉動著麻繩,帶動滑輪組,另一邊船上的船員見貨物抬起後,也將吊臂給拉了過去。
相互配合之下,貨物安穩放到了船上,後麵由船員想辦法將貨物弄進船艙之中。
操持吊架的力夫屬於市舶司的人,大貨物吊運,那是要交錢的。
李賢來到海港處,力夫作為外聘工人,可沒有放下手中的活計,相比知府大人,他們手中的繩索,連接著他們的家庭。
海港時不時刮來徹骨的海風,在無防護下,很容易刮裂人臉皮膚。
長期生活在天津的百姓也習慣了這樣的海風,李賢也裹了裹自己的衣服,透過豎立如林的桅杆,看向遠處海麵依舊緊密的浮冰。
一支艦隊從浮冰邊上駛過,巨大的船身推開了浮冰,開辟出一條肉眼可見的航道。
這可不是艦隊為商船開辟航道,隻是軍港艦隊的日常訓練。
李賢沒走多久,就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官員小跑著過來。
“知府大人。”
黃秀滿麵紅光,跑到李賢麵前,道:“大人要過來,可以先說一聲。”
聞言,李賢笑道:“無妨,本官就是到處溜達。”
天津市舶司得到了聖人的讚許,全體上下都幹勁滿滿。
黃秀他也是特意出來盯著,雖然還未到出海期,可也要服務好出海的商船,保證他們之後能夠順利出海。
“巧了,下官也是如此。”
黃秀立馬側身讓路,繼續道:“今年海船更多了些,也更大了些,河道都顯得擁擠了許多。”
“這倒是確實。”
李賢點了點頭,邁腿朝前走,道:“這也表示市舶司任務越來越重了,黃提舉以後可有的忙了。”
“應該的,應該的。”
黃秀樂嗬嗬道:“忙那都是應該的,都是為了朝廷,為了天津,為了造福廣大百姓。”
李賢也是含笑,這些詞還都是學聖人讚許與勉勵市舶司的詞。
朝廷論跡不論心,本著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的原則,黃秀過年各種吃喝,與商會的掌櫃接觸,都在天津,李賢也是有收到一些風聲。
兩人身後都跟著官吏都在相互恭賀新年,眾人匯在一起,走在口岸邊上。
“知府大人,下官聽說今年天津還要多出幾個開發區,那位置定下了沒有?”
走著,黃秀就突然詢問道。
這也是他喝酒時,周邊的掌櫃隨意發問,黃秀也是突然想起,也就開口問了出來。
李賢停下腳步,側頭看向黃秀,眼神中帶著些許玩味,問道:“不知黃提舉是從何處聽說的?”
開發區是為了天津發展,本身就帶著一些保密屬性,畢竟如果有人能夠捷足先登,那麽就算買下地皮,轉手都能賣個好價錢。
黃秀轉動了下眼珠子,含糊道:“也就是年節與同僚喝酒,在席上聽說了。”
“那黃提舉可要多留心些,開發區確定後,自然會公示。”
李賢的話頓時就提醒了黃秀,如果他將開發區的情況透露出去,那就算以公謀私,就算沒有利益上的交換,若是被別人發現,也會對他的考績有影響。
額頭留下一滴冷汗,黃秀赫然發現,一旦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就算黃秀不想去貪,也有人逼著他貪。
“多謝知府大人提醒,下官差點就踏錯了一步。”
擦了擦汗,黃秀連忙朝李賢行禮道歉,也是天津發展太快了,讓黃秀一時有些飄飄然了起來。
李賢歎了口氣,黃秀在市舶司,與海商接觸的多,和自己這個知府不同,麵對的誘惑更多。
“罷了,以後多注意,本官可不想你栽在巡查組的手裏,到時候整個天津府都要震一震。”
“謝知府大人。”
黃秀再次行禮,心中已經將那幾個打聽的海商給記下了。